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文化翻译中应用归化与异化策略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归化和异化在外事口译中的应用》范文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归化和异化在外事口译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
外事口译作为国际交流的桥梁,其作用愈发凸显。
在跨文化交际中,归化和异化是两种常用的翻译策略。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深入分析归化和异化在外事口译中的应用。
二、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及特点1. 归化:归化是指将外来文化、语言等进行本土化处理,使其更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习惯和表达方式。
归化的特点是易于理解、接受,能够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
2. 异化:异化则是保留原语的文化特色和表达方式,使译文更接近原文的风格和内涵。
异化的特点是能够传递原文的文化信息和语言特色,但可能增加理解的难度。
三、归化和异化在外事口译中的应用1. 归化策略在外事口译中的应用(1)文化适应: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往往会产生误解和沟通障碍。
归化策略能够使译文更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习惯,有助于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促进交流。
例如,在翻译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表达时,归化策略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
(2)便于理解:对于非专业人士或对某一领域不熟悉的观众,归化策略能够使译文更易于理解。
通过将专业术语或复杂表达转化为日常用语,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口译效果。
2. 异化策略在外事口译中的应用(1)文化传承:异化策略能够传递原文的文化信息和语言特色,有助于保留原语的文化价值。
在外事口译中,尤其是涉及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内容时,异化策略能够帮助观众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2)增强表达力:在某些情况下,异化策略能够增强表达力,使译文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
通过保留原文的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口译的质量。
四、归化和异化策略的灵活运用在实际的外事口译中,归化和异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
一方面,要根据观众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另一方面,要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
浅析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翻译研究从重视语言的转换转向更重视文化的转换,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
然而由于不同的文化其形成的环境不尽相同,因此有着各自鲜明的历史、地理、宗教等特点。
跨文化翻译应尽量做到让目的语的读者能够通过阅读翻译作品来真正地领略原语言文化的精髓。
由此可见,怎么处理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尤其是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差异较大的文本,成为译者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而翻译学界正是在对待怎样处理翻译中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一般来说,可分成两种对立的观点。
即“异化”(foreignization)与归化(domestication)。
相对于早些年翻译界普遍关注的的直译与意译还只是停留在语言的层面,那么目前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是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
一、异化与归化的概述1、翻译中异化和归化的概念翻译中异化和归化的概念,是 1995 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的。
而这两个术语又直接来源于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
1 8 1 3 年,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韦努蒂在其《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一书中,将第一种方法称作“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将第二种方法称作“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 。
概括言之,异化法强调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而归化法则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二、归化与异化之争这两种翻译的策略在学界引发了很大的争论,因为它们各自都具有相当大的合理性但同时看上去又互相矛盾。
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

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流已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背景下,翻译作为一种桥梁和纽带,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然而,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
在跨文化翻译中,如何妥善处理文化因素,实现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分析这两种翻译策略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及其影响,以期为提高翻译质量和促进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简要介绍翻译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明确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
接着,本文将详细阐述异化与归化两种翻译策略的定义、特点及其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异化与归化策略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效果,分析这两种策略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和局限。
