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第10课《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及反思冀教版
(小学教育)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3单元 10《小池塘 大世界》教案 翼教版
10、小池塘大世界引入新课,讨论什么是生态系统。
为了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请学生看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根据教材的要求,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并进行讨论。
(1)这些生物各有什么特点?(2)这些生物之间是否有关系?(3)在这个环境中,生物要生存,还需要哪些条件?(4)在小麦成熟时,为了防止鸟吃小麦的种子,对这些田地加网,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小结:从讨论的结果可以看到,一个环境中有各种生物。
各种生物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一些生物在自然界中是相互制约的。
除此之外,生物要生存下去,环境中还要满足生物所需要的各种非生物因素。
所以,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将在一定地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根据地域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等。
4.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讨论:(1)各小组介绍本小组在校园观察时看到的生物。
教师可以将学生看到的生物根据其营养方式写在黑板上。
(2)校园中这些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若不同,说明各类生物的特点。
(3)以校园为一定的地域,在校园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若不同,各类生物各具有什么作用?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生产者。
各类动物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因此称为消费者。
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叫做分解者。
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到蚯蚓这种动物,蚯蚓是属于消费者还是分解者,理由是什么。
(4)有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是不是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什么因素?(5)分析教材P.152图V-15“湖泊生态系统”、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分组成。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可以用P.153图V-16表示。
小结:生态系统的成分应该包括5.“食物链与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学生将P.151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
《小池塘大世界》教学反思
《小池塘大世界》教学反思小池塘是一个怎样的一个\"大世界蟾蜍的蝌抄蚪不是,青蛙也有不同的种种群应该包括同种生物在同一地点的所有个体,就是种群了.能是青蛙的袭蝌蚪,这样的话就不是同一种类生物,牛蛙的蝌蚪,青蛙和蛤蟆的幼体都是蝌蚪,所以也不是种群,而不仅仅是幼体,还应该包括成体,另外应该说一个池塘中所有的一个种类的青蛙和它们的蝌蚪,因为蝌蚪不是单独一个物zhidao种一个小池塘是怎样的一个\"大世界\"?因为是一个生物圈小学六年级科学一个小池塘是怎样的一个大世界一个小池塘是一个完整的生物链。
池塘里教案活动目标1、能仔细观察图画,了解池塘周围环境的构成,以及它们与池塘的关系。
2、体会图画的多重线索。
3、能按照由近及远、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描述自己的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1、了解郊区与城市之间的区别,见过郊区的美丽风景。
2、知道小青蛙是由小蝌蚪长成的,了解青蛙是两栖动物。
3、遮挡文字的大书。
活动过程导入活动。
1、与幼儿聊聊郊区与市区风景的不同。
教师也可以风情一位住在郊区的幼儿介绍自己家周围环境特点。
最后,告诉幼儿,有些地方,即使我们没有去过,但也可以通过看照片、交谈等方式来了解相关的信息。
2、出示封面,指读书名后,请幼儿说说图画中是什么地方呢有谁这是小青蛙的家,叫“池塘”,池塘周围还有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呢阅读图画。
图文共读:遮挡文字,请幼儿描述图画信息。
在描述后,出示文字进行阅读。
1、分别阅读1—14页。
2、结分享。
3、带领幼儿再次浏览一遍大书,请幼儿回顾池塘边分别来了哪些动物,它们跟小青蛙说了些什么现在,小青蛙知道池塘外的世界是怎样的了吗教学反思:本书中每幅图上都有与下一页相关联的部分,动物的身上的果实暗示着它们来自何处。
在景物的那一页里,画面的角落里都画有下一场景,也预示着下一页会出现什么动物,这是这一读本的一条主线。
于是,我在活动中先提问:“谁来了它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细节。
冀教小学科学六下册《10小池塘大世界》word教案 (4)
小池塘大世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将引导学生从观察熟悉的小池塘入手,进而认识、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
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观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
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学习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与同伴和谐相处、合作研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6.能有根据地对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听《童年》歌曲。
讲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让我们在歌声的陪伴下,开始对池塘的观察吧!(二)新课教学◆活动1:观察池塘(1)提出任务:仔细认真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2)观察记录:池塘观察记录表我观察到的生物有:它们之间形成的食物关系:(画出食物链或食物网)这些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那些外界条件?(3)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学交流。
(4)讨论: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种生物,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如果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池塘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5)小结: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成为生态系统。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有序的生态系统 10 小池塘 大世界》教案_14
《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一、教学资源开发㈠教学设计简析本课是冀人版六年级下册“有序的生态系统”单元中的第一课,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观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需要两个课时完成。
其中“观察池塘”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
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学习用类比的方法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分析生态系统”活动是在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校园生态系统,学习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从选点观察、取样记录,到整理统计,再到用概念图来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这课属于“概念学习”的课型,本课的核心概念是“理解生态系统”。
