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例2)》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和距离的概念,以及如何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例2通过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方向和距离的概念以及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的引导,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加深对方向和距离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学生能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方向和距离来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理解和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找到一个物体的位置。
2.新课导入:介绍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4.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以台风到达A市为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
感受方向和距离的应用。
教材给出了A市到B市的地图,让
学生根据两个城市的位置关系和台风的移动方向,计算出台风到达B市的时间。
这个例题的难点在于学生需要将地图上的
距离转化为实际距离,并且需要考虑台风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简单的运算。
3.例3.
教材以小鸟飞行为情境引入,让学生体验方向和距离的感觉。
教材给出了小鸟从A点到B点的飞行轨迹,让学生根据
图示判断小鸟的飞行方向和距离。
这个例题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图示感受方向和距离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方法
本单元教学方法以情境串为主,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知识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应用。
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二)》(第3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二)》(第3课时)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二)》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位置和方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时是该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利用指南针确定物体的位置和利用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对本课时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对比例尺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指南针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让学生掌握利用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利用指南针确定物体的位置,利用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2.教学难点:比例尺的概念及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指南针、地图、比例尺等教具。
2.准备相关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指南针指出学校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指南针确定其他物体的位置。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板书。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幅地图,上面有学校、商场、图书馆等地点,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比例尺。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从学校走到商场,我们需要知道实际距离是多少?”学生尝试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个地点,利用指南针和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出从学校到该地点的实际距离。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二《位置与方向(二)》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二《位置与方向(二)》整理和复习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二)》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二是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方向的认知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难以准确描述物体位置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准确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描述物体位置的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准确描述物体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描述物体位置的准确性。
3.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地球仪、坐标系、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地球仪、坐标系、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实际情境,如寻找藏宝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球仪、坐标系等教具,向学生展示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方向和距离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每组学生需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卡片上物体的位置,并准确描述给其他组听。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全体同学面前描述物体位置。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2 位置与方向(二)》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 位置与方向(二)》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和距离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一些复杂的位置问题,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解决一些复杂的位置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方向和距离的概念。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实际问题。
3.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交流和评价。
4.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5.练习: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1.位置与方向(二)2.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3.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的方法,以及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的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经纬网的概念,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能运用经纬网确定实际问题中的位置,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利用坐标确定物体的位置,对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经纬网,所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建立经纬网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经纬网的概念,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经纬网的概念,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经纬网的概念,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直观教学法:利用经纬网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经纬网的结构和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经纬网的介绍、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方法等。
2.经纬网模型:准备一些经纬网模型,用于直观展示经纬网的结构。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经纬网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引导学生理解经纬网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利用经纬网模型进行实际操作,学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2
三、对教材的一些理解介绍知识点的安排:有10个单元、五块知识1、从整个小学学科中的“东南西北”看数学中的“东南西北”(1)一年级上册语文中的“东南西北”的教学定位。
正确、流利的朗诵、背诵儿歌。
知道看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2)科学中的“东南西北”的教学定位。
利用生活经验与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来判断方向与位置。
如:看太阳认方向。
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下午可以用太阳落山的方向来判断;看房屋认方向。
一般大门朝南;看人们晒衣服,一般把晾衣杆装在南边阳台上;冬天,积雪几天不化的一面是北,很快融化的一面是南;山坡上草木茂盛的一面是南;一棵树上枝叶茂密的一面是南,反之是北;看树的年轮,稀疏的一面是南,反之是北。
……(3)教学中的“东南西北”的教学定位。
利用已有的方位知识生活经验,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并为以后的教学学习打基础。
2、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北京天安门广场图的用意,让学生用已有的方位知识说说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由于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所具有的相关性,学生观察的方向不同,描述也会不同,产生矛盾,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1)引导学生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方向时,要让学生指出对应的参照物。
有时的参照物甚至是隐含的。
a、描述时往往以我所出的位置为中心。
例如例1、例4,例1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并感悟东南西北,例4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并感悟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出示例1。
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说东南西北分别在哪个方向?你是怎么知道的?寻找建立概念的支撑点。
当然为了便于教学也可以统一教学,让学生知道太阳升起在东方。
这里我认识教学的关键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
让学生感悟到面向东时,左边是北面,右面是南面,背面是西面。
在实际的环境中建立东南西北的方位观念。
例4在知识的认识水平上是一样的,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和例1可以有些不同。
分二个层次:其一,在实际生活中的位置与方向;浅层次的。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位概念和距离的测量,但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仍较模糊,对实际应用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2.难点: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原理,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相关的生活情境和实例。
