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经典诵读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所选美文。

理解美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能够运用美文中的句子进行口语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学会欣赏和评价美文。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美文选择:从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美文库中选择适合的篇目。

确保美文内容具有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

2.2 教学资源:美文文本。

生词和短语卡片。

音频或视频材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美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向学生介绍新的美文,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3.2 诵读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朗读美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帮助学生理解美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提供必要的解释和例句。

3.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美文的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运用美文中的句子进行口语表达,提高语言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诵读评价:通过录音或现场表演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诵读能力。

评价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4.2 学生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评价学生对美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运用美文中的句子进行口语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美文创作: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小美文,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组织学生进行美文创作展示,分享彼此的作品。

5.2 家庭阅读:鼓励学生在家庭中进行美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阅读进展,加强家校合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情境,增强美文的理解和诵读效果。

引导学生进入美文描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6.2 互动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孝顺、友爱、修身、谨慎、守信等。

2.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孝当竭力、亲尝汤药等。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选文内容,能够进行诵读和背诵。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选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经典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经典的心得体会。

3.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发音、节奏和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诵读选文,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

3. 分组学习:学生分组学习选文,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4. 分享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展示诵读技能。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诵读水平和心得体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自己的诵读能力,培养竞争意识。

2. 组织经典文化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经典文化的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创办经典诵读社团:鼓励学生自发组织经典诵读社团,丰富课余生活。

七、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小学生的经典诵读教材。

2. 音频、视频资源:收集经典诵读的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经典诵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单元忠于朋友增广贤文(节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增广贤文》(节选),初步理解内容。

2、通过学习本课,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

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增广贤文》(节选)二、新授1、师范读一遍《增广贤文》(节选)。

2、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一起看后面的文意。

全班齐读一遍。

5、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6、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7、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8、分排比赛读。

9、男、女生比赛读。

10、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11、搜集一些类似的小故事读一读。

三、评价表现1、自我评价。

如果你能熟练朗读背诵,就将四角星涂红。

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同学们讲几个这样的小故事,就将五角星涂红。

如果你表演得真实精彩,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2、师小结。

第二课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

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应当是人生的第一课,《经典诵读》这门课程就能给予你必要的帮助。

我们先来看看编者的话“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师读编者的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

二、读熟文章。

1、师范读一遍2、师简介这两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流利的阅读语音和语调。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
1. 选择经典文学作品,例如《格林童话》中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朗读。

2. 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奥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介绍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研究活动:
- 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故事情节。

- 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读语音和语调进行朗读练。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点拨和辅导:
- 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 老师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结束活动: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展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和讨论的参与度,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会根据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重在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拓展:
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朗读练。

2. 在家庭作业中引导学生写下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想法和感受。

以上是关于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的简要介绍,具体教学过程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三年级语文教案诗歌朗诵《梁祝》

三年级语文教案诗歌朗诵《梁祝》

三年级语文教案诗歌朗诵《梁祝》《梁祝》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爱情故事的经典之作。

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诗歌朗诵《梁祝》,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探讨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三年级语文教案,让学生在诗歌朗诵《梁祝》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梁祝》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感受《梁祝》中蕴含的爱情、忠诚、牺牲等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通过诗歌朗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梁祝》的故事背景介绍。

2.《梁祝》的主要情节梳理。

3.选取《梁祝》中的经典段落进行诗歌朗诵。

三、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形式引入《梁祝》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老师讲解《梁祝》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3.朗诵:指导学生学习《梁祝》中的经典段落,进行诗歌朗诵训练。

4.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的朗诵成果,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讨论:引导学生就《梁祝》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展开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播放与《梁祝》相关的音乐,展示与《梁祝》故事情节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梁祝》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后续的朗诵和表演做铺垫。

3.朗诵选择《梁祝》中的经典段落,如梁山泊相会、梁祝相会、梁祝离别等,指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节奏、语调和情感表达,进行朗诵训练。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自己融入到故事情节中,感受梁祝的爱情之美。

4.表演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梁祝》的小组表演,每组选择一个经典段落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朗诵成果。

通过表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培养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第一篇: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美文诵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美文素材,内容涵盖自然、人文、科技等多个领域。

