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篇 教案教学设计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940bc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a.png)
评估所使用的教学资源是否充足、合适, 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思考如何 进一步优化和丰富教学资源。
THANK YOU
板书设计
精心设计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 识结构。
实物展示
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 认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03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情境导入
通过播放与散文诗情感基调相符 的背景音乐,营造氛围,将学生 带入到散文诗的情境中。
提问导入
向学生提出与散文诗主题相关的 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讲解与示范环节
讲解散文诗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
01
简要介绍散文诗的定义、特点,以及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
项,如情感表达、意象运用等。
示范朗读
02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散文诗,引导学生感受其语言美感和情感
内涵。
分析文本
03
选取其中一首散文诗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主题、情感、意象
等要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鉴赏方法。
教材内外资源链接
将教材内的知识点与课外资源相结合,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和学习 。
网络资源收集与筛选
专业网站资源
从权威的教育、文学网站收集与散文诗相关的优质资源,如名家解 读、背景资料等。
多媒体资源
收集与散文诗内容相契合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 教学直观性和感染力。
学生自主学习资源
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网络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 习和探究。
情感共鸣
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学生可能对文本中 表达的情感理解不够深入,难以产生共鸣。
3
写作技巧掌握
散文诗的写作需要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 学生可能在写作过程中感到吃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76c69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3.png)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散文诗的文体特点,感受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精彩语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提升写作技巧。
3.培养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增强学生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尊重。
4.增进文化理解:使学生了解和欣赏散文诗的艺术魅力,拓宽文学视野,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5.增强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培养独立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散文诗的文体特点:通过分析《荷叶》和《母亲》,使学生掌握散文诗的举例:《荷叶》中“荷叶是荷花的母亲”,通过拟人手法将荷叶与母亲形象联系起来,展现了母爱的伟大。
2.教学难点
-意象与情感的关联:指导学生如何从具体的意象中提炼出作者的情感,如从《荷叶》中的荷叶形象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敬仰。
-修辞手法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何将这些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以提高表达效果。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的分组讨论和创作练习进行得相当积极。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写作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不过,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对散文诗的创作感到陌生。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指导,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和创作中来。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散文诗。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文体特点以及母爱主题的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散文诗的理解,并尝试了自己创作。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用散文诗的形式表达对母爱等美好情感的感悟。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共6篇)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共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41707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b.png)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教学设计散文诗二首 7* 散文诗二首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以培养语感。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遇到疑难语句或意蕴丰富的形象,可以采用质疑讨论的方法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中,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体会散文诗的写作特色。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1.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作者冰心的简介。
3.课文录音。
4.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5.PPT演示文稿。
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
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芒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着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例句:(1)“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淘气、快乐)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2.小组赛读,每组代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0b57b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7.png)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散文诗两首》是人教版七年级必修的课文之一,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散文和诗歌的区别、特点和优美的语言风格。
本文主要介绍《散文诗两首》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这篇文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理解诗歌和散文的区别。
