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认识了1~10各数,基本建立了数数的方法,并在生活中接触过比10大的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读法及组成。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是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课件、集星卡、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学习星”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8,17,11,20。
)。
3.揭示课题。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利用已有的数数经验引出课题,让学生真切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二)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1.对比中初步感知数的组成。
(1)请学生数出1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
(2)出示各种摆法。
(预设)①连续并排摆出11根。
②10根小棒并排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③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3)学生交流与评价(大家欣赏哪种摆法)。
2.利用学生资源,深入理解数的组成。
(1)学生和教师一起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读“十”。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1120各数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1120各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1120各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1120各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和计算。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1120各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小卡片学具:学生作业本、小卡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1120个物品,并让学生试着数一数。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七、作业设计1. 请写出1120各数。
答案: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12 > 1115 > 1418 > 17答案:12 + 11 = 2315 14 = 119 18 = 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数的认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数的顺序、大小比较等方面还不够熟悉。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的认识能力。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延伸,如让学生尝试进行2130各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关注了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也为下学期100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先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10根小棒可以看做10个一,1捆小棒可以看做1个十,进而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
接着让孩子摆12根小棒,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
最后借助摆小棒的活动数数、读数,初步学会认、读11~19各数,掌握“十几”所表示的含义和顺序。
在此基础上完成“19添上1根是多少根”这个问题,解决“2个十是20”这个关键问题。
二、学生分析10~20各数学生能数出来,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不了解。
还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个的数的简便性,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1—20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3、在建立数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直观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本课教学使用了powerpoint幻灯片技术支持。
主要运用在学习新知的两个片断的学习中。
片断一:在矛盾冲突中揭示记数法。
片断二:在迁移学习中建构以新的认识。
片断一中,运用幻灯片的图片展示功能和动态演示功能展示同学们数笑脸的过程及10个笑脸转换成1个大拇指的动态变化。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我11到20各数的认识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掌握11到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数位的意义,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到20各数;2. 让学生理解数位的意义,能够根据数位进行数数;3. 让学生能够比较11到20各数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位的理解,以及比较大小;2. 教学重点:11到20各数的读写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数轴;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数量,并能够用数词来表达。
2. 数数练习:在黑板上画一条数轴,让学生根据数轴上的点,从1数到20,边数边指出数轴上的点。
3. 读写练习:让学生逐个读出数轴上的数,并能够正确书写。
4. 数位理解:通过数轴,让学生理解数位的意义,如个位、十位等。
5. 比较大小:让学生通过数轴,比较11到20各数的大小。
6. 例题讲解:以15和20为例,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即15是由1和5组成,20是由2和0组成。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写出比15大的数和比20小的数。
8. 作业设计:题目1:写出比10大的数。
答案:11、12、13、14、15、16、17、18、19、20。
题目2:写出比15小的数。
答案:11、12、13、14、16、17、18、19。
题目3:写出比20大的数。
答案:21、22、23、24、25、26、27、28、29、30。
六、板书设计:1. 数轴: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 数的组成:15(1、5),20(2、0)3. 比较大小:15 < 20七、作业设计:1. 题目1:写出比10大的数。
答案:11、12、13、14、15、16、17、18、19、20。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67页,主要包括11到20各数的认识。
学生将学习这些数字的写法和读法,并理解它们之间的顺序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书写11到20的数字。
2. 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出11到20的数字。
3. 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之间的顺序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11到20各数之间的顺序关系。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读出11到20的数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邀请学生上台演示10以内的数字,复习已学的知识。
2. 讲解11到20的数字写法:用数字卡片展示11到20的数字,边展示边讲解每个数字的写法。
3. 讲解11到20的数字读法:用数字卡片展示11到20的数字,边展示边讲解每个数字的读法。
4.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数字进行书写和读法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1 十二 13 十四 15 十五 16 十六 17 十七 18 十八 19 十九20 二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铅笔和练习本,按照正确的写法,书写11到20的数字。
2. 作业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11到20的数字的写法和读法有了基本的掌握,但在理解数字之间的顺序关系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继续讲解21到30的数字,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更多的数字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二、讲解11到20的数字写法在讲解11到20的数字写法时,我使用了数字卡片来展示每个数字。
这样的直观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每个数字的形状和结构。
