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术语归化和异化
中英互译中的异化法与归化法
中英互译中的异化法与归化法一、异化与归化的含义异化:指在翻译方法上迁就外来文化的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
Foreignization: refer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cultures before the translation method, and absorbs foreign language expressions .归化:指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
Domestication: the language tradition that abides by the native culture and the idiomatic expression of native language .二、翻译实例:1、A good teacher should have his head in the clouds sometimes , but his feet always on the ground .异化法翻译:一个好老师的头有时要放在云层中,但他的脚应该永远站在地上。
归化法翻译:一个好老师应该有时富于幻想,但时刻必须从实际出发。
2、Go to law for sheep , you lose a cow .异化法翻译:为了一只羊打官司,却损失了一头牛。
归化法翻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异化法: trump card王牌sour grapes酸葡萄grade inflation分数贬值归化法:talk horse吹牛at a stone’s throw近在咫尺,一箭之遥wet like a drown湿如落汤鸡as stupid as a goose蠢得像猪A big reward will make the brave come forward.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Only a headhunter like Bo Le---an ancient Chinese good at headhunting fine steeds---can discover talented people. 有伯乐而后得千里马。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理论
例如: 1.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2.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3.lick one’s boots 拍马屁 4.Diamond cuts diamond 棋逢对手 5.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 6.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 7.To grow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 8.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body.一种和尚
Differences
However, this does not mean the two pairs are just one.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hen a translator resorts to either literal translating method or free translating method, he puts his attention mainly to the linguistic factors of the source text and tries his utmost to keep the original meaning in the target text.
Domestication refers to the target-culture-oriented translation in which unusual expressions to the target culture are exploited and turned into some familiar ones so as to make the translated text intelligible and easy for the target readers.
归化与异化(英语)
下面请看一些例子:
一、英语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在汉语中有相应的对应体:
1、 as timid as a hare 胆小如鼠
2、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3、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金钱是万恶之源
4、lucky dog
幸运儿
二、相应的汉语中的许多表达方法,在英语中也可以找到相应 的对应体: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异化”与“归化”之间的关系并评述1、什么是归化与异化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常面临的两种选择。
钱锺书相应地称这两种情形叫“汉化”与“欧化”。
A.归化所谓“归化”(domestication 或target-language-orientedness),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用本民族的方式去表现外来的作品;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
Venuti 认为,归化法源于这一著名翻译论说,“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归化翻译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谨慎地选择适合于归化翻译的文本;(2)有意识地采取一种自然流畅的目的语文体;(3)把译文调整成目的语篇体裁;(4)插入解释性资料;(5)删去原文中的实观材料;(6)调协译文和原文中的观念与特征。
B.“异化”(foreignization或source-language-orientedness)则相反,认为既然是翻译,就得译出外国的味儿。
异化是根据既定的语法规则按字面意思将和源语文化紧密相连的短语或句子译成目标语。
例如,将“九牛二虎之力”译为“the strength of nine bulls and two tigers”。
异化能够很好地保留和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使译文具有异国情调,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
但对于不熟悉源语及其文化的读者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愈来愈紧密,原先对于目标语读者很陌生的词句也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即异化的程度会逐步降低。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归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异化: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异化: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归化:the thick ice is not formed in a day.2、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归化和异化,一个要求“接近读者”,一个要求“接近作者”,具有较强的界定性;相比之下,直译和意译则比较偏重“形式”上的自由与不自由。
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之比较
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之比较
一、直译
直译是指把一种语言的句子或文章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不改变原文的意思和结构。
它是翻译的最基本形式,也是最常用的翻译方式。
直译的优点是可以保持原文的意思,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原文的内容,但缺点是可能会使译文变得拗口,不够流畅。
二、意译
意译是指把一种语言的句子或文章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但不完全保持原文的意思和结构。
它是一种把原文的意思转换成目标语言的翻译方式,可以使译文更加流畅,更容易理解。
但意译的缺点是可能会改变原文的意思,使读者无法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内容。
三、归化
归化是指把一种语言的句子或文章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但把原文的意思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中的表达方式。
它是一种把原文的意思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中的表达方式的翻译方式,可以使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更容易理解。
但归化的缺点是可能会改变原文的意思,使读者无法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内容。
四、异化
异化是指把一种语言的句子或文章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但把原文的意思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中的表达方式,并且把原文的文化背景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它是一种把原文的意思和文化背景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中的表达方式的翻译方式,可以使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更容易理解。
但异化的缺点是可能会改变原文的意思,使读者无法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内容。
归化与异化
Thank you !
