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玩偶之家》对中国的影响
《玩偶之家》
女性地位与解放
女性地位
该剧揭示了当时挪威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她们所面临的家庭和社会压力 。娜拉在剧中代表着当时的女性,她虽然拥有着独立的个性,但在社会压力下 仍然被迫扮演着“玩偶”的角色。
解放
该剧探讨了女性如何从传统的家庭角色中解放出来,追求自我实现和独立。娜 拉最终决定离开家庭,追求自我价值和独立,这代表了当时女性对解放的追求 。
海尔茂是一个自私、虚伪的人,他对娜拉的热情并不理解,并对她进行严格控制。
娜拉的好朋友林丹太太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她帮助娜拉处理家务和照顾孩子。
冲突的发展
娜拉的好朋友林丹太太的丈夫柯 洛克斯泰是一个无赖,他威胁要 揭露娜拉的债务,并以此敲诈海
尔茂。
海尔茂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誉和地 位,决定与柯洛克斯泰妥协,让 娜拉承担债务并遭受社会谴责。
娜拉感到被欺骗和背叛,她试图 向海尔茂解释自己的行为和处境
,但海尔茂不听。
高潮与结局
01
02
03
04
娜拉意识到自己无法再继续忍 受丈夫的控制和虚伪,她决定 离开家庭并独自承担债务。
在离开家庭前,娜拉给海尔茂 留下了一封信,向他揭示了自 己离开的原因和内心的痛苦。
海尔茂在收到信后感到震惊和 悔恨,他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一
06
作品影响与评价
对当时社会的冲击
1 2
挑战传统家庭观念
该作品通过讲述娜拉的形象,挑战了当时社会对 女性在家庭中的传统角色和地位的观念。
揭示社会道德问题
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一些道德问题,如虚伪 、不公等,引起了人们对社会道德的反思。
3
推动妇女解放运动
娜拉的反抗和出走,成为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标志 性事件,激励了无数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
追求和谐视野下的易卜生《玩偶之家》
由, 鲁迅也 在《 拉走后 怎样 》 娜 的借 题发挥 强调 中国妇女 的经 济独立问题 , 此外 , 矛盾 、 沫若等 人也高 度评价 易 b 的这 郭 生 部 社会 问题剧 。《 玩偶之 家》 极大地满 足了那个时代 的批判 现 实、 追求变革 的需要 , 因而受 到热烈的赞赏和追捧。就这样 , 娜 拉 离开 挪威本土 的环境 , 逐渐 和中 国社会 的发展结合起来 , 成 为社会变革尤其 是女性解放运动 的一部分。 显然 , 卜生 的《 易 玩偶 之家 》 中国受 到重视是 被认为 作 在 品里传 达出强 烈 的女权 思想 , 而易 生说到他 自己都“ 还没 弄 烈 。 清女权运 动究 竟是怎 么回事 ” 。不 过 , b 《 易 生 玩偶 之家》 中 在 矛盾 之五——柯洛克斯 泰和娜拉之 间 的矛盾 。 由于娜拉 国新文化 时期 迎合 中国具体 的需要 是可以理解 的。我们今 天 在几年前 为 了挽救 丈夫的性命 而 冒名在借条上 签下 了她父亲 重读《 玩偶之 家》 却发 现 , b 语重心长地想 告诉 人们 , 易 生 两性 作为担保 人的名字 。虽然多年过 去 , 而且债务 也即将换 清 , 但 与婚姻 、 阶级与社会 的和谐才是最重要 的。本文在追求和谐视 是柯洛克 斯泰却记得 清楚 ,因为柯 洛克斯泰当年 也是 因为弄 野下 , 图对 《 试 玩偶之 家》 的深层 原 因和易 b 的和谐 主张作 假 签名而 遭受到人们 的唾弃而处 出碰壁。如今 的柯洛克斯 泰 生 如下分析 : 看着儿子张大 了 , 决心努力工作 , 痛改前非 , 新做人。然而却 重 《 玩偶之家》 矛盾 冲突的深层原 因透视 眼看要丢 掉 自己如此 珍贵的并 以此 为阶梯向上爬 的职位 。本 矛盾冲突是 戏剧 的重要美 学要求 , 是戏 剧的灵魂 , 戏剧性 来 为人就 不大正直 的他 为了保全 自己的饭碗 ,当然会抓住 娜 的集中体现。戏剧是舞 台艺术 , 台相对狭小的空间以及演 出 舞 拉 曾经违 反法律 的把柄 。这一细节就导 火线一样 引发 了他 们 时间, 决定了必须在最快 的时间内把戏剧冲突引 向高潮 。 国 美 两 个人之间 的关 系上 升到法 律利益关系。 的戏剧理论家布 罗凯特尔说 :事实 上 , 般对戏剧 的认 识便 “ 一 矛盾之六——海 尔茂和娜拉 之间的矛盾 。 由于柯 洛克斯 是: 它总包含着 冲突在 内——角 色与角色间 的冲突 , 同一 角色 泰 为了保全 自己的职位 , 又知晓海尔茂 死要 面子 的弱点 , 于是 内心诸 般欲望 的冲突 , 色与其 环境 的冲突 , 角 不同意念 间的冲 决定 把娜 拉 冒名签字 的事情告诉 海尔茂。 然做得并不光彩 , 虽 突。 ”作为“ 现代戏 剧之父” 的易 卜 生更是把 戏剧 冲突发展 到了 但是 比起把娜 拉告上法庭要好 一点 ,他 的 目的就是要 挟海尔 如火纯青 的地步 , 《 在 玩偶之 家》 里处处是矛盾 , 一个一个矛盾 茂保 留他 在银行 的职位 。这样一来 , 海尔茂 和娜 拉之间夫妻关 冲突把戏剧 推向 了高潮 。下 面我 们看看《 玩偶 之家 》 里的六 大 系发 生了 巨大裂 变 ,以至于娜 拉受 不了海尔茂 的辱骂 而离家 矛盾及其原 因: 出走 。戏 剧第二次进入高潮 , 局以娜 拉的出走而告终 。 全 矛盾之一——娜 拉与林丹 夫人之 间的矛盾 。在 《 玩偶之 通过 以上六 对矛 盾 的梳 理和探 究 , 不难发 现 , 盾之 一 、 矛 家》 , 里 林丹太 太虽然 只是 次要人 物 , 但是 林丹 太太对该 剧 的 二到矛 盾之三 、 四形 成 的一 个高 潮 , 然后 到矛 盾之五 、 形成 六 艺术性却起着牵 一发而 动全身 的特 殊功效 ,对于整个 剧情 的 全 局 的最 后 高 潮 。 到 矛 盾 之 六 , 剧 中 心 矛 盾 , 是 全 剧 重 心 全 也 发展 , 她起 了一个穿针 引线的作用 , 扮演了一个 系铃人 与解铃 所 在 ,所有 其它矛盾 线索均是 围绕这 条矛盾线索 进行并 为之 人的双重角 色。她和娜拉是分N A九年的老同学 , 在圣诞节来 服务 的, 都归结于这 条矛盾主线上 。这里 , 我们用 一个 图表归 临, 她搭早班 轮船来 拜访 娜拉。在这一 出场 中, 和娜 拉的谈 纳 一下这六 大矛盾 : 她 其中 , 海尔 茂和柯洛克斯泰是 上下级 关系 话交代 了两人这 几年的生 活道路及 当前景 况 ,使戏剧情 节高 兼 老同学关 系、 娜拉与林丹 夫人上老同学关系 。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读书笔记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读书笔记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读书笔记1“女权”问题,早在100多年前就开始被社会关注,而最近我国新颁布的《婚姻法》,使得“女权”一词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易卜生写的剧本《玩偶之家》中,女主角娜拉在发现自己的尊严与地位在家中无法得到保证的时候,便勇敢的做出了“净身出户”的决定。
这一做法在现在看来不免有些荒唐,却也在情理之中。
一百多年前,在那个“女权”思想还不为主流社会所认可的年代,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的出现,无疑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作者将女主角描写的如此刚烈,为了自由和自尊可以什么都不要,“净身出户”十分坚决地表现出她为了维护“女权”而做出的牺牲。
