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篇》赏析
白马篇赏析

白马篇赏析白马篇赏析《白马篇》是古代文学作品《楚辞》中的一篇,作者是屈原。
作品以楚国国君钜之的视角,描绘了楚国的兴衰和君王的才华与志向。
本文将从文学形式、意象运用和思想内涵三个方面对《白马篇》进行赏析。
首先从文学形式上来看,《白马篇》采用了五言古诗的形式写成,一共有11首诗。
每首诗均由5个七言句组成,整篇篇章共55个句子。
这种形式带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增加了整篇篇章的美感。
诗句结构完整,句与句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给人以音韵和节奏上的愉悦感受。
例如开篇即写道:“驾我绿马,驰我诗辞”,既展现了诗人自我的豪情壮志,又透露出文人的无奈与苦闷。
这种韵律感与对仕途的追求的矛盾心理相映成趣,使整篇作品更加生动。
其次,作者在《白马篇》中广泛运用了寓意丰富的意象,通过马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仕途的思考和批评。
马在古代文学中一直被视为高贵、忠诚和勇敢的象征,它的形象往往被用来赞美忠诚和英雄气概。
例如,在《白马篇》中,屈原写道:“千岁之蹄,云从响喑。
天马从云,至于飞腾”。
这里马被描述为一匹能够飞天遁地的神驹,象征着作者自己的才华和志向。
通过将自己比作白马,屈原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渴望和对理想国家的追求。
同时,马的形象还暗示了作者对于统治者的期望,他希望君主能像马一样高贵、勇敢和忠诚,带领国家走向繁荣与昌盛。
最后,从思想内涵上来看,《白马篇》是屈原通过马的形象,探讨了君主与文人之间的纠葛与矛盾,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在《白马篇》中,作者抱怨了自己的辛苦和不被赏识的遭遇,同时也对统治者的才华和勇气表示了赞美。
例如,“德施于时,功洁其身。
四海之内,皆帅无敌”。
这里,作者赞美统治者具备才华和统御之能,并将其比作白马,以此表达对统治者的崇敬之情。
但同时,作者也抨击了官僚体制中的腐败现象,将这些统治者比作“白马之尸”,以此暗示他们的身败名裂。
通过对统治者的赞美与批评的并行,屈原体现了他对政治现实的思考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总的来说,《白马篇》以独特的文学形式、寓意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屈原对仕途与现实社会的思考和感慨。
高中语文《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

高中语文《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白马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篇诗歌,是由贾宝玉所作。
这篇诗歌表达了他对白马的赞美和对纯洁的心灵追求的渴望。
下面是《白马篇》的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
《白马篇》原文翻译: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歌赏析:
《白马篇》是一首五绝诗,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欣赏以及对进取精神的追求。
下面逐句进行赏析:
首句“白日依山尽”,表达了太阳随着山的尽头而西沉,形容了美丽的夕阳景色。
这句话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和恬淡的感觉。
第二句“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黄河奔流入海的壮丽景象,突显了大自然的豪迈和雄浑。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其奔流入海的场景象征着壮观和庄严。
第三句“欲穷千里目”,表达了作者渴望通过观察远方的美景来满足内心的追求。
这句话也揭示了作者对世界无限广阔的向往。
最后一句“更上一层楼”,是整首诗歌的精髓所在。
这句话通过比喻楼层的升高来表示追求进取的精神。
作者希望通过不断努力,能够越过眼前的山岭,进一步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整首诗歌以自然景色为媒介,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来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同时,《白马篇》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子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总结:
《白马篇》是贾宝玉所作的一首五绝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追求美和追求卓越的心灵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精神追求的追逐。
这首诗也是贾宝玉一生追求理想和对内心世界的表达。
曹植白马篇(原文、注释及赏析)

曹植白马篇(原文、注释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曹植白马篇(原文、注释及赏析)白马篇魏·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白马篇》曹植赏析

《白马篇》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幽并:幽州和并州。
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去乡邑:离开家乡。
扬声:扬名。
