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性商品出口规制的困境及完善

合集下载

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问题和对策

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问题和对策引言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之一。

然而,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当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对外依赖度过高目前,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依赖程度过高,主要表现为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过度依赖。

这种依赖度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对策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为了降低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依赖,我国应该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从而有效提升出口商品结构。

对策二:培养高附加值产品我国还应该鼓励和支持企业培养高附加值产品。

这些产品具有创新性和高附加值特点,能够带动整个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

问题二:资源利用不合理我国在出口商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传统产业仍然过度依赖资源消耗。

另一方面,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仍然占据一定比例。

对策一:推动绿色生产为了解决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我国应该加大对推动绿色生产的支持力度。

通过采取环保技术和措施,能够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出口商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策二:加强资源整合我国还需要加强资源整合的工作,通过优化生产过程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出口商品的品质和附加值,还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将出口商品从低附加值的产业链中释放出来。

问题三:市场多元化程度低目前,我国的出口商品市场多元化程度还不够高。

大部分出口商品仍然集中在传统的大宗商品领域,缺乏差异化和特色化。

对策一:拓展新兴市场为了提高市场多元化程度,我国应该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这些市场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和消费能力,可以为我国出口商品提供更多的机会。

对策二:培育创意产品我国还应该鼓励和支持企业培育创意产品。

这些产品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附加值,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分析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分析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分析目前,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呈现出一些特点和现状,也存在一些需要优化的问题。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出口商品结构现状1.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主导地位:目前我国的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如纺织品、服装、玩具等。

这些产品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低成本和规模效应。

2.技术含量提升较慢: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尽管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如电子产品和通信设备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整体还不具备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

3.对资源依赖较高:我国许多出口商品依赖进口原材料和资源,这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规则和利益往往受制于他国的资源价格和供应。

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分析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对于提高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加大对质量监管的力度,对违规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进行处罚,并鼓励企业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售后服务等方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拓展新兴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拓展新兴市场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拓新市场,降低对传统市场的依赖。

4.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我国的传统产业已经进入到一个升级和转型的关键期,政府应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其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

5.加强贸易保护和反倾销:为了保护我国的合法权益,政府应加强对违法贸易行为的打击力度,鼓励企业维权,主动应对国际市场的贸易摩擦。

综上所述,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如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主导、技术含量低等。

为了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政府需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拓展新兴市场,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并加强贸易保护和反倾销。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出口贸易的规模与数量不断攀升,但是出口贸易结构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低端出口占比过高、主要出口加工贸易等。

本文将会介绍这些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

一、问题:1. 低端出口占比过高我国出口贸易中,低技术、低附加值商品所占比重较大,高端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不高。

中国出口的主导产品是纺织品、服装、玩具、家电等。

2. 主要出口加工贸易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通过加工贸易模式来实现,许多出口商品都只是在中国进行组装、加工或包装后,出口到国外。

这说明中国出口主要靠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而且外商企业主导出口贸易。

3. 产品结构过于单一我国出口产品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品为主,比如服装鞋帽、玩具、酒、烟、煤等。

这种单一的出口结构,无法满足市场对多样性和高品质要求。

二、优化对策:1. 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我国出口贸易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转向更高端制造业和更高附加值产品,比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品设计等,以提高品牌和产品口碑,增加利润空间。

2. 打造自主品牌创造并打造自主品牌有望在买方市场中找到更多的空间。

我国可基于自身优势,建立品牌,并在产业链上打造自己的特长,比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华为技术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3. 发展多元化贸易扩大产品种类、增加高端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发展多元化贸易。

对此,我们可以继续发展与台湾、东盟、欧美的贸易联系,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

4. 推动跨境电商发展跨境电商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品类多样化、品质高、物流服务快捷的高要求,有助于拓宽我国出口业务的渠道和广度。

推动我国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将是出口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向。

总之,我国应该在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方面下大力气,并实现转型升级。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浅谈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措施

浅谈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措施

浅谈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措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出口商品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过度依赖传统产业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在出口商品结构上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将从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其问题入手,探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措施。

首先,我国目前出口商品以加工贸易为主,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这导致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单一性和单薄性,缺乏竞争力。

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一些中低端产品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利润空间有限。

