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推进个性化教学改革_王艳玲

合集下载

中原崛起演讲稿

中原崛起演讲稿

中原崛起演讲稿第一篇:中原崛起演讲稿奏响中原崛起之凯歌中原崛起,相信身为河南人听闻此言心灵都会有所触动,中华文明之摇篮-----黄河贯穿全省,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发源地,延续地,繁荣地,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原崛起有其实现的历史根据和现实根据,中原崛起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途中的必经阶段,是华夏腾飞的臂膀。

这些年河南的发展也实现了质的飞跃,这史诗般的巨变得益于河南人的奋斗与拼搏,河南也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大省,悠久的文化滋养,让河南人朴实厚重。

崇尚仁爱滋润我们的心灵,讲求信誉化为我们的气质,力行勤勉渗入我们的血液,刚直勇毅构成我们的骨肉,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孕育着这样一群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为人民服务的劳动者,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也在重塑着升华着河南人的精神气质,河南人更自信,自信可以创造人间奇迹,河南人更昂扬,振奋精神踏平坎坷,河南人更洒脱,张扬个性,挥洒豪情敢为人先,敢做英雄!武文斌,一个普普通通的河南人,但是他却把生命永远的留在了抗震救灾的前线,无怨无悔,他本来只是一个实习学员,他本来是不用参加抗震救灾的,然而,纵使有一百个理由让他留下,它却能找出一百零一个随部队抗震救灾的理由。

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当武中林身着儿子生前穿过的迷彩服出现在感动中国录制现场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武文斌的战友特意赶到北京,向英雄的父亲敬礼,并现场展示了灾区人民咬破手指,用鲜血写的请功挽幛。

主持人白岩松说:“文斌的这座奖杯,是老百姓给的!”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依然记得记得他真诚的笑脸,朴实的话语:“穿上了军装我就不再属于自己,我属于党,属于国家,属于人民。

”“乡亲们一天住不进板房,我就一天不休息。

”:“我们铁军都有双铁手,我的手就是拧不坏的螺丝刀!”抗震救灾前线,一寸长的铁钉扎进他的脚底,他向老乡要来盐巴,往汩汩冒血的伤口上一抹,背起粮袋继续冲锋;抗震救灾前线,一条蚂蟥钻进他的手背,他在战友的帮助下,用力拍打出蚂蟥,便又跳进了臭水池里;还是在抗震救灾的前线,为让群众尽快住进板房,他一天徒手拧螺丝1400个,最后螺丝刀都拧弯了。

做好四个一,让师生共享幸福教育人生

做好四个一,让师生共享幸福教育人生

做好四个一,让师生共享教育幸福人生河南省济源市实验中学王艳艳新课程改革在初中阶段进行了八年,我和我的同事、我的学生也一起奋斗了八年。

一、一个理念让师生之间盛开了和谐之花(懂我爱我的人是您)新课程改革之前,我们更多的是把学生当成盛装知识的容器,而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感受,而在新课改的今天和我校倡导自主教育的今天,我们则更愿意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好的,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较好每一个孩子,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也更愿意把学生当成一个个等待点燃的火把,随时准备燃烧放出耀眼的光华,展现自己。

我总爱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的感觉也是相互的,只要你是真诚的,学生也非草木,又孰能无情?我与学生说我爱把他们和自己的孩子比,去体会我想让老师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自己就要怎样对待自己的学生;所以,我说不管大家怎样想,我要做的永远都不会变,努力,相信每一个孩子,不放弃一个孩子,让孩子懂你了,他们才会更爱你。

每天我都象带着放大镜一样,去努力寻找学生身上的优点,带着“赏识学生”的欣喜徜徉于学生中间。

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是真心爱他的人,望着一张张淳朴的笑脸,听着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感受着心与心碰撞时的那份快乐。

心灵握手的谈心本上,学生有问题目的,有问学习方法的,也有问生活琐事的,更多的是把自己的学习中的困惑,心里的悄悄话倾诉在字里行间,一句句让老师保密的话语,更让我感到了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和依赖,……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会由衷地感受到为人师的幸福和满足,都让我这个不是首席班主任的学科班主任感受到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自豪。

二、一项改革让师生共同发展(众人拾柴火焰高)新课程改革之前,人教版教材更注重的是知识的系统性,而不太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年年如此,即使不集体备课,上课也没什么精神负担,拿着书本和教案就能去上课,也不会有重大的失误产生。

而新课改的这几年,我们创新性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却让老师们意识到它的无穷魅力和无可比拟的重要。

构建学习共同体,再造教师学习文化

构建学习共同体,再造教师学习文化

构建学习共同体,再造教师学习文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者们开始越来越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习文化的建设。

构建学习共同体,并且再造教师学习文化,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通过诸多举措,包括建立学习型组织、激发教师学习热情、建立协同合作机制、优化学习资源配置等,来激发教师的潜能,提升教育水平和素质。

一、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指一组成员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进行合作,并结合各自的实践经验,持续学习和改进的社会关系。

构建学习共同体,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要构建学习共同体,首先需要搭建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教师们能够开放心态,融入协作学习的氛围中。

需要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任务和责任,让成员在共同的目标下团结协作。

在共同体中要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包括学习资源的共享,学习成果的反馈和总结,以及制定学习路线,确保学习效果。

