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易卜生《玩偶之家》 文学考研
玩偶之家分析解读
玩偶之家
2. 主要情节
剧本开场,债务即将还清,丈夫升任银行经理,娜拉以为 苦尽甘来,正在兴高采烈地准备迎接下一天到来的圣诞节,忽然 发生了一件意外事:新任经理要辞退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后者 为保住职位要挟娜拉向丈夫求情未遂,索性向海尔茂揭发了娜拉 的伪造签字的违法行为;娜拉原以为丈夫知情后会把一切责任承 担起来,并打算以死来保全丈夫的名誉,没料到海尔茂看到揭发 信后竟怒斥妻子下贱、无耻、犯罪。
玩偶之家
2012.3.13
玩偶之家
目录
作者简介 主要情节 人物分析 对话节选 内涵思想
1
作者简介
3
人物分析
2
主要情节
4
对话节选
5
内涵思想
玩偶之家
1. 作者简介
亨利克·约翰·易卜生 (1828/3/20~1906/5/23)
挪威剧作家
玩偶之家
1. 作者简介
易卜生被人们誉为“现代戏剧之父”。这 位北欧文化巨人,以社会化性的哲学思想、 丰富的人生观,反映了挪威那个特定的时代。
3. 人物分析-林丹太太
自食其力 顾家 富有牺牲精神
(为了维护生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的生活, 她嫁给了一个有钱但她不喜欢的男人)
女主人公娜拉的一个形象补充 也可以理解为独立后的娜拉的未来
玩偶之家
3. 人物分析-柯洛克斯泰
柯洛克斯泰 :事情虽然没闹到法院去,可是从此以后我 的路全让人家堵住了。后来我就干了你知道的那个行业。 我总得抓点事情做,在那个行业里我不能算是最狠心的人。 现在我想洗手不于了。我的儿子都好大了,为了他们的前 途,我必须尽力恢复我 自己的名誉,好好儿爬上去,重新再做人。我那银行里的 小位置是我往上爬的第一步,想不到你丈夫要把我一脚踢 下来叫我再跌到泥坑里。
易卜生 玩偶之家 赏析
女性解放运动开端
圣诞节
• 作品把时间设定在圣诞节前后三天,在第 一幕的开端,“幸福的家庭”充满了节日 气氛。但随着剧情发展,“生活的风暴” 即将来临,主人公间的矛盾一步步地被激 化。到最后,两人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导 致娜拉在节日晚上出走,这个悲剧性结局 与美好的节日形成鲜明对比,也是对虚伪 的海尔茂,甚至是当时资产阶级男女不平 等,男权盛行的社会的讽刺。
主旨
• 通过描写了娜拉这个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 普通的妇女形象,在资产家庭中长期被父 亲和丈夫当作玩偶,没有独立人格和自由, 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中男女的不平等,压 迫女性的丑陋事实,控诉了虚伪自私的资 本主义男权主义,娜拉的悲惨遭遇映射着 十九世纪资产阶级中妇女的玩偶地位,宣 扬女性独立解放。
社会影响
娜拉
• • • • • • • • • 觉醒前: 善良、活泼、无忧无虑 当时资产阶级家庭中依附男性生存的女性代表 习惯于用自身取悦男性而生存的日子 勇敢聪明,不忍心打扰病重的老父,独自拯救丈夫 生命,自己尽力维持家庭生计和还债 本身拥有独立的思想和不服输的“反叛”精神,只 是长期在男权的掌控下暗暗滋生。 觉醒后: 随着看清自身玩偶般的处境和丈夫丑恶渺小的面孔, 毅然选择与丈夫谈判并立刻出走 女性独立思想得到觉醒,敢于质疑社会的法律、宗 教,勇敢开展自己的人生。
• 1862年,提倡自由恋爱、反对旧式婚姻的《爱 的喜剧》,遭到社会上保守势力的恶毒攻击,他 为此感到痛心。 • 1864年,离开挪威远行。 • 1867年,《彼尔.京特》表现“个人精神反叛” 主题。 • 1879年,创作《玩偶之家》 • 1891年,易卜生以名作家的身份回到挪威 • 1906年去世,挪威议会为他举行了国葬。
《玩偶之家》赏析
《玩偶之家》赏析作者简介:亨利克·约翰·易卜生(1828年3月20日-1906年5月23日),生于挪威希恩,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
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名字之一。
他是欧洲知识界取得现代突破的中心人物。
他的剧作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仍在世界各地继续上演。
据说,易卜生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在世界上被上演最多的剧作家。
易卜生共出版过26部戏剧和一部诗集,其作品常被划分为四个部分:民族浪漫历史剧其中包括从《凯蒂琳》(1850年)到《觊觎王位的人》(1863年)等剧作思想剧《爱情喜剧》(1877年)、《布朗德》(1866年)、《培尔?金特》(1867)和《皇帝与加利利人》(1873年)当代现实剧(又称四大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1877年)、《玩偶之家》(1879年)、《群鬼》)(1881年)、《人民公敌》(1873年)心理与象征剧《野鸭》(1884年)、《罗斯莫庄》(1886年)、《海上夫人》(1888年)、《海达?高布乐》(1890年)、《建筑师》(1892年)、《小艾友夫》(1894年)、《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1896)和《当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1899)。
摘要:《玩偶之家》,作于1879年,《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也是与妇女问题密切相关的一部杰作。
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突出,全剧通过写女主人娜拉和男主人海尔茂由一对恩恩爱爱的夫妻转变为关系破裂的陌路人,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转变为破裂的家庭,通过娜拉从是丈夫和父亲的玩偶转变为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男女不平等、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现实,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和不合理。
内容:娜拉和海尔茂8年的“恩爱”生活在一纸票据面前竟然显得那么不堪一击,这不由令人想起一位作家的慨叹:你怎么夸张,夸张不过生活,你怎么想像,想像不过现实!复杂的生活矛盾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问题,这一切却在情节的发展中让读者看了个明白。
