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研究
南通老旧小区改造调研报告
南通老旧小区改造调研报告南通市老旧小区改造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为了解南通市老旧小区改造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方案,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
老旧小区改造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我们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调研范围包括南通市各区的老旧小区,并重点关注小区的住房质量、设施设备、环境卫生、社区管理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1.住房质量:部分老旧小区住宅条件较差,存在老旧房屋、漏水、防火隐患等问题,影响居民的居住环境。
2.设施设备:部分老旧小区缺乏现代化设施设备,如电梯、停车场、储物间等,不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3.环境卫生:一些老旧小区存在垃圾乱倒、环境脏乱等问题,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4.社区管理:部分老旧小区社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乏专业的物业服务,社区活动与居民互动不够。
四、问题分析1.资金不足:老旧小区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很多小区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2.社区管理不到位:社区管理人员与居民的互动不够密切,不了解居民需求,无法提供满意的服务。
3.政府支持不到位:政府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不足,导致改造进程缓慢。
五、改进方案1.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老旧小区改造的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贷款或补贴。
2.完善社区管理:加强社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互动。
3.推动政策优化:政府要加大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支持力度,为改造提供便利,并优化审批流程,加快改造进程。
4.鼓励居民参与:鼓励居民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组织居民委员会或业主委员会,凝聚群众力量参与改造工作。
六、结论老旧小区改造是南通市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社区管理、推动政策优化和鼓励居民参与,可以推动南通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预读: 摘要:第一篇:生态城市建设的条件分析1白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分析1.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等条件便利白城市处于吉林省、内蒙古、黑龙江省等三省交汇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白城市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组成的便捷的交通体系.长春到白城现在长春到白城大约需要四个半小时,长春到白城建设高速铁路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这条铁路建设完成以后,两地的通行时间最多只需要八九十分钟,白城还将成为继长春之后,成为省内第一个有绕城高速公路的地级市.铁路方面,境内有四平至齐齐哈尔、长春至白城、通辽至让湖路、白城至阿尔山四条铁路纵贯全市.航空方面,白城长安机场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国内支线机场,是吉林省“一主四辅”机场建设格局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处于白城市洮北区洮河镇刁家屯境内.此外,这里还有吉林省最大内河港口,是吉林省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直接贸易的唯一水上渠道.自大安港上航可以通到嫩江港,下航可以到达哈尔滨、佳木斯,直到俄罗斯五个开放的港口,进入日本海.大安港现在已经是我省与世界相连的水上桥梁,被誉为黄金水道.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为白城市的生态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对外沟通条件.1.2白城市的资源丰富,建设条件较好白城市的资源比较丰富.白城市的自然资源中煤炭储量比较多.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白城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能源保障.白城市还拥有广阔的草原,白城市处于科尔沁草原的东部,草原面积广阔,给白城市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白城市通过发展畜牧业来促进农村的经济,增加农村地区的人民收入,使城市、乡村收入差距进一步减小.除此之外,白城市的旅游资源也特别的丰富.白城市不仅拥有向海、莫莫格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拥有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鸟类种类都很丰富,该地区内的几个自然保护区都是东亚候鸟迁徙路上的主要的停留地.向海自然保护区内形成了“沙丘榆林、蒲草苇荡、湖泊水域、羊草草原”等四大独特的生态景观.莫莫格自然保护区主要为江河水域、苔草小叶章湿地、芦苇沼泽、碱蓬草甸等风景特别怡人.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以蒙古山杏林、芦苇沼泽等天然风光.白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促进了白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白城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2白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劣势分析2.1生态环境脆弱由于白城市是我国东部湿润区与西部的干旱区的过渡地带,也是生态系统从半湿润森林草原向半干旱草原和沙漠之间的过渡地带,又是全球有名的三大盐碱区之一.所以导致白城市的气候干旱且多大风.土地的沙化、盐碱化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土地退化的现象十分的严重,加之近年来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沙化和盐碱化的程度在不断地加深,面积不断扩大.草原退化、草质下降等问题也不断地加深,草原的面积逐年减少,草原“三化”的问题比较严重草功能明显下降.湿地面积萎缩,环境质量下降,由于人们的盲目开发使大面积湿地干涸,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由于湿地减少,蓄水和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加上人类对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工业“三废”的排放,导致湿地的环境质量不断下降.2.2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城市建设的资金不足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及其长久的工程,需要建设的城乡基础设施比较多,所以,要有雄厚的资金的支持.虽然,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白城市的经济也有所发展,但发展的速度是十分缓慢的.白城市的基础设施现在还处于极不完善的状态,城市周围的道路基本上以土路为主,城市的排水系统也极其不完善,交通状况十分比较混乱.而且城市内相当数量的平房得不到改造,大部分人民的居住环境比较差.要完善白城市的基础设施所要消耗的资金量十分巨大.但是白城市投资机制和筹资渠道不畅,民间的投资也十分的有限,利用外资也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其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支撑.