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福
建
5 0l
Fuin Arhtcu e& Co sr cin i c i tr a e n tu t o
Vo 1・1 7 6
低 碳 城 市规 划 理 论 与 实 践 研 究 综 述
辛 雯娴
(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 院城市规划系 摘 福建厦 门 3 1 2 ) 6 0 1
展 阶段 面临着新 挑战 。但 其 中最为突 出的是 资源短 缺和环 境 污染 问题 , 主要 由于工业革命 导致大 规模 的化石燃 料使用 ( 见
图 1。 )
1 低碳 城 市理 念 的提 出
1 1 低 碳 城 市 理 念 的 缘 起 . “ 碳 ” 词 首先 出 现 在 英 国 《 们 未 来 的 能 源 : 建 低 碳 低 一 我 创
s u y td .
Ke wo d : w a b n cte ;Th o y y r s Lo c r o i s i e r ;Pr c ie a tc
E mal x l 1 @ 1 6 c r - i wx 2 4 2 . o : n
近年来 , 由于人类 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 危机问题引起 了全球 的广泛关 注 。城市 是人类 生产生 活的 主 要集 中区域 , 是碳减排 的关 键 , 旨在降低 人类 活动造成 的碳排 放 的城市低碳发 展模 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的认 同, 并成 为 新时期人类 发展 的 目标 。城市规 划是 建设城市 和管理 城市 的 主要依据 , 如何有效 的建设低碳城市 , 实现低碳发展 , 是城市规
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趋 势下 , 如何 降低碳排放成为世界各 国关心的一个越来越 重要 的议题 。如何建 立低碳城市 , 如何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政法学院 10级行政管理一班100203017 李少爽 100203018 李胜男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
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多数学者都认同它是指关于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文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指出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为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1。
郇庆治在《环境政治国际比较》中认为,生态文明应该是基于后工业主义社会的,在新的价值理念——即传统经济理性服从于社会与生态理性——的基础上,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建,它应该是一种基于多元原则、共享原则与合作原则的文明2。
宋林飞在《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生态文明主张认识自然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更要建设生态3。
在这方面只是由于侧重点不同,而对其内涵的实质性争议不多。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
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1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绿叶,2006.10 潘岳。
中国严峻的社会难题2郇庆治.环境政治国际比较.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23宋林飞.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南京社会科学2007. 12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4。
生态基础设施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相关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T U 9 8 1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 :i 6 7 3 — 1 5 3 0( 2 0 1 3) 0 2 - 0 0 3 8 - 0 7 收稿 E 9 期 :2 0 1 3 - 0 3 — 1 5
依赖 的自然生态 系统 ,是城市及其居 民能持续 地 获得生态系统服 务的基础 ;提 出 “ 反规划 ”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E 1 ) d o n e I n t h e Gr a d u a t e S c h o o l o f L a n d s c a p e Ar c h i t e c t u r e( GSL A) .P e k i n g
l 嗣 青
生 态 基 础 设 施 的概 念 最 早 见 于 联 合 国
教 科文 组织 的 “ 人与生 物 圈计 划” ( MAB, 1 9 8 4),之后有学者用其表示栖息地 网络 的设 计I 。随后 ,国 际上 明确 采用E I 概念 的国 家 主要是 荷兰 ,在 1 9 9 0 s 该国 的农 业 、自然管理 和渔 业部 的 自然政 策规 划 中提 出了全 国尺度
等 组 分对保 护 生物 多样 性 的作用 …。绿道 于 2 o 世纪 9 o 年代被 纳 入景观 规划 中 ,侧重 于作 为城 市开 放空 间 的游 憩和 审美功 能 I 。绿 色
基 础设 施是与 生态 基础设 施 同时代 出现 的概
了梳理和 总结,重点综述 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 f E c o l o g i c a l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E 1 ) , f o c u s i n g o n 学 研究 院在 生态基 础设施 领域 所做 的研 究工 o 作 。该研究 团队将 生态基础设旋定义为城市所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文章编号>1002-1329(2001)01-0059-08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黄肇义杨东援=摘要>首先回顾了生态城市思想的发展过程,然后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进行了深层次的综述,并结合最新的生态经济理论,提出了更加完善的生态城市定义。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极限THE THE O RE TICAL A PP RO ACH OF THE E COL OG ICAL CITY HUANG Zha oyi,YANG Dongyua n AB STRACT:T his pa per e valuate 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ce pt of ecological city base d on the latest studies and puts forw 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 search in this respect in t he future.KE YWORD:ecological city;eco-logical threshold=中图分类号>TU912181=文献标识码>A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
城市作为人们改造自然最彻底的一种人居环境,是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改造自然的价值观和意志的真实体现。
生态城市不仅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最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更加丰富的规律的认识。
生态城市(英文说法有e-c ocity、ecological city、e copolis、ecoville、ec ovillage等),又称生态社区(eco-c ommunity)。
198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态城市理论认为城市发展存在生态极限[1]。
其理论从最初在城市中运用生态学原理[2],已发展到包括城市自然生态观、城市经济生态观、城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2]等的综合城市生态理论,并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解决城市弊病的一系列对策(例如王如松[3])。
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论文7篇
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论文7篇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论文综述1. 引言城市规划与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如何合理规划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综述了7篇城市规划与发展的研究论文,旨在梳理当前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未来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参考。
