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美国文化中心讲座课件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研究传统


1979年霍尔离任时,中心在读的硕士和博士 多达40人。1979年理查德· 约翰逊继任中心主 任后所开创的历史研究给伯明翰学派的文化 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后,乔治· 拉伦在官方的压力 下,将文化研究中心与社会学系合并,成立 了文化研究与社会学系。至此,文化研究从 研究生课程扩展到本科教育的领域。
10
文化分析


文化分析就是阐明一种特殊生活方式和文化 或隐含或外显的价值与意义,对诸如生产组 织、家庭结构、制度结构、社会成员的交流 方式等传统的文化定义中不被看成是文化的 东西进行分析。 关注的除了文学之外,则是与日常生活密切 相连的大众文化。女性、同性恋、土著民族、 少数族裔、下层阶级的文化表征,越来越成 为CCCS所关注的对象。
18
民族志研究(ethnographic studies)


被译为“人种学研究”或“文化调查”。它来源于人 类学研究。 民族志学主要是通过观察和访问以获取第一手的资料 来描述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的看法和反应。其研究目 标在于发现行为、解码、回应的规律和类型。通过观 察和访谈,以每日活动的第一手观察为基础去尝试描 述或诠释某个文化脉络中主体的实践行为。它是对长 期以来电视观众研究以经验性的量化研究传统的一种 超越。
9
伯明翰学派的阶级研究


早期伯明翰学派成员的左翼知识分子背景,阶级 关系就自然成为他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霍加特的《识字能力的用途》出版于1957年,威 廉斯的《文化与社会》出版于1958年,《漫长的 革命》出版于1963年,汤普森的《英国工人阶级 的形成》出版于1963年。这几本书是后来英国传 统的文化研究的开山之作。
17
伯明翰学派的性别研究


安吉拉· 麦克罗比(Angela McRobbie) 是代表学者; 麦克罗比的《工人阶级女孩与女性文化》则是对当 地一家女性俱乐部的年轻会员进行了历时5个月的研 究。 麦克罗比与13-16岁的女孩子们谈论她们的“学校”、 “家庭”和“休闲”生活。她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如问卷调查、观察、访谈、非正式讨论以及要求相 关女生记日记。
13
伯明翰学派的电视研究


大众传媒研究是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一个重 要主题,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其中尤 以电视研究最为突出。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 观众在看电视的时候,并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 者,而是主动的选择者和参与者,观众也参与 到电视意义的创作之中。这样一来,电视就成 了有权者和无权者的斗争场域。
3
1.伯明翰学派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有雷蒙 · 威廉斯、斯图亚特· 霍尔 、 特里· 伊格尔顿 。
雷 蒙 . 威 廉 斯
斯 图 亚 特 霍 尔
特 里 伊 格 尔 顿

·
4
约翰·费斯克
代表著作《理解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 is everyday life.
5
伯明翰学派的研究传统

19


20
大卫· 莫雷(David Morley)是民族志研究的早 期倡导者。他指出,电视民族志研究应当是在 家庭中开展的,因为家庭是外在更大社会与文 化环境的产物,透过家庭的日常互动类型、透 过家庭自身的内部关系体系,以及它自身的合 法性与身份认同,家庭提供了探究自然情境下 意义生产与消费的最佳实验室。 澳大利亚学者洪美恩(Len Ang)的Watching Dallas: Soap Opera and the Melodramatic Imagination,1985)是她用荷兰语写成的硕 士毕业论文。之后该文被广被引用,公认是电 视受众民族志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21
大卫· 莫雷的民族志研究


①控制节目选择的权力。他发现没有一个主 妇有规律地使用遥控器,遥控器总是父亲在 用,父亲不在,则由儿子霸占。 ②看电视的风格。男人希望专注地看电视, 不被打扰;而主妇则认为看电视是一项社会 活动,包括不断地对话以及同时进行至少一 项以上的室内活动。
22
大卫· 莫雷的民族志研究
16
伯明翰学派的种族研究