这也就不能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2.3白城市的产业比例失调比较严重白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规模也比较小,而且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比较单一,经济的发展还主要依靠农业.而白城市的农业产业结构方面也处于十分不合理的状态,有待改善,加之农业的发展受自然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随着白城市土地沙化和盐碱化速度的加快,土地的质量也随之下降,优质土地逐渐减少,直接影响了白城市的经济增长.这就成为了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很大问题.2.4城市基础设施较差,建设难度大白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较差.各项服务设施都不健全,而且城市的排水系统极不完善,市区外围的道路多为土路,人流集中的地方无停车场,交通拥堵的现象十分的明显.市内一定数量的平房得不到改造,大部分旧城区的居住情况急待改进.一些分散的小工厂因为污水排放设施不健全,加之白城市的地下是砾石沙层,渗透性较强,工业废水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很严重.绿化条件较差,人均绿化面积明显不足,公共的活动空间受到严重的限制.。
基于个体视角的南通市宜居度差异分析
者与地方政府来说 , 非常需要从 社 区居 民个体 的角 度, 深入分析了解社区居 民对居住环境的感知和态度 , 尤其 是需要关注那些对城市宜 居环境建设负 面影响有强烈 感知和不满的居民及其关心 的居住环境问题 , 了解 主 从 观意识 出发 , 通过客观环境 的建设和美化来 促进城 市宜 居环境 的最终形成和维护。建设宜居城市是南通 市“ 五
1 数据来源和评价方法
. 其是居住环境 , “ 中村 ” 如 城 带来 的城市局 部居住 密度 1 1 研 究 区域 南通市地 处江 苏省 东南部 江海 交汇 处 , 于北 纬 位 高、 交通拥挤 、 社会不稳定 因素高 、 土地资源浪费等诸 多
问题 。 了解 当地社 区居 民对 现 有 居住 环 境 的态 度 及 对宜 3 。1 3 。3、 经 10 1 1 15 间 , 14 ~ 24 东 2 。2 ~ 2 。5之 与上 海 、 苏 州 比邻 。 至 2 1 0 0年 , 辖 3区 3市 2县 , 末 全 市 常 住 共 年
1 2 数 据资 料 .
根 据 南 通 市 20 08年 土 地 利 用 图 , C E S一 2 对 B R 0B
作者简介 :娄彩荣( 9 7一) 女 , 17 , 江苏邳州 市人 , 讲师 , 硕士 , 主
要从事城市景 观生 态、 城市 规划研 究 , E m i lua og 16 ( — a )oci n @ 2 . l r
居环境的期望对建设一个有影响力的宜居城市非常重要。
目前对 城 市 宜居 度 评 价 的 研究 主要 包 括 内涵 … 、 评
人 口7 8 2 2 .8万 , 中市区2 73 其 2 .3万( 研究区所在 的崇川 区人 口为 6 .2万 ) 建成 区面积 9 m 。研 究范 围选 86 , 4k
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南通市是中国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
市之一。
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如下:
1. 经济发展:南通市是江苏省的经济支柱之一。
近年来,南通市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
的态势,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19年达到1365亿元人民币。
南通市拥
有众多的重点产业,包括钢铁、纺织、化工、机械、船舶等。
特别是南通港成为了中
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货物吞吐量在中国各港口中名列前茅。
2. 城市建设:南通市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
南通市拥有现代化
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高速公路、快速交通干道等,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此外,南通市还致力于打造宜居城市,加大了对市容市貌的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
3.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南通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城市中心区域拥有现代化商业街区、购物中心、休闲娱乐设施等,方便居民的消费和
娱乐。
同时,南通市加大了对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了居民的教
育和医疗水平。
4. 开放与合作:南通市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和技术引进。
南通港作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并加入了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此外,南通市还与国内外多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促
进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综上所述,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开放与合作面向国内外,为南通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通市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与思考
的快 速推进 , 设 良好 的 、 建 可持 续发 展的人 居环境
上 升为执 政党 和政 府 一个 重 大 的 战略 课 题 , 被 并 深入研 究 和探索 。当前 , 南通经 济社会 的发 展 , 已 经迈 上 了一 个 崭 新 台 阶 。因而 , 顺应 经 济 社会 发
局 。同时 , 南通 市 多层 次 推 进城 市 大 环境 综 合 整 治工 作 , 入资 金 6 . 7 元 , 施 “ 天工 程 ” 投 48 亿 实 蓝 、
与实 践 。
8 6
幢 - 社会纵横/ 00 1 21 ・ 2
容 、 明的新形 象得 以充 分展 示 , 文 城市 知名 度 和美
誉度 持续 提 高 。市 区道 路 网络 不 断 完 善 , 均 道 人 路面 积 1 . 5 5平 方 米 ; 增 路 灯 I 1 9盏 , 市 道 新 61 城 路亮 化率 达到 10 ; 0 实施 公 交 优先 方 针 , 化 市 优 区公 交线路 1 8条 , 新增 站点 3 个 , 交 出行 率得 9 公 到提 高 ; 区新 增 日供 水 能力 1 市 0万吨 , 达到 9 O万
明显 , 生态环境 和基础 设施持 续承 受 着城 市化 和工 业化 的 重压 , 市居 住 条件 不 容 乐观 , 城 人居 环 境建设 任务艰 巨。在未 来发 展 中, 南通 迫切 需要发 挥 人 工建设 环 境 的优 势 来进 一 步带 动人 居 环境 的改善 , 并通过 大 力建设 自然生 态环境和人 文社 会环境 , 促进人 居 环境 的可持 续发 展 。 关键 词 : 南通 市; 居环 境 ; 人 可持 续发展 ; 中图分 类号 : 9 2 文献标识 码 : C l A 文章编 号 :0 4 6 5 2 1 ) 2 0 6 4 10 —1 0 (0 0 1 —0 8 —0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途径探索
当前 , 建 设 生态 宜 居城 市 的时 机 已经 成熟 , 条件
已经具备。实践证 明, 良好的生活环境是符合生态经
济 发展 本质 的产 业典 型 。 二、 打 造生 态宜 居城 市的 基本 途径 建设 生 态宜 居城 市 是 一项 系 统工 程 ,包 括 合理
质是生态城市 , 核 心 是 宜 居城 市 , 基础是现代城市 , 标 识是 特 色城 市 。现 代 、 宜居 、 生态 、 特 色 四者 紧密 联 系, 共 同构成 生 态 宜居 城 市 的基 本 内涵 和整 体架 构 。 它 应 具有 以下基 本 要 素 , 经 济社 会 繁 荣 , 人 民 富裕 安 康; 生态 环境 优 美 , 人 与 自然 和 谐 ; 社 会安 定 文 明 , 生 活舒 适便 捷 ; 文 化 主题 突 出 , 特 色 鲜 明 。它们 共 同糅 合, 构 成生 态 宜居 城市 的 大致 图景 。 衡量 生 态 宜 居程 度 最重 要 的标准 就 是 城市 居 民 的满 意 度 , 它重 点 包 括 以下 三个 方 面 的 标准 : 一 是 生
