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概论实用PPT(73张)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旨在激活农村集体资产,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 竞争力,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同时也有利于完善农村治理体系,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为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国家出台 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例如,《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改革的意见》等。这些政策法规明确了改革的原则、目标、任 务和实施步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 指导和法律保障。
评估原则
01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进
行评估。
评估方法
02
采用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等评估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资产
进行评估。
评估流程
03
按照申请、审核、现场勘察、评估、公示等流程进行资产评估
。
0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 度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利益冲突和协调
04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 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法规
制定明确的政策法规
为了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明确的指导,需要制定 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改革的目标、原则、方法和程序。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需要对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 和完善,以适应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要求。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加强政策支持,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以鼓 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股权设置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PPT课件
城乡一体化与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
胡主席: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 出路,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 进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举措,是缩小城乡 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城乡一体化
权利?
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方案
农村土地改革根本是赋予农民土地开发权——土 地的商业化利用权,允许农民集体出让土地用于 工商业发展和房地产开发 方案
先存量,后增量 以直接出让替代征收(规划和项目审批)
建立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和流转制度
准用《物权法》建设用地使用权规范 商业用地:有偿有期限使用权 宅基地
农村承包经营权流转:期望与现实
政策法律一直是“绿灯”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节,转包、出租、互换、转 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农地流转预期与现实差距
2008年8月底 农业部调研结果: 2007年,东、中、西部地区流转面积占总承包面积的比
重分别为5.9%、4.8%和5.3% 转包和出租,占总流转面积的78%
管理 房地产管理体制改革
结束语
城乡分割土地制度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市场经济发 展需要解放农村土地,使其财产化,需要去农民身份,使 其市民化。 由于二元的土地存在于二元经济社会体制,所以土地制度 的改革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而且与社会保障体制改 革进程相关。因此,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当是长期的分阶 段的,因地制宜的。 法学家的任务是根据城乡一体化新发展模式,设计能够架 构和实现这一目标的土地制度。这一任务的实现不是一个 纯粹的法学问题,更不是一个私法问题,它是一个政治、 经济和社会问题,它需要社会各界,需要公法和私法界的 共同努力。 如果说80年代之后的土地制度改革造就了腾飞中国经济腾 飞(城市繁荣),那么新一轮的土地制度改革则关系着中 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概论课件(PPT73页)
省农业厅政策与法规处 孙力 2017.11
1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背景意义 第二部分 总体要求 第三部分 如何推动改革 第四部分 注意问题 第五部分 推进部署
一、背景意义
❖ (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 革的关系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指坚持农民集体所有的前提, 在明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的基础上,按照股份 合作的原则,将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资产折股量化 到人,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 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实现农民按份享 受集体资产收益的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概论(PPT73页) 工作培 训教材 工作汇 报课件 管理培 训课件 安全培 训讲义 PPT服 务技术