其实,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已经有一些模模糊糊、比较粗糙的认识,基本上都能说出在不同环境里,大致生活了哪些生物,它们可能有哪些食物关系,周围的环境对这些生物的生存有哪些影响,只不过这些认识是零散的、破碎的。
因此,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任务,主要就是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帮助学生寻找“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生长点”,并在这一“生长点”上梳理层次,构建“生态系统”这一科学概念。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对教材中的一些活动安排,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和处理。
如:“观察池塘”活动中,要求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我觉得比较唐突。
虽然在这课的教学中会出现不少的概念,如:“生物”、“非生物”、“食物链”、“食物网”等等,但这些概念是在以前的科学学习中构建的,而生态系统的构成中的一些概念,如:“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等,学生以前是没接触过、没学过的,这些概念突然在本课中出现,还要学生分析它们的关系,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我把这部分内容去掉了。
又如:“分析生态系统”这一活动是要求学生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去实地分析校园生态系统,我考虑到大班教学在外出组织和管理方面有一定困难,而且初中生物课中学生还会有更多的机会开展对生态系统的研究,所以,我把这一个活动改为“认识其它生态系统”,引导学生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其它环境的生态系统组成,并用概念图展示出来。
最新冀教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10小池塘大世界》精品教案 (1)
小池塘大世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将引导学生从观察熟悉的小池塘入手,进而认识、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
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观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
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学习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与同伴和谐相处、合作研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6.能有根据地对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听《童年》歌曲。
讲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让我们在歌声的陪伴下,开始对池塘的观察吧!(二)新课教学◆活动1:观察池塘(1)提出任务:仔细认真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2)观察记录:池塘观察记录表我观察到的生物有:它们之间形成的食物关系:(画出食物链或食物网)这些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那些外界条件?(3)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学交流。
(4)讨论: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种生物,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如果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池塘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5)小结: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成为生态系统。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10 小池塘 大世界|冀教版
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将引导学生从观察熟悉的小池塘入手,进而认识、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
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观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
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学习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与同伴和谐相处、合作研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6.能有根据地对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请大家听听这首歌,说说歌名是什么,歌词里面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出示幻灯片1)刚刚我们感受了一下小池塘的美丽景色,下面我们将由此走入一个大世界当中!(同时板书课题)2、提出问题:小池塘景色真美,现在老师带你们到池塘去看一看,请同学们围绕以下3个问题认真观察图片,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1)提出任务:仔细认真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食物链或食物网);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出示幻灯片2)(2)学生观察记录:(先是自主探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3、交流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相互补充完善,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质疑、总结。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有序的生态系统 10 小池塘 大世界》教案_8
10.《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6.能有根据地对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听《童年》歌曲。
提问:这句歌词描述的哪的景色?讲述:那你知道池塘里有又是怎样的世界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池塘大世界》,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观察池塘(1)提出任务:仔细认真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2)填写观察记录表(3)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学交流。
(4)讨论: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种生物,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如果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池塘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5)教师小结,介绍生态系统定义(6)阅读科学在线,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池塘生态系统是怎样构成的?(7)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他是怎样构成的?让我们试着进行分析。
三、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你了解了什么?四、布置作业试着分析其他的生态系统五、板书设计10、小池塘大世界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
冀教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10小池塘大世界》教案_(1)【精品】
小池塘大世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将引导学生从观察熟悉的小池塘入手,进而认识、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
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观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
