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刚度比

合集下载

PKPM-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七个比值及调整方法

PKPM-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七个比值及调整方法

tu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七个比值及调整方法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高规 6.4.2和7.2.14。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高规3.3.13。

这个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来的地震剪力如果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就要人为提高,并按这个最低要求完成后续的计算。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a)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b)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c)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高规4.4.2;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则按高规5.1.14予以加强。

刚度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如果某楼层刚度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SATWE自动将该楼层定义为薄弱层,并按高规5.1.14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15倍。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适当降低本层层高和加强本层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提高上部相关楼层的层高和削弱上部相关楼层墙、柱或梁的刚度。

4、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

pkpm六个比的调整

pkpm六个比的调整

规范用于控制结构整体性的主要指标主要有: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刚重比、剪重比等。

一、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规范条文:新高规的4.3。

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

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

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名词释义:(1) 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控制目的: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2.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Max—(X)、Max-(Y)-—-—最大X、Y向位移.(mm)Ave-(X)、Ave-(Y)—---X、Y平均位移.(mm)Max-Dx ,Max—Dy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Ave—Dx ,Ave—Dy : 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Ratio-(X)、Ratio-(Y)——-- X、Y向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值.Ratio-Dx,Ratio-Dy :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即要求:Ratio—(X)= Max—(X)/ Ave-(X)最好<1.2 不能超过1。

PKPM高层结构设计中经常要控制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周期比、位移比和刚重比“六种比值”

PKPM高层结构设计中经常要控制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周期比、位移比和刚重比“六种比值”

PKPM高层结构设计中经常要控制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周期比、位移比和刚重比“六种比值”高层结构设计中经常要控制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周期比、位移比和刚重比“六种比值”,-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4、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5、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6、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位移比(层间位移比):-1.1 名词释义:-(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 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1.3 控制目的: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2 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1.2 相关规范条文的控制:-[抗规]3.4.2条规定,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当存在结构平面扭转不规则时,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PKPM里6种比值详解

PKPM里6种比值详解

高层结构设计中经常要控制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周期比、位移比和刚重比“六种比值”,-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4、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5、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6、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位移比(层间位移比):-1.1 名词释义:-(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 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1.3 控制目的: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2 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1.2 相关规范条文的控制:-[抗规]3.4.2条规定,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当存在结构平面扭转不规则时,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高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PKPM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详细讲解

PKPM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详细讲解

PKPM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详细讲解周期比规范条文:新高规的4.3.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 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对于通常的规则单塔楼结构,如下验算周期比:1)根据各振型的平动系数大于0.5,还是扭转系数大于0.5,区分出各振型是扭转振型还是平动振型2)通常周期最长的扭转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扭转周期Tt,周期最长的平动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平动周期T13)对照“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考察第一扭转/平动周期是否引起整体振动,如果仅是局部振动,不是第一扭转/平动周期。

再考察下一个次长周期。

4)考察第一平动周期的基底剪力比是否为最大5)计算Tt/T1,看是否超过0.9 (0.85)周期比控制什么?如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周期比侧重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而非其绝对大小,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相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

一句话,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在要求结构承载布局的合理性周期比不满足要求,如何调整?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

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圈刚度,削弱结构内筒刚度。

F验算周期比的目的,主要为控制结构在罕遇大震下的扭转效应。

F多塔结构周期比:对于多塔楼结构,不能直接按上面的方法验算。

如果上部没有连接,应该各个塔楼分别计算并分别验算,如果上部有连接,验算方法尚不清楚。

F体育场馆、空旷结构和特殊的工业建筑,没有特殊要求的,一般不需要控制周期比。

F当高层建筑楼层开洞口较复杂,或为错层结构时,结构往往会产生局部振动,此时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来计算结构的周期比。

PKPM中七个比的控制和调整

PKPM中七个比的控制和调整

PKPM中七个比的控制和调整1、轴压比:查看: 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结构验算简图调整标准: 抗规6.3.7和6.4.6,高规 6.4.2和7.2.14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高规 6.4.2和7.2.14。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2、周期比:查看:WZQ.OUT调整标准:高规4.3.5, A级扭转第一周期不应大于平动第一周期的0.9,B级不应大于0.85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见高规4.3.5。

