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2节《弹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2节《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2. 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3. 弹力的测量;4. 弹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2. 培养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2. 弹力的测量方法;3. 弹力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弹簧测力计;2. 弹簧;3. 绳子;4. 钩子;5. 滑轮组;6. 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拉伸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弹力。
2. 讲解弹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向学生解释弹力的概念,讲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3. 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的弹力,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讲解弹力的测量方法:向学生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测量弹力。
5. 应用练习: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弹簧的弹力,并记录数据。
6. 讲解弹力的应用:向学生讲解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门、弹簧床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弹簧的弹力大小。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弹力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方向:与形变恢复方向相同测量:弹簧测力计应用:弹簧门、弹簧床等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2. 思考:弹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答案:1. (略);2. 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比如弹簧门、弹簧床、弹簧座椅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弹力的存在。
通过讲解和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测量方法。
在应用练习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弹力应用实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拓展内容,如弹力的计算公式、弹簧的弹性系数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2弹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2弹力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弹力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和作用,并能运用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弹力的概念,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
2. 能运用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和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气球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弹力。
2. 实验一:观察弹簧的弹性形变,让学生亲身体验弹力的产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弹簧在不同拉力下的形变情况,记录数据。
3. 实验二:探究弹力的作用。
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观察测力计的读数,了解弹力的作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4. 实验三:制作简易弹力器。
让学生用气球、橡皮筋等材料制作简易弹力器,观察其弹性形变和弹力的产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六、活动重难点1. 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
2. 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弹力的概念和作用,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方面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床垫、弹力鞋等,并尝试制作相关的小发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弹力的概念引入:我选择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弹力的概念。
例如,我展示了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弹力。
这是因为我认为,通过直观的实例,学生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弹力的概念。
2. 实验一:观察弹簧的弹性形变。
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亲身体验弹力的产生,通过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弹簧在不同拉力下的形变情况,并记录数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教学设计
1.弹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
2.弹力与弹簧形变的关系;
3.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分析。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强调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影响因素以及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他们的疑问进行解答。
6.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弹力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了力学基础知识和简单的力的作用后,对于弹力这一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于弹力的探究充满好奇,但可能对于弹力产生的具体条件和影响弹力的因素理解不够深入。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许多弹力现象,能够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思考讨论,深入理解弹力的本质,培养他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弹力产生的具体条件是什么?
2.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生活中有哪些利用弹力的例子?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观点,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课堂练习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对学生的进步和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7.2弹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2 弹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弹力”。
本节主要讲述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弹力的基本概念,知道弹力是如何产生的,能够判断弹力的方向,并能够运用弹力的大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2. 培养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弹力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大小。
难点:弹力的产生原理、弹力的方向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细线、硬纸板。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弹簧玩具,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弹簧玩具的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 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拉力下弹簧的伸长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弹力的大小,并讨论弹力的方向。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弹力的产生原理,并设计实验验证弹力的方向。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原理3. 弹力的方向判断方法4.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弹簧在拉力为5N时的弹力大小,并判断弹力的方向。
答案:弹力大小为5N,方向与拉力方向相同。
2. 题目:通过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拉力下弹簧的伸长情况,并计算弹力的大小。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弹力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弹簧玩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理。
但在讲解弹力方向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未来可以考虑通过更多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 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
3.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4. 弹力的作用点:作用在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接触面上。
5. 弹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和作用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和作用点的理解。
2. 重点:弹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弹簧门、弹簧床等,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和作用点。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弹簧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弹力,记录实验数据。
5. 练习: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形变3. 弹力的方向:与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4. 弹力的作用点:作用在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接触面上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一句话描述弹力的概念。
答案: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 题目:列举一个生活中应用弹力的实例。
答案:弹簧门(或其他合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和作用点。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弹力的测量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除了弹簧,还有哪些物体可以产生弹力?弹力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有哪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掌握弹力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倾注心血,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程。
本节课的主题是弹力,我将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手感受弹力的存在,并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教学,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弹力的存在,从而理解弹力的概念。
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难点: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橡皮筋、气球、塑料尺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弹力的故事,如“弹簧怪兽”,激发学生对弹力的好奇心。
2. 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展示弹簧、橡皮筋等教具,讲解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 实践活动:a. 让学生用手拉伸弹簧,观察弹簧的弹性变形,并记录下来。
b. 让学生用橡皮筋制作弹力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c. 让学生用气球制作弹力球,观察球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难点: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会反思本次课程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弹力的现象,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本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弹力的基本概念,并培养他们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有趣、实用的课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活动的设计我选择了弹簧、橡皮筋、气球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教具,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来体验弹力的存在。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作用,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下7.2弹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下7.2 弹力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人教版物理八下7.2 弹力”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弹力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弹力的产生,理解弹力的作用,并能够运用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能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
