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郑国商人弦高

合集下载

爱国故事弦高犒师的具体内容 弦高是谁?_历史故事

爱国故事弦高犒师的具体内容 弦高是谁?_历史故事

爱国故事弦高犒师的具体内容弦高是谁?公元前628年,郑文公去世了,他的儿子公子兰继承了国君之位。

与此同时,秦国却开始动作不断。

秦穆公一心想要灭亡郑国,现在郑国时逢国丧,又逢新君继位,于是决定发兵攻郑。

秦国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就是这次秦军的三大主将,秦军一共出兵400辆战车。

郑国正处于国丧中,根本不知秦国的阴谋,还在一片哀伤中。

公元前627年,秦军部队已经来到了滑国,非常靠近郑国了。

弦高是郑国商人,他做的是牛羊的生意,经常性的到别国出差。

这一次,弦高和往常一样,带着十几头牛要到滑国的集市上去卖。

弦高在无意中发现了这支秦军,他虽然只是商人,但是对郑国的国家形势也有了解,知道秦国对郑国虎视眈眈。

现在,他看到这支数量庞大的秦军,又没有得到最近秦国要攻打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消息,所以觉得非常奇怪。

秦军秘密驻扎在滑国境内,弦高暗中观察的行为被他们的盯梢发现了,盯梢放出信号,只见一支秦军小分队从营地中出来,迅速包围了弦高。

弦高非常机智,他冷静下来,在被抓去见秦军主将的时间里,他仔细考虑了这支秦军的目的,以及抓自己的后果。

通过他多年行走江湖的经验,这支秦军来者不善,一定是要对郑国不利的。

所以,见到秦将后,弦高首先表示了自己的身份,他编造自己是郑国的使臣,身上带着郑国新君的命令,专门带着这十几头牛来欢迎远道而来的秦军。

秦国将军见弦高非常镇定,也不像是说假话的样子,就相信了弦高,也接受了弦高带来的礼物。

随后,就安排弦高在军营休息。

秦将们凑在一起,讨论该如何走下一步?因为,从弦高的话中来看,郑国已经知道了秦军要来偷袭他们郑国。

而且,弦高还说郑国国君还派了大部队来迎接他们。

秦将觉得,后面的大部队极有可能是来攻打秦军的。

郑国新君继位,但是秦军若猛然攻打郑国,郑军数量庞大,秦军不一定能赢。

他们现在所在的滑国,距离秦国路途遥远,想要请示秦穆公是不可能的事情,往来的时间太长了。

经过一番商量,秦将们决定相信弦高,也决定不再按照计划攻打郑国,而是攻打滑国。

为国家发展而放弃个人幸福的名人事例

为国家发展而放弃个人幸福的名人事例

为国家发展而放弃个人幸福的名人事例
1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商人弦高用自己准备贩卖的12头牛,稳住了率300辆战车偷袭郑国的秦国大将孟明视,使之放弃偷袭计划。

弦高为祖国利益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的行为,就是爱国。

2 汉朝的苏武出使匈奴,却被匈奴扣留,要挟其投降,苏武不从,便
被流放到荒芜人烟冰天雪地的地方去放牧,结果19年的苦难折磨也没有使苏武变节,这也是爱国。

3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近20年的戎马生涯中,为国立下赫赫战功,却屈死于风波亭,但他精忠报国的事迹却永远激励后人。

4 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经过13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扫清了危害我东南沿海300年之久的倭寇之患,他的爱国之举青史流名。

5 清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抗击殖民强盗,收复了台湾,从而彪炳史
册受人敬仰。

6 清朝的林则徐虎门销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序幕,在中华民族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7 为了新中国的胜利,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种爱国壮举与日月同在。

8 人民的勤务员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来,这是平凡事业中的爱国。

9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孔凡森,他的爱国形象犹如雅鲁藏布江一样源远流长。

10张自忠,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多次于日军血战,曾取得过喜封口,临沂,随枣的战役的胜利。