(2)学生能够掌握判断诗歌和散文的特点。
(3)学生能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
(4)学生能够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文学语言并感受文学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通过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创新思维,在交流和探究中积极学习。
(3)通过精讲和演练散文诗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使学生能够真正领悟文学的美感。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利用问题导入,让学生感受散文和诗歌两者的差别。
问:诗歌和散文有什么不同?它们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
第二步:讲授知识通过课堂讲解,由老师详细阐述散文和诗歌的概念,特点和区别,让学生对散文和诗歌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讲解内容涉及:什么是散文/什么是诗歌/散文和诗歌的区别和特点/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
在讲解的过程中,新增加相关词汇和语言表达,让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
第三步:展现学生欣赏能力在讲解之后,老师可以放一段散文或诗歌让学生欣赏,并要求学生在欣赏过后提出意见。
让学生感受文学的美感,增强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步:组织小组讨论在学生分组散文阅读之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展开,引导学生探究散文的特点,交流阅读心得,丰富学生思维。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热情。
第五步:精讲散文诗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翻译课文,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和篇章结构。
通过精讲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让学生真正领悟文学的美感。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91871f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4.png)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培养感恩之心。
3.赏析诗歌的语言和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2)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
2.难点:(1)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培养感恩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之一。
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笔触描绘了母爱的伟大。
比如我们学过的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这首诗深情地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看看他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的。
2.展示泰戈尔的图片和简介,让学生对泰戈尔有初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展示生字词:匿笑(nì)、沐浴(mù yù)、祷告(dǎo)、罗摩衍那(yǎn)。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1.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这首诗主要写了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情景,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2.提问:孩子与母亲进行了几次嬉戏?分别是怎样的?明确:孩子与母亲进行了三次嬉戏。
第一次,孩子变成金色花,在母亲做祷告时,把花香送给母亲;第二次,在母亲读书时,孩子把影子投在母亲的书页上;第三次,在母亲傍晚到牛棚时,孩子落到地上,请求母亲给讲故事。
四、精读析文1.提问: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明确: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象征着神圣和美好。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0f9df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d.png)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荷叶母亲》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以亲情为主题,写出了亲情的丰富与多样。
鲁迅先生的《风筝》洋溢着浓浓的手足同胞之情;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描述了子女与父母的冲突;《散步》勾勒了一个和美的家庭;《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着爱的光辉,是难得的幸福与欢乐(正如红莲);远离或失去母亲,思母之情是何等深切,自己是何等孤单与无助(如同白莲)。
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真挚的情感去跟作者、跟母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去分享与珍惜真挚美好的亲情。
在教学中,先由听歌引起学生共鸣——母爱,引出课文,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料介绍作者、听读课文、欣赏诗画、聆听音乐等,融入学生朗读、师生探讨交流、小组合作、师生练笔等形式,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把听、说、读、练、思、赏、搜等多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借此提高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学情分析有人说,九零后的孩子是自私的一代,他们相当部分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关爱,在享受的同时而忽视了父母付出,本节课的设计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基础上,品位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学会体贴父母。
我面对的是一群正需要用感情去感化的农村孩子,他们对语文的整体感知能力还是比较弱的。
因此,要上好这节课,教师就要做好引导,要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文中去,不能为学课文而学课文,而要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品味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设计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fc1c10551810a6f42486e9.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
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金色花》《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
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第7课《散文诗二首》核心素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核心素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e19d2a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a.png)
《散文诗二首》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优美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对比阅读,明确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思想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至深至真的亲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爱的爱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篇末含蓄的语句理解。
