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2课_课堂检测解析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拔高习题及答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拔高习题一、选择题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2014年10月中新社报道,国家文物局水下文遗产保护中心近日认定一艘在丹东某海域的沉船系甲午中日战争中沉没战舰,疑为“致远号”或“超勇号”。
如果这艘舰船真为“致远号”的话,其应该沉没于( )A.辽东战役B.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答案: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下令“致远号”撞击日舰“吉野”号,致远舰不幸被击沉,全体将士壮烈殉国。
因此答案为。
2.光绪帝听闻某将领牺牲后,垂泪即作“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该将领应该是 ( )A.李鸿章 B.曾国藩.刘永福 D.邓世昌答案:D解析:由“光绪帝”“将领牺牲”“壮海军威”可以判断其人是19世纪末在海战中牺牲的将领,再结合选项可以判断此人是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
答案为D。
3.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是通过战争和开放通商口岸等逐步实现的,其中,将通商口岸开放到长江上游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解析:《马关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其中重庆处于长江上游。
故选。
4.“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日本取得上述特权时还要求清政府( )A.协定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关税B.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D.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答案:解析:“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是指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
A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B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D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
知识点二八国联军侵华5.“……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
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
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加入此项运动。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2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这表明当时(A)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解析]材料反映美国报纸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认为日本的作为代表亚洲的进步,说明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故A项正确;报纸的报道不能说明美国政府的支持,故B 项错误;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与中国是否开展舆论宣传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马鞍山高一检测)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B)①黄海大战②平壤战役③威海卫战役④辽东战役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解析]黄海大战、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和辽东战役分别发生在1894年9月17日、1894年9月15日、1895年春和1894年10月,故正确答案是B项。
3.(2018·湖北学业水平模拟)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C) A.未规定开放新商埠B.割地的内容全部落实C.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列强开始控制中国经济命脉[解析]《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强的冲击。
4.(2018·四平高一联考)甲午战争时,日本以“文野战争”之名,举国之力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
而黄海海战后,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功。
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博倭人全国之师。
”郭离焘也说:“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
”这反映出(C)A.日本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强国B.中日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备战上C.中国缺乏现代民族国家意识D.洋务运动未能实现中国的富强民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word版包含答案)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同步练习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
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A.三元里人民斗争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卫战役2.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如果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该也不会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
这表明( )A.西方列强的干扰使清政府延误了战机B.舆论在国际冲突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C.战前动员的不足是清政府战败的主因D.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认识和运用不足3.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这表明当时( )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4.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5.甲午战争中,中日双方发生了一系列战斗。
以下战斗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 )A.平壤陆战-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B.丰岛海战-平壤陆战-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C.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平壤陆战-威海卫战役D.黄海海战-丰岛海战-平壤陆战-威海卫战役6.晚清状元张謇将某条约十款内容逐一记录在日记中,他对清政府丧权辱国,尤其是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感到痛心疾首,发出“几罄中国之膏血”的感慨。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即学即练随堂巩固(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史学家唐德刚说,这次战役“从全盘战局看,日本联合舰队虽没有达成‘聚歼’中国北洋舰队的目的,却为下一步实施登陆辽东半岛创造了条件”。
此战位于下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B。
黄海战役中日本舰队打败北洋水师,为其“实施登陆辽东半岛创造了条件”,据所学可知黄海战役发生于图中②处,故选B。
2.(2019·杭州高一期末)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次战役的战场形势图(局部)。
以下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该战役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②战役中海军提督丁汝昌伤重牺牲③此战役发生于天津大沽附近洋面④日舰队率先逃离战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中的“致远”“定远”“吉野”可知,这次战役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战役中海军提督邓世昌壮烈牺牲,此战役发生于黄海海面,日舰伤亡惨重,率先逃离战场,故②③错误,①④正确。
D项符合题意。
3.(2018·北京学考)梁启超说:“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