构建学习共同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学校领导要提供有力的支持,制定相关政策,给予教师相应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制度保障。

可以通过团队建设和团队活动来提升学习共同体的凝聚力,增进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交流会、研讨会等形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够自由学习,自主成长。

二、再造教师学习文化教师学习文化是指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等。

再造教师学习文化,可以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提高其专业水平。

要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和专业发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倡导终身学习。

要构建多元化的学习形式,不仅仅是传统的培训和进修,还可以采用在线学习、微课堂、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教师的学习需求。

要优化学习资源配置,给予教师充足的学习资源支持,包括时间、空间、经费等,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实现学习目标。

再造教师学习文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学校领导要提倡并营造学习型组织的文化氛围,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学习,鼓励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

王艳玲:“不糟糕”的学生心灵征服者

王艳玲:“不糟糕”的学生心灵征服者

王艳玲:“不糟糕”的学生心灵征服者作者:李银云李国刚来源:《课堂内外·好老师》2019年第01期王艳玲: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教师,番禺区化龙中学班主任工作坊主持人。

曾先后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第二批中小学名班主任。

学生自尊不容“侵犯”“年轻人,不要怕犯错误,因为只有肯干的人才会犯错误,但错误过后一定要反思,汲取经验教训。

只要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并且方法是正确的,那付出的都一定会有回报!”这是多年前老老师对王艳玲的谆谆教诲。

其时,王艳玲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毫无带班经验的她,工作认真负责,却无多少成效。

天天疲于奔命不说,还经常受到个别学生和家长的“欺负”。

如何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班主任和英语老师,一度成为王艳玲心中的“大难题”。

为此,王艳玲向老教师虚心请教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

很快,王艳玲就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打开了“局面”。

不仅先后被评为片区优秀教师和班主任、广州市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还顺利成为了“南粤优秀教师”。

2012年,王艳玲带的是初三毕业班。

转校生小A不仅上课打瞌睡,还天天欠交作业,根本无心向学。

王艳玲多次与之交谈,却均“无果而终”。

恨铁不成钢的王艳玲决定进行家访。

但小A支支吾吾就是不肯告诉王艳玲自己家的地址。

王艳玲不得已找了一个跟小A相熟的同学带路。

绕了几条狭窄的农村机耕路后,王艳玲终于找到了小A的家——一个花卉种植场的看守工棚。

“这,这,这就是小A的住处?”王艳玲有些惊愕。

而当王艳玲进入这个“家”时,寒冷的冬风透过缝隙无孔不入地灌了进来。

小A正坐在床上,盖着被子看电视,冷不丁看到王艳玲进来,脸上顿时一阵红一阵白。

那天,王艳玲跟小A 说了很多道理。

小A一句也没有反驳。

自信满满的王艳玲以为自己已经做通了小A的思想工作。

没想到,家访后的第二天,小A却没有来学校了,家长告诉王艳玲说小A不想读书了。

这时,王艳玲才意识到自己的到访,把小A仅有的一点自尊都剥夺得体无完肤。

构建学习共同体,再造教师学习文化

构建学习共同体,再造教师学习文化

构建学习共同体,再造教师学习文化教育的本质是学习,学习的核心是教师。

教师的学习文化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下,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更加重大,教师的学习文化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构建学习共同体,再造教师学习文化,已迫在眉睫,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构建学习共同体是指组织成员通过参与、合作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改进教育实践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教育领域,构建学习共同体有助于整合资源、分享经验、提高学习效果和增强学习动力,更有利于教育实践的创新和改进。

在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探讨和合作解决问题,形成团队合作和学习互助的文化氛围,实现教师个体学习与成员群体学习的有机结合。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科资源的生产者,而教育实践是知识与经验的分享和融合。

构建学习共同体不仅有助于教师个体素质的提高,更能促使教育资源的共享、创新和整合,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只有通过共建学习共同体,才能实现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教育质量的改进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再造教师学习文化的紧迫性再造教师学习文化是指通过改变教育环境和氛围,塑造教师学习的习惯、态度和价值观,使教师个体学习成为一种共同做法,形成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教育的新文化。

在当今信息时代,再造教师学习文化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个体的学习效果,更有助于促进学校和教育组织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是学习的引领者和示范者,而学习文化是一种学习的风气和氛围。

再造教师学习文化不仅需要教师个体的努力和觉悟,更需要学校和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形成尊重学习、鼓励学习和推动学习的组织文化,才能激励教师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实现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的转变,促进教师队伍学习文化的积极转变。

构建学习共同体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和氛围,搭建学习平台和资源共享的机制。

学校作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需要充分发挥组织和管理的作用,搭建教师学习交流的渠道和机制,促进教师学习资源的整合和分享。

