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通道麻醉与tci技术

合集下载

精准麻醉--TCI临床使用

精准麻醉--TCI临床使用

Alfentanil (ng/m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9-131
Fentanyl (ng/ml)
1.1-1.9
Sufentanil (ng/ml)
0.14-0.23
Remifentanil(ng/ml)
4.7-8.3
快通道手术
Fast track surgery
2020/3/21
快通道麻醉 Fast-Track Anesthesia
TCI是一种高等的TIVA给药模式
TCI与其他类型的静脉麻醉对比
CACI:电脑协助TCI泵的持续输注 推注:使用注射器断续推注(bolus) BET:用一个简单的注射泵进行的推注消除转移(bolus elimination transfer)
常见TCI系统 (1)
“Diprifusor” TCI系统
三室模型药代数据 时量相关半衰期 计算机程序化微量输注泵 异丙酚/瑞芬太尼/卡肌宁
安氟烷+N2O 旁路挥发罐 第二气体效应
MAC
西 方
中 国
1950s
1990s
2000s
中西麻醉发展史比较
静脉麻醉
1872年Gre用水化氯醛做静脉注射产生全身麻醉 1903年Fischer和Mering合成巴比妥(佛罗钠) 1909年Bier用普鲁卡因作静脉注射产生镇痛作用 1933年Lundy报告用硫喷妥钠作静脉麻醉 1942年Griffiths和Johson将肌松药(箭毒)应用于临床 1956年普尔安,1962年羟丁酸钠 ,1965年氯胺酮,1972年 乙醚酯 1977年丙泊酚
麻醉医生用药接近个体化
• 静脉麻醉发展简史 • TCI理论与商业化装置的推出 • TCI的引入能给临床麻醉带来什么 • TCI临床麻醉个性化管理 • TCI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
吴奇伟、岳云、张忱、王云,腹部手术患者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中华 麻醉学杂志,2005;25(11):867-8
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mg/ml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插管
方法: • 一项5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参与的研究,均不使用术前药,
按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控浓度随机分为5组 (0、2、4、6、8 ng/ml组),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从3mg/ml开始,与瑞芬太尼同 时输注诱导,病人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铵辅助插管。如病 人意识没有消失,则异丙酚靶浓度每2min递增1mg/ml,直至 病人意识消失。
30例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Child-Pugh A、B级分为A组,B组。另选15例无肝硬化且肝 功能正常的择期腹部非肝脏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 设为3mg/ml,同时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ng/ml。 结果: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双通道TCI技术用于肝硬化患者的全凭静脉麻醉,可以提供 满意的麻醉深度,维持循环功能稳定。肝硬化麻醉药需求量无差异,清醒时间有延长。
靶控输注丙泊酚 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
TCI(靶浓度控制输注)
TCI使静脉麻醉的控制变得简单易行
以药代动力学为基础 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 由计算机根据药代动力学模型自动计算并控制药物输注速度 达到需要的麻醉、镇静和镇痛深度的技术
丙泊酚TCI操作简单,易于调控
丙泊酚是目前最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
Jaap Vuyk et al. Anesthesiology. 1997; 87:1549-62..
ASA I-II级成年病人手术麻醉
表3对手术刺激无反应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理想的效应室浓度(EC50-EC95), 以及为维持该效应室浓度所需的瑞芬太尼输注方案
瑞芬太尼

TCI技术用在日间手术麻醉中的观察

TCI技术用在日间手术麻醉中的观察

TCI技术用在日间手术麻醉中的观察目的:观察靶控输注技术在日间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根据患者年龄、体重、性别设置输注药物的血浆靶浓度范围,通过TCI泵静脉输注麻醉药物,术中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适当调节TCI血药浓度,直至麻醉手术期安全度过。

结果:TCI在手术麻醉中应用时,麻醉药物所需剂量明显减少,镇痛控制更加容易,麻醉整体质量更好,对患者镇静深度易于掌握。

结论:TCI 技术应用于日间手术麻醉时更加安全﹑有效,是可行的。

标签:靶控输注;日间手术麻醉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TCI)是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静脉麻醉药输注模式。

