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备课组为载体,创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构建备课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构建备课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引言备课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构建备课组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文旨在研究构建备课组学习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备课组是由具有相同备课内容的教师组成的学习小组。
构建备课组学习共同体是指将备课组成员聚集在一起,通过合作学习、经验共享、资源交流等方式共同提升备课水平和教学质量。
备课组学习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备课组学习共同体可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机会,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提升教学质量。
备课组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备课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 拓展教学视野。
备课组学习共同体可以通过共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等方式,帮助教师了解其他学科、其他年级的教学情况,拓展教学视野,提高教学的多元化和综合性。
二、构建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关键因素1. 学校领导的支持与重视。
学校领导要意识到备课组学习共同体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重视,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
2. 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信任。
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信任,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教师的个性和差异,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良好的组织和管理。
备课组学习共同体需要有一套良好的组织和管理机制,确保备课组成员能够有序地进行合作学习、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
为了促进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1. 建立备课组学习平台。
学校可以建立备课组学习平台,为备课组成员提供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空间,方便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
2. 制定备课组学习计划。
学校和备课组负责人可以制定备课组学习计划,明确备课组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学习。
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不 足 。相 当部 分 的集 中培训 , 以专 家 理 论 传 授方 是 式 为主 , 形式单 一 , 忽视 了教 师个体 的知 识背 景和 丰
富 的 实 践 经 验 , 师 基 本 上 只 能 被 动 接 受 , 习 的 热 教 学
展”1。2 0 l ] 0 4年 , 国学 者芬 韦 克 通 过研 究 也 指 出 , 美
在 实践 的 层 面 , 师 学 习共 同体 的形 态可 谓 形 教
式 多样 。如大 学与 中小学 合 作 的 专业 发 展 学 校 、 校 本研 修及 国 内外各类 学校 当 中普 遍存 在 以教 师合 作 为 核心 的备课 组 、 研组 、 教 年级组 等形 式 。
当代 , 同体 的概念 得到 了极 大扩展 , 共 各种 真实 或虚
处 的整个关 系脉 络和环境 。随之 , 教师 的专业 发展 理
念 也 历 经 了从 “ 训 ” “ 习” 培 到 学 的嬗 变 。
目前 , 师 专业 发展 的主流 范 式 是 以教 师 的 岗 教 前和 在职 培训 为 主 。但 是 大部 分 培 训 是一 种 短 期 、 封 闭式 的 , 以知识 和技能 灌输 为主 , 已经暴 露 出 明显
团体 , 圣吉认 为是 学 习组 织 , 夫和 温格 等则 当成是 莱 动态 的学 习结构 , 建伟 认 为 是 一种 学 习 人 际 关 系 张
等界 定 。
映 了教师发 展 生态 环 境 的 失衡 。实 践 证 明 , 乏 实 缺 践含 量 的知识 、 能 培 训 是 空 洞 的 、 能 低 下 的 培 技 效 训 ; 乏理论 含 量 的学 习实 践是 品质低 下 的实践 ; 缺 缺
拟 的共 同体形 态不 断涌 现 , 政治共 同体 、 如 经济 共 同 体、 科学 共 同体 、 习共 同体等 。较 之传统 意 义上 的 学 人们 因血源 、 域 或信仰 的关 系形成 的共 同体 , 地 现代 意义 的共 同体 更 多 地含 有 协 商 、 质 、 域 、 嵌 的 异 脱 互
分享在课例研究中创建学习共同体
在课例研究中创建“学习共同体”——兼谈沪新中学的课例研究实践摘要:沪新中学以创建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为目标开展课例研究,旨在研究中形成教师间新型的同伴关系——平等的伙伴关系和倾听为基础的对话关系。
总结一年的实践,通过更新研究主题确定方式与深度链接思考与行动,激发参与者主动学习的意愿,使研究内容更针对青年教师的个性发展需要,是后续改进的重点。
关键词:课例研究;学习共同体;合作近年来兴起的课例研究,是一种基于课堂观察——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研究,旨在聚焦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通过群体努力,互助合作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难题,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联通教学与研究,促进课堂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课例研究中,从研究主题的选择、教学设计、一次上课、课后研讨、二次教学设计和教学改进及课后研讨,都离不开团队合作。
课例研究打破不同学科的界限、理论研究者与教学实践者的界限,有本学科教师间的合作、跨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及教师与校外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
其中学校的教师同事之间、教师与研究者之间如何合作,突破权威限制和心理芥蒂,走向以倾听、对话为基础的合作,是以校为本的课例研究中急需突破的难点和课例研究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如果课例研究是个别化的行为,而非群体的一致行动,研究中缺乏真正的平等对话,课例研究多重视角的课堂观察与理解教学的优越性即无法显现,研究也随即走向空洞。
课例研究需要参与者通过共同学习、合作、共享和发展,形成团队合作关系,形成“学习共同体”,同时通过课例研究创建“学习共同体”也是课例研究取得实效的基本保障。
一、创建“学习共同体”尝试进行各种类型的学校变革是世界各国提升教育质量的通行做法。
日本佐藤学教授在《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中“提出了把21世纪的学校作为‘学习共同体’来重建的愿景、哲学与方略”。
①1、理想的学校“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中“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同研互学,共进双赢——浅谈构建备课组内教师研学共同体
新课程NEW CURRICULUM 理论研究教了20多年书的成熟教师,每天上课下课改作业,渐渐有了职业倦怠;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虽然也是每天上课下课改作业,却由于缺乏经验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这几乎是每一个学校备课组司空见惯的现象。
如果在备课组内构建一个能够共同研究探讨取长补短的研学共同体,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共同体”这个概念是由德国学者滕尼斯在1887年提出的。
雪莉·霍德(Shirley Horde)认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就是一个团体(community)。
在这个团体中,学习者平等奉献,同时参与共享,并且进行有效的持续反馈,是一个对问题积极探索的协作团体。
