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营养作用机理_乐国伟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生物作用及吸收代谢机理、几种常用氨基酸螯合物及其应用效果、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研究进展;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Q5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4-0200-02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较快的第3代新型微量元素添加剂,它是动物生长的必需微量元素金属离子与氨基酸反应生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位化合物或螯合物。
由于其接近于动物体内的天然形态的微量元素补充剂,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较高的生物学效价、溶解性较高、易消化吸收、抗干扰以及无刺激、无毒害等特点,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添加剂,已在畜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1]。
本文就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特性和应用进行了综述。
1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基本结构螯合物是指1个或多个配位基团与金属离子之间的配位反应所形成的环状结构产物,金属氨基酸螯合物是可溶性金属盐的金属离子与氨基酸以一定数量的摩尔比(通常为1∶1~3)共价化合的产物。
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与金属微量元素离子螯合,是以氧和氮作配位原子,配位体2个配位原子之间相隔2个或3个以上原子与中心金属离子共同形成螯合环。
螯合环的形成导致螯合离子比非螯合离子在水溶液中稳定性提高。
水解氨基酸螯合物的平均分子量为150,如果分子量大于800,则螯合物在肠道内不经水解不能直接穿越细胞膜而被吸收[1]。
2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生物作用2.1提高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无机盐形式的微量元素,其利用率易受pH值、纤维、草酸、维生素、磷酸及植酸等的影响,而氨基酸螯合物形式的微量元素由于其化学性能稳定,分子内电荷趋于中性,在体内pH值环境下,可有效防止微量元素离子形成不溶解的化合物,或防止其被吸附在有碍元素吸收的不溶解胶体上,因而有利于机体吸收。
大量研究表明,经氨基酸螯合的微量元素吸收率是无机微量元素的2~6倍。
氨基酸螯合物营养生理功能及其应用

氨基酸螯合物营养生理功能及其应用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化学稳定性好,易吸收,生物活性高,可显著降低在饲料中的添加量,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今后可从降低生产成本和简化生产工艺、深入理论机制研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重点开展研究微量元素是动物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素之一,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体几乎所有的生理生化过程,满足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在动物营养研究中,微量元素依次经历了无机盐、简单有机物和氨基酸螯合盐等三个阶段。
无机盐因为易与饲料中植酸、纤维素等成分形成不溶性螯合物,导致在动物中生物利用率低。
简单的有机酸盐虽然比无机盐稳定,但消化吸收率仍不理想。
目前,氨基酸螯合物型微量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在科研和饲料养殖业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广泛的应用。
与前两代微量元素产品相比,氨基酸螯合盐不仅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而且生物利用率高,具有抗干扰、毒性小、吸收率高、增重明显等优点,是理想的新型高效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
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展了该项研发工作,“八五”期间还被列为国家重点攻关计划,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已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应用范围也从畜禽养殖业扩展到了水产养殖业中,成为生产高档饲料的必添成份。
一、定义及化学结构1978年,微量元素与氨基酸螯合的产物由美国Albicn 实验室成功研制。
美国饲料检测局(MFCO,1996)明确定义了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概念:由某种可溶性金属元素离子同氨基酸按一定的摩尔比以共价键结合而成。
水解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0,生成的螯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800。
螯合物是指一个或多个基团与一个金属离子发生配伍所形成的具有特殊螯环状结构的化合物,是一种接近于动物体内天然形态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形成的环数越多,螯合物的稳定性越好。
其中,金属离子通常叫做中心离子,而与中心离子螯合着的中性分子叫做配位体,可作为中心离子的微量元素金属离子主要有铜(Cu2+)、铁(Fe2+)、锌(Zn2+)、锰(Mn2+)和铬(Cr3+)等,使用的配位体有赖氨酸、蛋氨酸和甘氨酸等。
氨基酸螯合剂的作用

氨基酸螯合剂的作用
氨基酸螯合剂是由氨基酸分子构成的化合物,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这种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金属离子的吸收和利用,还可以降低金属离子的毒性。
在农业领域,氨基酸螯合剂常常被用作植物营养剂,可以促进植物吸收金属离子,提高植物生长和产量。
此外,氨基酸螯合剂还可以增加植物的抗逆性,提高植物对氧化应激的抵抗能力。
在人体内,氨基酸螯合剂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们可以作为铁剂、钙剂、锌剂等补充剂,增加人体对这些金属离子的吸收。
此外,氨基酸螯合剂还可以用于治疗重金属中毒等疾病。
总的来说,氨基酸螯合剂具有广泛的作用,可以在农业、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 1 -。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对鱼类的作用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对鱼类的作用
丛林
【期刊名称】《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年(卷),期】1997(000)007
【摘要】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对于促进鱼类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鱼的成活率,都具有明显的效果,是适合鱼类营养需要的理想的饲料添加剂。