实现三个转变,培养创新人才——简论网络时代的大学教学改革

实现三个转变,培养创新人才——简论网络时代的大学教学改革

■田
实 现 三 个 转 变 ,培 养 创 新 人 才
简论 网络 时代 的 大 学教 学 改革
王 燕玲
( 华南师范大学 法学 院 , 广东 广州 摘 要 :网络 时 代 , 大 学 教 学各 个环 节都 应 进 行 改 革 , 适 5 1 0 0 0 6 )
应 培 养创 新人 才 的 需要 , 尤 其 是 在 教 学 内容 上 . 实现 由 “ 知 识 中心 ” 到“ 问 题 中心 ” 的转 变; 在教学方法上 . 实现 由 “ 讲授 式 ” 到“ 讨论式 ” 的转 变: 在 评 价 方 式上 。 实现 由 “ 考试 式” 到“ 论 文
式” 的转变。
关键词 : 网络 时代 大学教 学 教 学改 革 创 新人 才
教 学 内容 : 由“ 知识 中 , ” 向“ 问题 中, ” 转 变 传 统 教学 以知 识 为 中心 , 强 调 知 识 的 灌输 、 接受 、 记忆 、 运 用等 , 但 这种 教学 方 法 在 网络 时 代 是 不合 时 宜 的 。 一方面, 知识 呈 现 出爆 炸 式增 长 的态 势 , 且更新愈来愈快 , 除学 生 必 须 掌握 的 基 础 知识 外 。 教 师 讲 授 的 即是 “ 最 新 动态 ” , 会 因“ 动态变化 ” g o u 等搜 索 引 擎 提供 了强 大 的搜 索 功 能 . 学 生能 够 轻 而 易举 地 在 网 上找 到 需 要 的信 息, 师 生 可 以说 是 “ 信息对称 ” 的, 因此 , 在网络时代 , 大 学 教学 应 实 现从 “ 知识 中心 ” 到“ 问题 中心 ” 的转 变 。 首 先 ,树 立 问 题 意识 。 大学 教 师不 仅 自己要 树 立 问题 意 识, 而且 要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培 养 学 生 的 问 题 意 识 , 使学生在 学习 和 实 践 的 各个 环节 , 都善于发现问题 、 提 出 问题 、 直面问题 、 研 究问题 、 回答 问 题 、 积极解决问题。 其次 , 鼓 励 学 生 大 胆 质 疑 。在 教 学 各 个 环 节 , 教 师 要 有 意 识 地 引 导 学 生 在掌 握 基 础 知识 后 .对 教 材 内容 和教 学 要 点大 胆质疑 , 积极探索 。 在课堂教学中 , 教 师 应 创造 宽 松 、 活跃 的课 堂气氛和质疑 、 讨论 、 启 发 的 和谐 氛 围 。 如果 学 生 没 有 问题 或 提 不 出 有 价值 的 问题 . 教师就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 , 提 出重 点 问题 : 对学生 提出的有价值 的问题 。 教 师要及时 肯定 、 鼓励 、 表扬 ; 对 学生 提 出 的难 点 问题 , 可 让 学 生 自 由讨 论 , 尝试 解 答 。教 师重 点谈 自己 对 问题 的 看法 和见 解 ;对 学 生 提 出 的 “ 题外 ” 问题或“ 牛角尖” 问题 , 教师要适当引导 , 以免 偏 教 师 自我 陶 醉 , 学 生 昏 昏欲 睡 。这 样 教 学 , 效 果可 想 而 知 。 教 师必 须 转 变 教 学 方 法 , 尤 其 是 由讲 授式 向讨 论式转变 。 讨 论 式 教 学 法 可 以有 效 改 变 这 种 状 况 ,尤 其 适 合 以 问题 为 中 心 的教 学 。 这种 教 学 方 法 强 调 参 与 、 互动 、 平等、 创新 的学 习 理念 , 教 师 可 以 围 绕某 一理 论 问 题 或 应 用 问 题 . 组 织 和 指 导 学 生各 抒 己见 , 展 开 讨论 、 对话 、 辩 论等。教师要耐心指导 , 因 势利导 , 调 动 全 班 同学 的积 极 性 , 形 成 和 谐 的课 堂 氛 围 , 使 学 生 能够 大 胆 发 表 见 解 , 把 讨 论 引 向 深入 , 从而解决问题。 许 多 有 经 验 的教 师 都 在 研 究 讨 论 式 教 学 法 ,并 探 索 出一 些 很 有 价值 的 模 式 。其 中 , “ 八步教 学法” 就 是 一 种 具 有 可 操 作 性 和 实 用 价 值 的 模 式 。其 基 本 程 序 是 : 教 师 提 出问 题 — — 学 生 查 阅 资 料 — — 教 师 引 导 讲 解 — — 学 生 课 堂 讨 论 — — 教 师 重 点 总 结— — 学 生 写 小 论 文— — 教 师 评 改 论 文— — 学 生 交 流论 文 。这 是 一 种 把 课 内与 课 外 、 “ 会学” 与“ 学会 ” 、 学 习与 创新等有效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 , 采 用 这 种 教学 方 法 能激 发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扩 大学 生 的 知识 面 . 促 使 学 生 掌 握 学 习 和科 研 的方 法 , 提 高 表 达 能力 、 创 新 能 力 和综 合 素 质 。 同 时, 在实施的过程中 , 极大地加强了师生互动 , 有助于实现“ 教 学 相长 ” 。[ ] 我 在读 本 科 时 .积 极 参 与 了我 的老 师 进 行 的这 项 教 学 改 革 实验 , 取 得 了明 显 的成 效 , 与老 师 合 作完 成 的 论 文得 以发 表 , 并 被 人 大 报 刊 复 印 资 料 全文 转 载 。 _ 2 ] 研 究 生 毕业 后 . 在 自己 的 教 学实 践 中 。 也 有 意识 地 对 这 种模 式 进 行 推 广 , 效 果显 著 。 三、 评价方式 : 由“ 考试式” 向“ 论文式” 转 变 实 施 以 问题 为 中心 的讨 论 式 教 学 模 式 和 方 法 ,必 须 转 变 教 育 和教 学 理 念 , 在教学各个环节进行配套改革 , 尤 其 是 改 革 考试 和评 价 的体 系 和 方 法 。 在 传统教学模式下 . 教学 和学习评价 的方法是 “ 考试式 ”

