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的形成1
山岳的形成PPT 演示文稿(1)
![山岳的形成PPT 演示文稿(1)](https://img.taocdn.com/s3/m/2344dee781c758f5f61f679a.png)
原因
山区人口 主要集中 在河谷地 带,这样 可以方便 人们的出 行,吸引 较多的客 货流,从 而提高营
实例
线网密度
一般来说 平原、缓 丘、山间 盆地、河 谷等人口 稠密、经 济发达的 地方线网
新疆的南 疆铁路和 兰新铁路 均沿山麓 分布,连 接绿洲
•
地质工作者在我国下列各地发现 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实例
线 路 走 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 对和缓的山间盆地 和河谷地带; ②线路一般呈“之 ”字或“8”字状( 线路尽量与等高线 平行); ③避开陡坡和断层 、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
①同蒲铁路 沿汾河谷地 伸展;②陇 海铁路的西 段沿渭河谷 地伸展;③ 襄渝铁路沿 汉水谷地伸
影响
山区交通 建设的一 般原则
• (5)若该地区位于我国贵州省,则A、C两 处植被生长更为茂盛的是________处,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本题的解答要注意以下关键点: • (1)根据中间及两冀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 地质构造; • (2)明确沉积岩的排列关系一般是“下老 上新”; • (3)根据指向标判断坡向及与植被状况的 关系。 • 【答案】 (1)背斜 地层中间老两冀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古生物化石
三叶虫化石 恐龙化石 哺乳类化石
年代 老↓ 新
• (1)A—B—C之间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 依据是________。 • (2)A—B—C—D—E之间的地质构造总称为 ________。它是由于岩层受________而 造成的。 • (3)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 于________岩。 • (4)在B处往下打钻,可能发现的矿床有 ________(多项选择)。 • A.铁矿 B.金矿 • C.石油 D.天然气
高考地理复习——山岳的形成(必修1)
![高考地理复习——山岳的形成(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8f4a831990c69ec3d4bb7516.png)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高考新动向】【考纲全景透析】一、山岳的形成1.山岳的类型【点睛】褶皱山与断块山的区别方法一看坡度,褶皱山坡度缓、断块山坡度陡;二看岩层,褶皱山的岩层是连续的,断块山的岩层是不连续的。
2、地质构造概念: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方法技巧】(1)背斜与向斜的判读方法。
未被侵蚀的岩层若向上弯曲则为背斜、向下弯曲则为向斜;被侵蚀的岩层要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定,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
(2)判断岩石类型。
要根据岩层特点及位置,具有层理构造的为沉积岩,岩浆侵入(或喷出)形成的是岩浆岩,在岩浆侵入的边缘地带易形成变质岩。
3. 山岳对交通的影响【点睛】山地修建交通线路的建设需要考虑工程量、造价、技术、需求程度等,走向要沿等高线,减少道路的坡度,增加安全性。
【主线构架】【热点难点全析】一、主要地质构造的对比分析及地质构造的应用1.褶皱和断层的对比分析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2.地质构造的应用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下图所示:【误区点拨台】(1)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构造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依据构造地貌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如山岭对应的可能是向斜,也可能是背斜。
(2)火山是一种地貌形态,而火山喷发是一种地质现象,即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
影响交通线路的主要因素:【师生互动】我国进藏铁路为什么首选青藏线?【拓展延伸】进藏铁路有川藏线、滇藏线、甘藏线和青藏线四个方案,决策部门最终确定首先建设青藏铁路,其原因如下:(1)青藏铁路建设里程最短,且青藏线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的建成和运营为青藏铁路新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山岳的形成
![山岳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3bc1ae8c6529647d272852d5.png)
背斜成谷: 背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 3 )地形倒置 地形倒置 被侵蚀成谷地 外力作用 向斜成山: 向斜成山: 向斜轴部受力挤压, 向斜轴部受力挤压, 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 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 反而形成山岭
4)判断依据 4)判断依据 岩层的新 老关系: 老关系:
背斜: 中心老两翼新 背斜: 向斜: 中心新两翼老 向斜:
地垒: 形成山岭,如华山、庐山、泰山 地垒: 形成山岭,如华山、庐山、 2)形态 ) 地堑: 地堑: 形成谷地,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形成谷地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吐鲁番盆地 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 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 3)断块山: 地垒和地塹发育形成的山地和谷地 , )断块山:
3.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造 .在山岳地区, 字形, 成“之”字形,原因是 A ( )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 B.增加线路长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为了通过更多地山村 .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
4.读下图回答问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___, (1)A处的地质构造是 背斜 ___,该地质构造的中心和两翼 中间老, 岩层的新老关系是 中间老,两翼新 ____________ ;谷地形成的原因是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 __________________ 。 (2)B处的地质构造是 向斜 ________ ,其形态特征是 岩层向下弯曲 ________ ;谷地形成的原因是 岩层向下弯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地质构造是 断层 __ ,谷地地形形成的原因是 断层面附近岩石破碎, 断层面附近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地理:4.2山岳的形成
![高一地理:4.2山岳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8055f9cc28ea81c758f578ef.png)
上升岩块(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具体实例
下沉岩块(地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具体实例
中间新、两翼老 为向斜
老
新 新 老
老
P81活动: 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 考察不同的山,你会怎样区别褶皱山 与断块山呢?
