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与异化翻译理
西汉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 237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西汉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苏州大学/彭硕【摘要】“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界经常提到的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在进行西班牙语-汉语翻译时如何遵从“归化”与“异化”的原则,避免“翻译症”和“外国腔”,使翻译作品具有更好的接受度。
【关键词】西班牙语 翻译策略 归化与异化一、归化翻译在探讨此问题之前,应该先了解一下何为归化。
按《辞海》的解释,归化就是“入籍”。
而翻译中的归化,则是指翻译过程中,把“客籍”语言纳入“归宿”语言之中,换言之,就是将译出语纳入译入语之中。
归化追求译文符合译入语语言及文化规范,使译出语的语言及文化特色基本消失不见,“洋味”不显,“重神似不重形似”,甚至是“得意忘形”。
译入语读者感觉仿佛是在读一篇用母语写成的文章或作品,从而产生认同感和融合力,或者说是一种亲和力。
归化翻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是有意识地采用流畅而自然的译入语语言文风,使译作顺应译入语话语的类型,有时补充加入解释性话语,消除译出语中的文化色彩,译文读起来毫无不顺感和阻拒感。
为此,外译汉时经常使用四字格成语,用译入语中的形象代替译出语中的形象,如以下几例:1)La noche gana el día en invierno. (昼短夜长)2)Se hizo rico de la noche a la mañana. (一夜暴富)3)El náufrago herido se encontraba entre la vida y la muerte. (生死攸关)归化能使译文增彩生辉,感染力强,在一些情况下加强了文章的节奏感、韵律美,不失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
使用得当,能使译文锦上添花。
但如果滥用,就会造成“以辞害义”的结果,看如下实例:4)Si Echevería consigue un tercio más de votos ,sufriremos una derrota total. (不能译成:如果埃切维利亚再度掌权,我们可就败走麦城了。
中英互译中的异化法与归化法

中英互译中的异化法与归化法一、异化与归化的含义异化:指在翻译方法上迁就外来文化的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
Foreignization: refer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cultures before the translation method, and absorbs foreign language expressions .归化:指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
Domestication: the language tradition that abides by the native culture and the idiomatic expression of native language .二、翻译实例:1、A good teacher should have his head in the clouds sometimes , but his feet always on the ground .异化法翻译:一个好老师的头有时要放在云层中,但他的脚应该永远站在地上。
归化法翻译:一个好老师应该有时富于幻想,但时刻必须从实际出发。
2、Go to law for sheep , you lose a cow .异化法翻译:为了一只羊打官司,却损失了一头牛。
归化法翻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异化法: trump card王牌sour grapes酸葡萄grade inflation分数贬值归化法:talk horse吹牛at a stone’s throw近在咫尺,一箭之遥wet like a drown湿如落汤鸡as stupid as a goose蠢得像猪A big reward will make the brave come forward.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Only a headhunter like Bo Le---an ancient Chinese good at headhunting fine steeds---can discover talented people. 有伯乐而后得千里马。
关于归化与异化的理解

翻译的归化/异化(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是在1995年由美国学者L.Venuti(文努迪)所提出的,而这一术语又直接来源于德国学者Schleiermacher(施莱尔马赫)1813年宣读的一篇论文。
Schleiermacher着重探讨了翻译与理解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指出翻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让读者靠近作者(异化),另一种是让作者靠近读者(归化)。
如果让读者靠近作者的语境,他就能感受到异国的情调。
归化和异化是将语言层次的讨论延续升格至文化、诗学和政治层面。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文学翻译除“五四”后十余年异化译法一度占上风外,大部分时间还是以归化译法为主调。
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翻译界受西方翻译理论的启发,对异化、归化进行了重新思考,异化译法开始受到重视。
归化策略(domesticating method) 归化是采用民族中心主义态度,是外语文本符合译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语文化。
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心中既要想着原作及原作作者,尽可能的把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准确而生动的表达出来;同时,译者还要想着译文的读者,翻译出来的东西要尽可能接近读者,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例如:1.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2.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3.lick one’s bo ots 拍马屁4.Diamond cuts diamond 棋逢对手5.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6.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7.T o grow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8.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body.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理论

例如: 1.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2.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3.lick one’s boots 拍马屁 4.Diamond cuts diamond 棋逢对手 5.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 6.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 7.To grow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 8.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body.一种和尚
Differences
However, this does not mean the two pairs are just one.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hen a translator resorts to either literal translating method or free translating method, he puts his attention mainly to the linguistic factors of the source text and tries his utmost to keep the original meaning in the target text.
