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一 4 烛之武退秦师1 《左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层探究 1.课文是如何刻画烛之武这个人物的?
答案
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虽然“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长期得不到重用,但他的能言善辩却早
已闻名郑国。所以国难当头,郑国君臣一筹莫展的 时候,佚之狐推荐了他。他的一番牢骚,使他的形 象更显得有血有肉。郑伯的自责,更重要的是,捍 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满,增强了他
四、文句翻译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倘若灭掉郑国而对您有好处,那我怎敢拿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这件事来麻烦您。 _______________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4)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5)邻之厚,君之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用作 (6)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动词,作为疆界 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消弱 (7)若不阙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 (8)阙秦以利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 . 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0)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见到秦伯之后,
他胸有成竹,对秦、晋两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提 郑国的利益,似乎处处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因而能够不卑不 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说得委婉曲 折,面面俱到,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国家危难,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挺身而出,赴敌 营义无反顾;强敌当前,烛之武不卑不亢,措辞得体,聪慧机 智,富有人格魅力。
2.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答案
地
当郑伯准备让烛之武去说秦君时,却遭到拒绝: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鲜明 流露出对年轻时未被重用而产生的牢骚与不满。而郑伯 则表现得大度宽容而不卑不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
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先
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以理。 于是,烛之武只得“许之”。
3.详略得当。 本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如何说退秦师的, 所以重 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 只作简略交代。 在烛之武“夜缒而出”之后, 郑国君 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 秦国君臣 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 使臣的, 作者都一字未提, 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 的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分明。
从属二主,有二心。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字“二”的大写。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既东封郑 做疆界,动词 . (1)封 肆其西封 疆界,名词 . 亮率诸军攻祁山 军队,名词 . (2)军晋军函陵 驻军,动词 . 万人为一军 军队编制单位 . 不知天上宫阙 宫殿,名词 . (3)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空隙、豁口,名词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侵损、削减,动词 .
三、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________________ 判断句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________________ 状语后置句 (3)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__ 状语后置句 (4)且贰于楚也:________________ 状语后置句 (5)佚之狐言于郑伯:________________ 状语后置句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__
文本互动 基础梳理 一、实词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已”同“矣”,了。
“共”通“供”,供给。读ɡōnɡ。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说”通“悦”,高兴。读yuâ。 (3)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知”通“智”,明智、聪明。读zhì。 (4)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厌”通“餍”,满足。 (5)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古今异义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那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李之往来 .. 出使的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门时所带的箱包、铺盖等。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客的主人。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且贰于楚也 .
3.词语释义
从属二主。 (1)贰:__________ 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 (2)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3)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用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4)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波澜起伏。 本文情节波澜起伏, 生动活泼。 例如, 大军压境, 郑国危在旦夕, 不禁让人捏了一把冷汗, 而佚之狐的 推荐, 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 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 顺利出使敌营, 挽狂澜于既倒, 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 到重用而“推辞”, 打起了退堂鼓, 使拯救郑国的希 望又趋于渺茫。 郑伯的自责, 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 再如,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 顿时又紧张起来。 晋公讲了一番“仁”“知”“武” 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场虚惊。课文有张有弛,曲折 有致,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晋国有什么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连词 你,代词 像,动词 知道,动词 明智,形容词 才能,名词 能够,动词 陈说,动词
杂说,名词 通“悦”,高兴
推脱,动词 告别,动词 推辞,动词 边远的地方,名词 名词用作动词, 把……当做边邑 浅陋鄙俗,形容词 细小的东西,名词 隐约地,副词
稍微,副词 没有、不,副词
4.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兵 (1)烛之武退秦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作动词,驻军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何 (4)焉 .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 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 今急而 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 夜缒而 出 表修饰,连词 . (5)而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表顺承,连词 . 朝济而 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
课堂小结 一、结构图解 秦、晋围郑 - 郑危在旦夕 临危受命 - 深明大义 烛之武退秦师 说退秦师 - 分析利害 晋军撤离 - 随机应变
二、中心主旨 文章通过记叙秦晋围郑、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塑 造了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 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 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 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反顾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 气溢于字里行间。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侵fà n( 犯 ) (1) fà 氾 )水 n(
戊xū( 戌 )变法 ( (2)wù 戊 )申年 shù 戍 )守 ( 凋bì 敝 ) ( ( (4)遮bì 蔽 ) bì 弊 )病 (
xiá 瑕 )疵 ( ( (3)空xiá 暇 ) xiá 遐 )想 (
二、虚词 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秦军 . (1)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助词,的 . 臣之壮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吾其还也 其,还是,表商量语气或希望语气 . 其真无马邪 表反问语气,难道 (2)其 . 表疑问语气 其如土石何 . 安陵君其许寡人表面看是商量,实际上是威胁语气 . 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 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3)以 . 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
三、写作特色 1.伏笔与照应。 本文在叙述故事时,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 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 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 冲突。 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 “夜 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晋侯、 秦伯围郑”, “晋军 函陵,秦军汜南”“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又照应了上 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 一起, 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 这就为下文烛 之武说退秦师提供了条件。
第二单元 文韬武略呈异彩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第1课时
目标定位 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及史书种类。 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 章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前后照应的写作笔法。 3. 感知烛之武等人物的形象特点, 学习古人的爱国精神。
基础精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氾南( fàn ) . ③烛之武( zhú ) . ⑤阙秦( quē ) . ⑦杞子( qǐ ) . ⑨共其乏困( ɡōnɡ ) . ②佚之狐( yì ) . ④缒 ( zhuì ) . ⑥秦伯说 ( yuâ ) . ⑧逢孙( pánɡ ) . ⑩敝之( bì ) .
宾语前置句 (7)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
省略句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 省略句 (9)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___ 省略句 (10)辞曰:“臣之壮也„„”:________________ 省略句 (11)许君焦、瑕:________________ 省略句 (12)敢以烦执事:________________
秦向东方来时,郑国可以作为主人来 (5)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待秦国,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使的人。 (6)行李:_____________ 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7)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个人,指秦穆公。 (8)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