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入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连续湿润锋面与水分传导带的一个含水量随深度 迅速减小的水分带,随着湿润锋的不断下移,使其下 面的干土含水量增加,变为湿润带。
5. 湿润锋
在湿润带的末端,土壤含水量突变,与下 层干土有明显界面,称为湿润锋。
新的认识
传导区和湿润带是存在的,饱和区和过渡 区不明显,饱和区很难完全。土壤性质影 响,粘土与沙土区别,级配影响。
(二)土壤的入渗性能
累积入渗量I和入渗速率i 的关系
土壤含水率θ(z,t)是深度和 时间的函数,取得了3点认 识。(土壤水动力学79页)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三)入渗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
下渗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分布,最早考尔曼(Coleman) 与包德曼(Bodman)(1944,1945)做了研究,把下渗过程中 土壤含水率的分布划分为四个具有明显分区的水分带,它 们反映了下渗水流垂向运动的特征。
第一部分 国内外相关浸没和抬田工程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3、预测水库浸没的方法
3.1水库浸没数值计算 ①预测浸没的渗流计算模型:解析法、数值法和电拟法 ②应用于渗流分析的计算程序:TSAS程序、ZD—Flow程序 、3D—Flow程序、3DSP程序
3.2预测浸没的其他方法 ①粘性土起始水力坡度法 ②水库周边地区地下水奎高计算法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一)入渗的物理过程
2. 土壤入渗根据其地面是否积水又分为如下形式: 无积水入渗: 当灌溉(或降雨)强度小于或等于土壤饱和导水率时, 雨水和灌溉水能及时地全部为土壤所吸收,故不会产生地 面积水。这种入渗主要是降雨或灌溉强度起决定作用。 积水前入渗: 当降雨强度大于土壤饱和导水率,而小于土壤最大 入渗率时,开始阶段地表并不积水,实际渗透速率等于降 雨强度,该强度愈大,则积水前阶段的时间愈短,表土含 水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最后达到饱和时此阶段结束
3. 传导区
土壤含水量基本上保持在饱和含水量 与田间持水量之间,沿垂线均匀分布,形 成一个传导区,随着供水历时的增长湿润 锋不断下移,水分传导区不断向下延伸, 而土壤含水量则保持在上述数值范围内 (60-80%s),并且这一带毛管势梯度极 小,水分的传输运动主要为重力作用。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三)入渗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 4. 湿润带(区)
“混合边界”条件(mixed condition)或称劳平条件(Robin Condition)是Dirchlet条件和Neumann条件的混合。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四)影响入渗过程的条件
在田间水分动态模拟中这种混合边界条件的应用具有 以下优点: 下边界的水势值可以用张力计在田间容易测的,相应的 含水量也可由水分特征曲线求得。 上边界的水流通量可以由入渗前的土壤含水量以及降雨 强度或灌溉水深度(或喷灌强度)确定(蒸发条件下由气 象因素和土壤水分条件确定)。
1. 饱和带(区)
当下渗水流到10cm土层厚度时, 土壤表面1cm内的含水量接近于饱和 含水量,形成一个饱和带,无论湿润 深度怎样增大,这个饱和带的厚度都 不超过1.5cm。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三)入渗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 2. 水分过渡带(区)
在饱和带以下,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急剧减小, 形成一个水分过渡带。
抬 田 区 内 典 型 区 划 分 ( 相 应 的 作 物
度 及 土 壤 特 性 调 查 测 定
现 状 耕 作 层 、 犁 底 层 厚
水 位 等 耐 渍 指 标 调 查 、 类 比 、 原 位 测 定
作 物 各 生 长 阶 段 根 系 深 度 、 土 壤 水 分 、 地 下
分 析 原 状 各 土 层 渗 透 系 数 、 密 实 度 、 含 水 率
一、《土壤水动力学》学习思考问题
•微小单元体建模过程进行了假设与概化,土壤
质地与模型参数关系。
•土壤水运动方程与地下水运动方程的共同点与
区别。
•土壤水动力学在本专业研究现状与实际应用状
况。
一、《土壤水动力学》应用
•水库淹没抬田工程—获得工程设计(土层结构
及相应厚度)施工指标(压实度等)