8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概论(PPT73页) 工作培 训教材 工作汇 报课件 管理培 训课件 安全培 训讲义 PPT服 务技术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概论(PPT73页) 工作培 训教材 工作汇 报课件 管理培 训课件 安全培 训讲义 PPT服 务技术
1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概论(PPT73页) 工作培 训教材 工作汇 报课件 管理培 训课件 安全培 训讲义 PPT服 务技术
三、如何推动改革
❖ (一)全面开展清产核资。——是改革的基 础和前提
1、工作目的:摸清家底,防止流失。
2、工作思路:村级自查为主,群众民主参与, 县乡督促审查。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概论(PPT73页) 工作培 训教材 工作汇 报课件 管理培 训课件 安全培 训讲义 PPT服 务技术
简单说,就是将集体共同共有的产权制度改为成员按 份共有的产权制度形式。
3
一、背景意义
❖ (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 革的关系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培训ppt20140825
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 村经济合作社股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及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
土地流转登记颁证程序及相关政策解读
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
• 流程图
• 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 的实施方案 • 操作步骤
准备阶段
• • • • • • • • 1、乡镇(街道)成立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股改分工和工作任务 2、乡镇(街道)村股改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拟订计划,研究部署工作任 务。 3、对村干部、党员、社员代表政策宣传召开村干部、党员、社员代表参加的 政策学习会;掌握村民思想动态和思想顾虑,统一思想。 4、广泛宣传,走访座谈 5、村级制订股改实施计划明确股改各阶段工作任务和时间进度要求 6、召开社员代表会议,启动股改工作形成改革决议,村级建立改革领导小组 :下设政策宣传组、三资清查组、人员排摸组、确权量化组。 7、改革决议上报乡镇(街道)批复核准村上报启动改革请示,乡镇(街道) 核准批复;张贴股改公告和发放公开信。 8、召开动员会议党员、社员代表、村干部参加,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工作 任务
土地确权登记 委托测绘公司通过GPS等方式指界上图,明确四至、面积,公示核实无误
确权后颁证 由县人民政府转经营权合同
申请颁证 流入方填写申请表,逐级审核、公示
颁证 由县人民政府颁发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
流农 转村 )土 登地 记承 颁包 证经 流营 程权 图(
土地流转政策解读
景宁县三农改革交流群
• 欢迎各位一起交流共同探讨分享经验携手前进 • 群名:景宁县三农改革交流群 • 群号:385145331
– 谢 谢!
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工作 落实地块、面积、合同、权 证四到户
落实二轮土地承包工作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讲座培训(PPT 64张)
(一)产权制度改革的三个阶段
1.地方探索与实践阶段 2.农业部研究与规范阶段 3.中央提出明确要求阶段
1.地方探索与实践
★最早起源于八十年代中后期的珠江三角洲。
★全国改革第一村:深圳市的宝安县沙井镇万丰村。 1985年,开展改革.
★主要是引入股份制的一些制度原则,改造过去的 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早期的股份合作制为主要 形式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2012年,村级集体资产2.2万亿元,村均369.3万 元,2004年以来年均递增12.5%
流动资产 9288.3亿元
42.6%
农业资产 271.1 亿元 1.2%
长期资产 12226.9亿元
56.1%
一、农村集体资产与经营状况
(二)资产的地区差异显著
粤、浙、鲁、江、京5省(市) 村级集体资产超过1000亿 村均865.4万元
★明确了产权制度改革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基 本原则和改革的具体程序。
“改什么”“怎么改”“改成什么”
♬改什么:一是要改革原有的运营决策机制; 二是要改革收益分配机制。
♬建立起: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归属清晰、 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经济 组织产权制度。
“改什么”、“怎么改”、“改成什么”
▪ ▪ 由县级人民政府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颁发《广东省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明书》
广东省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颁发证明书
▪ 2006年,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实施《广东省农村集 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
▪ 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定义、名称、章程、组织机 构、议事规定、职责、权利、义务和身份证明书的 办理,以及合并、分立、解散等作了全面的规定
中部地区:16.9% 西部地区:7.2%
东部地区: 75.9%
《集体土地所有权》课件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继受取得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继受取得是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继承、遗 赠、赠与等方式从其他主体获得