Example:
(1)High buildings and large mansions are ) springing up like mushrooms in Beijing. 雨后春笋般地 译文:在北京,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 译文:在北京,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般地 涌现。 涌现。 译为“ 将“like mushrooms ”译为“雨后春笋”符合 译为 雨后春笋” 中国的地貌风情和语言表达习惯 的地貌风情和语言表达习惯。 中国的地貌风情和语言表达习惯。如果异化译法 把它译为“犹如蘑菇般” 把它译为“犹如蘑菇般”,虽然体现了原文的风 但是会让中国的读者难以接受。 格,但是会让中国的读者难以接受。
Examples:
① A:How often do you eat here, David? B:I eat here a : : lot. 应译为:“你多久来这吃一次啊,大卫?我经常来这 应译为: 你多久来这吃一次啊,大卫? 经常来这 直译为“ 很多很多” 吃。”如果把 “a lot”直译为“许多”或“很多很多”, 直译为 许多” 这句话就不通顺了。 这句话就不通顺了。 ② A: All his geese are swans.? B: John is really such a : : person.应译为:“他老是言过其实么?约翰就是这样一个 应译为: 他老是言过其实么? 应译为 人”。如果译成“他养的鹅都是天鹅。”,那听上去就会 如果译成“他养的鹅都是天鹅。 莫名其妙了。 莫名其妙了。 家丑不可外扬。 ③ It is an ill bird that fouls its own nest. 家丑不可外扬。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④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满瓶子不响, ⑤ Empty vessels make the most noise. 满瓶子不响,半瓶 子晃荡。 子晃荡。 明枪易躲, ⑥ False friends are worse than bitter enemies. 明枪易躲, 暗箭难防。 暗箭难防。
归化与异化
Domestication & Foreignization归化与异化一、异化归化的概念及特点Questions:长期以来,翻译中一直存在着源语(source language)与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原文作者与目的语读者之间的矛盾。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怎样尊重及保存民族文化?怎样将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译介给国外的读者?如何在翻译中保持源语的文化特征?1.归化与异化的正式提出: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的《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问世,里面使用了一对关键术语—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中文译作“归化”和“异化”。
归化(Domestication):“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in which a transparent, fluent style is adopted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strangeness of the foreign text for TL (target language) readers”.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
归化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归化法的特点:target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归化法的优点:1) smoothness in language;2) easily accepted by TL readers.1) New brooms sweep clean. (proverb)译文1:新扫帚扫得干净。
翻译——异化与归化
,甚至会出现某些意思丧失的 情况 。但在直译 、意译中 ,不论选用哪一种,原文的内容都会得到忠实的表达 。如林 纤翻译的作品 ,我们只能说是归化翻译,不能称之为意译 ,因为他对原文进行了很多改 写与创造。这是两对术语的区别之一。 2)直译与意译是翻译方法,而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策略,二者不在一个层 次 上 ,后者指 导前者。《现 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说“方法”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 题的门路 、程序等。”而“策略”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 方法和策略是有一定联系的,方法是策略指导下的具体做法,策略是指导方法的方针与 目标 。在归化和异化的指导下,译者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译法,除直译 、意译外 ,还有夹 叙夹译 、音译 、编 译等多种方法。 因此,归化与异化跟直译与意译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把两 对术语混合使用 ,不利于范畴的规范化 ,不利于理论研究 ,也不利用于翻译实践 。
异 化 与 归 化
一 归化与异化的来源及其内涵
汉语中的归化与异化在英文中有两对术语与之对应:第一对是“assimilation and alienation”,第二对是“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1. assimilation and alienation
2.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这对术语由美国著名翻译家韦努蒂(L.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提出,是用以表述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 (strategy)的。韦努蒂认为 domestication含有贬义,因为 “ it is identified with a policy common in dominant cultures which are ‘aggressively monolingual, unreceptive to the foreign ’, and which he describes as being ‘accustomed to fluent translations that invisibly inscribe foreign text with (target language) values and provides readers with narcissistic experience of recognizing their own culture in a cultural other’.”