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一 4 烛之武退秦师1 《左传》
高一语文上学期必修一 第四课 《烛之武退秦师》
特殊句式
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介词结构的状语后置)
且贰于楚也 (于楚从属——介词结构的状语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
二、在晋国与楚国的城濮 之战中,郑国出兵协助楚国, 因而结怨于晋。
诵读提示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 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 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 焉。”( )许之。
思佚:考沉:重—坚定。为国事而忧心焦虑(“危”),对烛之武的信任 1(“、“犹本必”段”、)“涉矣;及烛”到:、哪慨“些叹也人— 已伤”物感)?。;在才公括不:号能心里用平,气补牢和上骚。人满真物腹切姓(自名“责也,。”指,明利 2害、。理(解“是句,式过:”是、寡“人不利之焉过”也)。
记》、《三国志》等。
学法指导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宋·朱熹
“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
久之自悟。”
——清·姚鼐《尺牍》。
“不动笔墨不读书。”
——古语
——诵读、思考、积累(圈点批注)
预习检查
字词注音
秦军氾( fán)南
无能为( wéi )也矣
• 阙:削减,使……削减(使动用法)
• 利:使……获利,(使动)
• 敝:损害
与:结交
• 去:离开
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高一必修1知识点小结第一课:烛之武退秦师一、《左传》简介《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与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这250多年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状况。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因此,《左传》既是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也是的散文作品。
二、正音氾(fá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若不阙(quē)秦逢(páng)孙夫(fú)晋,何厌之有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三、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了”2(秦伯说—“说”通“悦”,高兴3(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4(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四、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意:“把??当做”,今意:认为。
“东道主”,古意“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意: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意:出使的人,今意:出行时带的包裹。
3(共其乏困。
“乏困”古意:缺少的东西,今意:精神不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意:那个人,今意:成年男子的配偶。
5(亦去之。
“去”古意:离开,今意:往。
五、特殊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晋军函陵省略介词于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烛之武3(许之。
省略主语烛之武4(夜缒而出。
省略宾语烛之武5(敢以烦执事。
省略宾语这件事情6(许君焦、瑕。
省略主语晋惠公(二)倒装句宾语前置句1(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状语后置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2(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六、重要虚词总结归纳1(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
部编版2020高中语文 第04课 烛之武退秦师(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 04 课 烛之武退秦师(第 01 课时)1.《左传》原名《》,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史书,为《十三经》之一。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合称为“”。
《左传》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述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
2.读课文,识生字。
氾( )南佚( )之狐缒( )而出阙( )秦共( )其乏困 亡郑以陪( )邻秦伯说( ) 杞( )子逢( )孙3.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__________”)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__________”)③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__________”)④失其所与,不知(“知”通“__________”)1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 课文题目即是。
由此可加深对文章题目作用的理解。
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 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 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的紧急情况下出场的。
3.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 在胸。
1.下列各句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氾.南(fàn) B.缒.(zhuì) C.共.其乏困(ɡōnɡ) D.逢.孙(pánɡ)失其所与.(yù) 佚.之狐(yì) 夫.晋(fú) 以鄙.远(bǐ)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亡郑以陪.邻(péi) 焦、瑕.(xiá)朝.济.(zhāo jì) 阙.秦(quē)舍.郑(shě) 秦伯说.(yuè)杞.子(qǐ) 肆.其西封(sì)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课下注释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课下注释第一篇: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出亡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以,因为。
(3)贰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驻军。
函陵,郑国地名,在现在河南新郑北。
(5)氾( 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7)若:假如。
(8)子犯请击之:子犯请求袭击秦军,子犯,晋国大夫狐偃(晋文公的舅舅)的字。
高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 原文(含选修)
文言文原文烛之武退秦师(必修一4)出处:《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荆轲刺秦王(必修一5)出处:《战国策》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导学案(3)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姓名:小组: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熟读课文。
学习课文一二段,争取背诵。
3、积累文言文的一些学习方法,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意思。
导入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五个师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定向自学【知识链接】一、作者名片左丘里,姓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
因其世代为左史官,所以人们尊其为丘明。
二、相关知识(1)史书体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上而下自古及今的历史,如《史记》。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南宋袁枢首创,如他的《通鉴纪事本末》。
(2)《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因为和《公羊传》和《榖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
主要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起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止二百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很有价值的文献。
(3)通假字本应用甲字,使用里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字的现象。
(双声、叠韵、同音、形近)【预习自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贰.函陵..氾.南佚.之狐缒.鄙.焦瑕..夫.晋肆...朝济阙.杞.子逢.孙戍.蔽.二、朗读全文【我的疑惑】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探究一:朗读一、二自然段。
探究二:解释下列词语。
以.其无礼于.晋贰.于楚晋军.函陵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辞.曰犹.不如人无能为也.已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许.之探究三:翻译下列句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课件
晋 公 子 重 耳 流 亡 路 线 图
精品PPT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的相关链接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①:“臣 闻天之所启② ,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 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③也,而至于今,一也。离④外之患, 而天不靖⑤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⑥足以 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侪⑦,其过子弟 固⑧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精品PPT
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自责 (情)
晓义 (理)
精品PPT
烛之武一开始为什么没有答应?