3、火山
3、火山
火山锥 组 成 火山口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2)断块山
由断层发育面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 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断层的形成和基本形式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 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 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2)断层的基本形式:
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 易发育成沟谷、河流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2、断块山 3、火山
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 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滇 藏 公 路 运 输
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结构 2、影响交通运输线的选址 3、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形态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的统称
(3)了解地质构造规律的意义
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 工程建设等有很大帮助。
思考:找石油和天然气应在什么地质 构造中找?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落基山
大西洋
海沟--岛弧链 安第斯山
东 非 裂 谷 带
碰撞
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 大洋板块
形成山脉
形成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消亡边界)
张裂
形成裂谷、海洋
(生长边界)
山岳的形成
![山岳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168b5256f01dc281e53af05f.png)
相撞 块与大
(相对 洋板块 运动) 相撞
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屿
和海岸山脉
[例1]
(2011·广东高考)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
(下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B)
A.断层、向斜、背斜
C.向斜、断层、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D.背斜、向斜、断层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
表 以 公路 为主, 现 铁路 为辅
火山 海岭
海沟
大陆板块 大洋板块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内部 板块交界处 消亡边界 (碰撞) 陆洋碰撞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生长边界 (张裂) 裂谷、海洋
地壳比较 稳定
陆陆碰撞 褶皱山脉
2.断块山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 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 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
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 挤压 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 产生一系列的 。 波状弯曲 ②基本形态:有 背斜 和 向斜 两种。
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 新,两翼岩层较老
褶皱山:喜马拉雅山
褶皱山:阿尔卑斯山
全球岩石圈划分为 六大板块 板块构 张裂区—— 裂谷 或发育为海洋 (2) 造学说板块运动 碰撞区——高大褶皱山系
(
)
D.背斜山
(2)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
应为
A.页岩 C.石灰岩 B.板岩 D.花岗岩
(
)
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及应用
1.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
高中地理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55372b6bec3a87c24128c42c.png)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名师导航知识梳理1.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其基本单位是褶曲。
(2)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看,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3)不少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4)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
(5)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
(6)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或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7)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
(8)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2)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疑难突破1.褶皱山和断块山剖析: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褶皱山。
如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如华山。
因此识别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关键是区别两种不同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
如表4-3。
表4-3 褶皱和断层不同特征的对比2.背斜和向斜剖析: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
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两者的特征如表:表4-4 褶曲的基本形态3.断层的形成原因剖析: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山岳的形成
![山岳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c20a862b2f60ddccda38a061.png)
褶曲的基本形态 判断依据 类型 对地貌的影响
形态 一般岩层 背斜 向上拱起
岩层的新老 关系 中心部分岩 层较老,两 翼岩层较新
地形
成因 岩层上拱而成山
顶部受到张力,常被 侵蚀成谷地 岩层下弯而成谷
山岭 谷地
一般岩层 向斜 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岩 层较新,两 翼岩层较老
谷地
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 侵蚀,常成山岭
华 山 断 层
蜿蜒于崇山峻岭中的京九铁路 印尼的默拉皮火山
学习目标:
1.内力作用形成山岳的三种类型。
2.探究与活动,理解背斜、向斜的判断。
3.使学生理解山岳地貌的成因与特征。 4.通过火山的危害和好处的分析使学生树立辩证法的思 想;使学生明白人类的活动应和自然和谐统一。
学习重难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阅读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检测答案 1、B 2、D 3、B 4、D 5、D 6、D
要求:熟练掌握课本主要知识,不借助课本和学案,
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褶皱?褶曲可以分为哪两类? 2、断层的概念
预习学案反馈
自主学习 (一):褶皱山
1、什么是褶皱?什么是褶曲?褶曲的 基本形态有哪些? 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3、褶皱山的规模都很大吗?