它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浓度,进而控制麻醉深度。

在临床麻醉中,TCI技术以丙泊酚输注为主。

由于单独使用丙泊酚需要药量大,且维持时间短,临床上普遍采用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既增强了麻醉效果,减少了药物剂量,又可减少各自的副作用。

目前丙泊酚的TCI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

我院自2007年3月以来使用TCI技术于日间手术麻醉中共12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21例,男31例,女90例,年龄18~73岁,均无器质性疾病,无严重的心电图异常,无麻醉药物过敏史,无镇静、镇痛药物成瘾史,其中无痛人流术65例,舒适胃镜44例,其他手术12例。

1.2方法全部患者术前禁食8 h、禁饮4 h,无术前用药。

在上肢建立静脉通道,术中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以 2 L/min的流量持续鼻导管给O2,根据患者年龄、体重、性别设置输注药物的血浆靶浓度范围,通过TCI泵静脉输注麻醉药物,术中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适当调节TCI血药浓度,直至麻醉手术期安全度过。

2 结果本组121例患者手术期间,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整个麻醉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

TCI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TCI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而编制的
TCI-静脉麻醉的里程碑
➢ 从药理学来说,效应室如同中央室、周边室 一样,是理论上的空间组合
➢ 药物作用的靶位,如受体、离子通道或酶等, 是反映药物临床效果的部位
➢ 药物血浆浓度与效应之间的关系
➢ 效应滞后于药物血浆浓度
TCI的定义 TCI的必要性 TCI的优越性 TCI的相关药理学概念 TCI的适应症 TCI的类型 TCI的实施方法 协奏曲麻醉输注工作站
与消除半衰期不同,t1/2cs不是一定值,它随药物输 注剂量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Context sensitive half life
t1/2cs
Time required to get 50% de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120
fentanyl
90
alfentanil
Hutton P et al. 1995
TCI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健康成人
>55岁
心脏病人
诱导期
SBP(12-26%) DBP (16-28%)
与手控组有可比性
低血压 SBP与DBP 合用阿片药物者更 和年青组无区别 明显
维持期
通常变化不大
在SBP的变化大于 通常变化不大 青年组
Overall results from clinical trial programme
75
(SD 18.8)
UK 的研究, ASA I or II 级病人
The initial infusion rate was higher with `Diprifusor´ TCI (1,200 ml/h) than with manual controRl ussell D et al. 1995

TCI的临床应用

TCI的临床应用
诱导期的反应可作为预设麻醉维持的参 考,比手控更精确
TCI的优点-实践方面
使用方便
操作简单
能持续显示所计算的血药浓度
对中断输注有补偿作用
避免了对输注速率的复杂计算
TCI 在镇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临床麻醉 自控镇静 闭环控制输注 ICU 镇静
临床麻醉
异丙酚:由于其线性的量- 效关系、T1 / 2keo短、即时输注半衰期短的特点,使其 可控性强、起效快、苏醒快,适合运用于 TCI 技术。单独使用异丙酚TCI 或复合镇痛 药用于各种手术、门诊的短小手术、内镜 检查、牙科、眼科、硬膜外麻醉下多种手 术病人镇静等已经得到临床广泛应用。
影响TCI系统性能的因素
系统硬件 系统软件 药物的相互作用 血药浓度的检测 其他:年龄、手术因素(时间,输液量, 输液泵的准确性。目前临床上 大多数输液泵的机电化设计已经比较完善,并且 有多种报警功能如意外阻塞、出现气泡或液体输 完。它们的时间输出误差率为±3%~5%,对TCI 所要求改变速率的频率(如每隔10~15秒改变一 次,有的甚至5秒改变一次)均能保证输出容量的 准确性;因此来源于系统硬件的误差率很小。
TCI的临床应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 许川雅
全凭静脉麻醉(TIVA)
将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 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称为 静脉全身麻醉。所有麻醉用药(包括镇静 催眠药、麻醉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均经 静脉给药的麻醉方法称为全凭静脉麻醉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
效应室的概念
药物入血后不是立即发生作用,需等待药物达到 靶部位,如受体、离子通道或酶等,发挥出生物 效应。药物进入的这个空间(部位)称为效应室。 效应室对研究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关系十分重要。 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是无法测定的,通过观测血浆 药物浓度与生物效应(效应监测-意识、肌松、 脑电BIS等)的关系,计算出效应室药物浓度的理 论值。

