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56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56张PPT)

春秋时期形势图
秦晋围郑形势图
晋 秦
函陵

氾南
课文串讲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 曰:“国危矣,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退。”公从之。辞
以:因为 于:对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军:驻军。 名→动
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若:如果 使:派 师:军队 辞:推辞
5、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 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 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 受晋国的恩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 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本课验收
6、本文选自《 左传 》。它是我 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编年 体史
翻译
曰:“臣之壮也,犹 不如人;今老矣,无 能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 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 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 伯,曰:“秦、晋围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犹:尚且 为:做(什么)
用:重用
而:才 是:这
过:过错 然:可是
(烛之武)许之 夜:在夜里。 名→状 (烛之武)夜缒而出 (烛之武)曰
翻译
郑,郑既知亡矣。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 厚,君之薄也。若舍 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
既:已经 亡:使…灭亡。使动用法 敢以(这事)烦…… 越:跨过。 以:而。
鄙:把…当作边邑。名意动 其:这件事 焉:为什么 用:因为…… 以:而 陪:增加 厚:雄厚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烛之武退秦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中国。

本文将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并给出相应的翻译。

原文:烛之武者,齐之大夫也。

原降自齐王田常,齐弥留之降也。

烛之武为人一切设之伐五国,拔之而取,雌雉之国以有名,烛之生后,还也。

原文翻译:烛之武是齐国的大夫。

他原先是齐王田常的部下,后来投降到了齐弥留。

烛之武以对五个国家的攻伐计划得心应手,成功攻克了这些国家,并在战功显赫的同时,也让齐国名声大噪。

烛之武晚年时回到了故乡。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各个诸侯国相互争霸的年代。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烛之武作为齐国的大夫,奉命征伐其他国家,正是靠着他出色的才智和勇猛的战斗力,才能够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烛之武是从齐王田常手下脱颖而出的,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忠诚于国家。

因此,齐王田常对他非常器重。

然而,因为一些政治上的变故,烛之武被迫流亡到了齐弥留,这个流亡的过程中也让烛之武充满了磨难和坎坷。

烛之武在齐弥留时,积极准备攻打敌国。

他充分了解战争的形势,制定出一系列可行的战略和策略。

这让他在攻伐五个国家时十分得心应手,成功地攻占了这些国家,为齐国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和名声。

烛之武的精明和果断在战争中得到了完全的发挥。

他广泛调查敌方的情报,分析确定了他们的弱点和缺陷,并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战术来克服这些困难。

他的部队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在战斗中表现出色。

然而,烛之武并非只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战争机器,他也关心民生。

烛之武攻占敌国之后,并不对平民百姓进行残杀和掠夺,而是尽可能地保护他们的安全和财产。

这种仁德的行为让他在征战之后,受到了广大百姓的爱戴和尊重。

烛之武的战功传遍了大地,他成为了齐国的英雄。

然而,在烛之武晚年时,他决定放下战争的刀剑,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

他选择了与家人团聚,过上平静的生活,享受晚年的宁静。

《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仁德和智慧同样重要。

高一语文通用版_第1章1.1《烛之武退秦师》_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通用版_第1章1.1《烛之武退秦师》_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通用版_第1章1.1《烛之武退秦师》_word版含解析第1章1.1《烛之武退秦师》一、《烛之武退秦师》解读《烛之武退秦师》见于《左传》“僖公三十年”。

在公元前632年(僖公二十八年)发生的城濮(在今河南陈留县)之战中,晋文公战胜楚国,建立了霸业。

公元前631年(僖公二十九年),晋、周、鲁、宋、齐、陈、蔡、秦在翟泉(今河南洛阳)会盟,晋国在会上“谋伐郑”。

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晋国和秦国合兵围郑。

围郑对秦国没有什么好处,郑国大夫烛之武看到这点,所以向秦穆公说明利害关系,劝秦穆公退兵,但是晋、秦结盟,让秦国在郑国驻军,秦穆公因此退兵,晋文公也只得撤退,一场战争被瓦解了。

