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与发展

合集下载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变化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变化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变化
1.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高中课
程改革的重点,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业质量标准作为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重点。

2.强调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只
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

3.重视史料实证:历史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性的
人文社会学科。

对历史的探究是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

4.加强历史理解: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
待和理解过去的事物。

5.培养历史解释能力: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的
阐释和评判,历史评判是建立在对史事的掌握、理解、解释的基础上的。

6.树立历史价值观:历史研究所追寻的是求真、求通、立德。

“求
真”是指对历史的探究是以不断接近历史的真实为目的;“求通”是指“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立德”是指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情感认同、价值取向,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人生的哲理和人类的共同追求。

历史新旧课标对比

历史新旧课标对比

在新旧课标的课程内容对比在“内容标准”中提出了不同 层次的内容目标要求。内容标准对学生学习的历史内容提 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 第一层次为识记层次,这是学习初中历史课程最基本的要 求,要求学生能正确写出或说出这类历史内容的基本史实。 对这类历史内容,课程标准在陈述中使用了“列举”、 “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 “复述”等行为动词的。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 70%左右。 第二层次为理解层次,它要求学生在达到第一层次要求的 基础上,能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历 史问题的初步认识。对这类历史内容,课程标准在陈述中 使用了“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 纳”等行为动词。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20%左右。 第三层次为运用层次,它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 能,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作用影响, 并能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对这类历史内容,课程标准 在陈述中使用了“分析”、“评价”、“比较”、“探 讨”、“讨论”等行为动词。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旧版在探究式学习中更强调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新版更强调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分析:新版从初中生心理发展特征的角度出发,更强调尝试体 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比旧版单纯强调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 基本方法更科学合理。 2、新版增加了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 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 和判断。 分析: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等 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较为专 业的历史学科学习的思维方法和素养。 3、新版增加了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 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 历史地图和图标的方法等等。 分析:新版指出了多种具体的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对学生的 历史学习有更清晰、更强的指导意义。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版的变化与解析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版的变化与解析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版的变化与解析引言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培养更具国际视野和民族精神的新时代青年,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2023版中进行了修订。

本文档旨在详细解析2023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及其影响。

变化一:课程结构调整变化内容1. 增加“中国现代史”单元,强化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历程的系统学习。

2. 融合“世界古代史”与“世界近代史”,强化全球史观的教学。

3. 新增“跨文化交往”主题,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理解。

解析课程结构的调整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完整的历史时间线,深化对国家发展进程的理解,并拓宽国际视野。

通过融合世界古代史与世界近代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历史的发展脉络。

新增的跨文化交往主题将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变化二:核心素养导向变化内容1. 明确提出以“历史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

2. 在评价体系中增加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

解析核心素养导向的修订强调学生应具备的历史思维能力,而非单纯的知识记忆。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评价体系的调整将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

变化三:教学内容更新变化内容1. 引入更多历史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具时代性。

2. 增加对历史文化名人的介绍,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解析教学内容的更新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历史信息,提高课程的吸引力。

同时,通过介绍历史文化名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结论2023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强调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这些变化将有助于培养更具国际视野、民族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以上是关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版的变化与解析的文档内容。

如果您有任何其他需求,请随时告诉我。

历史课程标准的新变化对历史教师的新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的新变化对历史教师的新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的新变化对历史教师的新要求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历史课程标准也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进。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出台,这对于历史教师来说,也意味着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历史课程标准的新变化对历史教师的新要求。

一、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包括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创造力等。

历史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体验来形成更为深刻的历史认识。

历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思考深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中的复杂关系。

二、更加注重历史文化的涵养和价值引领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历史文化的涵养和价值引领,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明确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加强文化熏陶,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并将之融入个人价值观和道德观中。

历史教师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历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感知和认知能力,让学生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和启迪。

三、更加强调历史实践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历史实践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历史实践活动的设置,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来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历史文化实践活动中来,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减少对于历史的陌生感和抵触情绪。

四、更加注重学科整合和知识综合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科整合和知识综合,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引导学生把多元文化、多学科知识应用到历史学科中。

历史教师需要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整体性的认识,使历史学科真正地与时俱进、与社会紧密贴合起来。

更加关注多元化的历史认识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多元化的历史认识,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拓宽历史的视角和认识范围,增加历史学科的多元性。

高中历史新旧课标对比

高中历史新旧课标对比

高中历史新旧课标对比近年来,我国高中历史教育经历了一次重大改革,从之前的《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旧课标”)到现在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经历了从知识传授教育向能力培养教育的转变。