•排涝除渍工程。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三)入渗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
0
百度文库
θ0
θs
0
θ0
θs
0
θ0
θs
0
θ0
θs
0
θ0
θs
0
θ0
θs
t0
t1
t2
t3
t4
t5
Z
Z
Z
Z
Z
Z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四)影响入渗过程的条件
入渗过程中,累积入渗量、入渗率和土壤含水率随 时间的变化和地表处的施加方式和状况有关,也就是 说与入渗的初始和边界条件有关。为了求出入渗过程 中土壤含水量的分布,以及入渗率随时间变化的定量 结果,可以在一定的初始含水率分布条件下,根据入 渗边界条件,求解水分运动方程。
•滩涂开发工程。
•盐碱化治理工程
第一部分 国内外相关浸没和抬田工程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1、水库浸没的界定及危害
1.1水库浸没的界定
河谷宽广、阶地发育、 地质条件不利的水库 比较水库蓄水后的回水水位高程 与当地临界地下水埋深的大小
评价 标准
水库蓄水
地下水 位奎高 判 断
水库浸没
建筑物:基础砌置深度+地基土的毛细上升高度 农作物:根系深度+土的毛细上升高度
测 试 小 区 、 测 坑 试 验 填 土 各 土
密 度 、 填 筑 含 水 量 、 渗 透 系 数 确 定 保 水 及 控 制 含 水 率
模 拟 并 测 试 不 同 土 层 厚 度 ( 耕 作 层 、 粘 土 层 ) 填 筑
抬田工程前、后各项指标时间、空间尺度监测数据库 抬田工程技术、经济评价 制定抬田工程规范、发表论文、申请专利
第一部分 国内外相关浸没和抬田工程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4.2 抬田工程的研究现状 ①耒中水电站库区淹没抬田处理
保护农田,不需防洪堤、排渍站等工程,节省工程投资
抬 田 处 理 主 要 优 点
无需工程运行管理费用,是一种简单易行、 实用的库区淹没农田处理方式
抬田处理后,可减少占地28.2 hm2,减少移民420人。 抬田工程2002年底全部完工,2003、2004年全部投入 耕作,经过的实践检验,农田质量相对原有农田并未 下降,粮食产量稳产丰收,农民满意
入渗是水分进入土壤的过程。
•水文学中研究地表产流问题
•农田水利学研究灌溉或降雨后土壤水分的分布
•水资源评价中研究降雨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问
题
•农业及环境学研究化肥、农药及污染物等随水
分迁移的问题。(南水北调氮磷面源污染,研 究中出现溶质不稳定问题)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一)入渗的物理过程
土壤水分在土壤中运动受到分子力、毛管力和 重力的控制,其运动过程也就是在各种力综合作 用下寻求平衡的过程。当毛管孔隙充水达到饱和 时,水分主要在重力作用下运动。 1.下渗过程中水分的作用力和运动特征,可分为 三个阶段:
1. 入渗速率i (Infiltration rate): 2. 累积入渗量I (accumulative infiltration capacity): 又称入渗率,单位时 3. 入渗能力ip ( Infiltration capacity) : 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入 渗到土壤中的水量 4. 稳定入渗率id (steady infiltration rate): (mm/min,cm/d) 在某一时段内,通过 在一个大气压下,土 单位土壤表面所渗入 壤表面供水充足,这 3 2 的总水量(cm /cm ) 时水渗入土壤的通量 或cm,mm)。 (cm/s)。
抬田工程申报奖项 图4 抬田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六章 土壤水分的入渗 水循环 入渗(Infiltration)
蒸发(Evaporation)
田间土壤水循环的两种形态
入渗(Infiltration)
蒸发(Evaporation)
蒸腾(transpiration)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二)土壤的入渗性能
不同质地土壤的稳定入渗率id
土质 砂 壤土 粉质土 粘质土
id/min h-1
20 5-10 1-5 1
砂质、粉沙质土 10-20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二)土壤的入渗性能 土壤入渗速率的变化过程(土壤水动力学80页)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第一部分 国内外相关浸没和抬田工程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2.2抬田
抬田
剥离耕作层→砂 卵石混合土层垫 高至安全高度→ 回填耕作层
抬田高度的确定= 作物生长期内地下 水适宜埋深的最大 值+相应时期地下 水位(浸润面)
作物生长期内地下水 适宜埋深的最大值= 毛细管水饱和区高度 +作物成长期内最大 的主根深度(水稻烤 田地下水位)