关于烛之武
❖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 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 正”(yǔ、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 《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 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 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
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
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
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
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
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
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
精品PPT
释“秦晋之好”
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 被迫流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 秦国等诸侯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以厚 礼相待,而在经过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如果 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杀了。重耳到了楚国,受到优 厚的招待,并许诺楚王,有朝一日两国交战先退避九十 里。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重耳请到秦国, 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是历史上 的秦晋之好。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当由此 而出。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君, 就是晋文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3.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正音,借助注释疏通文章。
[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
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
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
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
二、关于《左传》本文选自《左传》。
我们初中的时候也学过一篇选自《左传》的课文,是《曹刿论战》。
①请一位同学读注释1。
②补充:关于《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左传》的阐发《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传”。
它记述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
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课件:烛之武退秦师
(4)郑楚结盟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 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 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 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 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 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 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 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 言“且贰于楚也”之“贰”。 《烛之武退秦师》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仅 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
春 秋 时 期 形 势 图
思考:晋国为什么要攻打郑国?
思考:秦国为什么又要帮助晋国攻打郑国呢?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
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 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 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 、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 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 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 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 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 了。
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 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6、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 舍:放弃。 以为:古今异义,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今异义,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常用为主办国或主办方。 行李:古今异义,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共:同“供”,供给。 乏困:形作名,缺少的东西。 译句: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 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 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4《烛之武退秦师》
布置作业
1.请按照故事“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的逻辑顺序复述“烛之武退 秦师”的故事。(可以在理解课文的基 础上添加一些内容)
2.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3.背诵课文前两段。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课文内容,鉴赏烛之武的劝说 艺术,分析烛之武的形象特点,探究
“烛之武退秦师”的深层原因。
课堂学习
梳理文言知识
(3)其
吾其还也( 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
君知其难也( 指导代词,那 )
共其乏困(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
失其所与(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
)
(4)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
是寡人之过也( 结构助词,的 )
夫晋,何厌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
的核心。 所以说,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
营的勇士,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
课堂学习
把握人物形象
2.烛之武有勇有谋,但直到须发尽白才得到为国效力的机会。他的
“被埋没”,有人认为是因为郑伯不能知人善任,有人认为是因为他
自己不会“毛遂自荐”。你同意哪一种看法?
提示:(1)晋公子重耳曾到郑国避难,郑伯礼节甚倨,招致了今 天的“秦、晋围郑”;大军压境,危在旦夕,才想到重用人才,遭 到拒绝后,才想到自责。可见郑伯是一个目光短浅之人。所以,烛之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 )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课件(3)
导记·晨读晨练
(5)古今异义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a.以为 古义: 把……作为 今义: 认为 b.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 泛指主人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出使的人 今义: 行装
第4课
导记·晨读晨练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那个人 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古义: 离开 今义: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朝济而夕设版焉.: 兼词,在那里
导记·晨读晨练
第4课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 ④其越 失国 其.所 以与 鄙, 远不 ,知 君: 知其.代难词也,:自代己词的,指代“那件事”
吾其.还也:语气助词,还是,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⑤之公 是 行从 寡 李之 之 人. .: 之 往.代过 来词也 :,:放代在的佚主之谓狐之的间建,议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厌之”
第4课
导记·晨读晨练
第4课
2.实词、虚词 (1)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同“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④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⑤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导记·晨读晨练
第4课
(2)一词多义 ①封既 又东 欲封肆.郑其:西封名.:词的名使词动,用疆法界,使……成为疆界 ②鄙越 顾国 不以 如鄙蜀.远 鄙.:之名僧词哉的:意名动词用,法边,境把……当做边邑
导读·边学边思
第4课
3.文体知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依照《春 秋》编次,是对春秋的解释,又名《春秋左氏传》或《左 氏春秋》。《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称为“春 秋三传”。《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终 于鲁哀公十四年(前 467 年),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具有 极高价值的历史文献。《左传》也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 叙事性散文作品,它的不少篇章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左传》叙事写人的成就,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的重大发 展,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PPT精品课件
课文朗读
• 氾南
• Fán
• 汜水
• Sì
• 佚之狐
• Yì
• 缒而出
• Zhuì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Zhāo
• 不阙秦
• quē• 逢孙源自• Páng整体感知
用文中句子回答:
1、晋、秦两国为何围攻郑国?