垂:同“陲”,边境。
宿昔:早晚。
秉:执、持。
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
何:多么。
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控弦:开弓。
的:箭靶。
摧:毁坏。
月支:箭靶的名称。
左、右是互文见义。
接:接射。
飞猱(náo):飞奔的猿猴。
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
散:射碎。
马蹄:箭靶的名称。
狡捷:灵活敏捷。
勇剽(piāo):勇敢剽悍。
螭(chī):传说中形状如龙的黄色猛兽。
2023白马篇的赏析

2023白马篇的赏析白马篇的原文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儿男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中了“长臂猿”,转身又去射“马蹄”。
灵巧敏捷赛猿猴,勇猛剽悍如豹螭。
听说边境军情急,侵略者一次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白马篇注释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更多古诗欣赏__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李白的诗全集栏目。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白马篇翻译这首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
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曹植《白马篇》全诗翻译及赏析

曹植《白马篇》全诗翻译及赏析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以辞章华丽、意境深远著称。
其中《白马篇》被誉为曹植的代表作之一,笔者将为您翻译及赏析该篇诗歌。
《白马篇》全文如下:白马王迴首,东西空山尽。
黄交尚利劒,红字初翻轮。
西见白日落,南望黑云深。
皆谓对归宿,于中殊未沉。
赏析:曹植的《白马篇》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辞章,表现出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归宿的追寻。
首先,诗的开篇即以“白马王迴首”来描绘白马回首的情景,透露着一种回忆过去的心境。
白马象征纯洁和高贵,其回首则寓意着作者对过去的追忆与思考。
接着,诗中提到“东西空山尽”,以此表达了东西两方向的山林无尽头,意味着空旷无界的世界。
这种广阔的空间给人一种心灵迷茫与迷失的感觉。
然后,诗中谈到“黄交尚利劒,红字初翻轮”。
这里的“黄交”指的是一种黄色的石头,传说中有开创世界的功效;而“利劒”则象征着力量和权势。
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将自然界的美与人世间的力量相结合,传递出对于权力和力量的矛盾思考。
随后,诗中出现了“西见白日落,南望黑云深”的景象。
这种视角的转变,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多样。
西方的太阳落下,象征着黄昏和暮年;而南方的黑云则暗示着风暴和困难。
这些景象的变幻,让读者感受到人生中不同阶段的挫折和纷扰。
最后,诗歌以“于中殊未沉”的一句,表达了对于人生归宿的愿望。
这句话暗示着即使在不同的环境中,作者仍保持着一种独特的品质。
同时,也传递出对于寻找真正的归属和解脱的渴望。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曹植的《白马篇》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辞章,展现了对于命运和人生深刻的思考。
这首诗歌给予读者思考和启示,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价值和归宿。
注:文章以散文的形式进行了对《白马篇》的翻译及赏析,将作者的意境和内涵进行了解读。
同时,采用了段落分明、信息清晰的书写方式,使得整体排版整洁美观,文笔流畅,更具可读性。
曹植《白马篇》全诗翻译及赏析

曹植《白马篇》全诗翻译及赏析曹植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被誉为“魏文帝”曹丕的次子,其文风优美、不拘一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白马篇》对于其地位极高,也是最著名的一篇。
本文将对《白马篇》的全诗进行翻译及赏析。
《白马篇》是一篇抒情作品,其中自然景色描写自然而然,人物形象亦是如此,更有深刻的意蕴。
以下是该诗的全文翻译:白马依山傍,花皆似锦裳。
何须去桃源,自是桃源郎。
不为桃源远,为有美人傍。
美人如此多,会笑君少壮。
君生能有几,何限骐骥骊。
盼秋更吹箫,分曹射猪羊。
文中首先给读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风光。
白马依山傍,花皆似锦裳,引人想象马儿肆意奔驰,嘶鸣连连,在这片美丽的自然风景中感受着前所未有的舒适。
接着,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何须去桃源,自是桃源郎”。
这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桃园的不以为然。
桃源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无忧无虑,平静安逸,与世隔绝的乐土。
然而,曹植在此意味着,自然风景已经足够美好,无需去寻找更加完美的桃源。
接着,作者不自觉地将目光转向人物描写,呈现出一个美人在身侧。
其实,这也是作者前文的默认和引导,在让读者欣赏大自然壮观景色之后,再去想象一个美人在身边。
此时,由花似锦裳到突然出现的美人形象,让人感到一种突然强烈的美好感。
