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历代君主
春秋历史之郑国兴衰史
![春秋历史之郑国兴衰史](https://img.taocdn.com/s3/m/79e6d47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3.png)
春秋历史之郑国兴衰史公元前806年,西周王朝中兴之主周宣王,将国度镐京附近的郑地,封给自己的弟弟姬友,建立郑国。
姬友就是郑国的第一代国君郑桓公,当时的郑地并不是今天郑州一带,而是在现在的陕西渭南华县一带,当时属于王畿之地(即周王室直接统治的京城附近的地区)。
郑桓公和周宣王都是搞出“国人暴动”的历史名人周厉王的儿子,和西周初期的姬姓封国相比,郑国在和周天子的血缘上要远比这些老亲戚近,加上封国本来就在西周国都附近,因此郑国的国君在周王朝的事务上要参与的更多。
郑桓公尽管有自己的封国,但他实际的上班地点一直都在朝廷,周宣王死后,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即位,作为叔父的郑桓公被任命为三公之一的司徒,负责掌管土地、人口和教化,当时的国家大事无外乎就是军事和民政,从这个角度翻译过来,郑桓公相当于今天的总理级别了。
按照这个惯例,司徒一直大多数时候都是由郑国国君来担任,一直到双边关系恶化。
公元前774年,少年天子周幽王的败家本事已经逐渐公开化,王朝隐藏着衰败的危机,郑桓公担心殃及池鱼,因此在太史伯的建议下,让自己的儿子掘突,带着礼物贿赂当时的郐国和东虢国,得到了两国送出的十座城池,位置大概在今天的新密和荥阳之间的位置。
郑桓公于是将家产和人口集体安置到这十座城池一带,为后来郑国立足做足了准备。
771年,西周王朝爆发犬戎之乱,申候引犬戎军攻破西周镐京,周桓公拼死保着侄子周幽王,被乱军杀死。
郑、晋、秦、卫等国联合击退了犬戎军队,第二年,鉴于镐京毁于战火,王畿之地又反复被犬戎骚扰,诸侯们保着周平王迁都洛阳。
郑国的第二代国君郑武公掘突也顺势将封国正式迁到当初老父亲从东虢国和郐国讨得的十座城池。
郑武公二年,郑国灭掉郐国,四年,灭东虢国,从当初寄人篱下,到鸠占鹊巢,郑国大概用了六年,完成了华丽转身。
而新都城郑地为了区别原来的郑地,在后来得名新郑,大概在公元前395年左右(有争议),总之新郑一词从此两千多年未改,而后来的郑州得名“郑”字,则是因为处于郑国腹地得名,而非郑国国都。
郑桓公的简介
![郑桓公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11f5e1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d.png)
早年经历
● 关于郑桓公的身份,史籍记载多有分歧。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周厉王之子,周宣王异母弟;一说 是周厉王之子,周宣王同母弟;一说是周宣王之子。在此三种说法之中,第一种说法可信度最大, 一般多被采用。
● 关于郑桓公的早年事迹,在史籍中不见记载。1980年11月,在陕西省长安县出土了多友鼎,上有 铭文。经专家考证,铭文记载郑桓公早年事迹,他曾率兵迎击进犯周朝边境的北方部族猃狁,并 取得胜利,时间大约在周宣王十六年(前812年)至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之间。但经清华 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考证,多友鼎中记-前771年),姬姓,郑氏,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周厉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 静异母弟,周朝诸侯国郑国第一位第一任君主,前806年―前771年在位。
● 前806年,受封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伯爵,故称郑伯友。前774年,担任周王室司 徒。前773年,郑桓公见王室多有变故,祸患将至,于是迁徙其国民到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前771 年,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遇害,谥号桓,故称郑桓公。
● 受封郑国
● 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周宣王将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封给弟弟郑桓公,建立郑国。郑 桓公最初居住在棫林(一名咸林,在今陕西华县西北一带),后来迁居拾地。郑桓公治理郑国颇 有政绩,因此深得百姓爱戴。
诸侯争霸时代郑国历任君王
![诸侯争霸时代郑国历任君王](https://img.taocdn.com/s3/m/7cbd533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4.png)
诸侯争霸时代郑国历任君王郑国(公元前806年—前375年),是中国历史上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
公元前806年,郑国开国君主郑桓公建都陕西华县;第二任君主郑武公迁都郑州荥阳的京襄城遗址;第三任君主郑庄公迁都郑州新郑的郑韩故城遗址,直到灭亡。
郑国立国共计432年,传位20君,建都郑州新郑395年。
郑国主要的版图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郑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的诸侯国。
郑国的第三任君主郑庄公,雄才大略,一代枭雄,使郑国称霸中原,“天下诸侯,莫非郑党”。
郑国名相子产治国有方,使得郑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郑国以商业发达、法制健全、民主政治和诗乐文化闻名于世。
郑国是中国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
郑国是千乘之国,军力总体较强,楚国和晋国一直想灭掉郑国,但一直未能如愿。
郑国在内乱和外敌入侵的夹击下逐渐衰落,最终被韩国所灭。
姬友,又称郑伯友,郑国第一任君主,其父是西周厉王姬胡,其兄是西周宣王姬静。
周宣王二十二年(乙未,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静把自己的异母兄弟姬友分封到都城镐京附近的咸林(今陕西省华县西北一带),国号为郑,是为郑桓公。
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郑国,又称为奠国,为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诸侯国周幽王元年(庚申,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姬宫涅即位,因郑桓公是其亲叔而被封为司徒,掌管着全国的土地和户籍。
但是,周幽王为人粗暴残酷、喜怒无常,每天沉溺于声色、不理朝政,并闹出千古奇谈的‘烽火戏诸侯’、‘千金买一笑’的荒唐事。
郑桓公见他一意孤行,国家他日必将陡起祸患,自己只好另作打算。