2. 每个章节包含一篇或多篇美文,每篇美文时长控制在5-10分钟。

3. 美文后面附有思考题和拓展活动,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美文素材,并将美文电子版发给学生。

2. 课堂诵读:学生按照顺序朗读美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3. 内容解析:教师对美文内容进行简要解析,帮助学生理解美文主题和寓意。

4. 思考讨论:学生针对美文后的思考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拓展活动:学生根据美文内容进行拓展活动,如写作、绘画、表演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诵读的表现,包括发音、语调、情感表达等。

2. 学生对美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包括回答思考题的准确性、观点的独到性等。

3. 学生拓展活动的参与度和表现,如创作、表演的质量等。

五、教学时间:2. 每个章节的教学时间为2-3节课,具体根据美文数量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

六、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美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

2. 示范引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3. 互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个性化拓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拓展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美文素材库:收集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各种美文,涵盖不同题材和风格。

2. 朗读音频:提供美文朗读的音频文件,帮助学生模仿和提高朗读水平。

3. 思考题和拓展活动指导:为学生提供针对美文内容的思考题和拓展活动指导。

4. 评价量表:制定学生诵读、讨论和拓展活动的评价量表,以便教师进行量化评价。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强语感,增加语言积累。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 《弟子规》选段: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4. 《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5. 《大学》选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国学经典选段,理解其中含义。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韵律美。

2. 讲解法:对国学经典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国学经典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带领学生朗读选段,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讲解:对选段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选段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6.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并进行适量的背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诵读表现和讨论发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内容的情况,以及背诵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点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国学经典选段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

2. 邀请家长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国学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美文诵读,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3. 通过对美文的诵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寓言故事、诗歌、散文等。

2. 每篇美文后的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2. 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美文诵读,相互评价、交流,提高诵读能力。

3. 激励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分享感受。

2. 教师示范:选取一篇美文,进行朗读示范,讲解朗读技巧。

3. 学生诵读:学生分组进行美文诵读,教师巡回指导。

4. 思考与讨论:每篇美文后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自己在诵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效果的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读技巧、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进行评价。

2. 学生思考题完成的评价:通过对学生思考题答案的批改,评价他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总结自己在诵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自我评价。

六、教学资源1. 美文素材:收集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美文,包括寓言故事、诗歌、散文等,确保内容健康、富有教育意义。

2. 音响设备:播放音乐、音频文件等,为诵读营造氛围。

3. 评价工具:制定学生诵读评价表,包括朗读技巧、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等方面。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进度:按照教学步骤逐一进行,每周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拓展1. 组织美文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诵读能力。

2. 邀请家长参加诵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长。

3. 开展美文写作活动,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培养写作兴趣。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美文诵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语感。

3. 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优秀美文。

2. 每篇文章的生字词及句子结构进行分析讲解。

3. 针对文章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美文的语言魅力。

2. 使用讲解法,分析文章中的生字词及句子结构。

3. 运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美文。

2. 学生自读美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及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4. 学生齐读美文,体会语言美感。

5. 教师针对文章内容进行提问,学生回答,讨论交流。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今天学习的美文。

2. 家长协助孩子理解美文中的生字词,签字确认。

3. 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美文,进行家庭诵读。

4. 家长在作业本上记录孩子诵读的美文名称,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后作业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美文的掌握程度。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诵读表现,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定期举行美文诵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七、教学拓展:1. 结合学校图书馆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美文选读活动,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

2. 邀请家长参与美文诵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美文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文朗诵。

八、教学反思:1. 定期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3. 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九、教学资源:1. 选取的美文要具有教育意义,文字优美,适合朗读。

2. 准备美文的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介绍、文章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通过诵读,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3. 学会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选取了五首三年级学生适合的古诗,分别为《春晓》、《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绝句》、《寻隐者不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2. 难点: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诵读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讲解:对古诗的作者、背景进行简单介绍。

3. 示范:教师示范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基本内容。

5. 分组讨论:小组内讨论古诗的意境美和诗人的情感。

6. 分享: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7.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背诵古诗,下周进行诵读比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要求能够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2. 评价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能够简要描述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 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说出自己喜欢的古诗及原因。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古诗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举办古诗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诵读才能。

