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与形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0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它是教材新增的内容,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进一步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用形来解决数的有关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

并能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数与形的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并会应用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经历利用图形探究数的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以形想数的直观生动性,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基本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树立数与形的结合是数学解题重要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寻找和发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途径与方法。

通过数与形的转化,认识到数形结合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教学学具准备: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1、出示课件复习题1、复习题2,引导学生回忆旧知,知道图形与数字有紧密的联系。

2小结:在学习中借助图形可以使问题形象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找出数的规律──数与形(板书)。

二、以形助数,探究规律1、出示例1(1)课件出示例题。

(2)数一数各有几个正方形?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正方形的个数?2、数形结合,总结规律(1)、用正方形怎样表示1+3呢?(边说边出示课件)这个图除了用1+3来算还可怎么算?(2×2)说一说2×2在哪里?(每行有2个有2行,就是2个2,即2×2,也就是22)。

(2)、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1+3+5又该怎么拼?请大家动手画一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内容:根据课本第9页至第10页说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能力目标: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3.情感目标:厂家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说教学重点: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说教学难点:在设计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方法:两先两后学导法说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结合欣赏与红制图安排过程,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欣赏图案。

1.看一看:出示课本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2.议一议:看到这些图案,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怎样组成的3.欣赏: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欣赏美丽图案。

三、设计图案。

1.涂一涂。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中的涂一涂的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中的涂一涂的第2题。

2.做一做。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交流。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中做一做的第2题。

四、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0页数学万花筒中的内容,再让学生按照图示的方式试一试,画出一个圆。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和交流。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说课稿第【2】篇〗说教学目标1、通过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2、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寻找出简便的解法,并理出解题思路;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4、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 数与形(一)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 数与形(一)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数与形(一)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数与形(一)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进一步学习分数,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掌握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

2. 形的认识: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3. 数形结合: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使学生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掌握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2.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使学生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掌握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与形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数的认识: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

3. 形的认识:讲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4. 数形结合: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数的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规则、化简、比较大小形的认识: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分类、变换、组合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分数表示下列数量,并比较大小。

(1)一个苹果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数与形》教案、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数与形》教案、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数与形》教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图形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和操作已经较为熟练。

但是,对于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以及通过观察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感受数形结合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发现图形中的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自主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讨论交流法: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形素材,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2.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每个环节的时间。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要内容和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建筑、车辆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独立观察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操练(10分钟)根据呈现的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找出其他图形中的规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与形》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与形》人教版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数与形》这一章节的内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数的认识、形的理解和数与形联系的探索上存在一些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学生们对于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掌握得比较好,能够熟练地进行数的运算。但在分数的乘除运算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意识到,这部分知识需要通过更多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加强巩固。
-例如:通过图形的划分来理解数的分解,发现数的规律与图形变换的关系。
(4)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与形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解决与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1)数的认识:小数与分数的转换,分数的乘除运算。
-难点解释:学生容易混淆分数与小数的转换方法,对分数的乘除运算规则理解不深。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与形》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数与形》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材的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数的认识:理解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掌握数的性质、大小比较和运算。
2.形的认识: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分类、性质、特征及计算方法。
3.数与形的联系:通过实例,探索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如数的分解与图形的划分、数的规律与图形的变换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的分解、图形划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数与形之间联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今天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环节表现积极。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愿意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见解。但在小组讨论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测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资源:ppt课件圆柱等分模型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测一下:圆柱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3.引入: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教学例41.观察比拟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2.实验操作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

那用什么方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⑵提出要求:你能想方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⑶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2024(新插图)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数与形(2)[002]-课件

