安顺市苗族人口素质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苗族调查报告

关于苗族调查报告

关于苗族调查报告苗族是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苗族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文化传承,我进行了一次苗族调查。

我选择了贵州省作为调查的地点,因为贵州是苗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在调查过程中,我采访了一些苗族村落的居民,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首先,我惊喜地发现苗族人民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非常重视。

他们以苗族服饰为骄傲,认为这是他们独有的标志。

在村落中,我看到许多苗族妇女身着传统的彝族服装,头戴银饰,给人一种独特而美丽的感觉。

他们告诉我,这些服饰代表着苗族人民的身份认同和传统价值观。

苗族人民还非常注重传统节日的庆祝,如苗族芦笙节、苗族龙船节等,这些节日是苗族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苗族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些年轻人对于苗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参与程度相对较低。

他们更多地接触到了外来文化,如流行音乐、电影等。

这一现象引发了我对苗族文化传承的担忧。

我认为,应该加强对年轻一代的苗族人民进行文化教育,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除了文化传承问题,我还关注到苗族人民的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我发现一些苗族村落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如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使得苗族人民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

然而,我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政府和社会组织对苗族地区的发展给予了关注和支持,不断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调查中,我还了解到苗族人民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视。

他们尊重大自然,崇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在苗族村落,我看到了一些传统的农耕和种植方式,他们注重土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这种生态意识对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调查,我深刻地认识到苗族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苗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不仅是中国丰富多样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宝贵财富。

【关于苗族的调查报告】

【关于苗族的调查报告】

关于苗族的调查报告调查对象:苗族调查目的:了解苗族概况,进一步看我国民族状况,加强少数民族知识调查方式:资料法,利用网络查询有关资料调查内容: 有关苗族分布,历史,风俗,文化等概况调查结果: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源远流长的民族,也是一个富取博收外来文化并善于融汇创新的民族,是我国民族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概述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悠久、分布面广。

苗族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五大洲都有足迹,主要分布在泰国、越南、法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在国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内,其中贵州最多。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共有3686900人,遍布全省的各专州、县(市),占全国苗族总数的一半以上。

二,苗族源远苗族源于炎黄时期的“九黎”,尧舜时期的“三苗”。

“九黎”是五千多年前居住在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后与黄帝部落发生战争,即历史所称的“琢鹿大战”。

在战争中,黄帝与炎帝联合,九黎首领蚩尤被黄帝擒杀,余部退入长江中下游,形成“三苗”部落,建立了三苗国。

在四千年前,以尧、舜,禹为首的北方华夏部落与“三苗”争战近千年,最后、三苗国被夏禹所灭。

“三苗”失败后,一部分被驱逐到“三危”,即今陕甘交界地带,后又被迫向东南迁徙,经过很长时间逐步进入川南、滇东北、黔西北等,形成后来西部方言的苗族;留驻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地区的“三苗”后裔,有部分与华夏部落融合,另一部分形成商周时期所称的“南蛮”;而居住汉水中游的,被称为“荆楚蛮夷”。

后来,荆楚蛮夷中先进部分逐渐发展为楚族,建立楚。

后进的部分继续迁入黔、湘、桂、川、鄂、豫等省毗连山区,成为今天东部、中部方言的苗族先民。

三,语言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

苗族大部分兼通汉语,有些地区的苗族还兼通布依语或彝语等。

此外,大约有160万苗族人以汉语或侗语或瑶族勉语等为母语在许多地方的苗族史诗和民间传说中,都说苗族古代曾有文字,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失传了。

贵州苗族调研报告

贵州苗族调研报告

贵州苗族调研报告贵州苗族调研报告引言:贵州苗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省的苗族自治县和其他一些地区。

经过对贵州苗族的调研,我们对其文化、传统习俗、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报告将主要介绍贵州苗族的概况、苗族文化、苗族经济等内容。

一、贵州苗族的概况贵州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

他们主要居住在贵州省的苗族自治县和其他地区,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铜仁市等。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二、苗族的文化与传统习俗苗族文化独特丰富,包括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

苗族人民使用苗族语言交流,具有独立的语言系统。

他们喜欢穿着传统的苗族服装,女性常常戴着精美的银饰,男性则穿着有着苗族特色的服饰。

苗族人民也擅长制作艺术品,如织锦绣品和制作银饰等。

苗族的传统习俗也十分丰富多样。

例如,苗族人民尊重先祖,常常举行祭祀活动来纪念祖先。

苗族人民在传统节日和婚礼等场合中会进行传统的歌舞表演,表达他们的欢乐和祝福。

让我们深入了解苗族的文化传统,有助于增进文化交流和促进社会和谐。

三、苗族的经济状况与发展贵州苗族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其中主要种植稻谷和玉米等粮食作物。