同时,我还边展示边讲解每个数字的写法,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书写这些数字。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教师,我对于"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教案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数学一年级上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4章"数的认识"中,具体包括对11到20这10个数的认识和学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11到20这10个数的读写能力,并且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数序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学生们对于数的读写能力以及数序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20的写法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个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我准备了挂图和数数棒作为教具,同时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作为学具。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数数棒和挂图,引导学生回顾1到10的数的认识,然后引入11到20的数的认识。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结合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这些数的读写和数序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以数轴的形式呈现,将11到20的数依次排列在数轴上,旁边标注每个数的读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用笔和纸,按照板书的数轴,将11到20的数依次写下来,并读一遍。
答案:11,12,13,14,15,16,17,18,19,2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反应和掌握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数的认识实践,如数数游戏等,以加深他们对这些数的理解和记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1. 对11到20这10个数的读写能力和数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们对于20的写法的理解。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4. 板书设计以及作业设计。
对于这些重点和难点,我将会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对于11到20这10个数的读写能力和数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我认为这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1~20之间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10和几个1组成的,能够正确读写这些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摆小棒、使用计数器等直观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感,理解数的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这些数的组成。
2.难点:理解“十”作为计数单位的意义,以及数的组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数字卡片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小棒和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A.复习旧知:快速复习0~10的认识,包括数的读写、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B.情境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包含11~20个物体的图片(如苹果、花朵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示这些数量。
2.新知探究(约20分钟)2.1认识11~20A.操作演示:教师展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再添加1根小棒,表示“十一”。
让学生观察并理解11是由1个10和1个1组成的。
B.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表示出12、13、...、20等数,并说出是由几个10和几个1组成的。
2.2数的读写A..教师示范:教师先示范如何正确读出和写出11~20之间的数,强调十位和个位的写法。
B.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写出这些数,并请几位学生上台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2.3数的组成游戏游戏设计: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卡片(如15),学生迅速找出表示这个数的小棒组合(1捆加5根),并大声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10和几个1组成的。
3.巩固练习A.基础练习:完成教材上的“做一做”题目,包括数的读写、数的组成等。
B.拓展练习:设计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如“看图写数”(给出包含11~20个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写出对应的数)、“数的排序”(给出几个打乱顺序的11~20之间的数,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024年一年级数学精彩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通用
2024年一年级数学精彩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数学教材第一册第六章《数的认识》中的1120各数的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120,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意义,掌握它们的大小关系,并在生活中找出这些数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理解其含义,并能进行大小比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其意义。
难点:1120各数的大小比较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实物(如水果、玩具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游乐园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场景中的数字,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120各数的认识。
2. 探索新知(15分钟)(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1120各数,并讲解其读写方法。
(2)通过比较1120各数,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1120各数,如电话号码、门牌号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大小比较。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六、板书设计1. 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2. 1120各数的大小比较3. 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出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
(3)在生活中找出至少3个包含1120各数的例子。
2. 答案:(1)略(2)210 > 120 > 111 > 102(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1120各数的掌握情况,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数的认识,如1111、2222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6篇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6篇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熟悉教案篇1一、对教材的熟悉、理解与把握各数的熟悉》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这一课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在学生熟悉了10以内数的根底上进展的,它是认数的连续和进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是能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局部的,而要想把握这些学问,首先必需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另外,把握20以内数的挨次和大小,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写11-20各数也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二、教学设计说明1、导入环节小学生,特殊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假如能做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并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效劳”。
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熟识又憧憬的大海边入手,让学生回忆大海边都有什么?然后直奔主题到达引入本课的目的。
2、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这一大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小环节:(一)估数与数数通过问题一: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的出示,引导学生对沙滩上海鸥的只数进展估量,初步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然后在估数的根底上通过进一步的数来验证自己的估量是否精确。
并在此根底上,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的特点,突出数数方法的指导,渗透数数策略,并引导学生用做标记的方法来数,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二)初步感受10个一就是1个十。