在1995年,博耶尔在他的《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他认为真实有效的学校教育活动其实就是建立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备课组内教师研学共同体是在教师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形成的以探讨、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围绕课题和教学活动两方面,通过集体备课、相互观摩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教师之间相互分享资源,发现彼此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通过在研学群体中的讨论研究学习相关教学理论,不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专业发展。
由此可见,备课组内构建教师研学共同体既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情感支持,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实践反思的平台,在组内形成同研互学、共进双赢的良好氛围。
一、在备课组内构建教师研学共同体的必要性1.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在人们心里的印象中是博学多才的,但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指引下原本应该灵活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变成了任务式的机械课堂。
教师上课句句不离考题、考点、应试技巧。
填鸭式的教学使老师渐渐失去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没有了课堂的创新,成为不折不扣的教书匠。
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受到极大的阻碍。
构建学习共同体,再造教师学习文化
构建学习共同体,再造教师学习文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者们开始越来越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习文化的建设。
构建学习共同体,并且再造教师学习文化,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通过诸多举措,包括建立学习型组织、激发教师学习热情、建立协同合作机制、优化学习资源配置等,来激发教师的潜能,提升教育水平和素质。
一、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指一组成员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进行合作,并结合各自的实践经验,持续学习和改进的社会关系。
构建学习共同体,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要构建学习共同体,首先需要搭建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教师们能够开放心态,融入协作学习的氛围中。
需要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任务和责任,让成员在共同的目标下团结协作。
在共同体中要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包括学习资源的共享,学习成果的反馈和总结,以及制定学习路线,确保学习效果。
构建学习共同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学校领导要提供有力的支持,制定相关政策,给予教师相应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制度保障。
可以通过团队建设和团队活动来提升学习共同体的凝聚力,增进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交流会、研讨会等形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够自由学习,自主成长。
二、再造教师学习文化教师学习文化是指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等。
再造教师学习文化,可以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提高其专业水平。
要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和专业发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倡导终身学习。
要构建多元化的学习形式,不仅仅是传统的培训和进修,还可以采用在线学习、微课堂、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教师的学习需求。
要优化学习资源配置,给予教师充足的学习资源支持,包括时间、空间、经费等,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实现学习目标。
再造教师学习文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学校领导要提倡并营造学习型组织的文化氛围,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学习,鼓励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
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报告及思考
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报告及思考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以教师为核心、通过教师间的专业交流与合作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形式。
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成长和共同进步的平台,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质量。
本文将围绕如何在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展开实践研究,并对实践过程进行思考。
一、实践研究报告1.实施背景和目标本次实践研究的背景是为了促进区域内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目标是构建一个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使教师们能够通过相互交流与合作,互相促进成长和提高。
2.实施步骤和方法(1)确定共同体的组成和范围:根据区域内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参与共同体的学校和教师范围,确保共同体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2)制定共同体的目标和规则:在共同体的成立过程中,制定共同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则,明确共同体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机制。
(3)组织共同体的活动和学习:开展教师交流会议、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提供分享教学心得、探讨教学方法和相互解决问题的机会。
(4)推动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和合作,逐步增强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推动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
3.实施效果和成果(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们通过共同学习和交流,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改善教育质量和水平:共同体的成员们通过合作研究和相互学习,探索教学新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提高区域内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为教育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实践思考1.充分发挥共同体的平台作用:共同体是教师间相互学习和发展的平台,应积极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和交流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给教师们学习和成长。
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作体系:共同体的建设需要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作体系,从共同体的目标和规则的制定、活动的组织与推行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确保共同体的发展和持续运转。
教研共同体计划方案