土地所有权。
在继受取得过程中,农村集体经 济组织需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 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以获得土地
所有权。
继受取得的方式通常包括买卖、 交换、继承、遗赠、赠与等。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丧失
诉讼解决
如果调解也无法解决纠纷,当事人 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程 序解决争议。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 发展与完善
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演变
建国初期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初 步建立
改革开放时期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 革与发展
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
总结词
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包括乡(镇)农民集体、村农民集体和村内农业集体经济 组织。
详细描述
乡(镇)农民集体拥有乡(镇)范围内的所有集体土地,村农民集体拥有村范围 内的所有集体土地,而村内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则拥有村内部分集体土地。这些主 体共同构成了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体系。
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内容与限制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集体土地所有权》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集体土地所有权概述 •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取得与丧失 •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与保护 •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 案例分析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行使方式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通常由集体经 济组织代表全体成员行使,可以通过 民主决策的方式决定土地的使用和处 分。
第12讲 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农村的产权改革PPT课件
——从1982年到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发出五个1 号文件,一再肯定包产到户政策长期不变,并审时 度势地把体制改革推向农村的各个方面。
13.09.2020
11
包产到户的合法化(续2)
15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 与农地转让制度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流动 和再配置
模式选择:要不要扩大市场机制在土地配置中 的作用? 市场机制与产权:“所有定价问题都是产权问 题(every question of pricing is a question of property rights)” (A. Alchian)。 转让权:权衡资源自用与转给他人用之间得失 的权利
“关键词汇”在产权界定中的重要性 推动的力量
《杜润生自述:二十世纪中国农村制度变革 重大决策记实》
信息成本与制度变迁 一个关键的细节:1980年长期规划会议 言路、信息通道和制度变革 公共政策的形成机制
从政策文件到法律
13.09.2020
12
财产权利与身份自由
农村改革的主线 产权改革:经合约而成的产权 使用权、收益权与转让权
承包合约的承包方(农户)与发包方(集体) 承包方:依法享有承包地的使用、收益和承包经营
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 发包方:必须把全部土地发包给农户,不得以任何
理由将农户经营的土地收回、变更和废除;承包期 内,不得重新调整承包土地
意犹未尽:主体、承包期限与农地转用
13.09.2020
13.09.2020
5
逼出来的变革
饥荒、退出与政策变通
第十讲-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农村的产权改革PPT课件
2020/2/22
可编辑
14
土地制度改革的三个环节
I、 农用土地的 农户经营与转让
II、 农地转非 (征地制度)
III、 城市土地市场
2020/2/22
可编辑
15
现行“农地转用”体制
土地“农转非”的约束条件:
合乎土地利用规划、通过行政审批; 除农村和农民自用的部分外、土地“农转非”必须
同时完成“从集体所有权转为国家所有权” 基本的合法形式:征地
可编辑
5
理解人民公社制度
什么是“集体经济”?
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 不以私产为基础的公产 谁是最终所有者?
国家工业化与按人口平分地租 剥夺农民私产与国家制造的私人产权
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三种土地私产制
集体经济的管理:用行政等级替代剩余索取权 “效率问题”
2020/2/22
可编辑
2020/2/22
可编辑
7
2020/2/22
可编辑
8
包产到户改革
第二次国家退却:1978年休养生息政策 的由来 底层改革:无心插柳柳成荫 土地私有化的困难
为什么无法“土地回老家”? “路径依赖”(path-dependent) 效果
分权决策 地方“合成”中央政策:1980年75号文件 分步推进与模着石头过河
第10讲 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农 村的产权改革
上讲小结 制度变迁理论 农村改革:早期的经验 从农地承包到转让 非农用地制度的现状与变革 小结
2020/2/22
可编辑
1
上讲小结
交易费用与公司理论 公司的合约性质
从合约研究商业组织 重点是合约的限制条件
关于公司的历史 企业家理论 市场里的公司和企业家
南京农业大学-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PPT课件
性用地划拨; 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
15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轨迹:
