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039a5f09b89680203d825bd.png)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呢?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论证的道理,说明的事物密不可分。
所以阅读文章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文章的感情脉络、语法逻辑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
2.理解词语的临时意义,辨别不同义项。
每个词语都有其基本意义,但有时却可被赋予临时意义。
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要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还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要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比喻义(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1.从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只要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具体地说就是: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所领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
4.从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表达有特色的句子。
【考题透析一】乐书作者写书总是把他自己最有价值的一面放进书里。
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中“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
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
如何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如何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8094b473c1ec5da50e27011.png)
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1、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在文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2、把握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文中含义的差别;3、理解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特定含义;4、理解词语在特殊语境中暗示的言外之意或隐含的深层含义。
概而言之,一是理解指代含义,二是理解语境含义(二)词语的语境义1、多义词:多义词义项包括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本义:即这个词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引申或扩大了范围、中心的意义;比喻义:通过打比方的方式产生固定意义2、其他词的语境义: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的意义。
与多义词不同,它的意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这个语境,其意义就不存在。
例:去年的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地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天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隐了。
吞咽:尽情地享受。
1)语境义的理解:一个原则是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
下面是方法技巧(1)借助该词的基本义;(2)分析该词在句中的搭配成分或修饰成分;(3)联系上下文的感情色彩(褒贬中);(4)结合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义、借代义、比拟义、讳饰义、反语义)(5)理解词语的象征意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概而言之:一是借助词的基本义;二是词语所处语境。
2)从探究词语的搭配关系方面入手正确地解释文中词语的含义,必须充分考虑它所处的语言环境,而且对于某些词,如果不明词义,只要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可以大体揣摩出词语的意义。
也就是要看词语所在的句子,而关键看与这个词相关联、相搭配的词语,抓住句子结构,看词语与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
2、从释句处入手有些词语的理解从本句中找不到答案,从上句中也找不到答案,这些词语往往比较抽象,对他们的理解同样离不开语境,从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这仍然是必由之路。
与其他情况不同的是,因为他们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对之进行阐释,这些阐释的句子我们称之为释句,释句往往在抽象词语之后,因此我们必须从下句去找答案,由近及远地去找。
如何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如何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41651555f0e7cd18425364c.png)
第一讲如何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前几天,老师看了一篇文章,很感人,推荐你看看吧!①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总计97.5元。
”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
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②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坎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
他听见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说:“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③“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
“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
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④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
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学的渴望。
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篮子走了出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⑤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
忽然看见一个身着兰色土布衣服的学生站在门口。
“进来吧!”老师说。
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钱放在红布上。
⑥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⑦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知识导图【典型例题】例题1:阅读下文,完成练习:与泥对话有人问泥:“你以全部的生命滋养荷,荷高贵美丽,享尽人间一切荣华富贵,而你却饱受讥嘲冷落,你不嫉妒、不为自己抱屈吗?”泥说:“从来没有做母亲的嫌弃女儿出众,也从来没有做父亲的嫉恨儿子的成就超过自己。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7cc9a9b0717fd5360cdc8e.png)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考点解读】考查方式A、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3、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