TCI麻醉

TCI麻醉

优点: 诱导迅速,加深麻醉快 缺点: 诱导、加深麻醉时有一过性血药浓度高峰, 但时间短,对生理干扰小
用于靶控输注的药物
起效时间和消退时间均很短的药物最适合于靶控 输注, 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最适合 咪唑安定,依托咪酯、 苏芬、阿芬、芬太尼可用 于靶控输注,效果不如前两种 肌松药的药效与血浆浓度关系不密切,药代动力 学不是典型的三室模型,不主张使用靶控输注模 式,以肌松监测反馈调控输注模式为佳
T1/2cs
时量相关半衰期(context-sensitive halftime, T1/2cs):血药浓度达稳态停止输注 后,血药浓度(或作用部位药物浓度)下 降50%所需的时间。它不是定值,随输注剂 量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可以预测停药后 的血药浓度。
概念
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 Infusion,TCI)
靶控输注原则及注意事项
选择适合的病人和手术 尽量选择T1/2keo和T1/2cs小的药物 结合病人的情况选择具体模式(bTCI或eTCI) 手术中根据手术刺激强度和病人的反应及时调节 靶浓度
从麻醉始就使用靶控输注,不要中途加用靶控输 注(靶控输注有负荷量)
靶控装臵具有自动补偿功能(即换药后可以自动
闭合环路(closed-loop):通过一定反馈系统自动调 节靶控装臵,根据反馈指标的变化自动调整输注 剂量和速度,BIS 是闭环反馈的较好指标。 优点: 个体化的麻醉深度(靶控目标为病人的药效反 应, 不是药物浓度) 按需给药(避免了药物过量或不足及观察者的偏
倚)
2 根据靶控部位的不同: 血浆靶控(blood compartment controlled TCI,bTCI):以药物的血浆浓度为靶控目标的输注方法, 开始给予一定的负荷量,当血浆计算浓度达到预定的靶浓

舒芬太尼、芬太尼、TCI

舒芬太尼、芬太尼、TCI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静脉麻醉效果的研究马兰1田凯1徐天2(1.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麻醉科;2.四川省第二中医院麻醉科,四川成都610000)摘要: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10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舒芬太尼+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

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后3分钟,气腹前,气腹后3分钟、40分钟、90分钟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检查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观察记录患者术毕的清醒恢复时间及术后疼痛、恶心、呕吐的情况。

结果A组在气管插管、气腹后3分钟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较B组明显(P<0.05),A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较B组小(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均能有效地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但舒芬太尼在维持麻醉平稳,抑制和减少手术刺激所造成的应激反应,及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稳定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并能有效缩短患者麻醉复苏时间。

关键词舒芬太尼;芬太尼;靶控输注;妇科腹腔镜手术(英文部分暂缺待修改完成后再撰写)近年来,随着对舒芬太尼(Sulfentanyl)研究的深入,舒芬太尼已愈来愈多的被临床所采用,目前,有关舒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临床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就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进行了临床比较和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标准:①入选病例:选择2009年12~2011年12月择期在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共100例,ASA I~Ⅱ级,疾病种类包括不孕、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年龄18-50岁,体重43~68kg。

术后均拔出气管导管送回病房。

排除标准:①年龄大于50岁或小于18岁;②检查可能明显存在插管困难及循环功能异常患者;③并发有心肺肝肾及内分泌疾病者;④长期使用激素,或者长期服用阿片或安定类药物患者;⑤???(时间匆忙,思考担心欠周全,如有需要添加标准,请主任在问号处添加)采用三盲、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手术患者分成舒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每组50例。