后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弦高犒师的典故

弦高犒师的典故

弦高犒师的典故
春秋时期,公元前627年,弦高犒师的典故诞生。

当时,秦穆公拟借晋国国丧之机,遣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兵车400辆,企图偷袭郑国。

秦军主力行至滑国境内,偶遇郑国商人弦高。

得知秦军意图侵犯本国,弦高果断采取措施,一方面急速派遣使者回国报告情况,另一方面化身郑国国君特使,要求与秦国主将孟明视会面。

弦高向秦军主将孟明视献上四张熟牛皮与十二头肥牛,用以犒劳远道而来的将士。

孟明视本欲在郑国毫无防备之际实施偷袭,出乎意料地得知郑国使臣前来犒劳军队,认为偷袭已无可能。

于是,秦军顺路消灭滑国,随后撤回秦国。

在这一典故中,弦高展现出的机智、爱国及见义勇为精神,使郑国成功避免秦军偷袭。

而秦军也因弦高的举动,未能达成原定目标。

《秦晋崤之战》原文与翻译

《秦晋崤之战》原文与翻译

《秦晋崤之战》原文与翻译《秦晋崤之战》原文与翻译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晋崤之战》原文与翻译,欢迎查看。

《秦晋崤之战》原文: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古诗崤之战翻译赏析

古诗崤之战翻译赏析

古诗崤之战翻译赏析文言文《崤之战》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

曰:“君命大事。

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

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

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

”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

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

晋许之,於是使人送重耳。

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

文公使人杀子圉。

子圉是为怀公。

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

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於晋、秦。

秦缪公①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

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於城濮。

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

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

晋之强,秦之忧也。

”缪公乃罢兵归。

晋亦罢。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

”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

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

”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

”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

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

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

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

”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於肴厄矣。

”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过周北门。

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

”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

”灭滑。

滑,晋之边邑也。

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

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

”遂墨衰绖②,发兵遮秦兵於肴,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

虏秦三将以归。

(节选自《史记·秦本纪》)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宋]吕祖谦《东莱博议》)[注]①秦缪公(?—公元前621年),也作秦穆公。

“弦高犒师”和爱国主义

“弦高犒师”和爱国主义

“弦高犒师”和爱国主义“弦高犒师”是《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里的一个故事,说的是秦国想偷袭郑国,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了,弦高就假装成郑国的使者,从半道上截住了秦军,并且假借郑君的名义送了十二头牛对秦军进行犒劳,暗示郑国已经知道秦军的行动。

当然,这个弦高可实在够倒霉的,损失够大,一下子丢了自己的十二头牛。

在当时,的确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个故事也一直被教科书当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不厌其烦地在各种古代文学史上讲,以至于在任何场合,一谈到爱国主义的实例,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马上会举手抢答:“弦高犒师。