张 裂
形成裂谷、海洋
(生长边界)
碰撞
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
形成山脉
大陆板块 (消亡边界)
大洋板块
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合作探究
1、背斜和向斜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2、请思考P74活动1、2、3题,然后回答问题
乙
甲
3、完成学案上的表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PPT课件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2017bbf78a6529657d538e.png)
中心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岩层从中心 向两侧由新 到老对称分布
弯曲
3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一)褶皱山 1、褶皱 2、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的统称 3、了解地质构造规律的意义: 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很大帮助。
4
思考:找石油和天然气应在什么地质构造中找?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23
5
6
7
(二)断块山 1、断层的形成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山岭或高地 *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谷地或低地 2、断块山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8
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考察不同的山,你会怎样区别褶皱山与断块 山呢?
20
21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22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9
10
火 山
11
(三)火山 火山锥
组成 火山口
12
13
14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一)褶皱山 (二)断块山 (三)火山
15
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4.2山岳的形成课件8(人教版必修1)
![4.2山岳的形成课件8(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87a2aeba58da0116c174983.png)
2.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密度的影响
山岳交通运输线路密度比平原小。 3.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选址的影响 4.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延伸方向的 影响
山区道路,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山区的道路,往往迂回前进
总结:山区修筑公路的原则
* 要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 杂的地段。
* 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 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共同成因: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的 结果—内力作用产生的 1 .褶皱山 概念: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 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 弯曲,叫做褶皱。 褶皱形成的山脉有大有小,但世界规模山 脉几乎都是褶皱山脉。
褶曲:褶皱的基本单位,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油气资源和地下水的分布
背斜是良好的 储油结构, 向斜是良好的 储水结构。
地下隧道的选址
背斜顶部排水条件好;岩层不易崩坍 且易开挖,适宜开挖隧道。
下列地点中修路,不易发生滑坡有哪些?
A
BCD来自2 .断块山 概念: 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 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岩体破裂,两侧的 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断层。
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 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火山
* 火山的结构
没有破坏的:呈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
火山口
破坏后的: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
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 积而成的锥形体
长白山天池
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山岳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 山区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向斜和背斜。
向斜和背斜岩层形态的比较
山岳的形成
![山岳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d7ac810716fc700abb68fc99.png)
小结: 小结:背斜与向斜
褶曲 岩层 名称 形态 背 向上 斜 拱起 向 斜 岩层新老 关系 中心老 两翼新 地形 实际意义
有良好的储 未受侵蚀—山岭 油构造; 油构造;修 久经侵蚀—谷地 建隧道 原因) (原因)
未被堆积—谷地 久经堆积—山岭
向下 弯曲
中心新 两翼老
容易储存 地下水
(原因) 原因)
3)渭河平原属于上面那种地质构造:___ )渭河平原属于上面那种地质构造: B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沪 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 回答问题。(06沪 。( )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 )图中 地层为含水层 地层为含水层, 各地层为隔水层, 各地层为隔水层 因此在___处 填数码) 因此在 ①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 该处为向斜构造, 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该处为向斜构造, 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 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飞v
板块学说内容: 板块学说内容:
1.地球表面岩石圈有六大板块组成; 地球表面岩石圈有六大板块组成; 地球表面岩石圈有六大板块组成 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动活跃: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动活跃: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碰撞 处常形成褶皱山系。 处常形成褶皱山系。
( 二 ) 断
—— 独 立 山 体
块 山
代表: 代表: 华山、 华山、 庐山、 庐山、 泰山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1-4-2山岳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1-4-2山岳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377049cc17552706220811.png)