(修辞型、指代型、筛选概括型)B、分析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1、分析以词语为题的题目好处。
2、分析重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方法指要】A、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如:下列句子中均使用了“人”,但其意均是不同。
一、联系上下文词语大都有几个义项,孤立地看,这些义项都是抽象、概括的,在词典上能够查得到的。
记住这些义项有必要,但远远不够,因为词语进入文章后,就立即与周围的词、句、段乃至篇发生联系并受到制约,这时词义就变抽象为具体,变多义为单义,只有根据词语出现的语境,联系上下文仔细分析,才能确定其含义。
【例1】世界报业协会在2003年度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从1997年到2002年5年累计增长30.3%。
(2004秋)自然段中的“低迷”指____________。
(2分)参考答案:世界各地报业普遍不景气解析:在词典里“低迷”有这样几个义项:1.神志模糊,昏昏沉沉。
2.迷离,迷蒙。
3.低回凄迷。
指情感。
这三个义项,与题中每一个选项都不同。
文中的“低迷”显然有其特定的含义,只有结合上下文才能确定。
关键就在“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这一句上。
【例2】.(94全国高考)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保持,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
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
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
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
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d3e3dc4fe2bd960590c67777.png)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II卷的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块之一。
这里本着先分后总的原则,先就几个主要能力点作阐述。
本讲说理解词语的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哪些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呢?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能正确理解,就全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如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的“学习”,它就是重要词语,如果把它理解为通过读书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就无法理解全文的内容。
又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选择的散文《门》,其中“开门”和“关门”便是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
例如闻一多《兽·人·鬼》(2000年春季招生考试选文)开头说道:“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
”这一句中的“杰作”感情色彩特别强烈,自然是重要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譬如1996年高考所选《贝多芬之谜》最后一段说:“懂得了这个……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这里“最有深度的音乐”这个词语,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指什么样的音乐,简直可以说文章没有读懂。
二、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
从操作的层面来说,有下列几点: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譬如上文提到的“杰作”,依据所在句子“其残酷的程度”、“兽行”和后文所说对学生的镇压,这个“杰作”就应解释为“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e4c75a2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77.png)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专题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考点目标:能结合语境,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知识梳理:语境义——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基本原则:1)整体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2)结合具体语境。
具体有以下几点情况:1)“指代类”:指示代词的含义和文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
近指(这个、这些、这);远指(那、那个、那些);特指(某、某类)。
答题步骤:①找出该句在文中的位置,并作出相应记号;②锁定阅读范围;③找出指代的相关内容,并带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验证。
2)“语境类”:能够把握词语在本文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答题步骤:①要准确理解本义;②语境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反语义、色彩义);③代入具体语境中验证。
格式:本义+语境义3)“作用类”: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四联系法则”:①联系本义(解说本词的含义);②联系本句或上下文(突出本句或上下文的什么内容,即:突出……);③联系文章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情感;④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
修辞格式:点出“某词”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修辞作用【形象生动地写出对象特征】+作者情感态度一般格式:语境义+突出(内容【一般为对象】)+形象生动地写出对象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解题指津:1.浏览全篇,把握主旨——解题前提2.借助语境,推断含义——解题技巧3.结合文本,巧借修辞——解题技巧4.拆换词义,合理描述——解题技巧典型例题1《洁身自好的莲花》节选——2009杭州中考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
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
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二第二讲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 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二第二讲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e2348e6c85ec3a86c2c552.png)
考点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基础点:1.重要词语所谓“重点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限于“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散文阅读中主要把握以下几类词:(1)体现作者态度或情感主旨的词语俗话说“字斟句酌”,词语的运用需要仔细考虑与锤炼。