浅析《玩偶之家》
浅析《玩偶之家》亨利克·约翰·易卜,是众口皆碑的现代散文剧之父,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戏剧大师。
他以社会问题剧而闻名于世, 被誉为“欧洲现代戏剧之父”。
面向社会, 面向现实的人生是他的剧作的最大特点。
他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
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
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
《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控诉书。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在1879年创作的戏剧,当时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社会矛盾激化,人们在金钱面前的自私自利、虚伪的丑陋面目显露无疑。
为了抢夺金钱,不顾友情、亲情、爱情,在他们眼中,金钱就是一切。
这些资产者的丑陋行为在海尔茂的身上得到了完整的诠释,娜拉于他来说只一件是玩具。
易卜生一直认为,夫妻不仅要共同生活,更要平等相处,自由发展自我的个性,这种观念在《玩偶之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剧中,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生活中不断成长不断觉醒,成为思想成熟的先进女性,认识到了自己在家庭里“玩偶”的地位,于是进行反抗,离家出走。
然而本剧是带有欺骗性的,在表象的外衣下人们往往看不清人物的真实性格和真实情况,直到最后才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玩偶之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娜拉和海尔茂是一对夫妻。
一次海尔茂病危,为了挽救丈夫的性命,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名借得了一笔款项,海尔茂转危为安。
几年后,海尔茂升任银行经理,并准备裁退一个职员,没想到这个职员却正好是娜拉从前的借款人。
职员以当年伪造签名的事来要挟娜拉,将此事写成信寄给海尔茂。
海尔茂看到信后,恼羞成怒,痛斥娜拉让他面临身败名裂的险境。
这时,职员却因遇到旧情人而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将借据退还给了海尔茂。
正当海尔茂庆幸事情已经过去的时候,娜拉却因看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离家出走。
浅析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浅析《玩偶之家》《玩偶之家》,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著名的(1)社会问题剧,作于1879年,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
他开创的“社会问题剧”真实地反映了挪威现实生活,剖析了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的特点,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肮脏腐朽的本质,提出了许多社会重大问题。
它以丰富的社会内容,深遂的思想与精湛的艺术把妇女解放问题呈现与观众。
这一题材的创新,震动了欧洲舞台,掀起了一场戏剧革命。
剧中通过娜拉和海尔茂一个普通资产阶级夫妇的家庭关系的剖析,生动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再现,把社会问题与舞台艺术结合起来,把戏剧当作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把舞台当作讨论问题的论坛,拉近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
在易卜生逝世100周年的今天,中国国家话剧团将这位挪威戏剧大师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再次搬上舞台。
再将引起中国读者关注,它超越了妇女解放这一主题,赋予了它新的生命。
现从《玩偶之家》创新的题材和鲜活的人物、矛盾冲突营造的艺术效果、戏剧的结构艺术、结局与韵味,来浅析易卜生〈玩偶之家》的艺术魅力。
内容梗概: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是围绕娜拉和海尔茂矛盾冲突的焦点:“伪造签字借款”这一事件展开的。
女主人公娜拉为了给丈夫海尔茂治病,曾伪造死去的父亲签字向律师柯洛克斯借过一笔巨款。
柯洛克斯以此来威胁娜拉让她不让已升为银行经理的海尔茂解雇他。
“签字借款”这一事件暴露后,娜拉清楚地看到海尔茂卑鄙自私的灵魂和自己在家里的“玩偶”地位,直面现实,毅然弃家出走,勇敢地踏入未知的世界,成为戏剧界,最大胆、最热爱生命的人物之一。
一、创新的题材和鲜活的人物真正的经典之作,它必须具有创新的题材和鲜活的人物再现,必须是超越时空嬗变的,不论它以什么面孔出现,只要它能经受住自然的反应,它就是经典。
《玩偶之家》跨越了时代的不同,地域的不同、读者对作品的阅读认知理解水平的不同,仍然保持观众的心态会处于不断发现与惊喜过程中使人的心活泼不死。
高中语文《玩偶之家》作品赏析素材 苏教版选修
《玩偶之家》作品赏析易卜生曾对一个给他写传记的作者路德维希·帕萨尔格说:“我所创作的一切,即使不是我亲自体验的,也是与我经历过的一切极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他的《玩偶之家》不是随意虚构的,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易卜生有个名叫芳拉·基勒的朋友。
她爱好文学,重感情,初期婚姻生活十分美满。
她丈夫基勒得了肺结核,医生劝劳拉让她丈夫去南部欧洲疗养,否则病情不但会加重,且有性命危险。
劳拉瞒了丈夫向友人借了一笔钱,为了推迟债期又伪造了保人签字,丈夫病治好后,知道真相,大发雷霆,谴责劳拉的所作所为败坏了他的名誉,毁了他的前途。
劳拉一片深情却得到如此报应,她受不了这无情的打击,精神失常。
基勒同她离了婚,一度被亲友们羡慕的家庭就此完结,易卜生根据劳拉这个原型,用深刻尖锐的批判精神和高度的艺术技巧塑造了娜拉这个形象。
她不仅仅是个有血有肉的现实社会中的人,而且是升华了的艺术形象。