”与文中所涉及内容相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选C。
根据题干“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项正确。
4.(2016·陕西会考)下图是一幅19世纪末流行于河北、山东一带的传单,上有对联:“猪精邪叫自洋传欺天地灭祖宗万箭千刀难抵罪”,“狗屁妖书如粪臭谤圣贤毁仙佛九州四海切同仇”。
这份传单最有可能出自于( )A.太平军B.洋务派C.义和团D.同盟会解析:选C。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世纪末”“河北、山东一带”“猪精邪叫自洋传”,由此判断与义和团运动相关,故选C。
5.(2018·广东学考)导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的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D。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点睛】 甲午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分水岭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经济上,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 治上,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向西方学习上,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 11.庚子 7 月,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肆行烧杀,致酿成大患,各 国亦以剿匪及保护商民教士为名,调舰增兵,合而谋我。”各国“合而谋我”的后果是 A. 东南沿海的门户被打开 B. 列强侵华开始进入资本输出新阶段 C.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合作 D. 以华治华成为侵华的主要政治手段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庚子年是1900年,“各国亦以剿匪及保护商民教士为名,调舰增兵,合而谋我”说的 是八国联军侵华镇压义和团运动的事情,此事件后签订《 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 D 项正确;A 是《中法新约》影响;B 是《马关条约》影响;C 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12.1900 年,慈禧发布要与八国联军“一决雌雄”的上谕,要求各省“北上勤王”,以张之洞、刘坤一等 汉族东南大员先是“拒不奉诏”,随后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约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两 不相扰”。这一事件 A. 加剧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 B. 地方的自保避战最终导致中国战败 C. 激化了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D. 地方实权派开始介入国家外交事务 【答案】A
6
(3)原因:结合所学,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方式: 结合所学可知,侵略方式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 结果: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12 小题,总共 48 分.) 1.“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这首诗反映了某历史事件产生的后果,该历 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中法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C 【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基础达标1. 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天津条约》答案:B2.(2013·山东学业水平考试)“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
”该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洋务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答案:B3.(2014·北京西城区期中考)“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下列的哪一条约()A.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4.(2014·漳州质检)记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说道:“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
”这“国耻”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
从材料“20世纪的第一年……太和殿”可以判断是指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占领北京城,故D项正确。
答案:D5.下图漫画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国内时局图,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解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解读能力。
解读图片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列强瓜分中国,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故C项正确。
答案:C6.光绪帝诗云:“城上神威炮千斤,枉资剧冠挫我军。
后来无道终许汝,致远深沉第一勋。
”此诗反映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根据信息“致远深沉”可知黄海大战中致远号沉没,这一史实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中,故选C项。
答案:C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2课 随堂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一、选择题1.(2018·合肥高一期末)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
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B)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解析]材料是站在日本人的角度看待甲午中日战争的,并未真正揭示战争爆发的原因,掩饰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严重阻碍了其资本主义发展,人民起义不断,为解决这些矛盾,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这就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故选B项。
2.(2018·肇庆高一期末)如图是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漫画图。
请问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情形出现在(C)A.《南京条约》之后B.《北京条约》之后C.《马关条约》之后D.《辛丑条约》之后[解析]19世纪末,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在中国纷纷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2018·太原高一检测)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盲目的排外性,这是指义和团(D)A.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坚决B.没有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C.没有认识到西方侵略的目的和结果D.没有区别外来侵略和外来的进步文明[解析]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体现了农民阶级无法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外来的进步文明,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选D项。
4.(2018·郑州高一期末)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第十款规定:“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以永禁或设或人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附解析第四单元 第12课
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后练|1.潘飞声诗云:“牙山险失折旗杠,平壤三军决击撞。
马革裹尸随卞壶,龙骧破敌望刘江。
金牌有意迟援骑,铁甲无功护战航。
太息沉舟惟邓禹,忠魂肯逐怒涛降。
”该诗所描述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下图所示图片来自《崩溃的帝国:明信片中的晚清》。