一日,他把掌管王室书籍的太史伯请到府上,并对他说:“老大夫见多识广,侍奉过好几位天子,依您看这周室的江山还长得了吗?”太史伯长叹一声道:“当今天子残害忠良、宠信小人,周室恐有累卵之险!”郑桓公点点头又问:“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老大夫您为我筹划,怎样才能躲过这场灾祸呢?”太史伯沉吟片刻说:“司徒不如趁早离开这是非之地,找一个安身之所。
历史上郑庄公是谁
![历史上郑庄公是谁](https://img.taocdn.com/s3/m/8e49056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c.png)
历史上郑庄公是谁郑庄公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被称为“春秋小霸”,郑庄公通过各种手段使西周末期才立国的小小郑国,在春秋初年率先崛起,“小霸”天下。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郑庄公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郑庄公的简介郑庄公,即春秋小霸,姬姓,郑氏,名寤生,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家。
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代国君,前743至前701年在位。
郑庄公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精权谋、善外交的政治家。
其过人的政治才能,也是他在春秋列国纷争中能小霸中原的重要原因所在。
郑庄公一生功业辉煌,在位期间,分别击败过周、虢、卫、蔡、陈联军及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
御燕、侵陈,大胜之;伐许、克息、御北戎,攻必克,战必胜,可谓战绩显赫,使得郑国空前强盛,就连当时的大国——齐国也跟着郑国东征西讨。
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春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动乱的时期。
但是因为,周天子的实力已经被大幅削弱,无力再掌控天下局势,只能任由各诸侯混战。
因此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他们都是当时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和财富最多的国家。
但是在他们之前,还有一个人,曾经创造过被称为“春秋小霸”的时代。
而这个人便是郑国的第三任君主郑庄公。
郑庄公虽然是一代盛世的缔造者,但是他的成长过程却是一路波折不断。
他本姓姬,名寤生,这个怪异的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是脚先出来的,这一下可把他的母亲姜氏给吓坏了,她从此便十分嫌弃这个儿子而专宠他的弟弟共叔段。
甚至几次三番想要郑武公也就是他的父亲把王位传给叔段,但是还好武公并不为所动。
等他好不容易继位之后,姜氏又联合叔段策划了另一场阴谋。
庄公应母亲的要求把京邑这个富饶的城池分给了叔段。
叔段在这里招兵买马准备联合在王城的母亲一起推翻庄公。
庄公自然不会这样轻易被打败,在叔段行动的时候派军一举击溃了他的军队,叔段先后逃到了鄢城和共国。
而对于同谋者的母亲,庄公把她迁到城颍,并发誓在到黄泉之前此生不再与她见面。
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后悔了。
春秋小霸郑庄公
![春秋小霸郑庄公](https://img.taocdn.com/s3/m/89593a095727a5e9856a614e.png)
春秋小霸郑庄公郑庄公,即春秋小霸,姬姓,郑氏,名寤生,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家。
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代国君,前743至前701年在位。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春秋小霸郑庄公,希望对你有帮助。
郑庄公(前757年;前701年),名寤生,郑国第三代国君,公元前743至前701年在位,他的祖父郑桓公是周宣王之弟,受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周幽王时任司徒,在西周末的骊山之难时为幽王护驾,被犬戎攻杀于战场。
他的父亲郑武公在平定犬戎之乱、迎立周平王及护驾周平王东迁时立有大功,被封为周朝卿士,其间兼并郐(今河南新密东南)和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建立郑国,并设关筑城,郑自此逐渐强大。
郑庄公继位后,仍代父为周卿士,但他把主要精力用于主持本国国事上。
郑国是东周初期政治上最为活跃的诸侯国,郑庄公是郑国活跃时期领导集团中的核心人物,他在祭足等人的辅佐下,初践王纲,用武于列国,图谋争作诸侯领袖。
郑庄公的创业作为开始显现了东周之世的政治趋势,拉开了春秋争霸的历史序幕。
春秋小霸郑庄公人物形象郑庄公在位43年,《左传》从鲁隐公元年记起到鲁桓公11年庄公去世,22年中,他的事迹在《左传》中是有许多记载的。
他是这段时间内《左传》记载的最活跃的一个人物。
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评价任何作品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要从文学创作的实际出发,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进行全面地具体地分析,这样才能作出科学的评价。
《左传》严格地说算不上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它是一部具有较强文学意味的历史著作。
而对于郑庄公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更要以历史的、科学的、公正的态度,从全面的、整体的角度出发,去实事求是地分析,这样才能给其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本着这一原则,不妨先来看一看在《左传》的描写中郑庄公是怎样一个人,然后再分析《郑伯克段于鄢》,看人们对郑庄公的评价是否公允。
首先,在《左传》的有关描写中,郑庄公是尊王崇礼的。
他的一些作为在当时王权日趋衰落的形势下是很受时人称许的。
鲁隐公8年,郑庄公因周天子久已废弃了对泰山的祭祀,就想用泰山旁的初地交换鲁国的许田(鲁桓公元年),为此事又增加玉璧给鲁国,才换得许田,以便祭祀周公。
郑桓公_精品文档
![郑桓公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7cd70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a.png)
郑桓公郑桓公:一位仁义兼备的古代君主引言: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敬佩的君主,其中之一便是郑桓公。