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学习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与同伴和谐相处、合作研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6.能有根据地对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听《童年》歌曲。
讲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让我们在歌声的陪伴下,开始对池塘的观察吧!(二)新课教学◆活动1:观察池塘(1)提出任务:仔细认真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2)观察记录:(3)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学交流。
(4)讨论: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种生物,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如果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池塘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5)小结: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成为生态系统。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3单元 10《小池塘 大世界》教案 翼教版
10、小池塘大世界引入新课,讨论什么是生态系统。
为了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请学生看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根据教材的要求,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并进行讨论。
(1)这些生物各有什么特点?(2)这些生物之间是否有关系?(3)在这个环境中,生物要生存,还需要哪些条件?(4)在小麦成熟时,为了防止鸟吃小麦的种子,对这些田地加网,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小结:从讨论的结果可以看到,一个环境中有各种生物。
各种生物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一些生物在自然界中是相互制约的。
除此之外,生物要生存下去,环境中还要满足生物所需要的各种非生物因素。
所以,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将在一定地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根据地域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等。
4.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讨论:(1)各小组介绍本小组在校园观察时看到的生物。
教师可以将学生看到的生物根据其营养方式写在黑板上。
(2)校园中这些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若不同,说明各类生物的特点。
(3)以校园为一定的地域,在校园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若不同,各类生物各具有什么作用?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生产者。
各类动物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因此称为消费者。
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叫做分解者。
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到蚯蚓这种动物,蚯蚓是属于消费者还是分解者,理由是什么。
(4)有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是不是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什么因素?(5)分析教材P.152图V-15“湖泊生态系统”、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分组成。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可以用P.153图V-16表示。
小结:生态系统的成分应该包括5.“食物链与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学生将P.151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
冀教小学科学六下册《10小池塘大世界》word教案 (1)
小池塘大世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将引导学生从观察熟悉的小池塘入手,进而认识、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
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观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
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学习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与同伴和谐相处、合作研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6.能有根据地对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听《童年》歌曲。
讲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让我们在歌声的陪伴下,开始对池塘的观察吧!(二)新课教学◆活动1:观察池塘(1)提出任务:仔细认真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2)观察记录:(3)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学交流。
(4)讨论: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种生物,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如果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池塘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5)小结: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成为生态系统。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3.10 小池塘 大世界丨冀教版
教学反思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师该教什么?学生应学什么?内容到底如何安排?教程究竟怎么设计?第一课时真的没有精彩展示吗?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一课时除了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板块,还应该有执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
那么,怎样使第一课时教有实效呢?我在执教时尽量做到简中求实、简中觅效。
1、以简约的导入求实效。
简洁的导入寥寥数语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文本的情境,使其接触到文本的精神内核。
本人在执教《小池塘》一课时,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把学生从寒冷的冬天的情境带入暖意融融的春天,从而带入到美丽的“小池塘”边。
2、以简明的初读求实效。
初读是学生初次感知教材,学习一篇课文的起始阶段。
依据教学目标,初读的设计也简单明了,让学生觉得学起来目的明确,有可操作性。
如:第一遍初读课文,做到不漏学、不添字,把不认识的安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通过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引导学生感知全文。
3、以简洁的过渡语求实效。
简洁的过渡是简化教学环节最见效果的一个程序。
精心打磨过的过渡语言简意骇,既承上启下,又能引领学生由初读过渡到精读。
如:刚才我们分小节读了课文,你眼中的小池塘是什么样的?从而过渡到小池塘就像明亮的大眼睛即第一自然的内容。
4、以简便的方法教起始段落或重点段落求实效。
本人在理解朗读第一自然段时,一是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内容;二是抓住关键词和重点句引导学生潜以揣摩、感悟理解。
这样在简简单单的教学之中,能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读中感悟。
总之,第一课时的教学贯在简洁,贵在朴实。
我们要像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说的那样:“学会有选择地放弃,适求课刻的简单。
”一句话,第一课时是对学生进行读写(生字)训练,提高其语文素养的起始点。