2. 城市规划理论2.1 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规划张晓刚(2018)在论文《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规划的融合与发展》中提出,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规划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将其融入现代城市发展,实现历史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2.2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李鹏飞(2019)在论文《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研究》中强调,城市规划应关注可持续发展,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通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城市规划实践3.1 城市发展战略王丽丽(2017)在论文《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实践研究》中,以某为例,探讨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方法与实践。
认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应结合区域发展背景,明确城市定位,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
3.2 城市更新与改造陈思源(2016)在论文《城市更新与改造实践探讨》中,以某城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更新与改造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提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4. 城市交通规划4.1 公共交通规划刘婷婷(2019)在论文《公共交通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中指出,公共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4.2 智慧交通与城市规划杨帆(2018)在论文《智慧交通在城市规划与发展中的应用》中提出,智慧交通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
将智慧交通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可以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5.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5.1 生态规划与城市发展赵晓光(2017)在论文《生态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与实践》中强调,生态规划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2篇
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2篇(一)实习报告:城市生态学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运行机制,对城市环境的生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二、实习内容1. 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收集,对所在城市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和分析,观察城市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
2. 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学习和掌握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统计,对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状态、噪音污染等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3. 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方法学习和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方法和技术,包括植被绿化、雨水收集利用、垃圾分类处理等,了解不同治理手段的效果和适用范围,对所在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三、实习成果1. 实地调查报告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实地调查,编写了详细的实习调查报告,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各环境因素的测量结果和变化趋势等内容。
2. 评价报告根据所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所在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并根据实地观察和数据统计结果进行了科学的论证。
3. 治理建议根据学习和了解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方法和技术,对所在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改进和优化的建议,包括增加植被绿化、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推行垃圾分类处理等。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同时,我也认识到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综合治理。
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2篇(二)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城市生态研究中心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31日一、实习目标和任务在此次实习中,我主要的目标是学习并应用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通过实地考察、数据采集及分析等方式,对所研究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和改进建议。
国内外学界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理论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界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理论的研究综述作者:王辉来源:《大观》2014年第11期摘要:城市社区建设是社会治理实践创新与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领域。
西方学界多集中于抽象性的社区理论研究。
而国内学界多以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改革进程、社区理论、实证分析、社区治理形态等视角对城市社区建设理论展开研究。
关键词:社区建设;综述;述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以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已然清晰。
在加强城市社区建设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基础环节的现代化进程势在必行,这对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在研究这一课题之前有必要对国内外社区建设的相关理论作出研究评述。
一、国外关于社区理论的研究(一)区位理论。
该理论是美国城市社会学所从事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芝加哥学派是其研究的主要发起者,它的研究特点主要是把社区致力于一种空间现象与地域单位来研究,创新性的以竞争、共生、进化和支配等以往在生物学中常常用来阐释动植物间相互关系的字眼及其理论来化解都市结构和发展的动力之谜。
(二)社会体系理论。
该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将社区融入社会这一整体进行考察,在考察社会体系这一巨大机制的基础上,分析组成社会体系的各个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与整个社会的关系。
在获取整个社会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社区这一社会体系重要构成要素上,将社区致于整个社会体系大网中。
社区日常生活就是通过这些网络相互交织进行的,并逐步转化为各类社会组织及制度,使社区的各类要素逐渐丰满起来。
(三)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是整个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学界诸多研究者将群体居民的互动行为及其与经济发展、政治进程、思想文化、家庭关系、宗教信仰、教育制度等的关系作为研究重心。
上世纪中期,美国学界著名社会学专家J·伯纳德对社区中所存在的竞争、合作、冲突、解体等社会互动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
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
