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异化优缺点
浅议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

浅议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
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是翻译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既相互区别,又有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通过正确使用它们能有效达到目标语言的表达效果。
首先,异化是一种比较保守、更加有效的翻译策略。
在异化翻译中,翻译者会尽可能紧密地遵循原文,尽量保留原文中的语义和表达方式,不去尝试太多的权衡,从而与原文保持一致,以更好地表达作者本意。
例如,把英文“I'm going to the store”翻译成“我要去商店”,就是一种异化翻译。
其次,归化是一种比较宽松的翻译策略,它强调的是译文与目标语言之间的关联性,追求译文与目标语言之间的流畅度和接受度,所以会有更多的权衡和变通,从而让译文更加地地道、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例如,把英文“I'm going to the store”翻译成中文“我要去商场”,就是一种归化翻译。
由于异化翻译更加忠实原意,因此能保证译文的准确性,但是也有可能带来译文的生硬和死板感。
而归化翻译更能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表达效果,但是也容易给译者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容错空间,有可能会牺牲原文的准确性。
因此,在实际翻译中,译者不应该偏向于任何一种翻译策略,而是要根据文本特点和译者的语言能力来恰当地选择异化或归化,从而有效地实现译文的准确与流畅性。
总之,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并不互斥,而是有机结合,在目标译文中协调起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正确使用能有效地实现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使译文求真求实、富有感染力。
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② 在我国: • 归化与异化之争源于1987年刘凯英在《现代外语》上发 表的名为《归化—翻译的歧途》的文章。他在该文章中 尖锐的批判了归化译法的弊端,指出归化译法是“翻译 的歧途”,大力倡导异化译法的主导地位,并总结了归 化在我国的几种表现: (1)滥用四字格成语; (2)滥用古雅词语; (3)滥用抽象法; (4)滥用“替代法”; (5)无根据地予以形象化和典故化。
• 它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 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又被称为“译者的彰显/显身”( the translator’s visibility).
• 异化法的优点: retaining the original image enriching the TL promoting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 异化法的缺点: non-smoothness easily resisted or boycotted by the TL readers
《傲慢与偏见》张经浩译本和孙致礼译本:
三.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简爱》祝庆英译本和吴均燮译本:
1. The fact is, I was a trifle beside myself, as the French would say;1 was conscious that a moment’s mutiny had already rendered me liable to strange penalties. 祝译:事实上,我有点失常;或者像法国人所说的,有点超出我自己的 常规。我意识到,片刻的反抗难免会给我招来异想天开的惩罚。 吴译:实际上,我是有点失掉了自制;或者象法国人常说:忘乎所以了。 我明知道,一时的反抗早已使我难免要受到种种难以想象的惩罚。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2023-11-15
目 录
•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策略 • 翻译实践中的归化策略 • 异化与归化策略的对比分析 • 异化与归化策略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策略
异化策略的定义与特点
异化策略定义
异化策略是指翻译过程中,以源语言的文化背景、语言特点、表达方式等为导 向,尽量保持原文的异国情调。
04
异化与归化策略在翻译实践中的 应用案例
异化策略应用案例:诗歌翻译
01
保持原诗的意象与语言风格
在诗歌翻译中,异化策略通常用于保持原诗的意象、比喻和语言风格,
以尽可能地传达原诗的审美和文化特点。
02
注重原文的语言表达
异化策略强调对原文的语言表达给予高度重视,包括修辞、音韵和句式
等方面,以保持原诗的独特性和艺术性。
局限性
归化策略可能会牺牲源语言的文化和语言特色,导致原文的意境和风格无法得到完全的传达。此外,过度使用归 化策略可能会导致翻译的生硬和不自然,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03
异化与归化策略的对比分析
语言文化层面的对比
总结词
异化策略更强调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归化策略更注重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
详细描述
在翻译过程中,异化策略倾向于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色,包括语法、表达方式、意象等,给读者 呈现原汁原味的源语言文化。而归化策略则更注重将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色转化为目标语言的文化习 惯,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读者反应层面的对比
总结词
异化策略更容易给读者带来陌生感和疏离感 ,归化策略更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详细描述
由于异化策略强调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 色,对于目标语言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感到 陌生和疏离。而归化策略通过将原文转化为 符合目标语言文化习惯的形式,更容易拉近 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政治文献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政治文献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摘要】本文探讨了政治文献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首先介绍了归化和异化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在政治文献翻译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接着提出了归化和异化的实际操作方法,讨论了影响因素。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政治文献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重要性,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归化和异化的运用能够有效传达文本的原意,但也可能造成信息丢失或不准确。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考虑读者接受能力和文化背景。
这种翻译策略在政治文献翻译中尤为重要,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接受不同文化和政治制度下的观点和观念。