作者将故事情节描写的越极端,越能体现出其对维护“女权”的决心。
可以设想,如果当时易卜生将女主人公写的不是那么刚烈、坚强,她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丈夫在舞台上“打狗”似的抢房子、争财产,想必最终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影响与效果就不会那么强烈、深刻。
正如易卜生自己所想: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
而至于娜拉是不是吃亏了,他也就管不着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百年以后的如今,社会已经变了样。
“女权”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广大女性早已学会用各种合理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合法权益。
而《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的“伟大”行为在现在这个社会显然不能适用,更何况戏剧就是戏剧,不可能完全与现实生活相接轨。
在如今这个社会,“女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似乎也有了一些新的定义,简单地说应该是更为现实化、具体化。
一百年前的“女权”是一种意识,一种存在于精神层次上的思想意识;如今的“女权”,则是建立在公平、平等以及由物质作为基础的实际维权方式。
现今女性要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自由与尊严,在此基础上,她们更注重的应是现实生活中的物质需求。
由此看来,现今社会人们高呼的那句“娜拉,你妈喊你回家分房子”喊得不无道理。
在新《婚姻法》中提出的种种分房问题倍受社会尤其是广大女性的关注,“分房”、“公平”、“女权”等词语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
《玩偶之家》在中国
《玩偶之家》在中国李勍(中国戏曲学院,北京100000)摘要:挪威作家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来的戏剧之一,从1914年至今常演不衰,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
该剧的引进不仅推动中国妇女解放的发展,同时也促使一批优秀戏剧作品的出现。
关键词:《玩偶之家》;易卜生;中国戏剧中图分类号:I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970(2016)06-0164-03[收稿日期]2016-09-16[作者简介]李勍(1991-),女,河北满城人,中国戏曲学院2014级戏曲文学创作方向全日制艺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曲文学创作。
一、《玩偶之家》在中国的演出情况《玩偶之家》在中国曾被多次翻译,从1918至1948年共出版过九个不同的译本。
至于《玩偶之家》的舞台生命更是引人注目。
从1914起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玩偶之家》在中国舞合的上演可说是经久不衰。
“五四”期间,在我国上演的易卜生剧本有《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其中演出最多、影响最大的就是《玩偶之家》。
鲁迅是最早将《玩偶之家》介绍到中国的人。
早在易卜生去世的的第二年(1907年),鲁迅先生便在《河南》月刊2、3、7号上连续发表《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两篇文章高度评价易卜生[1]。
鲁迅认为如果要解放中国国民的集体精力,个人的精神解放必须放在首要的地位。
但1914年春柳社公演的《玩偶之家》,观众反应平淡。
而在1915年《新青年》创刊并连续发表鼓励妇女解放的文章后,《玩偶之家》因为符合时代需要而被重新翻译,从此渐入佳境。
1918年6月,当时最具影响力的革命杂志《新青年》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这本杂志不仅囊括了《娜拉》《人民公敌》等易卜生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同时还将《易卜生主义》《易卜生传》这样的评论文章收纳其中。
这使得易卜生在中戏剧界的地位扶摇直上,一举成为了妇女解放、革命文学的代名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版本的《玩偶之家》是罗家伦与胡适共同翻译的,这是《玩偶之家》在中国第一个出版发行的完整译本。
《玩偶之家》:易卜生和女权主义-精品文档
《玩偶之家》:易卜生和女权主义在19世纪后期,许多妇女寻求独立和更大的自由选择她们的生活。
在英国,亨利克?易卜生的几部戏剧都是由自由剧院运动的私人资助的女权主义实验项目的一部分。
亨利克?易卜生于1879年12月4日发表了一篇关于《玩偶之家》的三幕剧。
该剧对19世纪的婚姻规范持批判态度。
这是一种女性权利的表达,当女主角诺拉拒绝了一种令人窒息的婚姻和“玩偶之家”的生活时,她决定离开托伐?海尔茂,宣称她必须“让自己和她周围的一切都有意义”。
她走出去,砰的一声关上了门,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创造了现代欧洲戏剧的新时代。
他以其独特而敏锐的思想抨击政治、道德、法律、宗教和其他不合理的制度,揭露了挪威(乃至西方)社会中围绕性别关系的法律、社会和心理上的虚伪,并赞扬了“人们的反抗精神”。
他以尖锐的言辞揭露资产阶级社会,在世界文学中创造了不朽的戏剧,因此,他被认为是“最杰出、最吸引人”的戏剧大师。
(Plekhanov,Georgii Valentlnovich, 1908)一、女权主义女权主义的目的是解决性别不平等,关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
在对这些社会和政治关系进行批判的同时,许多女权主义也侧重于促进妇女权益。
在女权主义中探讨的主题包括歧视、刻板成见和男权社会等。
现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历史被分为三个浪潮,每一次浪潮都涉及女权主义问题的不同方面。
第一次浪潮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的妇女选举权运动,促使妇女拥有投票权。
第二次浪潮与上世纪6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有关。
第二次浪潮为女性争取法律和社会平等。
第三次浪潮是对20世纪90年代初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失败的延续和反映。
从《玩偶之家》的主题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它与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相对应,易卜生拥护女性在社会上的平等,并鼓励女性为解放而反抗。
二、女性的玩偶地位在易卜生生活的年代,女性在很大程度上被男性认为是较弱的群体,并需要男性的保护,很少有权利参与到社会体系中。
易卜生《玩偶之家》评析
易卜生《玩偶之家》评析易卜生《玩偶之家》评析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
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