小棒怎样摆能让人家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根?这一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有1个1个摆的、有2个2个摆的、有5个5个摆的,还有5加6的,还有10和1的……引导学生对这些摆法进展评价筛选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逐个淘汰,最终选出10和1这种摆法,但是学生的这种摆法只是一个雏形,于是我运用课件对此进一步加工,边演示边讲解,为了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出是10根,我们把它捆成一捆。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11—20各数的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11、12、13、14、15、16、17、18、19、20这10个数字;学会数数,理解数的顺序;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学会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计数。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认读11—20的数字,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字进行简单的数数和计数活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字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进行简单的计数活动。
教学重点:熟练认读11—20的数字,学会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磁性黑板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小兔子寻找胡萝卜的故事,引导学生帮助小兔子数出11—20的胡萝卜。
2. 新知讲解(1)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11—20的数字。
(2)通过磁性黑板,展示数字的顺序,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3)讲解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1:“数一数,下面有多少个苹果?”(答案:15个)(2)教师示范解答过程,并讲解数数的方法。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例题2:“小兔子找到了多少个胡萝卜?”(答案:18个)4. 随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分享答案,讨论解题方法。
5. 小结与巩固六、板书设计1. 11—20各数的认识2. 内容:(1)数字11—20(2)数的顺序、大小比较(3)数数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一数,下面的物品有多少个?(图片中有17个)(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在括号里写出答案。
(18>15,14<16)2. 答案:(1)17个(2)18>15,14<1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数数能力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小学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第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78-P79。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2.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习估计物品的数量,初步培养数感。
教具、学具:每生30根小棒,2根皮筋;课件、10根磁性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0~10,导入新课师: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0~10,会数吗?请小朋友们从小到大数一数,再从大到小数一数。
生按要求数数师:你还知道比10大的数吗?(生举例)你们真了不起,还知道这么多比10大的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1~20。
(板书课题:认识11-20)二、动手操作1.认识十师:大家都有小棒,和老师一起边数边摆10根小棒。
(师摆在黑板上)师:你摆了几根小棒?有几个一根呢?10个一根是几根呀?在学习时为了方便,通常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样一捆就有10根,10根就可以(捆成一捆)。
师(举着一捆小棒):那这一捆表示几个十呢?请大家也把你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把它放在你的左手里,想想它表示什么。
2.理解10个一是1个十师:下面我们拆开一捆,再一起来数一数。
师边在黑板上贴拆开的小棒,生边数:1,2。
师:这2是2个?(2个一)再来1个一是?(3个一)继续!(4个一,5个一,10个一)10个一就可以捆成一捆。
(师在黑板上贴一捆小棒)师:那么几个一是1个十呢?(板书:()个一是1个十)也就是1个十里面有几个一?(板书:1个十里有()个一)三、摆一摆、说一说1.动手摆一摆如果让你摆出12根小棒,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摆得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吗?动脑筋想一想.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操作,师巡视2.学生介绍摆法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师将巡视时了解到的有代表性的方法指名学生说,然后评价、总结四、深化认识1.借助小棒说摆法师:下面老师说一个数,看你能不能又快又清楚地摆出来.11怎么摆的?为什么表示11?13怎么摆的?是表示13吗?生说摆法,师贴小棒图2.直接说摆法师:刚刚是我们借助了摆小棒来说的,现在没有小棒你能不能直接告诉我怎么摆?15怎么摆?18呢?生说摆法,师贴图师:那20又该怎么摆呢?(学生有可能说一捆和10根,先肯定,再和摆两捆的方法进行比较)(板书:()个十是20,20里有()个十)反馈:学生提问,学生答五、巩固练习1.抓一抓,摆一摆师:请小朋友抓一把小棒,数一数有多少根,再想想怎么摆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抓了多少。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6篇)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学会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了解这些数的数值,能正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习估计物品的数量,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十”,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并正确地读数。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件播放三个小朋友在教室前的对话——甲说:“我们班门前种了6棵大树。
”乙说:“我已经得了9颗五角星啦。
”丙说:“我们小组有8个人。
”谈话:听到三个小朋友刚才说什么了吗?小朋友,你也能像他们一样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学生说到我有几根小棒时,出示1捆小棒图,提问:小明也有一些小棒,你知道这些小棒有几根吗?如果学生知道是10根,则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学生不知道这里一捆小棒是10根,则将一捆小棒展开,数一数,强调有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一捆小棒有10根。
[说明:由“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引入,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对数的认识,引起学生认数的兴趣。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数水平,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二、认识计数单位“十”谈话:请大家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
反馈:你是怎样做的?(指名到实物投影前操作:先数出10根小棒,再捆成一捆)展开一捆小棒:这里有多少根小棒?(指1根小棒)这是1根小棒,是1个一,(指10根小棒)那么10根小棒是几个一?(板书:10个一)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提问:现在这里有多少小棒?(可能有的学生回答是10根小棒,有的学生回答是1捆小棒)谈话:10根小棒也就是1捆小棒。
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4单元《11~20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11-20的认识》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主题是《11-20的认识》。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10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数的认识。
通过直观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地读写11-20各数,并初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
- 学生能够理解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 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信心。
-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
- 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概念。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较好地掌握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但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教学材料来辅助。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老师出示一堆糖果,问学生:“如果这里有10颗糖果,我再加1颗,是多少颗呢?”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10以内的数,并引出今天的课题《11-20的认识》。