苗族人民也发展了特色的农业种植方式,如水田综合农业系统和苗族传统农业技术。

此外,苗族人民还发展了手工业和旅游业。

苗族的手工业产业发达,他们擅长制作种类繁多的艺术品,如苗绣、银饰等。

这些手工艺品以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深受市场青睐。

同时,苗族也发展了旅游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欣赏苗族的风土人情和风景名胜。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贵州苗族的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苗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加大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其次,苗族的文化传统面临着一定的保护和传承问题,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苗族地区的经济支持力度,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产业的发展。

苗族调查报告表格

苗族调查报告表格

苗族调查报告表格苗族调查报告表格一、调查目的和背景调查目的:了解苗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调查背景: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苗族文化正逐渐面临着消失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进行本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选择苗族居住地区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群。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问卷包括开放性问题和选择性问题,以全面了解苗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三、调查结果分析1.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调查结果显示,苗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

其中,苗族的“花山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以花山为中心,人们穿着传统服装,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和祈福。

此外,苗族还有结婚习俗、葬礼习俗等,这些习俗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2. 苗族的语言和文字苗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字系统。

调查结果显示,苗族语言是一种声调语言,有多个方言。

苗族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冲击,苗族的语言和文字正面临着丧失的危险。

3. 苗族的传统工艺和民俗艺术苗族以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和民俗艺术而闻名。

调查结果显示,苗族的传统工艺包括纺织、刺绣、木雕等,这些工艺技艺精湛,具有浓厚的苗族特色。

苗族的民俗艺术包括歌舞、竹马、踩堂等,这些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现了苗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4. 苗族的饮食习惯和传统医药苗族的饮食习惯和传统医药也是调查的重点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苗族人民主要以农作物为主食,如玉米、稻米等。

另外,苗族还有许多特色的食物和饮品,如酸汤鱼、苗家糕点等。

在传统医药方面,苗族人民擅长采集和利用自然草药,对于一些常见病症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四、调查结论和建议调查结论:苗族拥有丰富的文化和传统,但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苗族文化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建议: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苗族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苗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某地区少数民族调查手稿

某地区少数民族调查手稿

某地区少数民族调查手稿一、引言少数民族是指在某一地区、国家的社会、文化、语言、宗教和传统习俗上与主要民族有所不同的民族。

在我国,少数民族占有重要的地位,多样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国的社会图景。

本文将以某地区少数民族为调查主题,探讨该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文化传统和发展现状。

二、人口情况据调查显示,某地区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

该地区主要有苗族、侗族、壮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

据当地政府统计,少数民族人口在该地区占总人口的60%以上。

其中,苗族人口最为集中,其中的部分族群还保留着传统的苗族风俗和习俗。

侗族人口排第二,主要分布在山区,是该地区的一大特色景观之一。

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1. 语言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这些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经常用于家庭交流和社区间交流。

虽然现代汉语已经变得普遍流行,但少数民族仍然坚持传承和使用自己的语言,以保留他们的文化传统。

2. 传统服饰苗族、侗族的传统服饰非常独特,色彩鲜艳、图案繁复。

妇女常常穿着长衫、长裤和披肩,头戴银箔或银币做成的发饰,非常华丽。

男性则通常穿着长衫和宽松的裤子。

这些传统服饰不仅体现了当地居民的审美观念,也是他们根据自然环境制作的必需品。

3. 传统习俗和节日苗族、侗族有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节日。

比如,该地区的苗年是苗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

在苗年,人们穿着传统服饰,跳苗族舞蹈,庆祝丰收。

此外,一些婚嫁、葬礼等仪式也有独特的传统。

四、少数民族发展现状1. 教育发展该地区政府注重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投入力度。

在农村地区,已经建立多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政府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相关的文化课程。

2. 经济发展该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主要从事农林牧渔业和手工艺业。

政府近年来投资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保障,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同时,政府也在鼓励少数民族开展手工艺品制作和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

苗族民族地区调研报告

苗族民族地区调研报告

苗族民族地区调研报告报告内容: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苗族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等情况,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苗族是中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广泛,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对其民族地区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选择调研地区:根据苗族民族地区的分布情况和多样性,我们选择了湖南、贵州和广西等省份作为调研地区。

2. 调研准备:在调研前,我们进行了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收集,并联系了当地的相关机构和专家,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3. 实地调研:我们分别赴调研地区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地调研,包括与当地居民的深入交流和参观了苗族的村落、民俗活动等。

4. 数据收集和分析: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研结果1.经济结构:苗族民族地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其中居民以种植水稻、玉米和茶叶等作物为主要农作物,并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

2.产业发展:近年来,苗族地区逐渐发展了一些工业和服务业,如纺织业、旅游业等,为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添了动力。

3.交通基础设施:苗族地区的交通依然相对薄弱,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改善,便于促进地区间的联系和经济发展。