与此同时,作者状态也不禁被她的魅力所感染,不为桃源远,为有美人傍。
这一埃及颂扬美人的诗句把静景和动人的美人形象相结合,让读者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之后,作者紧接着表达了对美人众多的羡慕,会笑君少壮。
这一句话可以读出作者略带苦涩的口气,暴露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眷恋。
在最后的两句话中,作者营造出了憧憬未来的想象。
君生能有几,何限骐骥骊。
作者借用了古代骏马的典故,表示自己要追求的是更加高贵出挑的自己。
最后一句盼秋更吹箫,分曹射猪羊。
箫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代表着柔和、安逸和悠然,借此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向往。
此外,文中的“曹”字为作者自谦之语,表明自己与曹家姓并无关联。
总的来说,曹植的《白马篇》以自然生态为基础,体现了对于美好生活和美好爱情的诉求。
《白马篇》曹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白马篇》曹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马篇是《七步诗》中的一篇,作者为曹植,曹植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刘备的儿子,被誉为才子佳人,文学才华出众。
这篇诗以宛转婉约的笔触,描绘了白马山的美景,展示了曹植高超的艺术才华。
篇首写道:“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这里的“白马”指的是曹植的战马,被装饰得华丽而高贵。
“金羁”是指用金子装饰的马嚼子,象征着豪华和尊贵。
“连翩西北驰”形容马儿飞驰奔跑的速度,表现出曹植的军事才能。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转向白马山:“借问白马能行否,宛转蹄间步。
”这里的“白马”是指白马山,曹植以马的方式来描绘白马山的婉约和灵动。
“宛转蹄间步”形象地描绘了山势起伏的景象。
继而,诗人描绘了白马山的壮丽景色:“四蹄翻地金鳞合,幔亭亭秀色妖都一。
”这里的“四蹄翻地金鳞合”形容白马山的山峦起伏,金色的山峦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幔亭亭秀色妖都一”描述了山脉间的云雾弥漫,美得像一个仙境。
接下来的几句则表达了曹植对白马山的喜爱:“紫盖登山而自媚,艳袂遥招弄通庐。
”这里的“紫盖”是指诗人此时身穿的彩色长袍,诗人站在山上,欣赏山的美景,感到自己也变得更加美丽。
“艳袂遥招弄通庐”形容白马山的美景吸引着游客,好像在邀请他们进入山中游玩。
随后,曹植用婉约的词句形容白马山的美景:“石水草木无情岸,时移景转终节宇。
”这里的“石水草木无情岸”表达了白马山的景色如此美妙绝伦,不受外界情感的影响。
“时移景转终节宇”则体现了自然界的变化,白马山的景色永远在变化,却又能维持独特的节奏。
最后,诗人以自身之喜赏析这座奇山:“白马出塞东风急,连峰如画复黄鹂。
”这里描绘了白马山的出塞之美,白马山堪称东方的瑰宝。
“连峰如画复黄鹂”则是对白马山壮美景色的再次赞美。
《白马篇》是曹植优美的文字之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马山的婉约、灵动和壮丽之美。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同时,诗人通过对白马山的描写,融入了自己对时代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示了曹植崇高的情操和文学才华。
白马篇的翻译和赏析

白马篇的翻译和赏析白马篇的翻译和赏析《白马篇》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白马篇》,古乐府诗题。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白马篇的翻译和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白马篇李白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白马篇翻译:你骑着白雪花毛的龙马,金鞍闪耀,好个五陵豪杰玉剑刀刃如秋霜,衣袍上的明珠赛落日原来你是侍奉皇上斗鸡徒,乘坐的马车轩盖高高你张弓可摧南山虎,伸臂手接太行飞猱酒后风采飞扬,三杯下肚,笑弄宝刀杀人如剪草,与剧孟一同四海遨游你终于想起改变自己的.游荡生活,要争取功名,于是发愤去了函谷关,跟随大军去到临洮前线叱咤风云经百战,匈奴如鼠尽奔逃归来豪气不改,终日饮酒,不肯给萧曹宰相下拜羞于学原宪,居住荒僻蓬蒿的地方。
白马篇赏析:李白《白马篇》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报国杀敌、功成退隐的侠客形象。
他出身高贵,剑如秋霜,袍饰明珠,艺高胆大,堪与名侠剧孟比肩。
他虽身玺百战,威震胡虏,但功成后又任性使酒,不肯俯身下拜萧何曹参之类的高官,而是隐居于荒山野径。
显然,这首诗上承曹植《白马篇》的精神而来,但又突出了与之不同的侠客形象,表达了一种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和时代色彩。
所谓“五陵豪”,实即长安游侠儿与斗鸡徒而又供职禁军者。
此辈为帝王贵戚所宠,故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甚至为非作歹,杀人越货。
(参见王建《羽林行》)。
李白此诗作于与彼辈初交之时,虽有贬刺之意,亦不无欣羡之情,盖尚不识其真相也。
稍后,李白终为彼辈所欺凌,而有北门之厄,幸有友人陆调为白求救于御史台,方免于难。
天宝七载所作《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中有句云:“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
邀遮相组织,呵赫来煎熬。