韦努蒂对domestication的界定与前面论及过的 assimilation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我们不得不注意domestication有更深层的含 义。韦努蒂认为选择这一翻译策略的原因不仅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更重要的 是因为两种文化不平等,为此他提出了“强势文化”(dominant culture)的概念, 他认为强势文化的排外性与强制性是选用这一策略的最主要的原因。当弱势文 化的语言翻译成强势文化的语言(主要是英语)时,为了得到强势文化读者的接 受与认同,就必须选用他们所乐于接受的内容与形式。因此,domestication 的 这层含义用到翻译策略上,则是强势文化为达到对弱势文化殖民统治的目的与 需要,重组原文的语言与文化特点,使之符合强势语言与文化的规范。这层意思 assimilation没有。 关于foreignization,韦努蒂把它看作是对domestication翻译策略的挑战, 其作用是“register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of the foreign text, sending the reader abroad.”这样在翻译中保留原文语言和文化的特色,让译文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理论
Foreignization is a source-culture-oriented translation which strives to preserve the foreign flavor as much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transfer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to the target one.
定义Definition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 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 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 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归化法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 是基于人类文化和语言 的个性而发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 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例子
① 异化可以在语音层上出现。例如: ballet译作“芭蕾舞” cigar译作“雪茄” laser过去译成“莱塞”,现译作“镭射”、“激光” 目前大街小巷都风行的“卡拉 OK”等。
② 异化可以在词语层出现。例如: “crocodile tears”译作“鳄鱼的眼泪” “an olive branch”译作“橄榄枝” “sour grapes”译作“酸葡萄” “the cold war”译作“冷战ove my dog. 爱屋及乌。 2.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3.lick one’s boots 拍马屁 4.Diamond cuts diamond 棋逢对手 5.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 6.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 7.To grow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 8.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body.一个和尚
论翻译目的论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应用
论翻译目的论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应用
在翻译领域中,归化和异化是两种常用的翻译策略,用于处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结构差异。
归化是指将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语法结构调整到目标语言中,使得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异化则是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语法结构,使得译文更贴近源语言的原貌。
在翻译目的论中,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应用取决于翻译目的和读者群体。
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使译文更容易被目标语言读者理解和接受,那么归化策略可能更为适用。
通过归化,翻译可以将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语法结构转化为目标语言读者熟悉的形式,使得译文更易于阅读和理解。
例如,将源语言的特定习语或文化隐喻转化为目标语言中相应的习语或文化隐喻,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译文。
然而,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适合使用归化策略。
在某些情况下,翻译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保留源语言的独特风格和文化背景,或是为了满足特定读者群体的需求。
这时,异化策略可能更为合适。
通过异化,翻译可以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语法结构,使得译文更贴近源语言的原貌。
例如,诗歌、文学作品等文化载体通常需要保留原作的特色和风格,这时候采用异化策略可以更好地传达原作的美感和情感。
总之,归化和异化是翻译过程中常用的策略。
在实际应用中,翻译者
需要根据翻译目的和读者群体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策略。
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都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和文化素养,以确保译文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源语言的原始意义和风味。
异化、归化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可分为两类:1)异化;2)归化。