教研共同体计划方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方案、职业规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areer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docu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研共同体计划方案教研共同体计划方案(精选15篇)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
教研共同体活动实施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构建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教研共同体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通过组织一系列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建立一个由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教师组成的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3.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活动内容1. 教学经验分享会- 每学期举办2-3次教学经验分享会,邀请优秀教师分享教学心得、教学策略和教学技巧。
- 每位分享教师需准备PPT或教学案例,进行20分钟左右的分享,随后进行10分钟的互动交流。
2. 集体备课活动- 定期组织集体备课,针对某一学科或某一课题进行深入研讨。
- 采用“主备人+讨论组”的形式,主备人负责制定教学方案,讨论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3. 教学观摩与评课活动-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观摩对象可以是校内外的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
- 观摩后进行评课活动,每位教师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4. 课题研究活动- 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开展课题研究。
- 组织课题研究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帮助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5. 教学技能比赛- 定期举办教学技能比赛,如说课比赛、微课制作比赛等,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技能。
6. 外出学习与考察- 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教育教学研讨会、培训活动,拓宽视野,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四、活动实施步骤1. 筹备阶段- 成立教研共同体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
-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步骤和时间安排。
2. 实施阶段- 按照活动方案,组织各项教研活动。
- 建立活动记录制度,对每次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
2023小学“双减”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四篇范文
小学落实双减政策情况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聚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作业管理与设计质量,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双减”工作落实落细,XX 小学积极响应号召,深刻领会“双减”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好“4个优化”一优化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模式、优化作业设计等,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确保“双减”政策有效落实。
现将一学年“双减”工作总结如下:一、广泛宣传,“臧负”人心L认真学习“双减”政策,全面宣传文件精神学校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方案部署落实“双减”工作。
学校教学副校长周淑菲在全体教师会议上领学了“双减”文件,并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分析解读,要求全体教师提高认识,从减负、提质、服务等多方面入手,为学生搭建全面健康发展的平台。
通过开家长会、班级微信群等方式与家长保持交流,广泛宣传,以便在“双减”工作中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促进后续工作的开展。
2.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减负提质在认真领会政策之后,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XX小学2021学年“双减”工作实施方案》《XX小学“五育并举”工作实施方案》和《XX小学课后服务方案》《XX 小学关于加强学生作业管理的要求和措施》等相关文件和规章制度。
教师大会上,多次进行“双减”政策强调;教研例会上,“双减”政策的实施与强调成为常态化,以确保教师吃透精神,立足课堂,减负提质。
二、作业管理,减“量”增“能”出台作业管理规定,教务处细化作业管理要求,落实作业公示制度,作业质量评价制度。
学校分管领导及教务处定期做好作业情况调控与反馈。
一是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做好作业统筹管理,教师们每周研讨作业内容,班级调控各学科作业量,落实作业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二是作业设计提质:推行个性化作业设计,加强日常作业的整体设计研究,提高作业质量和效果。
三是分层作业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分层设计布置,把作业设为“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因材弹性施教,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爬坡”的阶梯。
浅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新教师教学综合论坛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社会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话题。
“教师学习共同体”应运而生,它很好地顺应了这一变革需求,正成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流范式。
“共同体”这一概念最早是19世纪80年代末由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德·滕尼斯在其《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他以此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在共同精神意识基础上所形成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博耶尔又将这一社会学概念引进了教育领域,结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了“学习共同体”概念。
1997年,霍德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简称PLC )的说法。
本文所说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指的是,教师们基于共同的专业发展愿景,围绕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彼此沟通交流,分享资源,共享经验,协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组织。
如何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才能充分发挥这一组织的最大效能呢?笔者认为不妨采取以下一些构建策略:一、优化组织形式1.学科组(教研组)。
这是传统的学校基层管理实体。
它既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教学与研究二合一的组织形式,在实践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也有不少学校强化了年级管理模式,对学科组的建设与管理相对松懈,教研活动并未形成制度化,教研工作因循守旧,浮光掠影,因此,这一形式在实际工作中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有待进一步改进,实现扬长避短。
2.备课组。
备课组是在同学科、同年级的基础上组建的教研单位,主要作用是开展集体备课等活动,实现年级教学科研的有效融合。