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摘要: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资源和环境矛盾突出,建设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研究现状和实践情况,研究表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普遍忽视了产业发展问题;国外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已严重滞后于实践,急需针对中国现有城市和新城开发的产业选择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分类指导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关键词:生态城市内涵评价指标设计原理1、引言短短 300 年的工业文明历程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地球的资源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在城市地区表现更为集中和明显。
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为特征,造成了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城市病”[1]。
摒弃工业文明理念下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潮流与趋势[2]。
生态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它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高效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重构城市交通、建筑与土地利用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3]。
生态城市的内涵与发展目标与党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等理念完全一致,是根治“城市病”,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与实践主要关注土地利用、建筑、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产业发展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然而,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支柱,是生态城市建设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与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相关的理论,总结国内外实践情况,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2、生态城市的内涵2.1生态城市的起源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4]。
《幼儿园环保实践教育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
幼儿园环保实践教育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深入,幼儿环境教育已经成为学前幼儿家庭和学校关注的话题之一。
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环境意识培养等方面。
本文在中国知网中对中文期刊资料和硕博论文进行了检索,以“幼儿环保实践活动”为主题词,选取了以此主题相关的内容,最终为35篇的研究进行综述。
本文根据获得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将从“概念”“必要性”“研究现状”“教育策略”以及“研究空间”五个方面综述。
(一)关于幼儿环保实践活动的概念研究不同研究者对“什么是幼儿环保实践活动”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总体来说,关于幼儿环保意识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幼儿环保实践活动即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例如杨淑丽于2011年在《3-6岁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的研究》中提出:“热爱自然、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二类:幼儿环保实践活动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定,例如赵瑞桃于2014年在《幼儿园环保教育研究》中将幼儿环保实践活动定义为:“幼儿了解环境保护知识,形成环保意识后产生的行为。
”综上,幼儿环保实践活动是幼儿形成环保意识后对环境的认识以及保护环境所采取的行为措施,它的构成部分是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其中,环保意识是环保行为产生的基础。
1(二)关于培养大班幼儿环保意识的必要性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世界各国发展的普遍问题,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要把中国打造成为美丽中国。
习总书记还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只有尊重和适应自然,从多个方面对自然环境进行全面保护,才能构建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范天森、陈昌春、赵巧华.大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152,可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国内关于《资本论》生态思想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资本论》生态思想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主要对国内关于《资本论》生态思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在分别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概述了《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探讨了国内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主要成果,以及关于生态问题的讨论。
对生态思想的启示与反思进行了分析。
在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研究的价值。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为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资本论》、生态思想、国内研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生态问题、启示、反思、展望、结论总结、研究价值、关键词1. 引言1.1 研究背景《资本论》是马克思的重要著作之一,涵盖了广泛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哲学问题。
随着环境破坏、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关系。
因此, 对《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进行研究,对于加深人们对生态问题的认识,拓展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资本论》所揭示的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和商品交换等概念,都与当代生态问题密切相关。
研究《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有助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引导人类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
通过对《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内容和方法,还有助于指导当代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因此, 在国内学术界开展《资本论》生态思想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学术理论的深化和拓展,也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1.2 研究意义《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被广泛认为是一部集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其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对于当前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资本论》的生态观点对于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揭示,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认识到资本主义对环境的剥削和破坏,并从中找到改善环境状况的路径。
关于生态文明的文献综述