她善良却很坚强,不甘心从属于他人,要做一个同男子平等的人。
她认清了丈夫真面目后并没有发疯,而是冲出牢笼去寻求自由。
《玩偶之家》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和家庭关系上的假象,揭露了在“幸福”、“美满”等表面现象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本质,并提出了妇女解放这样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
它是一篇抨击资产阶级男权中心思想的控诉书,是一篇妇女解放的宣言书。
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通过层层剥笋的手法展开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心理,展示人物性格。
第一幕开始时,娜拉给观众的印象是个美丽、活泼、无忧无虑的家庭主妇。
她对女友林丹太太谈到她为拯救丈夫而自我牺牲的往事,使观众立即感到娜拉是个善良而坚强的女性,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名誉。
随着同海尔茂、柯洛克斯泰的谈话,娜拉的性格和思想层层揭示出来,一个头脑清醒、渴望独立自由、愿为真理而奋斗的高尚的女性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观众面前。
剧中的次要人物林丹太太同娜拉一样高尚。
她自食其力,富有牺牲精神。
玩偶之家文学短评
《玩偶之家》:对家庭与社会的深刻洞察《玩偶之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经典之作,其背后蕴藏的社会、文化和道德意义,使它成为了一部经久不衰的杰作。
易卜生的这部作品,首次于187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上演,其影响力在当时可谓风靡整个欧洲。
这不仅因为它对家庭中妇女地位问题的尖锐揭示,更重要的是,它挑战了当时欧洲社会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
娜拉的出走,不仅仅是对丈夫海尔茂的背叛,更是对整个社会制度的挑战。
剧中,娜拉是一个充满活力、乐观的女性,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为了家庭不惜伪造父亲的签名。
然而,当她发现自己为家庭所做的一切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时,她开始对自己的角色产生了怀疑。
而当海尔茂在无意中发现了她曾经的不当行为时,他对她的态度立即发生了转变。
这样的变化让娜拉深刻地认识到,无论女性多么努力地维护家庭和付出自己,一旦失去了丈夫的宠爱和支持,她的一切努力都变得毫无意义。
娜拉的出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动。
它是对传统家庭观念和社会道德的挑战,是对女性权益的追求。
当娜拉关上大门、离开那个曾经的家时,她所展现出的决绝和勇气,是对所有受到不公待遇的女性的鼓励和呼唤。
时至今日,《玩偶之家》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它提醒我们,家庭和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和歧视的现象。
而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像娜拉一样勇敢的女性站出来,挑战那些过时的观念和规范。
同时,它也警示男性,不应仅仅把女性视为家庭的附属品,而应该真正尊重和平等地对待她们。
值得注意的是,《玩偶之家》所倡导的女性解放并不仅仅限于对家庭的逃离。
真正的解放,是女性能够在家庭和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拥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机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
《玩偶之家》不仅仅是一部戏剧,它是对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深刻反思。
通过娜拉的故事,我们得以思考自己的角色和位置,重新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和行为。
也许,这就是《玩偶之家》真正的价值所在。
易卜生《玩偶之家》评析
易卜生《玩偶之家》评析易卜生《玩偶之家》评析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
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
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少年时期,因父亲破产,家道中落,没有进成大学,不满十六岁就到一家药店当学徒。
社会的势利,生活的艰辛,培养了他的愤世嫉俗的性格和个人奋斗的意志。
在繁重而琐碎的学徒工作之余,他刻苦读书求知,并学习文艺写作。
1848年欧洲的革命浪潮和挪威国内的民族解放运动,激发了青年易卜生的政治热情和民族意识,他开始写了一些歌颂历史英雄的富有浪漫色彩的剧作。
接着,他先后在卑尔根和奥斯陆被剧院聘为导演和经理,达十余年之久。
这段经历加深了他对挪威社会政治的失望,于是愤而出国,在意大利和德国度过二十七年(1863-91)的侨居生活,同时在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晚年才回奥斯陆。
易卜生一生共写了二十多部剧作,除早期那些浪漫抒情诗剧外,主要是现实主义的散文剧即话剧。
这些散文剧大都以习见而又重大的社会问题为题材,通常被称为“社会问题剧”。
《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和《人民公敌》(1882)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
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
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
《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控诉书。
《玩偶之家》创作于1879年。
女主人公娜拉出身中等家庭,美丽活泼,天真热情。
浅析易仆生的《玩偶之家》