本文将提出在跨文化翻译中应如何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异化与归化策略,以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推动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二、异化与归化的定义与特点在跨文化翻译中,异化与归化是两种基本的翻译策略,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定义和特点。
异化翻译,顾名思义,倾向于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和表达方式,尽可能地将源语言的文化元素直接传递给目标语言读者。
这种策略强调源语言文化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旨在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异化翻译的特点在于其对源语言文化的尊重和保留,使得目标语言读者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元素,从而拓宽视野,增进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与异化翻译不同,归化翻译则更注重目标语言读者的接受度和阅读习惯。
归化翻译倾向于将源语言的文化元素和表达方式转化为目标语言读者所熟悉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这种策略强调目标语言文化的主体性和普遍性,旨在使源语言作品在目标语言文化中更具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归化翻译的特点在于其对目标语言读者的考虑和适应,使得读者能够更顺畅地阅读和理解译文,但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源语言的文化特色。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异化与归化策略在不同类型的文本中的应用
01
广告文本
02
科技文本
03
文学文本
归化策略更常见,强调口号和宣传语 的本土化和简洁明了,以便吸引消费 者的注意力;
异化策略较为常见,因为科技领域涉 及专业术语和特定表达方式,需要保 留原始含义;
异化策略更合适,因为文学作品的目 的是传播文化和思想,保留源语言的 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有助于保持作品 的完整性和原汁原味。
缺点
归化策略可能会失去原文的文化内涵和特点,使得译 文不够真实和准确。此外,它还可能会导致译文的过 度本土化和文化霸权现象的出现。
04
异化与归化策略的对比分析
异化与归化策略的差异与共性
异化策略强调保留源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 特色,归化策略更注重目标语言的流畅度和 本土化;
异化策略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但可能 增加读者的理解难度,归化策略有利于读者 更好地理解文本,但可能削弱文化的独特性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策略 • 翻译实践中的归化策略 • 异化与归化策略的对比分析 •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的应用案例分析 • 结论
01
引言
翻译实践的重要性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翻译实践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能够将源语言的文化信息传递给目标语言受众,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 交流。
可以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翻译实践的异同点及其 原因,以及不同翻译策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
关注翻译伦理
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加关注翻译伦理的问题,探讨如何在翻译中更好 地尊重和维护各种文化以及目标语言读者的权益。
THANKS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分析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及其运用。
我们将对归化和异化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两者在文化翻译中的具体表现。
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归化和异化策略在实际文化翻译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文化翻译中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和应用这两种策略。
我们将总结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价值,强调在跨文化交流中,应根据具体语境和翻译目的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以实现有效的文化传播和交流。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为文化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推动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二、归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翻译手段,主张在翻译过程中以目标语言的文化为归宿,尽量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传统,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归化翻译强调译文的自然流畅,减少源语言文化的陌生感,从而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在归化翻译策略的指导下,译者会倾向于使用目标语言中的常见表达方式和文化元素,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融入译文所传达的情境。
这种策略注重译文与目标语言文化的融合,旨在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
归化翻译策略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使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
同时,归化翻译还有助于传播目标语言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然而,过度使用归化翻译策略可能导致源语言文化的某些独特元素丢失,使译文失去原有的文化色彩。
在实施归化翻译策略时,译者需要谨慎处理源语言文化元素与目标语言文化元素之间的关系,确保在保留源语言文化特色的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
这要求译者具备较高的跨文化意识和语言处理能力,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源语言文化元素与目标语言文化的有效融合。