关于生态文明的文献综述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基础与核心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共同发展,它是和谐美好的象征,包含了社会价值、生产方式的生活方式的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在生态自然环境保护,提高全人类生态环境意识等方面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在对人类文明形态和内容的丰富以及对人、生命、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上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概念;科学内涵;理论意义引言自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写入党的报告以来,学术界对生态文明的研究和探索从未中断,也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思路和观点。
由于生态文明的复杂性和新颖性,以及研究者侧重点的不同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人们对其概念和科学内涵尚有不同理解,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也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近十年的生态文明研究资料加以分类梳理,整理出学术界对生态文明概念、内涵和理论意义的不同观点看法,以期促进对生态文明认识的不断深化,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给生态文明概念下定义是研究生态文明的逻辑起点。
因为生态文明的概念提出较晚,具有不可否认的新颖性,再加上其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另外也由于研究者侧重点的不同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人们对其含义尚有不同理解。
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就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这一观点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其实质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经历了原始社会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和工业文明时期后,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从“敬畏、服从”到“利用、改造”,进而转变为“征服”,结果带来了对自然的掠夺和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并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实践研究综述
89
No.5 2013
林业经济
FORESTRY ECONOMICS
· 研究报告 ·
基于熵理论和尖点突变模型的生态城市建设 机理分析
(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 从生态经济学视角出发, 基于熵理论, 应用尖点突变模型, 力图从新的视角揭示生态城市建设的作用 机理。研究表明: 生态城市建设是稳定的, 单纯线性增长机制在改善城市的生态状况方面, 效果并不会太明 显, 并容易引起生态城市建设的逆向选择问题; 生态城市建设的突变依赖于特定的条件, 即存在着微小但却是 导致有序的涨落机制; 生态城市建设允许多样性, 即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着多种不确定的非线性机制。 关键词: 生态城市建设; 熵理论; 尖点突变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338X (2013) 05-0086-05
现代生态城市思想直接起源于霍华德 (Edward Howard) 追求城市与自然平衡的田园城市理论, 在 他的设计理念指导下, 1903 年 英 格 兰 莱 奇 沃 思 (Letchworth) 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田园城市。一个 多世纪以来, 由于城市的发展存在生态极限得到普 遍认同, 城市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 甚至生态危机 的频繁爆发, 环境与发展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时代 主题, 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与平衡协调、 可持续发 展的生态城市成为时代的潮流和理创造一种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的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的理念出发, 运用生态经
曹玉昆 杨 蕾
Analysis of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Mechanisms Basing on the Entropy Theory and Cusp Catastrophe Model
生态文明文献综述
生态文明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针对这一问题,生态文明这一范畴进入人们的视野。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高级形态,生态文明的提出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文明程度。
对于这一范畴的内涵、价值、特征、与科学技术及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的思想内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关键词:生态、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综述引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存境遇,人类享受到丰饶的物质财富,同时也致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发生前所未有的割裂、疏远和冲突,生态危机的警钟频频敲响,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人类进入一个严峻的时代。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继而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最后展望了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方向。
通过对传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进行反思,人们意识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并非生态系统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这种反思的结果导致了生态文明的产生。
一、生态文明的发展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也遇到了环境恶化这个棘手的难题。
目前,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并正向农村蔓延。
在一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环境污染尤为突出。
森林减少、沙漠扩大、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也日趋严重。
环境恶化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又给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冲击。
90年代,产生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实践,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为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真正拉开了生态文明时代的序幕。
本世纪初,人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构建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
低碳背景下绿色建筑设计思路与实践研究
低碳背景下绿色建筑设计思路与实践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二、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概述 (5)2.1 低碳建筑的定义及特点 (6)2.2 绿色建筑的定义及评价标准 (7)2.3 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9)三、绿色建筑设计思路 (10)3.1 节能与可持续性设计 (11)3.2 生态与环境保护设计 (12)3.3 创新与智能化设计 (13)3.4 人性化与舒适性设计 (15)四、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与实践 (16)4.1 建筑方案选择与优化 (18)4.2 建筑材料选择与利用 (19)4.3 建筑节能技术与设备应用 (20)4.4 建筑施工与管理 (21)五、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 (22)5.1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4)5.2 绿色建筑认证流程与标准 (25)5.3 评价结果与应用 (27)六、结论与展望 (28)6.1 研究成果总结 (29)6.2 存在问题与不足 (30)6.3 发展前景与建议 (31)一、内容概括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低碳背景下绿色建筑设计已成为当今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低碳背景下,如何运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实现建筑物的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