2.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的练习题。
3.教学道具:如卡片、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在公园里找某个景点。
让学生思考如何告诉别人景点的位置。
通过这个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如(2,3)表示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
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数对表示课件中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练习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引导学生总结数对表示位置的规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2《位置与方向(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2《位置与方向(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2《位置与方向(二)》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距离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向的相对性,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总结位置与方向的关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对方向相对性的理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技巧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践、交流、思考,进一步掌握位置与方向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方向的相对性,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方向的相对性,会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对方向相对性的理解,以及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总结。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迷路的孩子如何找到回家的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方向的相对性,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例题,交流讨论如何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明确方向的相对性,以及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2《位置与方向(二)》说课稿1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2《位置与方向(二)》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二)》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二单元,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距离、角度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学会用图形和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行进路线。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方向、距离、角度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存在对位置描述不准确、行进路线描述混乱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方向、距离和角度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物体位置描述的准确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用图形和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行进路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用图形和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行进路线。
2.教学难点:学生对物体位置描述的准确性和行进路线描述的清晰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自制教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方向、距离、角度等基本概念,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讨论,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用图形和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行进路线。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方向、距离和角度的关系。
3.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自己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能力。
教师及时反馈,纠正错误。
4.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设计行进路线、寻找隐藏物体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及度、分、秒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方向和距离在确定物体位置过程中的作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对于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逐步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灵活运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练习本、彩笔、量角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如方向的表示方法、度、分、秒的认识等。
然后提问:“我们在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方向和距离。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学校操场上有若干个班级在举行运动会,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帐篷。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二)》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位置与方向的概念,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位置与方向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经纬网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经纬网确定位置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谜语,引发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发现经纬网的构成,探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原理。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经纬网确定卡片上任意点的位置。
4.交流: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分享探究过程的心得体会。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经纬网确定位置的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6.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位置与方向(二)经纬网——> 确定位置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2.学生能够理解经纬网确定位置的原理,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
确定物体的位置
1、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 (即坐标的思想)
四六年级
2、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六五年级
一些变化
由4道例题
3道例题
由2个练习
1个练习
• 渗透方向相对性的习题
• 综合性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 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 简单的路线图。
2、以问题为载体,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 作交流,克服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坐标观念。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教材分析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相关内容
三年级下册:八个方向的认识
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
六年级上册: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方向 的精确化、用两个参数确定平 面上点的另一种方法)
坐标思想的渗透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 定位置”移到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 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 位置”移到本册。
Hale Waihona Puke 教学重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正确描述及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关键: 通过位置与方向的学习,体会确定位 置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每个例题的具体安排
温馨提示
教学本单元之前需要花二课时来补 充《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内容 。
• 方向与距离的含义 • 给出点,说出它到参
?方向与距离的含义?给出点说出它到参照点的方向与距离?未学比例尺但学生能理解图中标识?给出某点到参照点的方向与距离在图上标出该点?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教材示范b点学生自行找到c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参照点动态变动?操作性实践性的习题三具体教学建议例1教学建议1要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2 位置与方向(二)》优秀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2 位置与方向(二)》,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判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总结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以及度、分、秒等方法判定物体位置的基础知识。
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物体位置的判断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方向和距离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判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判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提高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知识的理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总结物体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图、PPT等教学资源。
2.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几个实例,让学生判断物体的位置。
在判断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体之间的方向和距离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互相判断对方的位置。