归化翻译策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翻译手段,有助于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然而,译者在运用这一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源语言文化元素的保留和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实现源语言文化元素与目标语言文化的有效融合。
基于归化和异化策略下的跨文化翻译研究以《活着》英译本为例

基于归化和异化策略下的跨文化翻译研究以《活着》英译本为例一、概述跨文化翻译作为一种涉及语言、文化和社会多重维度的复杂活动,一直以来都是翻译学研究的重点。
归化和异化作为跨文化翻译的两种主要策略,其运用直接影响到翻译作品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本文以余华的代表作《活着》的英译本为例,深入剖析归化和异化策略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具体运用和效果。
《活着》作为一部反映中国社会和人民命运变迁的文学作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其翻译过程充满了挑战。
在英译本中,译者巧妙地运用了归化和异化策略,既保留了原作的文化特色,又使得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趣味。
归化策略强调以目标语读者为中心,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接受度。
在《活着》的英译本中,译者通过替换、解释等方式,将原作中的文化元素和表达方式转化为目标语读者更为熟悉的形式,从而降低了阅读难度,提高了译文的传播效果。
异化策略则更加注重保留原作的文化特色和异国情调,强调对原作的忠实度。
在英译本中,译者通过直译、音译等方式,尽可能地保留了原作中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使得目标语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原作所反映的中国社会和文化。
通过对《活着》英译本中归化和异化策略运用的分析,本文旨在探讨这两种策略在跨文化翻译中的优劣和适用性,以期为未来的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 跨文化翻译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跨文化翻译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翻译作为文化沟通的桥梁,不仅有助于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还能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深化。
通过翻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共享彼此的思想、文学和艺术成果,从而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跨文化翻译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语言、风俗、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给翻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译者需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以确保译文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中的归化与异化翻译

跨文化交际中的归化与异化翻译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中文化因素的两个原则,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
在对这两个问题以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它们并不是孤立、水火不相容的,而是统一、互相作用的。
因此,两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归化;异化;统一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翻译这样的文本传递已经不仅仅存在于符号之间的转换,而是成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
Andre Lefevere 认为翻译就是一种“文化交融(acculturation)”,而Shaw Daniel则创造了“transculturation (跨文化交际)”这个词。
不同语言之间的区别除了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诸如此类的形式上,而更多的是表现在其文化特色上。
然而,源语与译语之间的文化冲突又给翻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同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则是缓和这种文化冲突难度的主要方法,也是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有效方法。
本文试分析归化和异化出现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具体实例,并指出在跨文化翻译中,要取得翻译的最佳效果就应将两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互为补充。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归化翻译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来看,归化法更重视源语文化,而忽视借鉴译语文化,从表面上来看使得这两种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的可能性降低了,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我们还应该看到归化的优势在于使译文读来比较地道和生动,将译语文化作为归宿点,同时又试图将源语文本完全纳入译语文化体系,这带来的直接受益就是避免了文化冲突,实现了跨文化交流。
汉语里有许多成语或者习语在英语语言里找不与之完全对应的翻译方法其实是很难的。
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表达不一、内涵一致。
我们在翻译这些成语俗语的时候,应注意比较二者之间的内涵意义,用归化法来翻译则易于被读者理解,读起来比较地道、生动,同时可产生异曲同工之妙境。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跨文化翻译中的运用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跨文化翻译中的运用
跨文化翻译一直都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它既能够深入文化背景,又能实现语言的有效传达。
其中,归化与异化策略是翻译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法。
归化策略是一种在内容和风格上尽量保持原文及其语言风格的翻译策略,它将本文化语言文本替换成和本文化环境有关的术语,以便有效地表达原文的意义。
