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摘要:城市是人类的主要聚集地,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
生态城市的提出恰恰符合人们的要求,也顺应了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呼声也就越来越高。
本文对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特征、建设原则和建设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国内外生态城市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针对目前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一、生态城市的定义
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 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关于生态城市概念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
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
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二、建设生态城市的意义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它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文明的享受。
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能源紧缺等“城市病”。
为了寻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人们一直在探索一条经济高效、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道路。
生态城市的建设有助于搞好城市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协调好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它同时也贯彻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精神,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大力提倡建设生态型城市,这既是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是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需要;发展建设生态型城市,有利于高起点涉入世界绿色科技先进领域,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和形象。
二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党中央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并列为两大战略,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当然要贯彻实施好这一重大战略。
三是解决城市发展难题的需要;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的焦点。
城市的发展往往引发人口拥挤、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生态破
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关系协调与和谐的生态型城市,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矛盾。
四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的追求将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从物质型转为精神型、从户内型转为户外型,生态休闲正在成为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三、我国目前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态环境建设的探索。
1999年海南率先获得国家批准建设生态省,2001年吉林和黑龙江又获得批准建设生态省,陕西、福建、山东、四川也先后提出建设生态省。
约有20多座城市如天津、广州、上海、宁波、昆明、成都、贵阳、长沙、扬州、威海、深圳、厦门、铜川、十堰等都先后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
2002年8月.在深圳举办的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上,通过了《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宣言》,将建设生态城市的内容更加详细具体地概括为: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代谢、生态景观整合、生态意识培养。
总之,未来城市环境建设要实现几个转变:一是从对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对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二是从对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需求;三是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四是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环境优化。
针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中国进行生态城市建设必须以“国情”为基点,有的放矢,
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科技水平、人口素质、意识观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城市环境基础差、底子薄,城市建设资金短缺,城市化率较低、农业人口多。
四、未来生态城市建设的展望
中国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指导思想和目标不明确,致使城市生态规划被忽视、被淡化。
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管理,各单位在扩展地盘时忽视了生态环境建设。
由于某些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跟不上城市建设的步伐,工业污染仍十分严重。
此外,城市居民的生态观念还没有深人人心,居民生活垃圾污染也给城市生态建设带来一定影响。
因此。
我们必须逐步提高全民生态意识,更新思想观念,深化理论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实施明确目标,做好科学规划,完善管理体制,协调监控环境,引进市场机制,吸引公众参与,营造生态风尚,加强城区合作。
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使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稳健有序地进行,尽管任重道远,困难重重,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幅繁荣、和谐的生态城市景象将会展现在中国和世界人民面前。
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动力、以公众参与为手段,整体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新机制,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保持高度和谐。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
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责是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城市,加强各种公用设施的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治理。
社会生
态的原则是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创造自由、平等、公正、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生态原则保护和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采用可持续生产、消费、交通、居住区发展模式;自然生态原则,给自然生态以优先考虑最大限度的予以保护,使开发建设活动一方面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内,建立一个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和结构合理、关系协调的生态城市。
五、结论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共处,致
力于城市社会、经济和生态关系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只要我们充满信心,坚持不懈,采用正确的方法与措施,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庆彩,吴椒军.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立法经验及其对中
国的启示[j]环境科学与管理.
[2]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 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3] 陈勇. 生态城市理念解析[j]城市发展研究, 2001, (01) .
[4] 黄肇义,杨东援.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 2001, (01) .
[5] 黄光宇,陈勇. 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
市规划, 1997, (06) .
[6] 童明. 城市政策研究思想模式的转型[j]城市规划汇刊, 2002, (01) .
[7] 孙施文. 中国的城市化之路怎么走?[j]城市规划学刊, 2005, (03) .
[8] 戴学章,姜卉. 大连生态城市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大连干
部学刊, 2009, (07) .
[9] 黄肇义,杨东援.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例[j]国外城市规划, 2001, (03) .
[10] 陈勇. 哈利法克斯生态城开发模式及规划[j]国外城市
规划, 2001, (03) .
叶光胜,男,汉族, 1965年,现任信阳市新凯瑞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技术部员工,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