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尝试与猜测》 学习任务单
《尝试与猜测》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尝试与猜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掌握通过尝试与猜测来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3、培养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勇于尝试、不怕失败,通过不断猜测和验证来逐步逼近正确答案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尝试与猜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能够运用尝试与猜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难点(1)如何在有限的尝试次数内找到较为准确的答案。
(2)如何根据已有的尝试结果,合理调整猜测的方向和范围。
三、学习方法1、自主探究法通过自己思考和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法与小组同学共同讨论、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拓展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深入理解尝试与猜测的应用过程和技巧。
四、学习过程1、导入呈现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例如“鸡兔同笼,头有 35 个,脚有94 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出尝试与猜测的主题。
2、知识讲解(1)介绍尝试与猜测的概念和意义,强调这是一种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以简单的数学问题为例,如“一个数乘以 5 再加上 3 等于 28,这个数是多少?”展示尝试与猜测的具体步骤:先进行初步的猜测。
根据猜测进行计算。
将计算结果与已知条件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调整猜测,再次计算,直到得出正确答案。
3、小组活动(1)小组共同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每个小组记录尝试与猜测的过程和结果。
(2)小组间交流分享,讨论不同小组的方法和思路,总结经验。
4、实际应用(1)呈现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时预算有限,如何通过尝试不同商品组合来达到最优购买方案?”(2)学生个人思考,运用尝试与猜测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在班上分享自己的想法。
5、拓展提升(1)给出更复杂的问题,如“一个密码由数字 1 6 组成,尝试猜测密码。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复杂情况下提高尝试与猜测的效率。
课堂学习任务单设计(圆的认识)
)条。
第(2)题
亚马逊王莲
马路环岛
汽车方向盘
手表
半径 1.2 米
直径 3.6 分米
直径 2.5 厘米
半径 10 米
(6)画一个直径 7 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应该分开(
㈡ 进阶作业
怎样在右面的正方形内画出一个最大的圆? 请你动手画一画。
)厘米。
㈢ 协作探究
主题探究一:
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 车轴为什么要装在圆心? (可以利用信封里的学具帮助思考)
主题探究二:神奇的车轮
(1)小组合作探究,尝试用圆规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一个莱洛三角形。
(2)讨论:为什么莱洛三角形的滚轮能使上面的平板车平稳前进,而不上下颠簸?(可 以用文字或画图说明)
我们小组的结论:
㈣ 展示准备 1.用文字形式记录通过协作探究得到的个人学习收获; 2.交流个人学习收获,并迅速整理出本组协作学习成果的要点; 3.推荐代表本组参加全班展示人选。 三、困惑与建议
课堂学习任务单
班级(
)姓名(
)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 10 册《圆的认识》
2.达成目标: (1)能按要求画圆。 (2)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
二、学习任务
㈠ 课始检测
(1)圆是平面图形,由( )线围成。 (2)在右边画出的线段中,半径有( )条,直径有( (3)比大小:直径 9 厘米的圆 半径 5 厘米的圆。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 )条对称轴。 (5)根据实际情况连一连。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松鼠》两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第17课《松鼠》两课时学习任务单任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猜谜语灰身毛,尾巴翘,不会走,只会跳。
(谜底:_________)2.看视频观看视频,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任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松鼠哪个方面,然后用“‖”给课文分层,概括每部分的主要意思。
(二)初读情况反馈1.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驯良矫健歇凉分杈苔藓狭窄勉强锥形2.书写练习。
3.梳理分层①第1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第4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第5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概括整合。
课文主要写了松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内容。
《At School Lesson2》 学习任务单
《At School Lesson2》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掌握学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classroom”(教室)、“library”(图书馆)、“playground”(操场)等。
2、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型描述学校的设施和日常活动,例如:“There is a big library in our school”(我们学校有一个大图书馆。
)3、培养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学习重点1、重点词汇:“classroom”“library”“playground”“teacher’soffice”“canteen”等。
2、重点句型:“There is/are”(表示存在有)三、学习难点1、如何准确运用“There is/are”句型来描述学校的设施和物品。
2、区分“is”和“are”的使用场景。
四、学习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学校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学习和运用词汇和句型。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学校的不同区域,如教室、图书馆等,让学生在相应的区域中进行对话和练习。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如“单词接龙”“猜谜语”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比如,“单词接龙”游戏中,要求学生以一个与学校相关的单词开头,下一个学生要接上一个以该单词尾字母开头的新单词,依次类推。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制作学校的平面图并用英语进行介绍。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提高学习效果。
五、学习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学校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可以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school?”(在学校里你能看到什么?)2、词汇学习(1)教师展示学校各个区域的图片,依次教授“classroom”“library”“playground”“teacher’s office”“canteen”等词汇。
《蟋蟀的住宅》 学习任务单
《蟋蟀的住宅》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认识“宅、隐、毫”等 7 个生字,会写“宅、临、慎”等 13 个字。
正确读写“住宅、临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
3、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形象生动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三、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通过自主阅读课文、查阅工具书等方式,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体会蟋蟀的精神品质。
