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1)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习题含解析1
4 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曰:“臣之壮也……”辞:推辞。
B.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C。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D。
以乱易整,不武.武:威武.项,“武”应为“使用武力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即“武德”.2。
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秦伯"中的“侯”“伯"都是爵位名。
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
“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C.“行李”,文中的意思是“出使的人”,今天通常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传”是文体标志,即传记,与“志”“记"意思相同.项,《左传》中的“传"不同于“志”“记”,是解说经义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主题思想【部编版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资料【部编版必修下册】资料:【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主题思想】【原文】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①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旧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此书依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烛之武,郑国大夫。
②【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③【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出亡经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以,因为。
④【贰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
⑤【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驻军。
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⑥【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⑦【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⑧【郑伯】指郑文公(?—前628),名捷,郑国国君。
⑨【若】假如。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电子课本
(完整word版)⼈教版⾼中语⽂必修⼀⾄必修五⽂⾔⽂电⼦课本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于郑伯⽈:“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之壮也,犹不如⼈;今⽼矣,⽆能为也已。
”公⽈:“吾不能早⽤⼦,今急⽽求⼦,是寡⼈之过也。
然郑亡,⼦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出,见秦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盟。
使杞⼦、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犯请击之,公⽈:“不可。
微夫⼈之⼒不及此。
因⼈之⼒⽽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2、《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燕南界。
太⼦丹恐惧,乃请荆卿⽈:“秦兵旦暮渡易⽔,则虽欲长侍⾜下,岂可得哉?”荆卿⽈:“微太⼦⾔,⾂愿得谒之,今⾏⽽⽆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千⽄,⾢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乃得有以报太⼦。
”太⼦⽈:“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之私,⽽伤长者之意,愿⾜下更虑之!”荆轲知太⼦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千⽄,⾢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吾每念,常痛于⾻髓,顾计不知所出⽿!”轲⽈:“今有⼀⾔,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为之奈何?”荆轲⽈:“愿得将军之⾸以献秦,秦王必喜⽽善见⾂。
⾂左⼿把其袖,⽽右⼿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进⽈:“此⾂⽇夜切齿拊⼼也,乃今得闻教!”遂⾃刎。
必修1-1烛之武退秦师 基础知识梳理练习
1.微
猥以微贱
.
当侍东宫
卑贱,地位不高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但微颔之
. 稍微
辞. 曰 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推辞
2.辞 停数日 辞. 去 告别 欲加之罪 其无辞. 乎 口实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审讯
越国以鄙. 远 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把……当作边邑 3.鄙 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鄙. 贱之人 不知将军宽之至 此也 谦辞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晋军. 函陵 名词作动词,驻军
2.且贰于楚也 .
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3.夜. 缒而出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4.若亡. 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用法,使……灭亡
5.邻之厚. ,君之薄. 也 形容词作动词,变厚;形容词作动词,变薄
6.越国以鄙. 远 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 所知道的。】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 时候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quē)秦, 将焉取之?【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 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
夺取土.地?】阙秦以利晋,唯君. 图之。”【削弱秦国对晋 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 虑这件事!”】秦伯说(yuè), 与郑. 人盟。【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使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动词作名词,恩惠 .
8.朝济而夕设版焉
.