例如,韩国的文化节日以“초특별행사”而不是“特别节日”这样的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词语传达。
此外,当翻译家遇到不可翻译的某些文化特定术语时,他也可以采用归化策略,将其保留原样来凸现出原文中的文化特征。
而异化策略则是一种在内容和文体上有所改变的翻译策略,它将本文化语言文本替换成让译名能更好理解该文本的词汇,以便更有效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比如,在对原文有关生活习惯的解释时,翻译者可以选用异化策略,将其中的“日常”替换成与目的语文化相符的“习惯”,以便阐明译文的好处。
此外,异化也可以应用在文体上,比如翻译原文的宣传文章时,译者可以考虑使用更思维化、浅显易懂的文体,以更完美地传达原文的意图。
跨文化翻译作为一个复杂的语言过程,需要翻译者考虑许多因素来取得良好的翻译结果。
因此,归化与异化策略作为跨文化翻译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策略,翻译者必须根据文本、原文语言和译文语言的不同条件来合理运用它们,以实现理解传播的最佳效果。
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江西教育学院外文系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商务外语学院
一、引言 归化翻译(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与异化翻译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l是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 Invisibility)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根据韦努蒂的界定, 归化翻译是译者为了制造出透明、通顺的译文而将 异域文本中的“陌生性”降低到最低程度的翻译策 略。而异化翻译是译者为了故意对目的语文化的规 范进行冲击而保留原作中一些“陌生性”的翻译策 略。可见,归化翻译主要是遵循目的语文化当前的主 流价值观.翻译时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将读者立于 核心地位.充分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信息接受心理 与接受习惯。尤金・奈达(E u g e n e A Nida)是推崇 归化翻译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翻译即是交流。这个 过程要看人们在听、说、读译文时所获得的是什么。 判断一个译本的效用不宜拘于相应的词汇意义、语 法类别和修辞手段的对比.重要的是考察接受者正 确理解和欣赏译语文本的程度。”奈达认为成功的 翻译就是要使译语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类似的反 应。而归化翻译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避免文化 冲突.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异化翻译的前提 是:认为文化是有差异的。主张异化的译者,不仅可 以在译文的表达手段上异化.而且会选择对目的语 中的外国文学规范提出挑战的外国文本来翻译。劳 伦斯・韦努蒂本人就是异化翻译的代表人物。他提 出了“反翻译”的概念。这种翻译刻意在目的语的文 本中,在风格和其它方面突出原文之“异”。劳伦斯. 韦努蒂公开声言:“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翻译理论和 实践,以抵御目的语文化占指导地位的趋势.从而突 出文本在语言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差异。”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当前翻译界近年来争论 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从跨文化翻译的角度对这两种 翻译策略做一对比,并探讨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到 平衡点。 二、归化翻译 1、归化翻译的功效 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更 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 过程中,地域、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形
浅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

公关论坛浅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文/王琪摘要:在各个国家联系日趋紧密的今天,翻译对促进各国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在处理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和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选择哪种翻译方法是由作者意图、读者对象、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归化法和异化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实践中使用哪一种方法还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应该根据上下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论文通过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深入探讨,以期让翻译工作者更深入了解两种重要的翻译理论,为日后的翻译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在国与国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国与国文化的交流互鉴。
关键词:归化法;异化法;跨文化交际;源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地的联系日趋紧密,在当今这个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时代,翻译对实现各民族的融合、交流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翻译工作已经不再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的传播必须借助语言这个媒介;文化对语言起到了制约的作用,不同地区的文化下,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英语与汉语各自隶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甚至篇章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要完成读者能够理解,又能体会到其中文化特征的英汉跨文化翻译是一项相对来讲比较困难的工作,很多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翻译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跨文化交际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研究中一对非常重要的范畴。