四、学习过程1、预习阶段(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2、课堂学习(1)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2)默读课文,思考: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选址: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
外部: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
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
(3)小组合作,探究蟋蟀是怎样修建住宅的?动工时间:大多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挖掘工具:前足、大颚、后足、后腿上的两排锯。
修建过程:扒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
(4)深入思考:从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
找出文中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6)总结课文,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3、课后拓展(1)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蟋蟀的住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学习任务单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会认“洼、印”等 6 个生字,会写“铺、泥”等 13 个字,会写“水泥、放晴”等 15 个词语。
2、能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中难懂的句子。
4、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5、体会作者对秋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2、学习难点(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中难懂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秋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学习方法1、自主识字:通过预习,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自主认读生字词。
2、朗读感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秋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词句理解:运用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仿写练习:仿照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小组合作: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学习过程1、预习任务(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课堂学习(1)生字词学习①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②重点指导易错字的书写,如“铺、规、迟”等。
③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
(2)课文学习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②精读课文,理解感悟学习第 1 自然段,理解“明朗”一词的意思,感受雨后天空的晴朗。
学习第 2-8 自然段,体会水泥道的美。
找出描写水泥道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水泥道美在哪里。
理解“金黄金黄”“闪闪发光”等词语,感受落叶的美。
浅谈“任务单”模式下的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任务单”模式下的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任务单”模式下分组联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高效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任务单;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有效教学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知识为主,教师"满堂灌”,学生"听无聊”,教学效率很低。
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难以发展。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使学生更高效的学习呢?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高效完成课程目标,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在"任务单”模式引导的分组联动合作,实现高效历史课堂学习。
一、“任务单”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要充分体现任务驱动模式,教师创设任务情境,学生根据老师布置任务导向学习。
学生完成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在历史课堂中感受成就感,从而激发求知欲主动的要求学习。
任务单使任务驱动课堂的呈现载体,任务单提前下发,通过“任务单”可以明确学习任务,课上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方式,以学生的师生互动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交流学习。
课后任务反馈检测,拓展延伸,反思提高。
1.明确学习任务。
任务单前一天发放到学生手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利用任务单中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两部分向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它可以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和重点学习。
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中, 学习目标以历史核心素养目标的核心: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图表分析,师生互动等教学方式实现,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
知识目标:了解状元实业家张謇,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大生纱厂发展经历的史实资料,动手设计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图,认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及其原因。
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第一小组:
1.分析地形图,归纳俄罗斯地形分布规律;
地形类型:。
地势特点:。
分布规律:。
2.预测其人口分布,在图上标出其分布情况;
3.给出移居方案,说明理由
第二小组(任务量大,需要老师辅导):
1.分析俄罗斯温度、降水分布图,归纳气温、降水分布规律;
温度
最高温:最低温:
0℃以上地区:。
0℃以下地区:。
温度分布规律:。
降水量
最高降水量:最低降水量:
200mm以上地区:。
200mm以下地区:。
降水特点:。
降水分布规律:。
2.根据温度降水分布规律,结合气候分布图,预测俄罗斯人口城市分布情况
3.选择移居地,并说明理由
第三小组:
1.分析俄罗斯交通分布图,找出俄罗斯主要交通干线,归纳俄罗斯交通分布特点;
主要交通干线:。
交通特点:。
交通分布规律:。
2.由交通分布规律,预测俄罗斯人口聚居地,并在图上标出其人口城市分布
3.选择移居地,并说明理由
第四小组:
1.分析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找出俄罗斯主要矿产种类,主要矿产分布区,归纳俄罗斯矿产分布规律;
主要矿产:。
主要矿区:。
矿产分布规律:。
2.根据俄罗斯矿产分布规律,预测俄罗斯经济发达地区,并猜测其人口分布情况,在图上标出其人口城市分布;
3.选择移居地,并说明理由。
分数与除法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4.总结概括,深化理解。
①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即被除数÷除数=
②一个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数相除。
即 ( )÷( ) ③你能尝试用字母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如果被除数用a 表示,除数用b 表示,a ÷b= ,( )≠0。
【学习任务二】:带分数和假分数的互化
1.分一分,再探索。
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块蛋糕?你有几种分法?