对鲤鱼的饲养试验表明,添加氨基酸螯合物的试验组比对照组增重提高37.2%—68.1%,饵料系数对照组为2.4,试验组为1.4—1.7。
如果在每千克饲料中
【总页数】1页(P6-6)
【作者】丛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3
【相关文献】
1.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rn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J], 王文君;欧阳克蕙;付月华
2.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在畜禽鱼类中的应用 [J], 张书贤;骆世军
3.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在畜禽鱼类中的应用 [J], 张书贤;骆世军
4.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在畜禽鱼类中的应用 [J], 张书贤;骆世军
5.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在畜禽鱼类中的应用 [J], 张书贤;骆世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在仔猪生产
中的应用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是一种新型的添加剂,是将微量元素与氨基酸结合起来形成的氨基酸螯合物,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因而在仔猪生产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首先,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能够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
微量元素如锌、铜、钙、铁等具有维持生物体正常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而氨基酸螯合物能够提高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度,从而有效激活其功能,使细胞及其活性物质得以正常代谢,从而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
其次,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还能够提高仔猪的免疫力。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提供的微量元素不仅可以激活细胞和细胞内活性物质的代谢,而且还可以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使细胞能够更好地抵御压力,从而提高仔猪的免疫力。
此外,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还能够提高仔猪的生长发育。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提供的微量元素可以有效激
活细胞,促进细胞的正常代谢,从而改善仔猪的营养状况,提高仔猪的生长发育。
最后,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对于改善仔猪的肠道菌群也有很大的作用。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能够提供足够的微量元素,从而改善仔猪的肠道菌群,使肠道菌群更加均衡,有助于提高仔猪的消化率,从而提高其营养吸收率。
综上所述,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在仔猪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免疫力、生长发育和消化率,改善仔猪的肠道菌群,是仔猪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剂。
微量元素氧基酸螯合物的营养特点及其吸收机制

微量元素氧基酸螯合物的营养特点及其吸收机制
微量元素氧基酸螯合物是一种具有高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活性的
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包括铁、锌、铜等。
这些螯合物在人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多种代谢反应,维持身体健康。
与传统的无机微量元素相比,氧基酸螯合物具有更好的吸收性和生物利用度。
它们能够与肠道内的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提高微量元素的吸收率。
此外,它们还能与胃酸反应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减少微量元素的失活和损失。
研究表明,氧基酸螯合物的吸收机制主要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两种方式。
主动转运是指微量元素离子通过肠道细胞膜上的特定转运蛋白进入肠道上皮细胞,被动扩散则是指微量元素离子通过肠道上皮细胞间隙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总之,微量元素氧基酸螯合物不仅有益于人体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还能够提高其生物活性,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 1 -。
微量元素氨基酸螫合物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

微 量 元素 作 为饲 料添 加 剂 应 用 发展 至今 的过 程 可 以归 为 三 个 阶段 : 一 代 的无 机 盐 、 二 代 的 第 第 多 元有 机 酸 盐 ( 如柠檬 酸盐 ) 第 三代 的微 量 元 素 及 氨基酸螯 合 物 ( 称为 有机 微量元 素 )与前 两代 产 亦 。 品相 比 , 第三代 的微量元 素 氨基 酸螯 合 物应 其具 有
视。 至今 , 们在 微量 元素 氨基已取得 了丰 硕 的成果 。 1 微量 元素 氨基 酸螫 合物 的生 物学 特性
11 . 概念
据 美 国 A F O 官 方 出 版 物 (9 9 的定 义 性 AC 18 )
规 定 : 量元 素氨 基 酸螯合 物是 指来 自可溶 性金 属 微 盐 的金 属离 子与 氨基 酸按 1 l 属与 1 3nl2 mo金 至 r ( o 最佳 )氨基酸 的比例反 应形 成 的配 位共 价化 合 物 。 螯合 后 的有机 物 既可 以满 足机体 所 需微 量元 素 , 又 可 以补充 氨基 酸 , 有 双重 功效 。微 量元 素 氨基 酸 具 螯 合物 包 括 单一 微 量 元 素氨 基 酸 螯合 物 和 复 合 微 量元 素 氨基酸螯 合 物 。 前者 是 一种 微量 元素 与一 种 氨基 酸螯 合而成 的成 分 明确 的单 一 络合 物 ; 者是 后 指 一种 微 量 元 素与 多 个 氨基 酸 水 解蛋 白质 络 合 而
从 而形成 环状 结构 将 金属离 子 包裹 在 中央 , 可有 效
等 特点 而显 示 了 十分 明显 的优 势 。 17 97年 ,美 国 A h ed博 士首 次 报 道 了利 用 铁 螯 合 物 可 以 预 防 sm a 仔猪 缺铁 性贫 血 , 先将 与动 物 营养 有关 的微 量元 首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

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
1.生物利用率(生物效价):指摄入的微量元素被吸 收、被运输到其起作用的位置,并转变为生理活性形 式的部分。 生物利用率不仅意味着吸收,也含有该矿物质微量元 素作为一种特定功能的利用。 2.不同形式的微量元素生物利用率不同.