锐意进取 真抓实干 奋力开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锐意进取 真抓实干 奋力开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王艳玲
【期刊名称】《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年(卷),期】2012()4
【摘要】2012规划纲要贯彻落实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以及我省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河南将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与教育部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将全面实施,做好今年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总页数】4页(P4-7)
【关键词】教育改革;进取;战略合作协议;中原经济区;教育部;意义
【作者】王艳玲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中共河南省教育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1
【相关文献】
1.锐意进取真抓实千奋力开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J], 王艳玲
2.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拓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在全省2002年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J], 漆权
3.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开创我省教育改革新局面 [J],
4.转变观念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在全省职业教
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J], 徐荣凯;;
5.真抓实干追赶超越奋力开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缓德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就综述 [J], 薛飞周;蒋保祥;王鹏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评价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评价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评价作者:丘林来源:《教育前沿·综合版》2009年第06期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影响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从2001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实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改的深度、广度较之以往的教育改革是空前的,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六大方面变革,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要求。

王艳玲认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影响表现如下:(一)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的新要求新课程呼唤综合型的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

此次课程改革,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以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

这种综合型的教师不仅仅是具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还要求具有综合性的能力素养。

(二)对教师的教学观提出的要求此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将对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提出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由重教师的单向培养向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过程的转变;由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转变。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对话、交往的教学观。

(三)对教师的角色提出的挑战和要求新课程由于课程结构、功能、学习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变化,要求教师的角色也要发生重大的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促进者;由单纯的课程实施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由教书匠变为教学工作的研究者,向科研型、创新型转变。

这一系列的角色转变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传统教师评价的弊端不少研究者都指出传统的教师评价存在诸多问题,同时对传统教师评价进行了反思。

王悦钢认为,传统的教师评价主要是与奖惩挂钩的一种终结性的评价。

而在倡导终身学习,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这种终结性的评价在优化教学资源、增强教师合作、更新校本文化、激发创新精神等方面显然存在诸多问题。

王艳玲指出,传统教师评价在评价目的、评价指标和评价过程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高效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

高效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 展 示 点 评
小组交流学 习的效果到底怎么样 , 通过什么方法来检 查呢? 我认 为学 生交流学 习的结果只能 由他们 自已来展示。展 示是高效 课堂最 关键 的环
节, 这 个 过 程 不 仅 能展 示 学 生 对 问 题 、 知识 独 到 的 理 懈 和 僻 决 问 题 的 创 新 方法, 还 能 展 示 学 生 规 范 的解 题 过 程 , 也 能 展 示 出 学 生 学 习 中 的 困惑 、 疑 难 。展 示 方 式 可 以 是 口头 展 示 . 可 以是板 书展示 , 可 以 灵 活 处 理 。 教 师 可

课前预 习
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 选择一组进行全班展示 ; 或让各 个小组逐一展 示 ; 或 者也可以各组选派代表 同时板 演展示。展示 时要 注意展 示具有 “ 普遍 性” 和具有“ 代表性” 的问题。通 常情况下 , 由学 习能力较 弱的学生进 行展示 ,
能 力较 强 的 学 生 进 行 点评 。 点 评 的 同 学 要 综 合 展 示 同 学 所 说 或 者 所 板 书
的内容 , 再结合 自己的理解 进行全面 、 透 彻的分析。当然 , 教 师对展 示点评
太难和太易的都不 易作 为展示 内容 ; 展示 过程 中还要 课的前提 , 可以说没有预 习环节 , 其他 的教学环 节就 无法展开 。我 的预 习 的内容要学会取舍 。 让学生学会倾听 、 学会做记 录、 补笔记 , 还 要善于抓住机会进行 反驳 、 补充 、 指导具体要求一是明确预 习目标 : 必须带着学 习 目标 , 由浅入深 , 逐层 落实
课前预 习是实现课堂高 效的首 要前提 。我们 可 以试 想一下 ,一堂不
预 习 的课 . 学 生心 中一 片 茫 然 , 什么也不知道 , 教 师该 怎 么 上7 只 能 是 教 师

“同课异构”与“同课同构”双轨并行优化教材实践

“同课异构”与“同课同构”双轨并行优化教材实践

“同课异构”与“同课同构”双轨并行优化教材实践作者:葛春华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1年第10期“同课同构”与“同课异构”双轨并行是我校新型校本教研方式,是在统编教材全面铺开的关键时期,为让全体教师快速成长、适应新教材,缩短“艰难行走期”而提出的教研方式。

它以“学练为重青蓝工程教学竞赛”为载体,针对优化特色、有代表的教学内容,写出成熟、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从理论上提升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教书匠”转成“研究型”老师,快速有效地让全体教师通过“优势互补”准确把握教材,有效践行教材,实现统编教材的价值与意义。