影响因素: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 分层方案和各层土质受周围可用土质影响、 保水保肥保耕作土、土壤通气和适度渗漏需要
第一部分 国内外相关浸没和抬田工程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4.2 抬田工程的研究现状 ③亭子口库区农田防护工程保水保土性能室内试验
图4 大型土柱试验装置
第一部分 国内外相关浸没和抬田工程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4.2 抬田工程的研究现状 ②亭子口库区农田防护工程低地垫高方案
模 拟 水 库 运 行 状 态 下 测 坑 地 下 水 位 , 测 试 不 同 土 层 厚 度
埋 深 对 水 稻 各 生 长 阶 段 可 能 产 生 的 渍 害 程 度
模 拟 水 库 运 行 状 态 下 不 同 填 筑 高 度 形 成 的 测 坑 地 下 水
层 土 样 保 水 、 保 肥 、 粘 粒 含 量
分 析 原 状 土 各 层 物 理 化 学 特 性 、 粘 粒 含 量
粘 土 层 土 样 进 行 室 内 实 验
剖 面 观 测 并 取 耕 作 层 厚 度 、
水 位 耕 作 、 作 物 生 长 过 程 , 调 查 产 量
模 拟 某 填 筑 方 案 非 水 库 运 行
( 耕 作 层 、 粘 土 层 ) 填 筑 密 度 、 填 筑 含 水 量 、 渗 透 系 数
图3 防护区典型剖面设计
第一部分 国内外相关浸没和抬田工程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5.2 江西省峡江抬田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技术路线
峡江抬田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抬田区原状指标调查、试验 抬田工程填筑高度及各层填筑厚度、密度等指标确定 小区模拟试验 测坑模拟试验 室内实验
野外调查与现场试验
室内实验
种 植 结 构 、 耕 作 制 度 、 灌 溉 制 度 )
第一部分 国内外相关浸没和抬田工程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1.2水库浸没的危害
水库浸渍危害
地下水位升高
地 下 水 质 恶 化
地 下 盐 分 上 升 土 地 盐 碱 化
低 洼 地 沼 泽 化
建 筑 物 地 基 条 件 恶 化
渍 害 导 致 作 物 减 产
堤 坝 渗 漏 、 管 涌 和 坍 坡
图 1 水库浸渍危害示意图
渗润阶段(Wetting period):主要是在分子力作用 下,被土壤颗粒吸附而成为薄膜水,当土壤干燥 时,此阶段十分明显。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一)入渗的物理过程
渗吸阶段(Infiltration period)(非饱和下渗) 主要是在毛管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在土壤孔隙 中作不稳定运动,并逐渐填充土壤孔隙,甚至全部 饱和。 渗透(漏)阶段(Percolation period)(饱和下渗) 当土壤孔隙水分充满而饱和时,水分在重力作 用下作稳定运动。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一)入渗的物理过程
2. 土壤入渗根据其地面是否积水又分为如下形式:
积水入渗 积水前入渗阶段结束后,便进入积水入渗阶段。它 是以地表有积水存在为标志,积水后,地表的实际渗 吸速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直至最后趋于某一稳 定值。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二)土壤的入渗性能
第一部分 国内外相关浸没和抬田工程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5、峡江抬田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方案
5.1峡江抬田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方案制定
抬田地面高程
抬 田 工 程 关 键 指 标
影响因素:水库回水、工程造价、 作物主要生长阶段对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量的要求、 土壤淹水可能形成潜育、保水保肥保耕作土
抬田分层、各层厚度、各层土质和各层压实度
初始条件
初始条件(t=0)时,含水率或水势分布为深度z的函数, 即: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四)影响入渗过程的条件
边界条件
分为三种类型: Dirchlet(狄利克雷)条件:它是给定上下边界的土壤含水 率或土壤水势,即,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四)影响入渗过程的条件