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结构扭转效应过大。

周期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只能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布置,提高结构的扭转刚度;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围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削弱结构中间墙、柱的刚度。

第一或第二振型为扭转时的调整方法:1)SATWE程序中的振型是以其周期的长短排序的。

2)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型及以后。

见抗规3.5.3条3款及条文说明“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宜相近”。

3)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第二振型转角方向和第三振型转角方向,一般都靠近X轴和Y轴)方向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宜沿两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并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4)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则过小,此时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并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

5)在进行上述调整的同时,应注意使周期比满足规范的要求。

pkpm中七个比的控制

pkpm中七个比的控制

p k p m中七个比的控制Work hard in everything, everything follows fate!1、轴压比:查看: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结构验算简图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2、周期比:查看:WZQ.OUT调整标准:高规3.4.5;A级扭转第一周期不应大于平动第一周期的0.9;B级不应大于0.85..周期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2人工调整:只能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布置;提高结构的扭转刚度;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围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削弱结构中间墙、柱的刚度..第一或第二振型为扭转时的调整方法:1SATWE程序中的振型是以其周期的长短排序的..23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第二振型转角方向和第三振型转角方向;一般都靠近X轴和Y轴方向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宜沿两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并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4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则过小;此时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并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5在进行上述调整的同时;应注意使周期比满足规范的要求..6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周期比肯定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周期比较难满足规范的要求..3、剪重比:查看:WZQ.OU中的VX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a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b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c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4、刚度比:查看:WMASS.OUT调整标准:抗规3.4.3;高规3.5.2;框架结构不宜小于相邻上层的0.7;不宜小于相邻上部三层刚度平均值的0.8;其他结构不宜小于相邻上层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1.1;对结构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小于1.5刚度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如果某楼层刚度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SATWE自动将该楼层定义为薄弱层;并按高规3.5.8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25倍..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适当降低本层层高和加强本层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提高上部相关楼层的层高和削弱上部相关楼层墙、柱或梁的刚度..5、刚重比:查看:WMASS.OUT调整标准:高规5.4.1;框架结构≥20;其他结构≥2.7H2;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高规5.4.4;框架结构≥10;其他结构>1.4H2..刚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2人工调整:只能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布置;加强墙、柱等竖向构件的刚度..6、层间受剪承载力比:查看:WMASS.OUT中的Ratio_Bu调整标准:抗规3.4.3;高规3.5.3;A级不宜小于上层的0.8;不应小于0.65;B级不应小于0.75..层间受剪承载力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适当提高本层构件强度如增大配筋、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加大截面以提高本层墙、柱等抗侧力构件的承载力;或适当降低上部相关楼层墙、柱等抗侧力构件的承载力..7、位移比\弹性层间位移角\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查看:WDISP.OUT调整标准:抗规3.4.3;高规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见抗规3.4.3;高规位移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2人工调整:只能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平面布置;减小结构刚心与形心的偏心距;可利用程序的节点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中快速找到位移最大的节点;加强该节点对应的墙、柱等构件的刚度;也可找出位移最小的节点削弱其刚度;直到位移比满足要求..如果结构竖向较规则;第一次试算时可只建一个结构标准层;待结构的周期比、位移比、剪重比、刚度比等满足之后再添加其它标准层;这样可以减少建模过程中的重复修改;加快建模速度..。

PKPM中七个比的控制和调整

PKPM中七个比的控制和调整

高层设计的难点在于竖向承重构件(柱、剪力墙等)的合理布置,设计过程中控制的目标参数主要有如下七个: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6和6.4.5,高规 6.4.2和7.2.14。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2、剪重比:剪重比是规范考虑长周期结构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因地震影响系数取值可能偏低,相应计算的地震作用也偏低,因此出于安全考虑,规范规定了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得最小值.若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小于规范对剪重比的要求,水平地震剪力的取值应进行调整,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高规4.3.12。