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
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
曹植《白马篇》赏析

曹植《白马篇》赏析曹植的《白马篇》是《七步诗》传世之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才情横溢的佳作。
这首诗以华美而流畅的辞章,深情而寓意深远的意境,展现了曹植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对《白马篇》进行赏析,探讨其主题、意象和艺术手法。
《白马篇》以曹植身为白马的视角,描绘了自己为白马辞行主人的情景。
诗中流露出深切的离别之情,同时融入了对命运和人生的沉思和体悟。
首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自然景观描绘中国辽阔的大地,表达了诗人普遍的离愁别绪。
其后诗人叙述了自己身为白马将被送给他人的遭遇,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悲伤的情感展现了对人生的体验和领悟。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玉箸连环夜,金盆缀地春”,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人们对诗人的依恋和送别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玉箸”和“金盆”象征着华贵和奢华,凸显出主人对白马的感情深浓。
“连环夜”和“缀地春”则意味着日夜长久,寓意诗人对主人的深情厚意。
这些意象的运用为整首诗添加了丰富的情感色彩,使读者更加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离愁别绪。
除了意象之外,曹植在《白马篇》中还使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来提升诗歌的艺术效果。
例如,诗句中出现了反衬手法,如“青冥白日,黄流黄河”,通过将色彩、光线和自然景观进行对比,形成鲜明的形象对比,动态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绪。
此外,修辞手法中还有借代、讽刺、夸张等,使整个诗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在整体结构上,《白马篇》采用了叙事诗的形式,通过将诗人自身视角的转换,以及对自身命运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的融合。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也非常优美,使整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综上所述,《白马篇》是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观、情感和思绪的描绘,展示了曹植独特的思想和艺术才华。
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优美的诗歌结构和韵律,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曹植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诗歌鉴赏曹植《白马篇》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曹植《白马篇》原文及翻译赏析《白马篇》是我国东晋时期文学家曹植所作的一首诗歌作品。
它以典型的七言古体诗形式展现了曹植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以下是《白马篇》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一、原文赏析:举鞭欲行意忽回,苦恼年来易悟灰。
传语白马谁家子,再能载我及谁才。
二、翻译赏析:当我挥动鞭子准备启程时,思绪突然回转,我悔恨自己多年以来的迷惘。
我传达命令给小白马,问它是谁的后代,还有谁能像它一样能载着我。
三、赏析:《白马篇》以其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引人注目。
整篇诗歌只有四句,却生动地展示了曹植在人生晚期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白马篇》以作者举鞭意欲行动的场景开篇,展示了曹植此刻的情感。
但是,诗中使用了“意忽回”一词,表明了他内心的迷茫和彷徨。
这种意外的转折使得整篇诗歌充满了戏剧性和复杂性。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多年来面对世事的困惑和迷茫,将其形容为“易悟灰”。
这句诗反映出作者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对人生的领悟逐渐增加,他逐渐认识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奈。
这种对现实的认识使得曹植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以及如何在短暂的生命中找到真正的价值。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传达了自己的期望和愿望。
他询问小白马是谁家的后代,意味着他寻找一个真正能明白自己内心感受的人。
同时,他询问谁可以像小白马一样承载他的希望和理想。
这两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承担自己意愿的人的期待和渴望。
综上所述,《白马篇》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意义的追寻和对他人的期望。
这首诗给人以启示,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