浅析易仆生的《玩偶之家》摘要:19世纪挪威的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真实地反映了诺威社会当时的生活,剖析了欧洲资本主义的特点,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肮脏、腐朽的本质,提出了许多重大社会问题。
关键词:易卜生;性格魅力;结构艺术;艺术魅力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年),挪威戏剧家。
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
易卜生为审视社会和心理问题,摆脱了19世纪的写作传统,使用口语化的散文体进行写作,不愧为一代戏剧大师。
《玩偶之家》是亨利克·易卜生的代表作,被比做“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
在这个“宣言书”里,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以此做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
《玩偶之家》中鲜活的人物、矛盾冲突的营造、戏剧的结构艺术都体现了易卜生作品的艺术魅力。
一、人物的性格魅力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分别描写了人物鲜明的个性,文章中,娜拉美丽、善良、活泼、热情,外柔内刚,有内在的毅力和刚强的个性。
她爱丈夫,一切都为了丈夫,甚至打算献出生命。
但生活现实使她看清了她在家里没有独立的地位。
娜拉经历了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
海尔茂开始时勤奋努力,似乎很爱妻子。
但在妻子心中丈夫的地位至高无上,男人利益不容侵犯,妻子必须顺从丈夫。
娜拉的丈夫可以在生活中变出四张脸:温存,打算牺牲;看信后勃然大怒,恶毒辱骂;危机消除时装出笑脸,“饶恕”娜拉决定出走时收起笑脸、诘问。
暴露出市侩的虚伪及自私的男权主义。
文章中人物的性格造就了剧情发展的必然。
二、矛盾冲突营造的艺术效果《玩偶之家》中的矛盾冲突是复杂的,作者根据戏剧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人物群像的刻画,确立了以娜拉与海尔茂矛盾冲突为主线,围绕着“冒名签字”引发的各种矛盾冲突为副线。
主线与副线交织纠缠在一起,将戏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到了极致,从而营造出跌宕有致的艺术效果。
浅析《玩偶之家》中主人公的形象
浅析《玩偶之家》中主人公的形象摘 要: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话剧,《玩偶之家》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过程。
而造成娜拉最后与丈夫感情破裂、毅然离家出走的根本原因在于她思想上的觉醒和性格上的变化。
娜拉作为这部三幕话剧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已经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娜拉最终的出走,也被视为是对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
本文将对娜拉这一形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玩偶之家》娜拉形象《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1879年创作的戏剧,她是一部及其卓越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宣传教育剧,也是女权主义的宣告书。
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
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
《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控诉书。
文中的娜拉很具有典型意义,她从原先的对自己丈夫百依百顺到最后的毅然决然的离开自己的丈夫,而这一切都源于娜拉性格。
一、娜拉的完美形象觉醒前的娜拉的身上拥有一般家庭妇女所拥有的一切优点和美德。
戏剧的主角,托伐·海尔茂的妻子——娜拉。
起初娜拉就给观众的影响是个美丽,善良,热情,富有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家庭主妇。
戏剧一开始,娜拉给脚夫小费的举动,就可以说明她善良。
本来娜拉只需要给脚夫50欧尔(挪威的一种货币单位)。
可能是因为她的心情受节日气氛的影响,她却给了她双倍小费。
在第一幕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她热心帮助昔日的同学(克里斯替纳)林丹太太找工作。
即便多年不见,也愿意把她当做多年好姐妹一样看待。
同样在得知阮克大夫在死亡线上挣扎时,她犹如亲人一样鼎力相助,并在精神上给以极大的安慰。
这一切都可以说明她的善良。
其实娜拉有这般热心并不是没有根据。
易卜生《玩偶之家》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易卜生《玩偶之家》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易卜生《玩偶之家》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玩偶之家》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挪威]易卜生类型:戏剧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879年。
《玩偶之家》分析
浅析《玩偶之家》主要人物形象《玩偶之家》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在这里,我简单分析一下主要人物形象和自己对这部剧的一点认识。
男主人公海尔茂生性怯弱,谨小慎微,在社会上辛苦奋斗,险些拼掉身家性命才博得一点立足之地,他出场后表达的第一个态度是不赞同娜拉胡乱花钱,接着是不赞同娜拉借贷,然后又透过娜拉的言语向读者呈现,他连冷静面对生活意外打击的勇气都没有,陷入磨难时,还需要娇小的娜拉对他施以安慰和援助。
海尔茂的所谓强势不过是从社会体系中生硬挪用来的,这恰恰证明了他的不强。
就内心的坚强程度而言,海尔茂不过是一个伪男人,连娜拉都不如。
海尔茂与娜拉的真正症结在于爱的缺席,他们之间没有可以化解冲突的爱情,有的只是社会权力式伦理体系下的夫妻名义。