未来的研究可深入探讨不同语境下归化和异化的适用性,并寻求更科学有效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政治文献翻译,归化,异化,概念,应用,优缺点,实际操作方法,影响因素,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政治文献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政治文献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翻译领域中的重要概念之一,特别在处理政治文本时更显重要。
归化和异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信息的处理方式,归化着重于保留原文的文化背景和特色,让译文更贴近原意;而异化则更注重于让译文与目标语言和文化更符合,不拘泥于原文形式。
在政治文献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选择将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和效果。
翻译人员需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以确保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目标读者的需求。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考虑政治文本的特点,如语言严谨性、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归化和异化的策略。
翻译人员也应不断调整方法,以提高政治文献翻译的水平和效率。
政治文献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将在未来的研究中得到更深入的探讨和应用,为提升政治文献翻译质量和水平提供更多可能性和方法。
2. 正文2.1 归化和异化的概念归化和异化是翻译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源语言文本与目标语言文本之间的关系。
归化是指将源语言文本中的文化、习惯和惯例等因素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或加以适当调整,使目标语言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异化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保留源语言文本的特点,让目标语言读者感受到原著的独特性和特色。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分析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分析归化和异化是当今社会中突出的问题,因为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社会的迁移和移民使得不同的文化、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日益增多的民族或种族之间交流和传播。
归化是一种文化上的迁移,指的是一个人或群体逐渐接受新文化,熟悉新文化,以这种新文化为自己的文化,最终将新文化作为自己的文化融入自己的文化中。
另一方面,异化是指一个人或群体逐渐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融入新的文化之中,并以新的文化形式重新塑造自己的文化,从而创造新的文化价值。
从历史角度来看,社会中常常会出现归化和异化的现象,大臧朝李政道在六朝时期对外来文化的弘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同时,在这段期间,当地人民也出现了归化现象,他们开始接受外来文化,并积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从而使得原有的文化得以保留和发展。
当前,归化和异化的现象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历史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各种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更加频繁。
归化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表现得尤为明显,一些文化背景比较薄弱的群体会越来越接受西方文化的全球性趋势,尤其是西方式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以及媒体带来的视觉影响。
同时,越来越多的文化也出现了异化现象,我们可以在各种文化中渐渐发现零星的影子,比如中国文化中的将英语和日语词语渗入其中,这就是一种异化的现象。
归化和异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虽然其中不乏优劣,但它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多样性文化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归化不仅是一种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过程,可以推动文化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水平。
异化也是一种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把社会的不同文化结合到一起,从而使多样性文化得以保留和发展,形成多元文化的新格局。
总之,归化和异化都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现象,它可以使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得到促进,同时也能够推动不同文化的结合和创新,以保存多样性文化价值观和促进社会文化发展。
归化与异化

Domestication & Foreignization归化与异化一、异化归化的概念及特点Questions:长期以来,翻译中一直存在着源语(source language)与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原文作者与目的语读者之间的矛盾。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怎样尊重及保存民族文化?怎样将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译介给国外的读者?如何在翻译中保持源语的文化特征?1.归化与异化的正式提出: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的《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问世,里面使用了一对关键术语—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中文译作“归化”和“异化”。
归化(Domestication):“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in which a transparent, fluent style is adopted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strangeness of the foreign text for TL (target language) readers”.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
归化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归化法的特点:target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归化法的优点:1) smoothness in language;2) easily accepted by TL readers.1) New brooms sweep clean. (proverb)译文1:新扫帚扫得干净。
浅析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

浅析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作者:朱晶来源:《消费导刊》2013年第03期摘要: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理论的热门话题,是处理语言形式与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它是意译和直译的进一步延伸。