四、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调研结果1.衣着和饮食:苗族文化中的服饰以色彩艳丽和手工绣花等特点而著称,食物以米饭、酸辣菜和酒类为主要食品。

2.节日和民俗活动:苗族有丰富多样的节日和民俗活动,如花山节、苗年等,重视传统习俗和宗族规范,并通过舞蹈、歌唱等方式传承和表达。

3.宗教信仰:苗族民族地区有丰富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土司、女儿村和木鱼等,这些信仰和祭祀活动在苗族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经济发展不平衡:苗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贫困地区仍然面临较大的发展障碍,需要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

贵州苗族现状分析报告

贵州苗族现状分析报告

贵州苗族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苗族是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优秀的民族艺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苗族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贵州苗族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其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 经济发展苗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依赖农业和手工业。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交通不便和资源匮乏是其主要问题之一。

近年来,贵州省政府加大了对苗族地区的扶贫力度,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产业扶贫等措施,不断改善苗族地区的经济环境,并提升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3. 教育状况苗族地区的教育状况相对较差,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很多苗族孩子因为交通不便和贫困等原因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政府通过投资教育设施建设、提供教育补贴等举措,致力于提高苗族地区的教育水平,同时,加强对苗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使苗族孩子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

4. 文化保护与传承苗族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包括苗族民歌、舞蹈、服饰、节日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苗族文化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政府加大对苗族文化的保护力度,建立苗族文化传承中心和苗族文化展览馆,推动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苗族文化。

5. 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苗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苗族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同时,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也得到了完善,为苗族人民提供了更好的社会保障。

6. 总结与展望贵州苗族作为贵州省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仍然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

然而,随着政府的扶贫政策的落实和社会力量的参与,贵州苗族的现状有了积极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和关注苗族的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对贵州苗族的发展充满信心,并期待贵州苗族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独特的魅力。

苗族调查报告

苗族调查报告

苗族调查报告本文所讨论的“苗族调查报告”是一份针对中国苗族群体的数据调查报告,旨在研究苗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及教育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报告虽然是针对苗族群体而言,但其所涉及到的问题和问题背景,对于了解少数民族群体在当代中国大陆社会的地位和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苗族是中国较为集中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区。

苗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和社会传统。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苗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一些方面的变化十分明显。

报告指出,苗族群体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城乡差距。

在城市中,苗族人口往往拥有更多的教育和工作机会;而在农村地区,苗族人口则普遍受到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的限制。

此外,在研究中还发现,苗族群体中女性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情况较为普遍。

尤其在农村地区,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往往比男性低得多,这给女性的职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限制。

然而,在文化方面,苗族群体依然保留着很强的传统文化和特色。

苗族人民拥有独特的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在当代社会中仍有着深刻的影响。

研究中发现,苗族群体中有很多人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且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推动这一方面的工作。

最后就是针对苗族教育问题的讨论。

苗族群体中,教育程度水平最高的往往是城市中的人群,尤其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而农村地区的苗族人口往往受到教育资源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此外,在苗族传统文化和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许多年轻人往往更愿意学习汉语和汉族文化,而不是学习苗族文化和传统。

总体来说,这份“苗族调查报告”对于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虽然调查涉及的问题并不全面和详尽,但其所显示的苗族群体在城乡差距、教育和文化及发展等方面的不均衡问题,仍然值得关注。

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帮助少数民族群体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促进少数民族群体的发展与进步。

安顺市社会发展调查报告

安顺市社会发展调查报告

安顺市社会发展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对中国贵州省的安顺市进行了社会发展调查。

通过对人口、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安顺市在社会发展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报告的研究结果对于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安顺市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言安顺市作为贵州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人口老龄化、教育资源不均衡、就业问题等。

因此,本报告通过对安顺市社会发展的调查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安顺市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二、人口状况及其影响根据调查,安顺市的人口总数为X万人,其中男性为X%、女性为X%。

与其他城市相比,安顺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老年人口占比高达X%。

这将对安顺市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带来巨大压力。

三、教育现状及其挑战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在安顺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根据调查,安顺市的义务教育毛入学率达到X%,但高等教育普及率仍然较低,只有X%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

这使得大部分人在求职时面临着教育背景不足的问题。

四、就业形势及其问题就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安顺市的就业形势也面临一些挑战。

据调查,安顺市的整体就业率为X%,但失业率仍然较高,尤其是年轻人的就业难问题比较突出。

此外,安顺市的就业结构也存在问题,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主的农民工占比较高,这带来了许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问题。

五、医疗保障的现状和需求医疗保障是保障市民基本生活的重要方面,安顺市在医疗保障方面有着一定的成就,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了X%。

然而,调查发现,安顺市的医疗服务质量仍然需要提高,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安顺市来说也是如此。