熟练掌握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对于开展国际交流、文化输出等大有益处。
一、何为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可以分成两种对立的看法,即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和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这两种原则和方法。
浅析英汉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12期总第660期浅析英汉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摘 要:英汉跨文化翻译中,译者面对文化背景的差异必须在归化与异化之间做出合理选择,以提高译文质量。
为做好跨文化翻译工作,本文将对归化与异化的基本概念、两者关系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归化与异化翻译的基本要求与常用方法。
通过研究可知,归化与异化两者相互对立,但又相辅相成,彼此功能并不相同,在满足基本要求的条件下熟练应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能有效提高英汉跨文化翻译质量。
关键词:英汉跨文化翻译;归化与异化;跨文化翻译策略作者简介:梁济韬(1998.06-),女,山西文水人,宁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英语与汉语在语言表达方式、语法逻辑、语义表达习惯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要完成读者能够理解,又能体会到其中文化特征的英汉跨文化翻译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而要做好该项工作,就需要译者熟练掌握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
同时从现实层面出发,熟练掌握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对于开展国际交流、文化输出等大有益处,因此有必要对比展开相关研究。
一、归化和异化理论(一)基本概念归化是指将外来语言及内在文化元素归入读者文化背景,用读者母语的语言逻辑等进行翻译,使得外来语言化为读者能够理解,且有认同感的译文。
译者在翻译时,既要考虑原作及原作作者,尽可能地将原作的内容和风格忠实地表达出来;同时,还要考虑译入语读者,尽量淡化原文的陌生感,使译文便于读者接受。
归化翻译的最大特点便是采用通顺地道的译入语进行翻译,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
我国翻译家傅雷和钱钟书先生便主张归化的翻译策略,傅雷曾坦言:“理想的译作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
异化是指在译文中保留外来语言的特有表达方式、语法逻辑的一种翻译策略。
简言之,异化就是要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
异化法要求在充分理解源文本语义的基础上,将源文本的意义转化为目的语的新结构,并赋予其新的表达意义,使源文本的精神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
归化与异化翻译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的应用

2、习俗不同文化的习俗也存在差异
2、加入隐喻加入隐喻是一种在翻译中通过使用比喻来描述源语言文化因素的 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目标语言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言文化的某些特定元素。 例如,在英文中,“time is money”这一表达方式在中文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说 法。此时,可以使用加入隐喻的方法将其翻译为“时间就是金钱”,这样更符合 中文的表达习惯。
基本内容
当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 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然而,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 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以确保中华文化 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得以完整呈现。
2、习俗不同文化的习俗也存在差异
3、比较比较是一种在翻译中通过对比两种文化因素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彼 此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目标语言读者更好地了解源语言文化的特点,同时 避免对源语言文化的误解或歪曲。例如,在翻译中,可以将中文的“龙”与英文 的“dragon”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文化符号的异同点。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标题:论杰克伦敦及《野性的呼唤》中“个人奋斗主义”的体现 杰克·伦敦,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入人心的人 物形象,广受读者的喜爱。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激情,尤其是他 的代表作《野性的呼唤》。这部作品以狗为主角,讲述了一只名叫巴克的狗从文 明社会逐渐回归野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伦敦对“个人奋斗主 义”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诠释。
基本内容
面对挑战,未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翻译策略的优化尤为关键。以下是一些 建议: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一、本文概述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尤为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译文的准确性和读者的理解。
文化异化与归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主要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现象,分析这两种策略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并探讨如何在保持原文文化特色的实现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通过深入剖析具体翻译案例,本文希望为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推动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二、异化翻译策略异化翻译策略,又称为“外向翻译”或“异语翻译”,是翻译中的一种重要策略。
其核心思想是尽量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以展示源语的独特性和异域风情。