这个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来的地震剪力如果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就要人为提高,并按这个最低要求完成后续的计算。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a)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b)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c)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3)在SATWE的“地震信息”中的“周期折减系数”中适当减小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3,高规3.5.2;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则按高规3.5.8,抗规3.4.4予以加强。

PKPM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详细讲解

PKPM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详细讲解

PKPM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详细讲解周期比规范条文:新高规的4.3.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 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对于通常的规则单塔楼结构,如下验算周期比:1)根据各振型的平动系数大于0.5,还是扭转系数大于0.5,区分出各振型是扭转振型还是平动振型 2)通常周期最长的扭转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扭转周期Tt,周期最长的平动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平动周期T1 3)对照“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考察第一扭转/平动周期是否引起整体振动,如果仅是局部振动,不是第一扭转/平动周期。

再考察下一个次长周期。

4)考察第一平动周期的基底剪力比是否为最大5)计算Tt/T1,看是否超过0.9 (0.85)周期比控制什么?如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周期比侧重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而非其绝对大小,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相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

一句话,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在要求结构承载布局的合理性周期比不满足要求,如何调整?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

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圈刚度,削弱结构内筒刚度。

F验算周期比的目的,主要为控制结构在罕遇大震下的扭转效应。

F多塔结构周期比:对于多塔楼结构,不能直接按上面的方法验算。

如果上部没有连接,应该各个塔楼分别计算并分别验算,如果上部有连接,验算方法尚不清楚。

F体育场馆、空旷结构和特殊的工业建筑,没有特殊要求的,一般不需要控制周期比。

F当高层建筑楼层开洞口较复杂,或为错层结构时,结构往往会产生局部振动,此时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来计算结构的周期比。

PKPM刚度比

PKPM刚度比

PKPM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详细讲解周期比规范条文:新高规的3.4.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对于通常的规则单塔楼结构,如下验算周期比:1)根据各振型的平动系数大于0.5,还是扭转系数大于0.5,区分出各振型是扭转振型还是平动振型2)通常周期最长的扭转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扭转周期Tt,周期最长的平动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平动周期T13)对照“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考察第一扭转/平动周期是否引起整体振动,如果仅是局部振动,不是第一扭转/平动周期。

再考察下一个次长周期。

4)考察第一平动周期的基底剪力比是否为最大5)计算Tt/T1,看是否超过0.9 (0.85)周期比控制什么?如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周期比侧重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而非其绝对大小,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相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

一句话,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在要求结构承载布局的合理性周期比不满足要求,如何调整?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

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圈刚度,削弱结构内筒刚度。

验算周期比的目的,主要为控制结构在罕遇大震下的扭转效应。

F多塔结构周期比:对于多塔楼结构,不能直接按上面的方法验算。

如果上部没有连接,应该各个塔楼分别计算并分别验算,如果上部有连接,验算方法尚不清楚。

F体育场馆、空旷结构和特殊的工业建筑,没有特殊要求的,一般不需要控制周期比。

F当高层建筑楼层开洞口较复杂,或为错层结构时,结构往往会产生局部振动,此时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来计算结构的周期比。

Get清风PKPM刚度比

Get清风PKPM刚度比

PKPM刚度比PKPM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详细讲解该帖被浏览了14456次| 回复了171次周期比标准条文:新高规的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 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对于通常的规那么单塔楼结构,如下验算周期比:1〕根据各振型的平动系数大于0.5,还是扭转系数大于0.5,区分出各振型是扭转振型还是平动振型2〕通常周期最长的扭转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扭转周期Tt,周期最长的平动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平动周期T1 3〕对照“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考察第一扭转/平动周期是否引起整体振动,如果仅是局部振动,不是第一扭转/平动周期。

再考察下一个次长周期。

4〕考察第一平动周期的基底剪力比是否为最大5〕计算Tt/T1,看是否超过0.9 (0.85)周期比控制什么?如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周期比侧重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而非其绝对大小,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相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