很多情况下,词语的选择与文章的主旨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仔细体味这类词语,就能理解句意甚至文章的主旨,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单个的词语,本身是没有修辞手法的,只有运用到句子中,才显示出其运用的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词语,能够取得丰富的表达效果。
(3)特殊指代(远指、近指等)的词语具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就是指代词,它包括指代词与指代短语两类。
前者有人称代词及指示代词,如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它们),自己、人家、别人,这、此、那等。
后者如这些、那些、某些、这样、那样、如此、之所以如此、既然这样等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有些词语,单独存在时,并没有特殊的表达作用。
当其一旦进入语境,与具体的文本发生关系时,就有了明显的表达效果。
这类词语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还可以是反复出现的词语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有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与词典义、表面义有着很大的差距。
因为在新的语境中,其产生了特殊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2.重要句子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完整版)阅读理解之词语含义与作用
![(完整版)阅读理解之词语含义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4d66567f61fb7360b4c65a6.png)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考题类型:解释词语的含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用得好,好在哪里,某词的表达作用怎样理解某个词能否删掉或换成某个词①表面意思,深层含义②中心词或修饰语表意的准确性;③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准确、形象)写出了事物的特点、传递了某种感情、运用了修辞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结合前后内容理解;②依据语境,把握作者感情,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③同义词、近义词替换比较分析;④删除比较文章中的任何词语都不是孤立的,一个词语的含义总是跟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紧密联系,并受其限制和制约。
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一定要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一)考查题型1、词语在句子中的指代内容。
此题型的标志在于指示代词的出现,如“这”“那”“这些”“那些”“此时”“它”等。
2、对词语的品味。
即词语的表达效果或含义。
常常这样来考查: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妙处;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等。
(二)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1、把握特定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汉语中很多词语是多义词,即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意思,因此,在理解这些词语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体会语言使用的具体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思。
如《学会合作》中,说明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时举的事例,写悠扬的乐曲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
“倾泻”的意思就是吹奏、弹奏。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的含义。
记叙类文章中不乏写人之佳作名篇,自然,理解词语的含义就要联系人物的形象来分析了。
如《三打白骨精》中“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中“闪”的意思,指动作敏捷、很突然,显然与老妇人的年龄不相符合,突出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善于变化。
3、联系写作手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很多句子往往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就要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
如“幽雅的歌厅里,一会飘出‘贝多芬’一会又飘出‘莫扎特’,令人顿生‘三月不知肉味’之感。
”中的“贝多芬”“莫扎特”显然用的是借代手法,分别指代贝多芬、莫扎特的优美乐曲。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f9fbedb915f804d2a16c154.png)
懂得文中重要词语的寄义和感化一.所谓“重点词语”重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的神色达意起到重要感化的词语;二是表现作者思惟情感的词语;三是具有深层寄义的词语;四是在文章构造上起奇特感化的词语.五是有比方.反语.仿词等修辞意义的词语二.所谓“文中”重要包含两种寄义:一是指对文章的整体掌控,建立整体浏览不雅念;二是指具体词语的“高低文”.三.懂得词语寄义的才能,重要有四种:(1)懂得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2)懂得息争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3)懂得息争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4)懂得息争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别隐寄义;四.懂得在文中的感化指:指词语在修辞.构造.和凸起中间方面的感化.焦点办法:接洽高低文懂得.五.办法总结1.整体感知是前提,局部揣摩是重点,“前后接洽”是要点.2.联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3.懂得与确认词语的比方义要从剖析喻体与本体的类似性入手,查找比方的本体是精确解题的症结.4.剖析词语的语境义,要接洽高低文,留意细节描述,抓住中间句.中间段落来懂得.5.代词的指代义,须紧扣高低文,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应用,需对文章进行剖析.归纳.六.答题模式:1.具体词语的寄义与感化(扼要剖析下面句子中加侧重号词语的表达后果)?办法:接洽词语转义,解释在文中的寄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感化.2.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答题格局: 动词:不成.因为该词精确活泼地写出了……形容词:不成.因为该词活泼形象地描述了……副词(如“都”.“大都.”“异常.”“只有”等):不成.因为该词精确地说清楚明了……的情形(表程度,表限制,表时光,表规模等),换了后变成……,与事实不符.3.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次序可否更换?为什么?答题格局:不克不及.因为1与人们熟悉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纪律不一致2这些词与上文是——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克不及交换.4.动词.形容词的赏析(记叙文)答题套路:“XX”.“XX”等词用得好,它把“……”(动作或形态,依据文章内容来写)活泼形象地表示出来,它(以动写静,化静为动……)使之具有(人格化,形象活泼)……(依据内容情形写)例句:文章中“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皇帝溘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中“肥胖”.