作为春秋时期的君主,郑桓公以他的仁义之心和卓越的政治智慧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深入探讨郑桓公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治国之道。
一、生平事迹郑桓公,姓姬名昌,字子产,是中国春秋时期郑国的君主。
他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自幼就表现出卓越的才华和领导能力。
在他年轻时,郑国正处于动荡的时期,分裂且内外交困,然而郑桓公以其聪明智慧和勇敢无畏的精神,成功地统一了郑国,成为了一位令人景仰的君主。
郑桓公治国期间,一直致力于巩固和发展郑国的实力。
他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改革措施,包括加强军队,发展农业和促进商业等等。
他还实施了一系列土地改革政策,缓解了农民的苦难,并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仁义兼备的君主仁义是郑桓公治国理念的核心。
他坚守仁义道德原则,尊重人民的福祉和利益,以及对异族文化的尊重。
他注重民众的疾苦和需求,并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
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降低税收和负担,以便让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此外,他对待外国使者时表现出的礼仪和友好态度也赢得了许多外国人的敬佩。
郑桓公还重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他鼓励人民学习和发展他们的才华,并创建了许多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中心。
他还广泛地聘请学者和智者来参与政府的决策过程,以便获得多元化的意见和建议。
三、政治智慧和外交手腕郑桓公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手腕在他执政期间显露无遗。
他运用圆滑的手段,建立广泛的联盟,以保护国家的利益和独立。
他与周围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打破了常规的战争和冲突模式,并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了许多潜在的冲突和纠纷。
他以智慧和灵活性取得了许多外交胜利,使郑国成为当时地区的一个重要势力。
郑桓公的外交手腕也得到了当时大陆其他国家的认可和赞赏。
他与其他国家的君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互通有无,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他的外交战略被广泛视为中国古代外交的典范,对后来的君主和国家领导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三小霸生平及历史典故
![春秋三小霸生平及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1bee4e4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c.png)
春秋三小霸生平及历史典故在春秋时期,除了大家熟知的春秋五霸之外,还有所谓的“小三霸”。
他们虽然不如五霸那样声名显赫,但也在各自的领域内有着卓越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叙述春秋小三霸的生平及历史典故,以期对春秋时期的历史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郑庄公:小霸初现,克段于鄢郑庄公,名寤生,是郑国第三任君主,也是春秋初期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手段,成功地将郑国由一个中等诸侯国提升为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强国,被誉为“春秋小霸”。
郑庄公最著名的典故是“克段于鄢”。
他的母亲武姜因生他时难产,故一直不喜欢他,而偏爱他的弟弟共叔段。
武姜多次向郑武公请求立共叔段为太子,但都被拒绝。
郑庄公继位后,武姜又请求将制邑作为共叔段的封地,郑庄公以制邑地势险要为由拒绝,改封京邑。
共叔段到京邑后,不按规定向郑庄公谢恩,又私自招兵买马,扩充武装,准备袭取郑国国都。
郑庄公得知后,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而是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暗中做好了讨伐共叔段的准备。
最终,在共叔段发动叛乱时,郑庄公果断出击,将其击败于鄢地,维护了郑国的稳定。
这一典故展示了郑庄公的智慧和谋略。
他深知武姜和共叔段的野心,但并未急于求成,而是通过巧妙的策略,逐步削弱了他们的势力,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也体现了郑庄公作为一代雄主的魄力和胆识。
二、齐僖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齐僖公,姜姓,吕氏,名禄甫,是齐国第十四位国君。
他在位期间,积极推行尊王攘夷的政策,多次参与诸侯会盟,扩大了齐国的影响力,为齐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齐僖公最引以为傲的成就是“九合诸侯”。
当时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不断。
齐僖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共同抵御外族入侵,维护中原地区的稳定。
他通过一系列的外交和军事手段,成功地将齐国推上了诸侯国中的领导地位。
“九合诸侯”不仅体现了齐僖公高超的外交手腕和军事才能,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代明君的远见卓识。
他深知在动荡的时代中,只有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繁荣。
郑国历代君王
![郑国历代君王](https://img.taocdn.com/s3/m/7408d469783e0912a2162a2b.png)
郑厉
公 (复
突
位)
郑文 公
踕
郑穆 公
子兰
庄公子 昭公弟 厉公子 文公子
前679年伐郑复位 前672年继位 前627年继位
郑灵 公
郑襄 郑公悼 郑公成
公
子夷
子坚 沸 睔
穆公子
穆公子 襄公子 悼公子
前605年继位
前604年继位 前586年继位 前584年继位
郑釐 公
恽
成公子
前570年继位
郑简 公
嘉
郑定 郑公献 郑公声 郑公哀 郑公共 郑公幽
迁为都王
卿
前744年病没
26 士;
灭郐
、为东王
卿
士;
共叔
前701年病没
42
段之 乱;
繻葛
之战
抗王
师宋,庄
前700年祭足作乱, 逃鲁
1
公诱 祭足 立公
子突
前697年谋祭足败, 逃蔡
3
前695年高渠弥弑 前694年齐襄公杀
前680年傅瑕弑
1
在位7
月,
齐襄
7月
公诱 捕高
渠弥
、子
亹,
13
厉公 来攻
定王
公