下文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对高中历史新旧课标进行对比分析。

一、历史概念的体系和历史学科方法论旧课标和新课标都有着历史概念的体系和历史学科方法论。

但是,新课标所提出的历史概念更加深入细致、系统完整;历史学科方法论则更加强调思辨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新课标将历史概念体系分为“世界历史史学概念”、“中国历史概念”和“中外历史概念”,并将其与知识体系、能力目标、价值观念等方面一一对应,形成了一种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

同时,新课标还在历史学科方法论上,有意识地强调了思辨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例如,新课标对史料和史学理论的要求更为严格,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和对比研究的手段,培养了学生全面、深入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研究能力。

二、历史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在历史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上也有了很大变化。

新课标放弃了过分重视时间线和背诵性知识点,而更加注重历史教育的本质与意义。

同时,新课标将历史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分为第一至第四层,旨在让学生有一个更系统、更清晰的知识体系。

三、历史思想方法的培养与实践新课标对于培养学生历史思想方法的重视程度也高于旧课标。

在实践性能力方面,新课标从知识、能力、价值并举的角度,更加突出了历史思想方法的培养与实践。

例如,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要有严谨的史学思维和科学的史学研究方法,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查找、收集史料,培养学生规范的论文写作能力等等。

四、历史与其它学科综合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学科的融合与协同发展,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地理环境、政治因素、经济影响、文化表达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杂性。

总之,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所倡导的历史教育更加强调创新、实践和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性的历史思想方法和实践性的历史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领会历史教育的本质与意义。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及教学思考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及教学思考
课程目标: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
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评析和价值判断;能够客观论 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 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 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6个专题 政治体制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法律与教化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货币与税收
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
选择性必修课程(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6个专题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劳动工具与劳作方式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疗与公共卫生
历史学科的特色
历史学的本质,是对历史的认识,即在一定的历史观 的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阐释。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 对历史进行认识,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使学 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对历史进行认识需要有科 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指导
唯物史观



历 史
5.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概念界定: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 感和使命感。 意义阐释: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 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课程目标:在树立正确历史观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 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能够认识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 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了解世界历 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广阔 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能够确立积 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

《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新变化解读

《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新变化解读

《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新变化解读一、凝练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这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新理念2022年版历史课标强化育人导向,凝练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并将它们作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

对以上核心素养的理解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五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具体而言,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理论指引,是其他四个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其他四个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基础条件;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四个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其他四个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集中体现;家国情怀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是其他四个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情感基础和理想目标。

另一方面,将课程目标和核心素养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以更符合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学习要求。

与高中阶段相比,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对核心素养的定义及内涵的表述更为简约。

同时,“课程标准(2022年版)”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

这些要求与高中阶段的相关要求是一脉相承、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关系,二者合力形成了基础教育阶段历史课程育人价值的连续体。

可见,新课标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初高衔接”,依据学生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它们可以有效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涵养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进而达成中学历史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二、设计了结构化课程内容,基于核心素养,突出大概念、大主题教学“2022年版新课标”组织、设计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结构化课程,即以大概念、大主题设计和选择了六大板块的课程内容。

(全新解析)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

(全新解析)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

(全新解析)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引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少年,我国教育部门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了全新解读。

本文档将详细解析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

一、课程标准的变化1.1 课程目标的调整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价值观等方面。

相较于旧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能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课程内容的更新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课程内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增加了许多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课题,如“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

同时,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增加了一些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1.3 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程标准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2.1 教师培训为了让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门应组织系统的培训,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2.2 教学资源建设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历史教学资源的投入,开发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2.3 教学评价改革学校应根据新课程标准调整教学评价体系,从单一的知识性考核转变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全面评价。

三、结语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标志着我国历史教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应共同努力,积极落实新课程标准,为培养具有历史核心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2022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分析