难点:弹力的计算,弹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小球。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弹簧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弹力的存在,并引发学生对弹力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拉伸程度的弹簧的弹力,并记录数据。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弹力的计算公式。
5. 应用:让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弹力应用,如弹簧门。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
难点:弹力的计算,弹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并尝试解决一些与弹力相关的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研究不同材料的弹力特性,探索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弹力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实践情景设计,这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关键。
讲解环节中弹力概念的阐述,以及实践环节中实验的设计,这两个环节是传达知识的关键。
课后的反思和拓展延伸,这是巩固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养成善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计具体安排: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弹弓、弹簧等,引发学生对弹力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内容:讲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弹力的计算等,结合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变化。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如弹弓、弹簧玩具、拉力器等,引发学生对弹力的思考。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弹力现象?它们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3.引导学生总结弹力的概念,即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4.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掌握弹力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数据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2.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3.弹力的测量方法及实验操作技巧。
4.应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设想
1.采用生活实例导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弹力的存在,引发他们对弹力的兴趣。
-设想一:展示弹弓、弹簧等生活中的弹力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概念和作用。
1.请学生完成教材第7章第2节后的习题,特别是涉及到弹力计算和应用的问题,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集体备课教案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和计算方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学会用弹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条件和计算方法。
难点:弹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等。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等。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础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力的概念,那么力是如何产生的呢?它有哪些作用效果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弹力的概念(3分钟):介绍弹力的定义,即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力的产生条件(5分钟):讲解弹力产生的条件,即物体必须发生弹性形变。
3. 弹力的计算方法(5分钟):介绍弹力的计算方法,即弹力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三、实例分析(10分钟)四、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弹簧测力计的弹力为5N,当挂钩上挂上一个重物时,测力计的示数为7N,求重物的重力。
”活动重难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条件和计算方法。
难点:弹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掌握了弹力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针对这一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弹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弹性材料、弹簧振子等。
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2弹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2弹力教学设计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弹力教学课程,旨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弹力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实践情境引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弹力的产生和表现形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孩子们的互动,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掌握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和表现形式,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环节,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和表现形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弹簧、气球等。
2. 学具:每人一份弹簧测力计、橡皮筋、弹簧、气球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境引入:让孩子们观察和体验弹力的现象,如拉伸橡皮筋、压缩弹簧等,引导他们发现并描述弹力的特点。
2. 讲解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和表现形式:通过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弹力的本质和规律。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掌握使用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5. 课后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弹力的课后练习题,让孩子们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和表现形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中的弹力现象,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
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孩子们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弹力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以及弹力的方向。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3. 弹力的作用:探讨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弹性体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弹力。
3. 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等。
2.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过程,引出弹力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以及弹力的方向。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进行现场演示。
4. 例题讲解: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弹力,讲解测量方法和结果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弹力,并记录结果。
6. 弹力的作用:探讨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弹性体等。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条件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 弹力的方向5.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下列物体的弹力,并记录结果。
(1)一颗橡皮擦(2)一张纸(3)一根铁丝2. 答案:(1)橡皮擦的弹力:N(2)纸的弹力:N(3)铁丝的弹力:N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存在。
在讲解弹簧测力计时,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独立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弹力,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探讨弹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程、科技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教学设计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弹力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家庭作业:结合课堂所学,布置以下家庭作业:
-拍摄生活中含有弹力现象的照片或视频,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编写一篇关于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拓展阅读:推荐与弹力相关的科普文章、视频等资源,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如弹簧床垫、弹弓等,引起学生对弹力的关注,激发学生兴趣。
2.针对弹力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我计划采用以下策略:
-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弹簧测力计,观察不同形变下的弹力变化,从而理解弹力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通过图表和数据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看到弹力的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弹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教学设想如下:
-使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弹力的测量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弹力的定义,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掌握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程度的关系。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并掌握弹力计算的基本方法。
3.掌握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橡皮筋、拉力器等,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如弹簧床垫、弹弓、橡皮筋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提出问题:询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弹力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提高题:运用胡克定律解决问题,设计一些计算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应用题: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Nhomakorabea)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胡克定律等知识点。
2.梳理知识结构,强调弹力知识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享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共同深化对弹力知识的理解。
3.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强调重点、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类型的练习题:
1.基础题:针对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等基础知识,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让学生巩固所学。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弹力现象,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4.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生,关注学困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弹力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类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胡克定律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此类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7.2《弹力》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案:7.2《弹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一种接触力,知道弹力的产生、方向和测量方法。
2. 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弹力的方向和测量。