翻译的归化/异化(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是在1995年由美国学者Lawrence Venuti所提出的,Venuti十分欣赏布朗绍的名言:“翻译是纯粹的差异游戏:翻译总得涉及差异,也掩饰差异,同时又偶尔显露差异,甚至经常突出差异。
这样,翻译本身就是这差异的活命化身。
”在他看来,差异在翻译中被弱化的原因有二:首先,翻译的讨论被遮蔽了,它在目的语坐标的价值体系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差异非但没有活现,反而处于融化的过程之中。
其次,英国和英语的价值标准,在战后形成了全球性的优势,从而更加确定了英美国家主义文化的语境。
这种语境只接受在意识形态上符合英美文化的意识形态的外语文本。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归化的翻译为了迎合接受者的口味,总是依照译入语的特定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规范对译入文本进行调整,弱式文化只得听从英美文化的摆弄,成为殖民者进行文化殖民的工具。
(参见Venuti 1992)异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零翻译(Zero translation)、音译(Transliteration)、逐词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归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意译(Liberal/free translation)、仿译(Imitation)、改译(Variation translation)、创译(Recreation)。
意译可分为两类:释义法(Paraphrase)、套译法(Idiomatic translation)e.g.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直译)If one does not enter the tiger’s lair, how can he expect to catch the tiger’s cubs?(释义法) One can not expect to achieve anything if he risks nothing.(套译法)Nothing venture, nothing gain/have.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常用翻译技巧:重复法(repetition)、增词法(amplification)/増译(addition)、省略法/减译(omission)、词性转换法(conversion)、词序调整法(inversion)、拆译/分译(division)、合译法(combination)、正说反译和反说正译法(negation)、语态变换法(voice changes)、引申法(extension)、句子成分转译法(shift)。
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之比较
能 字字落 实 ,不能很 好 地保 持原 作 的 语 言风格 ,也 不利 于 引进一 些新 鲜 的
表达 。
意译 通常 用在 翻译 句子 或词组 ( 或
更 大的意群) ,意译 主要在原 语与译 时
op w r ,方便 国外读者从章 回 目录中 f o e” 了解章节的大致内容 。
文 中 ,霍 克斯将 铁槛 寺在文 中所 指得 真实 地点 给译 了出来 ,而并 没有 采用 原语 当中的铁槛 寺说 法 ,这样能 帮助 国外 读者 理解其 含义 。另外 ,他 把原 语中 “ 弄权 ”二字 的真实含 义用释义 的方 式给 译 了 出来 ,译 为 “ n s o i h f d w
的不 同 ,也 无法 把二 者清 晰地 区分 开
通 过意译 的手 段更 容易传 达 出原文 的
发” ne “ ,agl 天使 ”等都是从英文 当中 直译 过 来 的一 些 术语 或 者 固定 表达 。
同样 ,一些 中文 特有 的说 法也 在英 文
含 义 。例如 , “ 塞翁失 马 ,焉知祸福 ” 用直译 的方法就可 以翻译为 “ e e Whnt h
方面 ,林纾 的译文 中介绍 的一 些西 方 思想对 当时 的 国内思想文 化和 宗教 观 念都是一个 冲击 ,从思想文化这个层面 上来说林纾的译文也可以说是异化的。 再 者直 译意译 是根 据 与原文 的忠 实程度 来界定 的 ,而译文 与原 文又 具 有 稳定 性 ,所 以直译 意译 两种 翻译 方 法是静 态 的。判断译 文采 用 的是直译 还 是意 译只需 把译 文和原 文进 行对 照
是译 者在 翻译 中采用 透 明 、通顺 的 风
格 ,而将 异域 文本 中的 “ 陌生感 ” 降 到最低程度的一种翻译策略 。 然 而 ,韦 努 蒂认为 归化 这一 术语
英汉翻译的方法——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
英汉翻译的方法——直译、意译和归化、异化一.直译和意译:在谈到直译和意译时,人们常常用英文词语literal translation 和freetranslation。
此时人们关心的是语言层面的技术处理问题,即如何在保持原语形式的同时,不让其意义失真;而意译则认为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当形式成为翻译的障碍时,就要采取意译。
直译和意译之争的靶心是意义和形式的得失问题。
在中国的翻译史上,赞成直译和意译的均有人在,初期佛典翻译中的文质说,唐代玄奘的“求真”和“喻俗”,近代有严复的“信达雅”及鲁迅的“宁信而不顺”和赵景深的“宁顺而不信”等,都是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原则。
1.直译 (literal translation)英、汉语的结构有相同的一面,汉译时可照译,即直译。
直译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
直译有不少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
但是,直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译文有时冗长罗唆,晦涩难懂,有时不能正确传达原文意义,有时甚至事和愿违。
Literal translation is where the forms of the original are retained as much as possible, even if those forms are not the most natural forms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meaning. Literal translation is sometimes called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as opposed to thought-for-thought translation). A more accurate, but less well-known, label for this approach is formal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Because literal translation focuses on forms of language, it sometimes misses some of the meaning of those forms, since meaning is found not only in the forms of individual words, but also in relationships among words, phrases, idiomatic uses of words, and influences of speaker-hearer,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s. Words often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ontexts, but a literal translation often does not account for these differences. So literal translation often is not the most accurate form of translation.