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 文言文翻译(1)省略句 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五文言文阅读学案46精准翻译语句(一)——扣准语境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五文言文阅读学案46精准翻译语句(一)——扣准语境

学案46精准翻译语句(一)——扣准语境,落实“分点”复习任务 1.掌握翻译的原则和要求。

2.强化翻译中的语境意识。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第13题翻译)(8分)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古今异义词:岁关键虚词:且固定词语:奈何①两个句子均为叙述性语句。

②主要采分点:重点实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重点虚词——以、乃、之、其等;重点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③均有个别陌生实词,需要临场推断。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多义实词:折节、与、去关键虚词:以新高考Ⅱ卷(1)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重点实词:勇鸷关键虚词:数、鲜句式:省略句(2)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多义实词:让古今异义词:军师句式:固定句式2021新高考Ⅰ卷(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多义实词:患、赇、密(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重点实词:恶、乐活用实词:忠、佞新高考Ⅱ卷(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多义实词:报、听、互市(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古今异义词:感激虚词:遂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翻译的原则和要求(一)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直译: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即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当然,有一些发语词、助词无法直接译出,则不必译出。

如:原句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对照皇帝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不可违犯再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方法组词换词组词组词组词组词保留保留换词删除换词换词换词删除换词保留换词换词换词(1)试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原则。

①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2019高考文言文翻译(1)

2019高考文言文翻译(1)
重点字词句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特殊句式
句意通顺
通假现象 古今意义
文言实词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偏义或同义复词现象
文言虚词 18个文言虚词
特殊句式 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文学文化常识
文言翻译的技巧
原则 信
步骤 晓大意
字字落实
抓关键
重要实词 重要虚词 达 特殊句式
文从句顺 通句意
方法
留 专有名词 古今同义
(选自《揭傒斯全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典例剖析】 定语后置
名作动,携带重金
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
师之,以必得乃止。
才 名词的意动 以……为师
第一步,通晓大意 第二步,查找关键 第三步,理顺句意
译: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 见解,徐若虚必定携带重金不愿数百里去拜他 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高考真题回顾:
【2016年高考课标Ⅰ卷】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 宠云。
(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 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 翻译句子步骤总结:
• 广泛积累,通读语句, • 找得分点,巧妙推断 • 草拟底稿,一一对译 • 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 连缀成句,检查誊抄
思考:
命题者为什么要选这些句子作为翻译题?命题时 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标准的?
词类活用
重要实词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 臣不胜大庆。(5分)
评分标准:“罪”、“规”各1分,大意3分。
词类活用
双音词
常见虚词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5分)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翻译题”针对训练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翻译题”针对训练

[“文言文翻译题”针对训练]一、语段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1)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译文:(2)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译文:解析:(1)根据语境,“田野辟”前应补出“只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前应补出“于是我知道”;“左右”应译为“侍候的人”,且“是……也”为判断句,需要翻译成带“是”的语句。

(2)“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前省略“齐威王下令”,且为定语后置句,需要调整语序为“烹阿大夫及尝誉左右者”;“强于天下”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于天下强”。

参考答案:(1)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只见)田地被开辟整治,百姓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侍候的人来求得帮助的原因啊。

(2)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手下近臣。

这种情况下群臣十分恐惧,没有谁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非常安定,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参考译文: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只见)田地被开辟整治,百姓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侍候的人来求得帮助的原因啊。