三、核心素养《散文诗二首》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包含了泰戈尔的《金色花》与冰心的《荷叶∙母亲》。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间亲情,所选文章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金色花》《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都以母爱为主题,篇幅短小,却语言凝练优美,内涵丰富,诗意深刻隽永,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学生阅读这些文章,能够加深对母爱的感受和理解。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接触过现代诗歌,初步掌握了诗歌的朗读技巧,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
通过《秋天的怀念》《散步》的学习,学生对于母爱、亲情也有了进步的感受与体会,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学生要想品读散文诗中所蕴含的深意,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朗读,品读语句,进一步的感受人间亲情。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七、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金色花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母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是我们人生最真实的温暖与力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回报母亲的拳拳之心一样,但方式却不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国作家冰心的《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将给我们带来爱的熏陶、情的感染。
二、了解文体,初识作者1.了解文体课件出示: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有诗的情绪与想象,语言精粹、凝练,又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
散文诗两篇教学设计
![散文诗两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959cb0fd0a79563c1e7264.png)
散文诗两篇教学设计枝城中学黄发琴一、《金色花》导入:20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
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陷入贫穷、愚昧之中。
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了。
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在人们的印象中,泰戈尔是以伟大的“歌手与哲人”的双重身份出现的。
他的作品本世纪初就已开始与中国读者见面,对中国现代作家如冰心、郑振铎、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早期创作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几十年来,泰戈尔一直是我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领略泰戈尔诗歌的艺术魅力二、走进作家----泰戈尔三、泰戈尔与中国四、词语收集库:读准音:嗅(xiù)罗摩衍那(móyǎn)匿笑(nì)祷告(dǎo)沐浴(mùyù) 并蒂(dì)姊妹(zǐ)梗(gěng) 徘徊(pái huái) 菡萏(hàn dān)辨清形:瓣----辨----辩假----暇---遐----瑕俏----俏----稍五、概述故事六、问题探究:1、②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说一说。
示例:母亲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母亲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母亲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2、③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散文诗二首》教案
![《散文诗二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835b3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3.png)
《散文诗二首》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选编了一组表现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文章,包括两篇散文、两首散文诗和两篇文言文,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方式,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秋天的怀念》既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母爱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的悔恨与愧疚,还蕴含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散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使得散步这样一件小事蕴含了丰富多元的主题。
《散文诗二首》中的两首散文诗都采用了象征手法来表现母爱,其中《金色花》模仿儿童的口吻和心理,通过虚拟之境,以儿童的奇思妙想和纯真的口吻表现孩童对母亲的爱;《荷叶·母亲》则以眼前之景、现实之事,直接表现少女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世说新语>二则》是初中阶段首次出现文言文,两篇文言文篇幅短小,讲述了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引领学生体会魏晋世族家庭的高雅情趣和文化修养,初步领略“魏晋风度”。
三、单元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能够在朗读过程中基本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文意,并初步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由于年龄的局限性,此阶段的学生在朗读技巧上还有所欠缺,不能准确把握重音和停连,且在朗读时情感表达不够充沛,在分析文本时无法深刻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另外,学生首次开始学习文言文,教师要及时点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翻译原则,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37de7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1.png)
散文诗一:《春天的童话》教学设计引言: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散文诗的阅读与创作,培养学生对于春天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的独特体验。
一、散文诗欣赏1. 导入:为了调动学生对春天的情感,教师可首先利用一些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源展示春天的景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思考,引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集体阅读:教师为学生准备一篇经典的散文诗《春天的童话》,让学生自由阅读或分组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理解与分析:在集体阅读完成后,教师对诗歌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意象、节奏、韵律等元素,并分析诗歌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4. 个人感知: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对于“春天的童话”的个人感受和理解,并就个别词句的表达提出自己的见解。