(2)①②③④四点中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②位于河流凸岸,③、④位于河流左岸,泥沙容易淤积
航道,不利于港口建设;①位于河流右岸,受流水冲刷,不易堆积
航道,故可建港口。
答案:(1)B (2)A
核心一 褶皱和断层
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
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布,有便捷的内河
河漫滩平原土壤肥 淤积有肥沃的
航运和海上运输
沃、积扇、冲积扇 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
和 河 漫 滩 平 原 沿河发展,形成沿 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
上,呈条带状, 河聚落带;有的沿 漫滩平原上。如雅鲁
或 蜿 蜒 分 布 于 海岸发展,形成沿 藏布江河谷,聚落分
山前,或沿河流 海岸聚落带 布呈狭长的带状
背斜顶部
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
构
岩性坚硬
侵蚀后 受张力,常
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
造
不易被侵
地貌 被侵蚀成
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
地
蚀,常形成
谷地
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
貌
山岭
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
图示
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 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1.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③处的地 形属______________山地。
自我校对 ⑧破裂 ⑨山岭 ⑩高地 ⑪谷地 ⑫低地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e8ff6efb770bf78a652954de.png)
阿尔脾斯山下的瑞士 小山村
喜马拉雅山
(2)断块山
断
断
: 层
: ,
,
地 貌
断层水平位移:断错原有地貌 或派生若干地貌
岩石相对下降:谷地 或 低地 岩石相对上升:山岭 或高地 概念:由断层发育而成的 山岭和谷地. 如华山,庐山,泰山
(断块山)
华山断层
庐山锦绣谷
断层.exe
(三)火山
概念: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 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 或管道喷出而形成. 组 成 火山口:火山湖 火山锥:上部坡度较大 下部坡度较缓 :大
白头山天池---火山 白头山天池 火山 口
山岳 _ 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
1,交通运输 方
式 的 选 择
,
,
度
线 路
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 和河谷地带
理由:山间盆地和河谷 地带地势相对缓和
延 伸 方
需要迂回前进,同样的 直线距离,线路弯曲程 度和总长度大于平原 和丘陵地区
降低坡度, 避开坡度
练习
3,喜马拉雅山脉是: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 块碰撞形成的
B,两个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C,一个大陆板块和一个大 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D,典型的断块山
�
向
形态 :岩层向下弯曲 中间新 岩层新老关系 两翼老
地 貌
谷地—内力作用 山岭—外力作用
C:\Documents and Settings\Bluewater\My Documents\dl17.exe
褶 皱
概念:有背斜 向斜 背斜或向斜 背斜 发育而成的山岭 山岭 和谷地 谷地. 谷地 规模:有大有小 例子:科迪勒拉山系 阿尔脾斯山— 喜马拉雅山
第二 节Βιβλιοθήκη 山岳的形成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褶皱山, (一)褶皱山 1,褶皱的概念:岩层受力发 ,褶皱的概念: 变形, 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 状弯曲. 2,成因:地壳运动产生的强 ,成因: 大
高一地理山岳的形成知识点
![高一地理山岳的形成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d242765998fcc22bcd10d90.png)
高一地理山岳的形成知识点中国有五大山岳,那么这五大山岳是怎么形成的呢?小编带大家来解答山岳的形成,探究山岳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山岳的形成一、山岳的类型及形成类型概念规模举例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规模有大有小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系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分布广泛,规模大小不一华山、庐山、泰山火山地下深处岩浆沿地壳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冷却凝固形成规模大小不一日本的富士山,我国长白山主峰二、判断背斜和向斜1、做快的情况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不完整的要补完整)2、最科学的依据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3、利用向斜找水,背斜找油。
背斜向斜一般形态岩层向上拱起岩层向下弯曲岩层新老关系岩层中间老,两侧新。
岩层中间新,两侧老。
常见地形山岭谷地地形倒置(差别侵蚀) 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物质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更加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1、褶皱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褶皱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2、断块山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断层在山区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现为悬崖、陡壁、峡谷等。
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褶皱与断层的区别在于断层处的岩层是不连续的,两侧岩体沿断层面发生了明显的位移)3、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
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
4.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火山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具准备】
背斜向斜比较、断层等投影片、火山构造动画素材等多媒体素材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定见过和听说过许多山脉,如我国的五岳、四大佛教名山等,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山脉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他们的形成原因是否一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板书】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介绍】山岳又称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骨架。
山岳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板书】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引导】什么叫褶皱、断层呢?