[ 作者 简介 ] 陈峰 燕( 1 9 7 5 一) , 女, 南通 市委 党校经济 学教研 室主任 , 副教授 , 研 究方向为农村经济、 可持 续发展理论。
4Hale Waihona Puke 5・ ・中共 山西省直匆 关党梭 学 报
高效 的经济体系 、 良性循环 的生态体系 、 景观适宜 的人 居环境 ,强调 和谐健康 的社会文化 与人文特
Z H E N G Z H I S H E H U I J I A N S H E
. 抖 金 艚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途径探索
我的家乡宜居宜业的南通
我的家乡宜居宜业的南通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黄海,南接无锡,北近海安,素有“六朝古都、水乡之魂”的美誉。
我的家乡宜居宜业的南通,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而且经济发达,生活便利。
南通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区,是连接江苏沿海和西部腹地的重要枢纽城市之一。
众多的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
南通市下辖多个岛屿,素有“百岛之市”的美称。
这些岛屿绵延起伏,山水相依,形成了独特的岛屿文化,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
南通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
其中,溱湖是南通最大的淡水湖泊,湖光山色变幻无穷,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前来创作。
另外,南通还有许多古镇古村,如如皋句容叠石桥,张家港塘桥古镇等等,这些古镇古村保存着传统的建筑风貌和生活方式,让人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魅力。
除了自然景观外,南通的经济发展也非常迅速。
南通港是长江下游最大的港口之一,水运交通便利,货物装卸能力强。
同时,南通还拥有多家大型企业和工业园区,如如皋港、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这些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南通市的经济繁荣,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南通也非常注重环境保护。
政府加大了生态修复力度,建设了许多绿化带和公园,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
南通也是国家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为打造宜居城市做出了贡献。
南通的交通发达便利,市内有多个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方便居民出行。
此外,南通市中心建设有大型购物中心和商业街区,各种品牌的商店和餐饮场所一应俱全。
居民不仅可以方便地购物消费,还可以享受多样化的娱乐和休闲活动。
综上所述,我的家乡南通宜居宜业,既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又有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方便的生活设施。
我为自己是南通人而自豪,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这个美丽的城市。
南通调研报告
南通调研报告根据南通市的调研报告,以下是该市的一些主要情况和问题:1. 经济情况:南通市是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发展中城市,拥有较为发达的制造业和农业。
市内有许多重要的工业园区和农田,为该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
然而,尽管南通市的经济总量在不断增长,但一些调研表明,该市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创新能力不足。
2. 城市规划和发展:南通市的城市规划目前正在进行中,该市计划发展成为引领长三角地区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然而,一些调研发现,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资源浪费、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3. 教育和人才培养:南通市注重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拥有一些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和职业学校。
然而,一些调研发现,南通市的教育资源不够充分,高等教育质量有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创新,与产业需求相脱节。
4. 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南通市努力提供多方面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如医疗保健、社会保险、老年服务等。
尽管有这些服务,但一些调研表明,南通市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5.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南通市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尽力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然而,一些调研发现,南通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综上所述,南通市的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如经济增速较慢、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创新能力不足等。
此外,城市规划和发展、教育和人才培养、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也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南通生态环境工作总结
南通生态环境工作总结
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部,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
近年来,南通市政府一直致
力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南通市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为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南通市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建设生态
园林和湿地公园,南通市成功改善了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空气质量,为市民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同时,南通市政府还加强了对水质和土壤的监测和治理工作,有效改善了水体和土壤的环境质量。
其次,南通市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防控。
通过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南通市成功减少了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排放,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
同时,南通市政府还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和低碳发展,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减少碳排放做出了积极努力。
最后,南通市加强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绿色发展。
南通市政府积极推进生
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同时,南通市政府还加强了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推动了全社会的环保行动。