一句话,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在要求结构承载布局的合理性周期比不满足要求,如何调整?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

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总的调整原那么是加强结构外圈刚度,削弱结构内筒刚度。

F验算周期比的目的,主要为控制结构在罕遇大震下的扭转效应。

F多塔结构周期比:对于多塔楼结构,不能直接按上面的方法验算。

如果上部没有连接,应该各个塔楼分别计算并分别验算,如果上部有连接,验算方法尚不清楚。

F体育场馆、空旷结构和特殊的工业建筑,没有特殊要求的,一般不需要控制周期比。

F当高层建筑楼层开洞口较复杂,或为错层结构时,结构往往会产生局部振动,此时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来计算结构的周期比。

PKPM中七个比的控制与调整

PKPM中七个比的控制与调整

PKPM中七个比的控制和调整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高规 6.4.2和7.2.14。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高规3.3.13。

这个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来的地震剪力如果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就要人为提高,并按这个最低要求完成后续的计算。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a)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b)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c)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高规4.4.2;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则按高规5.1.14予以加强。

刚度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如果某楼层刚度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SATWE自动将该楼层定义为薄弱层,并按高规5.1.14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15倍。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适当降低本层层高和加强本层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提高上部相关楼层的层高和削弱上部相关楼层墙、柱或梁的刚度。

4、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

Pkpm位移比,刚度比,轴压比,周期比,刚重比,剪重比的计算分析

Pkpm位移比,刚度比,轴压比,周期比,刚重比,剪重比的计算分析

Pkpm位移比,刚度比,轴压比,周期比,刚重比,剪重比的计算分析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SATWE软件计算结果分析一、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规条文:新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高规4.6.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结构休系Δu/h限值框架1/5 50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1/800筒中筒,剪力墙1/1000框支层1/1000 名词释义:(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控制目的: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2.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Max-(X)、Max-(Y)----最大X、Y向位移。

(mm)Ave-(X)、Ave-(Y)----X、Y平均位移。

(mm)Max-Dx ,Max-Dy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Ave-Dx ,Ave-Dy : 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Ratio-(X)、Ratio-(Y)---- X、Y向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值。

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

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

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一、轴压比:含义: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压强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u=N/(A*Fc)――抗规636作用:主要是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址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去,具体详见抗规637和6.4.6,高规642和7.2.1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轴压比不满足要求,对结构的延性没有办法满足;若轴压比过小,说明结构的经济指数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小相应墙柱、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程序不能实现2、人工调整:从公式出发,可以增大墙柱截面面积或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规范规定:柱轴压比不宜超过下表的规定;建造于W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注:1.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对本规范规定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可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计算;2. 表内限值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5-C70时,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75-C80时,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10;3. 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但不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4. 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间距不大于100mm 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螺旋间距不大于10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螺旋净距不大于8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0mm轴压比限值均可增加0.10;5. 在柱的截面中部附加芯柱,其中另加的纵向钢筋的总面积不少于柱截面面积的0.8%,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05;此项措施与注3的措施共同采用时,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5,但箍筋的体积配箍率仍可按轴压比增加0.10的要求确定;6. 轴压比限值不应大于1.05。

PKPM几个比值的控制与调整

PKPM几个比值的控制与调整

PKPM中七个比值的控制和调整1、轴压比:查看: 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结构验算简图调整标准: 抗规6.3.7和6.4.6,高规6.4.2和7.2.14 。

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高规6.4.2和7.2.14。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2、周期比:查看:WZQ.OUT调整标准:高规4.3.5, A级扭转第一周期不应大于平动第一周期的0.9,B级不应大于0.85。

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见高规4.3.5。

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结构扭转效应过大。

周期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只能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布置,提高结构的扭转刚度;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围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削弱结构中间墙、柱的刚度。

第一或第二振型为扭转时的调整方法:1)SATWE程序中的振型是以其周期的长短排序的。

2)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型及以后。

见抗规3.5.3条3款及条文说明“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宜相近”。

3)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第二振型转角方向和第三振型转角方向,一般都靠近X轴和Y轴)方向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宜沿两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并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4)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则过小,此时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并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