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少年时期,因父亲破产,家道中落,没有进成大学,不满十六岁就到一家药店当学徒。
社会的势利,生活的艰辛,培养了他的愤世嫉俗的性格和个人奋斗的意志。
在繁重而琐碎的学徒工作之余,他刻苦读书求知,并学习文艺写作。
1848年欧洲的革命浪潮和挪威国内的民族解放运动,激发了青年易卜生的政治热情和民族意识,他开始写了一些歌颂历史英雄的富有浪漫色彩的剧作。
接着,他先后在卑尔根和奥斯陆被剧院聘为导演和经理,达十余年之久。
这段经历加深了他对挪威社会政治的失望,于是愤而出国,在意大利和德国度过二十七年(1863-91)的侨居生活,同时在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晚年才回奥斯陆。
易卜生一生共写了二十多部剧作,除早期那些浪漫抒情诗剧外,主要是现实主义的散文剧即话剧。
这些散文剧大都以习见而又重大的社会问题为题材,通常被称为“社会问题剧”。
《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和《人民公敌》(1882)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
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
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
《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控诉书。
《玩偶之家》创作于1879年。
女主人公娜拉出身中等家庭,美丽活泼,天真热情。
论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
论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社会在51岁的易卜生眼中已被打上一抹窥不见希望的灰暗底色,不论是国家政治还是社会生活,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局限渗透在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挪威资产阶级的自私虚伪与无止无休的逐利投机让易卜生对长期以来规范统治着人们生活的政治制度、宗教道德无法信任。
体制与意识形态间无法调和妥协的矛盾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易卜生敏锐的察觉它们却囿于时代局限无法改变什么。
这时的易卜生需要寻找一个精神出路,所以在他的笔下,一个名叫娜拉的女子,勇敢决绝地挣断身上的提线,义无反顾地从家中出走,逃离那个虚妄不实的玩偶世界。
标签:玩偶;资产阶级;沟通;女性解放;反叛精神doi:10.19311/ki.1672-3198.2017.20.070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社会在51岁的易卜生眼中已被打上一抹窥不见希望的灰暗底色,不论是国家政治还是社会生活,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局限渗透在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挪威资产阶级的自私虚伪与无止无休的逐利投机让易卜生对长期以来规范统治著人们生活的政治制度、宗教道德无法信任。
体制与意识形态间无法调和妥协的矛盾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易卜生敏锐的察觉它们却囿于时代局限无法改变什么。
这时的易卜生需要寻找一个精神出路,所以在他的笔下,一个名叫娜拉的女子,勇敢决绝地挣断身上的提线,义无反顾地从家中出走,逃离那个虚妄不实的玩偶世界。
在一个被圣诞节日气息所笼罩的夜里,与丈夫海尔茂共同生活了八年的娜拉围上坎肩,提起手提包,毅然决然地踏出家门,再不回头。
娜拉与海尔茂是夫妻,几年前海尔茂的事业未稳,成日里劳心劳神的拼命工作,积劳成疾以致病倒,情况堪忧,妻子娜拉为了挽救丈夫的性命,在海尔茂不知情的状况下向柯洛克斯泰筹借了一笔一千二百块的巨大款子,并且为了不给病重的父亲平添烦恼,娜拉自己做主伪造了父亲签名的字据,救回丈夫的性命。
为了这笔不可向他人言说的巨大欠款,娜拉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独自扛下还债的事务,没有丈夫的支持,没有朋友的接济,这个勇敢的女人一力承担下了如此令人难以想象的重担。
读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的读后感
读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的读后感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一部代表作,也是他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叫马克斯·费尔格林的男孩,他把自己家里的玩具当做真正的朋友,他们一起玩耍、一起谈话,他还和玩具们一起把家里变成一个梦幻般的游乐园。
他的母亲和父亲都宠爱他,但他们也担心他的过度放纵。
这部小说揭示了孩子们与玩具之间的奇妙关系,也把孩子们的童年梦想投射到了现实中,让读者有一种被温柔、浪漫和童趣所包围的感觉。
小说中有许多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天真和无邪,以及他们对玩具的深情厚谊。
读完《玩偶之家》,我被这部小说的温暖和浪漫所感动,它让我想起了自己童年的记忆,也激发了我对童年梦想的热情。
它让我明白,孩子们对玩具的爱是真实的,他们的梦想也是真实的,只要我们用心去珍惜,它们就会永远存在。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易卜生与《玩偶之家》赏析举隅素材 新人教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易卜生《玩偶之家》赏析举隅一、关于《玩偶之家》的思想内涵,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解读。
这部戏从首演到现在,所引起的最强烈的震撼在于,它尖锐地提出了现代家庭中妇女的权利问题,即它对于女性在家庭中的“奴隶〞状态的质疑。
关于这个问题,所选资料中胡适的文章有很好的说明,可以参考。
在西方,从古希腊的悲剧《美狄亚》开始,就关注女性在婚姻中的平等和自由问题。
截止到易卜生以前,艺术家所关注的婚姻中的悲剧因素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由于父母的权力造成男女婚姻选择上的不自由;二是由于封建门第观念造成婚后的不和谐乃至衍生悲剧;三是法律和习俗要求妻子必须保持忠贞,而丈夫可以寻花问柳的这一社会不公正。
易卜生提出的问题却超越了这三条,他极其尖锐地揭露了在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里现代妇女的奴隶处境,可谓振聋发聩。
因此,人们认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
现在应该提第五单元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第五单元易卜生与《玩偶之家》出的问题是:这个社会命题在当代有没有过时?据说,该剧近年在美国演出时,海尔茂、娜拉的有些台词常引起观众的哄笑,觉得太过时、太滑稽了;还有的观众质疑娜拉抛开三个孩子出走是否道德。
还有,如果灾祸降临时海尔茂采取“我是男子汉大丈夫〞慨然担当的态度,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在中国,男人要求女人顺从是以男子在危难时对女子的保护作为交换的。