在异化翻译中,译者倾向于让读者去适应源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而不是将源语迁就于目标语的习惯。
异化翻译策略在处理文化因素时,特别注重保持源语文化的异质性。
这意味着,在翻译过程中,即使某些表达方式在目标语中并不常见或难以理解,译者也会选择保留这些特色,而不是简单地用目标语的惯用表达来替代。
这种策略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让读者有机会接触和认识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然而,异化翻译策略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的差异,有些源语中的文化因素可能在目标语中难以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
这可能导致读者在阅读译文时感到困惑或不解。
过度的异化也可能导致译文过于生硬和晦涩,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因此,在使用异化翻译策略时,译者需要谨慎权衡。
他们需要在保持源语文化特色的尽量确保译文的可读性和流畅性。
这需要译者具备深厚的双语能力和跨文化理解,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做出恰当的选择和调整。
异化翻译策略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有助于展示源语的文化独特性和促进文化交流。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一策略,以确保译文的质量和效果。
三、归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与异化策略形成鲜明对比,它主张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表达方式,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期待。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归化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目标语言的文化、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规范 ,减少文化冲突和陌生感。
特点
归化策略强调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注重目标读者的接受和理解,倾向于减少源语言文化的干扰,使译文更加 地道、自然。
归化策略在文学翻译中应用
文化元素的处理
在文学翻译中,归化策略强调对 源语言文化元素的处理,如采用 目标语言中的对应词汇、表达方 式或文化意象,以便读者更好地 理解和接受。
保持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平衡
在异化与归化之间寻求平衡,既要保留原文的语 言和文化特色,又要确保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
注重文化传播和交流
翻译实践应注重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功能,通过异 化策略引入异国文化元素,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 相互理解和交流。
05
翻译实践中异化与归化策略应 用案例
文学翻译案例分析
异化策略应用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与归化策 略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引言 • 异化策略及其应用 • 归化策略及其应用 • 异化与归化策略对比分析 • 翻译实践中异化与归化策略应
用案例 • 翻译实践中异化与归化策略发
展趋势
01
引言
翻译实践背景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跨语言和文化交流需求不断增加。
语言表达的归化
归化策略注重语言表达的归化, 倾向于采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使译文 更加流畅、自然。
文学风格的再现
在文学翻译中,归化策略还强调 对原文文学风格的再现,如通过 选用恰当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 法,传达原文的情感、意境和审 美效果。
归化策略在商务翻译中应用
专业术语的归化
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作者:王妮娜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4期摘要:当今社会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是独自进行的,都是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才可以圆满完成。
翻译,其实质就是一项跨文化交际交流活动,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语言翻译其实不仅仅涉及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更多差异体现在文化层面。
在解决文化差异问题上,归化与异化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文化;归化;异化[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4-0124-01当今社会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是独自进行的,都是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才可以圆满完成。
翻译,其实质就是一项跨文化交际交流活动,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语言翻译其实不仅仅涉及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更多差异体现在文化层面。
在解决文化差异问题上,归化与异化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1995年,美国语言学者韦努地提出归化和异化概念。
而这两个概念又来自于1813年德国学者Scheiermacher的一篇著作。
Scheiermacher认为,翻译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让一种是让读者靠近作者,即异化;第二种是让作者靠近读者,即归化。
异化翻译让读者感受到异国风味,归化则是一种本土化的翻译,目的是让读者易于理解接受。
例如凡是英语爱好者都熟知的谚语: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我们如果采用异化方法翻译,则应该让读者感受到异国情调,应译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而当采用归化法,按照中国习俗习惯,可对应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那么在跨文化交际中什么情况应归化策略,什么情况下因异化方法?首先我们应该仔细了解对比这两个概念。
归化(domesticating),翻译学者认为有两种,一种是忠实的归化,另一种是非忠实的归化,前者总体是规定性,后者为描述性。
前者关注语言层面的,注重其翻译的艺术效果,是一种翻译的方法。