3. 开展古诗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创作古诗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春晓》、《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绝句》、《寻隐者不遇》。

2. 相关图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自然风光、历史人物等图片。

3. 教学音频:古诗的诵读音频,以便学生模仿和跟读。

九、教学时间本单元的教学计划安排在每周的一节语文课进行,共计5课时。

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1]教学文稿

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1]教学文稿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何必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不满与厌恶。
三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班级

诗文题目
4《敕勒歌》




1、学习《敕勒歌》,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鲜卑族间流传的一首民歌,在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史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敕勒,中国古代民族,属于原始游牧部落,又称赤勒、高车、狄历、铁勒、丁零(丁灵)。
三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
班级

诗文题目
【其二】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三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
班级

诗文题目
2《七步诗》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培养他们对古诗的热爱和诵读兴趣。

2. 通过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学会品味古诗中的意境美,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小池》。

2. 诗词鉴赏:分析每首诗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2. 难点: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境。

2. 互动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古诗: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讲解字词意思,理解诗意。

3. 诗词鉴赏: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引导学生品味诗美。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讨论,解答疑惑。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熟练程度,是否能正确朗读、背诵。

2. 评价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是否能描述诗中的画面和情感。

3. 评价学生在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是否能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

七、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小池》。

2. 图片、音乐、动作等教学辅助材料。

3. 诗词鉴赏指导书籍或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每周一节古诗诵读课。

2. 每节课学习一首古诗,共需五周完成教学内容。

九、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本周学习的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鉴赏分析,下周分享。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古诗鉴赏能力。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美文诵读,感受语言的优美和力量。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4.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美文佳作。

2. 每个章节一个主题,涵盖不同类型的美文。

3. 每篇文章后附有思考问题和拓展活动。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美文的语言魅力。

2. 互动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阅读体会,分享感悟。

3.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升思考能力。

4. 激励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诵读和表达,激发自信心。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美文诵读材料,包括文本和音频。

2. 准备投影仪和音响设备,用于展示和播放美文。

3. 准备思考问题和拓展活动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语音、语调和表情,评价其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的思考问题和拓展活动成果,评价其理解和创新能力。

3. 调查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了解教学效果。

教案示例:第一章:自然之美1. 美文:《四季之美》内容简介:描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思考问题: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3. 拓展活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季节,用语言和动作展示该季节的特点。

第二章:亲情之情1. 美文:《妈妈的爱》内容简介:通过一个小故事,展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思考问题:你如何表达对妈妈的爱?3. 拓展活动:写一封给妈妈的信,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第三章:友情之真1. 美文:《真正的朋友》内容简介: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强调了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2. 思考问题:你如何看待友谊?3. 拓展活动:和同桌一起表演一个小品,展现真挚的友谊。

第四章:动物之趣1. 美文:《小熊住山洞》内容简介:讲述了一只小熊在山洞里的有趣生活,展示了动物世界的魅力。

2. 思考问题:你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3. 拓展活动:画一幅你喜欢的动物画作,并简单介绍该动物的特点。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年级4月日
课题
古诗文诵读《弟子规》
设计者
丛可欣
教学目标
1、采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2、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要关爱他人;品行高尚的人会得到尊重。
3、从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训练与评价重点
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你能说说这个寓言故事让你懂得了什么?
4、弟子规》在“信”篇就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一直到“泛爱众”开头;依然在强调德才的重要性。以德服人;以才服人;不是用来说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去做。
5、练习背诵;齐背;比赛背。
四、小结拓展。
1、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我们就像一家人;大家亲如兄弟姐妹;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怎么做呢?
2.不光《弟子规》教育我们这样做;古人还有好多关于我们今天学的内容的成语、名言警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爱人者;人恒爱之。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仁者义之本也〈礼记〉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唐·韩愈)
以德服人。 -------拉丁谚语
最高的圣德便是为旁人着想。——雨果
(2)众望所归 爱人以德
德高望重
过渡:晏婴虽然其貌不扬;又矮又丑;出使楚国一开始受到奚落和侮辱;但是他用自己的才能征服了楚王;被尊为上宾。而晏婴也凭借其才能成为齐国继管仲之后的又一名相。
3、老师响起了一个寓言;说是在一片一望无际的森林里;住着小猴和小猪;小猴长得英俊潇洒;还会耍些小聪明;很得老师欢心;但是他很懒;不爱学习。相反;小猪长得很难看;人人都讨厌他;同学们都说他长得肥头大耳;蠢;没用。可是他十分爱学习。有一年;森林之王狮子觉得自己老了;想找一个有才华的人来做百兽之王;于是便让所有人来考试;中状元者就是下一任的大王。小猴觉得自己不含糊;志在必得。结果可想而知;状元是小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经典诵读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2.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注释】1.凉州词:又名《出塞》。