”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 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答案】(1)如果不参加我们皇上赐给您的筵席,这就 是对我们皇帝的不尊重。我们的国君有病,如果一定要 他亲自参加,您能安然处之吗? 【答案】(2)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救正补弊, 世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 (1)句中的“锡”即“赐”;“不虔君命”即“对国君 的命令不尊重”;“而”作转折连词;“处之安乎”意 思是“能安然处之吗”。第(2)句中的“从容”此处应 是“郑重、严肃”之意;“救正”即纠正、弥补时政的 过错;“世”即当时的人;“持禄固宠”意思是保持禄 位和受宠幸的待遇的意思。
13. 把文中Βιβλιοθήκη 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 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 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2) 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 章以来,也属少有。 (1)减粜,减价出售;常平米,常平仓的米;分 坊,到各街道;活者,救活的人。(2)浑涵,博 大深沉;雄视,称雄;鲜,少。
13. (1)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屡次与他交谈,他 这个人勇猛而有智谋,各位将领中少有能赶得上的。 (2)吴汉回来,责备他们说:“军队出征在外, 官兵们用度不足,为什么多买田地房产呢?” (1)“数”,屡次;“禹数与语”,省略句, “禹数与(之)语”,“语”,交谈;“勇鸷”, 勇敢凶猛;“鲜”,少。 (2)“让”,责备;“军师”,军队;“何”, 为什么。
1.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 庶或万一可济。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谢谢观看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有之) 《齐桓晋文之事》 ②然不自意能先破秦入关。(不意自) (意:料想) (《鸿 门宴》) 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 《齐桓晋文之事》
翻译:【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 “无”、“莫”“弗”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之、 余、吾等。)
倒装句
4.无标志,语意表被动
(1)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2)而刘夙婴疾病。 《陈情表》
(3)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4)洎牧以谗诛
(《六国论》
(我)弟弟||【认真】读了〈三遍〉(老师今天刚教的)古文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 “无”、“莫”“弗”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之、 余、吾等。)
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句式
【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省略句
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 子叫省略句。一般省略的是主语、宾语、介词,还会省略谓语。 1.主语省略(承前省略、蒙后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柳宗元《捕蛇者 说》)(承前省略)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 宴》)(蒙后省略) (“度”前省略主语“公”可根据后一句“公乃入”推测出来。) (3)(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陶渊明《桃花源 记》) (4)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司马迁《鸿门宴》)
(二)定语后置
4.中心语+数量词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翻译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翻译




2.解析:(1)盖:承接上文,说明理由和原因, 表确定语气,相当于“本来是”“原来是”。 役:第一个“役”是名词,仆役;第二个“役” 是动词,役使,驱使。非:表否定判断。而已 也:三个语气词连用,表强调。 (2)向使:连词,假如,假使。佣:雇佣。若: 代词,你。直:通“值”,工钱。怠:怠慢。 货:财物。黜:贬退。罚:处罚。补齐省略成 分,即“(其)受若直……则(若)必甚怒而黜 罚之矣”。




【参考译文】

孟子说:“如今侍奉国君的人都说:‘我能为国君开拓土地, 充实府库。’——如今所说的好臣子,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 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想法让他富有,这等于 是去让夏桀富有。(又说:)‘我能够替国君邀约盟国,每战一 定胜利。’——如今所说的好臣子,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 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去想法让他武力强大,这 等于是去帮助夏桀。从如今这样的道路走下去,不改变如今的风 俗习气,即便把整个天下给他,也是一天都坐不稳的。”
(1)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 犹惧不免

(2)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3)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 县柱乎?”一无所问
3.解析:(1)为„„所:表被动。 啮:咬。面缚:反绑双手,当面请罪。 首:自首。罪:用作动词,请罪。 “犹惧不免”是被动句。 (2)以:认为。为、见:均表被动。是 以:因此。戚:忧愁,悲哀。 (3)俄而:不久。以:介词。把。闻: 使动用法,使„„闻,报告。尚啮: 被动句。县:通“悬”。 答案:见“参考译文”。

(1)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 邪!

语文高三复习专题——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语文高三复习专题——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徐闻实中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一、画出下面句子的主谓宾语。

(主语:谓语:宾语:定:( ) 状:《》补:〈〉)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2、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3、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

4、鲁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来回拉了起来。

5、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导入:按照(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格式写三个句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用“之”使定语后置。

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者”的后置。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