该篇以对话著名。

有郑文公与烛之武的对话,有烛之武与秦穆公的对话。

烛之武对郑文公的话里有话,对秦穆公说的话,完全看到了秦、晋间的矛盾,看到围郑对秦、晋的利害关系,所以能打动秦穆公。

最后写子犯请击秦军,晋文公不同意,这里预伏后来的秦晋之战1.秦、晋围郑,形势紧迫,在这干钧一发之际,郑臣烛之武仅凭口舌说服秦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突变呢?2.烛之武身上有那些精神值得称赞、学习?(一)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然后回答问题。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亦去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动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你,代词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假如,连词B.诣太守,说.如此陈述,动词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种文体,名词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动词C.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告辞,动词停数日,辞.去告别,动词不辞.劳苦推卸,动词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名词越国以鄙.远卑鄙,形容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形容词2.从句式角度判断,下面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夫晋,何厌之有 B.是寡人之过也C.唯命是从 D.微斯人,吾谁与归?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烛之武退秦师古诗文

烛之武退秦师古诗文

烛之武退秦师古诗文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一、衍生注释:1. 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2. 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3. 氾南:氾水的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南。

4. 佚之狐:郑国大夫。

5. 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6.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7. 行李:外交使者。

8. 共:通“供”,供给。

9. 阙:侵损,削减。

二、赏析:这篇文章波澜起伏,详略得当。

开篇点明秦晋围郑的紧张局势,为烛之武出场做铺垫。

烛之武的说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层层深入。

先说亡郑于秦无益,再说存郑对秦有利,接着指出晋国的贪婪和不可靠。

整个说辞逻辑严密,极具说服力。

文中人物形象鲜明,烛之武临危受命,智勇双全;郑伯能勇于认错,从善如流;秦伯善于纳谏,权衡利弊。

三、作者介绍:《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四、运用片段:在一次班级间的竞争中,我们班处于劣势,就如同郑国被秦晋围攻一般。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是相对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白话文来讲的。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1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先秦)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2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赏析《烛之武退秦师》见《左传》。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先秦:左丘明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是相对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白话文来讲的。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期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1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先秦)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行。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2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惊,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以,因为,连词。

其,代词,它,指郑国。

于,对于。

(3)且贰于楚:并且附属于晋的同时又附属于楚。

且,并且,表递进。

贰,附属二主。

于,对,介词。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函陵,郑国地名。

(5)氾( fà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7)假设:假设。

使:派。

见:拜见进见。

从:听从。

(8)辞:推辞。

(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0)犹:尚且。

(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

为,做。

已,同“矣”,语气词,了。

(12)用:任用。

(13)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是,这。

过,过错。

(14)然:然而。

(15)许之:容许这件事。

许,容许。

(16)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

(17)既:已经。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精选14篇)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精选14篇)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精选14篇)《烛之武退秦师》译文篇1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文本译文原文文本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由于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急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肯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险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假如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气薄弱啊。

假如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仆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备,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哪里有满意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假如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盼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非常愉快,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一等奖(高一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一等奖(高一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一等奖(高一必修一)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一等奖(高一必修一)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了解文言文的一些重要语法知识。

2、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培养对文言文词句的语感。

3、学习古人国难当头时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安危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2、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2、学习课文1、2、3段。

3、积累一些文言知识。

4、学习烛之武机敏善辩的外交才能。

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现代的一些诗歌,这个单元,我们将学习古代的一些散文。

那么,学习古文,我们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是什么呢?通过初中的学习,想必大家都有一定了解。

(板书)文言文所要掌握的知识:①通假字。

②一词多义。

③古今异义。

④特殊句式(倒装句、被字句等)。

⑤实词和虚词的使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之子的使用等)。

这些就是我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了。

好,下面我们开始上新课。

一、导入自古中国便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之说,在一九五五年也有这样一个流传,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五个师是多少人呢,相当于11万人,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11万人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第一册第16页,跟着录音一起勾出难点字词。

(板书: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二、关于《左传》在进入课文之前,我先来带同们玩一个游戏(PPT展示内容)。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烛之武退秦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烛之武退秦师