另外,我国服务贸易相对落后,服务进口比服务出口更大,这也表明了我国服务出口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其次,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也存在着区域不平衡的问题。

东部地区是我国出口商品的主力军,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薄弱。

这不利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出口商品结构还存在着行业不平衡现象,如纺织、电子产品等行业出口比重过大,而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相对较小。

针对以上问题,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培育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研发水平,推动产业升级。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自主品牌,降低对外依赖程度。

其次,要着力发展服务贸易,拓宽出口商品的领域。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

鼓励外商投资服务业,推动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的协同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和交流,提高服务贸易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第三,要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

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外资和技术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快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发展,提高其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的比重。

此外,还可以通过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深化贸易合作等方式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跨境电商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出口市场,可以促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多元化。

而深化贸易合作则可以通过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规模,引进更多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目前,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第一,出口商品结构过于单一、我国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类产品,如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等,而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占比较低。

这使得我国对外贸易过于依赖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出口面临较大风险。

第二,出口商品附加值相对较低。

虽然我国的出口总额巨大,但出口商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科技含量和品牌价值不高。

这导致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较低的环节,无法获得更高的利润。

第三,对外贸易中存在着一些技术壁垒。

由于技术壁垒的存在,我国在一些技术密集型和研发型商品的出口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这些商品的高附加值和创新性使得其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为了优化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第二,培育和提升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提高我国商品的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公司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三,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

通过调研和预测,掌握国际市场的需求动态和趋势,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第四,加强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和质量提升。

通过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树立我国商品的良好信誉和形象。

第五,深化国际合作和开放共赢。

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的发展,拓宽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份额,实现共赢发展。

总之,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大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出口力度,提升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的影响力,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加强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和质量提升,深化国际合作和开放共赢,我们可以推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度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和合理度进行分析。

一、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生产中心,其进出口商品结构主要由工业制成品、资源产品和农产品组成。

1.工业制成品: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包括机电产品、电子产品、纺织品、玩具和家居用品等。

这些产品在中国的出口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的制造业有着丰富的劳动力和低成本优势,因此能够生产出大量的工业制成品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2.资源产品:中国的资源产品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石等。

这些产品主要用于满足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会出口到其他国家。

然而,中国资源产品的进口量也很大,主要是能源产品和金属矿石的进口。

3.农产品:中国的农产品包括粮食、油料、畜产品、水产品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农产品在中国的进出口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中国对于一些农产品的进口也很大,比如大豆、棉花和木材等。

1.外需和内需的平衡: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应该能够平衡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外部市场的需求。

只有同时满足国内和外部需求,才能使得中国的出口和进口商品结构合理。

对于一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和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产品,应该尽量保持自主研发和生产,以降低对进口的依赖。

2.产业结构升级: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应该反映产业结构的升级。

中国应该加大对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支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通过进口关键技术和高端设备等,改变传统制造业的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问题。

3.优化贸易伙伴: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应该优化贸易伙伴。

中国应该加强与创新型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开展更加平衡的贸易,降低对个别国家的依赖。

通过多元化贸易伙伴,可以减少贸易摩擦和外部经济风险。

4.环境友好: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应该更加环境友好。

中国应该加强对节能环保技术和绿色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以满足国内和外部市场对环境友好产品的需求。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一、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1.主要特点-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导。

对外贸易中,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占据绝大部分,例如纺织品、服装、鞋类等。

-中低技术含量产品占比较高。

虽然我国在一些高技术领域也有出口,但整体上中低技术含量产品占比较高,高附加值产品占比相对较低。

-对少数发达国家出口集中。

我国对美国、欧盟等少数发达国家的出口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相对较少。

2.存在问题-产品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依赖度高。

对外贸易主要依赖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这种单一的产品结构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导致经济波动性较大。

-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

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大部分企业只进行简单的组装加工,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附加值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过于倚重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忽视了科技创新和品牌增值,导致对外贸易的核心逻辑和竞争力薄弱。

为了优化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建立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

培育和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的品牌溢价,增加附加值。

2.拓展多元市场-发展新兴市场。

对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进行重点开拓,提高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份额,降低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度。

-加强与亚洲国家的经贸合作。

加强对亚洲国家的贸易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组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拓展出口市场。