2. 探究新知- 活动一:摆小棒- 指导学生先摆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
- 再让学生尝试摆出11根小棒,提问:“这11根小棒怎么摆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引导学生将10根捆成一捆,剩下的1根单独放。
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数出11至20之间的各数。
2.理解数的顺序,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1至20之间的数。
3.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直观教具和实物操作,引导学生探究数的认识和数感的培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和乐于学习的态度。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和数出11至20之间的各数,理解数的顺序。
三、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建立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课件(含数的认识和顺序演示)•小棒或计数器等学具•数字卡片五、教学结构设计1.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数序,为学习11至20的数做准备。
•创设实际情境,如数学生人数、物品数量等,引出11至20各数的认识。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相关内容,识记与11至20各数相关的生字和术语。
3.整体感知理清层次•通过教学课件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认识11至20各数的外形和顺序。
•利用小棒或计数器进行数的组成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初步理解。
4.教学活动•分组活动:学生分组使用学具进行数的认识和组成练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游戏互动: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11至20各数的认识和顺序。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如门牌号、电话号码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学习的11至20各数的认识和顺序,强调十进制计数法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
六、板书设计标题:《11——20各数的认识》数的认识: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数的顺序:11 < 12 < 13 < ... < 20十进制计数法:10个一是1个十总结:- 认识并数出11至20各数- 理解数的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法七、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精选12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精选12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篇1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57页~第60页,认识11~20各数。
教材地位:“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口算10加几;通过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和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口算10加几;通过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法学法: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教具导入法”师:大家看看这里,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奖品。
猜猜是什么?有多少呢?大家先来摸一摸。
学生猜后,师打开袋子,展示铅笔,并和学生一起数一数。
数到10以后,还多余几根,师问:接着怎么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给予评议。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11至20各数的认识》教案精选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11至20各数的认识》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涉及章节为《11至20各数的认识》。
详细内容包括:能正确数数,理解数的顺序;会用数字符号表示11至20的数;掌握数的组成,能运用数进行简单的描述和交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数数,从11数到20,理解数的顺序,感受数的连续性。
2. 使学生学会用数字符号表示11至20的数,并能正确书写。
3. 培养学生运用数进行描述和交流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数数,理解数的顺序,运用数进行描述。
难点:掌握数的组成,用数字符号表示11至20的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磁性黑板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性黑板展示一系列图片(如水果、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这里有多少个水果/玩具?”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数的概念。
2. 例题讲解a.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从11数到20,注意观察数的变化。
b. 教师示范用数字符号表示11至20的数,并讲解数的组成。
c.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数字,巩固数的书写。
3. 随堂练习a. 让学生自己数数,从11数到20,并说出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b.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11至20的数字。
c.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用数字描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4.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11至20各数的认识,能够正确数数,用数字符号表示,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六、板书设计1. 《11至20各数的认识》2. 内容:a. 数的顺序:1120b. 数字符号:11、12、13、14、15、16、17、18、19、20c. 数的组成:十位、个位3. 图片示例:展示与数字相关的图片,如水果、玩具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数一数,从11数到20,并将数字写下来。
b. 看图写数,如:有15个苹果,用数字表示。
《认识11~20各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篇)
《认识11~20各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篇)《认识11~20各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篇)《认识11~20各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11—20物体的个数。
2、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3、在学习数学的详细情景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稳固数序知识,浸透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经历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11—20这些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兴趣课件出例如6插图,提问:大家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表扬学生观察的非常仔细,看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组织学生讨论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领会新知让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老师对学生想出的方法给予肯定三、模拟训练,稳固深化,应用拓展1、教材79页“做一做”2、练习十八第5题和第6题《认识11~20各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的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拟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严密联络。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的内容,练习十四中相应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1~10。
请你们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物品?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一起找一找〔课件演示四件物品〕。
生:我看到了有14、18、12、152.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朵红花只写一个,并按顺序排列起来。
3.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写的数按顺序写在黑板上?4.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地来学习11~20各数。