“轻捷”等形容词用得好,“肥胖”形象地写出了黄蜂的形态,“轻捷”既写出了“叫皇帝”的形态,又写出了它敏锐的动作特点,如许使文章描述更活泼形象.多说一两句话麦父从医学院一毕业,他就进了父亲的诊所,成了和父亲一样的村庄大夫.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端,父亲就谆谆申饬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不以盈利为目标,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克不及开大处方.他将父亲的话切记在心上. 他进诊所,是被看做来接父亲的班的.父亲年纪渐大,一天看几十个病号,已经吃不必了.他们的诊所,只看一些通俗的病症,诸如伤风.腹泻.炎症之类.假如病情庞杂,他们会立刻建议病人去大病院诊治,以免耽搁.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因为经由几年的进修和实践,可以说,他的医术已经一点也不比父亲差了.然而,奇异的是,来看病的人,大多仍然会选择让父亲看.这让他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掉落感.父亲似乎也留意到了这个现象,他检讨了儿子的门诊记载,没开过大处方,药方也都是精确的;儿子看病时的立场,问诊周密,热忱友善,也没缺点啊.不过,在持续留心了几天后,老父亲照样发清楚明了问题.是日,他坐在父亲自边,不雅摩父亲诊治.看待每一个病人,父亲都具体问诊.评脉.不雅察舌苔.摸腹,然后,给病人开处方.他特别留心了父亲所用的药,与他的断定几乎一致.一切似乎都与本身的诊治没有什么不同啊.父亲也不焦急,只顾本身和日常平凡一样,一个接一个看病.一个姑娘,陪着一位白叟来看病,肠胃不舒畅.老父亲细心问诊检讨后,开好药,对白叟说,老哥,我方才检讨了你的咽喉,你还有慢性咽炎哪.白叟连连颔首,是啊是啊,你也给开点药吧.老父亲摇摇头,慢性咽炎重在保养,你必定抽烟吧?听我一句话,把烟戒了.烟不戒,吃什么药,你的咽炎也好不了.默默站在一边的姑娘溘然冲动地插嘴说,爷爷,你听见了吧,大夫都让你戒烟,你就是不信.白叟看看姑娘,又看看大夫,憨憨地说,是得戒了.姑娘搀扶着白叟站起来,笑着对老父亲说,大夫,感谢你,你的话他听.看着这一幕,他猛地一震.本身每次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急着看下一个病人,基本没时光再和病人交换,而老父亲似乎总会比本身多说那么一两句话.这一发明让他惊喜不已.下一个病人牙痛,老父亲检讨后,肯定是牙周炎.老父亲开好药,问病人,是不是爱好吃成货?病人直颔首,最爱好吃腊肉和成菜了.每年冬天,家里都邑腌许多成货,一向要吃到炎天呢.语气里透着知足和骄傲.老父亲摇着头说,成货开胃,但吃多了,有害健康,照样少吃点吧.病人捂着腮帮子,点颔首,听你的.几天的陪诊停止了,儿子回到了本身的诊室.一位年青妈妈领着孩子走了进来,孩子肚子疼.化验单显示,孩子肚子内有蛔虫.他很快就开好了药方,递给孩子妈妈.然后,他拉过小孩的手,看了看他的指甲,笑着对小孩说,你看看,你的小手指甲太长了,里面藏着许多多少小虫呢,小虫一不留心就跑进了你的肚子里.记得要多洗手,常让妈妈剪指甲哦.男孩忸怩地低下了头,妈妈哈腰对孩子说.听到了吧,大夫叔叔的话,是不是跟妈妈讲的一样?男孩看看他,又看看妈妈,点了颔首.他微笑地目送年青妈妈拉着孩子的手分开,心里暖暖的,终于明确,多说这一两句话,带给病人的,不但仅是暖和的关怀,更为这严寒的冬季,带来了一抹动听心弦的温情与爱.13.联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寄义及其表达后果(6分)(1)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端,父亲就谆谆申饬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 (2)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14.儿子的心理阅历了从“莫名的掉落感”到“心里暖暖的”的变更进程,请依据辞意补写出中央空白的词语.(4分)莫名掉落→()→()→心里暖和15.文中的父亲和儿子,你更观赏谁?请选定一个,联合文章内容剖析.(6分)16.文章第三段说:“老父亲照样发清楚明了问题”,老父亲发清楚明了什么问题?又是若何解决的?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感化?(6分)17.文章结尾一段中划线的句子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答案:。
词语的语境义及效果
![词语的语境义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e2bca1ebbed5b9f3f80f1c94.png)
词语的语境义及效果1.什么是重要词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
所谓“文中”二字表明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指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以下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7)根据语境情感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2.本义与语境义每个词语都有一个本义,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时词语又具有临时的含义。
这个临时的含义,因不是词语的本义或常用义,所以在字典里往往是找不到的。
它不同于它的本义,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这个词语的临时义也就消失了。
我们在理解时候不能按照惯性思维理解,要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句子或上下文中去分析,结合词语所在语境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的关系来理解词语。
这样就可以轻松找出词语的临时含义。
词语的语境义常以如下方式出现:(1)比喻生成的语境义,词语的比喻义在特定语境中生成了新的含义(2)感情色彩转换后的语境义,要特别注意贬词褒用(3)反语表达的语境义,它实际要表达的意思与字面的意思完全相反;(4)旧词新用的语境义,作者赋予它新的含义(5)对比形成的语境义。
在同一语段中,同一词语表达的意义有时也不尽相同。
3. 怎样理解词语语境义把握好词语的语境义,要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加以分析推敲,才能准确地理解。
理解词语语境义可以从一下方面着手:(1)修辞还原。
修辞是引发隐含义的一种特殊语境因素,在运用修辞的语境中,许多语言包含词语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因而对修辞引发的隐含义的解读,要结合作者的表达意图及具体语境进行还原。
如对使用比喻修辞造成的比喻义的理解要从分析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
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句含义
![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句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8d0c7fc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4.png)
理解重要词句含义
理解重要词句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主要是指理解表现文章主旨、反映深层 含义、反映语言环境、具有临时指代意义的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 重要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意义含蓄、内涵丰富、语意深长的句 子的含意,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的含意,理解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临时 意义的句子的含意,理解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结构较复杂、有 一定难度的句子的含意,理解有哲理性、起警策作用的句子的含意。 对于“词义、句意”的理解,应善于挖掘其修辞义、主旨意等深层含 义,不能浮于表象,浅尝辄止。