在第三幕中,海尔茂问娜拉:那就是你不爱我了娜拉回答道:不错,我不爱你了。
娜拉的阐述无疑是一种事实,用娜拉的说法,这是他们结婚八年来,头一次正正经经的谈话,这不爱不是突如其来的转折,而是拂去假象伪饰后的真相。
过去八年里,海尔茂对娜拉没有爱,有的只是真实的圈养和消遣;娜拉对海尔茂也没有爱,但她以为自己有爱,处处都用爱的幻觉蒙蔽自己,当然也用爱的努力拯救自己,但她不过活在一种虚拟的幸福中。
海尔茂对待娜拉的方式,是世俗社会的通常方式,海尔茂不是它的发明者,只是一个普通的使用者和臣服者,但这样的体系对娜拉的损害有多少,对海尔茂的惩罚就有多少。
表面看他在自觉充当着权利体系的傀儡,享受着其种种优越的恩赐,但这是以损害他作为男性的阳刚灵魂为代价在进行的,这样的恩赐本质上不过是一种阉割。
海尔茂温顺臣服于这样的体系,名义上他是权力的自由拥有者,但在强大的体系中,他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奴隶。
看看娜拉离家出走时,海尔茂那副眼泪汪汪的可怜样子吧,再联想楼上那几个熟睡的可怜孩子,对一个男人来说,这是相当重的惩罚。
从这里看,这部剧带有某种悲剧的意味。
按照亚里斯多德的理论,悲剧在感情上能带给人恐惧和怜悯。
浅析易仆生的《玩偶之家》
浅析易仆⽣的《玩偶之家》浅析易仆⽣的《玩偶之家》摘要:19世纪挪威的戏剧家亨利克·易⼘⽣的《玩偶之家》真实地反映了诺威社会当时的⽣活,剖析了欧洲资本主义的特点,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肮脏、腐朽的本质,提出了许多重⼤社会问题。
关键词:易⼘⽣;性格魅⼒;结构艺术;艺术魅⼒亨利克·易⼘⽣(1828—1906年),挪威戏剧家。
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亚和莫⾥哀⼀样不朽的声誉。
易⼘⽣为审视社会和⼼理问题,摆脱了19世纪的写作传统,使⽤⼝语化的散⽂体进⾏写作,不愧为⼀代戏剧⼤师。
《玩偶之家》是亨利克·易⼘⽣的代表作,被⽐做“妇⼥解放运动的宣⾔书”。
在这个“宣⾔书”⾥,娜拉终于觉悟到⾃⼰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先我是⼀个⼈,跟你⼀样的⼈,⾄少我要学做⼀个⼈。
”以此做为对以男权为中⼼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
《玩偶之家》中鲜活的⼈物、⽭盾冲突的营造、戏剧的结构艺术都体现了易⼘⽣作品的艺术魅⼒。
⼀、⼈物的性格魅⼒易⼘⽣的《玩偶之家》分别描写了⼈物鲜明的个性,⽂章中,娜拉美丽、善良、活泼、热情,外柔内刚,有内在的毅⼒和刚强的个性。
她爱丈夫,⼀切都为了丈夫,甚⾄打算献出⽣命。
但⽣活现实使她看清了她在家⾥没有独⽴的地位。
娜拉经历了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摆脱“玩偶”地位的⾃我觉醒过程。
海尔茂开始时勤奋努⼒,似乎很爱妻⼦。
但在妻⼦⼼中丈夫的地位⾄⾼⽆上,男⼈利益不容侵犯,妻⼦必须顺从丈夫。
娜拉的丈夫可以在⽣活中变出四张脸:温存,打算牺牲;看信后勃然⼤怒,恶毒辱骂;危机消除时装出笑脸,“饶恕”娜拉决定出⾛时收起笑脸、诘问。
暴露出市侩的虚伪及⾃私的男权主义。
⽂章中⼈物的性格造就了剧情发展的必然。
⼆、⽭盾冲突营造的艺术效果《玩偶之家》中的⽭盾冲突是复杂的,作者根据戏剧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物群像的刻画,确⽴了以娜拉与海尔茂⽭盾冲突为主线,围绕着“冒名签字”引发的各种⽭盾冲突为副线。
易卜生对批评《玩偶之家》反击的作品
易卜生对批评《玩偶之家》反击的作品
摘要:
一、易卜生及其作品《玩偶之家》简介
1.易卜生背景介绍
2.《玩偶之家》剧情简介
二、对《玩偶之家》的批评与反击
1.主要批评观点
2.易卜生的反击作品
三、反击作品的主题与意义
1.主题思想
2.对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正文:
易卜生是挪威著名戏剧家,他的作品《玩偶之家》被认为是现代戏剧的开山之作。
该剧讲述了一个关于女性觉醒的故事,女主人公娜拉从对丈夫的盲目顺从,到最后勇敢地追求自由和独立,挑战了当时的道德和家庭观念。
尽管《玩偶之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但也引发了一些批评。
有人认为易卜生的作品中道德观念过于激进,对家庭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面对这些批评,易卜生创作了一系列作品进行反击。
其中最著名的一部反击作品是《人民公敌》。
这部剧作讲述了一个医生发现当地温泉水含有有害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但为了保护小镇的经济发展,他选择隐瞒真相。
这揭示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金钱和道德之间所做的选
择,以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公益之间的冲突。
这部剧作实际上是易卜生对批评者的回应,他认为自己的作品并非是道德观念的颠覆者,而是在揭示现实的黑暗面,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易卜生的反击作品主题仍然围绕着道德、家庭、社会等问题展开,旨在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
这些作品不仅深化了易卜生原有的主题思想,还为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启示人们要勇于面对现实,敢于追求真理。
综上所述,易卜生通过反击作品表达了自己对批评者的反驳,同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玩偶之家]《玩偶之家》:《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玩偶之家》:《玩偶之家》篇一: 《玩偶之家》:《玩偶之家》-作品简介,《玩偶之家》-作者简介《玩偶之家》写于1879年,它通过海尔茂与娜拉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描写了女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终于脱离“玩偶”家庭的自我觉醒的过程,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热情歌颂了妇女的解放。
作品从家庭夫妇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社会矛盾,对娜拉和海尔茂的不同性格,可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作品之中。