调查显示,安顺市面临着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

苗族居住调研报告

苗族居住调研报告

苗族居住调研报告苗族居住调研报告本调研报告针对中国苗族的居住情况展开研究,旨在了解苗族居住特点、习俗以及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和措施。

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详尽的数据和信息,从而为进一步改善苗族居住环境提供参考。

调研发现,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苗族的居住区域多为山区,具有独特的山地民居风格。

传统的苗族民居多为木质结构,蓝色天花板、木雕和壁画是苗族居住建筑的特色。

苗族传统的居住环境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尊重山脉和水源,建筑多采用错落有致的方式分布在山坡上。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苗族传统的居住方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使得传统的苗族民居逐渐被淘汰,苗族人口逐渐转移到城市中去。

城市中的苗族居民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住房困难、居住环境恶化等。

大多数苗族居民居住在简陋的出租房中,住房条件差,造成了居住的不便和环境的恶化。

为了改善苗族居住条件,首先需要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入。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住房政策,为苗族居民提供更多的住房选择和补贴。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苗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苗族居住环境,给予他们更多的居住保障。

同时,对于苗族居民自身,他们也需要加强居住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意识。

保护和传承传统的苗族居住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苗族居民应该加强对传统居住建筑的保护和维护。

此外,苗族居民还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技能和就业能力来改善居住条件,增加收入。

最后,社会各界也可以为苗族居民提供帮助和支持。

非政府组织和慈善机构可以通过捐赠等方式,为苗族居民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

本调研报告基于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对中国苗族的居住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苗族传统的居住方式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但是通过加强政府支持、苗族居民自身的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可以改善苗族居住条件,保护并传承传统的苗族居住文化。

苗族的现状研究报告

苗族的现状研究报告

苗族的现状研究报告苗族是中国汉族以外的最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六个省份。

以下是对苗族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人口分布:根据统计数据,苗族的人口数量大约有900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地。

其中,贵州省的苗族人口最多,占到全国苗族人口总数的60%以上。

二、传统文化: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他们以耕作为主要的经济活动,擅长在山区进行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

苗族人民重视家庭和谐,崇尚自然、敬畏神灵。

他们保留着丰富多样的民间传统文化,如苗寨的建筑风格、服饰、歌舞、乐器等。

三、教育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发展,苗族地区也得到了一系列的扶持。

目前,苗族地区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教育水平有所提高。

此外,贵州省还设立了苗族学院,为苗族地区培养了大批苗族专业人才。

四、生活条件:苗族山区地势崎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苗族地区的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例如,电力、通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改善了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为苗族地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五、社会发展和保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保护工作,苗族也同样受益于此。

政府加大了对苗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设立了苗族文化博物馆和纪念馆等,将苗族文化展示给世人。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苗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发展产业、扶贫等措施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苗族的现状显示出积极的发展趋势。

国家对少数民族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为苗族地区的经济、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但苗族地区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山区交通不便、贫困人口较多等问题,政府和社会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共同推动苗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

苗族调研报告

苗族调研报告

苗族调研报告苗族调研报告1. 引言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他们保留了其丰富的文化传统,并且有独特的风俗、习俗和语言。

为了更好地了解苗族,进行了此次调研。

本报告旨在介绍苗族的文化特点、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

2. 调研内容2.1 苗族的历史和起源通过对历史书籍、民间故事和苗族长者的口述,了解到苗族起源于古代的蛮夷部落,经过多次迁徙定居在现今的地区。

他们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2.2 苗族的文化特点苗族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音乐、舞蹈、服饰、风俗等。

他们的音乐和舞蹈充满激情和动感,通常在庆祝节日、婚礼等重要场合表演。

他们的服饰以彩色为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3 苗族的生活方式苗族是以农业为主的民族,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

同时,他们还从事手工艺品制作,比如织布、陶瓷等,这些手工艺品也成为了他们特有的文化符号。

在家庭生活中,男女分工明确,男性主要从事田间劳动,而女性则负责家务劳动和养育子女。

2.4 苗族的社会组织苗族社会组织以家族为基础,家族成员互相帮助和支持。

村落是苗族社会组织的重要单位,村民们共同主持村务和社会公共事务。

苗族社会还有族长制度,族长负责领导和管理族群,重要的决策都需要他们的批准。

3. 调研结果分析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苗族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

苗族保留了许多古老而独特的传统,这些传统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苗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是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4. 结论苗族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社会组织,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苗族的特点和贡献。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的重要性,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

5. 建议针对苗族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建议加强对苗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苗族调查报告

苗族调查报告

苗族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等地区,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为了了解苗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文化传承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针对苗族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份,实地考察了苗族相关村庄10个。

三、调查结果
1. 生产状况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种植水稻、玉米、豆类、蔬菜等为主要农作物。