.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9.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 封 名词作状语,向东
10.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
1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 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带答案1)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学生版)1.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2.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3.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4.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5.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说:“,;,;,。
”6.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教师版)1.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夫晋,何厌之有?2.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3.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4.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5.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6.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英勇善战,以一己之力击退强大的敌军。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故事。
下面我将为您重新讲述该故事,并列出其中的重点实词。
原文:在古代中国,秦朝是当时的霸主,他们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帝国。
许多周边的城邦和诸侯国都成为了秦朝的附庸。
然而,燕国是一个小国,虽然小,却一直保持着独立和自主,不愿隶属于秦朝。
秦朝的皇帝秦始皇听说燕国不愿臣服,于是决定亲自率领大军攻打燕国。
他派遣了大将军烛之武带领数万精兵前往燕国。
燕国国王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担心自己的国家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他通过外交手段试图保护自己的国家,但一直无果。
不得已,燕国国王决定将重任交给了年轻的将领杨志。
虽然杨志年少不经事,但他有着崇高的爱国精神和勇敢的个性。
杨志接到国王的命令后,决定带领燕国的军队迎战秦军。
他带领着数百名燕国士兵,勇敢地站到了前线。
在激战中,燕国军队向秦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不畏艰险,奋勇杀敌。
杨志以身作则,亲自冲锋在前,率领士兵战胜了一波又一波的秦军。
烛之武见燕国士兵表现出色,但他并不以为意。
他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军队实力强大,必能击败杨志的燕国军。
然而,杨志的勇猛战斗激发了燕国士兵的斗志,他们集结在杨志的周围,形成了坚实的防线。
杨志不仅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还以智谋出色。
他派遣斥候潜入秦军营地,偷取到了秦军的作战计划。
凭借这个情报,杨志制定了一系列巧妙的战术,并在适当的时机发起了攻击。
在经历了几场激烈的战斗后,秦军开始感到疲惫和无助。
烛之武意识到情况不对,但已经晚了。
在杨志的指挥下,燕国士兵集结成军,一举击溃了秦军。
战胜的消息传回燕国,燕国的民众欢欣鼓舞,赞美杨志的英勇事迹。
翻译重点实词:- 烛之武(zhú zhī wǔ):烛之武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他是秦朝派到燕国的大将军。
这个名字“烛之武”有着浓厚的战斗意味,其中“烛”意味着火炬的明亮,暗示他的英勇善战。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简洁一句一译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简洁一句一译烛之武退秦师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
原文及对照翻译1.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4.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5.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6.夜,缒而出。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
7.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8.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10.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1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
”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1)
自学第二段,积累字词句
重点虚词:其 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2、问其深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5、然视其左右 6、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7、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8、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自学第二段,积累字词句
重点虚词:其 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修饰连词,不译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介词,因为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连词,因为
虚词(以)
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并列连词
6、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承接连词,不译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目的连词,来
8、然力足以至焉 目的连词,来
虚词(之)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的原因/治学的人/谨慎地采取 4、长乐王回深父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文言知识归纳
虚词(其)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助词,无义/指导代词,那些
2、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代词,代“自己”
3、其孰能讥之乎? 语气副词,难道
4、入之甚寒,问其深 代词,代“后洞”
虚词(以)
1、由山以上五六里 助词,和“上、下、东、西”连用,表示时间、方位、 数量的界限
代词,代“华山洞”
2、问其深 代词,它的,代“后洞”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指导代词,那些
4、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代词,他们/代词,他们
自学第二段,积累字词句
重点虚词: 5、然视其左右
代词,代“后洞” 6、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代“后洞”/代词,那些 7、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烛之武退秦师》1
•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地点:郑国
郑国地理位置重要—— 1.周天子东部屏障; 2.楚国北上争霸要道; 3.晋国东出、南下争霸要道。
因此整个春秋300年, 郑国遭受六十多次兵灾。 周边强国特别晋国和楚国, 没事就吃饭、睡觉地位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 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
官左丘明所著
别称
《左传》的别名《春秋左 氏传》、《左氏春秋》。
春秋三传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 《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 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 秋三传”。(传—注释或解释
经书的文字。)
内容
《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 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
无数人心中的金句男神,他的“耿式” 维缜密,聪明果断,时常用一句句犀利的语言或者一次次刚强
微笑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的举措,给对手致命一击。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
原名: 姜姓,左氏,名明 朝代: 东周春秋末期 国籍: 鲁国都君庄 身份: 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职位: 继承父位,担任鲁国太史 代表作:《左氏春秋》(左传)和《国语》 成就: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地位: “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听从
主谓取独
尚且
做
通“矣”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wéi也已。”
推辞
古代对人的尊称
这的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
答应