(1)分一分。
方法一:
方法二:
(2)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 312 ( ) 37
2.探索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
( )
分子
分母
= ( )
(1)怎样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312
(2)归纳总结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3)怎样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37
(4)用同样的思想独立总结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三、达标练习---活“应用”
1.把1千克茶叶平均装在4个小罐里,每个小罐装多少千克?平均装在5
个小罐里呢?
2. 把下列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47 527 6
18
831 522 4
18。
《在牛肚子里旅行》 学习任务单
《在牛肚子里旅行》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认识“咱、偷”等 10 个生字,读准“答、应”等 3 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 13 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 18 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真挚的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的心情变化。
2、学习难点(1)理解青头和红头之间真挚的友情。
(2)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能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三、学习方法1、自主识字:通过预习,借助拼音、查字典等方法自主认识生字词。
2、朗读感悟:分角色朗读青头和红头的对话,体会它们的心情变化。
3、画图理解:边读边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4、小组合作: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中的困惑,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3、查阅资料,了解牛的消化系统。
(二)字词学习1、认读生字词(1)咱(zán)偷(tōu)答(dā)应(yìng)骨(gū)齿(chǐ)嚼(jiáo)吞(tūn)悲(bēi)咽(yàn)泪(lèi)眯(mī)(2)多音字:答(dā)应一骨(gū)碌应(yīng)该2、书写生字(1)旅咱偷救命拼扫胃管刚流泪算(2)注意“旅”字的笔顺:撇、撇、横、撇、竖提、撇、捺。
(3)“救”字的偏旁是“攵”,不要写成“夂”。
(三)朗读课文1、自主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与家长或同学分角色朗读青头和红头的对话,注意读出它们的心情变化。
(四)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2、小组交流,完成以下路线图:(1)红头被大黄牛卷到嘴里。
《梅兰芳蓄须》 学习任务单
《梅兰芳蓄须》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梅兰芳蓄须的背景和原因,感受他的爱国情怀。
2、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梅兰芳蓄须这一行为所体现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2)掌握文中描写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相关细节,体会其坚定的意志。
2、难点(1)领悟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梅兰芳蓄须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2)能够将梅兰芳的爱国精神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爱国主义。
三、学习方法1、自主阅读法: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梅兰芳蓄须的故事。
2、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文中的重点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境体验法:想象自己处于梅兰芳所处的时代背景,感受他的内心抉择。
四、学习过程1、预习阶段(1)查阅资料,了解梅兰芳的生平事迹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背景。
(2)通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课堂学习(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梅兰芳吗?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段特殊的经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兰芳蓄须》。
”(2)字词学习检查预习中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讲解易错字和多音字。
(3)课文讲解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②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梅兰芳蓄须的原因: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表现出他的爱国情怀。
(4)深入探究①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坚决态度?②分析这些描写所展现出的梅兰芳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5)总结升华①回顾梅兰芳蓄须的整个过程,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课后拓展(1)阅读更多关于梅兰芳的故事,进一步了解他的艺术成就和爱国事迹。
(2)以“爱国”为主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五、学习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小组合作能力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竹节人》 学习任务单
《竹节人》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描写制作和玩竹节人的过程,感受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激发对传统玩具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梳理作者围绕竹节人所写的事情。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
2、难点(1)体会作者在描述竹节人游戏时所蕴含的情感。
(2)理解传统玩具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三、学习方法1、自主阅读法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圈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合作法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互相补充和完善。
3、圈点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对文中精彩的语句、段落进行圈点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四、学习过程1、预习阶段(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重点字词:豁(huō):裂开。
威风凛凛(lǐn):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别出心裁(cái):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词语理解:念念有词: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3)了解作者范锡林的相关资料。
2、课堂学习(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概括:课文主要写了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故事。
(2)精读课文,品味细节制作竹节人找出描写制作竹节人的段落,圈画出制作竹节人的材料和步骤。
思考:作者是如何把制作竹节人的过程写清楚的?玩竹节人默读玩竹节人的段落,找出描写竹节人打斗场景的语句,感受其趣味性。
体会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时运用的语言特色。
老师与竹节人读老师没收竹节人的部分,思考老师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探讨老师也喜爱竹节人的原因。
(3)体会情感,领悟主旨思考:作者通过写竹节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传统玩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