2022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分析
【变化解读】
1. 新增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五个方面。并对应设置5 条目标要求。
2. 课程内容全部更新,由2011年版6大板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调整为2022年版7大板块,新增“跨学科主 题学习”。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业水平考试能够准确考查学生历史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第二,规划试卷结构和试题要求。一是试题要坚持素养立意,能力类型分布合理,符合 核心素养的总体考查要求,同时顾及素养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考查要求;二是试卷 考查的内容要注意各板块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比例,也要兼顾各板块、各领 域间的纵横联系;三是要注意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包括阅读理解、知识应用、问题探 究等。可以利用多维细目表,确定试卷的总体难度、试题类型比例等指标。要减少简单
较复杂的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题目命制时要创设新情境,可以从学习、生活、社会等方面选取 素材。所选素材要与学生所学内容、具备的关键能力具有一定关联。设置的问题、任务
要与新情境高度融合,指向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三,确定试题的评分标准。要预估学生的作答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合理答案进行 分类和相应水平划分;对评分标准要点进行细化,提供不同等级得分的参考答案或参考 示例。鼓励制定分层次的评分标准,尽量减少“点对点”式的硬性机械赋分方式,适当 增加探究性与创新性题目的分值,有效衡量学生核心素养水平。建议使用百分赋分制,
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3能够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形成合理想象,进行初步分析,
认识其意义和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4能够通过中国古代的经济、科技成就,了解生产力发展对政治、社会、文化变革的

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和主要变化

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和主要变化

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和主要变化一、修订的背景和思路。

1、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历史课程先后进行了七次改革。

2、2000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制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取代了以往的《历史大纲》。

3、2011年开始实验,至2005年秋季,全国各地区基本上都加入了新课程实验。

4、课程标准定期进行修订,这是国际惯例。

日本文部省每隔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对《学习指导要领》进行修订,日本的学习指要相当于我们的课程标准,最近几年分别是1971、1989、1998、2008年。

5、我们的课程标准已有十年了,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二、修订的成就与问题。

1、课改的重大成就就是历史教师教学理念得以更新。

2、华南师范大学黄牧航教授认为:“近十年是我国提出历史教育理论最丰富的十年,是我国提供优秀历史教学案例最丰富的十年,是我国历史教育问题争鸣最激烈的十年,是我国优秀青年历史教育涌现最多的十年。

”3、认为旧教材课程内容:“难、繁、篇、旧”的观点得到普遍的拥护。

4、教历史的方法:A、借助历史图片、实物、模型,再现历史情境,把历史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B、开展专题探究,实地考察活动,创设课外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真实而复杂的学习资源,给学生多样的选择,给学生提供表现性的空间。

C、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十年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大成果。

从以往的注重教师传授历史知识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尤其注重学习学习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变化与提高。

D、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如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小学学习等方式。

使教学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5、课程资源大大增加:社区资源,乡土资源,人力资源,网络资源。

6、发展性评价方案。

各地在实验中不断探索灵活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案,如历史作业、历史制作、历史习作、历史活动、历史考试以及档案袋,观察、记录、访谈等方式方式,改变了以往只注重笔试考试的单一方法。

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与发展

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与发展

专题讲座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主要变化第2讲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与发展朱汉国(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汉林(北京市西城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王小琼(北京市第四中学,中学高级)内容纲目:一、主要变化二、基本特点三、使用建议一、主要变化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标准》)在文本形式上,仍然保持前言、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即《标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

但是在这四个方面,不仅做了文字上的修改,使之更为准确、简明,而且还在内容、体例和理念上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更加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的功能。

首先,我们请朱老师谈谈前言部分的变化吧。

朱:初中历史课程属于义务教育,因而它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并作用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初中历史课程不属于专业教育,因而不要把初中历史课程变成大学历史专业课的浓缩版。

同时,历史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所以初中历史课程对于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占有重要的地位。

初中历史课程关注怎样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发展学生必备的公民素质。

因此,我们在前言部分对“课程性质”做了较大修改,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四大特性。

王:朱老师,我注意到在“课程基本理念”上,课标修订稿更突出了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达到“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更强调探究式学习和教与学的创新。

这该怎么理解呢?朱:其实,课标实验稿也强调育人为本,只是没有像修订稿这样直接提出来。

至于强调探究式学习和教与学的创新,也是在原有基础之上的再次强调。

关于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其实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六个具体目标之一。

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工具,更是目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张:前言部分变化最大的是“课程设计思路”。

请朱老师给我们讲讲。

朱:“课程设计思路”是这次修订工作的重点。

《标准》保持了《标准(实验稿)》中对历史学习内容的六大板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划分,但对每一个学习板块中的学习主题做了适当弱化,而是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一个板块的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全国各高中提供了一套统一的教学大纲,这套大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内容在经历了三年的教学实践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因此,在2020年,教育部对这套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

本文将介绍这套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新变化。

一、知识范围扩大新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范围进行了扩大。

原本的课程只涵盖中国历史的相关内容,如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等。

而在新修订的标准中,加入了世界历史的内容,如世界古代史、世界现代史等。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地位和作用。