“同课同构”与“同课异构”早就存在于我校教研活动中,这次课题研究所不同的是以前主要针对于“课”,然而在慢慢的实践中发现:“同课同构”与“同课异构”双轨并行,在新教材全面推行、实践的大背景下,不但能让教师更好地解读教材、使用教材,还能激发教师以主人翁意识参与教研。

广大教师将教研由任务变为需求,由量变到质变,变被动为主动,使教研做到:研之有用,研之有得,研之有效。

研讨时,各年级组教师师徒重组,进行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小组内“同课同构”,骨干教师与学科教师大组间“同课异构”,给大家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建立一个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不仅从整体上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还让教师很快适应新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特点,更快、更集中地解读好教材,实践好教材。

一、在理论学习中形成新型理念通过上网查询资料、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更深入地了解统编教材的特点,掌握准确的教育教学方向,教师能够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认真研读李竹平老师的《统编版教材“打开方式”的思考》,温儒敏老师的《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兴趣观研究》,吴越《温儒敏语文教育那些朴素的道理》,王敏勤老师的《“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例谈》……这一系列的理论学习,为当前的课题研究打下坚实基础,为课题的有效进行指明方向。

同时,让老师更深刻地理解“同构”需要智慧,它不是一种刻意而为的形式,不能为了同构而同构;“异构”则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同课异构”与“同课同构”双轨并行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构建学习共同体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学习共同体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学校是一种学习型组织,是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为实现共同愿景而促进全体师生员工在学习、思考与行动的积极互动中,不断完善与超越自我的优秀的学习型团队。

下面分五个方面阐述一下东北师大附小在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共同的学校发展愿景学习共同体的特征之一是拥有一个“共同愿景”。

构建学习共同体,首先要确立一个共同发展的愿景。

基于这样的认识,以熊梅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在构建学习共同体学校的进程中,秉承学校50多年的发展历史,立足世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确定了学校“开放式、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和目标。

在这一共同发展愿景的激励下,学校在创建学习共同体的的过程中,以科研为先导,通过“十五”期间承担的国家级重点课题:《开放式学校的构建与组织文化的新生一一基础教育的办学理念与模式研究》,不断创生学校的环境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课程文化,主要凸显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环境的开放性。

在学校环境建设方面,按照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设计建造了一座建筑面积为2.7万平方米的开放式教学楼,打开了教室与走廊之间的墙壁,实现了空间一体化、连续性,集学习、休息、娱乐为一体,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学习空间,为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提供了条件,使同学年之间的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师间进行合作教学成为可能。

2.课程的整合性。

世界与人的发展具有综合性与整体性的特点,人的个性发展不是各学科知识杂烩的结果,而是通过知识间的彼此联系,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

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着重探索了学科综合化的有效途径:跨越学科的鸿沟,加强学科之间的综合与统整,淡化教师学科本位的思想,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使不同学科的内容相得益彰,实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开放性。

3.时间的弹性化。

开放式学校要求克服传统班级授课制僵化的弊端,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创造灵活的、柔软而有弹性的时空环境。

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与发展

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与发展

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与发展富县实验中学——王艳玲1.研究目的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形式发生了巨大地变化。

当前作为中学体育课程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对学校体育的要求,取而代之的《课程标准》应用而生,体育教学走进了一个新的理念,“健康第一”这是一个实质的飞跃,也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在当今社会不完全适应。

《课程标准》它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并将改变了教师的课堂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对“课改”进行相关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性。

2.研究方法2.1课堂实验法:根据课堂研究的目的,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按照一定的课堂设计来实施计划。

并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性格张扬的程度以及运动后的享受程度来获取研究对象的第一手材料,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

2.2调查法:通过问卷、座谈、课内外师生交流以及建立学生“快乐体育”的发展的档案等方式来获取课堂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课堂设计,积累课堂经验,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享受体育的快乐。

3.结果与分析3.1课程改革后教师课堂行为的分析3.2教师在教室中课堂组织形式的转变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学,如可教会学生摆在教室面前的主要问题。

体育课传统组织教学普遍存在教法枯燥呆板缺乏新意,一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没有完全被打破,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课堂组织最求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

而新的课程改革力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师生平等,更加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和进行独立创造的余地,使学生在欢快和谐的氛围中,互帮互助、边想边练,这种主题学习方式已逐渐成为主流。

课改前后,在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中,教师组织课堂仍占选项中最高的,但与课改前相比,却降低15%除学生协助教师组织课堂“没有变化外”“教师指导学生组织课堂和学生自主组织课堂”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分别为2.5%和12.5%。

在体育课堂组织形式上,虽然以“教师组织课堂”的形势仍被多数教师所采用,但已有明显好转,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与积极学习的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正被更多的教师采用,这种主体学生精神一旦被发掘出来,将是我们的教学具有无限生机。

三层次学习共同体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三层次学习共同体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三层次学习共同体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作者:冯雅男王玉玲张言平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年第02期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既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途径,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学校基于“抓教师队伍”的重要目标,探索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模式,开展基于学校、教研组和班级三层次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聚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机制保障、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和管理能力培养,助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教师学习共同体作为教师合作、学习、交流的重要组织形式,不仅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学生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结合学校实际,我们从学校、教研组、班级三个层次搭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框架,学校层面以共同体意识提升为切入点建机制、教研组层面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标抓教育质量、班级层面以班主任权力和责任分散的方式抓管理,关注学生心理发展。