作业:二、同步导学26---28页
谢谢观赏
名词→状语
夜缒而出: 在晚上,当晚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在东边;在西边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驻军,驻扎 越国以鄙远: 意动,以……为边邑 与郑人盟: 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唯君图之: 计划,考虑
词类活用
动词→名词 君亦无所害: 害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恩惠,好处
《左传》介绍:
●《左传》是“十三经”之一,它和《公羊传》、 《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被称作“春秋 三传”。
●《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 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它善于描 写战争和记述人物的言行,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 略得当。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
一、充分利用秦晋的矛盾。利用秦晋的矛盾来离间 双方,这番话不由得秦伯不寻思,又把话题引向未
来 的矛预盾言将此进后一的步动恶向化,。灭由郑于之函当后陵时必郑晋将文侵氾公犯南已秦是国中,原秦霸晋
主,秦伯对此不能不心存戒心,最终,促使他退兵 助郑。
二、处处为秦着想。第一,烛之武开门见山,承 认郑国已处于危亡的地步。但作为郑国的大夫却 没有半句为郑国祈求的话,相反,却谈了亡郑实 际上是增加了别国的土地,而邻国实力增强就意 味着秦国削弱。又分析了存郑对秦有益无害。
对秦
亡郑
对秦
舍郑 亡郑 对秦
无利,有小害




无害,有小利
, 层



将有大害
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一、善于利用矛盾。 机
二、善于分析利弊。
智 善

三、善于揣摩心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4《烛之武退秦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4《烛之武退秦师》

布置作业
1.请按照故事“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的逻辑顺序复述“烛之武退 秦师”的故事。(可以在理解课文的基 础上添加一些内容)
2.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3.背诵课文前两段。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课文内容,鉴赏烛之武的劝说 艺术,分析烛之武的形象特点,探究
“烛之武退秦师”的深层原因。
课堂学习
梳理文言知识
(3)其
吾其还也( 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君知其难也( 指导代词,那 )
共其乏困(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
失其所与(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

(4)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
是寡人之过也( 结构助词,的 )
夫晋,何厌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
的核心。 所以说,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
营的勇士,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
课堂学习
把握人物形象
2.烛之武有勇有谋,但直到须发尽白才得到为国效力的机会。他的
“被埋没”,有人认为是因为郑伯不能知人善任,有人认为是因为他
自己不会“毛遂自荐”。你同意哪一种看法?
提示:(1)晋公子重耳曾到郑国避难,郑伯礼节甚倨,招致了今 天的“秦、晋围郑”;大军压境,危在旦夕,才想到重用人才,遭 到拒绝后,才想到自责。可见郑伯是一个目光短浅之人。所以,烛之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 )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完整版)高中语文高考重点文言文必修一原文+译文

(完整版)高中语文高考重点文言文必修一原文+译文

文言文原文烛之武退秦师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fán)南。

佚(yì)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zhuì)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li)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fú)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quē)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zhì);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1),尽收其地,进兵北略(2)地,至燕南界。

东汉山东嘉祥县武氏祠画像石(拓片局部)太子丹恐惧,乃请荆柯(3)曰:“秦兵旦暮渡易水(4),则虽欲长侍(5)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6)。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7)。

夫樊将军(8),秦王购之金千斤(9),邑万家。

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10)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11)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12)!”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13)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14)。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15)”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善(16)见臣。

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

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
•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 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也。”
•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 邻国也。”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 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 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 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 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 道之始也。”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 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 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 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 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 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 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 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 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 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 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 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 南。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 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之,公曰:“不可。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 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 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

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

该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是《左传》乃至中国文学史一篇优秀范文,入选全日制高中必修课程。

作品原文: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

晋军函陵(4),秦军氾南(5)。

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

”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

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5)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

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2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2),行李(lǐ)(23)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24),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5),许君焦、瑕(26),朝济而夕设版焉(27),君之所知也。

夫(fú)晋,何厌(28)之有?既东封郑(29),又欲肆其西封(30),若不阙(quē)(31)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yuè 32),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3)。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4);失其所与,不知(zhì)(35);以乱易整,不武(36)。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出自/时期:《左传》/春秋作品体裁:散文作者:左丘明(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原文及翻译: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1,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也3。

晋军函陵4,秦军氾南5。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包围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6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退走。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亡国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夜缒7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8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9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0,行李之往来11,共其乏困12,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13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14,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15?既东封郑16,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17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18,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19,乃还。

(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敢以烦执事”又译为:冒昧地以此事来打扰您)。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不好办,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无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有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及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及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及注释原文: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