宁 趸 胜 易 丑
已
郑繻 公
骀
郑康 公
乙
釐公子
前565年继位
简公子 定公子 定公子 献公弟 声公子 定公子 声公弟
共公子
前529年继位 前513年继位 前500年继位 前462年继位 前454年郑人拥立
前423年继位
幽公子
前422年复国
共公子 幽公弟 前395年继位
为王
前771年罹周幽王难
「历代王朝皇帝世系」春秋战国(郑国)国君即位顺序和世系图
![「历代王朝皇帝世系」春秋战国(郑国)国君即位顺序和世系图](https://img.taocdn.com/s3/m/50f22ce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5.png)
「历代王朝皇帝世系」春秋战国(郑国)国君即位顺序和世系图郑国是周王室姬姓诸侯国,开国国君郑(姬)友是周厉王姬胡之子,周宣王姬静之弟。
郑国最先建都棫林(今陕西华县),后迁都郑(今河南新郑),强盛时期的版图位于今河南省中部。
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一)郑国东迁公元前806年,郑(姬)友被周宣王封地建国,国号为郑,郑友成为郑国第一代国君,即郑桓公。
周幽王时期,郑桓公被任命为司徒。
后因幽王宠幸褒拟,朝政日益荒废,郑恒公听从太史令的建议将族人东迁,虢、郐两国献给10座城邑,郑东迁立国。
公元前771年,西周都城镐京被犬戎攻破,郑桓公与周幽王被杀。
(二)称霸中原西周都城镐京被攻破,周王室决定东迁,郑、虢等国派兵护卫。
东迁后的周王室不得不依靠虢、郑两国,周平王想赋予虢公更大的权利来制衡郑国,郑庄公知道后责问平王,平王竭力否认。
最终郑、周达成妥协,互相交换质子,周天子的颜面扫地殆尽。
郑国兼并了周边的小国,侵占许国,干涉宋、卫、鲁等国,还助齐国赶走入侵的北狄。
郑庄公时期的郑国,俨然是春秋初期的霸主。
(三)中道衰落郑庄公去世后,郑昭公即位。
郑昭公即位不久,权臣祭仲改立郑厉公,郑昭公逃到卫国。
郑厉公不满祭仲专权准备除之,结果计划泄露,郑厉公出逃,郑昭公回国复位。
郑昭公与高渠弥有私怨,在狩猎时被高渠弥射杀。
高渠弥立公子亹为国君,是为郑子亹。
齐襄公会盟诸侯,郑子亹去参加,结果被齐襄公所杀,郑子婴被立为国君。
不久,齐国攻打郑国,郑子婴、祭仲和高渠弥等被杀,郑厉公回国复位。
经过几次君位争夺,郑国国势大不如前,而周边列强则纷纷崛起,郑国从此衰落。
(四)郑被韩灭郑国处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随着周边韩赵魏楚齐等国的崛起,郑国只能苟延残喘。
然而郑国仍内斗不止,公元前375年,韩国趁机灭掉郑国。
郑庄公
![郑庄公](https://img.taocdn.com/s3/m/013458e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5.png)
郑庄公三十三年(前711年)春季,鲁桓公即位,与郑国修好。郑庄公请求重新祭祀周公,完成与鲁国交换 祊田的事,鲁桓公答应了。三月,郑庄公与鲁桓公在垂邑(在今山东曹县北的句阳店或今山东鄄城县东南十五 里),增加璧玉作为交换许田的代价。四月二日,郑庄公与鲁桓公在越邑(当在今山东曹县附近)结盟,以巩固 交换祊田的友好。冬季,郑庄公到鲁国拜谢结盟。
郑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720年),宋穆公去世,公子与夷即位,史称“宋殇公”,宋国公子冯(píng)逃 到郑国,郑庄公想要送公子冯回国为君。十二月,齐国与郑国在石门(在今山东长清区西南约七十里)结盟,是 重续当年在卢邑(当在今山东长清区西南二十五里)结盟的友好关系。大概同月,郑庄公所乘的车子翻在济水 中。
为了自救,郑国的子元建议用左方阵来抵御蔡国军队、卫国军队,用右方阵来抵御陈国军队,他说:“陈国 正逢内乱,人民没有战斗的勇气,如果先进攻他们,他们一定会败逃。周天子的军队见到陈国军队败逃,一定会 发生混乱。蔡国、卫国的军队支持不住,定然会争先逃奔。接下来集中兵力对付周天子的军队,就可以取得胜利 了。”郑庄公接受了他的建议,让曼伯率领右方阵的军队,祭仲率领左方阵的军队,原繁、高渠弥率领中军跟随 庄公,摆设鱼丽阵,即将战车布列在前面而将步卒疏散配置于战车两侧及后方,从而形成步车协同配合、攻防灵 活自如的整体。
郑庄公二十六年(前718年)四月,郑庄公派兵入侵卫国的郊外来报复东门战役中与卫国的怨仇,卫国人于 是带领南燕国军队攻打郑国。郑庄公派祭仲、原繁、泄驾带领三军驻扎在南燕军前,派公子曼伯与子元偷偷领兵 驻扎在南燕军后面。六月,因为燕国军队没有提防绕后的军队,被郑国公子曼伯、子元带领的军队在北制(在今 河南荥阳市)打败。九月,宋国军队掠取了邾国的土地,于是邾国国君邾克派遣使者出使郑国,对郑庄公说: “请郑国国君替邾国向宋国报复,邾国愿做向导。”郑庄公带领周天子的军队与邾国军队会合,攻打宋国,进入 了宋国国都的外城,报复东门战役中与宋国的怨仇。十二月,宋国人攻打郑国,包围郑国的长葛(当在今河南长 葛市东北二十里),以报复郑军攻入都城外城的战役。
郑国_精品文档
![郑国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da0af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8.png)
郑国郑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在公元前11世纪至前375年的长达六百多年间,它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郑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当时郑国是商朝的一个附庸国。
随着商朝的灭亡,郑国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崭露头角。
郑国位于中国中部的黄河流域,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毗邻其他强国,例如齐国、魏国等。
郑国的疆土非常广阔,涵盖了今天的河南、山东等地区。
这个地理优势使郑国成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
在郑国的历史上,有几位非常优秀的君主。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郑穆公。
他在位期间,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他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例如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商业活动等,使得郑国的经济繁荣起来。
郑穆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使得郑国的军队变得更加精锐。
除了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发展,郑国还在文化和教育方面有着非常大的贡献。
在郑穆公的统治下,郑国兴办了很多学校,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这些人才为郑国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郑国还在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传统,例如郑国音乐、郑国舞蹈等,至今仍然保留着。