图片反映的这场战役( )A.邓世昌壮烈牺牲B.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C.致远舰沉没D.北洋舰队主力尚存3.甲午战争前,光绪帝要求“厚集兵力”,认真备战;慈禧反对贸然应战,支持斡旋求和;李鸿章奔走于英、俄等国公使间,企求列强出面调停。
该现象( )A.表明近代化努力效果显著B.说明甲午战败有其必然性C.反映了列强之间矛盾尖锐D.体现出中日力量对比悬殊4.下面是当时中日两国公开出版物刊载的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手绘场景图,这组图片( )A.一手资料,史料价值高B.客观真实反映历史事实C.主观想象不具史料价值D.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感情5.春帆楼位于日本下关市一座小山丘上,当年谈判的会场依然保存完好;楼前的那块石碑上,还醒目地镌刻着“今之国威之隆,实滥觞于甲午之役”字样。
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 )A.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客观形势B.甲午海战中日本失利对国力的削弱C.甲午之役加快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D.甲午之役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6.“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国人为目的者也。
虽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也。
”材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 )A.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C.具有反帝爱国的革命性D.奠定了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7.在义和团运动中,清政府一直处于或剿或抚、剿抚两难、进退维谷的境地。
清政府的这种“两难”表现主要是因为( ) A.清政府忙于甲午战争B.各阶层民众共同反抗C.列强的侵略不断加剧D.内外交困,统治不稳8.阅读下面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各国军队阵亡人数统计图。
2018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试题含解析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这表明当时( )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解析:A 材料反映美国报纸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认为日本的作为代表亚洲的进步,说明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故A项正确;报纸的报道不能说明美国政府的立场,故B项错误;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与中国是否开展舆论宣传无关,故D项错误。
2.(2017·安徽安庆期末)梁启超说:“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
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
”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B.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C.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D.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求和思想解析:A 材料中“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说明梁启超认为李鸿章过于依赖国际调停,这是导致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B、C、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7·河北张家口期末)德国驻日公使曾接到国内电训:“现在日本的和平条约(《马关条约》)损害了欧洲和德国的利益,尽管后者的范围尚小,我们不得不抗争。
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三国斗争是没有希望的。
”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 )A.列强清除了日本在华势力B.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C.日本遭到了西方列强侵略D.德国占据大量中国领土解析:B 德国认为日本在华的扩张以及《马关条约》损害了欧洲和德国的利益,说明了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激烈,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从侧面说明了当时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4.(2017·广东中山期末)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基督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
度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后巩固训练: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后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从下面的《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这场战争的特点有()①战火从邻国烧起②战场主要在海上进行③日军兵分多路④中国军队节节败退A.①②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判断时要紧紧抓住图中的文字和箭头提示,同时可以结合教材对战争情况的介绍。
2.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平壤战役②黄海战役③辽东战役④威海卫战役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①②③D.③①②④答案:A解析:先是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随后黄海大战爆发,之后日军占领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答案:C解析:“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规定,使列强在华掀起资本输出、开办工厂的狂潮。
4.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分水岭”,主要是因为()A.甲午战后,列强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新阶段B.清政府开始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洋务自强方案宣告破产,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答案:D解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自强方案的破产,这也就意味着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是不行的。
于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开始要求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变革”时期进入“制度变革”时期。
5.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的列强侵华趋势主要是()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B.从开口通商到割占土地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答案:D解析:《南京条约》中的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的侵略要求是打开中国大门,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而《马关条约》中的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课后习题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朝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了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信仰D.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中国出现了更多的“仗义死节之士”,说明程朱理学有利于塑造中国人的价值信仰,C项正确。
2.(河北邢台高二期中)两宋时期,山水画日益发展成熟,大批文士及山水画家对宇宙自然生命奥秘产生了兴趣,通过自然界的山川木石体现“心”“情”“诚”“意”“顿悟”等时代精神和审美认识。
这一现象( )A.反映了佛道思想的相互融合B.受到心学的深刻影响C.受到主流思想体系变化的影响D.表明山水画成为主流,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来明理,材料中“通过自然界的山川木石体现‘心’‘情’‘诚’‘意’‘顿悟’等时代精神和审美认识”反映的是理学对山水画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佛道融合的特征,排除A项;心学强调内心反省,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山水画成为主流,排除D项。