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春天的美好。
二、散文诗创作1. 结合教材:教师可借助相关教材或课外阅读的散文诗节选,让学生了解并分析不同作者的风格和表达特点,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借鉴。
2. 诗歌创作指导:教师针对散文诗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观察和感受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可以先让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写下对于春天的感知和表达,再引导学生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让诗歌更具有艺术性。
3. 交流与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作进行互相交流和展示。
可以组织课堂的“诗歌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针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赏析。
三、巩固与拓展1. 扩展阅读:教师推荐一些与春天相关的经典散文诗,鼓励学生拓宽自己的诗歌视野,多角度感知春天的美好。
2.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天的景象,并用诗歌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观察。
3. 评价与总结: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评价和总结。
既重视诗歌的艺术性,也注重学生对于春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结语: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和理解散文诗的美妙之处,更能够在创作中体验诗歌的魅力,用诗歌表达自己对于春天美好事物的感受。
部编版七上语文7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七上语文7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a9fbe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0.png)
7*散文诗二首【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味人间挚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挚爱亲情,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冰心和泰戈尔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金色花【课时目标】1.把握散文诗基调,有感情地朗读《金色花》,培养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2.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3.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同学们,提到母亲你会想到哪些事物?那么,诗人笔下又会怎样表达孩子与母亲之间的感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表达母亲与孩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的作者,了解这课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5)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代表作长篇小说《沉船》《戈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等。
泰戈尔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2)课文知识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散文涉及的知识,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6)金色花,即“黄兰”,木兰科常绿乔木,树形高大,开金黄色花朵。
印度将其视为圣树。
又译作“瞻波伽”。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
(出示课件7)教师提示:注意“嗅”“梗”“徘徊”“荫蔽”“姊”的读音。
(2)析一析多音字。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精选4篇】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4941e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c.png)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精选4篇】篇一:《散文诗两首》的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2、通过品读,鉴赏诗歌隽永淡雅的语言;3、通过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4、通过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会感恩母爱。
二、重点:朗读训练和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难点: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课前准备:学习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案”,其中有作者作品简介、重点字词、朗读练习,质疑问难四项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引课题:配乐播放“繁星”、“春水”的精美图片,教师语言导入:20世纪,中国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
她的文字清新隽永,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风过后,荡起阵阵爱的涟漪。
她就是著名作家冰心女士。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母亲》。
二、读“荷”,说印象:1、1、2小组用小黑板交流展示预习学案上的作家作品简介和重点字词。
2、第3小组选代表进行范读,其他小组听读,一方面准备从字音、节奏、重音、感情方面进行点评。
一方面关注诗歌最触动你心灵的内容。
3、学生点评朗读,教师补充:本文适宜用缓慢的语速,轻柔而饱含深情的语调来读。
4、谈谈触动你心灵的地方。
教师给予准确而有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
三、品“荷”,赏语言:1、同学们,你们和作者一样,都被5—7段中展现的画面感动了,请你和着优美的旋律自由的、动情的大声朗读,让美好的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2、小组合作探究:以6人小组为单位对5—7段进行品位和赏析,提示:(1)、为画面拟写小标题、(2)、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合作探究。
每组一个主要发言人,一个记录员,其他同学补充。
3、小组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板书:荷叶护红莲,母亲爱孩子。
)4、让我们再次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齐读5—8段,回味这温馨感人的画面)。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b5dba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f.png)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篇一目标:1、引导幼儿与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并学习朗诵。
2、欣赏优美的语言,丰富词:拌、绿油油、红艳艳、金灿灿。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体验散文中所洋溢的生活情趣。
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过程:一、提问引出活动内容。
小朋友,你们见过会变颜色的房子吗?你们想看变色房子是怎么变颜色的吗?二、老师有表情的朗诵散文诗,引导幼儿感知散文诗的内容。
1、散文诗叫什么名字?2、散文诗里有些什么?三、出示图片,老师再次朗诵散文诗,引导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并学习朗诵和丰富词。
(一)分节理解朗诵。
图一,小兔做了一件什么事?怎么装扮新房子的?理解词:拌;跟老师朗诵第一节。