3.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

加强对出口产品的质量管理,加强质量检测和监管,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加强品牌建设。

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增加品牌溢价。

4.优化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减少贸易摩擦。

加强与各国的贸易交流和协商,减少贸易壁垒和摩擦,为企业创造更加稳定的贸易环境。

浅谈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措施

浅谈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措施

浅谈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措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出口商品的结构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环境污染。

首先,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着过度依赖低附加值产品的问题。

大量的出口商品主要是轻工业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这些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无法为我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

同时,要积极推动创新,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我国的出口贡献更大的价值。

其次,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着资源密集型产品过多的问题。

由于资源丰富,我国曾经加大了对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但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格局下,各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市场上对环保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因此,我们应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加大对高技术、低能耗、低污染的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高我国在环保领域的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利用,降低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还存在着依赖单一市场的问题。

因为依赖单一市场,我国的出口商品在全球市场上容易受到外部变化的影响,给我国的出口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扩大出口市场,争取拓展多元化的出口渠道,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度。

同时,要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提高对中低收入国家的出口,以提高我国的出口产品的市场多元化程度。

此外,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自由贸易体制建设,为我国的出口业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发展环境。

在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

只有具备了核心技术和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才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大的话语权和竞争优势。

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分析与对策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分析与对策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分析与对策自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然而,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国内经济结构升级的需要,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亟需进行分析和优化,进一步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本文将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首先,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出口商品结构偏重传统产业。

虽然我国在一些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领域有一定的优势,但大部分出口商品仍然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导。

这种结构使得我国的出口面临着价格竞争压力和技术壁垒的挑战。

二是出口商品结构不够多样化。

我国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纺织品和鞋类等领域,缺乏多元化的产品组合。

这种结构单一的情况容易使我国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波动的影响,并且无法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三是出口商品结构缺乏创新能力。

虽然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出口商品上的创新能力还相对较弱。

缺乏创新的出口商品难以获取更高的附加值,并且容易在国际市场上受到竞争对手的挤压。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对策来优化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一是加强创新能力。

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二是拓宽出口商品领域。

政府应支持企业拓展新兴产业的出口,鼓励出口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品,提供相应的补贴和优惠政策。

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多元化出口商品,降低对特定区域和行业的依赖。

三是提升贸易服务能力。

政府可以加强对外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贸易服务的水平。

同时,改善贸易环境、降低贸易壁垒,增加贸易便利化措施,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是注重品牌建设。

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通过建立自有品牌和与国际品牌的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最后,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加强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展开全文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进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文章通过对2010- 2019年10年来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以及商品产业状况进行分析,找出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及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优化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状况、进出口商品结构、进出口商品产业状况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4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9.5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总量保持稳健的同时,外贸提质增效取得新进展。

近年以来,对外贸易发展态势良好,但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与世界上某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并存的情况下,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以及产业建设应踩着自己的节拍更上一层楼,迎头奋进。

一.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以及进出口商品主要产业状况从进出口总量来看, 2018年进出口总量达30.51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7%,出口量16.42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进口量14.09万亿元,同比增长2.9%,顺差2.33万亿元,收窄18.3%。

2010-2019年间,我国进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

(一)各行业实现普遍增长,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稳步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2018年,手机、计算机、汽车、家用电器、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等各细分行业出口均保持稳定增长。

其中,手机及零件以1756亿美元保持我国机电出口额最大单项商品,占比为12%;计算机行业出口额为1719.8亿美元,增长8.7%;集成电路则以26.6%的增幅和846.4亿美元的出口额引领各行业。

(二)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现状中国进口商品的技术结构日益优化,高技术工业制成品是我国进口的第一大类商品,资源型制成品、初级制成品也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商品,这与我国对外贸易进口的整体发展目标是相符的,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缓解国内资源瓶颈等都是十分有利的。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目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依赖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较低等。

为了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出口质量和竞争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鼓励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发展高技术产业,推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外依赖,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

加强对企业的质量管理监督,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鼓励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培育知名国际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

三、拓展新兴市场。

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贸合作,开拓新的出口市场。

对一些潜力较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对外贸易政策,促进出口。

同时,加强市场研究和信息收集,了解市场需求,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

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谈判,扩大贸易伙伴,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