从物的产权到收益产权
物的产权: 有承包权,但不能流转、担保等 有宅基地,但不能流转、担保等 有建设用地,但仅限于集体内部,符合城市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模糊性:村级组织 的行政化,村民小组的弱化,导致土地所有权 主体在很大程度上为地方政府所控制。
12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轨迹:
从模糊产权到清晰产权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明确了农村土地使用权(建设用地、承包
地、宅基地)的产权内涵:占有、使用、担保、 收益、流转等; 明确了农民对于集体资产的成员权利性质, 注重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协调,合理提高个 人收益。
13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轨迹:
从歧视产权到平等产权
产权歧视: 国有、集体土地土地所有权权益不平等(公
共利益范围没有严格界定); 国有、集体土地使用权权益不平等(如担保
物权-抵押权等); 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农用地使用权权益不平等
(物权/债权问题) 14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轨迹:
从歧视产权到平等产权
治区曲水县,为31860人。
2013年,33个试点县实现地区生
产 总 值 14404.62 亿 元 , 占 全 国
征地改革的市场化,包括补偿标准,多元化补偿等 4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轨迹
2008年以后:市场的主导性不断增强,政府管制更
加有序。
从点的市场到面的市场:包括城镇国有土地,以 及承包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从土地市场体系的构建到土地市场体系的深化, 包括土地证券市场等;
最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 改革有关问题70页PPT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第一章-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概述
“ 第一章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概述第一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创新体制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点。
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通过改革,创新破除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各种体制障 碍。
产权制度改革又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 的决定》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 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集体经济是 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广大农村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它对于 农村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的产权制度面临着 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不明确,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不充分,不利于农民形成 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影响了对土地的投资及规模经营。
在当前制度下,小农 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是由于产权制度不健全,造成农民土地产权受到极大侵犯。
目前在全国各 地不同程度地存在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问题,而且有加重的趋势。
据 2005 年农 业部信访处统计,农民来访内容的 30%多为土地问题。
据北京市 2005 年统计,土 地问题的信访占农村信访总批次和总人次的 52%和 58%。
侵犯农民土地权益主 要表现在:土地征用中,低价强征强占农民承包地,截留、扣缴农民的补偿安置费 用,失地农民的就业无保证;在土地承包和流转中,强制调整或收回农民承包地, 强迫农民流转承包地,非法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截留农民土地流转收益等方面。
上述问题不仅侵犯了农民的基本利益,而且造成一批农民无地可种、无业可做、 无基本社会保障可享,形成“三无”人员,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三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乡结合部的乡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由于土地征用费以及集体资产的使用及处置问题,逐渐成为矛盾的焦点。
在城市化的发展过 程中,城市郊区的土地大量被征用,土地征用后部分土地补偿资金支付给村集体;有些地区在土地征用后,采取“土地开发安置”的方式,即土地开发之后留给村集体作为补偿,以作发展集体经济之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背景意义
(三)改革提出 《意见》是指导 新时期农村集体 产权制度改革和 “三变”改革的 总纲领和行动指 南。
7
一、背景意义
❖ (四)改革意义 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决农民吃饭问题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解决农民奔小康问题
8
9
二、总体要求
10
二、总体要求
❖ (二)改革原则 1、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 2、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地位; 3、坚持集体资产不流失; 4、坚持农民权利不受损; 5、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
❖ (10)健全管理制度。逐一登记造册,建立资产管 理台账,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