2024(新插图)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数与形(2)[002]-课件
【教科书P109 练习二十二 第7题】
每个数字是上一行的左右两个 数字之和。继续写下去,下一 行是:1 6 15 20 15 6 1 。
5.你能利用右面的图发现(a+b)2=a2+2ab+b2这一公式吗? 利用你所学的面积计算的知识,探索一下。
【教科书P109 练习二十二 第8题】
如图:①的面积是:a×a=a2,②③的面积 之和是:ab+ab=2ab,④的面积是:b×b=b2。 ①②③④组成的正方形面积是:(a+b)2 ; 所以(a+b)2=a2+2ab+b2。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 1 。
2
状元成才路
计算
111 +++
1
+
1
+
1
+ …。
2 4 8 16 32 64
1+1= 3 24 4
3+1= 7 48 8
7+
1
15 =
……
8 16 16
状元成才路
可以画图来帮助思考。用一 个圆或一条线段表示“1”。
111 1 1 1
状元成才路
课堂小结
1 2
1 + 1 + 1 + 1 + 1 + 1 + =1 2 4 8 16 32 64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
状元成才路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备选练习
六(1)班同学从学校出发,乘车0.5小时,来到离学校6km远 的科技馆,参观1小时,出馆后休息0.5小时,然后乘车0.5小时 返回学校。下面四幅图中,第( ③ )幅描述了六(1)班同学的 这一活动行程。(填序号) 《创优作业100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与形》课件(28张ppt)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与形》课件(28张ppt)

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奇数相加,和 即是几的平方。
2
运用知识
运用知识
1. 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 1+3+5+7=( 4²) 1+3+5+7+9+11+13 =( 7²) 1+3+5+7+9+11+13+15+17
=9²
1+3+5+7+9+…=(n 2 )
n个
从1开始的n个连 续奇数相加,和就 是n的平方。
11 4+8
11 +16 1+32
1 + 64
+……=。1
32 …
1 2

1 4

3 4
3 4

1 8

7 8
7 8
1 + 16
= 1156
1 11133611562126628437
8 7 81
31 42
4
15 1 16 + 32

31 32

二、探究新知
计算。
1 2

1 4

1 8
+1 16
+1 32
结合图形讨论,等号两边的算式之间 它们有什么关系?
1=1² 1+3=2² 1+3+5=3²
观如察果继等续号这两样摆边下的去数,第,4个它、们第5有个什大正么特点? 左方右形各两需边要的几个数小有正什方么形?关系?
1=1² 1+3=2² 1+3+5=3²
1+3+5+ 7 =42
1+3+5+7+9 =52
1
3
6
照这样画下去,第10个图形下面的数字是多少?
10
15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与形》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数与形》主要包括: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公式,分数的应用,以及简单的概率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几何知识。

但是,对于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现数与形之间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公式。

2.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发现并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现数与形之间的规律。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数与形的变换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正方形和圆形的教具。

3.相关的生活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正方形和圆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分数的应用。

通过教具演示和讲解,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运用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分数的应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表示为边长的平方,而圆形的面积公式可以表示为半径的平方乘以π。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数与形》人教版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数与形》人教版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数与形》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本章内容包括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公式,图形的对称性,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的认识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学生可能还难以理解和操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逐步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性质和数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公式,了解图形的对称性,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图形性质和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数形结合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公式,图形的对称性,简单的统计图表制作。

2.教学难点:图形对称性的理解和应用,以及统计图表的制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性质和数量关系。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探索图形的性质。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形和圆形卡片,统计图表模板,计时器。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每个小组有一张桌子。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足球、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吗?”学生可能会回答:“足球是圆的,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自行车是多边形,用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

”教师总结:“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图形的对称性。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图形的对称性。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数与形》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数与形》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数与形》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律。

在本章中,学生将学习到一些基本的数形结合的方法,如数轴、坐标系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数与形》这一章节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

首先,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运算能力,这为学习本章内容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对于一些数形结合的概念和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形结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数轴、坐标系等。

学生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学生能够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形结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培养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形结合的概念和方法。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图片等,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数形结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数轴、坐标系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说课稿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说课稿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说课稿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说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说课稿 1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本课只讲解例11、例题中巧妙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不仅直观而且易于寻找解题途径,并能避免繁杂的计算和推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显得更优越,因而数形结合思想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

2、例题中巧妙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不仅直观易于寻找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繁杂的计算和推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更优越,因而数形结合思想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