3.下列宋朝词人中,有一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这位推动了宋词突破性发展的词人是( )A.柳永B.苏轼C.李清照D.秦观,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可知该词的风格豪迈奔放,属于豪放派,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故B项正确。
4.《书林藻鉴》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反映当时君主专制的加强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彩C.表现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D.反映书法艺术追求得意忘形,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朝书法艺术丰富多彩,有楷书、行书、草书等,风格各异,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君主专制的加强,故A项错误;四个书法家并不代表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故C项错误;书法艺术追求的并不都是得意忘形的状态,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辛亥革命》同步检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辛亥革命》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2.武昌起义爆发后,“那时帝国的最大官僚一个接着一个地开始转到共和国方面。
对自己政府的普遍背叛开始了,纷纷抹去自己衙门上的‘大清’字样”。
这一现象( )A.减缓了革命成功的进程B.客观上减少了革命阻力C.瓦解了封建统治的根基D.消除了与革命派的分歧3.1912年1月,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孙中山所说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爆发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成立D.临时约法颁布4.1911年11月,袁世凯面谒各国公使,探询其对中国政体选择的意向。
各国公使“均谓中国革命之惨祸,势将与满洲君主相终始,满洲君主一日不去,即革命一日不能止息。
吾辈甚愿清政府识机知命,速行允许共和,永绝扰乱中国之种子……”。
该材料说明( A )A.各国对清廷已普遍失望B.列强已选中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C.列强同情理解中国革命D.革命已危及列强在华利益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它的表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B.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2 000余年帝制的终结C.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D.它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共和代议制度的法律由此确立6.1906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试题:第12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这表明当时( A )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解析] 材料反映美国报纸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认为日本的作为代表亚洲的进步,说明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故A项正确;报纸的报道不能说明美国政府的支持,故B项错误;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不符合史实,故C 项错误;材料与中国是否开展舆论宣传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马鞍山高一检测)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B )①黄海大战②平壤战役③威海卫战役④辽东战役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解析] 黄海大战、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和辽东战役分别发生在1894年9月17日、1894年9月15日、1895年春和1894年10月,故正确答案是B项。
3.(2018·湖北学业水平模拟)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C )A.未规定开放新商埠B.割地的内容全部落实C.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列强开始控制中国经济命脉[解析] 《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强的冲击。
4.(2018·四平高一联考)甲午战争时,日本以“文野战争”之名,举国之力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
而黄海海战后,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功。
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博倭人全国之师。
”郭离焘也说:“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
”这反映出 ( C ) A.日本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强国B.中日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备战上C.中国缺乏现代民族国家意识D.洋务运动未能实现中国的富强民主[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随堂练习卷: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最新教育文档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
本卷共1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海上的一次战役。
有人曾作诗“城上神威炮万斤,枉资倭寇挫吾军。
后来天道终归汝,致远深沉第一勋。
”此诗是纪念A.丁汝昌B.刘步蟾C.林永升D.邓世昌【答案】D2.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调查表。
据此可推知A.清军战斗给养落后日军B.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C.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D.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答案】C3.下图为近代英国出版的时政漫画:“巨人杀手”,画中中国巨人已经被小矮子砍翻在地,就差砍头了。
该漫画描述的战争最有可能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B4.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
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做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
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
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蔓延开来。
这个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C5.学者马勇认为,帝国主义侵略,中西文化冲突,地方政府的偏袒等因素是义和团运动的触发点。
但仅仅说到这里远远不够,依然显得太抽象,很显然,义和团运动的发生还有具体原因,即《马关条约》。
这是因为这个条约A.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B.给予传教士在华传教的特权C.又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D.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设厂【答案】D6.河北保定有一处古莲花池。
有一次,慈禧太后出行返回北京时要住在保定莲池行宫。
为迎接太后入住,许多工匠开始整修园子,有一位老工匠在莲池水中亭的顶部设计了“莲叶托桃”的亭顶样式。
这件事应该发生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中法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答案】D7.阅读下面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各国军队阵亡人数统计图。