总的来看,南通市在生态环境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通市政府将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南通,打造宜居城市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研究》范文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口密度的持续增长,城市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在此过程中,我们亦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为了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既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框架、实践策略及未来展望。
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框架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
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核心,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2. 生态优先原则: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
3. 居民需求导向: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实践策略(一)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规划先行,根据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人口分布等因素,科学规划城市布局,构建合理的空间发展结构。
(二)绿色交通,低碳出行推广绿色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自行车道、步行道等,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碳排放量。
(三)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建筑理念,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及污染物排放。
(四)环境治理,提升品质加强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空气质量、水质及绿化覆盖率等环境指标,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
(五)文化传承,社区营造注重文化传承和社区营造,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建设社区公园等方式,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挑战与对策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压力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政策引导和法规保障,制定科学的政策体系,引导和规范城市建设行为。
2. 推广绿色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
3. 注重跨领域合作和协同治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城市治理格局。
南通在未来的发展如何?
南通在未来的发展如何?南通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其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南通市提出了“三个一百年”目标,即到2021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到2035年建设现代化强市,到本世纪中叶建设国际一流城市。
这些目标表明了南通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下面我们来看看南通未来发展的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南通作为江苏省的制造业重镇,未来的经济发展仍将以制造业为主。
南通市提出了“产业新南通”战略,即建设“智能制造之城、现代港口之城、生态宜居之城、文化旅游之城、创新创业之城”。
这些战略将会推动南通经济的转型升级,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南通还将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南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南通还将加强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外资和人才进入南通,促进南通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二、城市建设南通未来的城市建设将会更加注重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南通市提出了“绿色南通”战略,即建设“绿色产业之城、绿色生态之城、绿色文化之城、绿色旅游之城、绿色社区之城”。
这些战略将会推动南通城市建设从“大而全”向“小而美”转型。
南通还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
南通还将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三、文化旅游南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未来的文化旅游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南通市提出了“文化旅游之城”战略,即建设“文化遗产之城、海洋文化之城、魅力乡村之城、休闲度假之城、国际会展之城”。
这些战略将会推动南通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南通还将加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南通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南通还将加强对外宣传和推广,提高南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来到南通。
南通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经济、城市建设和文化旅游等方面都将会得到快速发展。
南通市提出的“三个一百年”目标,将会推动南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市和国际一流城市。
论南通城市规划
论南通城市规划摘要:城市化对一个经济体来说,意味着其基础与结构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中国正在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本文将把我的家乡——南通作为分析对象,来说明在近年来南通城市化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城市化过程是一个经济体在基础与结构上发生根本变化的过程。
对一个国家而言,它包含了整个国家的人口、资本、制度以及各种资源全方位的配置与调整,中国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实现了农业国的工业化,其间城市化过程虽几经波折波折,但成效卓越。
本文将把我的家乡——南通作为分析对象,来说明在近年来南通城市化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一、南通城市化的背景介绍南通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首批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享有“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誉。
经过历次的城市规划,目前南通市区土地面积为355 平方公里,2008 年末市区人口达到87.52 万人。
人口密度达到2465 人/平方公里。
二、南通历次城市规划1.近代张謇对南通城市发展规划实践从19 世纪80 年代开始,清末状元张謇在家乡南通兴实业、办教育,开展城市建设,并提出了“一城三镇”(即中心城区和唐闸、天生港、狼山三镇)的城市规划设想。