由于备课组侧重本年级的学科教学与研究,因而比之学科教研组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但由于备课组长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备课组内教师的竞争制约了其对资源的共享,所以备课组的建设也遇到了不少现实的挑战,有待学校领导在考核办法等方面作实质性的推动。
(完整版)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课题总结
我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遵循异质组合,以解决实践教学问题为目标指向,实现学习共同体的整合。
1、年级学科备课组 根据所任学科及年级组建学习共同体。
同年级同学科的几位教师在课余时间对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或者通过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
教师之间的差异就是教学资源,差异就是合作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于是,在更多的非正式教研活动时间里,鼓励教师频繁交流、对话,更大范围的促进教育信息的流动,扩大和丰富教师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
2、艺友小组 利用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立体网络,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个体之间的互动互学关系,实现个体间的有效链接。
艺友小组的建立,采用双向选择的办法,组员间根据各自的特长、优势及不足,共同商议确立“协作内容”和“协作目标”,学校对艺友小组提出一些明确要求:每月进行一次备课、上课指导活动,小组定时间、定内容,学校统一安排调整活动次序。
每次活动前要有重点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真正把问题放在备课、上课活动中进行解决,并取得效果。
“艺友小组”的建立,拉近了教师的心理距离,使教师把专业成长于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相连接,有封闭、保守、自私走向开放、交流、真诚、合作、共赢。
3、学科教研组 根据学科特长及其教学专长,组建学习共同体。
通过问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
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和现实的差距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共性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团体的力量,所以,校本研究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体现为教师作为研究者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
我校学科教研组的构建,就是全体教师可以参与的一个民主、开放的讨论、研究领域,从而使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师模式、教学方法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
4、课题组 研究同一课题的成员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课题研究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
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我们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而又科学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
幼儿园教共体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幼儿园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的发展,我们幼儿园于近日开展了教共体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观摩研讨、专家讲座等形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优化课程设置,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3. 加强教共体内部交流与合作,推动幼儿园教育共同体发展。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确定备课主题: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幼儿园语言教育”。
(2)分组讨论: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针对语言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讨论,如: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
(3)汇总意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体教师共同汇总,形成统一的备课方案。
2. 观摩研讨(1)观摩课程: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语言教育课程,学习其教学方法和技巧。
(2)研讨交流:观摩结束后,教师们围绕观摩课程进行研讨,分享心得体会,提出改进意见。
3. 专家讲座(1)邀请教育专家进行讲座,主题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2)专家针对讲座内容与教师进行互动,解答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四、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阶段(1)全体教师集中讨论,确定备课主题为“幼儿园语言教育”。
(2)分组讨论,各小组针对语言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3)汇总意见,形成统一的备课方案。
2. 观摩研讨阶段(1)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语言教育课程,了解优秀教学经验。
(2)研讨交流,教师们分享观摩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3. 专家讲座阶段(1)教育专家进行讲座,讲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2)教师与专家互动,解答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五、活动成果1.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对语言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优化了课程设置,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3. 教共体内部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为幼儿园教育共同体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培训课件《建构教师学习共同体——小学校本研修活动设计与实施》
• 针对组级发展的:如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 等的研修
• 针对不同群体的:如老教师沙龙、青年教师论 坛、骨干教师工作坊、青蓝工程、中层干部研 习会、班主任培训……
• 针对个人成长的:如读书节、教学反思、论文 写作、课题研究交流等
• [案例] 创新——引入专业的团队培育工具
MBTI是一种专业的职业性格及行为倾向的心理测量。
38
• 1.领导机构强调责任意识、引领意识
• 校长是校本研修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教学副校长主抓 贯彻落实
• 要牢记职责:总体策划、全权组织、全面保障、全程 管理
• 要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 师生生命质量”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
• 要制定出每一学年校本研修的主导性课题,带头学习 、引领改革,整合资源,争取支持,加强评估;
• 要为研修校本研修活动营造舆论氛围,提供条件保障 ,培育教师学习文化。
• 2.执行部门强调规范意识、服务意识
• “规范”即每期研修要做到“计划、落实、反思”
• “服务”即要为参与教师做到“三个主动”
主动询问 需求
主动提供 服务
主动给予 激励
• 我们的职责和定位: • 理念落实、活动策划、过程协调、全程服务、总结反
• 录制教学片断——自我评析——校园网共 享——教师留言
• [案例] 德育微课程设计 • 指向:培养班主任的课程设计能力 • 主要形式:开放式研修 • 理论学习——任务布置——寻找资料 • ——辩论方案——形成案例——推广与创新 • 礼仪课程及微德育
• 3.参与对象多元,以分类推进为本 • 关注教师群体的变化,找出制约师资队伍建设