有不利焉。”许之。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翻译: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 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 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任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 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荆轲刺秦王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3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愿意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进一步说:“这是我日夜为之咬牙痛心的事,而今日才得听到您的指教”于是就割颈自杀死了;4太子听到这个消息,急速驾车赶去,伏在樊将军的尸体上痛哭,非常悲哀;事已至此,无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起樊於期的头,装在匣子里封好它;5于是太子预先寻求天下锋利的匕首,得到了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买下,让工匠用药水加工;于是打点行装派荆轲上路;6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时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对他正眼相看;就派秦武阳做副手;7荆轲等待另一个朋友,想同他一起去,那人居住的远,还未到来,为此而留下等待他;8过了一阵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晚了,怀疑他改变主意后悔了,就又请他,说:“时间已经快到了,荆卿难道不想去了吗请允许我先派秦武阳去”荆轲生气了,呵斥太子说:“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现在只提着一把匕首深入不可预测的强暴的秦国,我所以停留,是在等待我一个朋友同他一起去;现在太子嫌动身晚了,我就辞别了;”于是出发了;9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冠来给荆轲送行;到了易水边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随着拍节唱歌,发出了声调悲凉的声音,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荆轲又向前唱道:“风潇潇啊易水寒,壮士一去啊不再还”筑声又发出激愤的声调,送行的人听了,都怒目睁眼,头发都竖了起来;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10到了秦国后,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11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说道:“燕王真的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起兵抗拒大王,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象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税赋,只要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按时祭祀就行了;燕王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恭敬地砍下樊於期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用匣子封好,燕王亲自拜送庭前,派使者来报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的吩咐;”12秦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在朝堂上安排最隆重的“九宾”大典的礼节,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13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前进;走到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变得很恐惧,群臣感到很奇怪,荆轲回头对秦武阳笑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原谅他,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过武阳所拿的地图”14荆轲取过地图奉送给秦王,展开地图,地图全展开时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着刺他;还没有刺到秦王身上,秦王大惊,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秦王拔剑,剑太长,握住剑鞘;当时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15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并且秦国的法令,群臣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的侍卫拿着兵器的,都排列在殿下,没有皇上的命令不能上殿;正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殿下的侍卫,因此荆轲追逐秦王,而仓猝间惊慌失措,大家没有东西来打荆轲,于是用手一齐同荆轲搏斗;16这时,随从的医官夏无且用他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正绕柱跑,仓猝间恐惧慌忙不知所措;两旁的人就喊:“大王快把剑推到背后推到背后”于是秦王拔出剑来击杀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投中,投在柱上;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17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两脚伸开象箕的样子坐在地上;骂道:“事情所以没有成功,因为想劫制你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盟约来报答太子啊;”18秦王的待臣上前,杀死荆轲;事后秦王头晕目眩了好长时间;鸿门宴1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爱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时机”2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你,平时和留候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3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你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4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封闭了官室,退军驻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 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象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项羽无话可答,说:“坐吧;”樊哙使挨着张良坐下;5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刘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召呼刘邦回来;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要送给范增;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你替我献给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输、人马,离开这儿,独自一人骑马,同持剑拿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6刘邦已经走了,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鸿门,已经回到了军中;”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7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曹无伤;。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一等奖(高一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一等奖(高一必修一)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一等奖(高一必修一)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了解文言文的一些重要语法知识。
2、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培养对文言文词句的语感。
3、学习古人国难当头时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安危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2、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2、学习课文1、2、3段。
3、积累一些文言知识。
4、学习烛之武机敏善辩的外交才能。
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现代的一些诗歌,这个单元,我们将学习古代的一些散文。
那么,学习古文,我们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是什么呢?通过初中的学习,想必大家都有一定了解。
(板书)文言文所要掌握的知识:①通假字。
②一词多义。
③古今异义。
④特殊句式(倒装句、被字句等)。
⑤实词和虚词的使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之子的使用等)。
这些就是我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了。
好,下面我们开始上新课。
一、导入自古中国便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之说,在一九五五年也有这样一个流传,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五个师是多少人呢,相当于11万人,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11万人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第一册第16页,跟着录音一起勾出难点字词。
(板书: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二、关于《左传》在进入课文之前,我先来带同们玩一个游戏(PPT展示内容)。
烛之武退秦师 (1)
烛之武退秦师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 围郑,郑既 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 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越国 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越国 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 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 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夜缒而出。--情势危急,为 防止城门被攻破而从里面将城 门堵死。 执事--办事,指办事人员, 实际仍指对方,不过强调对方 太尊贵了,不敢直接与对方谈 话而请对方手下人代为转达。 所以后来演变成一个尊称。 所以后来演变成一个尊称。
贰:两属。 既属于晋文 公当霸主的 中原集团, 又归附了南 方新兴的楚 国。
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函陵 晋师军 晋师军於卢柳。(左传)
军
军,圜围也。
从车,从包省。 军本身就是个动词,不必 本身就是个动词,不必 说成是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
春秋地图:注意秦郑中间隔着晋国!