Domestication refers to the target-culture-oriented translation in which unusual expressions to the target culture are exploited and turned into some familiar ones so as to make the translated text intelligible and easy for the target readers.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异化”与“归化”之间的关系并评述1、什么是归化与异化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常面临的两种选择。
钱锺书相应地称这两种情形叫“汉化”与“欧化”。
A.归化所谓“归化”(domestication 或target-language-orientedness),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用本民族的方式去表现外来的作品;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
Venuti 认为,归化法源于这一著名翻译论说,“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归化翻译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谨慎地选择适合于归化翻译的文本;(2)有意识地采取一种自然流畅的目的语文体;(3)把译文调整成目的语篇体裁;(4)插入解释性资料;(5)删去原文中的实观材料;(6)调协译文和原文中的观念与特征。
B.“异化”(foreignization或source-language-orientedness)则相反,认为既然是翻译,就得译出外国的味儿。
异化是根据既定的语法规则按字面意思将和源语文化紧密相连的短语或句子译成目标语。
例如,将“九牛二虎之力”译为“the strength of nine bulls and two tigers”。
异化能够很好地保留和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使译文具有异国情调,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
但对于不熟悉源语及其文化的读者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愈来愈紧密,原先对于目标语读者很陌生的词句也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即异化的程度会逐步降低。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归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异化: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异化: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归化:the thick ice is not formed in a day.2、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归化和异化,一个要求“接近读者”,一个要求“接近作者”,具有较强的界定性;相比之下,直译和意译则比较偏重“形式”上的自由与不自由。
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

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当今世界,翻译理论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方面。
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是当今翻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涉及翻译工作中基本的原则与方法。
因此,本文将从概念、原则、技巧等方面讨论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以期通过深入的了解,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一、归化与异化翻译的概念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又称完全归化翻译理论与完全异化翻译理论,它是一种从翻译角度出发的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翻译理论。
归化翻译的原则是使译文尽可能的接近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这也被称为“出入同类”;异化翻译的原则是使译文在译入语中尽可能保持原文的语言和文化,这也被称为“出入异类”(Catford,1965)。
归化翻译是一种将外语译译为与目的语文化相近的文字的工作,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目的语的文化特色,形成某种程度的文化融合(Neubert et al.,1996)。
异化翻译则是一种将外语译成保持原文文化特色的文字,它的目的是让目的语读者把原文文化理解得更多,从而形成文化传播(Neubert et al.,1996)。
二、归化与异化翻译的原则归化翻译原则是在翻译工作中将原文要素完全融入到目的语文化中,即让原文要素与目的语文化尽可能一致。
换言之,归化翻译是在译入语当中尽可能接近原文文化的一种翻译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在相同的语言水平环境中保存原文内容的文化内涵。
异化翻译的原则是在翻译工作中尽可能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使译出文本在译入语中尽可能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不受目的语文化的影响。
它的目的是让译入语读者把源语文化理解得更多,从而让源语文化走入译入语环境,实现对文化的传播。
三、归化与异化翻译的技巧1、合理运用不同语言之间的特殊符号。
例如,在归化翻译中,译者可以把原文中的视觉、听觉、象征等语言符号转化为和目的语文化完全一致的符号,以保持原文的文化内涵。
2、利用比较方法。
文本类型的翻译策略导向 “异化”“归化”讨论后的思考

而在社交媒体翻译中,“归化”策略则更为合适。社交媒体是人们日常交流的 工具,它需要我们使用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来传达信息。在这种情 况下,“归化”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提高交 流的效率和流畅度。例如,将英文的“LOL”翻译成中文的“哈哈”,可以更 好地适应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两 个概念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本次演示将探讨“归化—异化”大讨论的演 变,并对其进行反思。
一、归化与异化的定义
“归化”是指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和表达方式转化为目标语言的 文化特色和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理解方式。 而“异化”则是指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和表达方式,让译文保持源语言的异 域风情和语言特色。
文本类型的翻译策略导向 “异化”“归化”讨论后的思
考
基本内容
在翻译领域中,关于“异化”和“归化”的讨论一直备受。这两种策略在翻译 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文本类型的翻译,如商业广告、社交媒体和 学术论文等,均有不同的适用性和效果。本次演示将探讨针对不同文本类型的 翻译策略,以及在“异化”和“归化”之间的权衡与应用。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中,异化归化策略的使用一直是译界争论的焦点。本次演示 将探讨在文本类型的翻译策略导向中,如何根据输入的关键词和内容撰写文章, 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异化归化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思考导向。本次演示的主题是探讨异化归化策略在文本类 型翻译中的应用。因此,整篇文章应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确保思路清晰、逻辑 紧密。
在总结部分,我们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文本类型来决定。异化 归化策略的使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实际 情况灵活运用两种策略,以实现翻译的最佳效果。总之,在文本类型的翻译策 略导向中,我们应注重异化归化策略的使用,同时翻译的质量和流畅性,以确 保读者能享受到自然、流畅的阅读体验。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理论

Foreignization is a source-culture-oriented translation which strives to preserve the foreign flavor as much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transfer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to the target one.