”郑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他见到秦穆公,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

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

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穆公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那里,自己就回去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后伤害他,这是不仁义;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利用混乱去改变已有的协调,这并不是威风。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鲁僖公三十年)晋国国王、秦国国王围攻郑国,(理由是)因为他对晋国无理,并且(存)有贰心和楚国结交。

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氾河南岸。

佚狐对郑国国王说:“国家危险啊,如果派烛武拜见秦国国王,敌军必然退兵。

”(郑国国王)按照他的话做。

(烛武)推辞道:“我在壮年的时候,就非常不如别人;如今老了,没有能力做事了啊!”(郑国)国王说:“我不能早点用您,如今紧急的时候才求您,是我的过错啊。

但是郑国灭亡,(对)您也不利啊。

”(烛武)答应了他。

夜晚用绳子吊下烛武出城。

(烛武)拜见秦王说道:“秦、晋围郑,郑国当然知道(自己)要灭亡啦。

如果灭郑国有利于您,那就辛苦您的部下(也值得)了。

越过(晋)国来(占有)边远(的郑国),您知道那样很难吗,值得陪邻国来灭郑吗?邻国实力的加强,(就是)您的实力的削弱啊。

如果(您和您的部下)住在郑国让我们尽东路上的主人,往来的使者,困乏时提供休息的地方,对您也就没什么害处啊。

而且您曾经赐予晋国(粮食),(晋国)许诺给您焦、瑕两邑,(但他们)早上(渡过黄河)上岸晚上就设置筑城墙的板(修筑城墙以防您要那两邑),这是您知道的啊。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亦去之。

重点字词(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以,因为,连词。

其,代词,它,指郑国。

于,关于。

(3)且贰于楚:同时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且,同时,表递进。

贰,从属二主。

于,对,介词。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函陵,郑国地名。

(5)氾( fà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7)若:假如。

使:派、见:拜见进见。

从:听从。

(8)辞:推辞。

(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0)犹:尚且、(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

为,做。

已,同“矣”,语气词,了。

(12)用:任用。

(13)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是,这。

过,过错。

(14)然:然而、(15)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

(16)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17)既:差不多。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晋侯①、秦伯②围郑③,以其无礼于晋④,且贰于楚⑤也。

晋军⑥函陵⑦,秦军汜南⑧。

佚之狐⑨言于郑伯⑩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11)秦君,师(12)必退。

”公从(13)之。

辞曰(14):“臣之(15)壮(16)也,犹(17)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18)也已(19)。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20),今急而求子,是(21)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2)。

”许之(23)。

夜縋(24)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25)矣。

若亡郑(26)而有益于君(27),敢(28)以烦(29)执事(30)。

越国(31)以鄙远(32),君知其(33)难也。

焉用(34)亡郑以陪邻(35)?邻之厚,君之薄(36)也。

若舍(37)郑以为(38)东道主(39),行李(40)之(41)往来,共(42)其乏困(43),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44)矣,许君焦、瑕(45),朝济(46)而夕设版(47)焉(48),君之所知也。

夫(49)晋,何厌之有(50)?既(51)东(52)封(53)郑,又欲肆(54)其西封(55),若不阙(56)秦,将焉(57)取之(58)?阙秦以(59)利晋(60),唯(61)君图(62)之。

”秦伯说(63),与郑人盟(64)。

使杞子、逢(65)孙、扬孙戍(66)之(67),乃还(68)。

子犯(69)请击之(70),公(71)曰:“不可。

微(72)夫(73)人之力不及此(74)。

因(75)人之力而敝(76)之,不仁;失其所与(77),不知(78);以乱易整(79),不武(80)。

吾其(81)还也。

”亦去(82)之(83)。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时期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②秦伯:指秦穆公,姓嬴(yíng),名任好,他把女儿嫁给了晋文公。