”可见中国的爱国主义传统可真够源远流长的。

可要说春秋时候每个诸侯国的人都很爱国,似乎又不是那么回事。

就拿一个叫卫懿公的人来说吧,他喜欢养仙鹤,本来这不是什么毛病,谁没个爱好,养鹤好歹也是陶冶情操的活儿,总比酗酒抽烟等不良嗜好要好些吧。

可是偏偏这厮仗着自己是个国君,把那些个鹤全部封了“大夫”。

那时候,“大夫”这个职称可不是闹着玩的,上了这个级别,马上就有扈从、田产和车马侍候着。

卫国的老百姓对鹤们嫉妒得要死,可是无可奈何。

后来,敌人来攻打卫国,卫懿公慌了,要在太庙授兵,派老百姓去帮他抵御。

老百姓们这下不干了,说:“有职称的是鹤,让它们去帮你打吧。

”结果这个卫懿公就当了俘虏,国家也灭亡了。

看来,身为哪个国家人,就爱哪个国家,这个说法靠不住。

郑国和卫国都是姬姓国,而且卫国人的祖先是赫赫有名的卫康叔,比郑国人的祖先周厉王风光多了。

难道在康叔他老人家的德化熏陶下的国民,反而会比郑国国民的素质差?后来我看《左传》,似乎有点明白了,爱国主义有点扯,关键还是利益。

可是弦高犒师会有什么利益?这要先从郑国的历史和地理位置说起。

在所有的姬姓国中,郑国是建国最晚的,一直拖延到西周晚期。

它的故土本来在关中的郑地,后来周平王在犬戎的压力下东迁,郑国也很怕,只好跟着宗主跑。

它采取坑蒙拐骗的手段夺取了今天河南的一大块土地,改名为新郑。

百害而无一利的意思

百害而无一利的意思

百害而无一利的意思百害而无一利的意思是:指什么都没有,对自己有害处。

比喻百般阻挠,对事情毫无益处,只能损害自己的利益。

出自《列子·说符》。

.百弊而无一利,出自《列子·说符》。

1、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弦高要到楚国去经商。

路过宋国,遇见了管仲。

他知道管仲贤明,就向他请教说:“我准备往东去做生意,可是从前听说‘商人买卖不吉祥’。

现在我想在贵国搞点儿投机的活动。

您看好吗?”管仲回答说:“你为何这样讲呢?假如,把货物运输途中损失掉一半;商品售价提高,那会减少收入。

降低售价,销量又跟不上来,所以还是要受贫困和灾祸啊!如果货物囤积着不卖,等待价格上涨后再出手,也许有可能得利,但一定会招致别人的嫉妒和怨恨。

如今你打算做买卖,正当适宜呀。

货物集中起来就不容易损坏,不集中,风险太大。

你考虑得真周到啊!”弦高听了非常佩服,表示谢意后离开了。

2、宋朝哲学家朱熹曾用对联写“南华经”:南华经者,南华仙人之经也。

上联隐含三字“老庄列御寇”。

清代学者刘逢禄续上下联:北海传道德,承诸葛孔明。

并附解释说:“以佛法度儒书;借圣贤授俗流。

此联采用三个三字句,形成流水对的结构,文笔自然天成,脍炙人口。

3、梁武帝萧衍原本一介平民,他相貌堂堂,才智超群,深得父皇喜爱,于是让他接替自己执掌江山。

其实,萧衍心中另有所图——他是想继位称帝。

他暗地里笼络各方势力,甚至连自己亲舅舅、身边宠臣侯景都不放过。

梁武帝最终还是登基称帝了,但不久便被侯景囚禁饿死在台城。

4、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母亲冯太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她辅佐文成帝创立太和年间。

冯太后精通儒家经典,喜欢佛学,在她统治时期,北魏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社会稳定。

5、战国时期,秦赵长平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双方伤亡惨重。

赵王派使者向齐国求援,希望以廉颇为将迎击秦军。

廉颇率兵赶到长平前线,对赵括委婉地劝告说:“秦国强大,土地肥沃,士兵勇猛善战,百姓也奋发有斗志。

我军远来疲惫,而秦军阵容严整,有利于决战。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评晁错削藩(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评晁错削藩(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评晁错削藩(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孔子不饮盗泉之流,曾子不入胜母之闾。