该图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A.英国在华势力被日俄排挤B.日本成为重要的侵华力量C.英国侵略中国失去优势地位D.当时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变动【答案】B8.“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选备课作业及教案: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 Word版含答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编写人:刘年才审核人:高一历史组审批人:【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重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学习难点】①甲午中日战争背景②如何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以及《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体系】【自主学习】1、快速阅读课本P58-59内容,找出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时间、战役)以及结果2、找出《马关条约》内容并加以记忆3、快速阅读课本P60内容,找出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经过以及结果4、找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并加以记忆我的疑问:【合作探究】重难点探究探究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材料一: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
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
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18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就耗资500万两白银,从1888年开始慈禧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中国近代海军史》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美国(支持)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默许)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法德(怂恿)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俄国(不干涉)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准备尚未就绪。
材料四: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课本P58相关内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思路提示:注意论从史出、多角度思考)探究二:马关条约的影响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有人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在哪里?探究三: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康有为微博根据图片所示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带来了哪些影响?探究四:材料一: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
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军侵华》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军侵华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军事实力上升。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2.过程(1)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1895年,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以清军惨败告终,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2)影响:①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⑥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2)1900年春夏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借口镇压义和团。
3.过程(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合发动战争,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2)进犯受阻: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在廊坊附近英勇打击侵略者,联军被迫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德国瓦德西的司令部设在紫禁城内。
4.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1.图示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2.巧记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一条主线: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两个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这表明当时(A) 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解析]材料反映美国报纸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认为日本的作为代表亚洲的进步,说明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故A项正确;报纸的报道不能说明美国政府的支持,故B项错误;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与中国是否开展舆论宣传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马鞍山高一检测)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B)①黄海大战②平壤战役③威海卫战役④辽东战役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解析]黄海大战、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和辽东战役分别发生在1894年9月17日、1894年9月15日、1895年春和1894年10月,故正确答案是B项。
3.(2018·湖北学业水平模拟)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C)A.未规定开放新商埠B.割地的内容全部落实C.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列强开始控制中国经济命脉[解析]《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强的冲击。
4.(2018·四平高一联考)甲午战争时,日本以“文野战争”之名,举国之力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
而黄海海战后,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功。
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博倭人全国之师。
”郭离焘也说:“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
”这反映出(C) A.日本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强国B.中日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备战上C.中国缺乏现代民族国家意识D.洋务运动未能实现中国的富强民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材料“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功”“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说明甲午战争时,中国还没有形成近代的民族意识,社会政治还是一盘散沙的状态。
中日军事装备虽然相差不多,但实质差异在制度、观念和民众状态,故C项正确。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是在一战后,排除A项;B项与题意不符;D项从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5.(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作为中国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C)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钓鱼岛是台湾附属岛屿之一,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通过《马关条约》被割让给日本的。
6.(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台湾人民表示要“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与倭人”。
下列各项与之直接相关的是(C)A.《天津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解析]《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给日本,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其他条约与台湾无关。
7.(2018·湖南师大附中高一月考)德国《前进报》1900年6月19日社论中指出:毫无疑问,中国人民运动的爆发,是几年前宣布对中国的铁拳政策引起的。