郑国的历史一直充满了战争和动荡。
在郑穆公之后,郑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纷争和内乱。
这些纷争最终导致了郑国的衰落。
在前375年,郑国被周朝吞并,成为了周朝的一部分。
尽管郑国已经消失了,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
郑国的兴衰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缩影。
它的兴起和繁荣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而它的衰落则反映了周朝统治的腐败和内忧外患。
郑国的历史不仅对中国有着重要意义,对世界历史也有着重要影响。
它的兴起和衰落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分。
它提供了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和文化传承,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总结上述内容时,可以说郑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
它的兴起和衰落充满了战争和动荡,但它的贡献却是不可忽视的。
郑国的历史对中国和世界历史都有重要影响,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诸侯国-郑国
![春秋战国--诸侯国-郑国](https://img.taocdn.com/s3/m/de03770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61.png)
春秋战国--诸侯国-郑国郑国世系(周朝) - 年表前806年:【郑】桓公友(周宣王之弟)被封于郑。
前771年:【郑】桓公勤周难而死,子武公掘突继位入周靖难。
拥周平王继位。
前744年:【郑】武公卒,子庄公窹生继位。
庄公母为庄公弟段(太叔)求封于京城。
前722年:【郑】太叔段在其母的怂恿下发动叛乱,庄公设计除太叔段。
前720年:【郑】侵周境,取其禾归。
前719年:【郑】卫、宋、陈、蔡侵郑至东门。
前718年:【郑】伐宋。
前717年:【郑】入周朝觐,周王冷言不礼,庄公耻之。
前715年:【郑】庄公怒周与鲁易许田。
前712年:【郑】周王强索四邑。
前707年:【郑】周王率诸侯问罪,庄公无耐率军反击,大将祝瞻射伤周王。
前701年:【郑】庄公卒,祭仲拥立太子忽(昭公)。
九月,宋诱捕祭仲迫其归国改立突(厉公,其母为宋女),昭公奔卫。
前697年:【郑】厉公与雍纠(祭仲之婿)合谋欲杀会仲,祭仲之女泄其谋。
祭仲遂先发杀雍纠,厉公闻迅出逃边邑栎。
六月,祭仲迎昭公复位。
秋,宋分兵与厉公自守于栎。
前695年:【郑】十月,大夫高渠弥与昭公有隙遂弑昭公,另拥子亹(厉公之弟)继位。
前694年:【郑】七月,齐襄公会盟诸侯,子亹与高弥渠与会,子亹与齐襄公有私怨被杀。
高弥渠归而拥子婴(子亹之弟)继位。
前683年:【郑】祭仲卒。
前680年:【郑】居栎厉公诱捕大夫甫假,甫假许以弑子婴。
六月,果弑子婴迎厉公复位。
前674年:【郑】周惠王求援,厉公发兵攻子颓,不胜,暂迎周惠王居于栎。
前673年:【郑】春,合诸侯攻子颓,杀之,送周惠王归国复位。
秋,厉公卒,子文公足走继位。
前638年:【郑】宋侵郑,求救于楚。
前637年:【郑】晋公子重过郑,文公不加礼。
前636年:【郑】滑君反覆,遂兴兵伐之,周襄王遣使调解。
文公以当年厉公曾纳周惠王而周惠王归位后并不赐厉公爵位为由,囚周使伯服。
冬,翟人攻周襄王,周襄王奔郑,居于汜。
前632年:【郑】会楚伐晋。
前630年:【郑】晋、秦围郑,讨郑助楚之罪。
东周列国国君世系表(三)郑、鲁篇
![东周列国国君世系表(三)郑、鲁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ecf97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3.png)
东周列国国君世系表(三)郑、鲁篇郑国国君列表郑桓公,周厉王子,在位31年。
郑武公,桓公子,在位27年。
郑庄公,武公子,在位43年。
郑昭公,庄公子,在位5月。
第一次即位,被大夫祭仲驱逐出国。
郑厉公,昭公弟,在位4年。
第一次即位,被大夫祭仲驱逐出国。
郑昭公,厉公兄,在位2年。
第二次即位,被大夫高渠弥杀害。
郑子亹,昭公弟,在位10月。
被齐襄公杀害。
郑子婴,子亹弟,在位14年。
被郑厉公杀害。
郑厉公,子婴兄,在位7年。
第二次即位。
郑文公,厉公子,在位45年。
郑穆公,文公子,在位22年。
郑灵公,穆公子,在位1年。
被大夫子公杀害。
郑襄公,灵公弟,在位18年。
郑悼公,襄公子,在位2年。
郑成公,悼公子,在位14年。
郑僖公,成公子,在位5年。
被大夫子驷杀害。
郑定公,简公子,在位13年。
郑献公,定公子,在位13年。
郑声公,献公子,在位37年。
郑哀公,声公子,在位8年。
郑共公,哀公弟,在位31年。
郑幽公,共公子,在位1年。
被韩武子杀害。
郑繻公,幽公弟,在位27年。
被大臣们杀害。
郑君乙,幽公弟,在位21年。
被韩哀侯灭亡。
鲁国国君列表鲁惠公弗湟,孝公子,在位46年。
鲁隐公,惠公庶子,在位11年。
被公子挥杀害。
鲁桓公,惠公嫡子,在位18年。
被齐襄公杀害。
鲁庄公,桓公子,在位32年。
鲁君斑,庄公子,在位2月。
被公子庆父杀害。
鲁闵公,庄公子,在位2年。
被公子庆父杀害。
鲁僖公,庄公子,在位33年。
鲁文公,僖公子,在位18年。
鲁宣公俀,文公子,在位18年。
鲁成公黑肱,宣公子,在位18年。
鲁襄公,成公子,在位31年。
鲁君野,襄公子,在位3月。
鲁昭公,襄公子,在位32年。
被三桓驱逐出国。
鲁定公,昭公弟,在位15年。
鲁哀公,定公子,在位27年。
被三桓驱逐出国。
鲁悼公,哀公子,在位37年。
鲁元公,悼公子,在位21年。
鲁穆公,元公子,在位33年。
鲁共公,穆公子,在位32年。
鲁康公,共公子,在位9年。
鲁平公,景公子,在位20年。
鲁文公,平公子,在位23年。
郑国
![郑国](https://img.taocdn.com/s3/m/f24a74fd700abb68a982fb4f.png)
郑幽公 姬已 共公子 前423年继位 前423年韩武子杀 韩武子伐郑
郑繻公 姬骀 幽公子 前422年复国 前396年子阳之党弑 杀相子阳
郑康公 姬乙 共公子 幽公弟 前395年继位 前375年失国 韩哀侯攻郑,郑亡
郑灵公 姬子夷 穆公子 前605年继位 前605年公子宋弑 戏谑公子宋,遭弑
郑襄公 姬子坚 灵公子 前604年继位 前587年病没 楚占郑
郑悼公 姬沸 襄公子 前586年继位 前585年病没
郑成公 姬睔 悼公子 前584年继位 前571年病没
郑釐公 姬恽 成公子 前570年继位 前566年病没
[编辑本段]郑国(战国时期水利家)
郑国(?—?),战国时期韩国人,战国末水利家。韩国水工。秦始皇元年(前247),受命入秦游说,建议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企图疲劳秦人,勿使伐韩。秦王采纳其议,命他主持开凿工程。工程进程中被秦察觉此意图欲杀之,他说渠凿成亦秦利,因得继续施工,终于完成。是渠从仲山(今陕西泾阳西北)引泾水向西到瓠口作为渠口,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地形,沿北山南麓引水向东伸展,注入北洛水,全长三百多里。利用泾水含沙而有肥效的特点,用以灌溉,并冲压、降低耕土层中的盐咸含量,收到改良土壤的效用。灌溉土地四万余顷,使每亩增产到一钟(六石四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史记·河渠书》)。