图二,春天,小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房子变成了什么房子?理解词:绿油油;跟老师朗诵第二节。
图三,夏天,小苗有什么变化?房子变成了什么房子?理解词:红艳艳;跟老师朗诵第三节。
图四,秋天小树又有了什么变化?房子变成了什么房子?小兔住在变色房子里,日子过得怎么样?理解词:金灿灿;跟老师朗诵第四节。
(二)小朋友跟老师完整朗诵散文诗的内容。
四、讨论:如果你有一间新房子,你会怎么装扮你的新房子?1、为什么小兔住在变色的房子里过得很快乐?2、如果你有间新房子,你会怎么装扮它?体育游戏:搭房子目标:1、能根据纸箱的特点,探索不同的玩法。
2、能与小朋友合作完成搭建高楼。
3、体验玩纸箱的乐趣。
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准备:大小不同的纸箱若干。
过程:一、幼儿自由探索纸箱的玩法。
1、幼儿自由玩耍。
2、合作拼图玩迷宫游戏。
二、竞赛游戏:搭房子。
1、讲解玩法、规则。
2、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比赛,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纸箱合作搭房子。
《散文诗》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体会爱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2、体会诗歌的内容。
3、了解爱背后的两位伟大的作家。
教学重点:赏析文章,从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一、导语:一位世纪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给他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朗星稀的一个夜晚,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
初中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
![初中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bb4a3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f.png)
2.重点词语掌握情况
敧( )斜 并蒂( ) 菡萏( )
徘徊( ) 膝( ) 荫蔽( )
三、整体感知散文诗的内容(10分钟)
播放视频朗读,学生个别朗读。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联想到故乡的红莲,然后主要写了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感人情景。
2.期间,我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第四段,听雨声,又阴天,白莲已谢,红莲开满,
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我”烦闷、不适意;雷声
大作,雨俞下愈大,红莲被打得左右敧斜,“我”仍
教学重点
1.了解并体会散文诗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2.鉴赏诗歌隽永淡雅的语言,培养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会感恩母亲,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朗读法、品读法、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延伸法。
教学准备
视频朗读,多媒体课件,作者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
教学流程
不适意;雨点不住的打着,此时荷叶覆盖红莲,“我”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深受感动。
四、研读赏析(10分钟)
1.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倾侧”、“覆盖”写出了荷叶对红莲的荫蔽,“我”看到荷叶庇护红莲,心情愉快,所以“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2.园中有那么多莲,作者为何只选了一白一红,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二次备课(标、增、改、删、调)
一、导入新课(1分钟)
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 母亲》教学设计
![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 母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877b8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3.png)
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花瑞菡萏攲斜”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散文诗的特点,品味精美语言,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3.感悟人间亲情,体悟诗歌中的浓浓母爱,学会感恩。
重点难点1.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重点)2.体悟诗歌中的浓浓母爱,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温柔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自古以来,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母爱就在我们点滴生活中。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歌《荷叶·母亲》。
探究新知【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被称为“世纪老人”。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写作背景】本诗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第一册)。
题目是编者加的。
作者看见雨中荷叶倾侧在荷花上,为荷花遮风挡雨,就像母亲呵护儿女,不让他们受到伤害一样,从而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散文诗。
【文体知识】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现力,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的时候注意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出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字词。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字新词】并蒂(dì)花梗(ɡěnɡ)姊妹(zǐ)亭亭(tínɡ)徘徊(pái huái)遮蔽(bì)心绪(xù)流转(zhuǎn)荫蔽(yīn)菡萏(hàn dàn)欹斜(qī)【多音字】( hé )荷花 ( mèn ) 烦闷(hè )中荷 ( mēn )闷热【形近字】瑞( ruì)祥瑞覆( fù)覆盖端(duān )端午履( lǚ)履行梗( gěng )花梗蒂(dì)并蒂埂( gěng )田埂缔( dì)缔造哽( gěng )哽咽谛(dì)真谛【词语积累】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07《散文诗二首》(第1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07《散文诗二首》(第1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815fe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6e.png)
第7课散文诗二首(第1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初步感知作者在两首散文诗中寄寓的丰富感情。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整体把握作者在两首散文诗中寄寓的丰富感情。
教学难点1.注意不要将朗读与理解割裂开来,而要使之相互促进。
2.让学生基于作品从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课件中的漫画。
提出问题:你的母亲有着怎样的特点?你对她有着怎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可以分享交流,由此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1.走近作者。
【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或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两位作者及其作品,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者简介作为补充。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出示“写作背景”的课件内容。