名且恶之,而况为不臣不子乎?《传》曰:“君子可贵可贱,可刑可杀,而不可使为乱。

”若夫外饰其貌而内无其实..,口诵其文而行不犹其道,是盗,固与盗而不容于君子之域。

《春秋》不以寡犯众,诛绝之义有所止,不兼怨恶也。

故舜之诛,诛鲧;其举,举禹。

夫以巧璠之玳,而弃其璞,以一人之罪,而兼其众,则天下无美宝信士也。

晁生言诸侯之地大,富则骄奢,急即合从。

故因吴之过而削之会稽,因楚之罪而夺之东海,所以均轻重,分其权,而为万世虑也。

弦高诞.于秦而信于郑,晁生忠于汉而雠于诸侯。

人臣各死其主,为其国用,此解扬之所以厚于晋而薄于荆也。

(节选自《盐铁论·卷二·晁错》)材料二:昔者,晁错尝忠于汉矣,而其知不足以任天下之大权也,是以轻发七国之难,而其身先戮于一人之言。

可不谓愚乎?彼错者为申韩之学锐气而寡恩好谋而喜功之臣也。

自孝景之居东宫,而错锐之以人主之术数也,固以知宠之矣。

及其即位,而以天下听之。

彼挟其君以天下听之也,欲就其所谓术数之效.。

是以轻为而不疑,决发而不顾,卒以忧君危国,几成刘氏之大变。

而后世之士,犹或知之,独子云乃谓之愚。

子云之愚错也,非以其知不足以卫身而愚之也,亦以其不能杜.七国未发之祸而故趣之于乱也。

东诸侯之势诚强矣。

强而骄,骄而反,其理也。

然而,束之而使无骄,御之而使无反者,岂固无术耶?而错之策曰:“削之、不削,皆且反也。

削之,则反速而祸小;不削,则反迟而祸大。

”是错之术无他,趣之以速反而已。

错之所谓祸小者,以吾朝削其地,而暮得其民也。

安有数十年拊循之民,一旦而遂不为之役也?吴王所发五十万之众者,皆其削郡之民也。

连七国百万之师西向而图危关中,乃曰祸小者,真愚也。

(节选自《何博士备论·晁错论》)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写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
第三部分:秦军在归途中遭遇晋军伏击,大败。
朗读试译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fǔ)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第二部分:秦军东征未果,中途灭滑而还。
朗读试译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cuīdié),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注释
文嬴(晋文公的夫人,秦穆公的女儿)请(省略"释")三帅,曰:"彼实构(挑拨离间)吾二君,寡君(自称其父秦穆公)若得而食之,不厌(满足),君何辱(敬辞,辱没,劳驾)讨(杀、惩罚)焉?使归就戮(受戮刑)于秦,以逞(满足)寡君之志(心愿),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放)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擒)诸("之于"的合音)原,妇人暂(一下子)而免(赦免、放走)诸国,堕(huī,同"隳",毁坏)军实(战果)而长(助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fǔ)(晋大夫)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léi 绳索,这里指俘虏)衅鼓(杀人把血涂在鼓上。古代凡重要器物<如钟鼓等>制成,要杀牲以祭,把血涂在上面。叫"衅"),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意思是三年后要兴师报仇)。"

甲弦高文言文翻译

甲弦高文言文翻译

甲弦高(晋)皇甫谧弦高者,郑人也。

郑穆公时,高见郑为秦晋所逼,乃隐不仕,为商人。

及晋文公之返国也,与秦穆公伐郑,围其都。

郑人私与秦盟,而晋师退。

秦又使大夫杞子等三人戍郑。

居三年,晋文公卒,襄公初立。

秦穆公方强使百里、西乞、白乙帅师袭郑过周反滑郑人不知。

时高将市于周,遇之,谓其友蹇他曰:“师行数千里,又数经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

凡袭国者,以无备也。

示以知其情也,必不敢进矣。

”于是乃矫郑伯之命,以牛十二犒秦师,且使人告郑为备。

杞子亡奔齐,孟明等返至都,晋人要击,大破秦师。

郑于是赖高而存。

郑穆公以存国之赏赏高,而高辞曰:“诈而得赏,则郑国之政废矣。

为国而无信,是败俗也。

赏一人而败国俗,智者不为也。

”遂以其属徙东夷,终身不返。

(选自《高士传》乙秦晋殽之战(节选)(春秋)左丘明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参考译文:甲弦高弦高,是郑国人。