然后,选取几个小组的答案,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判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例2)》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和距离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一知识,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对简单的方向和距离的计算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复杂方向的理解和距离的估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距离估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对复杂方向进行理解和距离进行估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地图、卡片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描述学校的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图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使用指南针和测量工具,测量和描述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方向。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2《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2《位置与方向(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并能够利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对之前学习的位置与方向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和坐标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位置和方向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于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以及利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2.重点: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2.利用实物和图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3.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印有不同位置的点,用于练习。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例如,教室里的一个学生在第3行第4列,我们可以用数对(3,4)来表示他的位置。
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讲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规则: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通过一些图示和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个规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练习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每组发放一些卡片,上面印有不同位置的点,学生需要用数对来表示这些点的位置。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单独完成。
这些题目可以包括:用数对表示给定位置的点,根据数对找出对应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等。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二)》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坐标确定位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实践,从而掌握位置与方向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基本方法,对坐标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运用坐标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坐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位置与方向的关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情境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坐标纸:准备坐标纸,方便学生画图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在一个公园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某个景点的位置。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引出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呈现(10分钟)1.讲解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如利用坐标系。
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坐标在确定位置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坐标表示其位置。
2.邀请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讨论坐标系的优点和不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位置与方向(二)》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位置与方向(二)》整理和复习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二)》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主要包括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以及利用角度和距离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对于角度和距离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方向的判断和距离的测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方向和距离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学习单。
3.实物或图片。
4.测量工具(如尺子)。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怎样才能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角度和距离的概念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解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1.教师发放学习单,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让学生解释解题思路。
巩固(10分钟)1.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在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实际问题,进行展示并解释解决方法。
拓展(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如利用GPS、地图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1.1 教材版本本教案针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编写。
1.2 教材内容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是该教材中的重要单元之一,主要涵盖了关于位置和方向的进一步学习内容,包括物体相对位置的判断、方向的认识与表达等。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掌握方位概念。
2.学会使用简单的方向词语进行描述。
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准确描绘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2.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3 情感态度目标1.注重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位置和方向问题的体验和感悟。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3.1 教学重点1.掌握简单的方向词语,如上、下、左、右等。
2.将方向词语运用到具体的题目中,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3.2 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方向词语的含义,正确运用。
2.综合运用方向词语进行物体位置和方向的描述。
四、教学策略4.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不同位置和方向的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4.2 合作学习法倡导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5.1 活动一:引入新知教师出示一幅简单的地图,指导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方向词语,描述地图上不同地点的位置关系,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方向词语的重要性。
5.2 活动二:操练与巩固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小问题,要求其他组员根据问题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进行相互操练和巩固。
5.3 活动三:拓展应用教师布置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拓展应用能力。
六、作业布置6.1 知识巩固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用方向词语描述题目中的物体位置和方向,巩固所学知识。
6.2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解答,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物体的位置
1、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 (即坐标的思想)
四六年级
2、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六五年级
一些变化
由4道例题
3道例题
由2个练习
1个练习
• 渗透方向相对性的习题
• 综合性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 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 简单的路线图。
2、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 作进行探索。
3、要向学生明确介绍物体所在方向的一般 表述。
例2教学建议
1、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并在小 组内交流
2、最后向学生介绍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
例3教学建议
• 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再在全班汇 报。
习题的建议
教学建议
1、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 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发展空间观念。
照点的方向与距离
• 未学பைடு நூலகம்例尺,但学生 能理解图中标识
• 给出某点到参照点的 方向与距离,在图上
标出该点
• 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 教材示范B点,学生自
行找到C点
• 描述简单的 路线图
• 参照点动态 变动
• 操作性、实践性的习题
三、具体教学建议
例1教学建议
1、要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正确描述及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关键: 通过位置与方向的学习,体会确定位 置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每个例题的具体安排
温馨提示
教学本单元之前需要花二课时来补 充《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内容 。
• 方向与距离的含义 • 给出点,说出它到参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教材分析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相关内容
三年级下册:八个方向的认识
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
六年级上册: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方向 的精确化、用两个参数确定平 面上点的另一种方法)
坐标思想的渗透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 定位置”移到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 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 位置”移到本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