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孩子一片蓝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孩子一片蓝天

——浅谈改变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生活不是一幅静止的画,课堂更不是一场预演的戏。看看应试教育影响下的孩子们吧!迷惘的眼神,令人心痛!今天,我们画下了思索的线条,留下了探索的足迹。明天我们能如愿地激活沉睡的潜能,唤醒沉睡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吗?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坚定地回响:课程改革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儿童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理想!

新课程像一股清新的空气吹进了课堂,也吹进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里。新课程的出台伴随着一种新的理念的诞生与实施,这股滚滚的新课程改革浪潮,更进一步的正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教师是学生由传统的学习方式向新的学习方式转变的促进者,为此,教师应改变教学策略,讲求教学艺术,优化教学过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一、变“灌输”为“引导”

说起“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大家已是耳熟能详。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机械“灌输”,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成为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而散失了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我曾两次教学《登山》,第一次上课时我只顾满怀深情地讲解山上小路如何危险,列宁如何走过小路,把知识点一一道来。可学生并未引起共鸣,反而“两耳不闻师授课,一心只想窗外事”。此时,我才恍然大悟。第二次教学此课,我让学生先谈自己登山的感受,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表演,最后交流体会。我适时地与学生交流、引导、小结。整堂课学生是主体,我只是一个引导者,亦师亦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生很快地领悟了课文主题,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的光辉形象自然地树立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中的发现影响着学生,使之成为一个‘构造主义者’。”引导学生发现,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适当方式的设计,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才能在交往互动中共同发展。

二、变“演示”为“实践”

识字课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密密麻麻的方块汉字,然后要求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写、背、默,这样的学习并是

机械的学习,即记忆水平的学习。这种教学过早、过分地符号化、抽象化、狭窄化,直至陷入语言文字的怪圈,变成文字游戏,最终成为导致学生厌学的直接因素。

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过:“儿童单靠动脑,只能理解和领会知识;如果加上动手,他就会明白知识的实际意义;如果再加上心灵的力量,那么认识的所有的大门都将在他面前敞开,知识将成为他改造事物和进行创造的工具。”中国也有“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的古训。可见“实践”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多么重要。同样一节识字课上,为了让学生认识水果和蔬菜的名称,课前布置学生课余和妈妈一起到菜市场体验生活,借助直观的形象,通过“看、摸、闻、尝”的实践活动来学习,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快地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来学习理解汉字的音、形、义,并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识字之余,适时地结合劳动实践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亲身体验让学生认识深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鲜活教材。让学生会生活、爱生活,积极实践,才能学会自主建构知识,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学习爱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变“回答”为“交往”

抬头望去,一排排齐刷刷的小手,整齐地立着,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丝嘈杂。一位教师正面带微笑满意地看着这一群乖巧听话的孩子。“你说!”扫视了一圈之后,教师叫坐在第三排的吴军回答问题。“犀牛和犀牛鸟是好朋友。”说完,孩子赶紧乖巧的坐好。接着,教师继续笑容可拘地扫视课堂,寻找下一个回答问题的孩子。这是一堂公开课上的场景。《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怎么就没有感觉“有趣”呢?一篇生动有趣的科普文章,让听者感受到的只是井然有序的过程,沉闷压抑的气氛。这就是传统的“秧田型”教学模式(即学生与学生前额对后脑、左肩邻右肩,全组学生横成行、纵成列)。这种形态虽然有利于教师进行系统讲授和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但却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交往,也不利于师生间的交往。同一课内容另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师:“同学们学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自由朗读课文。坐着读也行,站着读也行还可模仿课文中共栖的动物朋友的动作来朗读。”教师的话音一落,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学生或站、或坐、或走,一个个精神振奋。有的一边读一边模仿燕千鸟给鳄鱼剔牙;有的两个同学一组一边读一边模仿金黄鼠和百舌鸟;有的还和老师一起扮演犀牛和犀牛鸟,互相帮助;还有的干脆放下书本,边做动作边背诵起来。“交往”使师生关系融洽、坦诚、开放,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因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均等的机会参与交流,有均等的机会表现自己和帮助他人,课堂上没有了“被遗忘的角落”。融洽的交往强调了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使学生建构了自

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才敢于大胆尝试新方法,发挥创造性。

四、变“课堂”为“平台”

一满杯水、一个纸盒、一条金鱼,摆放在孩子们围好的小桌子上。孩子们正睁大了好奇的双眼,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我猜木头放进去,水会漫出来。”“不对!木头重量轻会浮在水面上,水不会漫出来!石头重多了,水一定会漫出来!”“你们都说错了!把金鱼放进去水一定不会漫出来!”多么有趣的争论!原来孩子们正在学习第七课《动手做做看》。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再放进别的东西,水会不会漫出来?”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做起实验来。课堂上不时传来一阵惊叹,一阵欢笑,一阵掌声。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实验在进行,孩子们的发现越来越多,我感到无比欢愉!孩子们自己动手解决了书本上的问题,又开始了新的探索。有的找来了橡皮擦,有的发现了纸片,有的还折好了小纸船。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上台讲解自己的发现。学生的思维发散得飞快,令我意想不到,也令我欢欣鼓舞。正如于漪老师所说的:“班级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思考、讨论,发挥聪明才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给学生提供了充实自我、展示自我、升华自我的平台,也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意识和习惯,充分激活了学生身心的需要,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举一是为了反三”的教学目的。让我们感悟每一颗童心,牵引每一颗童心,钟爱教育,钟爱学生,让教育之花迎风摇曳,还孩子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2)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广西壮族自治区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程标准透析》,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