运用异化与归化翻译方法,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作品的内容,也能让读者了解另一种全新的文化。
关键词:翻译异化归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往越来越多。
在各种交流中,翻译活动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而在翻译中灵活用好归化和异化翻译方法,就可以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语际间进行成功切换,不但可以完成传递原信息的目的,还可以传递文化,并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
一、异化和归化的概念异化和归化是在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
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译者的隐形》(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来的。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
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异化和归化作为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历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归化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用译语文化中惯用的表达方式来转换原语,即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法则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即要保存原语的异国情调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二、归化翻译法和异化翻译法(一)归化翻译法在翻译活动中,有时受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两种不同文化语境的制约,会出现两种文化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在此情况下采用归化翻译法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归化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相同或相近的表达效果,其流利通顺的语言易为读者所接受,其缺点则是无法深入了解译作的文化本质。
例如,英语成语中as timid as a rabbit(or hare),不译作“胆小如兔”,而是译作“胆小如鼠”,经过这样的“归化”处理,就会使读者能够轻松的理解和接受了。
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

直译:在基本保持原文的语言形式(词语,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的同时,完整而准确地把意思表达出来,且译文流利晓畅。
直译是不同于硬译,死译的重要方法。
Whoever comes will be welcome.谁来都欢迎。
I wish you to be happy.我希望你快乐。
cold war 冷战 acid rain 酸雨sofa 沙发 pudding 布丁(这两个类似于音译,有利于传播英语文化)丢脸Lose one’s face(注意这是汉译英)优缺点:直译如实传达原文的意义和原文的风格,有助于我们了解外来文化,同时也有利于我们传播民族文化。
但如果不顾语言条件和两种语言的差异而一味追求直译,必然会造成误译,或者翻译出来的文章晦涩难懂,不被大众接受。
意译:为了完整而准确地把意思表达出来,而抛弃原文的形式,按译入语的习惯重新遣词造句。
更注重于意思的翻译,而不是拘泥于表面文字。
意译是不同于胡译,乱译的重要翻译方法之一。
(以下的例子都要按照直译的方法来翻译一遍,再按照意译讲解一遍)如:She was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her mouth.她含着金钥匙出生/她生长在富贵之家。
(直译就是“她含着银汤匙出生”)It’s a Smoking Free Area.这是无烟区。
(直译:这里是吸烟自由区。
意思是可以吸烟)Darkness released him from his last restraint.在黑暗中他就无所顾忌了。
(restraint本义是束缚)优缺点:文意连贯,译文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容易被广大读者接受。
但不能很好地保持原作的风格,不利于引进一些新鲜的表达(可以举前面sofa沙发,pu dding布丁的例子。
)归化: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用译语的方式,包括在语言和文化规范上,来表现外来的作品。
Gone with the wind.飘。
(归化的典例,《飘》英文名为Gone with the wind,直译为“随风而逝”.原意是说主人公的故乡已经“随风飘去”了。
谚语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谚语翻译的异化与归化一、本文概述谚语,作为民间语言文化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智慧和人生哲理。
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谚语的翻译成为了理解和传播不同文化的重要途径。
然而,谚语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涉及到文化、语境、语言习惯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异化与归化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异化翻译强调保留原语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尽可能让读者感受到异国的风情;而归化翻译则注重目标语读者的接受度和理解度,力求让译文贴近读者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这两种策略在谚语翻译中的应用,既有其优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如何在翻译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两种策略,以实现谚语的有效传播和文化交流,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谚语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分析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及效果。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异化与归化策略在谚语翻译中的实际操作及其优劣得失。
本文还将探讨如何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结合目标语读者的接受度,进行恰当的策略选择,以实现谚语翻译的准确性和文化传递的有效性。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旨在为谚语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谚语翻译的基本原则在翻译谚语时,我们面临两个主要的原则:异化与归化。
这两种原则各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是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思考维度。
异化翻译原则强调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和表达方式,尽可能地传达原句的字面意义。
这种原则下,翻译者会尽可能保留谚语中的隐喻、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及源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语境含义。