5)在进行上述调整的同时,应注意使周期比满足规范的要求。

关于PKPM中七个比值

关于PKPM中七个比值

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七个比值及调整方法高层设计的难点在于竖向承重构件(柱、剪力墙等)的合理布置,设计过程中控制的目标参数主要有如下七个: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高规 6.4.2和7.2.14。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高规3.3.13。

这个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来的地震剪力如果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就要人为提高,并按这个最低要求完成后续的计算。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a)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b)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c)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高规4.4.2;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则按高规5.1.14予以加强。

刚度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如果某楼层刚度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SATWE自动将该楼层定义为薄弱层,并按高规5.1.14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15倍。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适当降低本层层高和加强本层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提高上部相关楼层的层高和削弱上部相关楼层墙、柱或梁的刚度。

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刚度比(薄弱层)-老庄结构院-结构设计-土木在线...

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刚度比(薄弱层)-老庄结构院-结构设计-土木在线...

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刚度比(薄弱层)-老庄结构院-结构设计-土木在线...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刚度比(薄弱层)《高规》4.4.2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高规》5.1.14 对于竖向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包括某楼层抗侧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应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高规》附录E.0.2 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r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不应大于1.3。

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三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

《抗震》E.2.1 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实现:1.规范对结构的层刚度有明确的要求,在判断楼层是否为薄弱层、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转换层刚度是否满足要求等,都要求有层刚度作为依据。

2.层刚度的计算方法: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唯一的比。

3.对于薄弱层,程序将该层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乘以1.15的放大系数。

4.用户可以人工指定薄弱层。

5.对于大多数一般的结构应选择第三种层刚度算法;多层结构选第一种,有斜撑的钢结构选第二种。

6.用第三种方法时,要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算2遍。

确认原找出薄弱层。

7.转换层是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的薄弱层。

不管该层是否满足刚度比的要求,都要手工定义为“薄弱层”。

8.第三种方法适用于所有结构形式,且比其他2种方法更容易通过刚度比验算。

操作:分为“层刚度比计算方法的设定”和“指定薄弱层”的操作。

关联操作:“刚性楼板假定”“地下室”层刚度比计算用于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的判断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KPM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详细讲解该帖被浏览了14456次 | 回复了171次周期比规范条文:新高规的4.3.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 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对于通常的规则单塔楼结构,如下验算周期比:1)根据各振型的平动系数大于0.5,还是扭转系数大于0.5,区分出各振型是扭转振型还是平动振型 2)通常周期最长的扭转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扭转周期Tt,周期最长的平动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平动周期T1 3)对照“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考察第一扭转/平动周期是否引起整体振动,如果仅是局部振动,不是第一扭转/平动周期。

再考察下一个次长周期。

4)考察第一平动周期的基底剪力比是否为最大5)计算Tt/T1,看是否超过0.9 (0.85)周期比控制什么?如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周期比侧重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而非其绝对大小,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相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

一句话,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在要求结构承载布局的合理性周期比不满足要求,如何调整?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

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圈刚度,削弱结构内筒刚度。

F验算周期比的目的,主要为控制结构在罕遇大震下的扭转效应。

F多塔结构周期比:对于多塔楼结构,不能直接按上面的方法验算。

如果上部没有连接,应该各个塔楼分别计算并分别验算,如果上部有连接,验算方法尚不清楚。

F体育场馆、空旷结构和特殊的工业建筑,没有特殊要求的,一般不需要控制周期比。

F当高层建筑楼层开洞口较复杂,或为错层结构时,结构往往会产生局部振动,此时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来计算结构的周期比。

以过滤局部振动产生的周期。

位移比规范条文:新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程序处理:针对此条,程序中对每一层都计算并输出最大水平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平均水平位移、平均层间位移角及相应的比值,用户可以一目了然地判断是否满足规范。