敬请鉴赏。
曹植《白马篇》赏析

曹植《白马篇》赏析白马篇三国曹植[原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第一部分描绘了游侠儿英武的雄姿)边境城市有很多警察,囚犯和骑手的数量也在增加。
羽锡来自北方,马丽登上了高高的堤岸。
长驱车与匈奴共舞,看着凌鲜卑。
抛弃身体的边缘,平静地生活?不管父母是谁,何燕子和他的妻子!不允许自私。
在国家灾难中死去,然后突然死去。
(第二部分展示了护林员在抵御外来侵略中的英勇行为和自我牺牲精神)【注释】装饰:装饰。
金鸡:金缰绳。
连片:又名“连片”,原意为飞鸟。
这里的意思是跑步。
借问:请问。
幽并:幽州和并州,其地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地区。
游侠儿:勇侠的儿郎。
走:离开。
乡镇:家乡。
提高自己的声音:传播自己的声誉。
垂直:即“边界”,边界。
你和这两个州与沙漠地区相连,所以据说沙漠是垂直的。
宿昔:昔时,从前,经常。
矢:用木做的箭。
参差:长短不齐,这里形容多。
左断:击中左边的目标。
目标:目标。
月亮枝:又名“苏枝”,目标的名字。
仰手:扬起手。
接:迎前高射。
飞猱:猿类,攀缘树木,轻捷如飞,故曰飞猱。
这里应指箭靶之类的东西。
散:射碎。
马蹄:一种黑色箭靶的名称。
狡猾和敏捷:灵巧和敏捷。
剽窃:轻巧敏捷。
螭螭螭螭螭螭螭螭螭螭螭螭螭螭34733.胡鲁:一个是“鲁齐”,这是北方侵略者的古老名字。
迁移:移动,指入侵。
羽檄:檄是用于军事征召的文书,加插羽毛,表示要像飞鸟一样紧急快递,所以叫羽檄。
厉马:策马,催马。
蹈:践踏,这里指冲击。
怀:思念,顾惜。
忽视:忽视。
返回:回家。
[感谢]《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拟乐府之作,属《杂曲歌辞齐瑟行》。
这首诗采用叙事描写的方法,以生动活泼的语气塑造了一位技术娴熟、直率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为拯救国家灾难而垂死挣扎的英雄精神,表达了爱国之情。
全诗结构谨严。
《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赏析《白马篇》是乐府歌辞,又作《游侠篇》,大概是因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写边塞游侠的缘故。
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的爱国壮士的形象,歌颂了他的为国献身,誓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白马篇两汉: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名编一作:名在)译文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注释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幽并:幽州和并州。
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去乡邑:离开家乡。
扬声:扬名。
垂:同“陲”,边境。
宿昔:早晚。
秉:执、持。
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
《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

《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白马篇》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白马篇》原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原文翻译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白马篇》诗歌赏析 《白马篇》是乐府歌辞,又作《游侠篇》,大概是。
【诗歌鉴赏】杨广《白马篇》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杨广《白马篇》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杨广《白马篇》原文及翻译赏析杨光最初的白马白马金贝装,横行辽水傍。
问问这是谁的家庭,苏伟玉林郎。
文犀六属铠,宝剑七星光。
山的空弓响彻,地的角又长。
宛河推勇气,陇蜀擅威强。
轮台被俘,高鹊坚被封为国王。
射熊入飞观,校猎下长杨。
名利双收,智者轻视平凉。
岛夷时失礼,卉服犯边疆。
应征入冀北,骑马离开榆阳。
进军随日晕,挑战逐星芒。
阵法移动,龙移动。
营地打开了,老虎的翅膀张开了。
冲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
尘土飞扬,战鼓急促,狂风呼啸。
转斗平华地,追奔扫大方。
我身居徐国,匡复武功卓著。
曾令千载后。
流誉满旗常。
杨光译《白马》待更新杨光《白马》赏析《白马篇》隋炀帝杨广的诗词作品,杨广的诗风对后代诗人也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他的诗中佳句,常成为后世诗人模仿之,甚至袭用之,如《诗》:“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诗中的前3句,就被宋代著名词家秦观在名作《满庭芳》词中几乎完全袭用。
如其中“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就是袭用的例子。
元代著名词家马致远作有一首名词《天净沙?秋思》,其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亦是受上述杨广诗句的影响而化出的。
张璞在《汉魏六朝百家集》铭文中说:?隋阳帝文集:“陈隋文哀,皇帝有工,与人同波”。
从南朝到隋朝,皇室诗歌没有使用君主的语言,而是与民间诗人风格相同,这的确是一种良好的氛围。
杨广的诗风是不可或缺的。