二、问题意识的强调新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标准强调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审视现实问题,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实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标准还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材料分析的加强新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增加了材料分析的要求。

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历史资料和文献,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评价。

通过材料分析,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和人物,避免片面和主观的观点。

同时,材料分析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四、多元文化的包容新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多元文化的包容。

标准要求学生研究和理解多元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培养跨文化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理解能力。

总的来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修订主要是从知识范围、问题意识、材料分析和多元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历史课程标准的新变化对历史教师的新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的新变化对历史教师的新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的新变化对历史教师的新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课程标准的更新,历史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变化。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师要更加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能力培养。

本文将探讨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对历史教师的新要求,并对历史教师未来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一、深入理解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近年来,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学术性和科研性。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历史学科的学术性和科研性,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能够深入挖掘历史文献资料,掌握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2. 注重历史学科的国际视野。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师具备国际视野,能够对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进行全面比较和分析,了解各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相互联系,引导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开阔历史视野。

3.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思考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历史探究和历史研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1. 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历史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历史探究和研究,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

历史教师需要能够根据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项目研究和历史实践活动。

3. 学生指导和评价能力。

历史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业发展,能够通过个性化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指导学生进行历史探究和历史项目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历史教师需要了解国际历史研究的前沿动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中外历史比较和跨文化交流,促进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交流。

5. 信息获取和创新应用能力。

历史教师需要具备信息获取和创新应用的能力,能够开展信息化教学,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历史教学和研究,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历史课程标准的新变化对历史教师的新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的新变化对历史教师的新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的新变化对历史教师的新要求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的发展,历史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这些新变化无疑
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知识储备、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探讨历史课程标准的新变化对历史教师的新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的新变化对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历史教学主
要强调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的灌输,而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师采用更加灵活多
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讨论、探究性学习等,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师需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

历史教师还需要具备合作学习和信息技术教学等方
面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
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
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创新能力。

历史教师需要根据课程要求,设计合适的课
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将其应用到
实际生活中去。

历史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变化及实施建议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变化及实施建议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变化及实施建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变化(一)凝练了历史课程所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新课标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凝练出课程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由这五个方面构成的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保持一致,同时依据初中学生的特点明确具体要求,使二者形成基础教育阶段历史课程育人价值的连续体,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课程目标,将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要求一一对应。

具体如下:唯物史观——要求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时空观念——要求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史料实证——要求初步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历史解释——要求初步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家国情怀——要求形成对家乡、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国际视野,有理想、有担当。

由此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课程学习,逐步养成历史核心素养,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达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以史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二)完善了课程内容一是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中,围绕大概念/大主题,设计、选择基于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学习内容。

具体为:中国古代史,侧重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国近代史,侧重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中国现代史,侧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世界古代史,侧重于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世界近代史,侧重于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世界现代史,侧重于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

通过六个板块的学习内容,勾勒人类社会形态不断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有助于学生形成大历史观。

二是根据时空顺序,精选基本、重要、典型的史事,注重吸收史学研究包括考古研究的新成果,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同时突出伟大建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强化“四史”学习内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年版2023年修订)解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年版2023年修订)解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年版2023年修订)解读引言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2023年进行了修订。

本文将对此次修订的内容进行解读,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新的课程标准。

1. 修订背景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历史课程需要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本次修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1.加强时代性:针对当代社会的历史事件、人物和问题进行适度增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时代责任感。

2.增加国际视野:加入了国际历史的研究内容,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意识。

3.强调原始资料的运用: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进行独立研究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提高评价要求:修订了评价体系,更好地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和能力的掌握,鼓励学生发展综合性的历史思维。

2. 课程目标新版课程标准明确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历史事实的理解、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历史现象的解释等。

2.发展研究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培养他们运用各种历史资料开展独立研究和论证的能力。

3.培养价值观:通过学习历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增强责任感: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和全球事务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

3. 重点内容本次修订过程中,对重点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新的课程标准将高中历史课程分为若干模块,包括中国古代与近代史、世界古代与近代史、地方历史与文化传承等。

1.中国古代与近代史模块:此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包括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变革等。

2.世界古代与近代史模块:此模块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全球意识。

历史新课程标准2023改版

历史新课程标准2023改版

历史新课程标准2023改版一、前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历史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我们对2023年的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了改版。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改版后的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标准概述1. 课程性质:历史新课程标准体现了历史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强调历史教育的科学性、思想性和人文性。

2.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国家认同感。

3.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三大模块,涵盖了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课程为基础模块,选修课程为拓展模块,学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