边界条件
分为三种类型: Neumann(纽曼)条件:它是给定边界的水流通量,即,
5. 湿润锋
在湿润带的末端,土壤含水量突变,与下 层干土有明显界面,称为湿润锋。
新的认识
传导区和湿润带是存在的,饱和区和过渡 区不明显,饱和区很难完全。土壤性质影 响,粘土与沙土区别,级配影响。
(二)土壤的入渗性能
累积入渗量I和入渗速率i 的关系
土壤含水率θ(z,t)是深度和 时间的函数,取得了3点认 识。(土壤水动力学79页)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三)入渗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
下渗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分布,最早考尔曼(Coleman) 与包德曼(Bodman)(1944,1945)做了研究,把下渗过程中 土壤含水率的分布划分为四个具有明显分区的水分带,它 们反映了下渗水流垂向运动的特征。
第一部分 国内外相关浸没和抬田工程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3、预测水库浸没的方法
3.1水库浸没数值计算 ①预测浸没的渗流计算模型:解析法、数值法和电拟法 ②应用于渗流分析的计算程序:TSAS程序、ZD—Flow程序 、3D—Flow程序、3DSP程序
3.2预测浸没的其他方法 ①粘性土起始水力坡度法 ②水库周边地区地下水奎高计算法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一)入渗的物理过程
2. 土壤入渗根据其地面是否积水又分为如下形式: 无积水入渗: 当灌溉(或降雨)强度小于或等于土壤饱和导水率时, 雨水和灌溉水能及时地全部为土壤所吸收,故不会产生地 面积水。这种入渗主要是降雨或灌溉强度起决定作用。 积水前入渗: 当降雨强度大于土壤饱和导水率,而小于土壤最大 入渗率时,开始阶段地表并不积水,实际渗透速率等于降 雨强度,该强度愈大,则积水前阶段的时间愈短,表土含 水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最后达到饱和时此阶段结束
3. 传导区
土壤含水量基本上保持在饱和含水量 与田间持水量之间,沿垂线均匀分布,形 成一个传导区,随着供水历时的增长湿润 锋不断下移,水分传导区不断向下延伸, 而土壤含水量则保持在上述数值范围内 (60-80%s),并且这一带毛管势梯度极 小,水分的传输运动主要为重力作用。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三)入渗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 4. 湿润带(区)
“混合边界”条件(mixed condition)或称劳平条件(Robin Condition)是Dirchlet条件和Neumann条件的混合。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四)影响入渗过程的条件
在田间水分动态模拟中这种混合边界条件的应用具有 以下优点: 下边界的水势值可以用张力计在田间容易测的,相应的 含水量也可由水分特征曲线求得。 上边界的水流通量可以由入渗前的土壤含水量以及降雨 强度或灌溉水深度(或喷灌强度)确定(蒸发条件下由气 象因素和土壤水分条件确定)。
1. 饱和带(区)
当下渗水流到10cm土层厚度时, 土壤表面1cm内的含水量接近于饱和 含水量,形成一个饱和带,无论湿润 深度怎样增大,这个饱和带的厚度都 不超过1.5cm。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三)入渗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 2. 水分过渡带(区)
在饱和带以下,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急剧减小, 形成一个水分过渡带。
抬 田 区 内 典 型 区 划 分 ( 相 应 的 作 物
度 及 土 壤 特 性 调 查 测 定
现 状 耕 作 层 、 犁 底 层 厚
水 位 等 耐 渍 指 标 调 查 、 类 比 、 原 位 测 定
作 物 各 生 长 阶 段 根 系 深 度 、 土 壤 水 分 、 地 下
分 析 原 状 各 土 层 渗 透 系 数 、 密 实 度 、 含 水 率
一、《土壤水动力学》学习思考问题
•微小单元体建模过程进行了假设与概化,土壤
质地与模型参数关系。
•土壤水运动方程与地下水运动方程的共同点与
区别。
•土壤水动力学在本专业研究现状与实际应用状
况。
一、《土壤水动力学》应用
•水库淹没抬田工程—获得工程设计(土层结构
及相应厚度)施工指标(压实度等)
•排涝除渍工程。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三)入渗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
0
百度文库
θ0
θs
0
θ0
θs
0
θ0
θs
0
θ0
θs
0
θ0