郑子婴 姬婴(字子仪) 庄公子 子亹弟 前693年祭足立 前680年傅瑕弑 厉公来攻
郑厉公(复位) 姬突 庄公子 昭公弟 前679年伐郑复位 前673年病没 定王室之乱
郑文公 姬踕 厉公子 前672年继位 前628年病没 拒纳重耳
春秋战国各国君主表
![春秋战国各国君主表](https://img.taocdn.com/s3/m/136f2617b52acfc789ebc9c5.png)
春秋战国各国君主表秦国秦嬴不详不详秦侯不详不详公伯不详不详秦仲不详不详秦庄公前821-前776 44秦襄公前777-前766 12秦文公前765-前714 51秦宁公前715-前702 13秦出公前703-前696 7秦武公前697-前676 21秦德公前677-前674 3秦宣公前675-前662 13秦成公前663-前660 3秦穆公前659-前619 40秦康公前620-前609 11秦共公前608-前602 6秦桓公前603-前577 26秦景公前576-前537 39秦哀公前536-前501 35秦惠公前500-前491 9秦悼公前490-前477 13秦共公前476-前443 33秦躁公前442-前429 13秦怀公前428-前425 3秦灵公前424-前415 9秦简公前414-前400 14秦惠公前399-前387 12秦出子前386-前385 1秦献公前384-前362 22秦孝公前361-前338 23秦惠文王前337-前311 26秦悼武王前310-前307 3秦昭襄王前306-前251 55秦孝文王前250 1秦庄襄王前249-前247 2秦王(嬴政) 前246-前220 26秦帝系表(公元前221 至公元前206年)秦始皇前221-前210 11秦二世前209-前207 3子婴前207 8个月晋国晋唐叔姬虞1042晋侯燮姬燮晋武侯姬宁族晋成侯姬服人晋厉侯姬福859晋靖侯姬宜臼858 841晋厘侯姬司徒840 823晋献侯姬籍822 812晋穆侯姬费王811 785晋殇叔784 781晋文侯姬仇780 746晋昭侯姬伯745 740晋孝侯姬平739 724晋鄂侯姬却723 718晋哀侯姬光717 710晋小子侯姬小子709 707晋侯泯姬泯706 689曲沃桓叔姬成师744 732曲沃庄伯姬鱓731 716曲沃武伯姬称715 679晋武公姬称678 677晋献公姬诡诸676 651晋惠公姬夷吾650 637晋文公姬重耳636 628晋襄公姬欢627 621晋灵公姬夷皋620 607晋成公姬黑臀606 600晋景公姬据599 581晋厉公姬寿曼580 573晋悼公姬周572 558晋平公姬彪557 532晋昭公姬夷531 526晋顷公姬弃疾525 512晋定公姬午511 475晋出公姬凿474 452晋哀公姬骄451 434晋幽公姬柳433 416晋烈公姬止415 389晋孝公姬颀388晋静公姬俱酒249重要事件前739年,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晋国被分成两个行政区前679年,曲沃武伯统一晋国,周厘王封曲沃武伯为晋国君主,并列为诸侯,曲沃武伯改名为晋武公前661年,晋国占领了耿国、霍国和魏国前656年,骊姬之乱,世子被迫自杀,重耳逃走前655年,晋国使用假途伐虢之计,占据虞国和虢国前651年,晋献公逝世,骊姬之乱结束,晋惠公即位。
郑国历代君主
![郑国历代君主](https://img.taocdn.com/s3/m/50fd82607e21af45b307a8c6.png)
►郑厉公宣布前 679年回国复 位。
郑文公
► 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捷,郑 厉公子。文公十八年,背齐桓公而 亲楚。次年,齐、鲁等国攻郑,楚 出兵围许以救郑。三十六年,晋公 子重耳出亡过郑,文公弗礼。重耳 即位为晋文公,于是秦晋共围郑, 乃使烛之武说秦穆公罢兵,与郑盟。 文公之子子兰入晋,得晋文公爱幸。 遂从晋意,以子兰入郑为太子,晋 亦罢兵。在位四十五年。
► 郑文公有三个夫人,六个儿子, 被他设计杀了五个,剩下一个子兰 逃到晋国才活下来。
郑穆公
► 郑穆公是我国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任国君,名姬兰, 幼年时曾因国内叛乱先后在秦晋两国流亡,后来 在晋文公重耳的帮助下回国即位,他为人反复无 常,首鼠两端,为给诸侯国所不齿。
► 郑穆公(前648~前606)姬姓,名兰,传说为其 母梦天使赠兰草而生。其父郑文公将群公子逐出 国门。公子兰奔晋,为晋将。随晋军伐郑时,避 开围郑攻城,受到时人称颂。后郑文公逝世,晋 文公拥立公子兰继位,是为郑穆公。郑穆公即位 后,曾驱逐杞子等秦军内应,并粉碎秦军袭郑的 企图。又助晋攻秦,败秦兵于汪。后因惧大国来 攻,分别向楚、晋求好。晋灵公复会诸侯时,恨 郑首鼠两端,拒其于门外,赖大夫子家陈述“郑 居大国之间,不得不委曲求全”方得晋谅解 。
郑幽公
►郑幽公,姓名姬已, 为郑国第二十三任君 主,郑共公之子,在 位1年。
►前423年韩武子伐郑, 杀幽公。
郑繻公
► 郑繻公,姓姬,名骀,为郑国 第二十四任君主,郑幽公之 子,在位27年。
► 前408年韩景侯伐郑, 取雍丘。次年郑伐韩,在负 黍击败韩兵。前400年郑围 韩之阳翟。前398年繻公杀 其相子阳,两年后子阳之党 弑繻公。
郑成公
►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 睔,郑悼公弟。初得楚之 助。及立,背晋盟楚。晋 厉公伐郑,楚共王救郑。 成公十三年,晋悼公伐郑, 坚守,晋军退。在位十四 年。
郑国君主列表
![郑国君主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1bd406f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1.png)
郑国君主列表
郑国君主列表
谥号姓名在位年数在位时间
郑桓公友在位36年前806年-前771年
郑武公掘突在位27年前770年-前744年
郑庄公寤生在位43年前743年-前701年
郑昭公忽在位数月前701年
郑厉公突在位4年前700年-前697年
郑昭公忽在位2年前696年-前695年(复位)郑子亹亹在位7月前694年
郑子婴婴在位14年前693年-前680年
郑厉公突在位7年前679年-前673年(复位)郑文公踕在位45年前672年-前628年
郑穆公兰在位22年前627年-前606年
郑灵公夷在位1年前605年
郑襄公坚在位18年前604年-前587年
郑悼公沸在位2年前586年-前585年
郑成公睔在位14年前584年-前571年
郑僖公髡顽在位5年前570年-前566年
郑简公嘉在位36年前565年-前530年
郑定公宁在位16年前529年-前514年
郑献公趸在位13年前513年-前501年
郑声公胜在位38年前500年-前463年
郑哀公易在位8年前462年-前455年
郑共公丑在位32年前455年-前424年
郑幽公已在位1年前423年
郑 公骀在位27年前422年-前396年
郑康公乙在位21年前395年-前375年
注:郑共公在位年数据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作了修正。
郑国
![郑国](https://img.taocdn.com/s3/m/6d1dd03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b.png)