教师做补充。
【设计意图】了解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感情。
二、知识链接【活动内容】教师出示“散文诗”的相关知识。
三、正音释义【活动内容】朗读课文,检查预习,字音及词语释义。
出示课件中的易错生字词和需要掌握的词语释义,再让学生指出其他理解困难的字词,加以点拨解决。
匿笑()花瓣()沐浴()嗅到()衍()荫蔽()并蒂()菡萏()攲斜()心绪()徘徊()匿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攲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整体感知【活动内容】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这两篇作品,读通顺,把读不懂的地方标画出来,小组讨论互助;或在全班提出,由同学或老师解答。
听范读后,再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注意朗读的语气。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007598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c.png)
课题7.散文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是《散文诗二首》,分别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与我国现代诗人冰心的《荷叶∙母亲》。
《金色花》《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紧扣本单元的“亲情”,都以母爱为主题,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却凝练优美,内涵丰富,诗意深刻隽永。
学习本课,可以进行文本联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内容,分析物象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母爱的歌颂和赞美,培养学生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恩。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2.品味“以小见大”的手法,理解特殊物象的象征意义;3.学习清新优美的语言,理解不同背景下作者对母爱歌颂和赞美的相似性;4.学会理解母亲,培养对挚爱亲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以小见大”的手法,理解特殊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清新优美的语言,理解不同背景下作者对母爱歌颂和赞美的相似性。
教学难点学会理解母亲,培养对挚爱亲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母亲与孩子的双向奔赴,是穿越时空的漫长告白:“你不记得我了,但我依然爱你。
”“我不认识你了,但我依然爱你。
”孩子是母亲最柔软的肋骨,也给予她们最坚强的铠甲。
又是一年母亲节,爱华中学文学社团为大家带来两首不同国家主题作品,让我们一起去参与活动,感受那份深沉而真挚的母爱吧。
任务一:花之韵,爱的声音任务二:花之意,爱的内涵任务三:花之语,爱的表达任务四:花之情,爱的味道第一课时活动过程【作者连连看】作者国籍作品或代表作泰戈尔(1861-1941),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摩吉多塔拉》《邮局》,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
作品以“母爱、童真、自然”的爱的哲学为主题。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36f18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0b.png)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三篇以“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为主题的散文:篇一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嘿,朋友!你说这散文诗二首的教学设计,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按部就班地讲讲课文,分析分析词句。
可我觉得吧,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咱就拿《金色花》和《荷叶·母亲》来说,这两篇散文诗多美呀!就像那春天里绽放的花朵,娇艳动人。
要是教学设计不好,那不就把这美给糟蹋了?我想呀,教学设计得先让同学们感受到诗中的情感。
比如说,《金色花》里孩子那调皮又可爱的小心思,是不是像我们小时候偷偷干的那些小坏事?也许我们都曾想过变成个啥来逗逗爸妈开心呢!然后呢,得让大家品品那些优美的词句。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
”这写得多形象呀!就好像那金色花就在眼前晃悠。
再说说教学方法,能不能来点新鲜的?别总是老师讲,学生听。
也许可以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或者来个小组讨论,说不定还能演个小短剧呢!哎呀,我这想法可能有点乱,不过这教学设计不就是得不断琢磨嘛!说不定我的这些胡思乱想,还真能有点用呢!你觉得呢?篇二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哇塞,一提到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我这脑袋里就像开了锅的粥,咕嘟咕嘟直冒泡!你们说,这教学设计是不是就像给学生搭一座通往诗歌世界的桥?可这座桥要怎么搭,才能让他们走得稳,看得远,还能满心欢喜呢?我觉得吧,一开始得把那诗歌的背景故事给挖出来,就像挖宝藏一样。
比如说,作者为啥要写这两首诗,当时心里是咋想的。
也许他们是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灵感爆棚,一挥而就;也许是经历了什么刻骨铭心的事儿,非得用诗来倾诉。
然后,咱得把诗里那些生僻的字词给搞定,不然学生读起来磕磕绊绊,哪还有心情欣赏诗的美?这就好比走路遇到了石头,不搬开能行吗?还有啊,教学的时候能不能别那么死板?老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这多糟糕!我觉得可以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轻柔的音乐,想象自己走进了诗里的画面,那感觉,说不定能美上天!哎呀呀,我这想法是不是有点大胆?可能有人会说,这能行吗?可谁知道呢,不试试怎么知道!说不定就能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让学生对散文诗爱得死去活来!篇三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嘿呀!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兴奋的活儿!你想想,要怎么才能把这两首散文诗像美味的糖果一样,送到学生嘴里,让他们甜在心里?这可不容易啊!我琢磨着,是不是得先给他们来点“开胃菜”?比如说,讲个和母爱、童真有关的小故事,引起他们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两篇教案教学设计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理解“记忆所蕴涵着的真谛”及“门槛”的象征意义。
2、体会两篇散文诗中所饱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隽永的富有哲理的语言。
3、学习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认知散文诗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对散文诗的欣赏。
学习侧重点
从品味语言入手,通过两首散文诗的对比阅读,归纳散文诗的基本特点,进而欣赏两首散文诗的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
◆自读程序
1、导语设计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运用象征的手法,使人们在鸟儿(海燕、海鸥、海鸭、企鹅……)“叽叽喳喳”的叫喊声中听出了革命先驱对暴风雨的渴望,看到了革命勇士搏击长空的雄姿,文章具有散文的形式美,更具有诗歌的意境美。
这种
诗歌散文化、散文诗歌化的文学体裁,人们称之为散文诗。
今天我们再阅读两篇散文诗,了解体会这种文体。
2、整体感知——理解,感受结构美
①学生快速默读《记忆》,讨论“记忆所蕴涵着的真谛”。
学生自由发言,回答文中“记忆”究竟指什么?进而初步了解作者所表达的观点态度。
②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提示“记忆蕴涵的真谛”的。
3、揣摩剖析——悟读,领悟意境美
①轻声阅读“记忆没有体积……又可以使另一个人的灵魂贬值到零以下”这部分,讨论记忆对人有哪些影响。
学生自由发言,回答作者从人生的哪些方面对人类品性作了剖析?你还能列举出哪些方面?