这种翻译方式有助于读者了解源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色,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然而,异化翻译原则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的不同,过于直译可能会导致译文生硬、晦涩难懂,甚至误导读者。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归化原则。
归化翻译原则则更注重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力求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易于理解。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分析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及其运用。
我们将对归化和异化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两者在文化翻译中的具体表现。
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归化和异化策略在实际文化翻译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文化翻译中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和应用这两种策略。
我们将总结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价值,强调在跨文化交流中,应根据具体语境和翻译目的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以实现有效的文化传播和交流。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为文化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推动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二、归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翻译手段,主张在翻译过程中以目标语言的文化为归宿,尽量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传统,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归化翻译强调译文的自然流畅,减少源语言文化的陌生感,从而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在归化翻译策略的指导下,译者会倾向于使用目标语言中的常见表达方式和文化元素,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融入译文所传达的情境。
这种策略注重译文与目标语言文化的融合,旨在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
归化翻译策略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使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
同时,归化翻译还有助于传播目标语言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然而,过度使用归化翻译策略可能导致源语言文化的某些独特元素丢失,使译文失去原有的文化色彩。
在实施归化翻译策略时,译者需要谨慎处理源语言文化元素与目标语言文化元素之间的关系,确保在保留源语言文化特色的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
这要求译者具备较高的跨文化意识和语言处理能力,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源语言文化元素与目标语言文化的有效融合。
归化翻译策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翻译手段,有助于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然而,译者在运用这一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源语言文化元素的保留和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实现源语言文化元素与目标语言文化的有效融合。
归化与异化

2.归化策略
从语言文化共核来看,人类语言有90%是相通的,这就为归化翻译奠定了基础。归化作为一种思想倾向,表现在对原文的自由处理上,要求译文通顺,以符合目的语读者兴趣。“归化”的一般做法是抓住原文语用意义,从目的语中选取与原文语用意义相同的表达来翻译。也就是说“归化”法是将原文独具特征的东西采取“入乡随俗”的方法融化到目的语中的转换方法。归化是语言形式上或者语言形式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倾向于目的语的翻译策略。总的说来,就是反对引入新的表达法,使语言本土化。例如:(1)“煞风景”若译成“Kill the scenery”将无人理解。最好还是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译成“be a wet blank”更能为人接受。(2)“拍马屁”译为“lick sb’s boots”比“pack the horse’s buttock”更妥当。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归化更为读者考虑,从目的语出发。其长处就是能使译文读上去或听上去更通顺地道,能给读者带来一种亲切感。
2.2替代法
将原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物象)转换成译语中带有同等文化色彩的词语(物象)。这种用法多用于习语和比喻性词语的翻译。如:亚洲四小龙译为:four Asian tigers, as strong as a horse 译为:力大如牛。前例的译法除了考虑到英、汉语两种文化中“dragon”(龙)的不同的文化象征外,还考虑了两种文化中的“tiger”和“龙”的相同的文化象征后例则说明了两种文化中“horse”与“牛”在文化意义上是对等的。因为英国古代以马耕为主,英国人对马有深厚的情感,因此,在英美文化中马是勤劳和吃苦耐劳的象征。与此相反,在汉语民族的文化心理上,牛是吃苦耐劳的象征,是很通人性的动物。中国自古以来主要靠牛耕,且牛秉性勤劳忠厚,自然形成了中国人对牛的热爱和赞誉。
关于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哲学思考

关于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哲学思考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它涉及到语言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也是翻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哲学思考。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归化翻译是指将原文中的文化信息转化为译文中的文化信息,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这种翻译策略可以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原文的文化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
但是,归化翻译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因为读者可能会把原文中的文化信息误解为译文中的文化信息。
另一方面,异化翻译是指将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保留在译文中,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文化信息,这种翻译策略可以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原文的文化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
但是,异化翻译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容易使读者产生困惑,因为读者可能不能理解原文中的文化信息。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归化和异化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它们都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而采取的翻译策略。
