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 语文 九年级上 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根据余映潮课堂实录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这篇文章为何而写
• 时代背景: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 国东北沦陷,中国国民党的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 ”,却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 国难”。还有人甚至 “求佛菩萨来保佑”,说什 么“今则人心浸浸以衰矣!非仗佛力之加被,未由 消此浩劫”。1934年8月27日,当时颇有影响的资 产阶级报纸《大公报》也发表《孔子诞辰纪念》的 社评,散布“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败主义论 调。资产阶级走狗文人,也一口一声狂吠“中国人 失掉了自信力了”。究竟是什么样的中国人失去了 自信力呢?同年9月25日,鲁迅先生写了《中国人 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予以有力的驳斥。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相关资料
• • • • • • • 1、鲁迅 2、写作时间 3、驳论文 4、杂文 5、九一八事变 6、写作背景 7、《且介亭杂文》
活动一:为何而写
• 先考虑一个问题:这篇课文,我们已经读 懂了什么?
明确:
• 1、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中国人没有 失掉自信力。 • 2、作者使用的方法是什么。 • 3、全文的 表达目的是什么。
勾画词语:
• “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 命”、“舍身求法”、“前仆后继”
• 1949年,毛泽东同志写了一篇文章,标题 是《友谊还是侵略》,他说有位美国人在 中国生活了很多年时间,叫艾奇逊,艾奇 逊说我们对中国人从来都是友好的,我们 在中国盖了很多学校,我们给中国人很多 钱等等。我们这些都是“友谊”的表现。 毛泽东说你这个词语用错了,不是“友谊 ”,是“侵略”。就把“友谊”这连个字 给驳到了,艾奇逊的论点都错了。
• 鲁迅用的就是这样手法。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国人” 三个字很明显的部分中国人在里头,全体 中国人在里头。鲁迅并没有驳这个地方, 那是在哪个地方呢?
• 是在刚才我们朗读的那个地方,巧妙在说 是部分中国人不是去全体中国人。那么鲁 迅先生重点分析的是哪个概念呢?是“自 信力”。在敌论里面,不管是说我们中国 人是相信“土地”,相信其他的东西,相 信“国联”,是“他信”。“他信”这两 个字不是“自信”吧?“自欺力”这几个 字不是“自信力”吧?都是错的!“他信 力”不是“自信力”,“自欺力”也不是 “自信力”!“自信力”这个来自百度文库念是用错 的。
小结:
• • • • • •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妙点概括: 深刻的揭露,热情的讴歌。 完美的结构,明晰的层次。 敌论的荒谬,立论的高扬。 生动的手法,激情的语言。 精短的内容,思想的光芒。 民族的自尊,中国的脊梁。
• 所以课文里这样说“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 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中国 没有一点自信力,所以“自信力”这三个 字在敌论里面他们有意地用错了,驳斥他 们概念的错误。
• 如果我们把这个驳论的技巧稍微的用一下 ,是很有魅力的。 • 比如说“台独”,台湾是可以独立的对不 对?那么它的概念是错的,“独立”这两 个字的概念是错的。分析“独立”这两个 字,它的论点就破掉了。 • 所以我们把问题变简单,我们掌握知识内 容就方便一些。
第二,是何主旨:
• 中国人从来就是有自信力的
第三,有何妙处?
• 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它为什么七十年后还 出现在我们的教材里面呢?为什么很多教 材都选择了这篇文章? • 下面我们集中精力解决这个问题:这篇文 章有何妙处?看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同学 们可以交流切磋。
思考,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来准备:
• • • • • 第一,课文的标题妙在哪里? 第二,全文的结构妙在哪里? 第三,驳论的方法妙在哪里? 第四,课文立论部分好在哪里? 第五,全文用词造句和语言表达好在哪里 ? • 第六,立论部分朗读起来,我们会觉得好 在哪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