位移比的限值:是根据刚性楼板假定的条件下确定的,其平均位移的计算方法,也基于“刚性楼板假定”。

F控制位移比的计算模型:按照规范要求的定义,位移比表示为“最大位移/平均位移”,而平均位移表示为“(最大位移+最小位移)/2”,其中的关键是“最小位移”,当楼层中产生0位移节点,则最小位移一定为0,从而造成平均位移为最大位移的一半,位移比为2。

则失去了位移比这个结构特征参数的参考意义,所以计算位移比时,如果楼层中产生“弹性节点”,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规范要求:高规4.3.5条,应在质量偶然偏心的条件下,考察结构楼层位移比的情况。

层间位移角:程序采用“最大柱(墙)间位移角”作为楼层的层间位移角,此时可以“不考虑偶然偏心”的计算条件。

复杂结构,如坡屋顶层、体育馆、看台、工业建筑等,这些结构或者柱、墙不在同一标高,或者本层根本没有楼板,此时如果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结构分析严重失真,位移比也没有意义。

所以这类结构可以通过位移的“详细输出”或观察结构的变形示意图,来考察结构的扭转效应。

对于错层结构或带有夹层的结构,这类结构总是伴有大量的越层柱,当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后,越层柱将受到楼层的约束,如果越层柱很多,计算失真。

总之,结构位移特征的计算模型之合理性,应根据结构的实际出发,对复杂结构应采用多种手段。

刚度比F新抗震规范附录E2.1规定,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F新高规的4.4.3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F新高规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F新高规的10.2.6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应符合高规附录D的规定。

FE.0.1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刚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

FE.0.2底部为2~5层大空间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其转换层下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与相同或相近高度的上部剪力墙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3。

层刚度比的计算方法:F高规附录E.0.1建议的方法——剪切刚度Ki = Gi Ai / hiF高规附录E.0.2建议的方法——剪弯刚度Ki = Fi / ΔiF抗震规范的3.4.2和3.4.3条文说明中建议的计算方法:Ki = Vi / Δui层刚度比的控制方法:新规范要求结构各层之间的刚度比,并根据刚度比对地震力进行放大,所以刚度比的合理计算很重要。

新规范对结构的层刚度有明确的要求,在判断楼层是否为薄弱层、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转换层刚度是否满足要求等等,都要求有层刚度作为依据,所以层刚度计算的准确性就比较重要。

程序提供了三种计算方法:&Oslash;1。

楼层剪切刚度&Oslash;2。

单层加单位力的楼层剪弯刚度&Oslash;3。

楼层平均剪力与平均层间位移比值的层刚度三种计算方法有差异是正常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Oslash;只要计算地震作用,一般应选择第 3 种层刚度算法&Oslash;不计算地震作用,对于多层结构可以选择剪切层刚度算法,高层结构可以选择剪弯层刚度&Oslash;不计算地震作用,对于有斜支撑的钢结构可以选择剪弯层刚度算法转换层结构按照“高规”要求计算转换层上下几层的层刚度比,一般取转换层上下等高的层数计算。

层刚度作为该层是否为薄弱层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结构的薄弱层,规范要求其地震剪力放大1.15,这里程序将由用户自行控制。

当采用第3种层刚度的计算方式时,如果结构平面中的洞口较多,这样会造成楼层平均位移的计算误差增加,此时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来计算层刚度。

选择剪切、剪弯层刚度时,程序默认楼层为刚性楼板。

层刚度比即结构必须要有层的概念,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结构,如坡屋顶层、体育馆、看台、工业建筑等,这些结构或者柱、墙不在同一标高,或者本层根本没有楼板,所以在设计时,可以不考虑这类结构所计算的层刚度特性。