6.11-20各数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6.11-20各数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数数,并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 让学生能够用数字表示11到20的数,并能够读写这些数字。
3. 培养学生对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
2.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数字11到20。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到20。
2. 教学挂图或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数数。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数字的认识。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让学生找出11到20的数字。
2. 教师向学生介绍数的顺序和大小,让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3.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或PPT,让学生观察和练习读写数字11到20。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轮流读出数字卡片上的数字。
2.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或PPT,让学生练习读写数字11到20。
四、拓展活动(5分钟)1. 教师让学生用数字11到20进行创意组合,如组成日期、电话号码等。
2. 学生自由发挥,分享他们的创意组合。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数的顺序和大小。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数数,并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 学生能够用数字表示11到20的数,并能够读写这些数字。
3. 学生对数的认识有所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数的分解和组合,如将数字拆分成10和1,或将数字组合成更大的数。
2. 引导学生探索数字的规律和特点,如偶数、奇数、质数等。
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学习进度。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11~20各数,会正确地数数、读数、知道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几,掌握20以内各数的顺序,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2.结合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对小数目的数感,发展抽象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4.通过动手操作、组织交流,培养学生参与和合作意识,主动探究意识。
教具准备:11~20数字卡片;每生小棒20根、皮筋一只,课件。
教学过程:(一)猜数游戏,导入新课1.师:小朋友,老师手里拿着几根小棒,能看出来吗?(师手握11根小棒。
)那么谁来猜一猜?2.学生猜数。
(教师用太多了或太少了提醒孩子。
)3.师:猜对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然后让学生也数出11根小棒。
)4.师:刚才,我们猜了11根小棒,就是不能一眼看出。
下面要请小朋友动脑筋想想办法,摆一摆小棒,使大家很容易就看出你摆的是11根呢?(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1.学生操作摆小棒,教师巡视。
2.交流: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介绍给大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点击课件,相应出示以下摆法:3.比较、优化。
师:小朋友真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摆法,请小朋友比一比,哪一种摆法最容易让人看出是11根呢?(10根和1根。
)师:小朋友真能干,想的办法跟数学专家想的一样。
为了把这10根小棒紧紧地合在一起,看得更清楚,我们就把这10根小棒用皮筋捆在一起。
(学生用皮筋捆小棒。
)4.学习11的组成。
师:这一捆有几根?(10)是几个十(1个十)我们就说10个一是一十(或十)板书。
1个十,1 个一组成几?(11)板书。
一年级数学《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一年级数学《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一年级数学《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地数出11~20个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受十进制;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交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铅笔,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看是什么?(铅笔)请你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支铅笔?(学生猜想)同学们猜的都不一样,想要知道到底有多少支铅笔怎么办?(数一数)师生共同数一数铅笔的支数,得到答案12支。
二、动手操作,经历探究过程1、摆一摆:用数一数的方法同学们知道老师带来了12支铅笔,可是每次都这样数多麻烦呀!怎样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有12支铅笔呢!请同学们数出12根小棒代替铅笔在桌子上摆一摆。
(学生实践活动)2、说一说:学生汇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大屏幕逐一出示各种情况)你觉得哪种摆法最好,一眼就能看出是12呢?为什么呢?3、认识10个一是1个十(1)在数学中,1根小棒就是1个一,2根小棒就是2个一 (10)根小棒就是10个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
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
《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
队伍排得可真整齐。
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
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教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当重点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
二、新课展开
1、数数
①、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来数一数,
③你猜对了吗?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⑥、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捆成一捆,一个十是()。
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
⑥、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体有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通过圈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法作准备。
】
2、数的组成
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①指名说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
③、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
④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设计意图: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②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
③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
④P87练习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让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学生既可以从大到小连,也可以从小到大连,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三、巩固延伸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2、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
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设计意图:不仅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
】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教学反思: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笔者认为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
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
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
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我校学生中午由路队长带领下排队回家,每天放学,班主任老师领着他们排队出校门,穿过马路,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
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
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平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
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