五、加强服务贸易的发展。

加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升服务贸易的比重。

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促进跨境服务贸易发展。

加强服务贸易的开放政策,降低服务贸易的壁垒,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六、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

加强对外经济合作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我国经济合作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加强技术转移和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七、加大进口促进和消费升级力度。

通过加大进口促进力度,引进国外优质产品,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推动消费升级。

同时,加强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调整,降低进口成本,提升进口规模和质量。

八、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促进南南合作。

通过技术援助、贸易便利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产业水平和贸易竞争力,拓宽出口市场。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主要出口产品过于单一,过度依赖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多样化的产品类型。

我国对外依存度过高,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缺乏稳定性。

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缺乏竞争力。

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竞争力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优化对策,拓展产品种类,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加强品牌建设,以提升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质量和竞争力。

通过本文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有效的对策来优化和提升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

1.2 问题意识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也不可忽视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一些问题。

主要产品过于单一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出口主要集中在传统产品领域,如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品,缺乏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我国出口过于依赖少数市场,对外依存度过高,一旦出现国际贸易形势变化,我国出口面临的风险将会加大。

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竞争力,市场竞争激烈,我国产品往往处于低端。

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建设不足,缺乏竞争力和话语权。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亟需采取措施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通过对主要问题的分析与对比研究,希望找出出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提升我国出口贸易的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意见,推动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借助本研究,也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一些明晰的思路和战略规划,引导企业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提升其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出口贸易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的组成和结构。

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使其更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而提高出口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当前,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 传统产业占比过大。

我国的出口贸易仍然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导,如纺织、服装、鞋帽等行业,而这些行业的竞争力相对较低,难以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2. 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我国的出口商品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不高的问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难以满足国际市场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

3. 商品结构单一。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主要以资源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缺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比重。

为了优化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积极推进产业升级。

加大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应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其附加值和竞争力。

2. 培育新兴产业。

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如高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通过培育和壮大这些产业,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执法力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4. 加强市场营销能力。

加强对外贸易市场的研究和分析,提高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加强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提高产品的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

5.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是我国外贸发展的关键之一。

通过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市场营销能力和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出口贸易作为中国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存在着种种问题,如高度依赖少数出口商品、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较高、市场分散程度高等,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出口贸易结构,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各国都在进行技术革新,加快转型升级,我国必须加快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科技制造业转型。

通过加大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动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如高端机械设备、新材料等。

二、拓展国际市场,降低对少数贸易伙伴的依赖当前,我国出口贸易的市场呈现出“不敢多放一注”的局面,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出口市场过于简单、重复,同时还存在一些贸易限制。

我们需要通过拓展其他国家市场,加强对多元化市场的开拓,来降低对少数贸易伙伴的依赖。

三、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客户黏性客户的满意度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石,出口企业也不例外。

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售后服务、积极回应客户需求。

通过服务质量的提高,增加客户黏性,才能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投资海外产能,加强海外开发通过投资海外生产基地、并购境外企业等方式,将生产线延伸到全球,可大幅度降低国际贸易成本,同时还能获取新的贸易市场。

这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行为,需要积极的政策支持与前瞻性的战略规划。

总之,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显得愈发重要。

希望相关政策部门能够更加重视和加强与企业沟通,为企业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从而实现出口贸易的长远发展。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分析与对策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分析与对策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分析与对策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出口商品结构单一,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

这导致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较低,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二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较低。

虽然在近年来,我国的技术创新有所加强,但出口商品中的高技术产品和品牌产品仍然较少。

三是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虽然中国制造业在数量上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这对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信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首先,我们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通过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也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其次,我们需要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通过加强质量监管和抽检,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罚,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并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加强产品安全监管,对进口和出口商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验,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第三,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市场开拓和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组织和自由贸易协定,降低贸易壁垒,扩大对外贸易总量,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市场开拓活动,互补优势,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推动企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总之,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强国际市场开拓和合作,以及加强人才培养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努力,以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和质量水平。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优劣势及改进对策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优劣势及改进对策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优劣势及改进对策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优劣势及改进对策我国是一个出口大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存在一些优劣势,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对策。

优势:1.劳动力成本低: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使得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资源丰富: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稀土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出口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3.技术进步:我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也为对外贸易提供了支持。