三个层次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侧重点明确,以团队共同成长为目标,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学校教师作为一个专业的群体,需要打破“有主角、有配角、有听众”的现象和原有的思维定式,在团队中真实地对话与碰撞,以确立新的规则,建立“人人参与,全员共进”的共同体。

为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我们构建了包括文化、制度、技术三个维度的保障体系。

其中,文化层面包括认识、合作与尊重,在学校营造团结合作的大环境,改变教师的固有思维方式;制度层面,主要指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分级管理、层层落实,保证共同体的合法性和教师的参与性;技术层面,主要包括授权、少干预和协商,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空间。

同时,在学校领导的尊重和支持下,形成教师共同愿景,在学校层面上提升教师合作意识,营造共同体氛围,构建“人人参与,全员共进”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保障机制。

教研组教师学习共同体教研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成立意在提高教研组内部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研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主要以师徒之间“传帮带”为主,老教师需充分发挥教师领导力,带领新教师站稳讲台、驾驭课堂,新教师也能够带来新的教育理念,相互的碰撞交流促进彼此专业能力的提升。

高效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

高效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

高效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
王艳玲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年(卷),期】2013(000)010
【摘要】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学习,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快乐学习、高效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指导学生高效学习”将成为今后执教道路上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

【总页数】1页(P100-100)
【作者】王艳玲
【作者单位】甘肃省玉门市第三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变革学习方式,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J], 夏丽华
2.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探讨 [J], 姚小军
3.关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策略探讨 [J], 张应祥
4.2014创新学习方式促进教育变革论坛暨“提升思维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全国教育研讨会举办 [J],
5.提升思维能力构建高效课堂——门头沟举办“创新学习方式促进教育变革”论坛 [J], 王晓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效管理——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王艳玲【最新】

有效管理——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王艳玲【最新】

有效管理——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内容摘要:教师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领导艺术。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准确把握教师的工作需求和工作特点,有效实施过程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在管理过程中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是有效管理的大前提,在制度建立阶段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思想现状和个性特点,激励措施要具体可行,适当运用。

关键词:有效管理 制度建设 适当激励教师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领导艺术。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准确把握教师的工作需求和工作特点,有效实施过程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一、依托制度管理,规范教师行为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每一位教师个体都承担着一份深沉的重任,那就是尽其所能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提供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所以,如何约束教师的言行,规范教师的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工作成效,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要从制度管理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是一个大前提。

只有实施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和制度管理,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才能为广大教职工提供良性的竞争环境。

(一)、纠正思想,明确管理理念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对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认为制度是一个“紧箍咒”,是对人身自由的一种束缚,以至出现了与制度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如教师走教、上课接听手机、随意体罚学生、教学教研浮于表面等,这种局面不利于学校工作和谐稳定的发展。

所以应该让全体教师理解这些规章制度和法则的重要性,充分理解精神内涵。

比如借助周前会、教研会、民主生活会、常规检查、或是教学视察等渠道以会代培,以查代讲,深入学习、交流、讨论制度666666的重要性,进而统一思想,纠正认识偏差,使之内化为指导教师自身行为的行动力量,为制度的贯彻落实扫除思想障碍。

(二)、领导引领,彼此尊重制度管理是用来规范教师言行的。

学校管理者作为教师群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其一言一行无不起带头示范作用或潜移默化作用。

王燕玲期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早日变成现实

王燕玲期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早日变成现实

王燕玲:期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早日变成现实期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早日变成现实——访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燕玲3月9日,教育部与辽宁省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承诺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燕玲。

记者:请问辽宁省承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王燕玲副厅长:辽宁省此番承诺共有五项内容,一是全省111个县(市、区,含开发区),到XX年底全省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其中38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到XX年底累计84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到2018年底全省111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并通过省级人民政府认定。

到2020年底,所有县(市、区)完成基础教育强县建设任务,若干市实现市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二是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过程中,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成辽宁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和基础教育强县建设计划中提出的目标、任务。

三是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列入考核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的重要内容。

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开展质量监测,完善评价机制,逐步实行小班化教学,提高管理水平。

统一配置区域内学校校舍、设备、校长和教师,加强骨干教师团队建设和交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升学校内涵和品位。

五是认真做好“大连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盘锦市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本溪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相关工作。

记者:请问提出这些目标是出于哪些具体考虑?王燕玲副厅长:近年来,辽宁省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基本实现了基础教育从“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向“促发展”转变,由“散、小、弱”向教育现代化发展转变,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的三个历史性跨越,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基础教育强县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教师的核心责任及其实现——《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评介

教师的核心责任及其实现——《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评介

教师的核心责任及其实现——《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
同体》评介
王艳玲
【期刊名称】《全球教育展望》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提出,教师的责任不是"上好课",而是促成每一位儿童实现学习,保障每一位儿童挑战高水准的学习机会;教师责任的实现要求围绕教师自身的挑战精神形成一个专业成长的"同心圆":内层为个体教师的课堂研究,中层为同事间的课例研究,外层是学校中以及学校间的校本教研制度.
【总页数】5页(P92-96)
【作者】王艳玲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昆明65009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冲刺与挑战的学习——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
2.这里的课堂风景如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精粹解读
3.创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访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会长马立
4.创建教师学习共同体,让教师走得更远
5.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中学王艳玲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要面对的问题。