θs
0
θ0
θs
t0
t1
t2
t3
t4
t5
Z
Z
Z
Z
Z
Z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四)影响入渗过程的条件
入渗过程中,累积入渗量、入渗率和土壤含水率随 时间的变化和地表处的施加方式和状况有关,也就是 说与入渗的初始和边界条件有关。为了求出入渗过程 中土壤含水量的分布,以及入渗率随时间变化的定量 结果,可以在一定的初始含水率分布条件下,根据入 渗边界条件,求解水分运动方程。
•滩涂开发工程。
•盐碱化治理工程
第一部分 国内外相关浸没和抬田工程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1、水库浸没的界定及危害
1.1水库浸没的界定
河谷宽广、阶地发育、 地质条件不利的水库 比较水库蓄水后的回水水位高程 与当地临界地下水埋深的大小
评价 标准
水库蓄水
地下水 位奎高 判 断
水库浸没
建筑物:基础砌置深度+地基土的毛细上升高度 农作物:根系深度+土的毛细上升高度
测 试 小 区 、 测 坑 试 验 填 土 各 土
密 度 、 填 筑 含 水 量 、 渗 透 系 数 确 定 保 水 及 控 制 含 水 率
模 拟 并 测 试 不 同 土 层 厚 度 ( 耕 作 层 、 粘 土 层 ) 填 筑
抬田工程前、后各项指标时间、空间尺度监测数据库 抬田工程技术、经济评价 制定抬田工程规范、发表论文、申请专利
第一部分 国内外相关浸没和抬田工程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4.2 抬田工程的研究现状 ①耒中水电站库区淹没抬田处理
保护农田,不需防洪堤、排渍站等工程,节省工程投资
抬 田 处 理 主 要 优 点
无需工程运行管理费用,是一种简单易行、 实用的库区淹没农田处理方式
抬田处理后,可减少占地28.2 hm2,减少移民420人。 抬田工程2002年底全部完工,2003、2004年全部投入 耕作,经过的实践检验,农田质量相对原有农田并未 下降,粮食产量稳产丰收,农民满意
入渗是水分进入土壤的过程。
•水文学中研究地表产流问题
•农田水利学研究灌溉或降雨后土壤水分的分布
•水资源评价中研究降雨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问
题
•农业及环境学研究化肥、农药及污染物等随水
分迁移的问题。(南水北调氮磷面源污染,研 究中出现溶质不稳定问题)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一)入渗的物理过程
土壤水分在土壤中运动受到分子力、毛管力和 重力的控制,其运动过程也就是在各种力综合作 用下寻求平衡的过程。当毛管孔隙充水达到饱和 时,水分主要在重力作用下运动。 1.下渗过程中水分的作用力和运动特征,可分为 三个阶段:
1. 入渗速率i (Infiltration rate): 2. 累积入渗量I (accumulative infiltration capacity): 又称入渗率,单位时 3. 入渗能力ip ( Infiltration capacity) : 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入 渗到土壤中的水量 4. 稳定入渗率id (steady infiltration rate): (mm/min,cm/d) 在某一时段内,通过 在一个大气压下,土 单位土壤表面所渗入 壤表面供水充足,这 3 2 的总水量(cm /cm ) 时水渗入土壤的通量 或cm,mm)。 (cm/s)。
抬田工程申报奖项 图4 抬田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六章 土壤水分的入渗 水循环 入渗(Infiltration)
蒸发(Evaporation)
田间土壤水循环的两种形态
入渗(Infiltration)
蒸发(Evaporation)
蒸腾(transpiration)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二)土壤的入渗性能
不同质地土壤的稳定入渗率id
土质 砂 壤土 粉质土 粘质土
id/min h-1
20 5-10 1-5 1
砂质、粉沙质土 10-20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二)土壤的入渗性能 土壤入渗速率的变化过程(土壤水动力学80页)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第一部分 国内外相关浸没和抬田工程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2.2抬田
抬田
剥离耕作层→砂 卵石混合土层垫 高至安全高度→ 回填耕作层
抬田高度的确定= 作物生长期内地下 水适宜埋深的最大 值+相应时期地下 水位(浸润面)
作物生长期内地下水 适宜埋深的最大值= 毛细管水饱和区高度 +作物成长期内最大 的主根深度(水稻烤 田地下水位)
影响因素: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 分层方案和各层土质受周围可用土质影响、 保水保肥保耕作土、土壤通气和适度渗漏需要