直译的五大误区:①否定句型中的直译误区英语中有一些不同的否定句型,其中有一些句型不能完全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否则,就会造成误译,甚至和原意背道而驰,下列几种否定句型值得注意:A. 部分否定句型,这种句型不同于汉语的思维形式。
归化与异化
归化与异化引言归化与异化是翻译学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
归化(domestication)指的是将外语文本转化为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语言规则,使之与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相契合;异化(foreignization)则是保持原文的文化和语言特色,尽量保持译文与原文的差异。
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在不同的翻译背景和目的下有不同的应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归化和异化的含义、原因以及对翻译的影响。
归化的含义和原因归化是指将外语文本转化为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语言规则。
归化的主要目的是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归化可以包括调整语法结构、词汇选择和表达方式等方面。
归化的原因可以从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两个方面来解释。
在语言层面上,不同语言之间存在许多差异,包括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
归化可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习惯用法,减少译文与原文之间的障碍。
在文化层面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通过归化,可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文化的表达习惯和理解方式,使读者更易于接受。
异化的含义和原因异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的文化和语言特色,尽量保持译文与原文的差异。
异化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感受到原文的独特之处,使其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语言风格。
异化可以包括保留原文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等方面。
异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翻译的目的和目标读者的需求。
在某些情况下,译者可能希望保留原文中包含的文化元素和语言特色,以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和交流效果。
此外,对于一些高度文学化的文本,异化可以表达原文的美感和风格,保留原作的艺术性和个性。
归化与异化的应用场景和影响归化和异化的应用场景取决于具体的翻译任务和目标读者的需求。
对于技术文档、科学论文等信息性较强的文本,通常应采用归化策略,使译文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而对于文学作品、诗歌等具有较强艺术性的文本,可以采用异化策略,保留原文的独特风格和表达方式。
归化和异化对翻译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归化”与“异化”-2019年文档
“归化”与“异化”一、归化与异化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是两种翻译策略。
在翻译研究领域首先将这两个词语作为术语使用的是美国翻译学者韦努蒂(Lawrence Venuti)。
归化是指译者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以尽可能减少译语读者对外语文本的生疏感的翻译策略;异化则指刻意打破目的语的规范而保留原文的某些异域语言特色的翻译策略。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虽由韦努蒂所提出,而这一术语又直接来源于德国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
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两种翻译途径,即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归化翻译指的是一种以目的语为归宿的翻译,即采用目的语文化所认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规范,使译文流畅、通顺,以更适合目的语的读者。
奈达是归化翻译的倡导者,他重视翻译的交际功能。
他提倡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如语义对等,语言对等,和文体对等等,他认为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异化翻译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即努力做到尽可能地保持原作的风味,使源语文化的异国情调得以存续,为了使目的语读者能够领略到“原汁原味”而不惜采用不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规范。
韦努蒂是美国一位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积极创导者,他通过对西方翻译史的研究,批判了以往翻译中占主导地位的以目的语为归宿的倾向,并提出了以解构主义思想来反对译文通顺烦人翻译策略。
解构主义的翻译思想,不是要“求同”,而是要“存异”。
二、两译文的比较杨宪益与夫人戴乃迭合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戴维•霍克斯翻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是《红楼梦》两个完整的英译本,二者都是公认的成功之作,且各有特色。