17
三、如何推动改革
❖ (二)科学界定成员身份。——是改革的难 点和焦点
1、界定目的:弄清参加集体资产分配的人员, 解决集体资产主体虚置模糊的问题。
2、界定原因:一方面,成员身份有专属性、 特定性、排他性;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 工业化进程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城乡人口 流动频繁,成员变动也很频繁。
抢抓机遇 主动作为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省农业厅政策与法规处 孙力 2017.11
1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背景意义 第二部分 总体要求 第三部分 如何推动改革 第四部分 注意问题 第五部分 推进部署
一、背景意义
❖ (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 革的关系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指坚持农民集体所有的前提, 在明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的基础上,按照股份 合作的原则,将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资产折股量化 到人,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 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实现农民按份享 受集体资产收益的制度改革。
县乡督促审查。
13
三、如何推动改革
❖ (一)全面开展清产核资。 ❖ 3、工作步骤:10个 ❖ (1)建立工作班子。由村支部牵头成立清产
核资工作小组,可以吸收村里威信高、熟悉 情况的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参与。有 条件的村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 ❖ (2)制定工作方案。 ❖ (3)宣传动员培训。
11
三、如何推动改革
❖ 总体上可以分为“四步走”: 清产核资 成员界定 股权量化 发展集体经济
❖ 这“四步走”,不是机械的等上一步走完了再 走下一步,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统筹推进,穿 插进行。
12
三、如何推动改革
❖ (一)全面开展清产核资。——是改革的基 础和前提
1、工作目的:摸清家底,防止流失。 2、工作思路:村级自查为主,群众民主参与,
手续。 ❖ 对侵占集体资金和资产的,要如数退赔,涉及违规违纪的移
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 事人的刑事责任。
16
三、如何推动改革
❖ (一)全面开展清产核资。
❖ 3、工作步骤:10个
❖ (9)接受审查验收。由县纪检部门牵头,农业、 财政、民政、审计、检察、公安、司法、信访等部 门参与,建立清产核资审查和问题处理小组,对村 清产核资结果进行审查验收,查处清产核资过程中 发现的损害集体和群众利益的问题,为产权改革顺 利进行保驾护航。
14
三、如何推动改革
❖ (一)全面开展清产核资。 3、工作步骤:10个 (4)清查核查资产。
以账找物、以物对账。实现账据、账物、账账、 账款、账实五相符。 (5)明晰产权归属。 (6)评估资产价值。 (7)公开公示结果。
15
三、如何推动改革
❖ (一)全面开展清产核资。 ❖ 3、工作步骤:10个
❖ (8)进行集中整改。对清产核资中的问题进行整改。 ❖ 对没有登记入账的,要登记入账; ❖ 对核算不准确的,要调整账目; ❖ 对长期借出或未按规定手续租赁转让的,要清理收回或补办
20
三、如何推动改革
❖ (二)科学界定成员身份。 ❖ 5、界定依据
户籍 成员界定依据 长期固定的生产、生活关系
生活基本保障
21
三、如何推动改革
❖ (二)科学界定成员身份。 ❖ 6、界定步骤 (1)宣传动员;广泛宣传资格认定目的意义,
相关政策; (2)制定确认成员的具体程序、标准、办法;
基准日的确定,要民主决定,给村民选择的 时间和权利。 (3)初步界定。由村两委初步完成;
4
一、背景意义
❖ (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 革的关系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心:清产核资、成员界 定、股权量化、建章立制。 “三变”改革的重心:发展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产权制改革 前提、基础、抓手、途径“三变”改革
深化、延续、要实现的革背景 1、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约40年。 2、农村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发生剧烈变化。 3、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 4、农民收入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支撑力不足。
23
三、如何推动改革
❖ (二)科学界定成员身份。
❖ 6、界定步骤
❖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农民≠村民≠社区居民
18
三、如何推动改革
❖ (二)科学界定成员身份。
❖ 3、成员资格的取得形式
原始取得(身份具有继承性和传承性)
成员资格取得
婚姻取得
法定取得 收养取得
移民取得(政策性移民)
19
三、如何推动改革
❖ (二)科学界定成员身份。 4、界定原则 (1)尊重历史承认现实; (2)实现权利义务对等; (3)坚持民主程序公开。
简单说,就是将集体共同共有的产权制度改为成员按 份共有的产权制度形式。
3
一、背景意义
❖ (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 革的关系
“三变”改革:针对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体经 营性资产较少的贫困村,因缺乏发展集体经 济的资本,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 农民变股东”路径,盘活集体资源,撬动社会 资本,壮大集体经济,把贫困户纳入集体经 济保障范围,实现集体收益惠及全体农民群 众的改革。
22
三、如何推动改革
❖ (二)科学界定成员身份。 ❖ 6、界定步骤 (4)民主决策。对一些特例情况,按照“宜宽则宽、应确尽
确”原则,依法引导、说服大家民主协商落实资格。 最终要经成员(代表)大会通过。 (5)张榜公示。“三榜定案”办法 第一榜公布成员资格界定初步结果,供全体村(居)民核实, 有异议的在提出确凿证据并经确认后进行修正; 第二榜公布核实结果,交全体人员再次确认; 第三榜公布最终核实结果,经成员(代表)大会确认后,作为 个人量化股权份额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