郑穆公时,弦高看到郑国被秦国和晋国经常威胁,于是隐居不仕,做起了商人。

等到晋文公回国以后,晋文公遂联合秦穆公攻打郑国,包围了郑国国都。

郑国私下与秦国结盟,而晋军只好撤退了。

秦国又派其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戍守郑国。

过了了三年,晋文公去世后,襄公刚即位。

当时,秦穆公统治下的秦国势力强大,遂派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将军率领秦军偷袭郑国,经过周和滑两地,而郑国人尚且不知道消息。

当时,弦高正好到周经商,偶然遇到秦军,他对友人蹇他说:“行军几千里,并且经过几个诸侯国的地界,看其来势一定是偷袭郑国。

凡是偷袭他国者,都乘对方没有准备。

现在如果让秦军知道郑国已经了解了这一情况,秦军就一定不敢再进军了。

商人弦高救国读后感

商人弦高救国读后感

商人弦高救国读后感读了商人弦高救国的故事,真的是让我对这个聪明的商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你想啊,弦高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做买卖的商人,本来他就想着把自己的牛啊啥的拉到郑国去卖,好赚点钱。

结果半道上听到秦国要去偷袭郑国的消息,这事儿可不得了啊。

郑国那时候肯定是蒙在鼓里,要是真被秦国偷袭了,估计得被打得很惨。

可弦高呢,他没有想着“这事儿跟我没关系,我就一商人,赶紧绕道走”。

他特别有胆识,临时想了个超级妙的主意。

他假装是郑国派来犒劳秦军的使者,带着自己的那些牛就去见秦军了。

他对秦军将领说:“咱郑国知道你们大老远地来了,派我来给你们送点薄礼,犒劳犒劳大家。

”这秦军一听,心里就犯嘀咕了。

他们本来想着偷偷地去打郑国,来个出其不意,现在郑国好像已经知道他们来了,还专门派人来迎接,这肯定是有准备啊。

这就好比小偷想偷偷溜进人家家里偷东西,结果刚到门口,人家主人就站在那儿说“欢迎啊,我都知道你要来”,那小偷肯定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弦高这一招啊,真是绝了。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不动一兵一卒就把郑国可能面临的灭顶之灾给化解了。

而且他还只是一个商人,不是什么大将军或者谋士之类的。

这就告诉我们啊,不管我们在社会上是做什么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商人,也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的作用。

我觉得我们在生活里也应该像弦高一样。

遇到事儿的时候不能只想着自己,要有一种大局观。

而且呢,在面对困难或者危险的时候,脑子得转得快,要善于利用自己手头现有的资源去解决问题。

弦高就利用了他的那些牛,把它们变成了救国的关键道具,就像变魔术一样。

我们也得像他一样,把自己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变成解决大问题的关键因素。

弦高就是个大英雄,他的故事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品味,也能给我们在做人做事上带来好多的启发呢。

弦高智退秦军简要复述课文

弦高智退秦军简要复述课文

以下是对《弦高智退秦军》的简要复述:
弦高是郑国的一位商人,经常往返于各地进行贸易。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支秦国的军队,正在向郑国行进。

弦高意识到这是秦国的侵略军,于是他急中生智,将自己所携带的货物,包括12头牛,都送给了秦军,并且告诉秦军,这是为了表示对秦国的敬意,同时他还向秦军传递了一个假情报,称郑国已经做好了防备,等待他们的到来。

秦军将领被弦高的举动所迷惑,以为郑国已经知道了他们的侵略计划,因此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本的计划,转而考虑撤退。

弦高的智谋成功地阻止了秦军对郑国的侵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危机时,我们需要冷静思考,运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满弓紧弦枕戈待旦的意思

满弓紧弦枕戈待旦的意思

满弓紧弦枕戈待旦的意思摘要:1.满弓紧弦枕戈待旦的成语含义2.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3.满弓紧弦枕戈待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如何培养满弓紧弦枕戈待旦的品质正文:满弓紧弦枕戈待旦,这是一个形象生动且富有哲理的成语。