③郑:春秋时诸侯国之—。

④无礼于晋:即“于晋无礼”,对晋国无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 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 多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 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左传》 描写人物生动细致,人物语言富有 文学色彩,叙写战争时以记叙战前 准备、战后论战为主,略写战争经 过,记录了不少外交辞令、议论、 谏说,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 值的文献。
史书体例 你知道吗?
编年体 按年月日顺序
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 传》、《资治通鉴》等。
国别体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
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
裁。如《史记》、《三国志》等。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
烛之武--烛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 “烛地,名叫武的人”
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 “佚地,名叫狐的人”
概括第一段
A.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历 史背景。
B.秦晋围郑。 C.晋秦围郑。
答案: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言: 一般是主动地说。 谓:对∙∙∙∙∙∙说。 曰: 是提示具体说的话。 语(yÙ) :告诉。 对: 多用于对上的回答或对话。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2.谓其妻曰: “吾孰与∙ ∙ ∙ ∙ ∙ ∙?”《邹忌讽齐王纳谏》 3.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4.(刿)对曰:“夫战,勇气也∙∙∙∙∙∙o” 《曹刿论战》
临危受命: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犹:尚且。 已:同“矣”,语气词。
译句: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 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烛之武满腹委屈与牢 骚,埋怨郑伯,这并不是 故作姿态,一方面表达他 壮年不遇、英雄末路之感 慨,一方面也是在考验郑 伯,从而决定自己的行动。
《郑通志·氏族略》:“郑人烛之武 不得氏,以其居于烛地故,言烛之者, 尤言介之推,佚之狐”
古代姓氏的由来
1 以祖先祖号或庙号为姓--唐尧 虞舜 夏 商 周姬姚姜
2 以国别地名为姓-- 国别:齐 鲁 韩 赵 魏 秦 楚 宋 卫 地名:东郭 南宫 西门 欧阳
3 以官职或职务为姓-- 官职:司马 司徒 帅 尉 职务:巫 乐 陶 屠 卜 施 商
秦军氾( fán )南
无能为( wéi )也矣
夫( fÚ )晋,何厌之有 失其所与,不知( zhì)
共( gōng)其乏困 秦伯说( yuè),与郑人盟
若不阙( quē)秦 微夫( fÚ )人之力不及此
夜缒( zhuì)而出
使杞( qǐ)子、逢(páng )孙戍之
朗读课文
翻译课文:
第一段: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 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于:介词,对。 使:派。 从:听从。
佚之狐言于郑伯:状语后置
译句:佚之狐对郑伯说:“我国处于危险 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 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
分析:
国家命运危在旦夕, 佚之狐独具慧眼,举荐 烛之武。郑国君臣决定 通过外交的途径来解决 危机。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交代围郑的原因,实为借口。晋国 为复仇而联合秦国,秦与郑没有多 大的厉害关系。这为后文烛之武退 秦师的成功埋下伏笔。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军(名作动)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省略句)
译句: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 军驻扎氾水之南。
函陵、氾南都属郑国领土,晋、秦分 地驻扎,这是细节描写,一是说明晋、 秦联军来势凶猛,势不可当。二是暗 示郑国有机可乘,又是伏笔。
4、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 之过也。然郑亡,子 亦有不利焉。
4、许之。 烛之武就答应了。
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是:这。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 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有不利啊!”
郑伯听出了烛之武的话外之 音,直面现实,诚心悔过,实 属难得。同时,他的话中还包 含了对郑国,对烛之武的担忧、 关注,从理性的角度诚实而有 力地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晋 公 子 重 耳 流 亡
城濮之战
前632年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
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 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 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 、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 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 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 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 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 了。
贰于楚也。
以:因为。 于:对。 贰:数作动,从属二主。
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 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
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晋文公逃亡时郑
(郑从属于晋的
国没有以应有的礼
同时又从属于楚)
遇接待他)

公元前630年

晋 军
新郑

秦 军
分析:
一个弱小的郑国,同时受 到两个强国的围攻,大军 压境,国都被围,形势十 分的严峻。
是故百战百胜, 非善之善者也;不 战而屈人之兵,善 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
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撤兵。
《左传》
《左传》简介:
左--作者左丘明,鲁国史官 传--解释,解说,阐发。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 年体著作,上承《春秋》,下启《史 记》,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 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 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 被称为“春秋三传”。《左传》是《春 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4 以动植物为姓--牛 马 龙 熊 杨 柳 5 以数字为姓--伍 陆 万 6 少数民族的姓--金 翦 萨 慕容 呼延 独孤
背景分析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 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 有以礼相待;
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 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 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 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 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 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 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 了这次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