课堂活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是维系课堂教学活动的纽带,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只有通过大量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使英语课堂交际化,才能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一、课堂活动的必要性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与组织是一项创造性劳动,是教师最主要、也是最困难的一项工作。

它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不懈的努力,它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体现了教师的敬业精神。

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活动形式;同一教学内容,也可创造出多种不同的活动,而不同的课堂活动又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

同时,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通过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用已知的经验和知识去认识解决新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是新课程改革对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呼唤。

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出一些新颖、有趣的课堂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活动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成为发展学生智力、情感的纽带,成为学生增进了解、显露能力、展示精神风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二、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活动优化设计策略(一)、课堂活动类型英语课堂活动有语法活动、词汇活动、拼写活动、听能活动、言语活动、读写活动等等。

但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活动类型大体可分为三大类:1、呈现活动,即呈现新的语言内容的活动;2、练习活动,指新语言项目呈现后所进行的旨在训练听说读写技能的活动;3、交际活动,指运用所学语言交流信息以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活动。

(二)、课堂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原则我们在设计有效可行的课堂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王艳玲,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

研究方向:小学课程与教学研究。

一、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背景(一)学校个性化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尽管我国课程改革已经推进了十年,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时至今日,“标准化、划一性”仍然是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千差万别的学生在课堂中被要求学习同样的内容,教师运用同样的素材、同样的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要求学生获得同一结论。

有人对这种课堂教学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我们的儿童就像羊群一样被赶进教育工厂,在那里无视他们的独特个性,而把他们按同一个模式加工和塑造。

我们的教师们被迫,或自认为是被迫按别人给我们规定好的路线去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就是针对“标准化、划一性”教学的弊端提出来的。

所谓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将“珍视群体中的每一个人”的基本价值追求贯穿于教学系统每一个要素,以“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面向全体学生,以尊重并适应学生学习所存在的学力、适应性、学习速度、经验、兴趣等多角度个体差异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创设最有利于每个学生得到最好发展的环境,依据每个学生能力的最高点灵活制定教学目标,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及资源,灵活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等多种学习组织方式,通过开放、弹性、自主、多元的教学机制,启发诱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

与单一学科教学研究或教学过程部分因素的改革相比,个性化教学因“珍视群体中的每一个人”这个价值取向及“关注差异”这个基本出发点,使得改革的过程更加艰巨,也更具有特殊性。

1.个性化教学对课堂面貌的期望个性化教学改革,提出要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将课堂视为师生共同经历成长的地方,要尊重、共享差异,提倡多样学习组织形式的有机整合。

从某种意义上讲,个性化教学的目的也是要在课堂中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

以“学习共同体”构建为目标之一的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构建自主学习环境”为中心、重视知识的创造、着重团体的合作模式、强调学习是同伴互助合作的活动等特征。

因此个性化教学改革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习共同体的”的基本特征并实践。

2.个性化教学对教师观念行为的挑战对学校的每一个教师而言,个性化教学改革都是一场关乎自己的“革命”。

因为个性化教学改革最终要求每一位老师要切实地转变观念,继而在自己的教学中改变行为。

另外,个性化教学改革最终期望的成果不是显现在课程文件或文本中,而是将教师的行为变化、课堂面貌的变化、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视为显性成果。

因此曾经教学改革中出现的诸如“反对者、拖延者、沉默者”等不同的角色,在个性化教学改革的要求下,已经没有了等待和躲避的可能,融入改革的浪潮中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

因此,每一位教师有了发展的压力与需求,急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推进个性化教学改革[摘要]近年来,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与实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校所进行的个性化教学改革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师发展组织是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本文介绍了基于学校教学改革的需求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结合实践阐明了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中愿景目标、学习介质、成员关系、发展途径的确定,及学校应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运行提供的支持,为学校基于自身发展需求创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共同体个性化教学教学改革(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吉林长春130000)王艳玲本文摘自新课程导学需融入到一个团队中学习提高,发展的主动性有所提高。

这使得学习共同体的创建有了可能性和孕育的土壤。

3.个性化教学对学校管理的诉求个性化教学的价值追求、改革的路径及预期的成果,与传统的教学管理下的教学样态区别比较大,因此需要学校打破传统的、线性的、整齐划一式的教学管理模式,需要彰显时间的弹性化、资源的丰富性、教师的合作性等多方面的管理特征。

在这样的理念下,学校就不能够以行政命令为有效推进改革的手段了,而必须要变革现有的教学管理、教师发展的模式,整合资源,按需匹配,弹性管理,按照个性化教学所需做出管理上的快速变革。

(二)对已有教师学习型组织的反思1.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共同体”本是一个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由德国社会学家裴迪南·滕尼斯在1887年的社会学著作《共同体与社会》中提出。

他在研究中发现个体与个体在一个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中会形成更加强而有力的、结合更加紧密的关系,会形成具有共同的精神意识及特有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教育领域对“共同体”的探索可追溯到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的学校概念,他虽未提出“学习共同体”,但其思想中却蕴含着学习共同体之意。