TCI与围手术期管理

TCI与围手术期管理

TCI与围手术期管理围手术期管理,简单来说,就是指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这段时间的患者管理。

这个时期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恢复情况。

而在手术中,尤其是全身麻醉手术中,麻醉药物的管理尤为重要。

传统的麻醉药物给药方式,由于受到医生经验、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精确控制,容易导致药物过量或者不足。

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加精确、科学的管理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TCI技术应运而生。

TCI技术是一种计算机控制的麻醉药物输注系统,通过预设的药物浓度目标值,自动调节药物的输注速率,以达到精确控制患者体内麻醉药物浓度的目的。

相较于传统给药方式,TCI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TCI技术可以实现麻醉药物的精确控制。

通过计算机控制,TCI技术可以精确地按照预设的药物浓度目标值进行输注,避免了医生经验不足或者患者个体差异对麻醉效果的影响。

TCI技术可以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的副作用。

由于麻醉药物的过量或者不足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TCI技术通过精确控制药物浓度,可以有效减少这些副作用的发生。

再次,TCI技术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由于麻醉药物的输注更加精确,医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患者的麻醉状态,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当然,TCI技术的应用也并非没有挑战。

如何设定合适的药物浓度目标值、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但是,我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实践的深入,TCI技术将在围手术期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的来说,TCI技术在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的、科学的、有效的方式。

它不仅可以提高麻醉药物的管理效率,还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满意度。

我相信,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TCI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围手术期管理一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

作为医生,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手术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关注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身体状况,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快速恢复。

麻醉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麻醉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这一设想已距离现实不远 。实际上,在60年代,即有人进行过反馈麻醉的 实验。由于当时对麻醉的认识还不深入,反馈指 标也仅限于血压、心率,因此效果不够理想。
以后又有根据肌松监测结果进行自动反馈试验的 报告。但由于对麻醉深度及其判断指标的研究的 滞后,研究进展不大。
到八十年代后期,有人从训练麻醉医生的角度出 发,开始进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并有很多软件 ,可逼真地模仿临床麻醉的各个方面,包括加深 麻醉后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气管插管时因麻醉 过浅而出现பைடு நூலகம்压急剧升高、心率加快等。
除了前已述及的短效、超短效麻醉药丙泊酚、雷 米芬太尼的广泛使用外,喉罩等不需气管内插管 ,而又能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的器具的发明,也 是“办公室麻醉”能大规模开展的主要前提。
此外,随着“ 办公室麻醉”的开展,一批原本并 不被看好,但体积小巧、便于移动的低档麻醉机 ,现已成为热销货。一些没有此类产品的麻醉机 生产厂家,也在积极研制此类产品,以适应市场 的需求。
除了在手术室内担负麻醉工作外,他们还负责 ICU、急诊ICU、PACU、疼痛门诊、内窥镜检查 、心导管、放射介入治疗室、产房等需要为病人 施行镇静,镇痛,以至门诊的各种场所中病人的 安全保障与治疗。
由此可见,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的转变,既是时 代的需要,也是麻醉学发展到今天的必然。
快速周转技术与“ 办公室麻醉 ”
低流量紧闭麻醉法(LFCCA)
低流量紧闭麻醉法(LFCCA)最早用于乙醚麻醉 时代,以后随着卤族麻醉药如氟烷、安氟醚、异 氟醚的发明及精密挥发器的广泛使用,中高流量 (2~6L/ min新鲜气流)吸入麻醉逐渐成为麻醉 的主流方法。
虽然中高流量麻醉法有使用方便、便于调节麻醉 深度、不易发生缺氧的优点,但也有浪费麻醉药 ,污染空气的缺点。特别是在国内,由于手术室 普遍没有安装废气排污系统,因此麻醉药废气造 成的污染问题就更为突出。