例如,我国的高铁技术、5G技术等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劣势:1.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高:我国对外贸易中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较高,这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2.资源型产品出口占比高:我国对外贸易中资源型产品出口占比较高,这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的风险相对较大。

3.技术含量低:我国对外贸易中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出口占比较高,这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改进对策:1.加强技术创新:我国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2.提高产品附加值:我国应加强对产品的研发和设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3.发展服务贸易:我国应加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降低对外贸易中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比重。

4.加强资源保护:我国应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减少对外贸易中资源型产品出口的比重,降低对外贸易的风险。

5.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总之,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存在一些优劣势,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对策。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能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措施

浅谈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措施

浅谈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措施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主导地位。

例如,纺织品、服装、电子产品等都是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

其次,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出口量也很大。

比如,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相对较低。

再次,加工贸易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大量的出口产品只是进行简单的加工,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导致盈利空间有限。

最后,特定行业产品出口过多且依赖性较高。

对于一些特定行业,如钢铁、煤炭等,出口量过多导致过度产能,对国内市场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优化措施。

首先,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比重。

这可以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来实现。

其次,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出口利润。

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第三,要加强贸易结构的多元化。

避免过度依赖特定行业的出口,而是通过多个行业的均衡发展来增加出口的稳定性。

这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多元化行业的发展。

最后,要加强国内市场的需求,减少对外需求的过度依赖。

通过扩大内需,可以减少对外需求波动的影响,提高我国经济的韧性。

总的来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企业可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强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

同时,整个社会也应该重视质量和品牌的重要性,提高消费者对国内产品的认知和支持。

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提高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其合理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以下是对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其合理度的分析。

一、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1.出口商品结构现状: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主要以机械和电子产品、纺织品和服装、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

机械和电子产品是中国的出口主力军,包括计算机、电视机、手机等。

纺织品和服装是中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包括纺织品、服装、鞋类等。

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是玩具、家具、鞋类等。

资源密集型产品主要是农产品、矿产品等。

这些商品主要出口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2.进口商品结构现状: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主要以机械和电子产品、资源和能源产品、农产品为主。

中国大量进口机械和电子产品,主要是由于国内对高端设备的需求超过了国内生产能力,这部分产品主要来自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

资源和能源产品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矿产等,这主要是由于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国内资源的不足导致的。

农产品主要是粮食、肉类、水果等,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农产品供给不足和对品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引起的。

1.出口商品结构合理度分析: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出口商品结构过于单一,过度依赖机械和电子产品、纺织品和服装等低附加值产品,对国内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另一方面,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不平衡和不稳固的问题,对发达国家的市场依赖度过高,面临国际市场风险增大的压力。

2.进口商品结构合理度分析: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相对较合理。

一方面,中国大量进口机械和电子产品,满足了国内高端设备的需求,有利于提升国内产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进口资源和能源产品满足了国内的能源需求,保障了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农产品的进口也能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品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三、促进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合理化的建议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

我国资源性商品出口规制的困境及其完善

我国资源性商品出口规制的困境及其完善

作者: 黄建军[1];王宏瑞[1]
作者机构: [1]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出版物刊名: 国际贸易
页码: 16-1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资源性商品;商品出口;规制;经济全球化;出口许可证;合法性基础;国际贸易;市场优势
摘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在资源性商品国际贸易中起着非常的作用,诸如铝矾土、稀土、锡、锌等矿产品的出口量多年位居世界前列。

然而,我国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量优势并未转化为市场优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陆续采取调整出口关税、出口配额、出口许可证、最低出口价格等规制措施收紧资源性商品的出口。

对此情况,相关国家寄希望通过WTO诉讼的方式令我国上述措施失去合法性基础,由此便发生了中国原材料案、中国稀土案。

中国资源性商品出口规制的困境及完善

中国资源性商品出口规制的困境及完善

中国资源性商品出口规制的困境及完善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我国对外贸易在全球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资源性商品,更是成为国际市场的翘楚。

多年来,我国稀土金属、锡、锌等出口量位居全球前列。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纵深发展,陆续采取了调整出口关税的一系列措施,以收紧资源性商品的出口。