第三“联”,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一依”: 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 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词语背 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理解词语含义=手法+内容(词语意思,词语所写内容)+效果(情感、形 象、主旨)。即词语采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主旨), 或写出人物(景物)……特点。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义。
剖析 第一步:联语境。 题目指定是第⑤段,这里的“孱弱”是相对第一家实打实、认真的生活 而言的。
第二步:联情感。 相对于第一家火爆而轰轰烈烈的气味,一缕若有若无的咖啡味道显得较 弱。“不大有定规”的饮食不如第一家的生活规律而有节制。而“一股子虚 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又不如第一家“实打实的,没有半 点子虚头”的实惠风格。作者意在比较,并无褒贬。 第三步:联主旨。 这篇散文主要写比邻而居的各家的气味及由此引发的思考,表达的是作 者对各种生活状态的理解和包容。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 这两个字。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词语的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 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完整版)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完整版)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0f149dce518964bcf847ca1.png)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一、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二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三是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四是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
二、知识梳理(一)命题角度1、词语的本义、引申义2、词语的指代义3、词语的语境义4、词语的联想义(二)核心方法:联系上下文以《童年的朋友》为例:(一)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例】语段中“可爱的动物”和“一根不断的线”分别指代什么?(二)依据具体语境,把握作者感情,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例】“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这句话表明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平时对某个词语的认知和掌握,结合前后句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体会词语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的特殊含义。
【例】“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一句中的“睁”能否改为“瞪”?为什么?练习一童年的朋友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给弄坏了。
它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
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接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用妙招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用妙招](https://img.taocdn.com/s3/m/ac90b20d4431b90d6c85c7a3.png)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用妙招【考点解析】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是每年全国各地中考的一个常考题型。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本考点的考查内容主要有:(1)把握词语的语境义;(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4)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等等。
【答题技巧】妙招一: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义。
词语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论证的道理,说明的事物密不可分。
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作者的感情脉络、说明逻辑等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
如2008年广州市中考阅读题的19题中的第1小题:下面句中的“终于”,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我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
这里这个“终于“可其实就是一个重点词语,我们在理解时就一定要联系上文中所记述的在”父亲喜欢的作家中,就有孙犁先生”,以及“《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
”,由此可见,作者在没见到孙犁先生之前,不仅久闻其各,而且还深受影响了。
现在终于见到了,显然那种兴奋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
这样我们就可顺利地得出正确答案:写出了“我”期盼、兴奋、敬仰的心情。
妙招二:结合词语本义,理解词语的临时义。
每个词语都有基本意义,但有时也冠以临时的含义。
这个临时的含义,并不是词语的常用义,而是在一定的句子中出现的新用法,这种用法既与词的本义有一定的关系,又不同于它的本义,我们在理解时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句子中去分析,要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小说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作用
![小说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d2dc7264b35eefdc8d333fa.png)
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作用一般地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义项。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不能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所谓“文中”可以有两种含义:1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2是指具体的词语的上下文,即通常说的“语境”。
什么是语境呢? 它包括“内部语境”与“外部语境”。
所谓内部语境,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现实语境:如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上下篇等,它对词语的含义起着限制或解释作用。
而“外部语境”,一定时代、社会条件下书面语交际的时间、场合、对象和话题的社会语境以及由作者和读者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构成的个人语境。
二、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作用(1)词语和语句的含义:①词语或语句的表层含义,联系上下文的相应内容;③深层含义:联系本文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2)词语和句子的作用从四个方面思考:修辞或者表达技巧、结构、人物或环境描写、表情达意。
①修辞或者表达技巧的作用(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A.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答题步骤: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现象,表达了……思想感情。