另外,养殖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家禽、猪、牛、羊等养殖业比较常见。

2. 生活状况
苗族人民的生活状况相对较为困难,许多地区的民众没有足够
的水、电供应,生活比较艰苦,饮食不够丰富,衣着简单。

部分
村庄还未通公路,出行不便。

3. 文化传承情况
苗族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小学教育中,苗
族文化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扬。

然而在村庄生活中,随着城市化的
进程不断深入,少数民族文化和语言逐渐被较大范围的大众文化
所代替,文化传承的情况比较严峻。

四、调查感想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了解到苗族群众的真实生产生活状况以及
文化传承情况,发现苗族群众的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还有待提高,同时也提醒我们,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苗族文化调研报告 (2)2篇

苗族文化调研报告 (2)2篇

苗族文化调研报告 (2)苗族文化调研报告 (2)精选2篇(一)《苗族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苗族文化的传统特点、发展现状及对于社会的影响,为苗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选择苗族聚居地,与苗族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其生活习俗、传统节日、音乐舞蹈等。

2.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书籍、论文、报告等,获取苗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变迁等信息。

3. 专家访谈:与苗族文化研究专家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对苗族文化的见解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 苗族的起源与历史:苗族是中国汉族以外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苗族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后迁徙至现今的贵州、云南等地区,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2. 苗族的生活习俗:苗族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热爱自然,崇尚生育。

苗族人民普遍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如苗年(农历正月的第一天)是苗族人民的新年,他们会穿上传统的苗族服饰,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芦笙舞会、赛马、射箭等。

3. 苗族的传统节日:苗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苗族人民非常重视新米节,这是苗族人民表达对大地的感恩和丰收的庆祝活动。

另外,苗族还有清明节、儿童节、腊八节等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4. 苗族的传统音乐舞蹈:苗族文化中的音乐舞蹈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音乐以芦笙、木鱼、锣鼓等乐器为主,歌曲多以山歌为代表,歌词唱出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喜悦和哀思。

苗族舞蹈形式多样,如大芦笙舞、舞龙舞狮等,舞蹈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欢快。

5. 苗族文化的现状与保护:苗族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流失,城市化进程对苗族村落的冲击等。

苗族文化保护工作正在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苗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工作。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苗族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苗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安顺调查报告

安顺调查报告

安顺调查报告安顺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安顺市位于中国贵州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安顺市的社会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更好地了解安顺市的社会状况和民生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选择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在安顺市的不同区域随机选择了500名居民作为调查样本,其中包括城区居民和农村居民。

我们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于城市发展、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的看法和意见,并通过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困难。

三、调查结果1.城市发展大部分受访者对于安顺市的城市发展表示满意,认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交通便利度提高,商业设施丰富。

然而,也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对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还有待改善,希望能够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

2.教育问题调查显示,教育问题是安顺市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教育资源不够均衡,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差距较大。

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3.医疗问题在医疗方面,受访者普遍认为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他们反映出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费用高等问题。

很多人表示希望能够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4.环境问题调查显示,环境污染是安顺市居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城市的环境质量有待改善,空气质量差、噪音污染严重等问题令人担忧。

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调查结论和建议通过对安顺市居民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发展、教育、医疗和环境等问题是他们最为关心的。

为了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

2.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3.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安顺苗族概述

安顺苗族概述

安顺苗族概述安顺苗学会王国清一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部,距省会贵阳90公里,是贵州省现有的四个地级市之一,周边分别与贵阳市、黔南州、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毕节地区毗邻。

现辖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秀区、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市国土面积9264平方公里,人口267万,其中布依族、苗族、回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40%。

安顺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之一。

秦代即开始修建通马车的“五尺道”,元代开始建镇。

明洪武年间正式定名为“安顺府”(原名为“阿达卜”),明、清期间“商业之盛,甲于全省”。

战略地位重要,被称为“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

安顺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

有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的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有中国八大神秘文字之一、世称“千古之谜”的关岭“红崖天书”;有号称“东方第一染”的安顺蜡染;有近年来发掘出的关岭“中国龙”、“海百合”古生物化石群和平坝恐龙化石群;有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王若飞同志的出生就在安顺,王若飞故居已列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还有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风情辉映成趣。

安顺素有“西部之秀”的称谓,是国家最早确定的甲类旅游开放城市之一,是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中心。

境内汇集了黄果树、龙宫、格凸河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和龙宫风景名胜区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有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还有花江大峡谷、夜郎湖等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安顺府文庙、云山屯古建筑群等28处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资源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1.80%,远高于1%的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4.2%的全省平均水平。

境内岩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安顺气候宜人。

年均气温14.6°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夏季最好的避暑之地;境内最高海拔1850米,最低海拔拔365米,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动植物生存生长,是贵州省优质大米、油菜、茶叶、生姜、油桐、烤烟、蔬菜、水果、地方名畜良禽等大宗农畜产品主产地和各类中草药材的生产及加工基地,是贵阳、昆明等城市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之一。