在他的推动下,南通开辟了新工业区和港区,进行了近代教育、文化、市政设施建设,建立了功能分布比较科学合理的多层次城镇体系。
张謇这种朴素的田园城市模式的规划实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能出于以下考虑:其一,唐闸地区有丰富的棉花原料和从事土布生产的熟练工人,在交通方式为水运和步行的年代就近于原料和劳动力市场布局纺织企业是比较合理的;其二,位于通扬运河畔的唐闸地区,是历史上海盐集散中转码头,水运条件较为优越;其三,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的指导思想是“实业救国、地方自治”,通过兴办实业来获取教育经费,以唤起民众救国救家;其四,避免在旧城大兴土木办工业,可以保护南通古城风貌和居住环境。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张謇的规划实践过早地分散了城市功能,给南通城市空间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弱化了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影响了城市经济实力总体水平的提升;影响到长江岸线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各组团之间的相互联系度等。
南通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通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背景南通是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北岸,是连接江苏、上海、浙江三省一市的重要门户。
南通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发展水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对南通市进行可行性研究,为南通市提供发展建议和决策支持。
二、问题分析1.经济发展:南通市经济总量大,综合实力较强,但在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和对外开放等方面仍有待提升。
2.城市规划:南通市城市规划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3.社会文化:南通市需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4.生态环境:南通市生态环境需要保护和改善,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可行性研究内容1.经济发展可行性研究(1)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2)创新能力提升(3)对外开放战略制定2.城市规划可行性研究(1)城市更新规划(2)城市交通规划(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3.社会文化可行性研究(1)文化产业发展(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3)文化节庆活动开展4.生态环境可行性研究(1)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生态产业发展(3)水资源管理四、可行性研究方法1.调研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资料整理。
2.文献法:对南通市相关政策文件、城市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
3.专家咨询法: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咨询和评估,为研究提供技术和战略支持。
五、可行性研究成果1.经济发展可行性研究成果(1)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建议:提出南通市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创新能力提升建议:建议南通市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培育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和团队。
(3)对外开放战略制定建议:建议南通市深化对外开放,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城市竞争力。
2.城市规划可行性研究成果(1)城市更新规划建议:建议南通市加强城市更新建设,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2)城市交通规划建议:建议南通市加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南通生态上的发展作文
南通生态上的发展作文南通是一座美丽的江海城市,地处长江入海口,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
近年来,南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致力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取得了显著成就。
南通坚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制定了《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绿色崛起、生态立市"的发展思路。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南通狠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专项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建设。
同时,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持续开展河湖清淤、湿地恢复、生态绿化等,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再者,南通着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全面完成新一轮生态红线划定,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
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扎实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切实保护好长江、沿海滩涂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
同时,加大力度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打造"城市绿肺"。
南通注重提升公众生态文明素养。
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培养全民环保意识。
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号召市民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同时,南通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生态优势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南通正在朝着生态文明发展道路阔步前进。
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同维护好这片"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的家园。
概括t市新城生态宜居建设的主要理念和做法。解析
t市新城生态宜居建设的主要理念和做法一、背景t市作为一个典型的现代化城市,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和居住品质,特别是在新城的规划建设中,更加重视生态宜居这一理念。
下面我们将深入解析t市新城生态宜居建设的主要理念和具体做法,以期能够为其他地区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二、理念1. 生态优先:t市新城的建设理念是以生态优先为前提,将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坚持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统一。
2. 宜居为本:以人为本,注重提升市民的居住品质和生活幸福感,通过建设宜居的生活环境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3. 融合创新:倡导融合创新的理念,推动城市规划与创新科技的融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