它形容人们始终保持警惕,积极备战,随时迎接挑战的决心和态度。

这个成语的背后,蕴含着一个激励人心的历史故事。

相传,在我国春秋时期,一位名叫弦高的郑国商人,在一次远游途中得知敌国要对郑国发动进攻。

为了避免国家遭受损失,弦高果断地采取措施,迅速返回国内,报告了这一重要情报。

由于他的警觉和果断,郑国得以提前做好战争准备,最终成功击退了敌国军队。

弦高枕戈待旦的精神,成为了后世传承的典范。

满弓紧弦枕戈待旦的成语,正是来源于这个故事。

它告诉我们,面对未知和挑战,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始终保持警惕,以便在关键时刻迎接挑战,保卫家园。

在现实生活中,满弓紧弦枕戈待旦的精神同样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无论是在国家政治、经济、国防等领域,还是在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都需要具备这种精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迅速应对,化险为夷。

要培养满弓紧弦枕戈待旦的品质,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这意味着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负责,始终保持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

其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机遇。

最后,要有坚定的执行力,一旦发现问题,就要迅速采取行动,调整策略,确保自己始终处于备战状态。

总之,满弓紧弦枕戈待旦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优秀品质。

通过培养这种品质,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目标。

概括蹇叔和弦高形象特点

概括蹇叔和弦高形象特点

概括蹇叔和弦高形象特点
蹇叔的老成持重、远见卓识,原轸的忠直多谋、勇武暴烈。

而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又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表现出来的。

常为人称道的蹇叔的三段话,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地谏诤秦穆公,但因说话对象不同,语气大有区别,符合特定的语境,使蹇叔的形象更为真实可亲、丰满完美。

老谋深算的蹇叔,战前力谏秦穆公不可出兵袭郑,并预言出兵必败。

但穆公利令智昏,一意孤行。

面对如此刚愎自用的君王,蹇叔丝毫不改自己的主张,倔强刚直的性格在两次哭师的场面描写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原轸在崤之战前与栾枝的论辩,显示了他的辩才和忠心,而在崤之战后又公开地与文嬴发生争执,并当着襄公的面“不顾而唾”,表现出他性格的另一方面──粗鲁暴烈,竟不顾君臣之礼。

弦高是春秋时期郑国商人,经常来往于各国之间做生意。

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临危不惧,机智用计骗了秦军,为救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弦高,就是一个小国的人民,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在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智慧与爱国情操,让我们看到小人物的大贡献。

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的解释

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的解释

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的解释我有个朋友,他对古代的一些小故事很感兴趣,有一次就问我关于“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的事儿。

我就跟他说啊,我理解的这个弦高呢,他是郑国的一个商人。

我就想象啊,在那个时候,我要是弦高,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每天想的就是怎么把自己的牛卖个好价钱。

我得盘算着,往西去的话,哪里的人可能更需要牛,哪里的市场能让我赚更多的钱。

我朋友就问我:“那他这一去就只是单纯为了做生意吗?”我想了想,回答他说,从表面看肯定是为了生意啊。

你想,我作为弦高,我得养活自己和家人,在那个时代,做买卖就是我的生计。

我得挑选那些健壮的牛,带着它们长途跋涉,路上还得小心照顾着,就盼着到了西边能顺利把牛卖掉。

但是呢,我又跟朋友说,这个弦高可不仅仅是个只想着赚钱的商人。

当他在途中发现了秦国的军队要去偷袭郑国的时候,我觉得他心里肯定是很纠结的。

我要是他啊,一方面我就是个小商人,我能做什么呢?另一方面,郑国可是我的国家啊,我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它被偷袭呢。