湘西苗族调查报告

湘西苗族调查报告

湘西苗族调查报告湘西苗族调查报告湘西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部的湘西地区。

为了了解湘西苗族的文化、生活和发展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的调查结果,并对湘西苗族的传统文化、经济发展、教育状况和社会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传统文化湘西苗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

他们以苗族语言为主要交流工具,传承着丰富的民间故事、歌舞和手工艺。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苗族人民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并且努力传承和保护。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苗族的“芦笙节”是一个盛大的庆典活动,人们会穿着传统服饰,跳起欢快的舞蹈,演奏芦笙等乐器。

这个节日不仅是苗族人民的欢乐时刻,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二、经济发展在经济方面,湘西苗族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和交通条件的不便,这里的农业和旅游业是主要的经济支柱。

苗族人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如稻谷、玉米、茶叶和猪、牛等。

然而,由于技术和市场的限制,他们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收入不高。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湘西苗族地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建交通设施、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发展乡村旅游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苗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仍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投资。

三、教育状况在教育方面,湘西苗族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交通不便和经济困难,很多苗族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只能在家里或者村里的小学接受基础教育,高中和大学的机会非常有限。

为了改善教育状况,湘西苗族地区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并提供了一些奖学金和补助金。

此外,一些非政府组织也积极参与到教育援助工作中,提供教育资源和培训支持。

四、社会问题湘西苗族地区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和教育资源不足,一些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导致人口流失和家庭分离的问题。

此外,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一些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缺乏平等的机会和权益保障。

安顺苗族概述

安顺苗族概述

安顺苗族概述安顺苗学会王国清一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部,距省会贵阳90公里,是贵州省现有的四个地级市之一,周边分别与贵阳市、黔南州、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毕节地区毗邻。

现辖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秀区、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市国土面积9264平方公里,人口267万,其中布依族、苗族、回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40%。

安顺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之一。

秦代即开始修建通马车的“五尺道”,元代开始建镇。

明洪武年间正式定名为“安顺府”(原名为“阿达卜”),明、清期间“商业之盛,甲于全省”。

战略地位重要,被称为“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

安顺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

有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的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有中国八大神秘文字之一、世称“千古之谜”的关岭“红崖天书”;有号称“东方第一染”的安顺蜡染;有近年来发掘出的关岭“中国龙”、“海百合”古生物化石群和平坝恐龙化石群;有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王若飞同志的出生就在安顺,王若飞故居已列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还有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风情辉映成趣。

安顺素有“西部之秀”的称谓,是国家最早确定的甲类旅游开放城市之一,是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中心。

境内汇集了黄果树、龙宫、格凸河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和龙宫风景名胜区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有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还有花江大峡谷、夜郎湖等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安顺府文庙、云山屯古建筑群等28处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资源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远高于1%的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的全省平均水平。

境内岩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安顺气候宜人。

年均气温°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夏季最好的避暑之地;境内最高海拔1850米,最低海拔拔365米,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动植物生存生长,是贵州省优质大米、油菜、茶叶、生姜、油桐、烤烟、蔬菜、水果、地方名畜良禽等大宗农畜产品主产地和各类中草药材的生产及加工基地,是贵阳、昆明等城市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之一。

苗族文化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苗族文化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苗族文化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苗族文化1. 背景信息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等省份。

苗族人口约为900万人,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风俗和习惯。

2. 语言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苗瑶语族。

尽管现在的年轻一代更倾向于使用汉语,但许多老一辈的苗族人仍然能够流利地讲苗族语。

3. 服饰苗族的传统服饰非常具有特色。

男性通常穿着黑色的长衣和长裤,头上戴着蓝色的头巾。

女性则穿着蓝色的上衣和黑色的裙子,手工绣花和银饰是其特点。

苗族女性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服饰,称为“蝴蝶衣”,形状酷似蝴蝶。

4. 风俗苗族有丰富的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

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苗年,苗族人会穿着传统服饰,进行舞蹈、音乐和赛龙舟等活动。

苗族婚礼也非常庄重,有着独特的仪式和习俗。

5. 音乐舞蹈苗族有着独特的音乐和舞蹈表演。

苗族人民善于演奏木琴、扬琴和口弦等乐器,并以鼓舞和花灯舞蹈最为有名。

苗族的舞蹈动作独特,舞者身穿鲜艳的服饰,跳动的节奏非常明快。

6. 传统工艺苗族人民擅长手工艺品的制作。

他们熟练地雕刻木头,制作陶器和编织竹器。

苗族的银饰也非常有名,苗族女性常常在重要的节日和婚礼上佩戴各种精美的银饰。

7. 宗教信仰苗族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

一部分苗族人信奉传统的苗族巫教,他们相信祖先的灵魂可以保护他们免受邪恶的侵害。

另一部分苗族人信仰基督教、佛教等宗教。

综上所述,苗族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其独特的语言、服饰、风俗和习惯都体现了苗族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了解和保护苗族文化对于维护我国多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顺市苗族人口素质调查报告王国清受安顺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委托,我们从2009年9月份开始,历时近三个月,对本市苗族人口素质情况进行调查。