举例:小肽铁和硫酸亚铁 小肽铁,以整体形式(分子量小于800)自由地透过成熟胎盘,发 挥作用。 硫酸亚铁,经过主动吸收途径进入血液,结合到运铁蛋白(分子 量86000),被胎盘大量“滤过”。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生物效价高
1、无机盐和简单的有机盐被动物摄入后,必须借助于 辅酶的作用,与氨基酸或其它物质形成螯合物后,才 能被动物机体吸收,吸收后金属元素在血液中与某些 蛋白结合,被运输到机体所需部位才发生功效。
2、氨基酸螯合物是机体吸收金属离子的主要形式,又 是动物体内合成蛋白过程的中间物质。因此不仅吸收 快,而且可以减少许多生化过程,节约体能消耗,因 此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效价。 设硫酸亚铁为100%,赖氨酸螯合铁101.73%-148.31% (124.3%),甘氨酸螯合铁为102.75%-147.71% (118.5%)。
无机微量元素的特点
1.对有效营养有破坏作用 化学性质不稳定.如与脂类、蛋白质、纤维、草酸、氧化物和维生素反 应,变成不被吸收的型态. 2.存在化学拮抗作用
与其他矿物质和磷酸盐、植酸盐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3.影响胃肠内PH值和酸碱平衡 4.有特殊气味影响适口性 5.毒性大. 在饲料中添加量必须严格控制在限制量之内.无机盐的微量元素生 物利用率低,总的低于20%. 6.大剂量的添加无机微量元素污染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视点1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化学性质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对饲料有效成分破坏作用小。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因其金属离子与氨基酸分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后,使其分子内电荷趋于中性,形成了较稳定的化学结构。
配位体与金属离子间的结合常数,影响稳定性与利用能力,适宜的稳定常数决定其在消化吸收以及在靶组织的释放、利用能力。
在体内pH环境下,有效的保护了螯合物中的金属离子,既有防止与饲料中植酸、磷酸根离子等的结合作用,又有阻止动物消化道中不溶性胶体的吸附作用,从而提高了动物机体对金属离子的吸收。
微量元素螯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在配位体如氨基酸的保护下,可有效地抵御与其他离子生成难溶的无机盐,缓解矿物质间的拮抗竞争作用。
而氨基酸、肽的微量元素螯合物具有类似二肽的结构,消减了氨基酸吸收与转运的竞争。
配位体、提供抗氧化性的功能基团;同时在体外减轻了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对维生素的破坏,从而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损失,增强了其吸收利用的程度。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提高复合预混料中维生素的储存稳定性,明显降低预混料中维生素损失率。
2 微量元素氨基酸吸收利用机制无机盐微量元素必须借助辅酶的作用与氨基酸或其他物质形成络合物后才能被机体吸收,吸收后金属元素在血液中与某些蛋白结合,被运输到机体所需要的部位发生功效。
多数学者认为,有机微量元素如锌在动物机体内的吸收代谢与无机盐不同,氨基酸及蛋白螯合物利用肽和氨基酸的吸收机制,不同于小肠中无机锌的吸收机制,位于五元或六元环螯合物中心的金属可以通过小肠绒毛刷状缘,以氨基酸或肽的形式被吸收。
研究表明,小肽能被完整地吸收,通过肠粘膜进入血液循环,微量元素利用氨基酸或肽的吸收机制,可以使吸收和循环进入机体的效率更高。
氨基酸与肽螯合物既是机体吸收金属离子的主要形式,又是动物体内合成蛋白过程的中间物质,可以减少许多生化过程,节约能量消耗,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效价。
微量元素的代谢受稳衡机制调控。
研究表明,稳衡调控在吸收、尿中排出、向肠腔的分泌、同红细胞的交换、从肌肉中释放几个位点。
多数学者认为,肠道是微量元素稳衡调控的主要场所,吸收与内源分泌是机体稳衡调控的主要方式。
当日粮供给水平较低时,吸收增加,排泄减少。
排泄主要经粪便,粪便中除来源于日粮中未吸收部分之外,还有相当部分来自于唾液、肝脏、胰脏、肠粘膜细胞等向肠腔的内源分泌物。
机体摄食量大时,肝脏、胰脏向小肠分泌的增加,从而使内源排出增多,以达到调节营养的平衡。
如锌转运载体蛋白-1(zinc transporter,ZnT)在十二脂肠和空肠基底膜细胞中广泛存在,ZnT-1主要位于质膜,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营养作用机理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乐国伟摘 要 微量元素是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必不可少的营养素,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体几乎所有生理和生化过程,其作用与动物生长和健康密切相关。