• 研讨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 研讨新课程观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 研讨新课程观下的自主、合作、探究; • 研讨如何建构人文、高效和谐的课堂; • 研讨教学细节:课堂语言,优化目标设定、问题设计
小学体育备课的学习共同体建设
小学体育备课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学体育老师们相聚在一起,宛如春天的花朵,在知识的沃土中绽放出丰富的色彩。
她们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携手共进,构建了一个学习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像一棵参天大树,根深叶茂,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丰盈的养分,帮助他们在备课和教学中不断成长。
备课,是每位教师的日常工作。
小学体育教师面对的是活泼好动的孩子,如何在课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运动能力,成为了教师们共同思考的命题。
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们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技巧,像小溪流淌汇聚成河,最终形成了一条知识的奔腾之流。
在这个共同体中,有老教师的智慧,也有年轻教师的创新。
老教师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年轻教师探索教学的奥秘。
他们分享多年积累的教学案例、课堂管理技巧,以及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
年轻教师则像初升的朝阳,带来新的视角和理念。
他们运用现代科技,尝试将多媒体、互动游戏等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新的活力。
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会,成为了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不仅是分享经验的时刻,更是思想碰撞的舞台。
教师们围坐在一起,像是围绕着篝火,在温暖的氛围中,畅所欲言。
有人提出如何设计更具趣味性的游戏,有人分享利用体育器材进行创意教学的点子。
各种观点交织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份更加完善的备课方案。
除了理论上的交流,这个共同体还鼓励教师们走出教室,去学校的操场上进行实践。
教师们如同一群热情洋溢的运动员,在阳光下尽情挥洒汗水,亲身体验各种活动的乐趣。
这种实践不仅增强了教师们的身体素质,更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从而在备课时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家长的参与也为共同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某次家长会上,教师们邀请家长分享他们的期望和建议,倾听他们对体育教育的看法。
这样的互动,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共同体的方向。
教师们了解到家长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迫切期望,因此在备课时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温暖和关怀。
小学教学共同体实施方案(通用10篇)
小学教学共同体实施方案小学教学共同体实施方案(通用10篇)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
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教学共同体实施方案(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教学共同体实施方案1为全面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实施“课堂效益提升工程”的通知》和《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的意见》,全面提高我片区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结合片区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以区教研室《质量效益双高工程实施意见》和《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实施意见》为指导,以“打造学校办学特色”为主线,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校本研修和片区教研活动为载体,本着“目标同向,经验同享,课堂同研,质量同进”的宗旨,努力营造“以研促教,以研提效”的浓厚教研氛围,全面推动片区三大课题实验的发展,全面提高xx共同体的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片区各单位的均衡发展。
1、创设典型带动的发展模式。
通过现场会的形式,在片区内积极开展三大课题实验的探索研究,利用典型引路的方式,组织片区内各学校全力做好“写字育人”“读书成长”“特色发展”的实验研究。
2、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进一步牢固树立高效教学的理念,切实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角色的转变;认真研究制约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诸多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打造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以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有效互动和当堂达标为主要特征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锻造高效课堂名师队伍。
培养造就一支全区乃至全市有影响的的课堂教学名师队伍,通过示范课、公开课、教学研讨等不同的课堂教研形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4、探索高效课堂研讨路子。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教研室各学科课堂教学标准,研究制定符合片区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探索一条符合xx片区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研讨的路子。
构建备课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构建备课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一、引言备课组学习共同体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备课组是由一组教师组成的小组,在教学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共同研讨、交流、合作和促进专业成长。
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进步。
本文将就构建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二、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备课组学习共同体是指一组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互动交流、协作合作,形成一个紧密的学习共同体。
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们可以共同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相关问题,相互借鉴、交流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个人和整体的专业发展。
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个人发展,更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
1.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建立合作共识在构建备课组学习共同体之前,首先需要建立起教师之间的合作共识。
教师们需要意识到相互交流、协作合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2.制定明确的目标在构建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目标,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和行动方案,确保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方向明确,工作有序。