烛之武退秦师
臣之壮也--我壮年时候 媪之送燕后也--老太太送走燕后的时候 鹏之徙於南冥也--鹏鸟飞往南海的时候 君子之过也--君子犯错误的时候 子之哭也--你哭的时候 大道之行也--大道推行的时候 行李之往来--外交人员路过的时候 主语+ 主语+之+谓语也=……的时候 谓语也=……的时候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僖公三十年)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 於晋,且贰於楚也。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佚之狐言於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师必退。”公从之。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 矣,无能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 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 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 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 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 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 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佚名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 亦去之。
翻译:(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 (共31张PPT)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 于其他三个选项的一项是 C ( ) A.因人之力而敝之 B.子犯请击之 C.行李之往来,工其乏困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不同于其他三个选项的一项是( )
D
A.夜缒而出,见秦伯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4.比较下列每组句子加点的字的意义 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 .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
5.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 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无能为也已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秦晋出兵攻打郑国的原因?
(晋文公逃亡时郑 1.以其无礼于晋 晋 国没有以应有的礼 国 遇接待他) 2.郑贰于楚 (郑从属于晋的同 时又从属于楚) 秦 1.秦晋的友好关系 (秦晋之好)
国 2.扩张争霸的野心
请独立思考问题 2
根据全文内容,从哪些词句可 以看出郑国“国危矣”?
晋
秦
晋 军
新郑
公元前630年
问题来了!
• 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的?
烛之武说服秦君的三点理由:
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 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 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分 亡郑 无利,有小害 析 (表面) 利 弊 对秦 , 舍郑 无害,有小利 层 层 对秦 深 亡郑 将有大害 入 (深入)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带答案)1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
1.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2.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
4.《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
5.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
6.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
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
7.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默写答案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6.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与
以乱易整吾其还也。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1)
《左传》
三维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4、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难点:
理解高超的劝说艺术。
教学策略:
朗读法、点拨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一场残酷的战争,会使多少无辜的人流血死亡,骨肉分离!然而,有这样一场战争,它没有炮火、没有硝烟;它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就使强大的敌军不战而退,继而化敌为友。那就是发生在春秋时期弱小的郑国与强大的秦国之间的一场特殊战争:烛之武退秦师(板书课题及作者)。关于这场战争,左丘明在《左传》中用很少的笔墨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是烛之武对只能虚度人生的无可奈何慨叹,要读出伤感的基调,而郑伯,面对烛之武的牢骚,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而是从谏如流,反省自己,情真意切,因此,郑伯之言一定要读得心平气和。
①佚之狐的话对刻划烛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堂堂问)
“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提问:本段仅25字,却道出很多内容,有哪些?(堂堂问)
明确:①秦晋围郑,来势凶猛;弱小郑国,危如累卵。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既道出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第二自然段:临危受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1.本文选自《 左传 》。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 的 编年 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 与《谷梁传 》《公羊传 》合称为“春秋三传”。
2.本文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是:
• 秦晋围郑 ;
② 临危受命 ;
③ 说退秦师 ;
④ 晋师撤离 。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离
梳理结构层次
亡郑利晋阙秦 存郑利秦 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
•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
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
鲁哀公二十七年)《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
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
实。
•
作者相传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它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
有关春秋时期各诸候国间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
背景简介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 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 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 前 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 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 至与晋侯“盟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 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 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 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人物形象赏析
郑烛佚君之之武:狐:
是一个“慧眼识英雄的伯乐”。是他发现并举荐了烛
之武善这于1匹.纳千志谏里士马给郑伯,从而挽救了郑国覆亡的命运. 是远一瞩勇个的于2胸杰.自藏出勇责韬之士略 士,;临他危对不天惧下,形遇势事洞冷若静观,能火.谋“善国断危,矣高,瞻 若凡使响精烛。于3之.言武辩辞见士秦军,师必退”。寥寥数语,足见其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导学案
姓名班级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三、自主展示(质疑点评)
四、整理学案(归纳小结)
五、自主检测(巩固提升)
1、解释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用法(重要虚词一词多义)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承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承接,连词)
(2)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
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⑤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兼词,于之)
★★知识链接或知识超市
知识链接
1.史书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如《史记》。
②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战国策》。
③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如《左传》。
④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
如《战国策》。
⑤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
如《史记》。
⑥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一起反映历史。
如《通鉴纪事本末》。
2. 《左传》介绍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