三、具体做法1. 自然保护与恢复t市在新城建设中,充分尊重自然环境,保护原有生态系统,采取恢复生态、退耕还林等措施,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确保城市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2. 便捷公共交通系统t市新城规划了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车、自行车等多种出行方式,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3. 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t市新城建设提倡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入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建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打造高品质的生态宜居建筑。
4. 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t市新城在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中注重打造宜居环境,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增加绿地和公园建设,营造优美的自然景观,提升市民的居住舒适度和幸福感。
5. 生态产业和生活配套t市新城规划了生态产业园区,积极引进和培育生态产业,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同时建设配套设施,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服务,为市民提供优质的生活配套。
6. 社区管理和环境监测t市新城建设注重社区管理和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社区治理体系,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力度,保障市民的居住安全和生活品质。
四、总结t市新城生态宜居建设的主要理念和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通过环保、绿色建筑、便捷交通等全面措施,打造了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新城。
总结t市生态宜居建议的主要理念和做法
总结t市生态宜居建议的主要理念和做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建设一个生态宜居的城市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T市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城市,也面临着诸多生态环境方面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提出一些主要的理念和做法,以实现T市的生态宜居目标。
本文将首先介绍T市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空气污染、水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
然后,我们将提出两个主要理念,即“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优先”,来指导T市的生态宜居建设。
在解释这些理念的同时,我们将分析其背后的原理和价值,并说明它们对T市生态宜居建设的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具体的做法,以支持上述理念的实施。
这些做法包括改善城市交通体系、加强环境保护政策、推动能源节约与利用、鼓励绿色建筑和倡导低碳生活等。
我们将对每个做法进行详细的解释,并提供相应的数据和案例来支持其可行性和效果。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T市生态宜居建设的主要理念和做法,并强调其重要性。
同时,我们将针对T市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引导和促进T市生态宜居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为T市的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T市在生态宜居建设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些理念和做法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和应用,以促进全球城市的生态宜居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为读者呈现一个整体的视角。
然后,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阅读路径。
最后,明确文章的目的,即总结t市生态宜居建议的主要理念和做法。
其次,在正文部分,将重点介绍t市生态宜居建议的主要理念和做法。
其中,主要理念1将覆盖某方面的核心观念和原则,例如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等。
而主要理念2则会呈现另一种角度的理念和做法,例如生态修复、环境监测等。
江苏南通市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探析
然而 该 i 的 嘲林绿化工作 仍与国内 一 流 生态宜居城 市 的 要求 ,以及 国家 生态同林城 市的创建标准 问存在 一 定差 距 。( 1 ) 城 市绿地总量不足 ,发 展不平衡。城 郄之问 、同区 与城 市组 团之 间 、长 江堤 岸、河流 两侧 防护 林实 施缓慢 。 锌行 政区绿地 牢相麓较 人,同时 ,备类绿地 中公 园绿 地较 少 ,人均 公园绿地 占有面积 省内排 名中下游 。( 2 ) 景观设 计单 调沉 闷。该 市大 多数道路 园林景观 设计单 调乏味 ,缺 ! 特 色,部分道路绿化设i t 还停 留在 简单做地形 、种树木 、
即利用环境 生态学原理 ,规 划建 设和 管理城
进 一步完
善城 市绿 地系统 ,有效 防治 和减 少城 市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噪 声污染和 各种废弃物 ,实施清 浩生 产、绿 色 交通 、绿 色建筑 ,促进城 市中的人 与 自然和 谐,使环境更
加 清 洁 、安 全 、优 美 、舒 适 。
项指标 , 获得“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称号 , 在综合管理、绿 地建 设、节能减排 、市政 设施 、人居环 境 、社会 保障等方
面取 得 长足的进步 。
优势显著 。
2 . 1 人类 一城 市 一自然
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 ,南临长江 ,与上海、苏州、
l 南通 现状
过去 的 1 0年 间 ,全 市 f : 下紧 紧围绕“ 增绿、 山 、露 水 、 荚路 ” 的 总 体 要 求 ,以 点 串 线 ,以 线 构 面 ,因 地 制 宜
2 建 设 优 势
生 态园林城 市更注重“ 人类~城 市一 自然 ”和“ 人类一
城 市一 历史文化 ”这两种共 生关 系,而南 通在这两 方面皆
关于建设生态通州的探讨与建议
用材林 16 .7 m! 湖桑 1 6 .7 m 果园8 3 3 h 、 96 6h , 66 6h 、 3 .3 m 苗 圃 16 6 h - 4 .7 m' ,四旁树 16 万株 , 98 折合森林 覆盖面积 13 2 .1 万h 。生态公益林保护 范围扩大到 2 0 h , m! .7 m 森林覆盖率 从20 年的 1 .3 06 2 4 %增加到2 0 年 的2 .5 09 0 0 %。同时生态旅游
业蓬勃发展 ,如石 港渔湾 五 接开沙 , 沙进鲜港 等休 闲旅 金
游均为生态通州建设奠 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
23 生态通州建设有 良 的经济基础 . 好
通州区 自1 3 9 年撤 9
县建市 以来 ,经过 十多年 的发展 , 尤其是近几年实 施 “ 建宜 居城区 、 创绿色通 州 发展 战略 以来 , 各方面工作取得 了长 足进步 , 区域经济实力不 断壮大 。2 0 年全市G P 09 D 生产总值 达 30 9 亿元 ,同比增 长 1 .%;全 区实现 财政 总收入 4 . 亿 25 t6 元; 城镇居 民和农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分 别达 19 8 50 元和8 6 33 元。近年来 , 区委 、 区政府把工业 作为壮大区域经济实力的
1 1 推进生 态建设是 当今世界 各国的普 遍共识 当今世界 , .