1995年,美国教育学家博耶尔发表了题为《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他认为在有效的学校教育中首要的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校必须有共同的愿景,能够彼此交流,人人平等,有规则纪律约束,关心照顾学生,气氛是快乐的。

学者们从社会学、教育学、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等不同的视角,对“学习共同体”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因此也导致了对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特征描述、构建策略等的不同阐释。

但尽管对“学习共同体”的涵义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一些因素是被公认的,如共同的目标,多层次的参与者,平等互动的交往,对话分享的活动,相互影响、促进的人际关系,个人及团队的发展等。

正是基于对学习共同体内涵基本元素的理解,及进行个性化教学改革的实践诉求,学校在原有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上,创建、形成了“学习共同体”。

2.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型组织的区别1990年,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在其著作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掀起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

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型组织一直是两个有诸多共同之处的、相似的、相互交叠的名词,二者可以彼此借鉴。

二者在理论追求和实践旨趣上也有所区别。

在目标追求上,学习型组织以“组织”为关键词,强调组织的目标与绩效的达成,完成特定的组织任务,谋求组织的最佳发展,组织内的个体发展仅有工具意义;而学习共同体更多地追求个人发展,通过互动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不让任何一个成员掉队,倡导差异化发展。

在价值取向上,学习型组织更多地关注团体学习与系统思考,以效率、任务为导向;而学习共同体强调真实情境、彼此互动,注重个人认同、情感支持与共同精神。

在建设途径上,学习型组织更强调团体学习、改善心智模式、系统思考,而学习共同体更多地强调民主管理、团体意识、共同协作。

3.学校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经验学校在多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中,对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进行了诸多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学校的“学科委员会”组织为例,为了赋权增能,推进了各学科的均衡、优质发展,提升学科研究与自主创新的能力,学校在各个学科内成立了学科委员会。

学科委员会人员占全校教师的35%左右,汇聚了各学科优秀教师。

学校研究和制定了《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及《学科委员会章程》,建立了学科委员会自主运行机制,赋予其“自主决定、自主规划、自主研究、自主实施、自主评价”的自主管理权力,有利地推动了各学科的自主建设、自主发展与自主创新。

但是学科委员会虽然带有团队性、群体性,更具有行政的意味,任务目标更多的指向了“学科”的发展,教师个人的发展涵盖在学科发展之内,并没有体现出优先的次序。

个性化教学改革的特征,决定了学校需要在改革推进、实践方式上寻求突破,需要建立全新的组织方式和组织行为。

基于前期学校以“学科委员会”这样的学习型组织建构来推进课程改革的经验,学校需要通过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进而逐步创建具有“学习共同体”特征的课堂,达成个性化教学改革的目标。

二、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一)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组织的xkcdxw@新课程导学杂志投稿邮箱形态由学校过去“集中的、规则的”的组织过渡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形态,最终才能形成松散但有序的学习共同体。

组织的方式由原有的行政手段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正式组织过渡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阶段,最后才能发展成“自在自为”的“自组织”。

在学校个性化教学改革推进的初期,学校延续了过去年组备课、学科委员会研讨等组织和推进方式,强调部分学科优秀教师的引领。

随着个性化教学改革的推进,更多的教师融入到了改革进程中,学校鼓励教师们组成跨学年、跨校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构建自愿的、多样的、多层面的研究发展群体,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必要协调及自下而上的积极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随着教师们对个性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理解加深,组织松散、目标明确、自主自愿、自在自为、倾听分享、合作共进学习共同体形态将不断成熟。

(二)学习共同体的运行1.共同愿景:改进“我的、我们的”教学共同愿景是指群体中的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愿望。

这种意愿或愿望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的渴望,主动地参与学习与分享经验。

个性化教学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为“珍视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即共同体中每一个人的发展。

在此价值取向的引导下,与过去更关注教师群体发展的课程教学改革不同,个性化教学更加强调改进的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教师构建的学习共同体的愿景首先定位在“我”上,然后才是“我们”。

这使得共同愿景的实现历程就是每一个人用在“我”的点点滴滴变化来描述和刻画改革的进程,愿景既成为学习共同体的运行目标,也成为学习共同体不断发展的动力。

2.学习介质:范例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愿景指向于改进教学,因此,“所有教师必须打开教学的大门,通过教学和范例研究,构建共同学习的同事关系,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个性化教学改革的难度空前,与传统教学相比,个性化教学有应对学生不同方面差异的多种教学模式,有以“单元”为单位的教学内容调整思路,有学习组织形式多样化组合形态……这些对教师们固有的教学习惯是巨大的冲击。

因此个性化教学改革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介质就定位为“范例”,通过共同体成员共同打磨的教学范例在教学现场的不断改进,破解新理念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使共同体成员获得学习体验和教学精进,以及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成员关系:同僚与合作所谓“同僚性”指的是基于共同的教育愿景,在频繁的探讨教育活动,展开新的教学创造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

只有在教师之间构筑彼此尊重各自工作,彼此合作、探讨的关系才能培育“同僚性”。

“同僚”意味着共同体中的每个成员,要首先认同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合作”。

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合作可以是“互惠式”的合作。

个性化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的设计者与实施者不再是两个群体,而是同一个群体或者同一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