3.建立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机制4.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在备课组学习共同体中,应该开展各类有效的学习活动,如研讨会、讲座、培训等,鼓励教师们相互交流、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备课组学习共同体中,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可以通过表彰先进个人、组织学习交流等方式,激励教师们积极参与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1.提高教学质量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促进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3.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关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心得体会
关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心得体会高咪咪(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第三中学 陕西 榆林 719000)ʌ中图分类号ɔG 622 ʌ文献标识码ɔA ʌ文章编号ɔ1672-7851(2021)01-0114-01假期伊始,我就有幸参加了米脂县骨干教师远赴上海的高级研修班的学习㊂我深知参加本次培训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自始至终都在努力地学习,不敢有丝毫懈怠㊂在学习过程中我慢慢地认识到了自身原有的匮乏与稚嫩,学习又逐渐使我变得充实与干练㊂培训学习的每一天都能让人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与迸发,整个培训的过程就好像是一次 洗脑 的过程,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又仿佛是一味 兴奋剂 ,激发了我无限的工作激情,更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思索在本次培训中,我有幸聆听了上海市嘉定区练川实验学校华敏校长‘基于问题化研究的学习共同体建设“的专题讲座,她就如何构建校本化课程体系㊁关于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㊁课程质量的基本要素㊁如何持续优化课程设计等一一作出阐释,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共同体建设的话题㊂一所优质的学校,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共同建设,离不开各位教师的智慧众筹,只有成就伙伴练就自己,才能发现不一样的学习,打开广阔的视野,成全每个孩子,成就每位老师,成功每所学校㊂在此基础上我也有以下两点认识和思考:一㊁教师学习新路径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共同体即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按照一定的方式㊁现象将学校教师组合为一个个灵活㊁自由㊁彼此需要他人行动的小团体,小团体变成整个组织学习的一个小单位㊂学校通过价值引领㊁目标要求㊁机制约束㊁评价激励等措施促进团体运行,使其成员将所得到的共识化为行动,进而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风气与标准,从而带动教师成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㊂二㊁如何通过团体学习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教师自主生成与外部给予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研修效率㊂为此,我们可以按照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两条线索,把教师 组织 分为两类,一类是以 行政性 手段为主形成的,如教研组㊁备课组㊁名师工作室等;一类是根据各个教师的专业㊁工作需要㊁兴趣爱好㊁自主生长需要自发形成的 非行政组织 ,如轻松组合㊁年级小组㊁班主任组合等㊂各组本着 以回归教育本源为核心 的教育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过程中不断砥砺创新,拉长板补短板,用人文精神去关怀,用人格养成去教育,努力成为善于发现的教师,培育出有潜能的学生,各教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共同体建设的引领中充实自我㊁完善自我㊁成就自我㊂总之,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开阔了眼界㊂身为有二十年教龄的一线教师的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采,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㊂今后自己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用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㊂抬头有远方,心中有梦想,在平凡而充实的教育之路上我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年幼时就拉开了㊂课业繁多确实是现实问题,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把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放到了他们学习科目不断增加的高学龄阶段㊂在学生低学龄阶段时,只有几门主科时,大多语文教师仅仅是教学生简单的语文小学课本,这好像是大多数人都能做的,所以也会有人说语文这一学科谁都能教㊂在清华附小的语文教学安排中,学生不仅仅是要学习语文课本,还要进行课堂课外的相关传统文化㊁文学的学习,即学校的 1+X 课程系统㊂窦桂梅校长提出 语文课堂应该为学生生命奠基 教人语文莫如语文教人 充分显示了小学语文的重要性㊂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㊁精神力量,并不应该因为其所处的学段而标准有所降低㊂让小学生读经典㊁教给小学生相关文化知识并不一定会超出他们的理解范围,并不就一定是拔苗助长㊂在古时的私塾教育中,教书先生就让幼小的学生进行诵读千古经典,他们接受了这样一种教学模式的学生中,也不乏后面成长为国之栋梁的人㊂所以,在学生幼时进行一些经典学习并不是就一定会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㊂选择合适的经典篇目,让小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诵读㊁阅读,进行浸润式教学,也能够将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潜移默化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㊂三㊁小结语文作为母语传递的桥梁,不仅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还承载了精神传承㊁人格塑造的作用㊂语文教育在面向现代化㊁实现现代化,与时俱进的同时,还应该在传统文化㊁传统教学方式中去探寻养分,以增强自身的厚重感与分量㊂将语文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不可少,怎样使得其结合更加有效,是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去不断探寻的一大重要实践课题㊂注释① 教育学上教学应该怎样进行,相关教育学家提出了四大具体步骤② 吕叔湘在1978年3月16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 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观念㊃策略㊃设计[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温儒敏.‘温儒敏谈读书“[J ].新阅读,2019(07):86.[5] 李严.继承传统文化要融入科学文化[N ].淮南日报,2019-12-16(003).[6] 黄高才.中国文化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11。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模式与策略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模式与策略发布时间:2022-08-16T05:22:33.72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56卷第7期作者:宋晓磊[导读] 现在是21世纪,是学习型的社会,更加鼓励人们终身学习。
宋晓磊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省 130000摘要:现在是21世纪,是学习型的社会,更加鼓励人们终身学习。
而在教师的教学史中,学习也至关重要。