定义Definition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 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 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 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归化法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 是基于人类文化和语言 的个性而发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 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例子
① 异化可以在语音层上出现。例如: ballet译作“芭蕾舞” cigar译作“雪茄” laser过去译成“莱塞”,现译作“镭射”、“激光” 目前大街小巷都风行的“卡拉 OK”等。
② 异化可以在词语层出现。例如: “crocodile tears”译作“鳄鱼的眼泪” “an olive branch”译作“橄榄枝” “sour grapes”译作“酸葡萄” “the cold war”译作“冷战ove my dog. 爱屋及乌。 2.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3.lick one’s boots 拍马屁 4.Diamond cuts diamond 棋逢对手 5.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 6.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 7.To grow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 8.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body.一个和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运用
• 地名的翻译 • 人名的翻译 • 武功招式的翻译 • “侠”的翻译
归化翻译策略的运用
地名的翻译
• 汴京和临安 译法:Bianliang 和 Lin’an •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Idlers fuddled on the fumes of the warm breeze forget The lost city, the land they once called home. 译者用解释的方法译出了杭州和汴州在小说中的真正意思, 原作意义得以较好地保留, 并且让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异化翻译策略的运用
地名的翻译
• 译者在翻译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地名时 均照顾到了英文读 译者在翻译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地名时, 者的阅读经验, 把原文出现的众多地名进行归纳、简化, 者的阅读经验 把原文出现的众多地名进行归纳、简化 采 取音译的手段来处理。 取音译的手段来处理。 • 如山西、太原府和晋统一译为Taihang Mountains, 异化和 如山西、太原府和晋统一译为Taihang 归化并存, 尽量照顾了译文读者的思维习惯。在所有译本 归化并存 尽量照顾了译文读者的思维习惯。 除了那些对小说情节影响较大的地名外, 中, 除了那些对小说情节影响较大的地名外 其它地名都用 异化译法。 异化译法。 • 如书剑恩仇录中的浙江、海宁、定海、太湖、杭州全部采 如书剑恩仇录中的浙江、海宁、定海、太湖、 用了汉语拼音来翻译。 用了汉语拼音来翻译。
外国译者多使用释义、转换等归化策略, 外国译者多使用释义、转换等归化策略,以保证译 文的可读性
例5. 康熙怒道:“你心中向着反贼,那是顺逆不分,目无君上,还说讲 义气?”(金庸,2002b: 1521) ‘How can you talk about being loyal,’ said Kang Xi,‘ when you spend your life thinking of ways to act against your Emperor?’ (Minford, 2002: 352) 例6. 可是他们三人哪肯不顾义气?方怡身上有伤,难以动手,韦小宝和 沐剑屏都拔出兵刃,便要上来夹击。(金庸,2002b: 519) But escaping was not at all what they had in mind. Fang Yi was still too weak to fight, but the Little Cuntess and Trinket immediately drew their swords and joined the fray. (Minford, 1999: 137) 例7. 这两兄弟是川江上著名的侠盗。(金庸,2002c: 19) They travel the country fighting evil and doing good. (Earnshaw, 2004: 7) 例8. 陈家洛拭一拭眼泪,说道:“不,你仍然做你的皇帝,然而并非不 忠不孝的皇帝,而是一位仁孝英明的开国之主。”(金庸,2002c: 375) ‘ No,’ said Chen, wiping his eyes.‘ We want you to stay on as Emperor. But as the wise, enlightened founder of a new dynasty.’ (Earnshaw, 2004: 284)
“侠”的翻译
在金庸小说中主要有四种所指: 在金庸小说中主要有四种所指:
1)民族精神,如侠肝义胆; 2)称呼方式,如苗大侠、郭大侠; 3)人际关系,如义兄、义嫂; 4)行为方式,如起义、赴义。
“侠”在三部小说中的所指与翻译
பைடு நூலகம்
通过比较三部小说对“ 通过比较三部小说对“侠”的翻译可以发 现:
• 中国译者对于侠文化的阐释相对笼统、模糊、单一; • 外国译者对侠文化的阐释比较具体、明晰、多元。 • 中国译者对侠文化的翻译主要诉诸于直译、增译等异化策 略,以现原文本的异质特征。 • 外国译者多使用释义、转换等归化策略,以保证译文的可 读性。