玩偶之家剧本_《玩偶之家》-作品简单介绍[)《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著名社会问题剧及社会心理剧。
作于1879年。
女主人公娜拉出身中等《玩偶之家》家庭,美丽活泼,天真热情。
她热烈而真诚地爱着自己的丈夫海尔茂。
为替丈夫治病,她曾冒名举债,又熬夜抄写文件,挣钱、省钱,偷偷还债。
如果需要,她甚至表示可以为丈夫而死。
但她的丈夫,却是个虚伪自私的资产阶级市侩,他平时管她叫“小鸟儿”、“小松鼠儿”,可一旦知道娜拉曾冒名举债,危及自己的社会名声和地位时,便一反常态,大骂她是“犯罪女人”,还扬言要剥夺他教育子女的权利,要对她进行法律、宗教制裁。
后来,当债主受女友感化,退回了冒名借据时,他又转变态度,表示要永远爱她和保护她。
经此转折,娜拉终于看清了自己的“泥娃娃”处境,发现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于是对保护这家庭关系的资产阶级法律、道德、宗教,提出了严重怀疑和激烈批判,并毅然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
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
她对社会的背叛和弃家出走,被誉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
然而,在素把妇女当作玩偶的社会里,娜拉真能求得独立解放吗?茫茫黑夜,她又能走向何处?玩偶之家剧本_《玩偶之家》-作者简单介绍易卜生易卜生,挪威人,世界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始祖和最著名的作家,商人家庭出身。
一生共写剧本26部。
《觊觎王位的人》、《厄斯特洛的英格夫人》等早期剧作,大多以历史题材表现爱国主义思想,浪漫色彩浓郁;中期创作就有意识地揭示当时的各种社会问题,有《培尔?金特》、《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国民公敌》等剧作。
《玩偶之家》点评
《玩偶之家》点评
《玩偶之家》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无论是作为戏剧作品在舞台上呈现,还是作为文学作品供读者阅读,它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首先,从戏剧的角度来看,《玩偶之家》通过紧凑的剧情和鲜明
的人物形象,成功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要问题。
特别是女性地位和家庭关系的问题,更是被尖锐地提了出来。
这种直接的呈现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反思这些问题。
其次,从文学角度来看,《玩偶之家》的语言表达和结构安排都
相当出色。
作者易卜生运用了丰富的戏剧技巧,如内心独白、舞台说明等,使得剧情更加生动真实。
同时,作品的主题和内涵也非常深刻,它不仅仅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批判,更是对人类普遍命运的一种探讨。
此外,《玩偶之家》的结局也极具震撼力。
娜拉的出走不仅是对
传统家庭观念的挑战,更是对女性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的彰显。
这种结局不仅让观众感到震撼和深思,也让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更加深刻的升华。
然而,虽然《玩偶之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但也有一些读者可能会认为它过于悲观或消极。
作品中的许多人物都面临
着困境和挣扎,这种现实主义的描绘可能会让一些读者感到沉重和压抑。
总的来说,《玩偶之家》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它通过独特的戏剧形式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功地吸引了无数读者和观众的关注。
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社会、思考人生的重要视角。
无论是作为文学作品还是戏剧作品,《玩偶之家》都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欣赏。
玩偶之家分析解读
目录
玩偶之家
作者简介
主要情节
人物分析
对话节选
内涵思想
作者简介
1
主要情节
2
人物分析
3
对话节选
4
内涵思想
5
玩偶之家
4. 对话节选
娜拉:这整整的八年要是从咱们认识的时候算起,其实还不止八年咱们从来没有在正经事情上头谈过一句正经话。 海尔茂:难道要我经常把你不能帮我解决的事情麻烦你? 娜拉:我不是指着你的业务说。我说的是,咱们从来没坐下来正正经经细谈过一件事。 海尔茂:我的好娜拉,正经事跟你有什么相干?
人物分析
3
对话节选
4
内涵思想
5
玩偶之家
3. 人物分析-娜拉
娜拉 :我不信。难道法律不让女儿想法子让病得快死的父亲少受些烦恼吗?难道法律不让老婆搭救丈夫的性命吗,我不大懂法律,可是我想法律上总该有那样的条文允许人家做这些事。 娜拉 :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 海尔茂:没有的事!你说的是什么责任? 娜拉: 我说的是我对自己的责任。 娜拉:牧师告诉过我,宗教是这个,宗教是那个。等我离开这儿一个人过日子的时候我也要把宗教问题仔细 想一想。我要仔细想一想牧师告诉我的话究竟对不对,对我合用不合用。
伪善、自私、重名重利、小人、把妻子当作玩偶
玩偶之家
3. 人物分析-林丹太太
自食其力 顾家 富有牺牲精神 (为了维护生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的生活, 她嫁给了一个有钱但她不喜欢的男人) 女主人公娜拉的一个形象补充 也可以理解为独立后的娜拉的未来
玩偶之家
3. 人物分析-柯洛克斯泰
2012.3.13
目录
玩偶之家
作者简介
主要情节
人物分析
对话节选
试分析以补升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系数玩偶之家的创作特色
试分析以补升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系数玩偶之家的创作特色玩偶之家》的主要艺术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在悬念和伏笔的运用上很有特色;人物对话充满辩论色彩,把“讨论”带进戏剧;成功了运用“追溯法”。