B.拟人:将所描之物(景)赋予人的特征,具体形象,阐明事理或抒发感情。
答题步骤: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现象,表达了……思想感情。
C.象征: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D.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
(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E.对比用什么与什么相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F.反复:“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升华主题。
G.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一、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
二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三是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
四是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
五是有比喻、反语、仿词等修辞意义的词语
二、所谓“文中”主要包含两种含义:
一是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树立整体阅读观念;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
三、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主要有四种:
(1)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
(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4)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
四、理解在文中的作用指:
指词语在修辞、结构、和突出中心方面的作用。
核心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
五、方法总结
1、整体感知是前提,局部揣摩是重点,“前后联系”是要点。
2、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3、理解与确认词语的比喻义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要联系上下文,注意细节描写,抓住中心句、中心段落来理解。
5、代词的指代义,须紧扣上下文,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需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
六、答题模式:
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答题格式: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变成……,与事实不符。
3.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格式: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这些词与上文是——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4、动词、形容词的赏析(记叙文)
答题套路:“XX”、“XX”等词用得好,它把“……”(动作或形态,根据文章内容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它(以动写静,化静为动……)使之具有(人格化,形象生动)……(根据内容情况写)
例句:文章中“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中“肥胖”、“轻捷”等形容词用得好,“肥胖”形象地写出了黄蜂的形态,“轻捷”既写出了“叫天子”的形态,又写出了它灵敏的动作特征,这样使文章描写更生动形象。
多说一两句话麦父
从医学院一毕业,他就进了父亲的诊所,成了和父亲一样的乡村医生。
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开大处方。
他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上。
他进诊所,是被看做来接父亲的班的。
父亲年龄渐大,一天看几十个病号,已经吃不消了。
他们的诊所,只看一些普通的病症,诸如感冒、腹泻、炎症之类。
如果病情复杂,他们会立即建议病人去大医院诊治,以免延误。
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
因为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说,他的医术已经一点也不比父亲差了。
然而,奇怪的是,来看病的人,大多仍然会选择让父亲看。
这让他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父亲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查看了儿子的门诊记录,没开过大处方,药方也都是正确的;儿子看病时的态度,问诊周到,热情友善,也没毛病啊。
不过,在连续留意了几天后,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
这天,他坐在父亲身边,观摩父亲诊治。
对待每一个病人,父亲都详细问诊、把脉、察看舌苔、摸腹,然后,给病人开处方。
他特别留意了父亲所用的药,与他的判断几乎一致。
一切似乎都与自己的诊治没有什么差别啊。
父亲也不着急,只顾自己和平时一样,一个接一个看病。
一个姑娘,陪着一位老人来看病,肠胃不舒服。
老父亲仔细问诊检查后,开好药,对老人说,老哥,我刚刚检查了你的咽喉,你还有慢性咽炎哪。
老人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你也给开点药吧。
老父亲摇摇头,慢性咽炎重在保养,你一定抽烟吧?听我一句话,把烟戒了。
烟不戒,吃什么药,你的咽炎也好不了。
默默站在一边的姑娘忽然激动地插嘴说,爷爷,你听见了吧,医生都让你戒烟,你就是不信。
老人看看姑娘,又看看医生,憨憨地说,是得戒了。
姑娘搀扶着老人站起来,笑着对老父亲说,医生,谢谢你,你的话他听。
看着这一幕,他猛地一震。
自己每次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急着看下一个病人,根本没时间再和病人交流,而老父亲似乎总会比自己多说那么一两句话。
这一发现让他惊喜不已。
下一个病人牙痛,老父亲检查后,确定是牙周炎。
老父亲开好药,问病人,是不是喜欢吃成货?病人直点头,最喜欢吃腊肉和成菜了。
每年冬天,家里都会腌很多成货,一直要吃到夏天呢。
语气里透着满足和自豪。
老父亲摇着头说,成货开胃,但吃多了,有害健康,还是少吃点吧。
病人捂着腮帮子,点点头,听你的。
几天的陪诊结束了,儿子回到了自己的诊室。
一位年轻妈妈领着孩子走了进来,孩子肚子疼。
化验单显示,孩子肚子内有蛔虫。
他很快就开好了药方,递给孩子妈妈。
然后,他拉过小孩的手,看了看他的指甲,笑着对小孩说,你看看,你的小手指甲太长了,里面藏着好多小虫呢,小虫一不留神就跑进了你的肚子里。
记得要多洗手,常让妈妈剪指甲哦。
男孩腼腆地低下了头,妈妈弯腰对孩子说。
听到了吧,医生叔叔的话,是不是跟妈妈讲的一样?男孩看看他,又看看妈妈,点了点头。
他微笑地目送年轻妈妈拉着孩子的手离开,心里暖暖的,终于明白,多说这一两句话,带给病人的,不仅仅是温暖的关心,更为这寒冷的冬季,带来了一抹动人心弦的温情与爱。
13、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6分)
(1)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
....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
(2)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
....。
14、儿子的心理经历了从“莫名的失落感”到“心里暖暖的”的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意补写出中间空缺的词语。
(4分)
莫名失落→()→()→心里温暖
15、文中的父亲和儿子,你更欣赏谁?请选定一个,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6分)
16、文章第三段说:“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老父亲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17、文章结尾一段中划线的句子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