教师间的合作学习,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至关重要,这样可以提升其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本文将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模式进行探讨,从而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助力教师构建高效、高质的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教师;学习共同体;学生;模式;策略引言:对于教师而言,虽然教书育人至关重要,但其中教师的学习也值得关注,只有教师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才可以将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在教书育人中,提升教学的效率、质量。
而在教师的学习中,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至关重要。
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中,更加需要关注教师的兴趣和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话、合作、分享等活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就学习共同体本身而言,其主要包括三种模式,一种是互助——任务型学习共同体,一种是互助学习共同体,一种是任务学习共同体。
在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只有创建良好的合作关系、恰当的进行沟通与交流、学习目标具有一致性、有效的运行机制,才可以保证高质量、高效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1.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模式对于教师的学习而言,一个人的学习过于孤独,同时成长速度较慢,在此背景下,丰富教师学习模式是必要的,鼓励教师开放性的学习,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中进行学习,从而提升学习的充实感,加快自身成长的步伐。
1.1任务型学习共同体何谓任务型学习共同体,其主要是指学校内相关科目具有教学目标,从而该科目负责人会组织其他教师定期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其通常以课题组、备课组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使教师成员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
2023年中职教务学工处工作计划范文(三篇)
中职教务学工处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以县教育工作“全面提振精气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项目推进、质量提升、队伍优化、管理增效”四大任务实行项目化管理,要求各备课组各教师明确现状及奋斗目标,提振精气神、担当抓落实,注重细节,要求要求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定不移抓住质量不放松,同时要关心学生身心,寻求家长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学科教学,全面____新课程基本理念,以“现代化、精品化、素质化、特色化名校”为目标,以“减负增效”为核心,继续以“关注课堂”、“以生为本”、“学习共同体”为工作主线,着力打造一批“师德水平高、教学业务精、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抓落实、勇担当,狠抓教育管理,提升教育质量”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二、工作思路:以“共同体管理”为依托,以备课组“集体备课”为基点,以研讨、研训、比赛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导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成长。
推进校本教研品牌的建设,通过科学引领,全面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主要工作:(一)细抓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1、加强课程管理。
保质保量上好每节课,杜绝旷课、迟到、早退、中途离堂等现象,学校将继续加强巡课与随堂听课的力度,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
2、有效集体备课。
每周一上午第一、二节课分别是语文、数学学科的集体备课时间。
备课组要营造宽松、活泼的教研氛围,让小组教师灵活钻研教材,深入集体备课,有效分工主讲,自由发表见解,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抓好常规教育。
以班级为主阵地,继续抓好学生良好的预习、听课、复习、自觉学习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以各年级各学科教学为主阵地,继续以各位任课老师为主要力量,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思、多问、多交流。
(二)夯实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效率。
1、推进校本教研深度。
继续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领头羊”作用,采取“以课代训”策略。
开展“每周一研”活动,通过“磨课”形式,引发大家争鸣和参与,切实活跃研究风气,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备课组为载体,创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摘要: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备课组是教师校内合作的基层组织,通过骨干教师观摩课引领示范、各种层次的公开课以及多种形式的“磨课”和点课,可以有效创建备课组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教师教学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为教师的职业未来开辟新天地。
关键词:备课组;教师学习共同体;创建
一、什么是教师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彼得·圣吉这样描述学习型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正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全力以赴实现共同的抱负。
”学习共同体是基于学习者的共同需要,以多种形式进行参与学习的组织。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是由教师自愿发起,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根本宗旨,创新实践各种自主学习形式,注重成员之间的社会确认与经验资源共享,实现互相信任、互助共进的学习型组织。
它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子系统,能够为教师自我合作学习搭建平台,并凭借“共同体性”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意识,构建扁平学习共同体,有利于促进学习型组织的生成,通过学习不断实现共同体的自我超越。
备课组是学校内教师合作的基层组织,如能将备课组创建为教
师学习共同体,必将更为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笔者在校曾先后担任备课组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务处主任,在工作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一套依托备课组,创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做法。
二、如何创建备课组学习共同体
备课组的主要活动内容有学科教研、集体备课、学案编制、课堂教学研讨,本文重点论述备课组层面的课堂教学研讨,因为相对于教研组的学术研讨,备课组的一般定位为课堂教学研究。
1.示范引领的观摩课
观摩课的示范性很强,当教学中出现一些较难处理的课型,如: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时,可以邀请骨干教师开设观摩课,来攻克难关,为各位老师提供参考。
2.各展所长的公开课
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公开课最终都要落实到备课组,落实到每位教师的头上,这两个层面的公开课整合起来,实际上全体教师每学期都至少要开设一节公开课。
公开课带有很强的展示性。
每位老师都高度重视,努力把课上得更精彩、更有吸引力,上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加之自行说课和同行评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课堂教学的研讨。