然而,这一举措却遭到了相关国家的反对,通过WTO诉讼使我国资源性商品出口规制推动了合法性。

由此,发生了震惊全球的中国原材料案等。

在未来,我国在收紧资源性商品出口的同时,如何才能获得WTO的合法地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我国资源性商品出口的现状、面临的困境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完善路径。

一、中国资源性商品出口现状分析第一,锑、锌金属初加工商品出口大幅增长;稀土金属、稀土化合物出口小幅增长。

尽管我国自2004年起,便已加大了对资源性商品出口的宏观调控。

然而,很多资源性商品的价值在国际市场中居高不下,且呈现出连年攀升的局势。

在丰厚的利润面前,政策调控似乎作用不大,仍旧难以遏制此类商品出口大幅增长在势头。

以2014年为例,在资源性商品中,以未锻造的锑出口增长最甚,同比增长了77.93%;价值同比增长了82.06%。

尽管我国自2008-2012年间就先后十二次下调出口退税率,同时并取消了加工贸易。

然而,一方面是国际市场巨大的需求量,另一方面是价格上涨的利润空间,都推动着未锻造的锌、未锻造的锑出口迅速增长。

仅2014年,未锻造的锌出口数量增长为19.1%,但受国际市场价值下挫,价值同比下降了2.7%。

稀土金属与稀土化合物出口数量增幅较小,分别为3.3%和3.2%,但在2014年其价值上涨较大,同比增长了64.4%和41.1%(见表1)。

第二,锡、锰金属初加工商品以及金属矿砂出口大幅下降;非金属矿产品、矿物燃料出口小幅下降。

我国自2004年开始,陆续出台取消资源性商品出口退税政策。

如2004年,取消焦炭、实木地板等的出口退税;2006年,取消煤炭、天然气、沥青等矿物燃料的出口退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资源性商品出口规制的困境及完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我国对外贸易在全球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资源性商品,更是成为国际市场的翘楚。

所谓资源性商品,即本身并非直接的资源,但通过加工等手段将变成资源型商品,具体包括稀土、锡、锌、锰、矿物燃料等。

多年来,我国稀土金属、锡、锌等出口量位居全球前列。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纵深发展,陆续采取了调整出口关税的一系列措施来收紧资源性商品的出口。

然而,这一举措却遭到WTO成员国的反对,引起了多次交易争端,如2012年的中国原材料案、稀土案。

在未来,我国在收紧资源性商品出口的同时,如何才能获得WTO的合法地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我国资源性商品出口的现状、面临的困境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完善路径。

一、我国资源性商品出口现状分析(一)锑、锌金属初加工商品出口大幅增长,稀土金属、稀土化合物出口小幅增长尽管我国自2004年起,便已加大了对资源性商品出口的宏观调控。

然而,很多资源性商品的价值在国际市场中居高不下,且呈现出连年攀升的局势。

在丰厚的利润面前,政策调控似乎作用不大,仍旧难以遏制此类商品出口大幅增长的势头。

以2014年为例,在资源性商品中,以未锻造的锑出口增长最甚,同比增长了77.93%,价值同比增长了82.06%。

尽管我国自2008-2012年间就先后十二次下调出口退税率,同时并取消了加工贸易。

然而,一方面是国际市场巨大的需求量,另一方面是价格上涨的利润空间,都推动着未锻造的锌、未锻造的锑出口迅速增长。

仅2014年,未锻造的锌出口数量增长为19.1%,但受国际市场价值下挫,价值同比下降了2.7%。

但我国稀土金属与稀土化合物出口数量增幅较小,分别为3.3%和3.2%,但在2014年其价值上涨较大,同比增长了64.4%和41.1%(见表1)。

(二)锡、锰金属初加工商品以及金属矿砂出口大幅下降,非金属矿产品、矿物燃料出口小幅下降我国自2004年开始,陆续出台取消资源性商品出口退税政策。

如2004年,取消焦炭、实木地板等的出口退税;2006年,取消煤炭、天然气、沥青等矿物燃料的出口退税。

通常生产这一系列商品的行业存在着过量生产、超额存储的状况,为抢夺市场,低价竞销战略此起彼伏,造成企业利润微薄、生存前景堪忧。

再加国家一系列出口退税取消,导致此类企业对相关资料性商品出口回落。

以2014年为例,非金属矿产品、矿物燃料、部分木材初加工产品的出口量较上年同期分别回落0.2%、2.8%、1.9%。

另外,受国际市场对金属矿砂、未锻造的锡、未锻造的锰需求量的下滑,导致价值下降幅度较大,最终导致出口量大幅下降,同比分别下降34.9%、42.11%、80.81%(见表2)。