下面将以《红楼梦》第三回为例,从语言转化,诗词的翻译,以及文化输出等方面对两译文进行比较。
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1813年,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在这里,施氏只是描述了他所说的两种方法,并未授之以什么名称。
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其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将第一种方法称作“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将第二种方法称作“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
(Venuti,1995:20)概括而言,异化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而归化法则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从这个界定来看,异化大致相当于直译,归化大致相当于意译,但异化、归化似乎更加原则化。
异化(foreignizing)和归化(domesticating)作为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历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异化是要保存原语的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归化则是用译语文化中惯用的表达方式来转换原语。
一、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人类的经历相似性造就了文化的可译性。
就这点来讲,奈达(Nida)曾讲过“所有的人类都要吃饭、工作、睡觉和生育,他们制造如家俱、工具及车辆等器物。
他们还组成家庭、家族、内部集团和外部集团、国家以及国家间的组织。
他们对于宇宙、价值、宗教和超自然力有着意识上的相似性。
事实上,世界上不同人群的相同之处远远超过相异之处。
”正是由于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似性,才使得不同文化的人民可以相互理解,使翻译成为可能。
奈达因此指出:“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发现使人类联系在一起的因素远远多于使之相疏离的因素,这是产生交流的基础。
”许多一种文化中特有的表达,都可以在另一文化中找到几乎同样的表达,成为文化可译性的最好佐证。
02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异化翻译法(或异化法)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or minoritizing translation) 和归化翻译法(或归化法) (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or domestication) 是美国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 (1995)创造出来用来描述翻译策略的两个术语。
异化翻译法是故意使译文冲破目的语的常规,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
Venuti 把异化翻译法归因于19 世纪德国哲学家Schleiermacher 的翻译论说“译者尽量不惊动原作者,让读者向他靠近”( Schleiermacher , 1838P1963 : 47 , 1838P1977 : 74 ;V enuti ,1995 :19) 。
Schleiermacher 本人是赞同采用异化法的。
Venuti (1995 :20) 指出,在盲目自大地使用单语并把归化翻译法作为标准的文化社会(例如英美社会) 中应提倡异化翻译法。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异化法是一种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文化干预的策略,因为这是对主导文化心理的一种挑战。
主导文化心理总是尽力压制译文中的异国情调(或“异物”) 。
Venuti 把异化翻译描述成一种“背离民族的压力”(1995 :20) ,其作用是“把外国文本中的语言文化差异注入目的语之中,把读者送到国外去”(1995 :20) 。
具体来说,异化翻译法包括以下特点: (1)不完全遵循目的语语言与语篇规范; (2) 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不通顺、艰涩难懂的文体; (3) 有意保留源语中的实观材料或采用目的语中的古词语; (4) 目的是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次“前所未有的阅读经验”(1995 : 20) 。
不过,Venuti 也承认,译文是由“本土的文化材料”组成的,异化翻译(像归化翻译那样) 只能是翻译过程中的一种策略,所不同的是,采用异化法的译者一般都态度鲜明,而不是隐隐匿匿(1995 :34) 。
也谈“归化”与“异化”
也谈“归化”与“异化”一、本文概述1、简要介绍“归化”与“异化”这两个概念在翻译学中的起源和发展。
在翻译学中,“归化”与“异化”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起源于20世纪中期的翻译研究,并随着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深化和拓展。
“归化”(Domestication)一词最早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1995年的《译者的隐身》一书中提出。
它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使译文贴近目标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审美取向,以减少译文的异质性,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归化翻译倾向于使用目标语中的常见表达方式和习惯用法,以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而“异化”(Foreignization)则是一种与归化相对的翻译策略,它强调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以展现源语的异质性。
异化翻译倾向于保留源语中的独特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以展现源语文化的独特魅力。