当然,有些环节还可以设计得更为精巧细致一些。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仅是本人一家之言,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有序的生态系统10小池塘大世界》教案_5
《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冀人版六年级下册“有序的生态系统”单元的第一课,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本课引导学生从观察熟悉的小池塘入手,分析池塘中生物、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在观察、记录、讨论等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的各种动植物;2、能正确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3、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4、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研究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四、教学准备:池塘图片、记录表、鱼缸鱼水草等。
五、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小组合作、探索发现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播放歌曲《童年》)知道是什么歌吗?歌里都说了什么?学生回答师:就让我们在歌声的陪伴下来学习第十课《小池塘大世界》(板书课题)。
小小的池塘是一个怎样的大世界呢,让我们从观察池塘开始吧。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明确任务,引起学生对观察池塘活动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1、观察池塘师:(播放课件)仔细认真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活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的条件。
?学生观察。
交流观察结果。
师:你能画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吗?(画出食物链或食物网)学生分组活动。
师生交流。
交流,教师小结。
师:这些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哪些外界条件?学生思考。
交流,教师小结。
师:(课件出示)通过刚才的观察交流,你能说说池塘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种生物(如水草),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如果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如温度降到0度以下),池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分组讨论。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10课《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及反思冀教版(最新整理)
10.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这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池塘里变得可热闹了。
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0课:小池塘,大世界。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生1:池塘里有什么?生2:池塘里生活着很多生物。
师:你看到的池塘里有哪些生物?生2:池塘里有小鱼、小虾还有青蛙。
生3:小池塘中有一个大世界.生4:小池塘是一个大世界.师:为什么说小池塘是一个大世界,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生5:小池塘中生活着很多的动植物,它是一个生态系统.师:太棒了!他用到了一个词:生态系统。
看来这位同学懂得的真多,大家为他鼓鼓掌。
生态系统。
大家齐读。
生生:生态系统。
师:(提出问题)原来一个小池塘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一个大世界就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
那么生态系统是怎样构成的?(二)新课教学活动1:观察池塘(1)提出任务。
师:请大家打开书48页仔细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完成池塘观察记录表。
池塘观察记录表我观察到的生物有:它们之间形成的食物关系:(画出食物链或食物网)这些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那些外界条件?(在学生完成表格的过程中请一位学生上去把自己观察表中的前两项写在黑板上。
)师巡视:如果在完成表格过程中有不会的地方,或者有哪些困难,可以举手示意,我可以帮助你.(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补充.(3)学生汇报并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有序的生态系统 10 小池塘 大世界》教案_11
讲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让我们在歌声的陪伴下,开始对池塘的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一)观察池塘,记录观察结果。
(1)提出任务:仔细认真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完成记录表中的第一题。
(二)分析记录结果。
(1)、分析池塘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的食物关系,并分析这些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哪些外界条件。
10、小池塘大世界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6.能有根据地对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池塘观察记录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我们住在城市还是乡村,是依山还是傍水。无论在哪,我们都处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之中。
在这个生活环境中,生长着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等。这些生物的种类及生长情况与这个地区的气候、土壤、水等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系பைடு நூலக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这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池塘里变得可热闹了。
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0课:小池塘,大世界。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生1:池塘里有什么?
生2:池塘里生活着很多生物。
师:你看到的池塘里有哪些生物?
生2:池塘里有小鱼、小虾还有青蛙。
生3:小池塘中有一个大世界。
生4:小池塘是一个大世界。
师:为什么说小池塘是一个大世界,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生5:小池塘中生活着很多的动植物,它是一个生态系统。
师:太棒了!他用到了一个词:生态系统。
看来这位同学懂得的真多,大家为他鼓鼓掌。
生态系统。
大家齐读。
生生:生态系统。
师:(提出问题)原来一个小池塘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一个大世界就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
那么生态系统是怎样构成的?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池塘
(1)提出任务。
师:请大家打开书48页仔细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完成池塘观察记录表。
池塘观察记录表
我观察到的生物有:
它们之间形成的食物关系:(画出食物链或食物网)
这些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那些外界条件?
(在学生完成表格的过程中请一位学生上去把自己观察表中的前两项写在黑板上。
)
师巡视:如果在完成表格过程中有不会的地方,或者有哪些困难,可以举手示意,我可以帮助你。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补充。
(3)学生汇报并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
①分析池塘中的动植物
师:好,现在大家看黑板,这是咱们班的一位学生写的池塘观察记录表。
大家看看她观察到的生物有鱼、虾、水草、蟹、荷花、鸭子、鹤、水藻……同意吗?有没有需要补充的?生:没有。
师:那么我问问其中的水草、水藻和荷花属于什么生物?