(三)资源性商品出口价格表现各异,有涨有跌受全球市场内资源性商品求大于供的影响,造成我国大部分资源性商品出口价格持续上升。

在2014年,稀土金属、稀土化合物、未锻造的锑的价格更是呈现直线上升趋势。

尤其是未锻造的锑同比出口价格指数为158.8(2013年12月价格指数为100)。

另一方面,由于部分矿产品开采存储量过大,以及在前几年大量向国际市场出口等原因,导致短期内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出口价格下滑速度过快。

如未锻造的锰、未锻造的锌、金属矿砂在2014年的价格指数分别为34.7、73.2、82.6(见表3)。

(四)资源性商品出口贸易的地区分布不均衡据国际对外贸易的专家统计,我国对国际市场诸多资源性商品的生产、供应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2004-2012年间,未锻造锰、未锻造锡、未锻造锌的生产,我国均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9%、42.5%、29.2%;铝矾土的生产仅次于澳大利亚、巴西,位居全球第三,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0.2%。

然而,我国资源性商品出口国别地区集中度过高。

据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的相关统计,仅2013年,我国钼及钼制品主要出口于韩国、日本、美国、台湾地区、荷兰,占比86.12%。

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或地区,长期以往,对此类国家的依赖程度高,并不利于资源性商品出口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我国资源性商品出口规制面临的困境(一)出口税费措施的适用被极大地限制我国在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签署了《入世议定书》。

在其中规定中国应取消适用于出口商品的全部税费,除非GATT1994(关税及贸易部协定)有明确规定。

事实上,WTO至今也未对资源性商品的贸易做出专门而具体的规定。

同时,GATT1994也并未对资源性商品贸易进行特别规制,仍旧将其归属于一般货物贸易调整。

按照《世界贸易报告(2013)》统计的数据表明,当前全球资源性商品出口面临收税过多的局面。

其出口税已超过一般性产品出口税的2倍;所有被征收出口税的商品中,资源性商品点到三成多。

依据我国加入WTO时签署的协定,仅能够对84种商品税收出口关税,并对其最高税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即20%-40%不等。

在2014年3月结案的“中国稀土案”中,裁决机构提出我国并兑现入世时的承诺,对84种外的资源性商品――稀土征收了出口税费,从而判决中方败诉。

由此可见,我国在出口税费措施的适用因WTO的相关规定而被极大地限制了。

具体主要从务虚个方面对我国出口减税产生了不利影响:其一,征税范围受限,即除84种商品外,一律不得例外;其二,征收幅度受限,即必须依据规定的课税标准收取;其三,征收程序受限,即尽管在协议中规定了最高关税标准,然而还需与成员国双方协调;其四,即使出于生态保护、维护生命健康等考虑,也不得例外。

(二)出口配额措施的设定须满足更高条件GATT1994中明确禁止世贸成员国对出口商品实施配额措施,除满足一般例外条款。

然而我国为收紧资源性商品的出口,实施了出口配额规制。

由此,关键的问题便是我国采取这一规制措施是否能够满足一般例外条款。

GATT1994的一般例外条款极其苛刻,具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规制措施的主观目的是否是出于生态、环保的考虑,是否是为满足可持续发展而采取;其二,规制措施的客观行为必须具有非歧视原则;其三,规制措施的主观目的与客观行为之间必须有严格的因果逻辑。

三者缺少其中之一,都会被视为违反GATT1994,将受到制裁。

例如2012年结案的“中国原材料案”中,裁决机构认为我国实施的例外条款未满足这三条要求,进而中方败诉。

且受此影响,在2013年我国不得不相继出台了取消铝土、焦炭等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配额规制。