如果有了这个前提,男权主义是否就变成了好东西?这些问题令我们深思。
中国有的剧院上演时曾将海尔茂改成中国人,娜拉嫁到了中国,结尾是娜拉离开中国返回挪威。
这一改动将原剧本的女权与男权社会的冲突转换为中西文化的冲突,这样做是否妥当值得讨论,但剧本也提出了中国的男权主义是否比西方更甚的问题。
在当代西方社会,还出现丈夫抛弃妻子、儿女、不负赡养责任的“海尔茂出走〞的问题,而且越来越突出。
其结果是“娜拉〞〔妻子〕生活艰难、孩子得不到父亲的爱和指导,这实际上是男权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态,也很值得讨论。
《玩偶之家》和《伤逝》的比较分析
。
普迅 先 生写 于 但是 作 品 所 描
,
是 这 类 作 品 中最深 刻 的 一 篇
。
《 玩 偶 之 家 》 和 《 伤 逝 》 产 生 于 不 同 的 民 族 和 不 同的 历 史背 景 之 下
,
Hale Waihona Puke 写 的 内容 却 有 许 多 一 脉 相 承 的 东 酉
《 玩偶 之 家 》 的结 尾
,
随着 瓣 拉的 出走
、
女解放
反 传 统 思 想 … … 等新 运 动 的 象 征
,
那时候
,
生 这 个名 儿 萦 绕 于 青 年 心 胸 易 卜
。
传 述 于青 年 的 口 中
:
不 亚 于 今 日之 下 的 马 克 思 和 列 宁
,
”
① 熊 佛 酉 则 从戏 剧 影 响 的
,
角度 说 道
“
五 四运 动以后
,
易 卜 生 对 于 中国 的 新 思 想
, ,
同时 想 给病 危
,
又 冒 名签 了 一 个 字
,
就是 由于 这 个 原 因
所 诏不 合 人情 的 法律 逼 得她
更 令 她 痛心 的 是
真 相大 白以 后
,
她 最 需 要 丈 夫 和 她 同舟 共 济
。
承 担 危机 的
,
她 却 发 现 自 己 为 之 做 出牺 牲 的 丈 夫 竟是 一 个 虚 伪 卑 劣的 市侩
,
,
新 戏剧 的 影 响 甚 大
。
他对 于 中 今日 到
,
国 文 艺 界 的 影 响不 亚 于 托 尔斯 泰
高尔 基
,
尤 其对 于 戏 剧 界的 影 响 至 深
易卜生之“易卜生主义”和中国现代话剧之父
易卜生之“易卜生主义”和中国现代话剧之父——从易卜生对中国作家的影响看中国作家与外国文化的关系摘要:戏剧大师易卜生一生创作了25部戏剧,是北欧众多文学家中最重要、最有世界意义的人。
他的《玩偶之家》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所塑造的娜拉这一形象更是至今世界最熟知的女权主义和妇女争取解放的代表。
尽管,在中国莎士比亚的作品被翻译和搬上舞台的次数最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易卜生对中国文学和戏剧的影响更深远。
鲁迅是我国最早对易卜生发表评论的人,胡适、茅盾、郭沫若、曹禺等都有评论。
戏剧方面,胡适将他的戏剧褒为“易卜生主义”,洪深、曹禺等都深受其影响。
关键字:易卜生主义文学戏剧影响正文:一、易卜生在世界文学的地位易卜生不仅是挪威的、是欧洲的、也是世界的,超越国宝级而是像莎士比亚一样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
北欧文学是边缘文学,在整个北欧众多的文学家中,最重要、具有世界意义的恐怕只有易卜生:举例:1994年的“布罗姆1排行榜”里被列为“西方文化救生筏”的世界级文学人士共有13位,其中有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托尔斯泰、易卜生等。
他的个人经历和艺术成长道路同莎士比亚十分类似:从小家道中落,通过在剧院实际工作获得经验,在剧院当编剧。
易卜生一直在摸索自己的艺术道路,直到1860年前后才实现了戏剧家的艺术突破。
在北欧作家中列入排行榜的只有易卜生,可见易卜生在世界文学的重要地位。
易卜生是世界公演最多的剧作家之一,他的剧作在世界公演数目,仅2005年5月就有125 场之多,地域从孟加拉一直到巴西。
他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有112次之多。
他的作品按思想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50、60年代主要写富于爱国激情和个人“精神反叛”思想的浪漫历史剧;70、80年代主要写批判社会丑恶和宣扬个性解放的“社会问题剧”;80年代后主要写带神秘、象征色彩精神的探索剧。
每阶段都体现了作者“自己的性格以及首创的和独立的精神”(恩格斯),但以“社会问题剧”的成就和影响最大。
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与《玩偶之家》解读
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与《玩偶之家》解读曾瑞2011301230019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十七世纪的莫里哀之后,欧洲戏剧经历了成就相对较低的十八世纪的启蒙戏剧时代,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挪威又出现了一位戏剧大师——易卜生。
亨利克·易卜生出生于一个木材商家庭,由于家境中落,15岁便外出打工,独立谋生。
22岁那年来到首都,当过杂志编辑和剧院编导,积极从事文学创作。
两年之后,已是小有名气的诗人、剧作家和评论家了。
1864至1891年,对祖国感到失望和精神苦闷的易卜生弃国远行,在意大利和德国一住就是27年,其间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1891年,作为一个知名的大剧作家,易卜生回到挪威首都,继续从事戏剧创作直到去世。
易卜生的戏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在国内创作的大多是浪漫主义历史剧,主要取材于挪威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再现,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民族解放。
作品激情充沛,矛盾冲突尖锐,人物个性鲜明。
主要作品有《英格夫人》和《觊觎王位的人》。
中期是易卜生创作的顶峰时期,在侨居国外长达27年的时间内,创作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剧”。
这些社会问题剧抛弃了早期的浪漫传奇色彩,致力于描写现实生活,揭示当时资本主义的政治、宗教、道德、法律、家庭、婚姻等一系列尖锐的社会问题,批判性强,塑造了一系列“精神反叛者”人物形象。
其中成就较高的有《布朗德》、《培尔·金特》、《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
晚期作品创作于老年回国之后,此时的易卜生痛感人的精神反叛理想的幻灭,思想比较悲观,作品由社会批判转向心理分析,更多地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抒情细腻但较抽象。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它在当时的挪威和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主人公娜拉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小家庭,夫妻相亲相爱,孩子活泼可爱。
娜拉热爱生活,勤俭持家。
在生活困窘的年代,为了给丈夫海尔茂治病,她曾背着丈夫假冒父亲的签名向丈夫的同学兼同事柯洛克斯泰借过一笔钱。
浅析五四时期易卜生作品在中国的传播效应
视听2019.06|《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著名社会剧作品。
1918年,《新青年》刊登了胡适翻译的《玩偶之家》第一个中文译本。