快通道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快通道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快通道心血管手术的麻醉作者:徐长荣,姜灿红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11期[摘要] 目的:总结我科2008年3月~2009年10月20例心血管手术快通道麻醉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2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以咪达唑伦、小剂量芬太尼、丙泊酚、爱可松诱导,术中行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持续泵入、异氟醚或七氟醚吸入,早期拔管,术后镇痛。

结果:术后20例全部在6 h内拔管,术毕即拔管4例。

ICU滞留时间12~24 h,住院时间 6~8 d。

结论:心血管手术可以实施快通道麻醉,缩短患者在ICU和病房的滞留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和降低医疗费用。

[关键词] 快通道麻醉;心血管手术;早期拔管[中图分类号] R6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70-02传统的心血管手术麻醉主要依赖大剂量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但大剂量芬太尼麻醉术后苏醒慢、拔管晚,延长了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ICU监护时间,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这与当代麻醉的发展趋势不相吻合。

快通道心脏麻醉即在心脏手术后早期拔出气管导管(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8年3月~2009年10月2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其中,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手术12例,体外循环下换瓣手术8例;年龄35~60岁;男性14例,女性6例;5例合并高血压病,3例合并房颤,1例合并脑梗死。

1.2 麻醉前用药术前晚口服安定10 mg,术前30 min肌注吗啡0.1~0.2 mg/kg、东莨菪碱0.06 mg/kg,入室后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

1.3 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05~0.1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1~2 μg/kg,丙泊酚0.5~1.5 mg/kg诱导插管。

1.4 麻醉维持丙泊酚1~5 μg/ml行靶控输注(TCI),吸入异氟醚或七氟醚维持,遇到切皮、劈胸骨、体外循环开始前、关胸及时加深麻醉,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使麻醉过程趋于平稳,芬太尼总量控制在5~20 μg/kg以内。

TCI麻醉

TCI麻醉
补充换药期间的药量),不需要手动追加或增大
靶浓度
手术结束前根据手术进程和药物的T1/2cs选择停
止输注的时机,不宜过早。
异丙酚TCI
靶浓度3~6μg/ml,常规辅助镇痛药 推荐维持靶浓度 ASAⅠ-Ⅱ 3.5~5.3μg/ml 、 心脏病人或ASA Ⅲ -Ⅳ 2.8~3.4μg/ml 年龄>55岁 3.5μg/ml 术中合用其它麻醉药,靶浓度应降低

T1/2cs
时量相关半衰期(context-sensitive halftime, T1/2cs):血药浓度达稳态停止输注 后,血药浓度(或作用部位药物浓度)下 降50%所需的时间。它不是定值,随输注剂 量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可以预测停药后 的血药浓度。
概念
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 Infusion,TCI)
靶控输注的实施方法
可采用bTCI或eTCI
可采用开放环路或闭合环路 可控制呼吸或保留自主呼吸 可气管内插管或放臵喉罩 可使患者入睡或清醒进行自控镇静、镇痛 可使用单一药物或联合使用几种药物
靶控输注的实施步骤
选择适合的病例、手术以及药物
选择适合的靶控模式( bTCI或eTCI) 正确设定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 正确设定药物输注模式(儿童或成人模式)和配臵浓度 选择适当的靶控浓度 开始靶控输注 麻醉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节靶控浓度 手术结束前选择适当的时机停止靶控输注
是一种输注系统,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为 基础,容许麻醉医生按不同需要选择所要求的靶 血药浓度,并通过调整靶浓度来控制麻醉的深浅 ,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给药输注系统,可
广泛应用于麻醉手术期施行麻醉、ICU镇痛以及,TCI 是一种输注系统,容许麻醉医 生按不同需要选择所要求的靶血药浓度,通过调 整靶浓度来控制麻醉的深浅,但不是完全的计算