隋炀帝虽然一生不为后人所称道,但他确实是一位文学上的正统诗人。
在他的诗歌中,他热爱扬州的风景,赞扬了扬州美丽风景的贡献,这应该被书写和记录下来!隋炀帝杨广(569年-68年4月日),一名英,小字阿?,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生于隋京师大兴,开皇元年(58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白马篇》赏析

《白马篇》赏析《白马篇》是杜甫的一首名篇,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本文将从诗歌的主题、艺术手法和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旨在揭示杜甫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首先,我们来分析《白马篇》的主题。
这首诗以杜甫见到一匹白马为触发,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及人生的思考。
他通过描绘马儿的威猛和高贵,暗示了他对于权势和荣耀的渴望与追求。
同时,他又通过描写马儿被卖掉和被赐予暴徒骑乘的悲惨遭遇,抨击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痛苦和失望。
可以说,《白马篇》的主题既包含了对权势和荣耀的向往,又包含了对社会的谴责和反思。
其次,我们来分析《白马篇》的艺术手法。
杜甫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比如,他使用了“白马”作为意象,以雄壮威猛的马匹形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并在描写中反衬出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此外,他还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绘马儿从高贵到落魄的命运变迁,展示了社会的悲喜交加和真实残酷的一面。
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鲜活,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最后,我们来谈谈《白马篇》所呈现的意境。
这首诗通过对马儿的描写,唤起了读者的联想和感受,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诗中,杜甫以悲壮的笔触表现了马儿的高贵与威猛,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接着,他又以凄凉的情感描绘了马儿被贱人驰骋的景象,给人一种深沉的悲切之感。
通过这种交替的意境转换,杜甫让诗歌既有了雄壮与激昂,又有了悲壮与悲凉,使整首诗富有层次与厚重感。
综上所述,杜甫的《白马篇》通过对马儿的描写和人生命运的比喻,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谴责和反思,展现出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堪称一首优秀的诗篇。
诗中的主题深刻而丰富,艺术手法精湛而生动,意境独特而感人,引起了广泛的赞美和思考。
正是这种独特的魅力,使得《白马篇》成为了杜甫不朽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曹植《白马篇》赏析

白马篇三国·曹植【原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第一部分描绘了游侠儿英武的雄姿)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第二部分表现了游侠儿抵御外侮中的英雄行为和自我牺牲精神)【注释】饰:装饰。
金羁:金色的马笼头。
连翩:也作“联翩”,本指鸟飞,这里是飞跑不停的意思。
借问:请问。
幽并:幽州和并州,其地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地区。
游侠儿:勇侠的儿郎。
去:离开。
乡邑:家乡。
扬声:名声传扬。
垂:即“陲”,边疆。
幽并两州外接沙漠地区,故说沙漠垂。
宿昔:昔时,从前,经常。
楛矢:用楛木做的箭。
参差:长短不齐,这里形容多。
破左的:射中左边的目标。
的:箭靶。
月支:又名“素支”,箭靶名。
仰手:扬起手。
接:迎前高射。
飞猱:猿类,攀缘树木,轻捷如飞,故曰飞猱。
这里应指箭靶之类的东西。
散:射碎。
马蹄:一种黑色箭靶的名称。
狡捷:灵巧轻捷。
剽:轻捷。
螭:传说中的猛兽名,似龙,黄色而无角。
胡虏:一作“虏骑”,古代对北方侵略者的称呼。
迁移:移动,指入侵。
羽檄:檄是用于军事征召的文书,加插羽毛,表示要像飞鸟一样紧急快递,所以叫羽檄。
厉马:策马,催马。
蹈:践踏,这里指冲击。
怀:思念,顾惜。
忽:轻忽。
归:回家。
【赏析】《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拟乐府之作,属《杂曲歌辞·齐瑟行》。
这首诗运用铺叙描写的方法,以刚健明快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娴熟、豪爽英武的壮士的英雄形象,抒发了为解救国难而视死如归的豪迈精神,表达了热爱国家的感情。
全诗结构谨严。
前写游侠儿的成长,为后面铺垫;后写游侠儿的杀敌为国业绩,是前面的发展和归宿。
前后一气,浑然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马篇》赏析曹植,生于乱世,长于军中,对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很有热情。
由于其前期生活优裕舒适,因而他的前期创作基调开朗明快,风格慷慨激昂。
《白马篇》是最能代表他前期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
诗歌寄托着诗人的愿望和理想,正如朱乾所说的那样:“幽并游侠,实自况也。