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
3、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 秦伯退兵?其中哪一点最关键?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动词→名词
君亦无所害(害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形容词→名词
臣之壮也(壮年) 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在东边;在西边)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 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 详略合宜;写人简而精,曲而达, 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 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 人,如闻其声。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 传》人物画卷中较有代表性 的一篇,作者成功地塑造了 深明大义、临危受命、机智 勇敢、能言善辩、巧退秦师 的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展 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 社会历史面貌。
•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焉
•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 之:
活用词语
名词→动词
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作业设计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1. 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及文意。
2.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词汇的用法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文翻译能力。
二、作业内容1. 文本研读:学生需仔细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标注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2. 词汇学习:整理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并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3. 翻译练习:选取文中的关键段落,进行逐句翻译练习,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大意。
4. 思考讨论: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烛之武退秦师的原因和策略,讨论古代智谋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5.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左传》中其他相关篇章,如《齐桓公伐楚》、《曹刿论战》等,了解古代战争文化。
三、作业要求1. 文本研读: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到细心、耐心,标记不理解的词句,以便后续查阅。
2. 词汇学习:要求学生整理的词汇不少于20个,每个词汇需注明含义、词性及例句。
3. 翻译练习:要求准确翻译关键段落,表达流畅,符合文言文的文风特点。
4. 思考讨论:学生需积极思考并撰写300字左右的思考报告,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拓展阅读: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拓展阅读,并撰写简短的读书笔记。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文本研读情况、词汇学习成果、翻译练习的准确性、思考讨论的深度和拓展阅读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内容理解是否准确、词汇量是否丰富、翻译是否流畅准确、思考是否深入独到、拓展阅读是否广泛等。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作业讲解,针对学生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指导。
2. 对于学生的优秀作业和独特见解,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和展示。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一篇篇目,讲述了___和___围攻郑国的故事。
___和___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经没有给___应有的礼遇,同时又向楚国投靠。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则在氾南。
______告诉___说:“国家危急,如果让___见___,敌军必然会撤退。
”___听从了他的建议,但___推辞说:“我年老体弱,已经没有能力了。
”___说:“我没有早点任用你,现在急需你,这是我的过错。
但如果___亡了,你也会受到牵连。
”最终,___同意了。
___夜里爬墙而出,拜见了___,说道:“晋国和秦国正在围攻郑国,___已经知道必然会亡。
如果___亡了对你有好处,我愿意为你效劳。
___虽然远离,但你知道它的强大。
为什么要牺牲郑国来陪伴邻国呢?邻国对你的好处微乎其微。
如果你放弃郑国,成为东道主,你们的贸易往来可以互相帮助,你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失。
而且你曾经送过礼物给___,___给他焦、瑕两个地方,但事实上你并没有兑现。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既然你放弃了郑国,晋国就会把目光投向你的西部领地。
如果你放弃了秦国,让晋国得利,那就看你的决定了。
”___被说服了,与___结盟,派遣杞子、逢孙、___驻守郑国,然后撤军回去。
子犯建议攻击秦国,但___却说:“不行。
我们不能利用别人的力量来摧毁他们,这不公正。
我们也不能失信于我们的盟友,这是不明智的。
我们不能用混乱来换取秩序,这不符合武人的行为准则。
我们必须回归正道。
”于是,___撤退了。
焉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为什么不和邻国结盟呢?“焉”表示疑问,“用”表示原因,“陪”表示增加,“邻”指晋国。
邻国的势力强大了,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
“之”表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厚”表示雄厚。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也是一种选择。
“舍”表示放弃(围___)。
行李”这个词在古今有不同的含义,这里指出使的人。
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
人教版人教课标版高一语文1必修1 4 烛之武退秦师 PPT课件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越国以鄙远() 与郑人盟()
唯君图之()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词类活用
动词→名词
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词类活用
(在东边;在西边)
夜缒而出 (在晚上,当晚)
词类活用
• 辞曰:“臣之壮也……” • 许君焦、瑕 • 夜缒而出 • 敢以烦执事 •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动词→名词
君亦无所害(害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词类活用
形容词→名词 臣之壮也()
越国以鄙远() 共其乏困() 词类活用
形容词→名词 臣之壮也(壮年)
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词类活用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夜缒而出 ()
词类活用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左传》简介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 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第 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 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 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 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它与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传”。
秦 晋
函陵
郑
氾南
烛之武说服秦君的三点理由?哪一点最关键?