周室东迁时,郑、晋都尽了保卫的责任。由于晋国不久分裂为翼(晋)和曲沃两部分,内战频仍,所以王室 不得不依靠虢和郑,它们都曾以诸侯而兼王室的卿士。郑武公、郑庄公对周的态度都很骄横无礼,平王很不满意, 想把权力分一半给虢公。庄公知道后,责问平王,平王竭力否认,以致“周郑交质”(即互相交换质子,郑国以 世子郑昭公,周王室以太子王子狐),并进行战争。周天子的权利已扫地殆尽了。
郑桓公听从了太史令的建议,于周幽王八年(前774年,郑桓公三十三年 ),将他的族人迁移到洛水东部, 居住在虢(今河南省密县东南)、郐(今河南省荥阳市北)献出的10座城邑,也成为了后来郑国的基础。
郑国的莲鹤方壶(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郑国东面是鲁、宋,西北是成周、卫、晋,西南是陈、蔡、许和 楚,周围还有许多姬姓、姜姓、偃姓、嬴姓及其他姓的小国,正如《国语·郑语》所说:“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 舅也,则皆蛮荆戎狄之人也。”
郑国自郑襄公开始,七穆轮流执政,掌控国家大权,而郑国国君则势力大衰。七穆执政时期,只有子产当国 时采取灵活的外交策略,郑国得以取得喘息之机,国力稍稍有所恢复。但子产之后,郑国仍复如旧,国家已势不 可为。
前712年,郑、秦、晋三国伐许,许国战败,退居原许国东偏。
郑国最大之敌人已经是新兴的韩国。然郑国仍内乱内斗不止,郑哀公为国人所杀;韩国攻郑,杀幽公。于是 国人立幽公之弟公子骀为君,是为郑繻公。韩非称郑国发生了太宰欣取郑事件,此事详情已难以考证。郑繻公在 位时,与韩国的战争互有胜负,而且形势曾一度好转。繻公十五年,韩伐郑,取郑之雍丘;繻公十六年,败韩于 负黍;繻公二十三年,围韩阳翟。前375年,郑国灭于韩国。
新说东周(2)——小霸郑国诞生记
![新说东周(2)——小霸郑国诞生记](https://img.taocdn.com/s3/m/6ee63f9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e.png)
新说东周(2)——小霸郑国诞生记东周初年,对王室权威最先进行挑战并造成深远影响的是郑国。
而郑国也是和王室血缘最亲的诸侯国。
郑国的第一代国君郑桓公姬友是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的亲弟弟,周幽王的亲叔叔。
因此,郑国也是一个很年轻的国家。
西周曾经进行过两次分封。
第一次分封大约是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灭周后,规模比较小。
主要分封的是古先贤之后,以及功臣之后以及武王的几个年长的弟弟。
如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
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第二次分封也就是比较著名的周公姬旦分封。
周公东征平定三监之乱后,征服了商、奄、蒲姑等广大东土。
为了更好的控制新占领的土地,监视被统治的人民,周公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
据荀子说,周初共分封了71国。
其中姬姓国53个,占了绝大多数。
其中属于文王诸子的封国有:管、蔡、郕、霍、鲁、卫、毛、曹、滕、毕、原、酆、郇等。
属于武王诸子的有邘、晋、应、韩四国。
属于周公后裔的有凡、蒋、刑、茅、胙、祭、六国。
因此,这些国家的年龄几乎与周王朝一样大,到东周时期,建国都有270年左右的历史了。
但郑国到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的时候,建国只有36年。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静把都城镐京东面的林(今陕西省华县西北一带)分封给弟弟姬友建国,国号为郑,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郑国。
(1)应该说,这个新生的郑国很不起眼。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郑国国君的爵位并不高,只是个伯爵。
周天子册封的诸侯国通常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郑国被授于伯爵之位,因此为三等国。
而且郑起初只是一个邦畿内的小国。
周分封的诸侯有邦畿内的,也有邦畿外的。
所谓邦畿内的,就是周天子直接管辖范围内分封的小国,而邦畿外的则是周天子直接管辖地域之外的诸侯国。
邦畿外的都是相对大的国家,负有为天子守疆土的责任,有着更自由的发展权。
而邦畿内的诸侯则是一些小国,主要是为天子服务,发展受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幽公
►郑幽公,姓名姬已, 为郑国第二十三任君 主,郑共公之子,在 位1年。
►前423年韩武子伐郑, 杀幽公。
郑繻公
► 郑繻公,姓姬,名骀,为郑国 第二十四任君主,郑幽公之 子,在位27年。
► 前408年韩景侯伐郑, 取雍丘。次年郑伐韩,在负 黍击败韩兵。前400年郑围 韩之阳翟。前398年繻公杀 其相子阳,两年后子阳之党 弑繻公。
郑昭公
► 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忽,郑庄 公长子。公子忽做世子时屡立战功, 时齐国受蛮夷困扰,姬忽一战而胜。 齐僖公极为欣赏他,欲将爱女即次女 文姜许配于他。但忽以齐大国,郑小 国,郑不高攀为由,拒绝了这门亲事 (《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 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 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 也。’” ),而后娶了陈国公主为妻 (他退亲的真正原因可能是已经知晓 了文姜的私情——她的情人,就是她 的胞兄,世子诸儿)。
郑武公
► 郑武公(?——前744),名 掘突,郑桓公之子。周幽王被 杀后,与秦、晋、卫三国联军 击退犬戎,受封卿士,留于洛 阳执政。不久护送周平王迁都 雒邑,受赏大片土地。后以离 间计灭亡郐国,趁周天子巡视 虢国防务时灭亡虢国,嫁女并 杀死主张进攻胡国的大臣关其 思,袭灭麻痹的胡国,使郑国 逐渐强盛,为庄公小霸奠定了 基础。
郑成公
►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 睔,郑悼公弟。初得楚之 助。及立,背晋盟楚。晋 厉公伐郑,楚共王救郑。 成公十三年,晋悼公伐郑, 坚守,晋军退。在位十四 年。
郑悼公
►郑悼公费 ► (?——前585) ► 春秋时郑国国
君,姬姓,名费。 郑襄公子。在位二 年。
郑僖公
►春秋时郑国国君,(?—— 前566),姬姓,名恽,一 做髡顽,郑成公子。为太子 时晋、楚均不以礼。即位后 晋会诸侯于郑,子驷为相, 又不以礼待之,子驷乃使人 杀公而以暴病卒以告诸侯。 在位五年。
►郑昭公宣布前 696年回国复 位。
郑子亹
► 春秋时郑国国君,郑庄公第三 子,高渠弥杀郑昭公而立之。初 子亹与齐襄公为公子时,有隙。 齐襄公谋讨郑,子亹往,高渠弥 为相,至而不谢,齐襄公怒而伏 甲杀之,车裂高渠弥。在位仅一 年。
郑子婴