第一部分 国内外相关浸没和抬田工程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4.2 抬田工程的研究现状 ③亭子口库区农田防护工程保水保土性能室内试验
图4 大型土柱试验装置
第一部分 国内外相关浸没和抬田工程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4.2 抬田工程的研究现状 ②亭子口库区农田防护工程低地垫高方案
模 拟 水 库 运 行 状 态 下 测 坑 地 下 水 位 , 测 试 不 同 土 层 厚 度
埋 深 对 水 稻 各 生 长 阶 段 可 能 产 生 的 渍 害 程 度
模 拟 水 库 运 行 状 态 下 不 同 填 筑 高 度 形 成 的 测 坑 地 下 水
层 土 样 保 水 、 保 肥 、 粘 粒 含 量
分 析 原 状 土 各 层 物 理 化 学 特 性 、 粘 粒 含 量
粘 土 层 土 样 进 行 室 内 实 验
剖 面 观 测 并 取 耕 作 层 厚 度 、
水 位 耕 作 、 作 物 生 长 过 程 , 调 查 产 量
模 拟 某 填 筑 方 案 非 水 库 运 行
( 耕 作 层 、 粘 土 层 ) 填 筑 密 度 、 填 筑 含 水 量 、 渗 透 系 数
图3 防护区典型剖面设计
第一部分 国内外相关浸没和抬田工程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5.2 江西省峡江抬田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技术路线
峡江抬田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抬田区原状指标调查、试验 抬田工程填筑高度及各层填筑厚度、密度等指标确定 小区模拟试验 测坑模拟试验 室内实验
野外调查与现场试验
室内实验
种 植 结 构 、 耕 作 制 度 、 灌 溉 制 度 )
第一部分 国内外相关浸没和抬田工程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1.2水库浸没的危害
水库浸渍危害
地下水位升高
地 下 水 质 恶 化
地 下 盐 分 上 升 土 地 盐 碱 化
低 洼 地 沼 泽 化
建 筑 物 地 基 条 件 恶 化
渍 害 导 致 作 物 减 产
堤 坝 渗 漏 、 管 涌 和 坍 坡
图 1 水库浸渍危害示意图
渗润阶段(Wetting period):主要是在分子力作用 下,被土壤颗粒吸附而成为薄膜水,当土壤干燥 时,此阶段十分明显。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一)入渗的物理过程
渗吸阶段(Infiltration period)(非饱和下渗) 主要是在毛管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在土壤孔隙 中作不稳定运动,并逐渐填充土壤孔隙,甚至全部 饱和。 渗透(漏)阶段(Percolation period)(饱和下渗) 当土壤孔隙水分充满而饱和时,水分在重力作 用下作稳定运动。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一)入渗的物理过程
2. 土壤入渗根据其地面是否积水又分为如下形式:
积水入渗 积水前入渗阶段结束后,便进入积水入渗阶段。它 是以地表有积水存在为标志,积水后,地表的实际渗 吸速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直至最后趋于某一稳 定值。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二)土壤的入渗性能
第一部分 国内外相关浸没和抬田工程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5、峡江抬田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方案
5.1峡江抬田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方案制定
抬田地面高程
抬 田 工 程 关 键 指 标
影响因素:水库回水、工程造价、 作物主要生长阶段对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量的要求、 土壤淹水可能形成潜育、保水保肥保耕作土
抬田分层、各层厚度、各层土质和各层压实度
初始条件
初始条件(t=0)时,含水率或水势分布为深度z的函数, 即: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四)影响入渗过程的条件
边界条件
分为三种类型: Dirchlet(狄利克雷)条件:它是给定上下边界的土壤含水 率或土壤水势,即,
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 (四)影响入渗过程的条件
边界条件
分为三种类型: Neumann(纽曼)条件:它是给定边界的水流通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