社论所指的“铁拳政策”指的是(C)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B.英法武力威胁“修约”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D.八国联军悍然侵华[解析]结合时间1900年和“几年前宣布对中国的铁拳政策”可知,反映的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考查的是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故选C项,其他选项与时间不符。
8.(2018·天津学业水平模拟)“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某一项条约。
这一条约是(D)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注意款项的用途“拆除山海关炮台”“拆除大沽南炮台”“拆除大沽北炮台”,这些体现了《辛丑条约》中“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这一条款。
9.(2018·松原高一期末)坐落在天津市红桥区的吕祖堂是目前我国仅存且较完好的义和团坛口,现为义和团运动纪念馆。
后殿陈列的当年所用的传单和供奉着宋江、燕青等名号的神牌,显系效法梁山好汉。
这表明(C)A.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反封建的农民起义B.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C.义和团对清政府缺乏清楚的认识D.义和团运动带有盲目排外的倾向[解析]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从这个角度看,A项不正确;B、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材料中“宋江”“梁山好汉”因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而揭竿起义,最后被“招安”,被政府利用,而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体现了其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难逃被扼杀的命运,C项正确。
10.(2018·阳江高一检测)《庚子诗鉴》载,1900年间,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
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詈西人,暴其惨酷”。
据此推断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 A.义和团痛恨西方列强侵略B.义和团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C.清政府成为了列强“以华治华”的工具D.农民阶级展开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解析]从材料可知体现的是义和团认为西方国家残忍,因而痛恨并加以反抗,故A项正确;从材料可知,义和团不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故B项错误;清政府成为了列强“以华治华”的工具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影响,故C项错误;义和团没有反封建,故D项错误。
11.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
”所谓该条约“不侵我土地”的主要原因应在于(B)①瓜分狂潮中列强已将中国领土分割完毕②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③清政府已变成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④中外反动势力矛盾业已根除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但是由于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潮,给予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迫使帝国主义列强不得不改变统治中国的策略,即“以华制华”,继续扶植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实行间接的半殖民地统治,更能保证其在华侵略权益的实现。
12.(2018·银川高一检测)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D)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④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解析]《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汇流,集中指向了清朝统治,故①④正确;《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鸦片战争后中国没有出现过被一国独霸的局面,故②③与题干不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2018·湘潭高一联考)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新月异,枪炮皆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申报》1894年7月9日材料二中国和日本分别代表着封闭与开化两股势力,西方国家自然会更亲近日本。
如果日本有最终战胜的机会,西方都应该放弃干涉的动议,然而中国的最终战胜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而如果西方不立即阻止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必将是日本战败后丧失独立,继而日本也会加入中国,充满忌恨地把西方的“洋鬼佬”赶出国门。
如果出于猜忌,欧洲列强不愿出兵干预,美国应该挺身而出,虽然这与美国奉行的门罗主又相违背,但事态的特殊性应该让美国考虑暂时放弃原则。
为了不对全球贸易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冲突必须停止。
——1894年8月12日英国《每日新闻报》材料三1898年7月16日《伦敦新闻画报》日本撤离威海卫,三囡子将军为大英帝国和大清帝国举杯(日本人撤离威海卫后仅一天,英国海军就向清朝强行租借)。
——摘编自《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材料四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路近废省,可多遣,去年近,易考察。
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
西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
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每仿形,事半功倍,无过于此。
——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1)分析材料一、二对中日战争的形势做了怎样的预侧?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和西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预测。
指出西方的预测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以及材料二“最终的结果必将是日本战败后丧失独立”分析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中国在亚洲的地位以及洋务运动角度思考回答;第三小问结合清政府希望西方列强干预角度回答。
[答案]预测:中国实力优于日本,会取得战争胜利。
原因:中国是东亚最大的国家,进行了30年的洋务运动,经济军事实力有所提高。
影响:清政府寄希望于西方大国的干预,不进行战争准备。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解析]依据图片以及材料从中国社会性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方面变化回答。
[答案]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政治:暴露清政府腐朽,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经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客现上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思想:维新变法等救亡图存思想发展;出现赴日留学热潮,有识之士积极学习,寻求救国之路。
14.阅读下列材料: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
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
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
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
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
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一、英国须将新界、九龙交还中国。
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请回答:(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条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答案]第八条:《马关条约》;第十九条:《天津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