……篇中所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亦子建素志,非泛述矣。
”全诗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大肆铺陈,按幽并游侠少年、青年、壮年的战斗历程,由外形而内神,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位忠勇双全的边塞游侠儿形象,表现了他英勇豪迈的气概和忠贞为国的崇高品质。
起调最工,尾如撞钟诗评家沈德潜对曹植的艺术造诣推崇备至。
他在《古诗源》中盛赞道,“陈思(曹植)最工起调”,确实如此。
诗歌起笔奇瑰,一开头就出手不凡,大手笔、大气魄、大境界。
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广阔瑰丽的艺术境界中。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诗人采用特写镜头,把少年游侠儿跃马飞驰的英姿展现在读者面前。
你看,一匹戴着金笼头的骏马,像雄鹰一样飞驰在西北茫茫的原野上,英姿飒爽。
诗一开头就笼罩着一股浓烈的豪迈气氛。
写马是为了写人,写骏马奔驰的神速,表现了游侠儿骑艺的高超。
诗歌结尾两句,画龙点睛,戛然而止,启人深思,更深入地揭示了游侠儿的人格魅力。
读后,那烽烟滚滚的边陲、那战马嘶鸣的战场如在眼前,那游侠儿保卫祖国、英勇杀敌的形象鲜明闪亮。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一首好诗“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
《白马篇》的结尾正是如此。
炼句炼字,笔力奇瑰你看,他仰头举弓,一箭射中那攀缘树木,上下如飞的猿猴;俯下身子,飞箭射的,那名叫“马蹄”的箭靶倾刻间碎裂摧毁。
“接”状写其敏捷,“散”极言其力猛,幽并游侠儿骑马射箭,迅猛如旋风,敏捷像猿猴,剽悍似豹龙。
行动描写配以夸张、比喻,把一位骑射精湛、武艺高强的游侠儿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英勇顽强,锐不可当。
“蹈”、“凌”二字形象地表现其威力。
诗人在两个反问句后,连用两个肯定句,掷地有声,有力收束。
“名编”两句是对上面四句的小结。
“不得中顾私”,照应第一部分的五、六句,表现了他把祖国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情怀。
诗人苦心孤诣,不但善于炼句,而且善于炼字,十分传神。
同写射箭,却分别用了“破”、“摧”、“接”、“散”等词,既表现了游侠儿精湛的骑射技艺,又表现了他身心敏捷、勇猛超群的迷人风采。
驰骋想像,层层铺叙诗人思维活跃,神思飞扬。
诗歌驰骋想像,层层铺叙,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感人的爱国壮士形象。
全诗笼罩着一股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豪迈气氛。
“诗言志,歌咏言”,这是诗人心声的坦露,这是作者壮志的表达。
诗歌语言精炼,深得诗经、楚辞、乐府民歌的神韵,很有魅力。
综观全诗,诗歌笔力奇瑰,幽并游侠儿的形象光彩照人。
曹植被誉为“建安风骨”的杰出代表,真是当之无愧。
-白马篇①■曹植①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7月, 412页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译文:给白马戴上金属的马络头,结伴一起向西北方向飞驰。
请问这是哪户人家的少年,难道是幽州和并州的游侠?在年少的时候便远离家乡,希望扬名立万于沙漠边陲。
一直以来时刻准备好弓箭,用楛木做杆的箭屡屡出手。
拉开弓弦射破左边的靶子,向右开弓则再次穿破箭靶。
扬手便能射中飞驰的猴子,俯身就能射碎远方的箭靶。
动作比树上的猿类还敏捷,比林里的豹螭更彪悍勇猛。
西北的边防战线屡屡告急,外族部落曾多次骚扰我们。
征召檄文迅速从北方传到,年青人策马登上防御工事;带兵长驱直入能击败匈奴,向东进攻则能够击溃鲜卑。
既然已经投身流血的事业,又怎能去看重生命的安危?对父母倘不能瞻顾、尽心,又怎么能提及妻子和儿女?名字被记录在壮士名册中,无暇顾及私人的恩怨小事!血洒疆场,为国英勇献身,我们视死如归!永不退缩。
①【前言】:曹植生于汉献帝初平三年(192),正好这年曹操击败黄巾,收编为青州兵。
所以,曹植年轻时所经历的已是汉末大乱的后期。
他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少年时期,随其父曹操南征北战,也有过一些军旅生活。
曹植八、九岁以后,曹操降吕布,战官渡,败袁绍,征乌桓,下荆州,破汉中等等,虽一直征战不息,但无论是当时中原的时代空气,还是曹植的家庭生活,都在逐步走向统一的胜利旗帜下,洋溢着昂扬奋发的精神,充满着信心和慷慨激昂的气息。
可以说,从汉末分裂割据以来,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而献身,一直是时代的最强音。
《白马篇》就是这样一曲时代的慷慨之歌。
【摘要】:《白马篇》是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它以抒述功名信念和报国壮志为主,歌颂了一位武艺高强的爱国英雄。
全诗弥漫着浓厚的青春气息,积极光向上,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首诗描写和歌颂了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应征入伍,远赴边疆,驱除外族入侵者,保家卫国。
《白马篇》中具有高超武艺、勇于牺牲的“幽并游侠①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二)》,高等教育出版社儿”的英雄形象正是诗人自己所向往的,更是诗人内心的愿望写照。
诗中主人公忧国忘家,英勇善战,视死如归的精神,正是曹植本人政治思想的体现。
诗中游侠少年不仅仅是作者理想的化身,同时也表达出广大人民的愿望,从而使其带有更普遍的意义和理想化的品格。