由于经济 的高速增 长和 人 口的急剧增 加, 人类对 资源的消耗 和对生态 的破坏达 到了空前严重 的程度 , 有限的 自然资源和
生态 承 载 力与 人类 日益 增 长 的 需 求 间 的 矛 盾 越 来 越 突 出 。节 约 资源 , 护 生 态 , 可 持 续 发展 道 路 已成 为 世 界 各 国的 普 保 走 遍共识。
上海 农业 科技
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南通为例
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22期(总第498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从总体要求看,党的十九大概括的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既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又是乡村振兴的具体标准。
1 南通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通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民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联盟“三个全覆盖”试点镇建设全面启动,高标准农田占比达到72%。
全市“三品一标”品牌数达1993个,其中绿色食品83个,有机食品232个,地理标志10个。
农产品出口额全省第一。
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60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63家;家庭农场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建有注册经营的家庭农场4447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0家。
高效设施农业占比达到21%,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59%。
“全托管”服务组织累计达2943个,服务面积94.9万亩,实现了农业乡镇全覆盖,既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也解决了“怎样种地”的问题,保障了粮食产量和质量安全,实现了农户与服务组织双赢。
二是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全市1369个应确权行政村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全部进场交易,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实现县级全覆盖。
2017年,全市农村产权交易成交项目4664笔,全年成交金额9.42亿元;累计成交项目数7338笔,成交金额20.18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研究摘要:生态宜居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元素。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一化一中心、三城市”的总体构想,其中提出要重点推进国内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是基本现代化和北翼中心建设的基础,是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包括合理高效的经济体系、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景观适宜的人居环境,又强调和谐健康的社会文化与人文特色。
因此,必须通过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化、基础设施的完备、城市功能的完善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现代化都市。
关键词:南通;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174-04生态宜居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元素。
南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一化一中心、三城市”的总体构想,其中提出要重点推进国内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对于南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城市建设中最直观的反映和要求。
一、生态宜居城市的内涵生态宜居城市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态宜居城市是指人文、自然环境协调,经济、社会、文化、设施等各方面达到较高水平,适宜人类工作、居住和生活的城市。
狭义的生态宜居城市则突出关注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功能,是指气候、生态、人文环境等方面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生态宜居城市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资源承载、生活便宜、公共安全六个方面。
根据生态宜居城市的内涵,南通生态宜居城市的本质是生态城市,核心是宜居城市,基础是现代城市,标识是特色城市。
现代、宜居、生态、特色四者紧密联系,共同构成生态宜居南通的基本内涵和整体架构。
它应具有以下基本要素,经济社会繁荣,人民富裕安康;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安定文明,生活舒适便捷;文化主题突出,南通特色鲜明。
它们共同糅合,构成南通生态宜居城市的大致图景。
衡量南通生态宜居程度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城市居民的满意度,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查居民对生态宜居程度的满意度:生态环境质量,城市管理与人文环境,就业与收入情况。
其中,生态环境质量包括气候宜居度、城市绿化面积、空气质量、水资源状况以及污染治理情况等因素。
污染治理又包括固体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噪音治理和光污染治理等。
城市管理与人文环境主要包括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物业管理水平、人际关系、社会治安、交通状况、文化卫生条件、居住密度以及社会风气与文明等。
这三个标准正是根据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目标逐条制定的。
二、南通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有利因素近几年来,南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城市的人口的不断扩容,建设的不断提质、功能布局调整定位及“全国文明城市”的成功创建,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综合实力持续攀升,提供了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坚实物质基础。
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处于长三角前列,主要指标均实现翻番,效益多年保持全省领先。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 080.2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 005元,财政总收入951.6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3.3%,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78.36亿元。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 981.33亿元,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 199.2亿元,增长29.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7%,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六大新兴产业产值2 002.92亿元,增长29.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2.9%,现代服务业、高效农业加速发展;企业实力不断壮大,百亿级工业企业取得历史性突破,六大“千亿级”产业板块基本形成,成为全国五大修造船基地之一。
2.生态环境建设成绩显著,增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硬件保障。
早在2006年底,南通市正式跨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行列之际,市委、市政府就提出,要以此为新起点,迅速全面开展创建生态市活动,加快生态南通建设步伐。
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生态市建设目标,把“三基础”(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绿色创建和生态创建思想基础)工作作为生态市建设的突破口,切实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
2011年全市生态创建在海安县建成苏中苏北首个国家级生态县的基础上,海门市、如皋市通过了环保部考核验收,如东县、启东市、通州区通过了省级考核验收。
2011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再次名列全省第一。
全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11.83万吨,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为6.78万吨。
分别比2010年削减2.73%和2.3%,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削减任务。
2011年,万元gdp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强度分别为2.9千克、1.66千克,比2010年分别下降了18.99%和18.63%。