归化翻译可以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原文的文化信息,但是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而异化翻译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的文化信息,但是容易使读者产生困惑。
因此,翻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文本和读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便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此外,翻译者还应该注意,归化和异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它们也是一种文化融合的方式。
归化翻译可以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原文的文化信息,而异化翻译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的文化信息,这两种翻译策略都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从而促进文化融合。
归化与异化

归化与异化归化与异化是翻译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用于描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使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不同的策略。
归化指的是在翻译中倾向于使用目标语言文化和语言习惯,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理解和习惯。
异化则是指在翻译中保留源语言文化和语言特色的同时,将译文逐字逐句地照搬到目标语言中。
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策略在具体翻译实践中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取决于具体的翻译任务和目的。
下面将就归化与异化两个概念逐一进行论述。
首先,归化。
归化翻译策略着重在保持译文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理解和习惯。
在归化翻译中,译者会尽量让译文与目标语言的语言风格、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相吻合,使得目标语言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并接受译文。
归化的优点在于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当目标语言读者读到译文时,不会有过多的感知和阅读障碍,可以更直接地理解文本内容。
此外,归化还可以使译文更贴近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生活习俗,增强了读者的共鸣和情感认同。
然而,归化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归化可能导致原文的信息丢失或变形。
在将源语言的文本归化为目标语言的过程中,为适应目标语言的规范和语言习惯,有可能会改变原文中的一些细节和信息。
此外,归化也容易造成目标语言读者对原文语言和文化的误解,无法真正理解原文的特色和背景。
其次,异化。
异化翻译策略则更注重保持原文的特色和背景,尽量不改变源语言文本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异化翻译追求忠实传达原文的风格和语言特征,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感受到源语言文本的独特之处。
异化的优点在于保留了原文的原汁原味和风格特色。
译文能够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的独特魅力。
此外,异化还有助于传播和推广源语言文化,增加读者对源语言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然而,异化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异化可能会导致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障碍。
由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在将源语言文本异化为目标语言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语法结构、句式乃至词汇的困难。
翻译术语归化和异化

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
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异化: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
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绝对的归化和绝对的异化都是不存在的。
在广告翻译实践中译者应根据具体的广告语言特点、广告的目的、源语和目的语语言特点、民族文化等恰当运用两种策略,已达到具体的、动态的统一。
归化、异化、意译、直译从历史上看,异化和归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
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
按韦努蒂(Venuti)的说法,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
(Venuti,1995:20)由此可见,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不能混为一谈。
归化和异化并用互补、辩证统一有些学者认为归化和异化,无论采取哪一种都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将二者混淆使用。
然而我们在实际的翻译中,是无法做到这么纯粹的。
归化法和异化法的例子

归化法和异化法的例子归化法和异化法是翻译中两种常见的策略,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翻译理念。
归化法强调将源语言的文化和语言习惯进行本土化,以使目标语言的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而异化法则更强调保留源语言的文化和语言特色,以保持原文的异国情调。
以下是一些关于这两种翻译策略的例子:1.归化法归化法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红楼梦》的翻译。
这部中国古典小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果直接按照原文翻译,很难为西方读者所理解。
因此,归化法的翻译更注重将小说中的文化元素转化为西方文化中相应的概念和形象,以使目标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小说中的人物名称往往具有特殊的含义和背景,如果直接翻译成英文可能会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
因此,在归化法的翻译中,这些人物名称往往被替换为更符合西方文化的人物名称,例如“贾宝玉”被翻译成“Jia Baoyu”,“林黛玉”被翻译成“Lin Daiyu”。
另一个例子是《傲慢与偏见》的翻译。
这部英国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果直接按照原文翻译,很难为现代读者所理解。
因此,归化法的翻译更注重将小说中的语言风格和时代背景转化为现代读者的语言风格和时代背景,以使目标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古英语和诗歌语言,如果直接翻译成现代英语可能会失去原有的韵味。
因此,在归化法的翻译中,这些古英语和诗歌语言往往被替换为更符合现代英语的语言风格,例如“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被翻译成“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1.异化法异化法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百年孤独》的翻译。