最近有幸读到了叶澜教授对于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所作的阐述,甚觉平实而深刻: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
3.多种形式的磨课
比较通行的定义,“磨课”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多位教师的协助下,把某一节课的教学当作研究课题,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研究,使某位教师某节课的教学成为水平较高的精品课。
这种“磨课”是“多对一”的,真正获益的往往只是被“磨”的这一个人。
所以,我们要寻找效益更高的研讨方式,这就是备课组的“多对多”式磨课。
所谓“多对多”式磨课,是指多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多人乃至集体开课、评课。
即同备课组所有老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在一两天内全部开设公开课,相互听课、研讨,以提高全组老师的施教水平。
(现在,专家们称这种会课方式为“同课异构”,并视之为比较式观课评课的典型方式)。
2008年4月,我校初二物理组集体磨课,该组7位物理老师在两天内全部开设《密度知识的应用》一课,每位老师开课时,少则3位,多则6位同组老师前往听课。
基本程序为:确定内容→排定课表→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依次开课,相互听课→集体评课。
同是通过测量密度来判定被测物质的种类,有的老师侧重于固体,有的老师侧重于液体;同样是侧重于液体,有人采用师生同台
竞技法,使用两种不同的测量步骤同时进行,得到误差大小不同的两个结果,再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控制误差;有人请学生口头阐述实验步骤,在点评中引导学生选择更科学的实验步骤以减少误差。
这让我想起了魏书生先生的话,“一件事情,有一百种做法”。
教无定法,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便是教学艺术了。
与“多对一”的“磨课”方式相比较,这种全员参与的集体会课参与面达到了最大,效率也更高,所有参与者既“磨”别人的课,也被别人“磨”课,各个层次的老师都使出浑身解数,努力上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短时期内同组老师享受了一次次“同曲异工”的课堂大餐,不亦乐乎!尤其是老教师已经从以前的“光说不练”的指导式变成了“既说又练”的示范式,对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更为有利。
4.重点帮扶的点课
点课,即点名开设公开课,其主要目的是集中各备课组力量,集中帮助含新老师在内的非骨干教师的施教水平。
在我校,所有教师的所有课堂都是开放的,任何同事都可以不打招呼就进入任何一间教室听课(前提是上课前进入,不干扰教学)。
所以,我校有这样一道风景线,每天早晨第一节课,每个年级都有很多老师自发地涌到某几个班级听课。
当自发听课已经成为习惯,年级组组织的公开课就有必要进行调整,否则就成了形式化。
所以,我们在新学期开学第一个月没有
密集安排公开课,而是任由老师自发听课。
一个月后,我们收齐所有老师《评课记录》进行统计。
统计不是简单数数听了几节课,而是具体到每个人分别听了哪几个人的课,各听了几节,每个人又分别被哪些人听了课,又是多少节。
统计下来发现有1/5左右的老师被听课特别多,这说明其课堂非常精彩,在同事中非常具有吸引力;也有大约1/5老师的课几乎无人问津。
接下来,对于被听课众多的老师,不再要求他们开设公开课;而对于被听课数量较少的老师,则组织点名开课,是为“点课”。
点课的具体做法是公布某位老师一周课表,要求本学科组其他所有老师在一周内每人至少听其1节课,听完之后立即个别交流,一周后备课组集中时间再次评课,集中评议时被点课老师先汇报本周从各位听课老师那里听到了哪些建议,自己有哪些收获,备课组其他老师帮该老师概括出教学风格,总结优点,指出增长点。
毋庸置疑,被点课的老师肯定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因为每次点课长达一周,这周内的每节课都可能有人来听课,来听课的又都是内行;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在一周内得到了众多备课组同事的肯定、指点和帮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当备课组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时,备课组就成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最佳基地,大家共享资源、共同研讨、共享智慧、共同成长,实现了集体力量大于个人力量之和。
三、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价值
在我校,虽然各个备课组的成员每学年都可能有所变动,但不变的是备课组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智慧共享的研究氛围,在这里,备课组已经从单纯行政上的基层组织,逐渐发展成备课组学习共同体。
备课组学习共同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社团,它是具有丰富学习内涵,并不断学习、创新的高效组织群体。
1.备课组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有效群体”
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存在目的是实现教师自主、自培、自思、协同发展,备课组的全体成员都拥有专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制订由成员集体认可的行为准则和民主化的决策程序,而且这一制订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确立“共同愿景”的过程。
每一位成员都尝试着从同伴那里获得帮助,同时也努力帮助别人,实现资源和智慧共享。
2.备课组学习共同体实现了教学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
备课组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不是储存性学习,而是应用型学习。
教师的学习是为了改进自己教学工作的学习,是针对自己教学问题而进行的学习,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
所以,这种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是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的学习。
共同体鼓励成员将自己遇到的个案摆出来,创造出新的案例成果,实现更新与升华,达到成果共享。
3.备课组学习共同体实现了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价值的超越
备课组学习共同体靠全体成员自我发展意识,忠诚教育事业的心来推动,来实现自我管理。
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获得了自我超越的学习机会,充分体现了其人生价值和学习价值,建构了传统知识和发展知识,追求知识与探索真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质、社会服务与职业责任的统一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然“形散”但“神凝”的凝聚力,在今天“学习型社会”的条件下,价值尤为重要。
4.备课组学习共同体实现了学习成果迁移、转化,为教师职业未来开辟了新天地
无论是一节课,还是一份学案,都是在交流和互动中,通过对话和讨论,对多种教学见解达成共识的结果,是全体成员共同劳动的结晶,具有智慧。
共同体成员由于身临其境,领悟到成果的真正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能自觉地把成果的精髓学到手,实现成果的迁移、转化和再创造,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由于倡导一种在学习基础上的自我创造与自我发展,成员能够总结、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大胆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依存共享、开放、信任的原则,建构一种崭新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文化。
参考文献:
[1]冯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质和价值.成人教育,2011(3).
[2]顾志跃.如何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3]刘宪恩.“磨课”:实效性培训的好模式.校长参考,2006(11).
[4]赵俊.“多对多”:一种新型的磨课方式.淮海晚报:中学生版,2009-6-23.
注:本文系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学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研究成果之一。
已被收入《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一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原文9000字,有删改。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