五四时期,易卜生的作品传入中国,其作品体现的反对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解放、妇女解放、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与五四时期的需求相吻合。
当时的中国人对西方文化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试图用西方文化攻破封建思想。
于是,这一时期易卜生剧作热潮掀起,《玩偶之家》是当时易卜生剧作中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
一、从传播学的角度浅析《玩偶之家》在中国的传播情况(一)五四时期的传播环境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中国几千年来流传的都是男尊女卑的等级观念,封建礼教的制度一直统治压迫着中国妇女。
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对女性行为的约束和规范成为了她们身上的沉重枷锁,使她们翻身不得。
五四时期,中国在半殖民半封建的环境下,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妇女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她们在家庭的地位也得到相应提高。
同时,西方一些先进思想的传入,使女性认识到平等、自由的重要性。
另外,有识之士要救国救民,提倡新文化的思想,这些就为《玩偶之家》在中国的传播构成了适宜的传播环境。
《玩偶之家》主人公娜拉的出走迎合了当时五四时期反旧礼教的需要。
无论是《玩偶之家》还是《群鬼》,易卜生的作品都对现实主义社会带有极强烈的讽刺意味,它揭示了现实社会虚伪的道德问题,其作品的现实批判性是振聋发聩的,因此受到了中国一些有识之士的广泛欢迎。
五四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解放,中国文学作品环境变得自由宽松,这就为易卜生作品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传播环境。
(二)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玩偶之家》在中国的传播“使用与满足”研究,体现了新型受众研究理论中“受众本位”和“人文关怀”的人本主义思想。
《玩偶之家》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要想在中国被大量的观众“消费使用”就必须要满足中国观众的心理需求。
对受众的满足程度越高,其市场消费使用量也就越大。
《玩偶之家》译介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提起“娜拉”和易卜生代表作《玩偶之家》,可以说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中国话剧的形成、创作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在引进西方戏剧之初,明显带有为我所用的目的。
五四新剧的倡导者们特别钟情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戏剧。
不仅《新青年》曾出版“易卜生专号”,胡适推崇并介绍过“易卜生主义”;甚至一些有志于创造中国现代戏剧的青年,如洪深、田汉等,均把“做中国之易卜生”当作自己的人生理想。
之所以中国人特别看重易卜生,中国现代的文学家鲁迅曾有过这样的阐述:“何以大家偏要选出Ibsen来呢?因为要建设西洋之新剧,要高扬戏剧到真的文学之地位,要以白话来兴散文剧。
还有,因为事已亟矣,便只好以实例来刺激天下读书人的直感,这自然都确当的。
但我想,也还因为Ibsen敢于攻击社会,敢于攻击多数。
那时的绍介者,恐怕颇有以孤军而被包围于旧垒中之感的罢。
”这道出了易卜生风靡初当时中国之原因。
当时,最能打动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之心的,是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主人公娜拉,在经历一场家庭变故之后,终于看清了丈夫的真实面目和自己在家中所扮演的“玩偶”角色,于是,在庄严的声称“我是一个人”之后,毅然走出了家门。
这对于处于封建婚姻包办制度下的中国青年,影响很大,娜拉成为他们崇拜的偶像。
在《玩偶之家》的影响下,胡适首先创作了《终身大事》。
剧中田小姐和陈先生恋爱,而其父母竟以几百年前田、陈一家的荒谬理由,干涉他们的婚姻。
田小姐留下“孩儿的终身大事,孩儿该自己决断”的字条,与陈先生一起出走。
此后,欧阳予倩的《泼妇》,熊佛西的《新人的生活》、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白薇的《打出幽灵塔》等,塑造了一批出走者形象,被称为娜拉剧。
这批剧目,不但是追求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的思想象征和载体,而且呈现出五四话剧最初的现实主义之特色。
胡适指出,易卜生的戏剧“只是一个写实主义”。
在中国人看来,写出人生之真实,其目的就在于催人醒悟,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因此,“为人生”之戏剧风行一时。
浅析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终稿]
摘要:《玩偶之家》,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著名的(1)社会问题剧,作于1879年,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
他开创的“社会问题剧”真实地反映了挪威现实生活,剖析了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的特点,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肮脏腐朽的本质,提出了许多社会重大问题。
它以丰富的社会内容,深遂的思想与精湛的艺术把妇女解放问题呈现与观众。
这一题材的创新,震动了欧洲舞台,掀起了一场戏剧革命。
剧中通过娜拉和海尔茂一个普通资产阶级夫妇的家庭关系的剖析,生动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再现,把社会问题与舞台艺术结合起来,把戏剧当作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把舞台当作讨论问题的论坛,拉近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
在易卜生逝世100周年的今天,中国国家话剧团将这位挪威戏剧大师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再次搬上舞台。
再将引起中国读者关注,它超越了妇女解放这一主题,赋予了它新的生命。
现从《玩偶之家》创新的题材和鲜活的人物、矛盾冲突营造的艺术效果、戏剧的结构艺术、结局与韵味,来浅析易卜生〈玩偶之家》的艺术魅力。
内容梗概: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是围绕娜拉和海尔茂矛盾冲突的焦点:“伪造签字借款”这一事件展开的。
女主人公娜拉为了给丈夫海尔茂治病,曾伪造死去的父亲签字向律师柯洛克斯借过一笔巨款。
柯洛克斯以此来威胁娜拉让她不让已升为银行经理的海尔茂解雇他。
“签字借款”这一事件暴露后,娜拉清楚地看到海尔茂卑鄙自私的灵魂和自己在家里的“玩偶”地位,直面现实,毅然弃家出走,勇敢地踏入未知的世界,成为戏剧界,最大胆、最热爱生命的人物之一。