靶控吸入(TCI)麻醉

靶控吸入(TCI)麻醉
吸入麻醉药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研究新的吸入麻醉药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以提高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个体化麻醉方案的制定
基因检测与麻醉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了解患者的基因型,为患者制定个体化 的麻醉方案,以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老年患者麻醉
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和疾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 案,以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循环波动与低血压
循环波动
靶控吸入麻醉药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循环波动,尤其在老年、儿童及 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更易发生。
低血压
麻醉药对心肌的抑制作用可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进而引发低血压。低血压可能 导致器官灌注不足,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术后疼痛与恶心呕吐
术后疼痛
靶控吸入麻醉药可能对术后疼痛产生影响,尤其是手术创伤较大时。术后疼痛可 能导致患者恢复期延长、生活质量下降。
眼科手术
眼科手术对眼压和血流动力学要求较 高,TCI麻醉能够维持稳定的眼压和 血流动力学状态。
耳鼻喉科手术
耳鼻喉科手术涉及呼吸道,TCI麻醉 能够提供更好的呼吸道管理。
TCI麻醉与其他麻醉方式的比较
01
与传统静脉麻醉相比,TCI麻醉具 有更精确的麻醉深度控制和更稳 定的呼吸循环功能。
02
与吸入麻醉相比,TCI麻醉具有更 高的可控性和精确度,能够根据 手术需要快速调整麻醉深度。
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的情况发生,减少手术风险,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呼吸循环监测
在TCI麻醉过程中,呼吸循环监测是必 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监测患者的呼吸 和循环功能,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 能出现的问题。
呼吸循环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 呼吸循环系统的异常情况,如低氧血 症、通气不足、心律失常等,保障患 者的安全。

麻醉学试题-(附答案)

麻醉学试题-(附答案)

麻醉学试题-(附答案)麻醉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TCI:目标控制输注,是一种精确控制麻药输注速度的技术。

2.TOF:四肢神经肌肉阻滞监测,是一种监测肌肉松弛程度的方法。

3.反常呼吸:指呼吸节律、深度或频率异常的呼吸方式。

4.全脊髓麻醉:一种通过脊髓注射麻药实现的全身麻醉方法。

5.低流量吸入麻醉:一种通过减少吸入麻药的量来减轻患者的麻醉深度的方法。

6.MAC:最小肺泡浓度,是指在大多数人中产生麻醉效果的吸入麻醉药物浓度。

7.平衡麻醉:指通过调节吸入麻药和静脉麻药的比例来维持麻醉的深度。

8.静脉快速诱导:一种通过静脉注射高剂量麻药来快速诱导麻醉的方法。

9.控制性降压:一种通过药物控制血压来减少术中出血和手术损伤的方法。

10.屏气试验:一种通过让患者屏住呼吸来评估肺功能的方法。

11.静脉全身麻醉:一种通过静脉注射麻药实现的全身麻醉方法。

12.试探剂量:指在确定麻醉药物剂量时,先进行小剂量试验以评估患者的反应。

二、单选择题1.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及范围包括临床麻醉、急救和复苏、重症监测治疗、疼痛治疗及其机制研究。

2.ASA分类的Ⅳ类是指重要脏器病变严重,代偿不全并已威胁生命,麻醉手术危险性较大。

3.麻醉前病情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病人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

4.高血压病人的术前准备,对舒张压超过110 mmHg,抗高血压药治疗必须延续到手术日晨。

5.临床麻醉工作的目的是以上全部,包括消除疼痛、保证安全、便利外科手术和意外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6.ASA的含义为XXX。

7.在估价经口插管的难易度时,应从张口度、颈部活动度、下颌间隙和舌/咽的相对大小等方面考虑。

8.在有疼痛存在时,东莨菪碱可引起谵妄和不安。

9.麻醉前用药的药理作用,地西泮可产生解除恐惧、引导睡眠和遗忘作用。

注:原文中存在大量格式错误和段落问题,已经被删除和改写。

1.重新排版文章,使其更易读。

2.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3.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改写,以使其更加通顺和易读。

快通道麻醉技术ppt

快通道麻醉技术ppt

辅助检查:
胸部平片示:胸肺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HR64次/分, 各导联P、QRS、
ST-T均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 5.78×109/L

HGB 126g/L
凝血功能:
TT 16.9s
APTT 28.50s
肝肾功能:

TB 6.94 umol/L

BUN 2.1 mmol/L
术毕将瑞芬太尼调至镇痛剂量,持续静脉输注,使患者 在全麻变浅过程中仍可保持镇痛完善,避免拔管时因疼痛、 躁动导致血压、心率剧烈波动,引起心脏做功、心肌耗氧增 加,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恢复。
快通道麻醉病例讨论
二、 快通道麻醉技术特点及麻醉中管理
(二)静吸复合快通道麻醉技术特点
吸入麻醉药品(如七氟醚)可以作用于多靶点,有较好 的镇静作用、较弱的镇痛作用和相对较好的肌肉松弛作用。 同时,吸入麻醉药几乎90%以上经肺以原形排除,停药后不会 产生体内蓄积。
静脉诱导用药:咪达唑仑、舒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 依托咪酯等。
快通道麻醉病例讨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堪称为“黄金搭档”,通常将该两 种药物用于麻醉维持。
肌松药选用中短效的罗库溴铵、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等。
全凭静脉快通道麻醉管理要点:
静脉麻醉病人在早期苏醒时,常因停用瑞芬太尼后出现 疼痛 ,从而影响到麻醉苏醒及恢复后的舒适程度,因此尽量 避免预防。
既往史: 身体健康,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 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无食生肉史。无毒物、放射性物
质接触史。
家族史手术: 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
术前体格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计算静脉给药,都非精选常ppt重要
18
效应室靶控输注给药方式
首先给予负荷剂量使效应室在最短时间内达到 目 标值
负荷剂量后停止给药,血药浓度很快达到高峰,血药 峰浓度会超过效应室目标浓度
此后效应室浓度逐渐升高,血药浓度逐渐下降 当效应室达到峰浓度时与血药浓度相等,恰好达到设 定的效应部位浓度,此时立即开始维持输注使效应室浓 度恒定
精选ppt
19
效应室靶控输注的优势
起效快 当以血浆为靶控目标,异丙酚达到95%平衡(效应室达到 95%的血药浓度)需9min 以效应室为靶控目标,血浆异丙酚4min便可与效应室平
衡并达到目标浓度。
精选ppt
20
效应室靶控输注的局限性
效应室靶控输注后血药浓度高峰可能会带来副 作用,但是掌握其规律后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有 严重影响。
麻醉诱导更加迅速 麻醉深度易于控制 麻醉过程平稳 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计算预测病人清醒的时间 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节省用药,为病人节省费用
精选ppt
15
靶控输注的局限性
TCI的药代动力学模型是从一组人群中取得的平均值, 由于病人对药物的代谢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实测浓度 与预期浓度间存在一定误差,此误差大小取决于药代 动力学参数的选用
静脉给药方法—单次和重复静脉注射
精选ppt
8
不同给药方式的血药浓度 (靶控输注TCI)
精选ppt
9
TCI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TCI的理论基础是经典的隔室药代动力学理论假定消除仅发生中央 室,体内的各种转运或消除速率过程都是线性的。运用多指数得置 函数可对药代动力学模型作出表达。
理论上,房室划分越多,模型对数据的描述精确。但实际上隔室 过多不仅使数学得理的复杂性大大增加,而且更易受个体的生物学 差异及药物测量误差的干扰
精选ppt
12
药代-药效学模型
药物的效应强度与药物效应部位浓度密切相关。经 典的多室药代动力学模型无法计算药物在效应部位 的浓度
在原模型基础上加入代表效应部位的效应室组成药 代-药效学模型,在药代-药效学模型中通过计算药 物在效应室的浓度变化趋势可以得到药物的效应过 程
精选ppt
13
药物效应强度、血药浓度、效应部 位浓度三者有何关系?
快通道麻醉与TCI技术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麻醉科
陶国才
精选ppt
1
快通道麻醉
降低医疗健康服务的成本,更有效 利用医疗资源。