生:植物。
师:鱼、虾、蟹、鸭子、鹤呢?
生:动物。
②分析池塘中的细菌
师:池塘中只有植物和动物就可以吗?还有其他生物吗?
生:微生物。
师:说详细点,或是猜猜微生物在池塘中具体是什么?
生:细菌。
师:谁能知道细菌在池塘中起到什么作用了?缺少了它就不行吗?
生:我想细菌可以分解动物的粪便和遗体。
师:对极了。
看来你的知识很渊博。
细菌起到了一个分解的作用,动物的尸体、粪便和植物的枯枝烂叶都需要细菌来帮忙,从而分解成无机物,重新归还自然,变成植物生长的肥料。
③分析池塘中动植物关系
师:在池塘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是怎样的呢?我们共同看看
生:食物网。
师:食物网是一条食物链吗?
生:不是。
食物网中有多条食物链。
师:你能不能从中找到一条食物链?
生:水草虾鸭子。
师:大家看看这条食物链出了什么问题?蟹鹤
学生没有说话。
师:大家画食物链时应该从植物指向食草动物再指向食肉动物。
这里缺少了植物。
下面有类似问题的请自行改正。
④分析池塘中的非生物
师:池塘中的生物通过吃与被吃练成了食物网,它们生存离不开什么?
生:水、阳光、空气、温度、土壤
师:为什么你认为水很重要?
生:离开水,池塘的动植物就都死了。
师:为什么阳光重要?没有阳光会怎样?
生:植物没有办法进行光合作用,形成自己的营养物质,植物会先死掉,然后动物没有食物也会死掉。
师:看来这里的非生物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4)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师:现在有两个问题:
A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种生物,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小池塘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
B如果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池塘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
生:没有了水草,一些吃草的鱼可能会饿死,水鸟吃不到鱼就会飞走……
师总结:看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生:冬天,气温很低,鱼虾会躲到冰层下面,一些候鸟野鸭、白鹤会飞到南方去。
青蛙、蛇会冬眠。
师总结: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也会对这里生存的动植物造成影响。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
(5)小结:
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回答。
师:看书49页,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
(学生齐读)
师:你能举出1、2个生态系统的例子吗?
生:一条河流、一片森林、一片海洋。
(6)阅读科学在线。
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池塘生态系统是怎样构成的?
师: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生态系统,其实它们都有自己的层次,就像前面我们学过的建筑,人体结构一样,尽管复杂但都有一定的层次。
比如一幢楼的层次,谁还记得是什么样的。
人体的结构呢?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看课本第50页科学在线,并完成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后一题。
生展示。
三、作业
师:请大家仿照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析池塘生态系统构成的方法课下完成森林生态系统的分析。
教学反思
本课是冀人版六年级下册“有序的生态系统”单元中的第一课,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观
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需要两个课时完成。
其中“观察池塘”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
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学习用类比的方法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我讲的是第一课时。
这课属于“概念学习”的课型,本课的核心概念是“理解生态系统”。
其实,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已经有一些模模糊糊、比较粗糙的认识,基本上都能说出在不同环境里,大致生活了哪些生物,它们可能有哪些食物关系,周围的环境对这些生物的生存有哪些影响,只不过这些认识是零散的、破碎的。
因此,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任务,主要就是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帮助学生寻找“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生长点”,并在这一“生长点”上梳理层次,构建“生态系统”这一科学概念。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通过导入——观察——记录——分析——综合——应用这几个环节,使学生对于生态系统的构成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这节课下来,我感到总体上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是存在不足。
例如:“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等,学生以前是没接触过、没学过的,现在在这课中突然出现,还要学生分析它们的关系,学生的认知上存在着难度,我在教学中对这一部分的把握有些简单,只是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后完成森林生态系统层次的构成分析,虽然大部分学生完成情况不错,但是一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很好的完成或者过于简单。
我想如果我首先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生物种群,什么是生物群落,再让学生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层次构成,效果应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