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o r nlt n f T a sai 。他在这 篇论文 中指 出 , o 翻译 有两 种 方法 , 一种 是让读 者靠近 作者 , 另一种 是让作 者靠 近 读者 , 当时他并 没 有 给这 两 种 翻译 方 法 以特 定 的 但 术语 。在 此基础 之 上 , 国翻译 理 论 家 韦努 蒂 创 造 美
的翻 译 , 要 有 两 种 不 同 的 翻 译 策 略 , 归 化 法 主 即
( me tc t n) 异 化 法 ( r inz to 。 归 化 Do sia i 和 o Fo eg iain)
法 和异化法 这两 个翻译 术语最 早起 源于德 国哲学 家
施 莱 尔 马 赫 的 一 篇 论 文 O eDi f rn e o s nt f eet t d h M h
g a e 转 换 成 目 的 语 (ag tln u g ) 但 从 本 质 ug ) tr e a g a e ;
出 了这 两个 翻译术 语 , 以此 明 确 区分 这 两种 不 同 的
翻译 策略 。j E I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归化 法在 中西 方 的 运 用
上来讲 , 翻译 就是一 种文 化 的转换 和传 播 , 可称之 也 为跨文 化交 际 ( trutrl o i ec l a c mmu i t n 。这就 n u nc i ) ao 需要译 者既精 通两 种语 言 , 又熟 悉 两种 语 言 背后 的
众或读 者理 解和欣 赏译 文时所 做 出的反应 基本上 ~ 致” 。所 谓“ 低层 次 的对 等 ” 最 是指“ 文能达 到充分 译 的对等 , 目的语 的 听众 或 读 者 能理 解 和欣 赏 原文 使 听众或读 者对 原文 的理解 和欣 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跨文化翻译中应用归化与异化策略摘要归化翻译策略服务于目标语读者,而异化翻译策略服务于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在跨文化翻译中,两种翻译策略缺一不可。
本文对归化和异化在跨文化翻译中的运用做出了分析和阐述,同时以《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郑须弥译本为例,对归化和异化策略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和研究。
关键词:跨文化翻译归化异化哈利·波特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1995年,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提出了异化翻译策略以及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同时对归化与异化进行了定义:归化是在翻译过程中遵守目的语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需求。
而异化在翻译过程中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
由二者的定义可以看出,归化与异化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翻译过程必须要面对的民族文化差异造成的。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选取一直是当今国际翻译界中的焦点话题,正确地认知归化和异化并探索如何将归化与异化策略良好地应用于跨文化翻译中,应当是每位翻译工作者应该肩负的重要责任。
二归化与异化1 翻译界中的归化与异化之争归化翻译策略和异化翻译策略的选取问题在当代国际翻译界存在很大的争议,这种争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两种翻译策略各自都有合理性,并且看上去又互相排斥。
主张异化翻译策略的人们认为,翻译的主要目的在于文化交流,翻译就是为了让目标语读者能够更多地了解源语民族的文化,让目标语读者能够更多地感受到异国风情。
主张归化翻译策略的人们认为,源语材料在翻译过来后不能被目标语读者认可和接受就应当是翻译上的失败。
在翻译界中,尤金·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理论,而动态对等理论正好符合归化原则。
奈达认为,译者在对源语信息作出再现的过程需要在词汇和语法上做出很大的调整,翻译应该是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找到对等语而非同一语。
奈达的观点可以理解为,翻译要重点对源语信息的再现做出强调而不必过分地在乎表达形式。
在奈达提出动态对等理论的30年后,以韦努蒂为代表的翻译家提出了主张异化翻译策略的观点,韦努蒂在其著作中这样说道:“目前,异化翻译寻求的是限制翻译中的民族中心主义的暴力,这是一种在目前的国际事务中的文化干预战略,是对占霸权地位的英语国家以及他们在处理和其他国家文化关系中不平等性的抵抗。
英语中的异化翻译是一种对民族中心主义,种族主义,文化自恋和帝国主义的抵抗,是符合民主地缘政治的利益的。
”而这个观点提出的背景正是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时期,在这一时期的翻译家认识到了文化霸权的暴力,从而试图探索对文化中心主义进行抵抗的策略。
2 异化需要归化来进行补充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是跨文化翻译的主要目的,所以在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应当选取和应用能够最大化推动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观具有了更加明显的趋同性,各国、各民族人们也更加渴望进行更多的互相了解和互相接受。
因此,在文化翻译中,译者要以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出发来考虑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的应用,这两种翻译策略背后并不是不可调和的价值观矛盾,而仅仅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服务理念。
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绝对不可能是单纯的规划或者是单纯的异化,因为各民族之间所存在的文化差异决定了译者在跨文化翻译中要采用异化和规划结合的方式来兼顾文化的交流和文化的接受。
归化的魅力体现在为文化接受服务方面,如果在跨文化翻译中单纯地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则翻译过来的文学作品就丢失了基本的可读性,读者不仅不会接受并且也会直接导致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失败,所以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重视目标语读者的文化特点与审美心理是十分重要的;异化的魅力则在于对异国风情和异国文化的传播,如果在跨文化翻译中单纯地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则翻译过来的文学作品会失去自身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读者要从作品中获得外民族文化信息的需求被完全忽视,那么也会影响读者对翻译作品的接受,所以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需要应用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或者根据文学原著的特点与语句出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采用何种翻译策略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三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被翻译为60多种语言并出版,其中郑须弥翻译的《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三部,这部译作不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在国内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本文以郑须弥译本中专有名词和任务语言的翻译为对象,对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 专有名词方面的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的结合在文学作品跨文化翻译中,专有名词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姓名、地域名称以及一些特定物品的名称等。