1、易卜生善于把复杂的生活矛盾集中为精炼的情节,他常常把剧情安排在矛盾发展的高潮,然后运用回溯手法,把前情逐步交代出来,使得矛盾的发展既合情合理,又有条不紊。
主要矛盾是围绕“假冒签名”所引起的娜拉和海尔茂之间的矛盾,次要矛盾有娜拉和柯、林与柯、海与柯之间的矛盾。
2、作者把剧情安排在圣诞节前后三天之内,借以突出渲染节日的欢乐气氛和家庭悲剧之间的对比,他以柯因被海辞退,利用借据来要挟娜拉为他保住职位这件事为主线,引出各种矛盾的交错展开,同时让女主人公在这短短三天之中,经历了一场激烈而复杂的内心斗争,从平静到混乱,从幻想到破裂,最后完成娜拉自我觉醒的过程,取得了极为强烈的戏剧效果。
3、出场人物不多,除保姆、用人和孩子外,只有五个人物,但每一个人都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的作用。
4、剧中的对话也非常出色,既符合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的要求,又富于说理性,有助于揭示主题,促使读者或观众对作者提出的社会问题产生强烈的印象,对后来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玩偶之家的艺术特点从戏剧时间的角度来看,变回发现其与大多数戏剧一样,存在至少两个不同的时间,即演出时间、戏剧时间。
其中演出时间指从第一幕拉开到最终闭幕的时间,即观众完整观看整部话剧所花费的时间,这一时间是外在的客观存在,容易被感知的。
而戏剧时间则特指戏剧故事从发生到结束的时间,这一时间是超越我们的日常生活所存在的另一维的时间,是主观意识中的时间,是被建构的时间。
而在本剧中,戏剧时间又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
结构上,《玩偶之家》既不同于古希腊或古典主义戏剧的追溯式,又不同于文艺复与浪漫主义戏剧全程展示式,而是从故事中途开幕,既将已往剧情分散在后来情节中点滴回溯而补齐来龙去脉,又在开幕之后逐次推进冲突。
《玩偶之家》结尾赏析
《玩偶之家》结尾赏析
“玩偶”娜拉的结局是离家出走,许多学者对这一结果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Bradbrook 在 1948 年再评易卜生时指出,娜拉“自外于社会,招致侮辱、贫困和孤独”。
还有更多的争议针对娜拉弃子不顾,一些女权主义者也难于接受此举。
而女权主义者站在女权道德观上,对这一不留后路的结局拍手叫好,认为这给予了所有受压迫的女性和压迫女性的社会勇气。
而更多的讨论不仅局限在离家出走这一举动是对是错上,而是娜拉离家出走之后要如何生存下去。
“玩偶”的结局是留白的,这种留白给予了观众无数种想象的可能,也给予了娜拉无数种可能。
是应该赋予玩偶自我的独立思想,让她真正成为一个“人”,还是让失去控制的玩偶也失去生命。
这样的留白在我看来是有意义的,它能够反映不同人的心境和解读,是让每个人给“女权”一个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卜生:《玩偶之家》
内容梗概
娜拉是个性情活泼、思想单纯的年轻女人,结婚八年来衣食无忧,生活在丈夫的宠爱和三个孩子之间,感到十分幸福。
这些天她尤其快活,丈夫海尔茂刚刚升任银行经理,他们要过一个开开心心的圣诞节。
但是娜拉也有自己的烦恼。
几年前,海尔茂身患重病,必须去南方疗养,可是却没有钱。
万般无奈之下,娜拉瞒着丈夫,假冒父亲的签字,通过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款子。
事情已经过去多年,可她还在偷偷地省吃俭用积钱还债。
现在海尔茂当上银行经理,娜拉暗暗松了口气,把债还清的日子不远了。
不料这天柯洛克斯泰突然找上门来,以借债一事要挟娜拉。
原来他被海尔茂解雇了。
他要娜拉向海尔茂求情,否则就将伪造签字的事公布于众。
娜拉闻言顿感惊慌失措。
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女友林丹太太,后者建议她向丈夫坦言相告。
娜拉深感为难,她不想让丈夫知道这件不光彩的事,她更害怕丈夫会因此而断送前途和社会地位。
海尔茂总是对她说,他爱她,愿意为她献出自己的性命,那么他一定会把整件事的责任都拉到自己身上。
娜拉不愿看到这一切发生,她决定牺牲自己保全丈夫的名誉。
柯洛克斯泰没能达到目的,就把娜拉的事写信告诉了海尔茂。
海尔茂读信后大发雷霆,
一反平日的温柔体贴,大骂娜拉是个“坏东西”。
他得知娜拉想一死了之,非但不安慰,反说她是骗人,死了也洗不清罪过,还扬言要剥夺她抚养孩子的权利。
娜拉惊呆了。
就在此时,海尔茂接到了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信中附有娜拉冒名签字的借款单据,并向娜拉致歉。
原来柯洛克斯泰受到林丹太太的感化,改变了主意。
危险解除了,海尔茂的前程和名誉保住了,他顿时又变得温存起来,口口声声唤娜拉“我的小鸟儿”,可是娜拉已经看清了丈夫的真实嘴脸,不再相信那一套虚情假意。
她感到好像跟一个陌生人共同生活了八年,彼此都不了解。
娜拉看清了自己所谓的幸福家庭的实质,毅然离家出走。
在她身后传来响亮的关门声。
研究综述
易卜生是19世纪挪威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剧作,在世界各国拥有广泛的影响。
早在清末民初,他的作品就由著名翻译家林纾介绍入中国,在当时的文化界激起了极大的反响。
1907年,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提到易卜生,对其“愤世俗之昏迷,悲真理之匿耀”推崇不已,同年又写《文化偏至论》称易卜生之所描写“则以更革为生命,多力善斗,即迂万众不摄之强者也”,旨在激励国人成为易卜生式的“精神界之战士”。
早期介绍易卜生戏剧及其思想的人中还有瞿秋白、袁振英、林语堂、潘家洵、刘大杰、胡适等,他们都有重要贡献。
1918年6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刊物《新青年》出了《易卜生专号》,刊登了《玩偶之家》(当时译作《娜拉》)、《国民公敌》和《小艾友夫》,加上袁振英《易卜生传》和胡适《易卜生主义》的介绍,使“易卜生这名字几乎人人都知道了”。
《玩偶之家》由于其思想内容同当时中国社会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正相契合,更成为知识分子津津乐道的对象。
此外,这部作品还被多次搬上戏剧舞台,广受欢迎。
我国对《玩偶之家》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建国以前的研究特点是介绍和评点相结合;50 年代至“文革”前以观后感和纪念性文章居多,深入的学术研究较少;1978年以后则侧重于艺术分析、对作品的重新评价以及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等方面。