2. 难点:弹力的产生原因,弹力方向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绳子、气球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气球,感受气球的弹力。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弹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2. 知识讲解:介绍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是一种接触力,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说明弹力的方向。
3. 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的弹力,让学生观察弹簧在受到拉力时的形变,引导学生理解弹力的测量方法。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拉伸橡皮筋、悬挂的钩码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拉伸橡皮筋的弹力大小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一、弹力1. 概念:接触力2. 产生:形变产生的力3. 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4. 测量:弹簧测力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什么是弹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2)弹力的方向是什么?如何测量弹力?(3)分析生活中一个弹力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
2. 答案:(1)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产生的力,弹力是一种接触力。
弹力是由于物体内部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内部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生改变,产生弹力。
(2)弹力的方向总是与形变方向相反。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弹力选自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了一些力学的知识,比如重力,拉力,推力…各种力的学习为过渡到本节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在本章内容中本节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整个章节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学好本节内容,可以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体系,并且本节内容的一些弹力知识,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重力学知识,同时在生活中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力,例如重力、拉力、推力…但是他们欠缺的是将我们实际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及缺少一些必要的实验知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形变的概念,弹性形变和非弹性形变的概念。
2、知道弹力的概念,产生的条件以及方向。
3、掌握胡克定律,知道弹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微小放大法,知道日常生活中很多作用都是存在形变的,让学生掌握弹力产生的原因。
2、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关注及探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物理用物理,将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的日常生活中去,同时培养他们探索物理世界的渴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形变、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微小放大法的物理思想,以及胡克定律。
教学难点:弹力产生的条件,以及胡克定律的导出。
五、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和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如下的讲学方法:1、直观投影法:通过ppt图片等投影的方式进行直观教学,充分调动起课堂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知识结构形成的过程。
人教版物理八下7.2弹力教学设计
2.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观察生活中至少三个利用弹力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要求:实例需真实可信,原理描述清晰,能够体现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弹力与弹性形变程度的关系。
要求:实验设计合理,操作安全,数据记录准确,能够得出明确的结论。
(3)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策略:
(1)利用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提炼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交流分享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设计梯度性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年龄特点: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究欲望。但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
2.知识背景: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等基础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弹力奠定了基础。然而,弹力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4.写一篇关于弹力的小短文,内容包括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影响因素以及你在生活中的一个弹力应用实例。
要求:短文结构清晰,语言表达流畅,能够反映出你对弹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分类,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要求:做好笔记,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以便在课堂上提问和讨论。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提炼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7.2《弹力》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教案:7.2《弹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7.2节《弹力》。
本节课主要介绍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弹力的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1. 弹力的概念:介绍物体由于形变产生的力,即弹力。
2. 弹力的产生原因:讲解物体形变时,要恢复原状,对与其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3. 弹力的计算:学习胡克定律,公式为F=kx,其中F为弹力,k 为弹簧常数,x为形变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原因。
2. 掌握胡克定律,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弹力。
3. 能够运用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
难点:胡克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挂钩等。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展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 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示例,讲解物体形变产生的力即为弹力。
3. 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分析物体形变时,要恢复原状,对与其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4. 学习胡克定律:介绍胡克定律的公式F=kx,讲解k和x的含义。
5. 例题讲解: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力,解答相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力,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列出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胡克定律公式。
8. 作业设计:题目1:一个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常数k为10N/m,当弹簧形变量x为0.5m时,求弹力F。
答案1:F=kx=10N/m×0.5m=5N题目2: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弹力F=10N,已知弹簧常数k为2N/m,求物体的形变量x。
答案2:F=kx,x=F/k=10N/2N/m=5m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但在运用胡克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讨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弹力鞋垫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学设计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施力物体。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施力物体。
2.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绳子、钩子。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情况。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施力物体。
3. 实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了解其制作原理。
4. 操作演示: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学生跟随操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6. 知识拓展:介绍弹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弹簧床垫、弹簧座椅等。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条件3.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4.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你身边两个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数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存在。
在讲解弹簧测力计时,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但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利用弹力原理制作的物品,下一节课分享交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弹力的概念讲解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形变,外力消失后,物体试图恢复原状,这时就会产生弹力。
7.2弹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弹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定义及产生条件。
2. 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弹力的三要素。
3. 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
2. 培养学生测量弹力大小的能力,理解弹力三要素的概念。
3.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理解和测量。
2. 重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钩码、细线。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弹簧测力计、橡皮筋、钩码、细线)、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海绵,感受弹力的存在。
2. 概念讲解:讲解弹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
3. 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拉力下橡皮筋的弹力,引导学生理解弹力的三要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实验套件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条件下弹簧的弹力,并记录。
5. 例题讲解: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 生活实例分析:分析自行车轮胎、弹簧床垫等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7.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
2. 弹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实验报告: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分析弹簧的弹力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2. 思考题: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弹力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未达标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弹力的应用,如弹簧振子、弹簧缓冲器等,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其中,最为关键的重点是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理解以及测量,这是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弹力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桌面拉动桌面上的文具袋(其他小物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问:怎样才能准确读数?)。
17.边讲述边总结应注意的几点操作要求:
(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损坏;看清分度值,方便于读数。);
13.讲述弹簧的原长、伸长。
14.(1)指导学生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让指针指向3N的位置,说明手的拉力为3N。
(2)设问: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出力的大小呢?