人 的特殊句式
角 度
语意层面:语意通顺,语气
一致
翻译时难住你的地方,往往就是采分点。
02.学会抓得分点
强化得分意识 一个句子4分
①一词多义 ②古今异义 ③词类活用 ④通假字 ⑤偏义复词 ⑥重点虚词 ⑦文言句式 ⑧固定结构(句式/词语) ⑨单音节词
突破二 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
文言文翻译作为一道主观题,在高考阅卷时,是按照每一句中的关键 得分点给分的。因此,翻译题得高分的关键是能够捕捉到句子中的有效采 分点。有时,所翻译的句子中会包含一些生僻的词语,这些生僻的词语一 般不会是得分点,因此翻译时不必在这些词语上耽搁过多时间。 采分点一 重要实词
04.掌握翻译方法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保留法 在文言文翻译中,原文的一些词语可以直接保留到译文中,不用翻译。
古今意义 例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同的词 译文: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帝号、国号、官职、典章制度等。 专有名词 例句: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
句式类型: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译 文 :就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用璧盖上,晚上派人送给晋公 子。“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壶盛黄金,以餐 充之”,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加璧其上”省略介词“于” 。
文言文翻译的“尴尬”
1、该背的背了,该做的做了,提高不明显; 2、翻译总是拿不到高分,感觉白练了; 3、有的字明明认识,放到句子里却无法解释; 4、有的字压根就不认识; 5、有的字认识,意思也大概知道,但翻出来就是不得分 …… …… 空白——不够时间是最好的理由 对你有千言万语——但就是说不出口

常见高中文言文翻译

常见高中文言文翻译

一、常见文言文句式及翻译1. 省略句例:余闻之也。

(《史记·留侯世家》)翻译:我听说的。

2. 判断句例:刘备,天下枭雄也。

(《三国演义》)翻译:刘备是天下枭雄。

3. 宾语前置句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4. 定语后置句例:吾友孟尝君,以好客闻于诸侯。

(《史记·孟尝君列传》)翻译:我的朋友孟尝君,以好客闻名于诸侯。

5. 状语后置句例:子路率师以伐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翻译:子路率领军队去攻打他们。

6. 被动句例:吾不能学子之游。

(《庄子·逍遥游》)翻译:我不能像子那样游玩。

7. 倒装句例:子贡曰:“君子之学也,宁于道而不于利。

”(《论语·里仁》)翻译:子贡说:“君子学习,宁愿追求道德而不追求利益。

”二、文言文翻译技巧1. 理解原文大意在翻译文言文时,首先要理解原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2. 确定关键词语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关键词语的意义,如实翻译。

3. 注意句式结构根据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调整现代汉语的语序,使翻译通顺。

4. 适当添加词汇在翻译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现代汉语的词汇,使句子更加完整。

5. 保持风格一致在翻译文言文时,要保持原文的风格,避免出现过于口语化的表达。

以下是一些常见文言文句式的翻译示例:1. 省略句例:吾闻之也。

(《史记·留侯世家》)翻译:我听说这件事。

2. 判断句例:刘备,天下枭雄也。

(《三国演义》)翻译:刘备是天下的一代枭雄。

3. 宾语前置句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4. 定语后置句例:吾友孟尝君,以好客闻于诸侯。

(《史记·孟尝君列传》)翻译:我的朋友孟尝君,因好客而闻名于诸侯。

5. 状语后置句例:子路率师以伐之。

文言省略句的翻译和特点(其实质是句子成分不全,有八种情形)

文言省略句的翻译和特点(其实质是句子成分不全,有八种情形)

文言省略句的翻译和特点(其实质是句子成分不全,有八种情形)(曾发表在北京《语文世界2006年高考备战攻略》(2006年1一2)上,现有补充修改)句子中省略某些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

但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更为多见,而且有些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里也经常被省略。

其句式的实质是句子成分不全。

今译时,应联系上下文补出。

文言省略句主要有以下八种情形。

(一)省略主语(括号内为省略的词语,下同)文言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能独立作主语,所以主语的省略更为常见。

有承前省略、蒙后省略、自述中省略和对话中省略。

例如:(1)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承前文省略主语“太丘”和“友人”)(2)(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省略主语“溪水”)(3)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沛公对张良说:“……(你)估计我回到军营中,你再进去辞谢。

”(蒙后文主语省略主语“公”)(4)(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手自笔录。

(余)计日以还……录毕,(余)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我)经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去借书,(我)亲手用笔抄录,(我)定好日期按时归还……抄录完毕,(我)赶快把书送还人家……(自述中几个句子省略同一个主语“余”)(“于……家”为状语后置,译时提前;名词“手、笔”活用为状语)(5)(刿)问:“(公)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寡人)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刿)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对话中几个句子省略几个不同的主语,即“刿”“公”“寡人”。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重要的省略句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重要的省略句

1. 省主语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前省。

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桃源人”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