《帝国反击》这本书考察了种族问题在20世纪70 年代英国政治中的重要位置,批评了主流社会学 的种族理论,揭示了黑人犯罪行为的表现及内在 实质,表达了他们对黑人抵抗的支持与理解,使 “种族”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众多的研究者中,吉洛伊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 一位。1987年,他出版了《米字旗上无黑色》一 书,对英国种族和阶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 分析。
11
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研究


葛兰西著名的“文化霸权”理论是基础; 20世纪70年代后期,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相继出版了一系列研究工人阶级文化的著作,如 《工人阶级文化》、《仪式抵抗》、《学习劳动》、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等 强调工人阶级文化的异质性和复杂性。这种异质性 是由工人阶级内部的种族、性别、年龄、地域及劳 动分工等复杂因素构成的,因此并不存在一种具有 统一本质的工人阶级文化,也不存在铁板一块的工 人阶级意识,存在的只是各种相互竞争的工人阶级 亚文化,每一种亚文化都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
28


《收看豪门恩怨》常被视为电视民族志研究的经典个 案。洪美恩在本书中采用民族志研究方法,针对欧洲 观众收看美国电视剧《豪门恩怨》的解读行为来探寻 意义的生产过程,以便从中了解欧洲观众解读活动中 具备什么样的意义?是这种意义究竟是不是文本和受 社会情境所制约的受众所优先期待的?他们会做出怎 样的解读立场来?等等。 总体而言,电视民族志研究需要重点探讨两个层面的 问题,即宏观层面的社会结构问题,主要是探讨整个 社会体系中权利与资源的分配;而微观层面则主要探 讨人们每天必须体验到的日常生活。
从1964年霍尔到CCCS工作,到1968年担 任主任,再到1979年离任,霍尔在这里连 续工作了15年的时间,为CCCS的发展做 出了突出的贡献。当时,CCCS主要任务是 培养研究生。他们借助油印“文化研究工 作报告”(Working Papers in Cultural Studies)和伦敦哈奇逊(Hutchinson)出版公 司来传播他们的研究成果。
12
青年亚文化


1968年5月,法国巴黎爆发了举世瞩目的学生 造反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青年的反 文化可以看成是法国学生运动的变态反应。 这些青少年或身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或表 现出一种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如 剃光头、开飞车、嬉皮士风格等),或沉迷于 强刺激的黑人音乐和毒品之中。 青少年的亚文化其实质是对体现中产阶级价 值观念的主流文化的一种象征形式的反抗。
7


2002年,由于种种原因,伯明翰大学文化研 究与社会学系遭到校方的解散,而当时,该 系已经拥有14名教工和250余名大学生和研 究生。 伯明翰学派并非是一个严格的学术团体,也 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纲领,他们的文化研究甚 至无法称得上是一门传统意义上的学科。
8
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三位一体


研究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他们常常将政治经 济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哲学、文学理 论、媒体理论、影视研究、大众传媒研究、 博物馆研究、艺术史和艺术评论结合在一起, 来探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现象。 阶级、种族和性别便构成了伯明翰学派文化 研究的“三位一体”。


③有计划与漫无计划地看电视。男性往往事 先对照报纸,了解电视播出情况,决定晚间 的收视活动。许多主妇则是抱着有就看、没 有就算了的态度。 ④与电视有关的谈话。主妇愿意承认与朋友 同事聊天时会谈论电视,而男人则不愿意承 认常看电视,除了体育节目。
23
大卫· 莫雷的民族志研究


⑤科技媒介如录像机的使用。主妇并不擅长 使用录像机,都靠先生或子女帮她们用。 ⑥一人独看电视与罪恶的快感。主妇们表示 最大的快乐是在家人都不在的时候,看一部 她们最喜爱的连续剧。同时,她们接受了男 性霸权,认为自己的爱好微不足道,而自己 的快乐也带有罪恶感。
14
霍尔的理论贡献