一、若郑亡而有益于君……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事理)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 亦无所害。(事理) 三、且尝为晋君赐矣……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事实)(最关键)
高一语文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解读
高一语文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解读《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一书的精彩片段,也是我国古代外交史的成功范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解读晋侯①、秦伯②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③,且贰于楚④也。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先依附于晋国而后来又依附于楚国。
①晋侯:指晋文公。
②秦伯:指秦穆公。
周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晋侯”“秦伯”是称其爵位;而“晋文公”“秦穆公”是称其谥号。
③无礼于晋:晋文公为公子时流亡各诸侯国,曾经过郑国。
郑原本是晋的附属国,但晋献公以后,晋开始衰落,郑转而依附楚国,所以当公子重耳来到时,没有以应有的礼遇相待。
④贰于楚:指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
贰,从属二主。
)晋军①函陵②,秦军氾南③。
(晋国的军队驻扎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氾南。
①军:动词,驻扎。
②函陵:郑国地名,在现在河南省新郑县北。
③氾南:氾水的南面,今河南省中牟南,也属郑地。
氾,fàn。
)[开篇虽只寥寥数语,对于全文却关涉极大。
它不仅暗示郑国危在旦夕,为主要人物的登台布置了背景,而且为烛之武游说成功埋下伏笔。
首先,秦晋围郑的两个原因都只关系晋国,而与秦国无关,为烛之武离间秦晋提供了可能。
其次,秦、晋军队分驻两地,互不接触,为烛之武的秘密活动提供了条件。
]第一段交代晋秦围郑的原因,叙述秦晋的军事态势,说明郑国危如累卵的情势。
佚之狐①言于郑伯②曰:“国危矣,若③使④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遣烛之武去见秦穆公,他们的军队一定会撤退的。
”①佚之狐:郑国大夫。
佚,yì。
②郑伯:郑文公,前672年至前628年在位。
③若:如果。
④使:派遣。
)[大敌当前,国难临头,佚之狐提出分化秦晋联盟的策略,又力荐烛之武赴此重任,由此见出佚之狐的超凡见识和知人善举,也从侧面渲染出烛之武超群的外交才干。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二四年,晋饥,乞籴于秦。
穆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
与之。
”邳郑子豹曰:“伐之。
”穆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①。
五年,秦饥,请籴于晋。
晋君谋之,庆郑曰:“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
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
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
”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
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六年春,秦穆公将兵伐晋。
晋惠公谓庆郑曰:“秦师深矣,奈何?”郑曰:“秦内君,君倍其赂;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倍之,乃欲因其饥伐之:其深不亦宜乎!”晋卜御右,庆郑皆吉。
公曰:“郑不孙②。
”乃更令步阳御戎,家仆徒为右,进兵。
九月壬戌,秦穆公、晋惠公合战韩原。
惠公马騺③不行,秦兵至,公窘,召庆郑为御。
郑曰:“不用卜,败不亦当乎!”遂去。
(选自《史记·晋世家》)【注释】①雍、绛:都是地名。
②孙:通“逊”,谦逊、恭顺。
③騺:马难起步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B.秦伯说,与郑人盟盟:结盟C.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籴:粮食D.已而倍其地约倍:通“背”,违背【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四年,晋饥,乞籴于秦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救灾恤邻,国之道也C.夜缒而出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倍之D.吾其还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导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有关《左传》的知识。
2、背诵课文,并学习本文说话的技巧。
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4、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目标重难点】重点:目标2、3难点:目标3【学法指导】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知识链接】、作家作品《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亦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史散文的典范。
它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
2、写作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
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
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
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答案
地
当郑伯准备让烛之武去说秦君时,却遭到拒绝: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鲜明 流露出对年轻时未被重用而产生的牢骚与不满。而郑伯 则表现得大度宽容而不卑不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
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先
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以理。 于是,烛之武只得“许之”。
深层探究 1.课文是如何刻画烛之武这个人物的?