这部拉丁美洲小说具有浓厚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果采用归化法的翻译方式,可能会失去原有的特色和韵味。
因此,异化法的翻译更注重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元素,以保持原文的异国情调。
例如,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果直接按照原文翻译可能会让读者感到难以理解。
异化和归化的简单例子

异化和归化的简单例子异化和归化是翻译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指的是如何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适当的转化。
在翻译过程中,有些部分可能需要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的风格和意义,即归化;有些部分则需要基于目标语言,并根据受众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异化。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异化和归化的区别。
假设我们需要翻译英文中的一句子:“I’m over the moon”。
这句话意思是“我非常高兴”。
如果我们选择归化翻译,那么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直接翻译为“我非常高兴”。
这样可以保留原始句子的内涵和文化感受,同时也能够让目标读者更容易理解。
但是,如果我们选择异化翻译,那么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背景和文化习惯,我们可能会选择翻译成以下几种不同的方式。
如果翻译成汉语,我们可能会选择说“我心花怒放”,这是汉语中的一个比较传统的说法,用来表达开心和高兴。
如果翻译成法语,我们可能会选择说“je suis au 某anges”,这是法语中的一个常见短语,也用来表达高兴的情感。
如果翻译成西班牙语,我们可能会选择说“estar en la gloria”,这是西班牙语中另一个常用的短语,用来表达高兴和满足感。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异化和归化的翻译方式都有其优缺点。
归化翻译可以更准确地传达原始文本的内涵和情感。
但是,这种方式可能会在目标语言中感觉不够自然或不符合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习惯。
异化翻译虽然可以更好地适应目标语言和受众的需求,但这样可能会导致一些原始文本的信息丢失或被曲解。
因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情感倾向,选择恰当的翻译方式。
在保留原始文本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适应目标语言和受众的需求,以提高翻译质量和可读性。
归化异化优缺点

归化异化优缺点归化/隐身的优点A ccording to Venuti, invisibility produces the illusion of transparency or fluency that is supported by a network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传统的“归化”采用了透明,流畅,通顺的翻译策略,在英语中形成一种外国文学的规范,要求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不流露自身的痕迹,让读者在阅读时,就像阅读目的语创作的作品一般缺点He asserts that this kind of translation performs an act of domestication, which makes the foreign text understandable and familiar and enacts an ethnocentric violence and a cultural imperialis“归化法”翻译策略主导英美文化翻译现象是欧美文化霸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不可见性”是用目的语的语言规范来看待,扭曲原语盲文化。
凸显出来的是一种强势文化对于弱势文化的一种殖民关系。
是种族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体现Venuti's translation theory has broken new ground theoretically, casting a newlight on America and building powerful historical and ideological cases against what he calls "invisibility" or "transparence" of domesticating or fluent translation and in favor of what he calls the resistant dissidence of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His contributions to translation studies are multiple.In th is chapter,the thesis analyzes histheory, points out some limitations and attempts to give some solutions.异化/显身的优点Venuti's theory aims to demystify the illusion of transparencyand equivalenceand to make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more visible by means of showing how translators are deeply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and ideology.首先,Venutl的理论能为我们带来更多外国作品,并使我们有机会重新读到那些被人忽视或遗忘了的作品和作家。
归化和异化的总结

归化和异化的总结引言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是翻译学中两个重要概念。
归化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规范,将源语言的文本转化为目标语言的一种处理方式。
而异化则是尽可能地保留源语言的特点和风格,使翻译结果有源语言的味道。
本文将对归化和异化的概念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进行总结和分析。
归化的特点和运用归化是指将源语言的文本转化为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习惯和风格的处理方式。
归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符合目标语言习惯:归化使得翻译结果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语言规范。
例如,将源语言的日期格式转化为目标语言的日期格式。
2.易于理解:归化使得翻译结果更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通过使用目标语言的常用词汇和习语,减少读者对于陌生词汇和文化背景的理解障碍。
3.兼顾文化差异:归化可以在尊重源语言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
通过调整表达方式和文化隐喻,使翻译结果更具有地域特色。
在翻译实践中,归化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翻译任务。
特别是在商务文件、科技文献等领域,为了确保准确传达源语言的信息,归化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式。
异化的特点和运用异化是指尽可能地保留源语言的特点和风格,使翻译结果有源语言的味道。
与归化相反,异化更注重保留源语言的原汁原味。
异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留源语言风格:异化允许源语言的特有风格和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得以保留,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感受到源语言的文化和语言氛围。