异化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源语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自韦努蒂提出这两个概念以来,“归化”与“异化”在翻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不同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者对于这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持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然而,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它们都是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策略和工具,对于实现翻译的目的和推动翻译理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阐述本文的写作目的,即探讨“归化”与“异化”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常常面临两种主要的策略选择:归化和异化。
这两种策略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植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中。
归化策略倾向于使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读者的语言和文化习惯,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而异化策略则更注重保持原文的异域风情和文化特色,让读者能够领略到源语言的独特魅力。
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希望深入探讨这两种策略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案例分析,具体阐述归化和异化如何在不同的翻译实践中发挥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译文的质量和读者的接受度。
归化与异化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归化与异化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学中常用的两个观点来描述翻译过程中的不同策略。
归化是指将源语言(SL)中的文化特点或词汇转译为目标语言(TL)中的文化特点或词汇,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习惯和理解。
异化则是指尽量保留源语言中的文化特点或词汇,不加以改变或替换。
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也是两种可选的策略。
文化负载词指的是难以直接翻译的词汇,因为其所涉及的文化概念和语境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中可能存在差异。
下面将以中文为源语言,英文为目标语言进行归化和异化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比展示。
归化视角下的翻译:
1. 文化负载词:“周末”
归化翻译:“weekend”
解释:将中文中的文化特点直接转译为英文中的文化特点,符合英语读者对周末的理解。
2. 文化负载词:“红包”
异化翻译:“hongbao”
解释:保留了中文中的文化特点,不对词汇进行改变或替换。
读者需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红包的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归化和异化都有其适用的情境。
在特定的翻译任务中,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读者的背景和理解能力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归化与异化的选择将影响到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
在进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时,翻译者需要做出权衡和判断,以达到意译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
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异化: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
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绝对的归化和绝对的异化都是不存在的。
在广告翻译实践中译者应根据具体的广告语言特点、广告的目的、源语和目的语语言特点、民族文化等恰当运用两种策略,已达到具体的、动态的统一。
归化、异化、意译、直译
从历史上看,异化和归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
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
按韦努蒂(Venuti)的说法,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
(Venuti,1995:20)由此可见,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不能混为一谈。
归化和异化并用互补、辩证统一
有些学者认为归化和异化,无论采取哪一种都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将二者混淆使用。
然而我们在实际的翻译中,是无法做到这么纯粹的。
翻译要求我们忠实地再现原文作者的思想和风格,而这些都是带有浓厚的异国情调的,因此采用异化法是必然;同时译文又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及原文的流畅,因此采用归化法也是必然。
选取一个策略而完全排除另一种策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
它们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因此顾此失彼不能达到最终翻译的目的。
我们在翻译中,始终面临着异化与归化的选择,通过选择使译文在接近读者和接近作者之间找一个“融会点”。
这个“融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居中点”,它有时距离作者近些,有时距离读者近些,但无论接近哪
一方,都要遵循一条原则:接近作者时,不能距离读者太远;接近读者时,不能距离作者太远。
即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失去原文的味道,同时,我们应坚持对语言形式采取归化的策略,而对其文化因素进行异化处理。
这样,译文作品可兼两策略之长而避其短,使两者有共同发展的空间。
由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应该是相辅相成,并有互补的辩证统一关系。
归化和异化的关系
我们可以在翻译中体会一下二者的关系:
(1)胡太太叹了口气,看见胡国光还是一肚子心事似的踱方步。
“张铁嘴怎么说的?”