本文首先分析了低碳背景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影响,然后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路和实践方法,最后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设计策略的有效性。
本研究为建筑行业在低碳背景下推进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1 研究背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理念深入人心。
建筑业作为资源消耗巨大且环境影响显著的行业之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绿色建筑设计作为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旨在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材料选择、能源利用等方面,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专题文献综述
景观生态规划文献综述一前言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思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然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未来工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环境恶化的结果是导致景观结构的改变、生态功能的失调,而设计合理的景观结构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景观生态规划是建立合理景观结构的基础,它在自然保护区设计、土地持续利用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景现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0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二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和原理2.1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利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问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设汁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喈相处m。
那么,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宅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现设计学(1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设汁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
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没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一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
不同学科和领域对生态规划有着不同理解.公认的生态规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我们这里谈到的是广义的生态规划.是作为一种方法论去指导其他一些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规划(景观建筑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园林规划等),使其成为贯穿生态学原理的规划。
生态规划作为一种学术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地理学家G.P.马什(G.P.Marsh,1864)、地质学家J.W.鲍威尔(J.W.Powell,1879)、英国生物学家派特里克·盖迪斯(Patrick Geddes,1915)为代表的土地生态恢复、生态评价、生态勘测、综合规划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国内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
国内⽣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国内⽣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应⽤于理论研究及案例借鉴1国内⽣态城市基本理论的研究1.1王如松“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理论国内著名⽣态学者马世骏和王如松(1984)提出了“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的理论,明确指出城市是典型的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
在此基础上,王如松对城市问题和⽣态城市进⾏了深⼊的研究。
王如松等(1994)认为,城市问题的⽣态学实质如表1所⽰。
王如松等(1994)提出了建设天城合⼀的中国⽣态城思想。
认为⽣态城市的建设要满⾜以下标准:●⼈类⽣态学的满意原则:包括满⾜⼈的⽣理需求和⼼理需求、满⾜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满⾜⼈类⾃⾝进化的需要。
●经济⽣态学的⾼效原则:包括资源的有效利⽤;最⼩⼈⼯维护原则:城市在很⼤程度上是⾃我维持的,外部投⼊能量最⼩;时空⽣态位的重迭作⽤:发挥城市物质环境的多重利⽤价值;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优化。
●⾃然⽣态学的和谐原则:包括“风⽔”原则;共⽣原则:⼈与其它⽣物、⼈与⾃然的共⽣,邻⾥之间的共⽣;⾃净原则;持续原则:⽣态系统持续运⾏。
王如松等还提出了⽣态城市建设所应依据的⽣态控制论原理:胜汰原理、拓适原理、⽣克原理、反馈原理、乘补原理、扩颈原理、循环原理、多样性及主导原理、⽣态设计原理和机巧原理等。
认为城市⽣态调控的具体内容是调节城市⽣态关系的时、空、量、序四种表现形式。
⽣态城市的衡量指标包括测度城市物质能量流畅程度的⽣态滞竭系数、测度城市合理组织程度的⽣态协调系数和测度城市⾃我调节能⼒的⽣态成熟度。
此外,还提出了⽣态城市的管理和规划⽅法。
王如松等不仅进⾏了⼤量的理论研究,也进⾏了⼤量的实践,⽐较突出的有江苏省⼤丰县的⽣态县建设和安徽省马鞍⼭市的⽣态城市规划等。
在江苏省⼤丰县的⽣态县建设中,提出了详尽的⽣态县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环保局发起了⽣态⽰范区的建设,但这类建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导读:论生态旅游业与生态城市建设,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之探讨,生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仿真。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目录一、理论篇美丽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与公民责任 1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构想 4浅谈生态城市规划及城市环境保护 9浅谈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新构想 10浅析我国生态城市建设 11浅析中国生态城市建设 12浅议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 14山东省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16生态城市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21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 25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肖潇 27生态城市环境补偿的法律思考 29生态城市基本问题研究 33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38二、发展篇生态城市建设系统结构协调作用机理探析 44生态城市建设与市民生活方式的生态化 48生态城市实践重于理念本刊 53生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仿真 57生态城市四元主体模型的构建 63生态城市体现绿色文明 67生态城市与人居环境的改善 71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生态城市与生态美学的融合 72试论生态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76谈生态城市理念在工业园区规划中的运用 77通往生态文明之路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与绿色发展 79我国低碳生态城市政策的国际借鉴与政策建议 84营造多彩花境建设美丽生态城市韩雅瑄 87园林绿化管理在构建生态城市进程中的作用及对策分析 89 原生态城市景观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90圆梦生态城市全方位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92612013/3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构想□ 向爱兵 汤晓炜 张桂春本文所涉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指以鄱阳湖为中心的生态经济区域,涵盖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新余、宜春、萍乡8市全部辖区和抚州市市区、东乡县、金溪县、崇仁县以及吉安市新干县、峡江县、安福县,共65个县(市、区),国土面积9.3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9%。