我们这次调查所选择的点,主要是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宗地乡、水塘镇和白石岩乡的太平、岩上、干水井、白石岩、抵桶、长山、群联、幸福园、新驰村,普定县的仙马村,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旧堡村,西秀区的满寨村。

构成苗族人口素质的因素,主要指苗族人口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由苗族个体素质构成。

由于时间短,我们只对苗族人口年龄结构、受教育情况、劳动力素质、劳动力从业情况等进行个案调查。

我们调查方法主要采用听、议、填表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进行量化。

在调查中,我们先后听取了所调查乡、镇、村人口素质情况汇报,召开座谈会,分析人口素质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人口素质的意见和建议,发放《安顺市少数民族人口素质调查表》。

通过调查取得了相关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汇总成以下4个统计表:苗族人口素质调查统计表(1)──苗族人口年龄结构苗族人口素质调查统计表(2)──苗族人口教育苗族人口素质调查统计表(3)──成人人口文化结构苗族人口素质调查统计表(4)──苗族劳动力从业情况根据调查和统计数,现将安顺人口素质分析如下:一、苗族人口素质现状1、苗族人口年龄结构我们调查统计的苗族人口为55910人,占全市苗族总人口40.1万人的14%,其中:0至6周岁为5215,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7至12周岁为5532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8%;13至15周岁为4941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8%;16至18周岁为4578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2%;19至24周岁为7161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2.8%;25至50周岁为22272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9.8%; 50周岁以上为6211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1%. 上述年龄段的岁比(平均每岁占被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 1.5%、1.6%、2.9%、2.7%、2.1%、1.5%。

我们从苗族人口素质调查统计表(1)取18至55周岁年龄段的苗族人口数为主要劳动力,统计显示苗族主要劳动力占被调查总人数的比例为57.2%(计算式:(2.7+12.8+39.7+0.4*5)%)。

取0至17周岁年龄段为少年儿童,那么少年儿童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比例为32.9% (计式:( 9+9.7+8.8+8.1-2.7)%)取59岁以上的为准老年人和老年人,那么准老年人和老年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比例为8%.2、苗族人口教育我们调查统计:小学在校生为7527人,占被调查7至于12周岁适龄儿童5532的136%;初中在校生为3162人,占被调查12至15周岁少年数4941人的64%;高中在校生为618人,占被调查16至于18周岁青少年数4578人的13. 5%;大专以上在校生为275人, 占被调查19至于24青年数7161人的3.8%。

小学入学率超了36个百分点,初中入学率少了36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因为在校小学生中,有不足年龄儿童和部分超出适龄儿童的学生在小学就读,所以导致小学入学率超比例,初中入学率下降。

小学入学率加上初中入学率等于100%的入学率。

这个比例有一定的误差,因为还有少量的适龄弱智和残疾少年儿童不能完全入学。

但如果减去不足龄生的比例(6周岁和超6周岁不足7周岁儿童年岁比例1.5%),这样我们得到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为98.5%,从这个比例可以得出安顺市苗族地区已经实现普九教育。

3、苗族成人人口文化结构我们调查统计:被调查的成人总数为3717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22862人,占总调查人数37170人的61%;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14204人,占总调查人数37170人的38%;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712人,占调查总人数37170人的1.9%;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55人, 占调查总人数37170人的1.0%;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133人, 占总人数37170人的0.35%,人均受教育年限为6.5年。

文盲半文盲1948人, 占调查总人数37170人的5.2%。

4、苗族人口就业与技能培训。

我们设定:18至60岁年龄为苗族劳动力,根据苗族人口素质调查统计表(1)、(4), 被调查的成人总人数为37170人,劳动力36082人,其中,外出打工的人数为了16745人,占36082人的46%;在家从事种植、养殖业的人数为19388人,占36082人的54%,在外出打工人员中,至少掌握一门以上从业技能的人数达100%;在家务农的人员100%能掌握农时季节、播种期、栽插期、施肥、收割等种植常规技能。

大多数人能掌握科学喂养牛、马、猪、鸡等技能。

近几年来,100%村建立了远程教育网络,市、县(区)、乡(镇)各级各部门积极深入农村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100%的人至少参加过一次以上培训。

二、对安顺市苗族人口素质的原因分析由于我们所调查的乡(镇)、村大都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山区,是大多数苗族生存环境的代表,那里反映出来的情况,基本能代表全市苗族群体的情况。