答案
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虽然“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长期得不到重用,但他的能言善辩却早
已闻名郑国。所以国难当头,郑国君臣一筹莫展的 时候,佚之狐推荐了他。他的一番牢骚,使他的形 象更显得有血有肉。郑伯的自责,更重要的是,捍 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满,增强了他
文本互动 基础梳理 一、实词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已”同“矣”,了。
“共”通“供”,供给。读ɡōnɡ。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说”通“悦”,高兴。读yuâ。 (3)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4)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5)邻之厚,君之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用作 (6)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动词,作为疆界 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消弱 (7)若不阙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 (8)阙秦以利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 . 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0)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详略得当。 本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如何说退秦师的, 所以重 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 只作简略交代。 在烛之武“夜缒而出”之后, 郑国君 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 秦国君臣 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 使臣的, 作者都一字未提, 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 的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分明。
二、虚词 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秦军 . (1)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助词,的 . 臣之壮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吾其还也 其,还是,表商量语气或希望语气 . 其真无马邪 表反问语气,难道 (2)其 . 表疑问语气 其如土石何 . 安陵君其许寡人表面看是商量,实际上是威胁语气 . 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 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3)以 . 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
课堂小结 一、结构图解 秦、晋围郑 - 郑危在旦夕 临危受命 - 深明大义 烛之武退秦师 说退秦师 - 分析利害 晋军撤离 - 随机应变
二、中心主旨 文章通过记叙秦晋围郑、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塑 造了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 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 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 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反顾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 气溢于字里行间。
如果,连词 你,代词 像,动词 知道,动词 明智,形容词 才能,名词 能够,动词 陈说,动词
杂说,名词 通“悦”,高兴
推脱,动词 告别,动词 推辞,动词 边远的地方,名词 名词用作动词, 把……当做边邑 浅陋鄙俗,形容词 细小的东西,名词 隐约地,副词
稍微,副词 没有、不,副词
4.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兵 (1)烛之武退秦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作动词,驻军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写作特色 1.伏笔与照应。 本文在叙述故事时,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 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 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 冲突。 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 “夜 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晋侯、 秦伯围郑”, “晋军 函陵,秦军汜南”“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又照应了上 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 一起, 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 这就为下文烛 之武说退秦师提供了条件。
“知”通“智”,明智、聪明。读zhì。 (4)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厌”通“餍”,满足。 (5)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古今异义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那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李之往来 .. 出使的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门时所带的箱包、铺盖等。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客的主人。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且贰于楚也 .
宾语前置句 (7)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
省略句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 省略句 (9)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___ 省略句 (10)辞曰:“臣之壮也„„”:________________ 省略句 (11)许君焦、瑕:________________ 省略句 (12)敢以烦执事:________________
秦向东方来时,郑国可以作为主人来 (5)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待秦国,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使的人。 (6)行李:_____________ 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7)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个人,指秦穆公。 (8)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文韬武略呈异彩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第1课时
目标定位 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及史书种类。 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 章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前后照应的写作笔法。 3. 感知烛之武等人物的形象特点, 学习古人的爱国精神。
基础精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氾南( fàn ) . ③烛之武( zhú ) . ⑤阙秦( quē ) . ⑦杞子( qǐ ) . ⑨共其乏困( ɡōnɡ ) . ②佚之狐( yì ) . ④缒 ( zhuì ) . ⑥秦伯说 ( yuâ ) . ⑧逢孙( pánɡ ) . ⑩敝之( bì ) .
四、文句翻译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倘若灭掉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而对您有好处,那我怎敢拿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这件事来麻烦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属二主,有二心。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字“二”的大写。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既东封郑 做疆界,动词 . (1)封 肆其西封 疆界,名词 . 亮率诸军攻祁山 军队,名词 . (2)军晋军函陵 驻军,动词 . 万人为一军 军队编制单位 . 不知天上宫阙 宫殿,名词 . (3)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空隙、豁口,名词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侵损、削减,动词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侵fà n( 犯 ) (1) fà 氾 )水 n(
戊xū( 戌 )变法 ( (2)wù 戊 )申年 shù 戍 )守 ( 凋bì 敝 ) ( ( (4)遮bì 蔽 ) bì 弊 )病 (
xiá 瑕 )疵 ( ( (3)空xiá 暇 ) xiá 遐 )想 (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晋国有什么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见到秦伯之后,
他胸有成竹,对秦、晋两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提 郑国的利益,似乎处处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因而能够不卑不 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说得委婉曲 折,面面俱到,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国家危难,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挺身而出,赴敌 营义无反顾;强敌当前,烛之武不卑不亢,措辞得体,聪慧机 智,富有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