5. 课程实施: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倡导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改版亮点1. 强化历史主线: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梳理,突出历史发展的主线,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历史脉络。

2. 重视历史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提高历史判断力和批判力。

3.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突出时代特征: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强调时代特征,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5. 注重学科交叉: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历史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建议1. 吃透课程标准: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2. 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注重史料教学:充分运用史料,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史料,提高历史判断力。

4. 强化历史教育:加强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5.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提高国家认同感。

2023年新版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2023年新版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2023年新版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引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我国教育部在深入研究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历史课程进行了修订。

2023年新版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解读新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以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课程标准概述新标准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新时代课程改革总体要求为指导,坚持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注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

3. 强化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课程内容新标准将历史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和优化,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四个部分。

在保证学科体系完整性的同时,注重突出关键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强调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方法新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讲授、讨论、探究、实践等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强调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五、评价体系新标准建立了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

在考试内容方面,增加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减少对历史知识点的简单记忆。

同时,鼓励学校开展丰富多样的历史学科活动,如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剧表演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六、实施建议1. 加强历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完善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的历史教学资源。

3. 加强历史教学研究,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历史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讲座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主要变化第2讲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与发展朱汉国(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师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汉林(市西城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王小琼(市第四中学,中学高级)容纲目:一、主要变化二、基本特点三、使用建议一、主要变化:《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标准》)在文本形式上,仍然保持前言、课程标准、课程容(即《标准(实验稿)》中的“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

但是在这四个方面,不仅做了文字上的修改,使之更为准确、简明,而且还在容、体例和理念上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更加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的功能。

首先,我们请朱老师谈谈前言部分的变化吧。

朱:初中历史课程属于义务教育,因而它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并作用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初中历史课程不属于专业教育,因而不要把初中历史课程变成大学历史专业课的浓缩版。

同时,历史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所以初中历史课程对于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占有重要的地位。

初中历史课程关注怎样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发展学生必备的公民素质。

因此,我们在前言部分对“课程性质”做了较大修改,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四大特性。

王:朱老师,我注意到在“课程基本理念”上,课标修订稿更突出了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达到“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更强调探究式学习和教与学的创新。

这该怎么理解呢?朱:其实,课标实验稿也强调育人为本,只是没有像修订稿这样直接提出来。

至于强调探究式学习和教与学的创新,也是在原有基础之上的再次强调。

关于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其实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六个具体目标之一。

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工具,更是目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前言部分变化最大的是“课程设计思路”。

请朱老师给我们讲讲。

朱:“课程设计思路”是这次修订工作的重点。

《标准》保持了《标准(实验稿)》中对历史学习容的六大板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划分,但对每一个学习板块中的学习主题做了适当弱化,而是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一个板块的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

“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以“线”穿“点”,以“点”连“线”,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习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

这样的总体框架设计和容编排,突出了历史进程的时序性,凸显了历史发展的主线,更有利于教学的展开,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与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思维能力和历史理解能力。

从已经得到的反馈意见来看,这样的编排获得了广泛的肯定。

王:课程目标部分有哪些变化呢?朱:保留《标准(实验稿)》中在横向上的三个层面的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对这三个层次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叙述更为清晰,明确、完整,与纵向的、课程容中规定的目标的结合更为紧密。

比如在课程容中,以教学活动建议的方式,设计了很多学生运用知识的活动,包括讨论、辩论、讲述、调查、访谈、比较等,旨在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我还注意到,课标修订稿要求教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也是其更清晰、更具体的表现。

比如说,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侧重在于技能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历史的时空观念,识读历史图表,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了解传说、故事、演义与史实的区别;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培养初步收集和阅读基本史料的能力和初步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调查研究的能力;对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主要培养绘制简单的历史示意图,能够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等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对于课程目标具体的变化,在专题2中我们还有更进一步的阐释,这里就不多说。

下面请朱老师介绍一下课程容的修订。

朱:前面我们讲过,课程容的修改是这次修订最重要的工作。

主要做了三方面的修改。

第一,根据“课程设计思路”的弱化学习主题、依照历史发展时序的原则所做的调整,重新编写每一个学习板块中的导言。

导言的目的,一是通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和解读课程容中所选择的史事,基本勾勒该学习板块所涉及的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特征,揭示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二是使教师能够了解该学习板块教学容的总体框架和结构;三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提出教师和学生通过该学习板块的教与学,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

王:我认真阅读了课标修订稿,注意到中国古代史的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短短一句话,涵极为丰富。