(3)指导学生分别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让指针分别指在2N和4N的位置,问:当拉力增大时,弹簧的伸长有什么变化?
15.总结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1)学生实验: 用较大的力拉弹簧,然后松手; 用较大的力压钢尺,然后松手。
(2)问:在用力拉弹簧或压钢尺时,你看到了什么?你的手有什么感受?
6.老师:我们在拉弹簧或压钢尺时,弹簧和钢尺发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7.老师:同学们能根据上面的实例说出产生弹力的条件吗?(引导、讲述)
3.总结: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发生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2)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塑性,发生的形变叫塑性形变。
4.请举例说出你所知道的弹性很好的物体。(撑竿跳高的撑竿、跳板跳水的跳板、弹簧、钢尺等)
5.指导学生实验并回答:
16.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7页的实验:
(1)观察所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认识其量程和分度值。
(2)轻轻拉动挂钩,减小弹簧、指针与外壳的摩擦。检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上,如果不在,请调节。
(3)用手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到1N、3N、5N的位置,感受1N、3N、5N的力。
(4)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8.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引导、讲解:
(1)放在地面上的篮球能产弹力吗?站在地面上的人呢?放在桌面上的杯子呢?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篮球、人压地面,杯子压桌面时,地面、桌面也压它们吗?这个力是怎样产生的?
(3)请你说出还有哪些力也属于弹力。
9.利用圆珠笔中的废弃弹簧实验:(1)用较小的力拉,撤去力后恢复原状;(2)用较大的力拉,把弹簧拉直,撤去力后弹簧不能恢复原状。
(2)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摩擦或卡壳(否则读数不准);
(3)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不指零也可以用);
(4)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18.利用图片认识常见的弹簧测力计(播放图片)
10.总结: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11.出示弹簧测力计,说明弹簧测力计能测力的大小。
12.把弹簧测力计分给各小组,观察弹簧测力计,回答:
(1)弹簧测力计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
(2)找出零刻度线的位置,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
(3)请说出你手中的弹簧测力计最大可测多大的力,它的分度值各是多少?
利用器材做实验、观察。
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进行新课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2.弹力
3.弹性限度
(二)弹簧测力计
1.认识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原理
3.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1.指导学生按下列要求做实验,观察现象:
(1)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撤去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2)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被拉长;撤去力,橡皮筋恢复原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力的单位是什么?
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回答问题
复习相关知识
引入课题
老师:同学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形状。下面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层面出发做几个小实验。实验前请同学们听清两个要求:一是用老师给你准备好的弹簧、橡皮筋、气球、橡皮泥、面团、钢尺等器材来做实验;二是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用力压气球,气球变形;撤去力,气球恢复原状。
(4)用力压橡皮泥,橡皮泥变形;撤去力,橡皮泥没有恢复原状。
(5)用力压面团,面团变形;撤去力,面团没有恢复原状。
(6)用手压钢尺,钢尺变弯;撤去力,钢尺恢复原状。
2.请各小组讨论把上面的实验现象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特点(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指导)。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是本节教学重点,应精心设计实验。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
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学生代表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并说出看到的现象。
小组合作学习。
列举实例。
做实验,说感受。
聆听,记笔记。
讨论、回答。
聆听、讨论、回答。
拉弹簧、观察。
聆听、理解。
参与活动、观察、回答问题。
动手、感受、观察。
聆听,记笔记。
做实验,感受力的大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课题
人教版 八年级 第七章 力 第2节 弹力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由“弹力”、“弹簧测力计”两部分内容组成。教材通过对弹性的感知来认识弹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是本节重要的实验教学内容。
2.教材利用撑竿跳高这一育项目让同学们认识弹性形变,比较生动,但是弹性、弹力这一概念比较抽象,教学中应多补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弹性、弹力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弹性、弹力及产生条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
☆学情分析
弹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但学生对弹性、弹性形变没有全面的理解,所以对弹力的教学应循序渐进。
☆教具和学具
1.多媒体课件;
2.橡皮泥、面团、气球,橡皮筋、钢尺、弹簧、弹簧测力计、钩码,弹簧测力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