(三)出口规制的管理程序须符合WTO规则出口规制的管理程序是否合法,同样是受到成员国关注与审查的重点内容。

在解决WTO争端中已成为关键因素,具体而言包括:公开性原则;非歧视性原则;透明度原则等。

在2014年3月结案的“中国稀土案”中,裁决机构尽管最终撤销了我国出口规制的管理程序不合法的大多诉讼请求,然而总体局势来看对我国并不乐观。

在该案中被诉讼的内容主要是违反了我国加入WTO时所签署的协议,对相关成员国的准入资格等采取了非公平对待。

综合对一系列对我国资源性商品出口争端案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在管理程序方面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在裁决机构未驳回诉讼时,我国已取消了涉诉的部分规则措施。

如2010年,取消了出口协调制度的相关内容。

在未来,规制措施恢复的可能性不大,且也几乎毫无意义。

其二,尽管裁决机构撤销了基于管理程序相关的诉讼,但并未从实体上确定我国的规制措施是合法的。

由此,在未来的对外贸易中,仍旧可能被相关成员国诉讼,且被WTO认为是违反规则的。

(四)贸易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适用受到挑战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旨在倡导与促进全球经济贸易的自由化、有序化。

由此,对于加入WTO的成员国,都要求其必须持以公开、公平、透明、非歧视等原则对待本国境内的贸易者。

然而在2014年3月结案的“中国稀土案”中,裁决机构提出我国所实施的资源性出口规则措施中,严重存在着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为。

例如,在决定是否授予申请人出口许可证时,相关政府所拥有的自由裁量权过于宽泛。

这意味着公开、公平、透明、非歧视等原则并未有效地实施。

另外,关键词的界定具有较大模糊性,相关政府的审批或决定时的可操作性过强。

即在兜底文件中,有“其他文件”、“需批准的文件”等一类词组,但并未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未来,受WTO规则的限制,我国在资源性商口出口规则措施中将会逐步淡化、去除行政自由裁量权。

三、我国资源性商品出口规制的完善(一)要完善资源性商品出口关税措施在WTO的规则限制下,目前我国仅有84种可收取出口关税的商品。

由于WTO适用出口关税的产品范围过于狭窄,势必会增加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成员国的诉求。

由此,我国可以与其他成员国进行广泛交流,尤其是寻求到具有相似利益诉求的盟友。

多国联合起来,向WTO提出合理诉求,从而积极推动增加资源性商品出口关税的商品。

目前,在GATT1994中的出口关税承诺减让表中,仅列举了84类商品,几乎无法见到资源性商品的身影。

随着盟友国的增加,将向WTO共同争取在此表中增加或单独增设资源性商品的内容。

(二)要完善资源性商品出口配额、出口许可证措施由于目前GATT1994中明确禁止世贸成员国对出口商品实施配额措施,除满足一般例外条款。

由此,在完善出口配额、出口许可证措施方面,我国努力的方向只能是尽量去满足一般例外条款。

然而,例外条款极为严厉、苛刻,且包含着三个缺一不可的内容。

主要表现在:其一,从主观目的方向,要尽可能地体现出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其二,在客观行为方向,要做到非歧视性对待、不偏不倚,即在具体实施资源性商品出口规制措施时,对国内、境内,对成员国都必须同时实施非歧视性的原则;其三,在文件中关键词的界定力求准确,如在兜底文件中,关于“其他文件”等词组的内涵、外延必须进行清晰、明确的界定互殴淡化行政自由裁量权,充分体现出政策的透明度,公平、公正性,同时,必须按照WTO的相关规定,予以公布。

(三)要逐步优化资源性商品的定价机制一方面,依据行业属性,合理调节资源税、环境税的课税对象与税率。

对于有利于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行业,鼓励出口,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或扶持。

如对新能源、生态能源等行业,采取一定幅度的减、免税政策,长期以往,支持并鼓励我国此类生态行业的健康发展与出口换外汇。

而针对属“两高一资”的资源性商品,则采取严厉的征税政策,以紧缩出口,促进国内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之路。

近几年来,我国资源性商品生产企业也逐步开始整合,规模有所扩大。

然而,恶性竞争、价格战仍旧此消彼伏,并不利于行业发展。

为此,我们要通过对资源性行业采取了整合、兼并措施,仅组建为数不多的一至两家集团化公司。

从而实现资源优化布置,提高生产效率;并在对外出口贸易中占据商业谈判优势地位,通过国家持股从而实现股东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