一、创新的题材和鲜活的人物真正的经典之作,它必须具有创新的题材和鲜活的人物再现,必须是超越时空嬗变的,不论它以什么面孔出现,只要它能经受住自然的反应,它就是经典。
《玩偶之家》跨越了时代的不同,地域的不同、读者对作品的阅读认知理解水平的不同,仍然保持观众的心态会处于不断发现与惊喜过程中使人的心活泼不死。
易卜生《玩偶之家》对鲁迅的影响
• 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 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规模的论 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他在1908年二、 三月在日本发行的中文杂志《河南》上以令飞 为笔名发表了《摩罗诗力说》,其中提到“伊孛 生”。同年八月鲁迅又在署名迅行的《文化偏 至论》里提到“显理伊孛生”。
二.《玩偶之家》之娜拉介绍
1.作品简介 • 《玩偶之家》(1879),又译《娜拉》或《傀儡家 庭》。 • 女主人公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字向人借钱,为丈夫海 尔茂医病。丈夫了解原委后,生怕因此影响自己的 名誉地位,怒斥妻子下贼无耻。当债主在娜拉的女 友感化下主动退回借据时,海尔茂又对妻子装出一 副笑脸。娜拉看透了丈夫的自私和夫妻间的不平 等,不甘心做丈夫的玩偶,愤然出走。
在1910-20年代,一系列纸面的知识生产和舞台的话剧 表演,逐渐建构了易卜生在现代中国的独特位置,形 成“易卜生热”。
(2)娜拉走后怎样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 校文艺讲 指出了娜拉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不是堕落,就 是回来,从而得出妇女自由获得了与男子相等的经 济权和社会势力才能真正得到解放的结论,为梦醒 后无路可走的青年指出了一条需要“深沉的韧性的 战斗”的道路。
2.创作
• 其题材主要来源于北欧神话、谣曲、历史、传奇 故事、直接来自社会现实和日常生活。其内容主 要是表现人的精神反叛思想、对真正自我的追求、 对现存习俗、道德进行抨击 • 1857年,易卜生的创作风格从传统艺术转到现代 化的生活现实中来。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剧本中, 鲜明地体现了易卜生的观念,即国家、宗教、婚 姻、家庭、道德、政治、社会的一切,都不外是 虚伪和谎言的产物。
• 易卜生的父辈曾是显赫一时的木材贸易商,加上从小 娇生惯养,客人的逢迎,把他培养成一个桀骜不驯的 人。后来家道中落,易卜生看遍了人间冷暖,悲愤不 已。十七岁的易卜生被送到药店当学徒,其中忧喜交 织的遭遇,使他想读大学的渴望更浓。后来因朋友被 捕入狱,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弃医从文,他认识到, 只有进行文学创作,才能改变他低贱的社会地位及命 运。 • 其实,他的这个经历和鲁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鲁迅 也是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后来家道中落,看遍了那 些阿谀奉承的人,感受到了世间炎凉。在他的一生当 中也曾经学过医,后弃医从文。
《玩偶之家》在中国的接受与误读
《玩偶之家》在中国的接受与误读摘要《玩偶之家》在五四时期被引进中国起,新文化运动者对《玩偶之家》就进行了中国化的误读,利用娜拉来促进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
娜拉在中国的误读与中国女性主义的特殊诉求有关。
这些误读也属于文学鉴赏中“再创造”。
因此,《玩偶之家》在中国的接受过程中被误读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根据《玩偶之家》中的隐含内容,或许易卜生想要表现的娜拉,并不一定局限于女性,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只要你没有成为自己,你都是易卜生眼中那个还未出走的娜拉。
关键词《玩偶之家》易卜生娜拉出走中国接受误读Acceptance and Misreading of "Doll's House" in ChinaAbstract Since "Doll's House"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during the May 4th period, new cultural activists misread "Doll's House" and used Nora to promote the woman's liberation movement in China.The misreading in China is related to the special demand of Chinese feminism. These misreads also belong to "re-creation" in literary appreciation. Therefore, it is inevitable that "Doll's House" was misread in the process of acceptance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implied content in "Doll's House", perhaps Nora that Ibsen wants to express is not necessarily limited to women, whether male or female, whether children or adults. As long as you do not become yourself, you are the Nora who had not departed.Key words "Doll's House" Ibsen Nora's departure China Acceptance Misreading目录引言 (1)一、《玩偶之家》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 (1)(一)译介与接受 (1)(二)论争与研究 (2)二、《玩偶之家》在中国接受中的误读 (4)(一)将娜拉过于敏感化 (4)(二)忽视剧中隐含内容 (5)三、《玩偶之家》在中国被误读的原因 (6)(一)社会意识形态的需要 (7)(二)文学鉴赏中的必然性 (7)四、《玩偶之家》在中国的当代意义 (8)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引言《玩偶之家》在五四时期被隆重推出,受到广泛的关注,引发了巨大反响。
《玩偶之家(节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三、社会问题剧:
01 02
指的是易卜生创造的直接揭示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现实主 义戏剧。它侧重于提出问题而不是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正如 易卜生所言“我的工作是提出问题,我对这些问题没有答案。”讨论 又是社会问题剧的一大特点,剧本里往往包含了大量的讨论和争论问 题的对白,所以社会问题剧又叫“讨论剧”。
社会问题 妇女问题 社会责任问题些方面的“社会问题”,娜拉是如何看待的?
社会问题
娜拉的观点
妇女问题 社会责任问题 法律、宗教问题
打破“玩偶”身份
首先不是一个老婆、母亲,首先我是一 个人
法律不讲理, 牧师的话究竟对不对
妇女的出路问题
思考:既然娜拉不会因为假签名事件而受到惩罚,海尔荗也最终宽恕她了, 那她为什么要离家出走?