主人公那种忠勇忘私,为国捐躯的奉献精神,尤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前期青春爱国英雄【正文】:《白马篇》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
此文虽是游侠题材,但诗中那一位英勇少年实际是诗人曹植自我的化身。
用奇警飞动之笔,真实地描绘出一位骑马驰骋于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
起首二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就既警且奇了。
这位英雄为何而急驰?又为何而西北驰?显然,一着墨就紧扣读者心弦,创造了令人紧张、惊奇的浓郁气氛。
西北地区古来都是多事之地,不断遭到侵犯者的骚扰和破坏,以至酿成巨大的战祸。
所以,“连翩西北驰”,显示出当时西北战场军情紧急,英雄要骑马奔赴战场。
另外,“白马饰金羁”描写了坐骑的高贵,以此衬托英雄地位之尊贵,座下的马尚且能带上金属制作的笼头,其座上的英雄肯定是来历不凡啊!紧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幽并游侠儿”,幽并二州,自古多豪侠之士,这位英雄出自幽并之地,可见其根底不浅,来历非凡。
然后就是介绍英雄的来历及经历,“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英雄年少时候便离开家乡周游,怀胸怀远大抱负,久征沙场,扬名立万;接着描写了英雄的彪悍英勇,“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枕戈待旦,弓不离手;箭术了得,百发百中,百步穿杨;身手比那猿猴更加敏捷,作战时比那林子里的豹螭更彪悍勇猛···这些都是赞美英雄的武功盖世,气概非凡。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这几句采用问答式和上下左右的铺陈,此乃学习了汉乐府民歌的表现方法。
这一点曹植学得较为成功,不再限制于简单的形式模拟,而是从内容表达的需要出发,这一表现方法具有很深的用意。
主人公自幼离家,已久经征战而“扬声沙漠垂”了;至于他为什么能扬声沙漠呢?因为他有超人的勇武。
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使人确信此英雄能安边卫国。
“宿昔”二句说明其武艺的精深,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长期不懈的骑射中苦练出来的。
“楛矢何参差”的“参差”表明射出的箭纷纷疾驰,络绎不绝,说明主人公射箭的动作之快。
诗中主人公不仅射箭速度快,而且箭的命中率很高:左右开弓,都能中的,仰射飞猱,俯马射靶,无论上下左右,或动或静,都百发百中。
这里虽只讲其骑射,却概括了他的全部武艺,正因如此,所以他能敏捷胜过猿猴,勇猛有如豹龙。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写出了边塞战事告急,城池已多次被犯边的骑兵进攻,步步紧逼,在这等危急关头,插上羽毛的紧急文告从北方传来,边防将士策马登上了高高的防御工事。
西北战事紧急,这才是主人公“西北驰”的原因。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这四句对边疆的紧急情况进行了具体的说明,综上全文,《白马篇》的“奇”就体现在这里,整篇文章不以讲叙军情事由问开端,却以“白马”二句突然而起,郭茂倩云:“白马者,见乘白马而为此曲,言人当立功立事,尽力为国,可以不念私也。
”①;驰马直起之后,突兀壁立一少年英雄高大形象,他跨骑在一匹装饰华美的雪白骏马之上,风驰电掣于祖国广阔的北方原野,通向西北边疆的征途②;而后并不直述因果,而是慢笔插入“借问谁家子”以下的一大段铺陈用以描写主人公的武功盖世,英勇神武。
这样的安排,一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侧重点:以写人物为主,而不是以叙事为本。
前两句然没有直接写人但人却在其中,紧接十二句则是为了说明他是个何等样的人,拥有何等本领。
人物形象以此得到突出的表现。
二是起笔紧,间以缓,再继之以急,这样的文字安排能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生姿。
先讲完英雄是如何武艺高强,所以他能在“边城多警急”之际,有一股“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的气概,进而使读者对英雄必胜更有信心,体现的是一个因果关系:因为他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能这么做。
但是,“长驱”二句并非实指;所谓“蹈”、“凌”,也并非表示已经取得胜利,而是仅仅说明主人公有可以战胜侵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的气概。
“匈奴”与“鲜卑”,并不能特指这两个民族,而是泛指西北地区的进犯民族,否则将与史实相悖,也会使《白马篇》失去诗歌广泛的概括意义。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既然投身于锋刃之中,首先就是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再就是决心割断父母妻子之爱,然后才能做到捐躯为国,视死如归。
虽然还没有这样做,但是这样的决心已经让人震撼,豪言壮语,字字千钧,但是读来并无空泛的感觉,反觉倍感真切,原因何在呢?首先是贯穿诗歌的高昂基调感染了读者,并引导着读者的热情逐步上升,自然而然地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境地;如果把这八句诗移到诗的前面,就很难起到它现有的作用。
二是作者安排了一个巧妙的过渡:“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这两句既是前段描写的自然归宿,又是诱发后段豪情的有力引言。
二句是正面写勇,点出人物的英雄气概。
而这种勇,是和“性命安可怀”分不开的,贪生怕死的人就谈不到什么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