减少病人经济负担 快通道技术(Fast-Track,FT)
精选ppt
2
近几年麻醉学的发展
新药品:异丙酚、地氟醚、瑞芬太尼、苏芬太 尼、阿芬太尼、爱可松、咪唑安定、氟马西尼、 佳苏伦、高舒达…….
实际应用中多采用二室或三室模型。大多数药物使用三室模型可 获得满意的描述。
精选ppt
10
Three compartment
Bolus
B
o
K12
V2 Rapidly equilibrating
V1 Central
K13
V3 Slowly equilibrating
compartment
K21
compartment
Hale Waihona Puke 不同药物在体内针对特定的细胞或组织发挥作用, 这些特定的细胞或组织称为效应部位
药物的作用强度与其效应部位浓工正相关,药物在 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布达到平衡后效应部位浓度才 能与血药浓度相等
在平衡之前血药浓度并不能代表效应部位浓度,血 药浓度与药物效应强度也没有很好的相关性
精选ppt
14
与传统给药方式相比,靶控输注的优势?
KeO大,tl/2keO小的药物,血药浓度和效应室浓度 能很快平衡,以血药浓度为靶浓度同样能很好控制 麻醉深度,相反,KeO小,l/2KeO大的小药,血浆浓 度和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慢,则宜选择效应室浓度 为靶浓度。
模型。
精选ppt
17
什么是效应室靶控输注?
是以效应室浓度为设置目标的输注方法
效应室是指药物的作用部位,是理论上的空间组合, 是一抽象名词
静脉注药后,只要药物效应部位不在血液内,药物 的效应就滞后于血药浓度,血药浓度达峰值时,其效 应并未达到高峰,因此引出效应室的概念
这对研究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如
K31
compartment
K10
精选ppt
11
Bolus
B
o
K12
V2 Rapidly equilibrating
V1 Central
K13
V3 Slowly equilibrating
compartment
K21
compartment
K31
compartment
K10
Ve
K10
Effect Site
误差在±30%以内,就临床麻醉的应用来讲是可以接 受的
目前的TCI设计未考虑特殊群体药代-药效动力学的 变化,如血液稀释、低温等
双重负荷量:诱导药与维持药不同时
精选ppt
16
靶控输注的分类
血浆靶控输注 效应室靶控输注
血浆靶控输注的优点是血药浓度较为 稳定,适于麻醉的维持,缺点是血浆与效 应室药物的平衡需要一定时间,因此便设 计了以效应室浓度为目标靶控输注的数学
精选ppt
5
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给药方式
持续输注法:易引起药物的蓄积,难以维持药 物效应强度稳定 单次注入法:用药过程中药物作用强度波动大 单次注入法和持续输注法相结合:临床上最常 用。但由于药物在体内存在蓄积作用,要保持 恒定的麻醉深度,持续输注和速度应该按多指 数函数衰减
精选ppt
6
靶控输注TCI的定义
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 是一种输注系统,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 为基础,容许麻醉医生按不同需要选择所要求 的靶血药浓度,并通过调整靶浓度来控制麻醉 的深浅,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给药输注 系统。
精选ppt
7
不同给药方式的血药浓度(单次和重复给药)
新材料:镇痛泵、喉罩、食道气管通气道……
新仪器:etCO2、TEE、TEG、诱发电位、血液回 收机……
新方法:无痛人流、无痛胃镜、无痛肠镜、病 人自控镇痛……
精选ppt
3
麻醉模式的发展
生活质量的改善引导生命质量的提升 人性化的要求 经验的麻醉进展到科学化的麻醉
精选ppt
4
快通道麻醉的基本要素
诱导快 苏醒快 清醒质量高 刺激小
临床常用的单次注入法和持续输注法相结合的 用药方案同样也存在血药浓高峰
一般负荷剂量后平均动脉压虽然下降,气管插 管后(约4min)回升,无明显的心血管反应,麻 醉维持过程中血压亦保持稳定。
精选ppt
21
如何选择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
病人一般情况、ASA分级:对于一般情况差的, 以血药浓度为靶浓度为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