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2.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4.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5.度:吹到、过。

玉门关: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3.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1.外城。

此处指城镇。

2.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3.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4.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4.初春小雨(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1.润:滋润。

2.绝:绝对。

3.胜:超过。

5.少年行(唐)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注释】1.新丰:今陕西临潼西北,是出产美酒的地方。

2.斗(dǒu)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钱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形容酒的名贵。

斗是古代的盛酒器,后来成为容量单位。

3.咸阳: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4.游侠(xiá):游历四方的使客。

5.少:读shǎo。

6.意气:指两人之间感情投合。

7.系(xì)马:拴马。

6.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注释】1.山尖:山峰。

2.无限风光尽被占:指蜜蜂到处采集百花酿蜜。

7.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8.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1.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2.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3.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

9.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1.书:书写,题诗。

2.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

3.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4.无苔:没有青苔。

5.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6.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7.将:携带。

绿:指水色。

8.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

1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1.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公元1072年(熙宁五年)六月二十七日。

2.望湖楼:又名“看经楼”。

五代时越王所建。

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3.醉书:喝醉酒时所写。

4.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5.遮:遮蔽,遮盖。

6.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7.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

8.卷地: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

9.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11.山亭夏日(唐)高骈pián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注释】1.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2.水晶帘:又名水精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3.蔷薇:植物名。

12.菊花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

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2.杀:凋谢。

3.香阵:阵阵香气。

4.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13.客中行(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1.兰陵:地名。

2.但使:只要。

14.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1.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2.万户:千家万户。

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3.吹不尽:吹不散。

4.玉关:玉门关。

5.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6.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

15.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1.元:同“原”。

2.但:只。

3.九州:古代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4.同:一。

5.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6.北定:收复。

7.乃翁:老人自称,指陆游自己。

1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山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1.将晓:天将要亮。

2.三万里河:指黄河。

“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

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胡尘: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

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

5.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17.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1.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2.朝:早晨。

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3.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还:归,返回。

4.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5.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18.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1.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麦花:荞麦花。

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3.篱落:篱笆。

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4.蛱(jiá)蝶:蝴蝶。

19.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1.竹枝词:原为古代四川民歌。

2.晴:谐音“情”。

2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1.晓出:太阳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4.毕竟:到底。

5.六月中:六月中旬。

6.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7.接天:与天空接在一起。

8.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9.别样:格外21.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4.天阶:露天的石阶。

5.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22.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1.题:数。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官府,官邸,旅店、客栈。

4.休: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6.熏:吹。

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8.直:简直。

9.汴(bia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23.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1.银汉:即银河。

2.玉盘:指月亮。

24.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注释】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2.使:出使。

3.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4.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5.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6.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7.长河:黄河。

8.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25.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1.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26.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1.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2.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3.独怜:爱怜(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4.黄鹂:黄莺。

5.深树:树荫深处。

6.春潮:春天的潮汐。

7.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8.横:指随意漂浮。

27.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1.江枫:一般都解释成江边的枫树。

又有人认为“江枫”指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2.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3.姑苏:苏州的别称。

4.寒山寺: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5.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

28.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释】1.妖:艳丽、妩媚。

2.格:骨格。

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

在这里,无格指格调不高。

3.芙蕖:即莲花。

4.国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

5.京城:指代当时唐朝时期的东都洛阳城。

29.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1.洞庭水:即洞庭湖,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2.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3.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4.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5.乾坤:这里指日月。

6.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7.老病:年老多病。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