我朋友就很好奇弦高当时做了什么。

我告诉他,弦高可聪明了,他假托郑君之命,用自己的牛去犒劳秦军。

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我要是他,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肯定很害怕。

我害怕秦军识破我的谎言,害怕我这辛辛苦苦带的牛就这么没了,更害怕我自己还会有性命之忧。

可是我又觉得,为了郑国,我必须得这么做。

我朋友听了之后,若有所思地说:“那这个弦高还真是不简单呢。

”我深有感触地说:“是啊,他虽然是个商人,但在国家大义面前,他没有退缩。

他的行为或许在当时的很多商人看来很冒险,但他的爱国之心却是无比珍贵的。

他用自己的方式,可能改变了郑国的命运,也让后世的人看到,一个普通的商人,也可以有这样伟大的情怀。

”。

商人弦高救国的经典故事

商人弦高救国的经典故事

商人弦高救国的经典故事晋文公打算会合诸侯去征伐郑国。

因为郑国在表面上加入了中原联盟,暗地里又跟楚国串通一气。

先轸说:“会合诸侯已经好几次了。

征伐郑国,咱们自己的兵马也够了,何必再去麻烦别人呢?”晋文公说:“也好。

不过上回秦伯跟我约定有事一块儿出兵,这回倒不能不去请他。

”他就派使者去请秦穆公发兵。

晋国的军队到了郑国,秦国的兵马也到了。

晋国的兵马驻扎在西边,秦国的兵马驻扎在东边,声势十分浩大,吓得郑国的国君慌了神。

有人替他出主意,叫他派个能说会道的人去劝秦国退兵。

秦穆公还真答应了郑国,单独和郑国讲了和,派副将杞子和另外两个将军在北门外留下两千人马保护着郑国,自己带着其余的兵马回去了。

晋国人一看秦国人不说什么就走了,都很生气。

狐偃主张追上去,或者把留在北门的那些人消灭掉。

晋文公说:“我要是没有秦伯帮忙,怎么能够回国呢?”晋文公就叫将士们加紧攻打郑国。

郑国投降了晋国,依了晋国提出的条件,把一向留在晋国的公子兰立为太子。

秦国的将军杞子他们三个人带着两千人马驻扎在北门。

一瞧晋国送公子兰回到郑国,立他为太子,气得直蹦。

杞子说:“主公为了郑国投降了咱们,才退兵回去,叫咱们保护着北门。

郑伯反倒甩开了咱们投降了晋国,太不像话了!”他们就派人去向秦穆公禀报,请他快来征伐郑国,说自己掌握了郑国都城城门的钥匙。

秦穆公听了杞子的报告,心里很不痛快。

不过他还不好意思跟晋文公翻脸,只好暂时忍着。

后来听说晋国几个重要的人物,像狐偃、狐毛都先后死了。

秦穆公一想,晋国的老臣已经是老的老,死的死了,就盘算接着晋国来做霸主。

可是中原诸侯还是把秦国看做西方的戎族,正像把楚国看做“南蛮子”一样。

秦穆公想:要做中原的霸主,就得打到中原去,老蹲在西北角上是不行的。

那些个青年将军,像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也希望到中原去扩展势力。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磨拳擦掌,要建立霸业了,可巧杞子又来了个报告说:“郑伯死了,公子兰做了国君,他只知道有晋国,不知道有秦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时期的郑国商人弦高。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秦国外交人员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不听手下人的劝阻,坚决出兵。

秦国君多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

弦高很着急,灵机一动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

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

”并且暗地里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秦国外交官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

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其实就是现在的驱逐出境,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

你们也该要走了吧。

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

秦军将领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

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顺道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这时,晋国的原轸说:“秦国国君不听手下人的劝告,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

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

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

一定要讨伐秦军!”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

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

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

郑国没有遭到侵略,完全是商人弦高的功劳。

他虽然是商人,但并不是把个人私利看得高于一切,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

关键时候舍得破财为国免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