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

但是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

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无信”前省略了“你”,在“无礼”前省略了“你”。

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

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所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正常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其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

(《桃花源记》)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

2. 宾语的省略古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出现也能使人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则可以省略。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意思是将尉拔出剑站了起来,吴广也站了起来,夺下将尉的剑并且把他杀了。

此句中承前省略了自己的宾语剑。

这些省略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比较常见。

其中也包含了省略介词宾语的现象,“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

《公输》这句话里的介词“以”的宾语“之”省略了。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中的宾语“之”也省略了《桃花源记》3、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

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真题、易错题专项(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练习(附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真题、易错题专项(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练习(附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真题、易错题专项(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二月,定卫所官军及将帅将兵之法。

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

权皆出于朝廷,不敢有专擅。

丙辰,禁宦官预政典兵。

上曰:“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

”二年秋,命吏部定内侍诸司官制。

上曰:“古时此辈所治,止于酒浆醯醢,司服守祧。

驭之之道,但当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

有功则骄恣,畏法则检束。

”冬十月,诏天下郡县立学。

上谕中书省臣曰:“朕谓教化之道,学校为本。

今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

”八年春,诏天下闾里皆立社学,延师儒教子弟,有司以时程督,谕曰:“致治在于善俗,善俗在于教化。

教化行,虽闾阎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中材或坠于小人。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

(2)教化行,虽闾阎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中材或坠于小人。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项练(留、删、换)(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项练(留、删、换)(含解析)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留、删、换)一、“文言文翻译”语段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

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

会魏帅杨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

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

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

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三年,起为陕州司马。

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

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

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俄拜翰林学士。

(1)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译文:(2)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译文:参考答案:(1)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贺德伦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

(“裨校张彦”“节度使"“贺德伦"“庄宗"“崇谅”“陕”翻译时应该保留)(2)汉祖进入京城,搜索出鱼崇谅接受的契丹的全部诏书,在朝堂焚毁,又任命他为知制诰。

(“汉祖”“崇谅"“契丹"“知制诰"翻译时应该保留;“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时应该删除)参考译文:鱼崇谅字仲益,他的祖先是楚州山阳人,后来迁徙到陕州.鱼崇谅年幼时善于写文章,二十岁时,相州刺史征召他为从事。

适逢魏帅杨师厚去世,以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一半的州县隶属于相州.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贺德伦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

明宗即位,秦王从荣上表推荐鱼崇谅为记室。

从荣被斩杀,由于连坐,鱼崇谅被除去官籍,流放庆州。

清泰初年,移到华州。

不久因从荣被允许在家乡安葬,于是放鱼崇谅回到陕州。

清泰三年,起用为陕州司马.在后晋为官时,捧着土产进贡,宰相举荐他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方法+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方法+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的省略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源中人)一见到捕鱼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2.增补原文省略的谓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士气最盛,第二次(击鼓)士气会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会竭尽。

3.增补原文省略的宾语。

君与具来。

您和(他)一起来。

4.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不治将益深。

(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1.发语词“夫”等不译。

(例句加粗字)夫战,勇气也。

战斗,靠的是勇气。

2.倒装句标志“之”等不译。

(例句加粗字)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无意义的语气助词等不译。

(例句加粗字)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1.前置谓语后移的。

甚矣!汝之不惠。

你真是太不聪明了!(汝甚不惠!)2.后置定语前移。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大臣、官吏和人民,受到上等赏赐。

(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

)3.前置宾语后移。

何以战?凭什么战斗?(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

从扬州回来。

(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1.人名、地名、年号等进行保留。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2.古今同义的字进行保留,多为名词。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都不存在了,毛要附着在哪里呢?五、扩就是扩展,一般古代汉语中一个字就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往往需要对每个字所表达的意思进行扩展。

2019届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之省略句(教师版)

2019届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之省略句(教师版)

文言句式:省略句班级姓名学习目标:掌握省略句句的特点,能准确识别和翻译省略句。

学习过程:回归课本:(一)形式1、主语省略:例:(成名)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蟋蟀)入石穴中,(成名)掭(之)以尖草,(蟋蟀)不出,(成名)以筒水灌之,(蟋蟀)始出。