2.文化传递:异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传递源语言的文化信息和情感。
通过保留源语言的文化隐喻、习语和修辞手法,使得翻译结果贴近源语言的文化背景。
3.翻译的创造性:异化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使得翻译结果更具有艺术性和独特性。
通过运用诗歌形式、修辞手法等,使翻译结果更符合源语言原文的表达方式。
在文学翻译领域,异化被广泛运用。
通过保留源语言原文的特点和风格,使译文更具有文学价值和审美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其异化理论在译入语的文化地位, 目标读者和文类型方面都有其 局限性。
The limitations of Venuti’s theorys are that he hasn’t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status of the target language,the target readers and the text types. 显身的例子 例1 As a mater of fact,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ransmission brought by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can be clearly seen in China. Nowadays, Chinese people have already unconsciously accepted a lot of foreign expressions, such as KFC, Pizza, coffee, honeymoon, open secret, ivory tower and so on. These English expressions have already been loaned to Chinese with Chinese people feeling no foreignness at all. The fact that these expressions are frequently used in Chinese as if they were the original Chinese indicates that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does contribute to enriching Chinese and p romoting cultural communication 例2 As we all know, English is rich in proverbs and sayings that are extremely special in terms of their cultural features. If the translators apply the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they can keep the original image of these proverbs and sayings, thus reproducing the original flavor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e never know the worth of water til the well is dry. 井干方知水可贵。 Whent hec atis aw ay,th em icew ilp lay. 猫儿不在,老鼠玩得自在. 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 厨子多了煮坏汤。 in the country of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盲人国里,独眼为王。 An unfortunate man would be drowned in a cup. 人一倒霉,一杯茶也能淹死。
Venuti's translation theory has broken new ground theoretically, casting a new light on America and building powerful historical and ideological cases against what he calls "invisibility" or "transparence" of domesticating or fluent translation and in favor of what he calls the resistant dissidence of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His contributions to translation studies are multiple.In th is chapter,the thesis analyzes his theory, points out some limitations and attempts to give some solutions. 异化/显身的优点 Venuti's theory aims to demystify the illusion of transparency and equivalence and to make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more visible by means of showing how translators are deeply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and ideology.
归化/隐身的优点 A ccording to Venuti, invisibility produces the illusion of transparency or fluency that is supported by a network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传统的“归化”采用了透明,流畅,通顺的翻译策略,在英语中形成一种外国文 学的规范,要求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不流露自身的痕迹,让读者在阅读时,就像阅 读目的语创作的作品一般 缺点 He asserts that this kind of translation performs an act of domestication, which makes the foreign text understandable and familiar and enacts an ethnocentric violence and a cultural imperialis “归化法”翻译策略主导英美文化翻译现象是欧美文化霸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不可见性”是用目的语的语言规范来看待,扭曲原语盲文化。凸显出来的是一 种强势文化对于弱势文化的一种殖民关系。 是种族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体 现
The main feature of Venulation strategy is to signify the
foreignness of the foreign text. And this feature can help the target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foreign expressions and cultures, realizing the di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s of Venuti's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is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two cultural countries or communities. With the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strategy, these sayings can keep the original tast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senew expressions are easily understood by the Chinese readers. 异化、显身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