3、从教材编排看,数学知识的呈现逐渐由借助直观形式过渡到知识的迁移与推理;从学生思维特点看,他们正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从数形结合的渗透情况看,教材注重由低段的感悟数形结合思想逐步到高段能够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二)学情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材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已经逐渐借助推理与知识迁移来完成,并结合教材挖掘、创造条件开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进入高年级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有一定发展,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知识,同时又满足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先“数”后“形”的顺序,把形象真正放在“支撑”地位,从而为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而服务。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单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的概念: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及其分类;2. 数的运算: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加减乘除和四则混合运算;3. 数的性质:了解数的奇偶性、质数与合数、因数与倍数等性质;4. 数的排序: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比较大小方法,能够进行排序和简单的数列规律分析;5. 数的表示:理解数的进制转换,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6. 数的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价格、测量长度、计算时间等。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数列规律分析;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1. 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如奇偶性、质数与合数、因数与倍数等;2. 数的进制转换,特别是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和方程,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计算器等;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讲解:讲解整数、分数、小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知识;3. 演示:演示数的运算方法和数的进制转换,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练习;4.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求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1. 《数与形》2. 内容: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数的性质、数的排序、数的表示、数的应用等;3. 结构:清晰的标题、条理分明的知识点、典型的例题和练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与形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与形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与形》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探索和发现数的规律。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数列的规律、多边形的内角和、圆的周长和面积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第一个知识点,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让学生发现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和数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和规律,学生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发现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让学生掌握数列的规律,多边形的内角和,圆的周长和面积等知识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发现数的规律,掌握数列的规律,多边形的内角和,圆的周长和面积等知识点。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和规律,学生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发现数的规律。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有趣地展示图形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学PPT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感受数的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数列和图形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图形和数列,尝试找出规律,并填写练习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知识
2. 请根据例1的结论算一算。
1+3+5+7+5+3+1 =( 25)
1+3+5+7+9+11+13+11+9+7+5+3+1=(85)
72
62
二、探究新知
计算
1 2

1 4

1 8
+116 +312

1 64
+ ……。
我你一能个发一现个什加么下规去律看?看, 答案好像有点规律。 加下去,等号右边的分数 越来越接近于1。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数与形
文昌中心小学 马光栋
探究新知 例1
观察一下,下面三幅图中分别有多少个小正方 形?用平方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1 = 12 1+3 = 4= 2 2 1+3+5 = 9= 32
再观察,从左边图1到图2再到图3,依次增加了 多少个小正方形?如果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
小组讨论:上面的图形和算式左 边有什么关系?结合右边呢? 有什么规律?
小芳下了2 盘,小兵下了1 盘。请问:小刚一共下了几盘?
分别和谁下的?
小林
小强
小刚
小芳
小兵
答:小刚一共下了2盘,分别和小林、小强下的。
数形结合
数缺形时少直观, 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 割裂分家万事休。
——华罗庚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一 起把所学知识梳理一遍吧。
关于数与形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
数是前一个数的
1 2
1 2

1 4

3 4
3 4

1 8

7 8
7 8

1 16

15 16
15 16

1 32

31 32

二、探究新知
计算。
1 2

1 4

1 8
+116
1+312

1 64
+……=。1
1 2

1 4

3 4
3 4

1 8

7 8
7 8

1 16
= 1156
32 …
1 11133651162122668743
8 7 81
31 42
4
15 16

1 32

31 32

二、探究新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计算
1 +1 +1 + 1 + 1 2 4 8 16 32
+1 64
+……=。1
还可以画一条线段来示“1”。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 些分数不断加下去, 总和就是1。
有些问题通过画图, 解决起来更直观。
2
1+3+5+7+9+11+13 =( 7 ) 1+3+5+7+9+11+13+15+17 =9 2
1+3+5+7+9+…=( n2 ) n个
从1开始的n个连 续奇数相加,和就 是n的平方。
运用知识
2. 请根据例1的结论算一算。
1+3+5+7+5+3+1 =( 25 )
可以看成两部分:1+3+5+7=42 5+3+1= 32 42+ 32 =25
1=(1)2
1+3=( 2 )2 1 +3 +5 =( 3 )2
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奇数相加,和 是加数个数的平方。
验证:如果继续这样摆下去,第4个、第5 个大正方形各需要几个小正方形?
1+3+5+ 7 =42
1+3+5+7+9 =52
运用知识
1. 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 1+3+5+7=( 4 )2
2019/9/15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课堂检测
小林、小强、小芳、小兵和小刚5 人进行象棋 比 赛,每2 人之间都要下一盘。小林已经下了4盘, 小强下了3盘,小芳下了2 盘,小兵下了1 盘。请 问:小刚一共下了几盘?分别和谁下的?
用连线的方法 试试。
我也来试一试
小林、小强、小芳、小兵和小刚5 人进行象棋 比赛,
每2 人之间都要下一盘。小林已经下了4盘,小强下了3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