《促织》2、谓语省略:例:(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2)君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厉)?《廉颇蔺相如列传》——(吾孰与徐公美)(3)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3、宾语省略:例:(1)折藏之,归以(之)示成。

《促织》(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3)“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之)斗卮酒。

《鸿门宴》4、介词省略(1、于:表地点、表对象、表被动;2、以):例:(1)沛公军(于)霸上(2)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

《赤壁之战》(3)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促织》5、省略中心词。

中心词是在一个词组中被定语状语修饰的词,一般是不能由定语状语来替代省略的。

读文言文时,应引起注意,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1)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的百姓)。

《过秦论》(2)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地)。

(《出师表》)(二)译法:把省略的词语补出,翻译后加括号。

1、医和曰:“上医医国,其次(医)疾。

”高明的医生,为国家除患祛弊。

高贤能治理好国家。

次一等的医生为人治病2、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4、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兄弟)?8、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我)入白之。

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

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

”9、夫樊将军,秦王购之(以)千金。

10、秦王不怿,为(王)一击缶。

11、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

13、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4、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

15、权以(之)视群下,(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17、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文言翻译句子(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文言翻译句子(含答案)

文言翻译句子——联系语境,准确通达复习目标1.了解文言语句的翻译要点。

2.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链接高考卷别题干表述(第13题翻译)(8分)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3新课标Ⅰ卷(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①实词:骄侮、先;隅、审、信②虚词:唯、是以;而、其、焉①主要得分点:重点实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重点虚词——以、乃、之、其等;重点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及固定句式。

②均有个别陌生实词,需要临场推断。

2023新课标Ⅱ卷(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①实词:少、却、令、缓辔;临、意、相②虚词:而、乎、与;之、斯③句式:不……乎2022新高考Ⅰ卷(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①实词:岁、行、数;②关键虚词:且、以;③固定词语: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①多义实词:折节、与、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去②关键虚词:以2022新高考Ⅱ卷(1)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①重点实词:勇鸷、数、鲜②句式:省略句(2)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①多义实词:让、多;②古今异义词:军师;③句式:固定句式(何……乎)一、文言文翻译“三大赋分点”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文言文翻译语句的赋分点主要体现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上,找准了这三点,也就抓住了翻译题的命题点和基本的得分点。

[边练边悟] 1.分析下列文言句子中的重要实词、关键虚词和特殊句式,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重要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复习】文言文句子翻译(1)参考译文
一、请你写出考纲要求掌握的文言文句式:
1、省略句
2、判断句
3、被动句
4、倒装句
2、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省介词或省介词宾语等。

二、请把下面的省略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指出省略部分):
1、使还,具言可取之状,遂命处耘图之。

翻译:(卢怀忠)出使回来,(向太祖)详细说明(荆南)可以攻取的情况,于是(太祖)就命令处耘来谋划这件事。

2、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翻译:(有一个懈怠了想出去的人)说:“(我们如果)再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了。

”于是(我)和他一起出了洞。

3、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翻译:(项伯)对沛公说:“你明天不可以不早点儿亲自来向项王谢罪。


4、比去,以手阖hé门。

翻译:等到[她(祖母)]离开的时候,用手把门(轻轻地)关上。

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翻译:(沛公说:)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6、(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翻译:[(秦)就可以将皇位传递到三世以至万世而做国君,]谁又能灭亡它呢
7、本长安倡女。

翻译:(我)原本(是)长安的歌伎jì。

8、纫秋兰以为佩。

翻译;(我)用绳子把秋兰串起来(把它)当作配饰。

9、(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翻译:(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

10、吾儿,久不见若影。

翻译:我的孙儿啊,(我)很久没有见到你的影子了。

1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翻译:每隔五步或十步,(就有)一座楼或阁。

或者:每隔五步(就有)一座楼,每隔十步(就有)一个阁。

12、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chén。

翻译; 这一年大旱,田野草都不长,农民把(旱情)告诉焦令谌。

13、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翻译;(苏武)在壮年时出使,等到(他)回国的时候,胡子头发已经全白了。

14、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翻译:项王就在夜里起来,(在)营帐(中)喝酒。

15、乃自刎wěn而死。

翻译:(项王)就(拔剑)自杀了。

直译:(项王)就(拔出剑来)用刀(剑)抹脖子死了。

三、请你写出1--2个省略句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