武功招式的翻译
• 武功招式的翻译和地名、人名的翻译有异曲同工之妙,译者 都是先考虑归化, 其次才是异化。如表格中所示: 十三例采用归化译法,两例省略,一例采用异化翻译法 • 闵福德在翻译《鹿鼎记》时用了两个词来翻译琵琶这种乐 器: pipa和lute, 一个异化, 一个归化。 • 在附录里, 闵福德专门对pipa作了注解: PIPA: A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 with four strings, in sound somewhat resembling them andolin, but larger, and therefore often given the conventional English translation lute. lute即鲁特琴, 相传 起源于阿拉伯, 后传入欧洲, 中国的琵琶也来源于此。若琵 琶译为guitar则是典型的归化译法。
地名的翻译
( 1) 太行山吕大寨主。 ( 2) 北五省黑道上的厉害人物。 ( 3) 黄河南北大大的有名。 ( 4) 十年前太原府作案。 ( 5) 晋中大盗。
• ( 1) He is the Captain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to the north of the Yellow River. • ( 2) He is a distinguished underworld figure in the area of the Five Provinces to the north of the Yellow River. • ( 3) He is well-known on both banks of the Yellow River. • ( 4) He committed a crime at the foot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ten years ago. • ( 5) He is a bandit of the Taihang range.
中国译者对侠文化的翻译主要诉诸于直译、 中国译者对侠文化的翻译主要诉诸于直译、增译等 异化策略, 异化策略,以现原文本的异质特征
例3. 江湖上英雄好汉,为了“狭义”二字,给朋友两肋插刀 原非难事……(金庸,2002a: 104) Among the outlawry, fighters quite commonly take up arms for Brother-at-Arms in the name of the Chivalric Code and Righteousness. (Mok, 1996: 189) 例4. 我心中暗暗吃惊。只听得胡一刀笑道:“苗人凤,你不 肯占人半点便宜,果然称得上一个‘侠’字”。(金庸, 2002a: 81) My heart swelled with awe.‘ Pheonix, you do not take advantage of others,’ said Gully with a laugh‘. You believe in fair play. You are indeed the embodiment of high principles and chivalric spirits, and you have the honour of a true knighterrant running in your blood.’ (Mok,1996: 144)
人名的翻译
• 鹿鼎记中的鞑子军官黑龙鞭史松 其外号结构是兵器+人名 译文:Black Dragon 而不是Black Dragon Whip Shisong • 天地会青木堂重要人物关安基 译文:Big Beaver(大胡子)
武功招式的翻译
• 鹿鼎记中沐家拳有三招著名招式: 龙腾虎跃、高山流水和横扫千军 译文分别为The Tiger’s Leap, the Cataract和the Two-Way Sweep • 神行百变 译文:Hundred Changes.
• 一、从文本类型上看, 武侠小说属于通俗小说, 其目的是要 娱乐大众。要让文化迥异的普通英文读者接受中国武侠小 说, 译者就要充分照顾他们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 运用归 化翻译的策略, 让作者靠近读者; • 二、金庸的武侠小说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独特而精彩的武侠 世界江湖。江湖中人有着特定的语言习惯和行为准则, 译 者要尽可能地保留一些原作的中国特色, 适当采取异化翻 译的策略, 谨慎保留其中武侠元素, 让读者靠近作者, 领略 些许异域风情。
人名的翻译
•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 主要人物的名字一般都采取了归化译 法。 如:韦小宝(Trinket)、小玄子(Misty)、武诸葛(Kungfu MasterMind)等; 次要人物则一般用异化译法, 即直接借用汉语拼音进行音 译。 如:北京潭腿门掌门人老武、师马博仁、跌打名医姚春、 虎面霸王雷一啸和武胜镖局的总镖头金枪王武通。在译本 中, 这四人的名字全部直接用了汉语拼音。 射雕英雄传里的杨铁心、郭啸天、包惜弱等人, 也是无一 例外地用了音译。
金庸武侠小说的翻译
参考文献
【1】罗永州. 金庸小说英译研究—兼论中国文学走出去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1(3): 34-37. 【2】吴玉光. 归化还是异化: 金庸武侠小说的英译策略探 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2): 75-78.
金庸小说英译本
• 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 雪山飞狐 译者 : 莫锦屏(O liviaMok) •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鹿鼎记 译者: 约翰. 闵福德( John M inford) : . ( • Eagles and Heroes 射雕英雄传 译者: 闵福德( John M inford)和赖慈云( Sharon Lai) • The Book and the Sword 书剑恩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