3.民生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培育了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软实力。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25 100元和11 5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16%。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 068.1亿元,列全国地级市第六位。
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体系基本形成,全年新增就业8.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多年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形成“十大类二十二项”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五大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市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基本实现全覆盖,建立市区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衔接制度,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了9.8%和16.5%。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廉租房租金补贴、实物配租及经济适用房补贴实现应保尽保。
民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达到55%。
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现代技防、基层基础建设等社会管理“南通模式”成为又一城市品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公众安全感多年保持高位。
进入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城市行列,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成为江苏唯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
三、南通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中尚存在的问题南通在2006年就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目标,新时期南通又提出建设“人文、生态、宜居”城市,为实现这一目标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离生态宜居城市的标准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1.经济发展质量不高。
虽然经济总量和高新技术产业总值位于全省第四,但是人均指标、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科技对经济的贡献在全省处于中游,传统产业的提升、新兴产业的发展与苏南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011年南通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6 005元,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排第七位,低于苏锡常宁镇扬,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南通制造业虽比较发达,但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改造升级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新兴产业正在培育,支柱产业比较单一,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2.资源压力进一步加重。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加快,建成区规模的扩大,导致“城市病”的加剧,水、电、土地等资源供应压力日趋显现。
目前南通市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对能源的需求与能源供应矛盾日益突出。
2011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2 091.47万吨标准煤,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539吨标准煤。
“十二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预计将继续高于gdp增速,工业能耗占全市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能源瓶颈将进一步突出。
3.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南通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缓慢,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在延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扩张趋势尚未完全遏制,产业结构性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局部环境污染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部分水域未能达到规划水体功能要求,酸雨污染未得到有效缓解,以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为主要污染因子的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特别是市郊结合部、撤并后老乡镇镇区脏乱差还未根治。
4.城乡社会服务尚待改进。
尽管南通是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但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在城乡、区域、校际之间还不均衡,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发展机制尚待建立健全。
在较好的就业大环境下,大学生就业也不容乐观;南通的老龄化程度居全省首位,也使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制尚需加紧探索健全,保障水平亟待提高,特别是农民的养老、医疗保障水平较低,不能起到真正的保障作用,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四、南通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几个原则根据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结合我市的实际,南通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应充分考虑一是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和出行等;二是要有宜人居住的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三是居民拥有相对宽松的住房,而且住得安全、安静,有适宜创业和发展的环境,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南通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优先就是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优先考虑到生态,将生态环境建设,体现落实于城市规划的各个层面;以生态和生态环境的观点来判断、界定城市发展与经济运行的质量;形成一系列关于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规划与纲要;对城市人口与经济的均衡发展、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有机整合、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等问题均提出具体要求与控制性原则;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与综合决策中的突出问题予以重点解决。
最低的限度是保持生态底线,较高的要求就是保持生态系统结构不断优化和持续更新演替,保持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和谐。
2.天人和谐原则。
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是宜居城市追求的目标之一,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一个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其核心就是达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过分追求“自然为本”和“以人为本”都是片面的,应该摈弃人类中心主义的陈旧思想,遵循生态主义的发展理念,将人类看作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社会的发展不是人对自然的征服,而是在更高水平上恢复人与自然的同一,自然应成为与人交往、对话、沟通和融合的另一个主体,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宜居。
3.保护和发展相协调原则。
我们强调的是保护和发展协调统一,一方面既要保持城市的原有特色、历史遗传,又要促进城市的更新和发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就是要延续历史,体现特色,兼顾发展。
在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魅力,倡导“有机更新”,在尊重历史文化、因地制宜、有效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首先要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无论是稳定问题还是社会发展问题,都需要加强发展。
从目前来看,在发展的同时,更应该考虑环境问题,使环境保护能起到促进经济发展,同时经济发展也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4.城市物质和文化建设并重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