2
还了借据,海尔茂放下心来,转而安抚妻子。
第三次突转:娜拉看清海尔茂的真实面目,
3
看清夫妻关系的本质,决心出走。
24
活动一
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娜拉的出走 ?
“发现”。海尔茂的怒骂让娜拉 “发现”了丈夫对自己所谓的 “爱”,“发现”了自己在家庭中 的地位不过是一个“玩偶”。
25
活动一
娜拉的“出走”是否合乎情理逻辑?亚里士多德说 ,“一切‘发现’中最好的是从情节本身产生的、通过 合乎可然律的事件而引起观众的惊奇的‘发现’”。娜 拉的“发现”是通过哪些“合乎可然律的事件”实现的呢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卜生《玩偶之家》赏析作者:佚名出处:不明更新时间:2005年12月15日(请下载本站专用文字编辑软件正版office!)易卜生之所以被称为“近代欧洲的戏剧大师”,首先因为他是一个戏剧艺术的革新者。
他将戏剧当做表现当代社会生活的镜子,把舞台当做讨论当代政治问题的论坛。
《玩偶之家》便是他有关妇女问题的一部杰作。
剧中描写了海乐茂夫妇的家庭关系由和睦转为决裂的故事,通过娜拉逐渐觉醒的过程,深刻揭露出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律、宗教、爱情、婚姻等的虚伪和不合理。
此剧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突出体现了易卜生戏剧的特点:主题突出,人物鲜明,结构严密,情节集中,语言精炼。
娜拉和海尔茂8年的“恩爱”生活在一纸票据面前竟然显得那么不堪一击,这不由令人想起一位作家的慨叹:你怎么夸张了夸张不过生活,你怎么想像民想像不过现实!复杂的生活矛盾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问题,这一切却在情节的发展中让读者看了个明白。
剧情被巧妙安排在圣诞节前后3天之内,突出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与家庭悲剧之间的对比。
作者以柯洛克斯泰被海尔茂辞退,利用借据要挟娜拉为他保住职位一事为主线,引出了多种矛盾的错展开;娜拉也在这短短3日内,经历了一场激烈的复杂的内心斗争,从平静到混乱,从幻想到破裂,在痛苦中自我觉醒,取得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由作家使用的“回溯法”,我们可以了解到:娜拉出身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是父亲的玩偶,结婚以后又是她丈夫的玩偶,如她自己所说,是父亲的“泥娃娃女儿”,是丈夫的“泥娃娃老婆”。
但她热爱生活,热爱家人,为了他们的幸福,她不惜牺牲自已。
海尔茂是一个自私和虚伪的资产者形象,在外人眼中,他无疑是一个“正人君子”“模范丈夫”;随着剧情的发展、矛盾的展开,他的面具被层层剥离,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在家庭中他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在社会上他是一个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宗教的维护者,他的生活目的就是追求金钱和地位,他不得爱,亦不知被爱,妻子只是他的一件私有财产。
听听他所说的话吧:他将娜拉倾吐的痛苦心声斥为“花言巧语”、“装腔作势”;将她的牺牲评价为“把我一生幸福全都葬送了”“前途也让你断送了”;称爱他的妻子为“伪君子”、“犯罪的人”;当风平浪静后,他第一个反应即为“我没事了”;尔后“安慰”妻子说“你的事都由我做主,都由我指点”,“你只要一心一意依赖我”;当娜拉作出离开“玩偶之家”的抉择,他竟说出“你最神圣的责任是你对丈夫和儿女的责任”的话,并为自己作出辩护“男人不能为他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
可以说,正是这些像刀子般的话使娜拉快速成长起来,激发了她在叛逆性。
她控诉“我不了解你”,“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我不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现在我不爱你了”,一个坚强独立的新的娜拉站了起来。
娜拉在“麻烦”解决掉之后毅然决定出走,给人们的警示和启发更为深远,这种结局的安排突出体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易卜生《玩偶之家》对中国的影响2007-01-26 10:23提起“娜拉”和易卜生代表作《玩偶之家》,可以说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中国话剧的形成、创作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在引进西方戏剧之初,明显带有为我所用的目的。
五四新剧的倡导者们特别钟情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戏剧。
不仅《新青年》曾出版“易卜生专号”,胡适推崇并介绍过“易卜生主义”;甚至一些有志于创造中国现代戏剧的青年,如洪深、田汉等,均把“做中国之易卜生”当作自己的人生理想。
之所以中国人特别看重易卜生,中国现代的文学家鲁迅曾有过这样的阐述:“何以大家偏要选出Ibsen 来呢?因为要建设西洋之新剧,要高扬戏剧到真的文学之地位,要以白话来兴散文剧。
还有,因为事已亟矣,便只好以实例来刺激天下读书人的直感,这自然都确当的。
但我想,也还因为Ibsen敢于攻击社会,敢于攻击多数。
那时的绍介者,恐怕颇有以孤军而被包围于旧垒中之感的罢。
”这道出了易卜生风靡初当时中国之原因。
当时,最能打动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之心的,是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主人公娜拉,在经历一场家庭变故之后,终于看清了丈夫的真实面目和自己在家中所扮演的“玩偶”角色,于是,在庄严的声称“我是一个人”之后,毅然走出了家门。
这对于处于封建婚姻包办制度下的中国青年,影响很大,娜拉成为他们崇拜的偶像。
在《玩偶之家》的影响下,胡适首先创作了《终身大事》。
剧中田小姐和陈先生恋爱,而其父母竟以几百年前田、陈一家的荒谬理由,干涉他们的婚姻。
田小姐留下“孩儿的终身大事,孩儿该自己决断”的字条,与陈先生一起出走。
此后,欧阳予倩的《泼妇》,熊佛西的《新人的生活》、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白薇的《打出幽灵塔》等,塑造了一批出走者形象,被称为娜拉剧。