1、我们全市苗族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精力充沛的18至55周岁人数比例大于50%,是劳动力市场的主要资源,是人类财富的生产和创造者。

60岁以上人群比例为7%,低于国际社会老龄指标(60岁以上人口数/人口总数=、>10%);0至6周岁平均岁比(该年段人数与总人数的比/6)1.5%,显示我市近6年来,全市苗族人口出生率在1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控制在安顺市“十.一五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划”指标(7‰与12.5‰)内,说明计划生育政策在苗族地区得到全面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已经产生积极社会效应.2、安顺苗族地区基本实现普九教育。

全市在校苗族小学生人数与适龄少年儿童数比例为98.5%,基本实现普九教育,也说明全市苗族地区基本实现了普九教育。

3、苗族劳动力文化素质和生存技能有明显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苗族劳动力,几乎是文盲。

而今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不低于56.8%;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不低于35.2%。

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不低于1.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不低于1.0%;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不低于0.35%。

4、苗族劳动力生存技能明显提高。

全市现苗族人口40.1万人,如果按我们调查劳动力与人口比为57.4%计算,现在的苗族劳动力,至少有22.85万人,其中外出打工的按劳动力数的44%计算,不低于10.54万人。

外出打工者至少掌握两项生存技能,一是人际交往技能,二是某一行业技能。

与过去不会说汉话,不敢远离家门的情况相比,是一大飞跃。

全部苗族劳动者至少接受一次以上的技能培训,掌握一门以上生存技能。

5、存在问题1、苗族人口素质有差异。

安顺市80%的苗族居住在边远山区,20%的苗族居住在城郊和田坝地区,居住在城郊的苗族人口素质就要高一些,居住在生存环境差的地区人口素质就要低一些。

如,镇宁自治县旧堡村位于城郊,该村平均受教育年限8.1年,高于我们所调查人数的平均受教育年限1.6年,有高中毕业生68人,大专毕业生16人,本科毕业生19人,其中,研究生2人,博士生2人,是苗族人口素质比较高的村寨。

2、苗族高中在校生比例偏低,影响苗族高素质人才培养。

苗族高中生只占苗族人口的1.8%,低于全市比例的1.2个百分点,导致苗族高中在校生比例偏低的原因,一是高中学校较少,全市八县区农村均没有高中学校,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学生基础较差,因而,考上城里高中学校的学生少;二是高中教育费用高,有的学生即或考上高中,也读不起书;三是在苗族中相当部分家长对培养高素质人才重要性认识足,认为读书就是认得字,知道倒正,会做活,能打工争钱就满足了。

3苗族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趋势不可避免。

我市60岁以上的苗族人口达到7%,虽然离世界老龄化社会指标10%不远。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活不断提高,医疗条件逐步改善,人的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加之计划生育的实施,人的自然增长率降低,必然导致60岁以上人口与总人口比例加速提高,老龄化社会不可避免。

4、生存技能偏低。

在苗族人口中90%的劳动力只能从事一般的苦力行业,人力资源主要为体力资源。

苗族从事企业管理、经商和办企业的人员屈指可数。

苗族从事教育、卫生、国家公职等智力型的人员数为苗族劳动力总数的3%,高素质苗族人口缺乏。

三、建议1、提高对苗族人口素质重要意义的认识。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口素质是发展经济和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条件,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资本,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是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安顺市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究其原因,既有历史、自然等主客观原因,更重要是与民族地区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不高有密切的关系。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投入,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育有文化、懂科技的少数民族人才对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加强民族地区高中教育,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

科学技术进步是提升人类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而科学技术进步要靠人才,人才要靠教育。

目前,苗族地区已基本实现普九教育,对苗族地区高中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强和普及高中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的期盼。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投入,在边远山区适当增设高中学校;对读不起高中的贫困学生,给予适当的补助;高中招生中继续给少数民族民族考生降低一个或两个分数段录取。

在招考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应给苗族考生适当加分照顾,逐步提高苗族人口素质。

2、加强老龄工作。

人口趋于老龄化,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加重国家和家庭负担。

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强社会道德教育,形成全社会尊重、关心老人;逐步增加社会福利积累,解决孤寡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

苗族地区要做好老龄化社会到来的事前工作,努力提高苗族群体素质。

4、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强农村职业教育。

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各级涉农部门要加大科技下乡力度,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乡土人才,本着因地制宜,因人因时的原则,围绕市场需要,农民紧缺、对农民生产、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内容开展培训,通过远程教育、绿证培训、阳光工程等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加强职业学校教育,培养农村适用人才;要推行农民资格认证制度,对获得技术资格的农民,可优先承包适度规模经营的集体产业,这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附表于后)苗族人口素质调查统计表(1)苗族人口素质调查统计表(4)说明:苗族劳动力总数是指苗族18岁至60周岁人口数(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