(教师在讲课时可利用随手教具——书本、纸张进行演示,并强调岩层的受力方向)
【讲解】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我们下面先来了解一下褶皱山的有关知识。
【板书】1、褶皱山
①概念:岩层弯曲变形(连续性变形)
【指导读书】褶皱的基本形态表现为两种,即背斜和向斜。
什么是背斜、向斜呢?
(教师在黑板上用板笔绘出背斜和向斜的形态图,并标出受力方向)
【板书】②形态:背斜和向斜
③褶皱形成过程:
【提问】
同学们仔细观察,背斜和向斜从外部形态上看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从外部形态看,背斜的岩层一般是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一般是向下弯曲的。
【教师讲解】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而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但这只是一般情况,还有特殊情况。
(教师用黑板擦把背斜上部擦去一部分,把向斜上部用粉笔添绘上一部分,变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态。
)
【引导】大家请看!有的时候恰恰相反,背斜由山岭变成于谷地,而向斜由谷地变成了山岭,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这是受到外力作用的结果。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蚀,所以就有可能变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比较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所以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一般性,也要注意到它的特殊性。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种现象叫地形倒置,在山区、矿山等地带是可以看到的。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形态上来判断背斜或向斜。
背斜顶部被侵蚀后,下面的岩层裸露出来,所以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无论岩层怎样变形,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或向斜,都是可靠的。
【板书】④正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与逆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⑤背斜与向斜的比较:
【出示投影片】背斜和向斜同学们弄清楚了吗?下面我们通过这一表格再来比较一下。
背斜
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
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转折过渡】书页纸张很柔软,受力发生了弯曲变形——褶皱,岩层可塑性差,如果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层会怎样?(岩层会断裂错开)用吹塑纸教具在黑板上演示:断层、阶梯状断层、地垒、地堑。
【板书】2、断层山──岩层变位(不连续的变形)(注意与褶皱比较)
(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绘出断层示意图)
【教师讲解】从断层两侧岩块的相对移动方向(可能一侧上升或一侧下沉)可看出,相对上升的岩块,在地貌上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我国的东岳泰山、西岳华山、江西庐山等名山,都属于上升的岩块;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陕西南部的渭河平原、山西中部的汾河谷地。
断层在山区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现为悬崖、陡壁、峡谷等。
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
它的规模大小不等,大的断块山可以延伸数千米,如我国的华山(图4.12)等,小的只有几十米。
【
【
【
说明。
【学生思考后回答】有,如富士山属于火山。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还有火山,那么火山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3、火山
【指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1思考:
①玄武岩高原和火山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②火山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③火山的规模是否相同?
【学生回答】
①联系: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都是由于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而形成的。
区别:玄武岩高原是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比较宽广。
如哥伦比亚高原。
火山是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
②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③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 000~5 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
【板书】(在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相应内容)
①玄武岩高原和火山联系与区别
②组成:火山口和火山锥
③规模:大小不一
【教师讲解】我们虽然了解了火山的构造是由火山口和火山锥组成,你是否真正理解呢?下面我们对其作具体讲解。
【投影幻灯或播放火山构造形成动画】
【教师补充讲解】火山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
没有破坏的火山口是一个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有时候会积水形成湖泊,如我国的长白山天池。
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它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转折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山岳的各种类型及其形成原因,那么山岳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这节课主要从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来说明。
【板书】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指导读书】阅读教材P82思考:
1.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一般情况下,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什么方式为主,为什么?
3.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的选取原则?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1.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
2.一般情况下,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因为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
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3.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课堂小结】略。
【思考题】
1.在断层处修建水库,大型工厂行不行?(不行,容易滑坡)
2.北京地址平面图上,从古到今,为什么总是缺一个西北角?
(北京城从建城以来,西北角的建筑物屡建屡塌,经调查,这段城墙可能是在一个活动的短裂带上,由于地壳变形,在断层上面的建筑物自然要受到影响,缓慢地拉开,结果不是发生位移,就是断裂倾倒,所以北京西北角总是补不起来。
)
【课后作业】教材P82活动
【板书设计】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1.褶皱山
①概念:岩层弯曲变形(连续性变形)
②形态:背斜和向斜
③褶皱形成过程:
④正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与逆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⑤背斜与向斜的比较:
①玄武岩高原和火山联系与区别
②组成:火山口和火山锥
③规模:大小不一
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