霍尔重要论文---《电视话语中的编码与解码》。 观众和电视节目所产生的意义之间存在着互动 关系。他根据文化霸权理论,将这个过程看成 是相互对话的过程,由此产生了三种解读电视 的方式:偏好的解读(preferred-reading)、 商榷的解读(negotiated)和对立的解读 (oppositional)。 霍尔认为,大众传媒的符号化和受众的符号解 读过程,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 文化和各种从属文化之间支配、妥协、和反抗 的关系,体现了“意义空间中的阶级斗争”。
27
当《豪门恩怨》风靡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时,许多欧 洲国家的官方意识形态都对美国电视剧表现出了极大 的厌恶感,甚至一些政客,如当时的法国文化部长杰 克· 朗也为之愤愤不平。认为它们威胁到了自己的民 族文化,总体上损害了自己国家高标准的文化价值。 洪美恩就是在这一意识形态背景中下开始了她对《豪 门恩怨》的受众研究的。 《豪门恩怨》这一类电视剧必要的成分无非是浪漫爱 情、善恶冲突,以及悬念、高潮和悬念的最终解除等 等,它们成功实现了第一位的经济功能,再现了资产 阶级意识形态,同时又没有丧失其对不同受众群的吸 引力。
15
电视研究的其他学者


除了霍尔之外,戴维· 莫利(David Morley)和约 翰· 菲斯克(John Fiske)也对电视研究做出了重 要的贡献,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约翰· 菲斯克的电视研究承继霍尔和莫利的传 统,运用符号学方法研究电视文本以及电视 文化在意识形态中的霸权建构形态,将伯明 翰学派的电视研究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大卫· 莫雷的民族志研究


莫利想要了解的是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收 视体验,尤其是家庭的动态过程是如何与看电 视的行为发生互动关系的。 起初他从家庭的社会位置、阶级属性出发,将 家庭作为动态单位进行分析,后来却发现“贯 穿所有访谈家庭的一个结构性原则,很明显是 性别的问题”。于是,他开始研究性别对收视 实践的影响,确认了8个方面的主题,获得了 样本中男女收视习惯所体现的经验性差异。
Hale Waihona Puke Baidu26
洪美恩的民族志研究
洪美恩的研究对象是八十年代风靡欧洲的 美国电视连续剧《豪门恩怨》。当时在荷 兰撰写硕士论文的她在一家妇女杂志上登 了一则启事,说她喜欢看《豪门恩怨》, 但总是得到一些古怪的反应。希望读者把 自己的看法告诉她。为什么喜欢?或者为 什么不喜欢?结果,洪美恩得到42封回信, 反应从喜欢到不喜欢直到讨厌,各不相同。 洪美恩的这本书就是对这42位受众来信的 分析,其中39位是女性。
24
大卫· 莫雷的民族志研究


⑦节目类型的偏好。男性偏好事实型节目, 女性则偏好虚构性节目。 ⑧全国及地方新闻节目。女性对全国新闻 不感兴趣,却喜欢地方新闻节目,尤其是 地方犯罪新闻。
25
大卫· 莫雷民族志研究的定性结论


男女观众在收看电视节目的这些经验差异,不是由 男女生物性特征造成的,而是因为男女在家庭中的 社会角色不同。家庭对于男性来说是休闲场所;对 于女性来说则是工作场所。正是这种由性别关系所 建构、结构化了的家庭环境,才导致了各种不同类 型的收视经验。 关注那些生产出受众的社会力量,更广泛地研究日 常生活的实践与话语。
广州大学美国文化中心讲座课件6
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方法论 对于英语学科的启发
主讲 陆道夫(博士) 广州大学美国文化中心
1
内容提要
一、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 二、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方法论 三、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与英语学科 四、几点启示

2
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



起源于1964年的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CCSC)。伯明翰学派的代表人物有Richard Hoggart, Raymond Williams, Stuart Hall。 伯明翰学派的影响后来扩展到西方其他国家尤其是澳 大利亚和美国。在这些国家的代表人物有John Fiske, Tony Bennett, John Hartley, Len Ang等。 八十年代以来,伯明翰学派的研究方向及兴趣在世界 学术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术风潮,并逐渐形成气候。 该学派为许多新兴研究,尤其是为当代生活及文化现 象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视角、新路径、新范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