微量元素添加剂经历了无机盐类添加剂、简单的有机物和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三个发展阶段。
氨基酸与肽的微量元素螯合物作为第三代微量元素添加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稳定性、易被消化吸收、生物学效价高等特点,认识氨基酸与肽的微量元素螯(络)合物的吸收、代谢途径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其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营养;机理承载锌向细胞外运输的作用,以消除锌过量可能导致的潜在毒性。
ZnT-2在小肠、肾脏、胎盘、肝脏中表达较多,其将锌从细胞质转运到内涵体或溶酶体。
ZnT-3主要在脑、睾丸中表达,它将胞内锌转运入囊泡。
ZnT-4主要存于乳腺和质膜,胞内锌转运进入囊泡。
在生理条件下,锌载体的表达与饲粮锌浓度有密切的关系。
另外,还有一种(divalent cation transporter,DCT)载体,主要在十二脂肠、空肠、肾、骨髓中表达;其主要功能是作为锌载体。
当机体锌缺乏时,加强锌的转运,从而增加吸收。
用半定量RT-PCR 法测定小肠ZnT-1、ZnT-4、DCT-1,结果表明,Zn-Met、ZnSO 4处理显著降低ZnT-1、ZnT-4、DCT-1 mRNA 表达量(P<0.05);Zn-Met 组ZnT-1、DCT-1 mRNA 表达量均显著低于ZnSO 4组(P<0.05);两种锌处理间ZnT-4 mRNA 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肽载体表达增强。
这些结果表明,氨基酸螯合物吸收更快,使ZnT-1、ZnT-4及DCT-1 mRNA 表达快速下降,减少肠道中锌的吸收,从而维持锌的内稳态。
动物机体内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合成与日粮微量元素摄入量有关。
禁食或饲喂高锌的小鼠肠粘膜细胞中金属硫蛋白表达显著增强;但在常规剂量的锌条件下,MT 没有明显变化。
小肠及肝脏MT-1 mRNA 表达显示MT 促进肠道对锌的吸收和在粘膜细胞中滞留。
细胞内游离锌浓度上升时,细胞MT 合成增加,其与游离锌螯合;相反,锌浓度下降时,MT 合成及稳定水平下降,结合在MT 中的锌数量下降。
锌与MT 结合的生物学效率受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影响。
在小鼠肝脏、小肠MT-1 mRNA 表达量,均为对照组<ZnSO 4<Zn-Met(P<0.05)。
蛋氨酸锌的转运效率明显高于硫酸锌,两者转运机制可能不同。
由于无机盐与氨基酸(肽)螯合物转运机制不同,添加两种微量元素更能够加速吸收与利用。
3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与机体氧化还原状态消化道自由基的生成与微量元素的形式和浓度有关。
微量元素螯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分子内电荷趋于稳定,防止由于金属离子如铁、铜、锌二价离子诱发的自由基生成等作用,防止无机微量元素铁诱导产生的氧化损伤作用。
无机盐金属离子如铁,作为变价元素,2~3价互换,催化H 2O 2形成OH……。
同时,一些氨基酸、肽如蛋氨酸等配体本身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从而影响肠粘膜细胞的功能、增殖、分化。
微量元素的缺乏或利用不良,影响过抗氧化酶的活性,将导致氧化还原等代谢过程紊乱,导致能量物质趋向于流失或脂肪细胞,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发生贫血等疾病。
高浓度的一些微量元素会诱发氧化应激,导致肠粘膜损伤,同时随着微量元素浓度的提高,吸收效率降低。
无机微量元素更易诱导H 2O 2生成羟自由基,具有潜在毒性,可引起细胞损害。
同时,一定浓度的自由基可诱导胃、十二指肠以及胰腺分泌生长抑素(SS)表达与分泌,减缓胃肠道食糜通过速度,抑制胃泌素等肠道激素以及消化液与酶的分泌,降低ATP 酶偶联的转运载体的功能,减缓营养素的吸收,总的效应是减少游离基的生成,保护肠道粘膜细胞,但降低生长速度。
许多微量元素本身有参与抗氧化酶体系的作用,如铁、铜、锰、锌、硒等。
微量元素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鼠的氧化损伤,会显著提高血清MDA 含量。
如补锌使之明显下降(P<0.05)。
有机、无机锌源均显著提高AKP、GSH-Px 活性、T-AOC、T-SOD、CuZn-S O D(P <0.05),而Z n -M e t 组T-AOC、T-SOD 显著高于ZnSO 4组(P<0.05)。