对于大底盘多塔结构,或上联多塔结构,在多塔和单塔交接层之间的层刚度比是没有意义的。

如大底盘处因为离塔较远的构件,对该塔的层刚度没有贡献,所以遇到多塔结构时,层刚度的计算应该把底盘切开,只能保留与该塔2到3跨的底盘结构。

对于错层结构或带有夹层的结构,层刚度比有时得不到合理的计算,这是因为层的概念被广义化了。

此时,需要采用模型简化才能计算出层刚度比。

2011六月PKPM技术问题问答该帖被浏览了2838次 | 回复了7次1、 JCCAD筏板有限元计算,输入地质资料后筏板没有基床反力系数?答:筏板中局部有桩,程序默认只靠桩承担反力,所以不显示筏板基床反力系数。

将桩删掉让程序自动给出筏板基床反力系数,再把桩布置上去,手动输入之前的基床反力系数,考虑桩土共同分担。

2、 STS桁架计算中,桁架杆件是按柱还是梁输入?答:桁架结构各杆件均按柱输入。

桁架中各杆件受力一般以压弯或轴心拉压为主,若按梁输入,按照钢结构规范中受弯构件的要求设计,则与实际不符,且偏不安全。

3、SATWE柱子计算选择“双偏压”模式,实际配筋时需要满足SATWE计算结果中的全截面配筋率吗?答:1、除了要满足规范最小全截面配筋率外,实际配筋时不一定要满足SATWE 计算的全截面配筋率。

由于角筋对承载力贡献较大,所以实配角筋一般不应小于SATWE给出的角筋面积。

如小于需要进行双偏压验算。

2、当实配角筋大于SATWE给出的角筋,同时实配单边钢筋却(不包括角筋)小于SATWE计算值时,绝大部分柱子也可满足要求,此时可采用SATWE的柱双偏压验算功能复核。

4、 2010新规范SATWE计算梁配筋与08版不同,可能什么原因?答:一是中梁刚度放大系数,新规范可以根据公式自动计算,各个梁的放大系数可能不同,而08版的梁放大系数一样,导致计算内力不同。

另外剪力公式改变,同样剪力,新规范计算的箍筋要大。

5、基础CAD中弹性地基梁内力计算菜单,如何考虑水浮力?答:水浮力的大小根据水头标高与梁底高差乘翼缘宽度确定,方向向上。

6、 SATWE可以计算楼板温度内力吗?答:SATWE计算温度工况时,与计算恒活等一样,可以考虑楼板(如弹性膜)的作用,但未给出楼板自身的温度内力。

PMSAP可以给出。

7、基础CAD——非承台桩——区域桩数,进行桩数估算时,程序估算的桩数小于人工估算的桩数,为什么?答:程序估算时根据每个标准组合对应的区域轴力,得到多个桩数,取大值给出。

用户估算时采用区域内的柱墙最大轴力标准组合,但实际上不同柱墙的最大轴力不一定在同一组合中出现,导致手算的大于程序估算。

设计中使用程序给出的桩数即可。

8、复杂楼板模块SLABCAD,进入板带交互验算出错。

答:建模时柱子偏心过大,偏出定位节点以外。

可修改,使柱子定位节点在柱子几何尺寸范围内。

9、基础CAD筏板计算结果与复杂楼板SLABCAD中,结果都给出了板弯矩MX,MY,他们对应的配筋方向是怎样的?答:两模块中,MX对应的配筋,均为实配钢筋轴线平行于X方向(电脑屏幕水平方向)。

10、基础人机交互输入中,柱子对筏板冲切有否减去冲切范围内的板底反力?答:有减。

由于还未进行筏板有限元计算,此时的反力是上部荷载除以筏板面积得到的平均反力。

11、SATWE柱子配筋时,角筋如何取值?答:双偏压时角筋由计算确定。

单偏压时,按柱长边尺寸确定角筋直径,从14mm到25mm不等。

12、基础CAD中桩基承台,可以计算桩的水平位移吗?答:目前未计算。

13、某模型SATWE计算位移比难通过。

答:裙楼部分面积较大,但刚度主要集中在塔楼部分,所以造成偏心比较大,位移比较大。

根据提示的位移最大点,在相应方向的角部对称加两道墙厚(只在一层加),即可满足规范要求。

、1、 SATWE计算内力组合时可否取消1.35恒+0.98活的组合?答: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