► 郑子婴,姓姬名婴 (? ─ 前680 年),字子仪,中国春秋时代郑国 君主 (前694年─前680年在位)。 无谥号,史称子仪或郑子。 子仪 在位十四年,是郑庄公诸子中出 任国君时间最长者。祭足继续以 大夫身份执政,直至前682年去 世,但随后郑厉公来攻,子仪为 部下傅瑕所杀,厉公复国。 子仪 是郑庄公之子,郑昭公、郑厉公 及郑子亹均为子仪的兄长。
郑哀公
►郑哀公 ► 姓姬,名易,公元前463~
前456年,葬于河南新郑市郑 韩故城
► 郑国第二十一任君主, 郑声公之子,在位8年。前 455年郑人杀死哀公,立郑声 公弟丑,是为郑共公。
郑共公
►郑共公,姓姬,名丑,郑国第 二十二任君主,在位31年。
► 郑共公是郑声公之弟, 前455年郑人杀郑哀公后,被 立为国君。
►
鼋羹煮好后,灵公招来许多大臣,赐予他们鼋羹。最后郑灵公才召见公子宋,却没有赐食鼋
羹。公子宋大怒,不顾一切地将食指伸入鼎中蘸食鼋羹后拂袖而去,灵公暴跳如雷,声称非杀掉
公子宋不可。
►
公子宋回家后也怒气难消,又听说灵公要杀他,便先杀死灵公,报了未赐鼋羹之恨。郑国在
经历了一场混乱之后又重新建立了一个国家,公子宋亦由于谋杀国君而被诛。后人将此事浓缩为
► 郑文公有三个夫人,六个儿子, 被他设计杀了五个,剩下一个子兰 逃到晋国才活下来。
郑穆公
► 郑穆公是我国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任国君,名姬兰, 幼年时曾因国内叛乱先后在秦晋两国流亡,后来 在晋文公重耳的帮助下回国即位,他为人反复无 常,首鼠两端,为给诸侯国所不齿。
► 郑穆公(前648~前606)姬姓,名兰,传说为其 母梦天使赠兰草而生。其父郑文公将群公子逐出 国门。公子兰奔晋,为晋将。随晋军伐郑时,避 开围郑攻城,受到时人称颂。后郑文公逝世,晋 文公拥立公子兰继位,是为郑穆公。郑穆公即位 后,曾驱逐杞子等秦军内应,并粉碎秦军袭郑的 企图。又助晋攻秦,败秦兵于汪。后因惧大国来 攻,分别向楚、晋求好。晋灵公复会诸侯时,恨 郑首鼠两端,拒其于门外,赖大夫子家陈述“郑 居大国之间,不得不委曲求全”方得晋谅解 。
郑简公
► 姬嘉 ,即郑简公,为春秋 诸侯国郑国君主之一,是郑 国第十七任君主。他为郑厘 公子,在位36年。(前 570——前530) 公初立, 诸公子欲诛相子驷,子驷尽 除诸公子。子驷、子孔相继 执政。晋伐郑,与晋盟;楚 伐之,又与楚盟。执政者皆 以侈而专国政。简公十二年, 诛子孔,任子产为卿,郑赖 以存。
郑国
郑桓公
► 郑桓公(?-前771),西周末年 周厉王少子,周宣王异母弟。姬 姓,郑氏,名友,故又称姬友、 郑友或郑伯友,史称郑桓公。为 周司徒,封于郑(今陕西华县 东),是春秋时期郑国的第一代 国君。周幽王时期,郑桓公身为 周王室的司徒,看出西周马上就 要灭亡,于是,在太史伯的建议 下,于桓公三十三年(前774年) 将郑国财产、部族、宗族连同商 人、百姓迁移到东虢国和郐之间 (今河南嵩山以东),号称新郑 (今河南新郑一带)。后死于犬 戎破镐京之战。
郑定公
►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宁, 郑简公子。定公八年,子产 死,以子太叔执政。十一年, 周敬王避子朝之乱出居狄泉, 公与晋谋,入敬王于周。在 位十六年。
郑献公
►春秋时郑国第 十九任君主。 姬姓,名趸,为郑 定公子,在位 十三年。
郑声公
► (生卒年不详) ► 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胜,
郑定公之子,为春秋时期诸侯国郑 国第二十任君主,在位三十八年。 ► 当时“晋六卿强,侵夺郑, 郑遂弱”。声公五年(前496年), 郑相子产去世,“郑人皆哭泣, 悲之如亡亲戚”。
成语“染指于鼎”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
此事虽起于口腹之欲,然而最终则导致一个国家陷于水火之中。由这个小故事便可知道古圣
人的“去人欲,存天理”,“克己复礼”实在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呀!虽口腹之欲,纵容它,也
会成为日后杀身的隐患。
郑襄公
► 春秋时郑国国君,(?—— 前587),姬姓,名坚。郑 灵公庶弟。即位后依违于晋、 楚两大国之间。襄公八年, 因与晋盟,楚庄王出兵攻郑, 围郑三月。晋军未及援,襄 公肉袒牵羊,以城降楚。庄 王却三十里与郑和。旋晋军 至,楚师还击,郑助之,遂 败晋军。在位十八年。
郑灵公
► 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夷,字子貉。(?——前605)郑穆公之子。有庶妹曰夏姬,为 春秋时最著名美女。
►
初立,楚献龟,令为羹。大夫子家、子公朝,子公欲食,而勿与。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
而出。灵公怒而欲杀子公,谋未动,为子公与子家所杀。在位仅一年。
►
郑灵公即位不久后,楚国向郑灵公进献一只鼋。郑灵公非常高兴,便令厨子烹煮作羹。正巧
郑厉公
► 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突。郑庄公次 子。郑庄公临终前欲立其为继承人,然则 大夫祭仲以废长立幼,国家必乱为由反对, 遂未成立,庄公薨,郑昭公立,忽之每兄 为宋庄公,宋庄公威逼利诱祭仲帮厉公夺 位。然则约定国师皆为祭仲所管,政变成 功后即位,在位四年。然则国事皆为祭仲 所管,闷闷不乐,欲铲除他,事败出奔宋。 后郑国内乱不断,郑子仪十四年得复位, 前后在位共十一年。其间宋庄公欲挟送还 之功,想要郑国全国之财产,厉公拒绝后 发生郑宋战争,郑国胜。大败宋国。
郑庄公
► 郑庄公,即春秋小霸,姬姓,郑氏, 名寤生,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家。 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代国君,前743至 前701年在位。郑庄公一生功业辉煌, 在位期间,分别击败过周、虢、卫、 蔡、陈联军及宋、陈、蔡、卫、鲁等 国联军。御燕、侵陈,大胜之;伐许、 克息、御北戎,攻必克,战必胜,可 谓战绩显赫,使得郑国空前强盛,就 连当时的大国——齐国也跟着郑国东 征西讨。同时,郑庄公又是一个有战 略眼光,精权谋、善外交的政治家。 其过人的政治才能,也是他在春秋列 国纷争中能小霸中原的重要原因所在。
郑康公
►郑国末君。( ?——前375) 姬姓,名乙,郑定公五世孙。 一名乙阳,是为康公。《史 记·郑世家》载:“(郑君乙) 二十一年,韩哀侯灭郑,并 其国”。此后,郑氏子孙播 迁于陈(今河南淮阳)、宋 (今河南商丘)间,以原国 名为姓,便是郑姓之始。
►郑厉公宣布前 679年回国复 位。
郑文公
► 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捷,郑 厉公子。文公十八年,背齐桓公而 亲楚。次年,齐、鲁等国攻郑,楚 出兵围许以救郑。三十六年,晋公 子重耳出亡过郑,文公弗礼。重耳 即位为晋文公,于是秦晋共围郑, 乃使烛之武说秦穆公罢兵,与郑盟。 文公之子子兰入晋,得晋文公爱幸。 遂从晋意,以子兰入郑为太子,晋 亦罢兵。在位四十五年。
公子宋与子家来到殿前。公子宋食指大动,于是悄声对大家说:“我每次食指大动都能尝到珍奇
美味,上次我在晋国,食指大动,尝到了好吃的鱼;去楚国尝到了天鹅与合欢橘。这次君王一定
把美味分与大家。”
► 及至入殿见厨师正解割大鼋,便相视而笑。灵公很奇怪,便问,大家据实相告。灵公听后不悦, 暗想:我不赐予你,无论你食指怎么动,也是没用。他说:“你的食指灵,还是我的赏赐 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