添加锌显著降低NO 含量(P<0.05),Zn-Met 效果显著强于ZnSO 4(P<0.05)。
说明两种锌源均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而Zn-Met 效果强于ZnSO 4。
有机微量元素能够调节消化道氧化还原状态,影响生长轴激素的分泌。
锌对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它对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性腺激素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一般认为,GH 通过诱导合成IGF,IGF-I 可以降低机体组织的分解代谢,刺激细胞分裂、骨骼生长、蛋白质合成等。
锌缺乏时会降低GH mRNA 基因表达、机体GH 水平或损害GH 与其受体间的结合,降低IGF-I、GHR 基因表达量,从而减缓动物生长。
补锌均能显著提高IGF-I 基因表达水平(P<0.05),与ZnSO 4相比,Zn-Met 更大幅度地提高IGF-I mRNA 表达(P<0.05),从而有效地促进小鼠生长(P<0.05)。
有机微量元素能够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状态,从而影响细胞增殖、凋亡的细胞过程。
采用地噻咪松作为氧化应激的诱导剂建立小鼠胸腺细胞凋亡模型;培养基中分别补加0μM、50μM、100μM、500μM、1000μMZnSO 4或Zn-Met,培养16h;测定细胞凋亡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DNA 片段化等指标。
结果表明,地噻咪松处理使自由基增加,细胞活力显著下降,加锌使之得到有效恢复;Zn-Met处理的细胞活力高于同剂量ZnSO4处理。
两种锌源对地噻咪松诱导的胸腺凋亡均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效应。
50μM、100μM、1000μM添加水平时,Zn-Met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低于ZnSO4(P<0.05);500μM时,两种锌源对凋亡的抑制作用相近(P>0.05)。
氧化应激时,钙离子细胞内流,随锌补加水平升高时,细胞培养上清液及胞内GSH-Px、CuZn-SOD活性随之增高;而胞内钙浓度随锌添加水平增加显著降低(P<0.05);Zn-Met对钙离子浓度升高的抑制作用弱于同剂量ZnSO4(P<0.05)。
Zn-Met提高细胞抗氧化的能力较强。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KP 活性随锌添加水平增加呈上升趋势;当添加剂量为1000µM时,Zn-Met处理组显著高于ZnSO4处理(P<0.05)。
上述结果表明,两种锌源均能抑制地噻咪松体外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其机制涉及细胞内Ca2+浓度、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等生理生化过程。
有机锌有助于改善氧化还原状态,影响消化道、免疫器官细胞的增殖、分化,影响消化液、酶的分泌等。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特性决定了缓解应激,防止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从而提高生产性能。
4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促生长作用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具有促生长作用。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生物学利用率高于无机锌,能有效促进动物生长。
饲喂玉米淀粉-酪蛋白半纯合基础日粮、添加硫酸锌和蛋氨酸锌日粮,结果表明,在饲养前期蛋氨酸锌促长效果优于硫酸锌(P<0.05)。
尽管两种锌源对GH水平、GHR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均能提高肝脏、血清锌含量及血清AKP活性;蛋氨酸锌处理组织锌含量增加幅度略高于硫酸锌处理(P>0.05)。
但Zn-Met显著提高IGF-I mRNA表达(P<0.05),从而有效地促进小鼠生长(P<0.05)。
基因芯片的结果显示,与硫酸亚铁相比,蛋氨酸螯合铁组肝组织珠蛋白与转铁蛋白合成相关基因,以及胆固醇、蛋白质、ATP、脂肪合成相关基因明显上调,表明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通过调节物质代谢影响生长。
在猪生产中的应用:仔猪日粮中添加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能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