胡太太惴惴的问。
——“很好,不用瞎担心了,我还有委员的福分呢!”
——“么事的桂圆?”妻子没听清楚他的话。
(茅盾《动摇》)
译文:——“He gave me a very good news. We need not worry about a job. I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a member of Committee! ”
——“Whats common tea?” asked the wife, who only vaguely caught the sound. (钱歌川译)
归化异化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在商业经济极度繁荣的今天,并非好的商品就自然而然能有好的销路,为了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取得胜利,商家往往挖空心思推销其商品。
在此过程中广告可谓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英语中广告“advertisement” 一词来源于拉丁语“advertere”,
意思是“唤起大众对某事物的注意,并导入一定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
”广告的目标多种多样,但其本质却是一致的,都是传递某种产品或某种服务的信息,从而说服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或服务。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篇体裁,有其本身的特点。
AIDA ( Attention, Interest, Desire, and Action) 是广告商家所熟悉的原则,广告的目的在于引起读者对广告产品或服务的注意(Attention ),从而引起兴趣(Interest),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Desire),最终采取行动对广告产品或服务进行消费(Action)。
一则广告如果能够最终促使其阅读对象采取购买行动,这则广告就是成功的。
广告翻译的目的应与广告原文的目的无异, 都是源于商家推广产品或服务的需要。
这种极强的意向性决定了广告的撰写及翻译应以读者为中心,译语在别国读者中产生的影响应等同于原广告在本国读者中产生的影响。
广告翻译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点,也就是要充分再现商品的呼唤功能。
广告原作写得好,对读者具有较强的劝购作用,而如果译文起不到同样的作用,广告翻译无疑是个败笔;原文写得不够成功,译者在翻译时不考虑译
文的经济效益而一味忠于原文,这样的译文尽管忠实,但对于广告翻译来说,仍然是个败笔。
基于以上广告词的特点,本文从归化异化这两种常用的翻译策略出发并结合广告实例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广告词的翻译。
译者用目的语的语言表达形式清晰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属于归化译法。
在处理带有源语文化特点的“委员”与“桂圆”的谐音时用异化的方法将其译为“Committee”与“common tea”的谐音。
两种译法的结合使译文通顺流畅,自然贴切,毫无斧凿之痕,达到了“情与貌,略相似”。
转(2)She could not desert Tara she belonged to the red acres far more than they could ever belong to her.(M. Mitchell: Gone with the Wind, p. 20)
译文:她不会放弃塔拉;她属于这些红土地,远比它们属于她更加真实。
上述的译文是按照原文的句法结构把far more than... 译成“远比它们属于她更加真实”,语言表达较生硬,意思不明确,让读者难理解。
因此用归化法将其译成这样,似乎更合适:她不能放弃塔拉,这块红土地是属于她的,而她更是永远属于这块红土地。
(3)As I remained in the Third Fourth three times as long as anyone else, I had three times as much of it. I learned it thoroughly. Thus I got into my bones the essential structure of the ordinary English sentence——which is a noble thing. (W. Churchill:“Harrow”)
译文:因为我在四年级三班待得时间是别人的三倍,所以我所受的这种训练也是别人的三倍。
我掌握得很彻底。
就这样,普通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便深入到我的骨髓里——这可是件了不起的事。
get something into ones bones 意思是“牢固掌握”,如果这样归化翻译就舍弃了原文的形象语言,显不出原文的味道来。
译者用异化法将其译为“深入到我的骨髓里”显得很生动。
(4)High buildings and large mansions are springing up like mushrooms in Beijing.
译文:在北京,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将“like mushrooms ”译为“雨后春笋”符合中国的地貌风情和语言表达习惯。
如果异化译法把它译为“犹如蘑菇般”,虽然体现了原文的风格,但是会让中国的读者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