什么叫新石器时代?文明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哪些文明成就?这都是我们备课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的确如此,每个板块的导言都站在史学和教育的高度,指出了历史教学的容与方向。

我们历史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

朱:第二,在每一个学习板块的课程容的选择上,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删除《标准(实验稿)》中过难、过偏的学习容,降低难度。

同时,根据历史课程的时序要求和时代的发展,适当增加一些容。

与《标准(实验稿)》的知识点相比,《标准》减少了56个知识点,增补了25个必要的知识点,使容总量有所下降。

下面是六个学习板块的主要增、减容。

王:这些知识的删减,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容更加集约,重点更加突出,更适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朱:第三,把新的研究成果吸收到《标准》中。

除了具体的容之外,最明显的是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在世界现代史的学习板块之中。

这样做的理由是:根据国外近几十年来的新的研究成果,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已经基本得到公认。

实际上,早在《新主义论》中就已经指出:“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这是正确的、科学的论断。

:在实施建议部分,这次做出了哪些修订呢?朱:《标准》重新排列《标准(实验稿)》中的叙述顺序,并对各个部分的文字作了较大修改,使要求更为明确清晰,更有利于实现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在“教学建议”中,此次修改的重要发展是概括提出七点建议,并加以说明。

这七点建议是: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些建议,同时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些建议,都是有感而发的。

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有些地方的学校领导和教研部门机械地理解以学生为中心,规定一节课教师最多只能讲15分钟,甚至拿着表坐在教室后面计时。

以学生为中心是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只要教师的讲不是灌输,而是引发学生的思考,继而导致师生对话,这种讲是必要的,是值得提倡的。

王:市晋元高级中学惠军老师以善讲而闻名。

我记得他在《战争与革命》的结尾处这样说道:“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幅令人百感交集的照片。

这是人们在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时的一瞬。

人们的表情中的无奈、怀念、离愁到底说明了什么?我不知道!而一位老者写道:‘人们在悄悄传说,革命已经复活,生活在神圣天国里。

据说天国并无上帝,那是卡尔和伊里奇的国度……他们必将重临,将审判一切死者和生者,并在人间建立普通大众的千年王国!’我每每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感情是复杂的。

但是,当我临行下来时,一个问题似乎永远在我心中挥之不去:有天国吗?有永恒的天国吗?天国在哪里呢?”然后整节课戛然而止。

我想,老师这种“讲”,非常有韵味,令人回味悠长。

他并没有告诉学生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将俄罗斯人对联的复杂感受、将他这一代人对联的复杂感受通过讲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去思索,去回味。

朱:在“评价建议”中,此次修订的最大发展是明确指出“评价须以本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容’为依据,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另外,在评价的设计上,分别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部分提出了要求。

:教学评价应该基于课程标准,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华东师大学允漷教授是这轮课程改革的设计者之一,他曾经写过一本书《基于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专门探讨这个问题。

但是,在前几年,一些地方命题人避开课程标准来命题,这给课程改革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我想,这次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评价须以本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容’为依据,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应该有针砭时弊之意。

朱:的确如此。

目标、教学和评价是一致的,教、学、考是一致的,只有这样,课标专家、教师、学生、命题人员才有可能站在同样一个平台上说话,进行良性的互动与交流,共同推进我国的教育改革。

在“教材编写建议”中,突出的发展是扩大了教材的围,明确指出“历史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图册、教师教学用书等”,并进而区别了它们之间的不同功能:“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历史教学图册属于辅助性的学习材料”;与教科书配套的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主要作用是提出怎样利用教科书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并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可操作的参考方案和必备的资料。

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标准(修订稿)》的突出发展是提出了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四项原则,即围绕教学目标的目标性原则;具有正确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的思想性原则;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精选性原则;具有可操作性的可行性原则。

:2001年以来,随着广大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的觉醒,很多老师在上课时应用了大量的资源,甚至一节课多达七八十PPT。

学生还没有将文字读完,教师就已经翻过去了。

这样的教学,就是将人灌改为了电灌,与课程改革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王:我想,现在教师在选用课程资源时,拿着目标性、思想性、典型性、可操作性这四个标尺去衡量,符合的就用,不符合的就忍痛割爱。

二、基本特点:刚才我们从四个部分对课程标准的变化进行了梳理,现在请朱老师对课程标准的特点做一个概括。

朱:主要有7个特点:1.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四大特性。

2.在“课程基本理念”上,更突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的“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更强调探究式学习和教与学的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