这批剧目,不但是追求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的思想象征和载体,而且呈现出五四话剧最初的现实主义之特色。
胡适指出,易卜生的戏剧“只是一个写实主义”。
在中国人看来,写出人生之真实,其目的就在于催人醒悟,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因此,“为人生”之戏剧风行一时。
此时,写实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戏剧观念,初步得以建立。
《玩偶之家》在二三十年代,曾多次被搬上中国的话剧舞台,而成为了中国话剧发展的一台重要鉴证之作。
其中许多当年的演员都因以出演该剧为荣,并因此而出名。
其中有金山、赵丹等中国现代著名演员。
易卜生(1828—1906)挪威剧作家和诗人,“世界现代戏剧之父”,在他78年的生涯中共创作25部戏剧。
易卜生的个人经历和艺术成长道路同莎士比亚十分类似:从小家道中落,通过在剧院实际工作获得经验,在剧院当编剧。
易卜生一直在摸索自己的艺术道路,直到1860年前后才实现了戏剧家的艺术突破。
一易卜生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1)易卜生不仅是挪威的、是欧洲的、也是世界的,超越国宝级而是像莎士比亚一样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
北欧文学是边缘文学,在整个北欧众多的文学家中,最重要、具有世界意义的恐怕只有易卜生:举例:1994年的“布罗姆1排行榜”里被列为“西方文化救生筏”的世界级文学人士共有13位,其中有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托尔斯泰、易卜生等。
在北欧作家中列入排行榜的只有易卜生,可见易卜生在世界文学的重要地位。
易卜生是世界公演最多的剧作家之一,他的剧作在世界公演数目,仅2005年5月就有125 场之多,地域从孟加拉一直到巴西。
他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有112次之多。
2)易卜生对中国文学和戏剧的巨大推动作用鲁迅是我国最早对易卜生发表评论的人,从他在1907在《河南》月刊2、3、7号上连续发表两篇文章“《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论及易卜生起,胡适、茅盾、郭沫若、曹禺等都有评论,戏剧方面,易卜生素有“中国现代话剧之父”的美誉,胡适将他的戏剧褒为“易卜生主义”,洪深、曹禺等都深受其影响。
二世界的娜拉,中国的娜拉1)《玩偶之家》(1879)是至今世界最熟知的女权主义和妇女争取解放的形象70年代好莱坞再次改编成电影,由简·芳达(Jane Fonda)主演娜拉,百老汇演剧由莉芙·乌尔曼(Liv Ullman)演娜拉,90年代伊斯兰教的伊朗亦首次将妇女为中心的此剧改变为电影《莎拉》(Sara,1993)。
2)中国上演情况:上海、北京和南京等地从1914至1915年上海的春柳社演出《玩偶之家》至今,这部作品不断在我国上演,曹禺曾扮演过娜拉,其中有三次演出值得提一下:1926年在当时的北平演出时,警方以男女同台有伤风化,违反警例进行干预,造成警方与观众发生冲突;1935年南京的“娜拉事件”,演娜拉的女教师以“抛头露面,有伤风化,不能为人师表”而被学校开除,酝成社会事件;1935年6月上海的《娜拉》演出,赵丹(饰海尔茂)、金山(饰尼尔·柯洛克斯泰)、魏鹤龄(饰阮克医生)、蓝苹(饰娜拉)。
蓝苹当时21岁,这场公演是中国话剧运动中载入史册的大事。
50年代以后也演过,其中1998年演出的《玩偶之家》是由挪威戏剧家协会现任主席Agnet主演娜拉。
3)“娜拉”引发的中国文化界一场争论:鲁迅、胡适、郭沫若、曹禺等。
鲁迅的观点是一家之说,他认为娜拉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笔者认为也不见得一定如此,在娜拉影响下中国当时有不少女性毅然离开自己的家,走上社会去做一个真正的“人”,当然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是向往未来,追求进步的表现。
4)我心目中的三种类型“娜拉”a. 淡泊高尚的娜拉:影剧明星王莹(1913—1974);b. 红遍华人世界的影星、歌星周璇(1918—1957),想做而没有做成娜拉;c. 走对路的、却是祸国殃民的娜拉:蓝苹。
1935年她21岁时主演娜拉,一夜蹿红从配角演员一举成名。
后来到了延安,以后的情况大家都知道。
5)娜拉现象之实质:女人有自由发展的权利,要摆脱束缚,向往未来,做一个独立的、自主的、自由的、真正的“人”,剧中娜拉对海尔茂说的:我要做一个像你一样的人。
三易卜生在中国的百年遭遇易卜生没有到过中国,但却是世界上与中国瓜葛最深的、带有传奇性的惟一作家,尽管易卜生对中国文学影响巨大,并且催生了中国现代话剧,但是他在中国的遭遇是不够公正的。
1)前50年不逢其时坎坷磋砣。
当时他在知识界和民众中大受欢迎。
茅盾曾在1925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这位北欧文豪的名字传述青年的口头,不亚于今日之下的马克思、列宁”。
从茅盾先生的这一论断我们看出易卜生在当时中国的影响。
为什么这么流行?鲁迅在《奔流》编后记中总结两个原因:1)要建设西洋式的新剧,以白话来兴散文剧;2)易卜生敢于攻击社会,敢于独战多数……,这正符合当时要文学革命,妇女解放,反抗传统道德提倡民主科学等新运动思想。
2)49后局势稳定,却遭到冷遇没有演出过多少场,远比不上无论思想的深刻性或艺术的成熟性均不见得盖过他的契可夫,原因由于当时的气氛和环境。
1954年后从《武训传》开始政治运动接连不断。
人道主义、人性论是批判对象,批判胡适,也牵连到“易卜生主义”,个人自由解放被视为是资产阶级极端利已主义意识形态。
反右以后文艺界人人自危,惟恐沾边此类异己。
66年文革封、资、修,大、洋、古都成了打倒对象。
3)80年代以后:演出:《培尔·金德》(1983、2003)、《布朗德》(1985)、经改编的《玩偶之家》(1998)、《人民公敌》(1999),今年还要演出易卜生的《营造商》(2006)又名《建筑师》、京剧《培尔·金德》和《海达·高布乐》改编的越剧《心比天高》等;研讨会:北京、武汉等地都开了易卜生的研讨会,今年南京、上海等地也在计划召开研讨会;出版:《易卜生文集》(8卷,1995)、《易卜生研究论文集》(1995),对过去视为禁区的易卜生后期剧作,包括易卜生同弗洛依德和尼采哲学的关系也开始有了开荒式的研究,如:已发表了《真实与虚幻的选择——易卜生后期象征主义戏剧》(1994)和《易卜生心理现实主义剧作研究——一种弗洛依德主义的语境》(2005)等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