从研究方向来说,主要集中在主题思想、艺术结构以及人物塑造等几个方面。
一、关于主题思想
以“妇女解放论”较有代表性。
袁振英最先提出此剧是“写妇女之地位。
如爱鸟之在金笼”(《易卜生传》)。
胡适也认为娜拉所以反抗是因为“没有发展他自己个性的机会”。
罗家伦因而撰文论妇女解放,由娜拉的遭遇而提出“妇女解放尤赖妇女自己解放起”。
类似的看法还有很多,如李寄野称“这是一篇结婚的悲剧”,濮舜卿称此剧是“妇女解放的警钟”,等等。
直到现在,在相关论著和教材中,这种观点仍极为普遍。
但不同意见也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林晓初就认为它“不只是妇女解放的问题,实含有全人间的学问”,这种提法较含混,而吴雪具体指出,此剧“是针对着当时整个社会的不合理的妨碍进步的法制和道德,小市民的庸俗的自私自利观点开火的”,但总的来说,这些提法还是围绕妇女反抗求解放以及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批判精神发挥的。
1982年,《戏剧学习》发表了张先的《对〈玩偶之家〉的误解及其后果》一文,对“妇女解放论”具有发难性质。
文章指出,研究界多年来所以在这点上绕圈子
是因为囿于新文化运动中的观点,这导致了易卜生研究的片面性和不深入。
文章还指出,《玩偶之家》和作者其他作品一样,其主题只是通过某一事件、人物来研究人的心理过程,“表现……心理反叛”才是作者本意。
陈弘进一步发挥了上述观点,在《易卜生“妇女解放”思想质疑》一文中指出易卜生创作此剧时“强调的是个人精神而不具备‘妇女解放’的特定内容”,“易卜生客观地反映了女子的‘独立’和‘反抗’,而作者主观上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待妇女要求‘独立’性的工作,他认为这种踏实苦干的精神正是拯救挪威小市民‘空谈’的良药。
他从个人反叛的角度来看待妇女反抗压迫,要求解放的行为。
他在作品中极力突出的是个人的精神自由,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
二、关于艺术结构
易卜生擅长用“回溯法”来处理戏剧的结构。
所谓“回溯法”,就是戏剧某些重要的情节在幕前已经发生,幕启时的戏只是幕前情节发展的后果。
评论普遍将《玩偶之家》看作易卜生运用“回溯法”的一个成功典范,“这个剧本在结构上紧凑、针线严密,又富于起伏跌宕”,“由于他把那些往事推到了幕前,把它引起的危机作为剧情的开端,这就使得剧情的线索比较单纯,省去那些表现事件过程的场面,集中笔力展示主人公面对危机时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活动的历程,更有助于塑造主人公的形象。
”
沈默《〈玩偶之家〉的结构艺术》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作品在结构方面的特色和成就,认为除了“面临危机时开幕”,该剧还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制造悬念和曲折。
在前半部分,作品给读者留下了两个悬念:娜拉伪造签名是否会暴露?如果真相暴露,娜拉与海尔茂之间的关系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文章指出,不能达到危机的戏剧是没有戏剧性的,但危机提出后,不应急于揭发并解决危机,而要制造悬念,酝酿危机,在这方面易卜生显示了高超的技巧。
二、人物居于结构中心。
作者分析了剧中几个主要人物,指出这个戏中人物和情节是紧密交织的,戏中每一次冲突都可在人物性格中找到合理依据。
三、道具的设置。
圣诞树和信箱在剧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娜拉身后的关门声。
肖伯纳称赞《玩》剧的碰门声“比滑铁卢或色当的炮声还有力量”,说明结尾是剧本整个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关于人物塑造
娜拉性格的合理性是评论争议较多的地方。
阿契尔在《剧作法》中曾经对此提出尖锐的批评:“以一个大家常常争论的剧本为例,《玩偶之家》的最后一场中,娜拉突然发展她的雄辩技巧,并以此击败了海尔茂,于是她砰的一声关上了大门,
难道这是合乎情理的吗?”评论一方面认为,娜拉最后的反抗、辩论直至离家出
走不符合其自身性格的发展,她不可能突然变成一个独立自强的女性,这样的安排破坏了人物性格的统一性。
另一方面,批评者又指出,娜拉的反叛是有价值的,是她生活的典型环境所迫,但是她的反抗是冲动的,非理智的,她寻找的出路也是值得怀疑的,由此又引出了“娜拉走后怎样”的讨论。
房方对上述两种意见都表示反对,在《超越——娜拉形象的审美实质》一文中指出,娜拉之所以出走“是由她内在的性质的本质力量——对梦幻世界的追求,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所决定的。
”“正是由于娜拉选择的道路是不现实的,非理性的,因而才同娜拉的性格本质相统一。
”
张文焕认为:“作者在设计和塑造这个人物时,并不因为她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把她英雄化、诗意化,从而导致脸谱化,而是把历史的评价与道德的评价区别开来。
从道德角度讲,娜拉‘假冒签名’尽管出于无奈,也理应受到谴责,但从历史角度讲,则是对男权社会的挑战,对妇女在家庭中无权地位的抗争,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处于当时背景下的人物性格是分裂的,娜拉要实现自己的目的,只能作出这样的选择。
”
近年来,评论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剧中的其他人物。
伍厚恺在《漫谈〈玩偶之家〉中的阮克医生》一文中指出,阮克医生是一个“游离于中心事件之外的角色”,他“是在主题层次上发挥功能的。
”“阮克的病态与死亡作为一种象征或意象,和整个戏之间有一种深刻的内在联系”,“这样一个畸零人和失意者的形象有助于衬托海尔茂这种‘结实的多数派’的性格特征。
”同时,“这个角色还为我们
认识娜拉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提供了新的视角。
”
参考材料
1.沈默:《〈玩偶之家〉的结构艺术》,《河北戏剧》,1981年第3期
2.陈弘:《易卜生“妇女解放”思想质疑》,《吉首大学学报》,1983年第1
期
3.李鸿泉:《易卜生与女权主义》,《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3期
4.张文焕:《〈玩偶之家〉的人物关系设计》,《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第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