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由于存在大量的专有名词,所以从专有名词入手对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应用进行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
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下简称《囚徒》)中,许多专有的名词给我国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于这些专有名词所进行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译作的整体风格。
在《囚徒》中,大部分人物的姓名采用了以音译为代表的异化翻译方法,但是在这些人称的翻译中,归化翻译策略的运用也发挥着明显的作用,并且运用得十分巧妙。
如对原著中sirius blac及peter pettigrew两个名字的翻译,就是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相互补充的例子之一,这两个名字分别被译作小天狼星布莱克和小矮星彼得,这种名称的翻译方法符合汉语文化中姓名连贯的特点,但是这两个姓名的翻译又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在sirius black中,black 采用了音译的方法,sirius采用了意译的方法;而在peter pettigrew中,后面的pettigrew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前面的peter 采用了音译的方法,两个名字的组合一个遵循了英文名字的顺序,而另一个则进行了颠倒。
译者这样翻译的一个明显意图是通过名字来阐述两位人物的特点:布莱克通过化身术可以变为一只黑犬,并且他虽然出身贵族但是亲近平民,小天狼星正好突出了他的魔法特点以及桀骜不驯的性格;而peter pettigrew本身身材矮小,在《囚徒》中,他曾经化身为一只老鼠逃跑并且为伏地魔服务,所以他本身会给人一种小丑的感觉,所以将pettigrew翻译为“小矮星”能够突出他的人物特点。
综上所述,郑须弥译本《囚徒》中的sirius blac以及peter pettigrew两个名字的翻译都有一部分采用了音译异化翻译策略,但是又有一部分采用了意译归化翻译策略,并很好地反映出了人物特点,这种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结合符合中国读者的接受习惯与接受心理,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在对魔法生物的翻译方面,郑须弥根据原著名词出现的具体情况对采用何种翻译策略进行了选择。
倾向于归化翻译策略的名词主要体现为grim与dementor等,这两个词汇分别被翻译为“不祥”与“摄魂怪”。
在英文中,grim具有严酷、可怕的意思,《囚徒》中的grim是一种存在于魔法世界当中的以黑狗形象存在的不祥预兆,所以将这个词翻译为“不祥”反映了原著中的语义,更加直观地将这个词的意思展现给了中国读者。
dementor是动词dement的演化,它作为名词出现,指的是《囚徒》中出现的没有理智的怪物,中国对这种怪物的理解是失去魂魄的生物,所以将dementor译作“摄魂怪”更容易被中国读者理解与接受。
在这两个专有词语的翻译中,归化翻译策略倾向十分明显。
而同样是魔法生物,flobberworm却被翻译为“弗洛伯毛虫”,其中flobber是原著作者的原创名词,worm是毛虫的意思,但与grim和demento不同的是,译者并没有对词汇进行意译而是采用了音译的手法,这是明显的异化翻译策略倾向。
综上所述,在对魔法生物的翻译方面,译者通过具体情况分别选用了异化和归化策略,并且对异化和归化翻译的比例做出了平衡控制,从而实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2 人物语言方面:人物不同,翻译策略不同人物语言是构建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在《囚徒》中,众多人物形象在人物语言的支撑下,呈现出了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特点。
《囚徒》中的人物形象主要可以统分为与哈利·波特亲近的人物以及神秘人物两大类,译者对这两种人物的人物语言所使用的翻译策略体现出了人物不同、翻译策略不同的特点。
在《囚徒》中,韦斯莱太太是一个语言特点鲜明,并且与哈利·波特关系十分亲密的人物之一,她本人平易近人并且养育着7个孩子,通过归化翻译策略对这位母亲的语言进行翻译,能够让读者更好地接受和了解这位母亲,加深读者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共鸣和喜爱。
在《囚徒》的翻译中,译者对这个人物的语言翻译也正是这样进行处理的。
例如,她在看到percy胸前的徽章时说道:“second head boy in the family!”其中的“head boy”被翻译成“男生头”,而不是翻译为与原著其他相同的“男生学生会主席”,这种翻译结果不仅体现出了韦斯莱太太本身的幽默感,同时也体现出了她对孩子的宠爱。
在对韦斯莱太太语言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通过归化翻译策略的使用,使其语言特点更加接近于目标语读者,从而成功塑造了这个可爱的母亲形象。
在《囚徒》中,还存在一种带有神秘气息的人物,这种人物的气质与《哈利·波特》一书中的魔法世界本身所具有的神秘气质十分吻合。
在这类人物的语言翻译中,采用异化的策略有助于其本身神秘感的加强,同时对读者了解英国文化以及原著中魔法世界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在《囚徒》中,斯内普就是这种神秘人物的典型代表,一直截止至《哈利·波特》第六部以前,他本身的善恶趋向始终是原著中主要的悬念之一。
在原著中,斯内普的语言存在许多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他在善与恶两方中的摇摆不定以及其内敛的个性,郑须弥通过异化翻译策略保留了斯内普的这些特点。
例如:“you,potter,and weasley are out-of-bounds,in the company of a convicted murderer and a werewolf.for once in your life,hold your tongue.”这句话在郑须弥译本中,被翻译为:“你,波特和罗恩太不像话了,竟然与证明有罪的谋杀者还有狼人为伍。
保持沉默吧,哪怕你这辈子就这一次。
”这段话采用了书面化的处理,其中的“convicted murderer”被翻译为“证明有罪的谋杀者”,而不是“杀人犯”,“hold your tongue”被翻译为“保持沉默”,而不是翻译为“管好你的舌头”之类的语句,通过这句话的翻译可以看出斯内普语言的含蓄,并突出了他相对内敛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