②默读两个传说,轻读“嗯,只记得一己忧患的,是庸人。
……才是勇士,真正的勇士!”讨论:两个传说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后面的议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爱憎情感?
③综合以上两大段,讨论: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灵境界?
4、鉴别赏析——品读,欣赏形式美
①声情并茂阅读“……而你,朋友,却执拗地望着我……他就永不会从后人的记忆中泯灭”。
讨论:这一段语言有何特色?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通过哪些表现手法表达情感?
②由此段推及全文,讨论语言、结构形式、体裁有何特色,从而掌握散文诗的一般特点。
5、迁移运用——练读,体验鉴赏美
①自读《门槛》,揣摩“门槛”的象征意
②讨论文中“俄罗斯的姑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③比较《记忆》与《门槛》在语言、取材、表现手法、意境上的异同。
◆自读点拨
1、多方面的美感在《记忆》中的体现。
①情操美:见“自读程序”三。
②结构美:全文采用了层进式与错综分承式相结合的开放性创新结构。
对“人生价值”这一永恒的话题,以一老者向年轻人谈话的形式,娓娓而谈,步步推进,赋予了有形的篇章以无限的联想空间。
③章法美:成功地运用了美学中“和谐”与“奇异”的原理,采用的是参照系方法。
在关于“记忆真谛”方面,采用虚实参照,表现出奇异。
④语言美:化虚为实,变抽象说理为形象思考,极具感染力,不仅具有视觉美和听觉美,更具有灵觉美(使读者心灵受到感动)。
形式上既有诗歌视觉整齐,听觉爽朗,富有气势的特点,又有散文“形散神聚”、意象广博、文化价值内涵丰富的特征,形象、生动、精练、深邃、隽永,富有哲理。
⑤意境美:文中化虚为实,又因实悟虚,以“记忆”作为审视“人生真谛”的载体,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价值评判,从而构成了开阔的、积极向上的多视角意象和多层面意境。
2、强烈感情在《记忆》中的表现。
对记忆真谛揭示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爱憎。
首先是对“记忆”的价值评判中,四句名言,作者从忘却(记忆的反面)的角度表达了对忘恩负义和背叛的坚决否定。
接着,在描述“记忆”时,以“重量”“体积”“色彩”“标价”为突破口,对理想远大、胸怀宽阔、心灵绚丽、价值崇高的人生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胸无大志、心胸狭隘、心灵幽暗、价值低下的人生给予了彻底的批判。
随后的设喻更是对勇于奉献精神的高度赞美。
两个传说对流芳千古与遗臭万年的人生态度十分鲜明,加上反面的议论,使作者对庸人、叛徒、蠢货、懦夫的愤慨,和对智者、勇士的颂扬得到充分的体现,作者的感情也达到了高潮。
3、《记忆》与《门槛》在语言、取材、表现手法、情感、意境上有许多异同点。
◆自读训练
课外阅读一篇散文诗,说说散文诗这种文体的一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