努力开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_中共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_扩大_会议综述
2010/13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新时期新阶段,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浙江该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和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必然的选择。
6月29—30日,中共浙江省委召开了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回顾总结了生态省建设的实践,专题研究部署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这次全会的报告和《决定》,符合科学发展方向,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浙江发展实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省委书记赵洪祝在全会结束时的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是一次深化认识、统一思想的学习会,是一次发扬民主、凝聚智慧的献策会,是一次研究工作、落实任务的部署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恰逢其时生态文明是当今时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崭新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只有顺应生态文明发展进步的趋势和潮流,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永立潮头、大有作为,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全会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推进生态建设的实践探索历程,重新审视了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大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家一致认为,全会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实践的总结回顾,既实事求是地肯定了成绩,又客观清醒地分析了存在问题,使大家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现实状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既增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感,更坚定了深化生态省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与会同志在讨论时一致认为,推进建设生态文明,正是浙江省委顺时应势,面对新形势,针对新问题,应对新挑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非常及时,十分必要。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与争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 张成功;王习明
作者机构: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出版物刊名: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页码: 125-12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综述;海南省;主办单位;师范大学
摘要:2013年11月9至10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海口举办,本次研讨会的主办单位为《教学与研究》编辑部、海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来自国内近三十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涉及的议题主要包括:生态文明的基础理论、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战略、生态文明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 y wo r d s: e c o—c i t y ;t h e o y ;p r r a c t i c e
与生物 圈计划 ( Ma n a n d t h e B i o s p h e r e P r o g r a m,
刖 菁
M A B) ” , 提 出生 态 城 市 研 究 的核 心 框 架 , 生 态 建设 成 为城 市 可持续 发 展 的 明确 目标 , 生态 城 市 的理论 与实 践 研 究 受 到 各 国城 市 政 府 和 学 术 界 的 关 注 。 2 0 1 2年 7月第 三届 中 国 国 际 生 态城 市论 坛 暨博 览 会 召开 , 会议 以“ 生态 城 市建 设 与 体制 机 制创 新 ” 为 话题 , 生 态 城 市 建设 成 为 2 l世 纪 城 市 发 展 的 主流
体性 , 营 造 全 方 位 的 生 态 城 市 建 设 氛 围等 的 方 面 。 关键词 : 生 态城 市 ; 理论 : 实践
中图分类号 : X 1 7 1 . 1
文献标识码 : A
Re v i e w o n T h e o r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Ec o— — c i t y Co n s t r u c t i o n
t we e n he t o r y s t u d y nd a p r a c t i c e,a nd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a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a t mo s p h e r e o f e c o l o g i c l a c i t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e t e .
L i u Z h e , Ma J u n j i e
( C o l l e g e o f U r b a n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 N o r t h w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 X i ’ a n 7 1 0 1 2 7 ,市 建 设 理 论 与 实 践 研 究 综 述
刘哲 , 马 俊 杰
( 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1 2 7)
摘
要: 回顾 生态城 市思想的产生过程 , 分别阐述生态城 市的概 念、 内涵、 特征 等 内容 , 从 生 态城 市建设 的基 本
理论 、 原 则、 规划方法、 思想等方面分别对 国内外生 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和 实践研 究进行 总结 , 通过对 比国 内外有 关生 态城 市建设 的研 究与实践差异 , 对 中国生态城 市建设研 究提 出建议 , 如 区别现 实生态城 市与理 想生态城 市 的差异 , 探 寻城市生 态化的驱动 因子和建设途径 , 加强理论研 究与 实践相结合及理论与方 法研 究的 系统性和整
第3 8卷第 2期 2 0 1 3年 2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Ⅱ NM ENTAL S C匝 NCE AND M ANAGEM ENT
V0 1 . 3 8 No . 2 Fe b .2 01 3
文章 编号 : 1 6 7 4— 6 1 3 9 ( 2 O 1 3 ) 0 2-0 1 5 9- 0 6
a n d i d e l a e c o l o ic g a l c i t y , e x p l o i r n g t h e d i r v i n g f a c t o r a n d c o n s t uc r t i o n m e ho t d o f e c o l o g i c l a c i t y ,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h e c o n n e c t i o n b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