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育学知识总结
人体发育学总结
![人体发育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7eaa908af1ffc4fff47ac33.png)
人体发育学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人体发育学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生长(growth)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发育(development)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
成熟(maturation)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达尔文的多基因表达理论繁殖过剩、适者生存、生成竞争、以格塞尔为代表的成熟理论提出遗传学的程序可能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整体顺序。
有规律、顺序的发育。
敏感期---8个月---3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人的基本需要有关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为三个方面:①“本我”是与生俱来的,包含各种欲望和冲动,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服从于“快乐原则”。
②“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代表人们在满足外部现实制约的同时,满足本我的基本冲动的努力,是有意识的、理性的,按“现实原则”行事。
③“超我”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按“至善原则”行动,限制“自我”对“本我”的满足。
人格的发展经历五个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性器期(3~6岁)4.潜伏期(6~12岁)5.生殖期(12~20岁)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育理论生物与环境八个阶段为:信任对不信任阶段(0~1岁)自主性对羞怯疑虑阶段(1~3岁)主导性对内疚阶段(3~6岁)勤奋对自卑阶段(6~12岁)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亲密对孤立阶段(20~40岁)创造对停滞阶段(40~60岁)完善对沮丧阶段(老年期)学习的理论1·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认为心理本质是行为,否认遗传的作用,夸大教育的作用2.操作条件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斯金纳(B. F.Skinna)他认为很多习惯性的行为是独特的操作性学习经验的结果,是由行为的结果而塑造的,发育依赖于外界的刺激(行为结果)3.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A. Bandura)强调观察性学习,学习过程是认知信息加工过程。
人体发育学复习重点
![人体发育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a88ea9312b3169a551a470.png)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1.人体发育学的起源是学科发育心理学与发育行为学2.中国残联协会小儿脑瘫康复委员会及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时间1992年3.格塞尔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他提出的儿童行为发育包括哪些方面遗传学的程序可能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整体顺序1.适应性行为2.大肌群运动行为3.小肌群运动行为4.言语行为5.个体和社会行为4.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1)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2)操作条件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3)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5.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分为精神世界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6.皮亚杰的认知发育理论将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行为2.前运算阶段(2~7岁):形象思维萌芽于此阶段,儿童开始凭借表象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获得了逻辑思维能力,但局限在具体的事物中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青少年能进行抽象思维,依据假设推论可能性7.三山实验,容器倒水实验揭示了儿童思维具有哪些特性8.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图示,同化,顺应和平衡)发育的主要机制是适应:适应包括图示,同化,顺应,和平衡同化是吸收过程,吸收环境信息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顺应是婴儿改变自身的动作,或产生新的动作以适应新的环境。
两者处于平衡时,认识就提高了一步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功能的平衡,是新的暂时的平衡,不是绝对的或是终结,而是另一较高水平平衡运动的开始。
自我调节,通过同化和适应达到与环境平衡9.新生儿,青春期的所属阶段及主要特征新生儿期主要特征:1.适应子宫外生活的生理学特征2.适应独立生活的行为学特征及觉醒状态的调节3.与外界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特征青春期的主要特征:1.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2.生殖系统发育加速并渐趋成熟3.认知功能继续发育,思维活动已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进入抽象思维逻辑的阶段4.个性的形成,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人体发育学
![人体发育学](https://img.taocdn.com/s3/m/aff63b4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9.png)
人体发育学一、胎儿期人类的生命从胚胎开始,而胚胎发育是人体发育的起点。
胎儿期是胚胎发育的阶段之一,它是胚胎在子宫内发育壮大的过程。
胎儿期一般从受精卵着床开始到出生的这段时间。
1. 胚胎期在受精卵着床后,经过胚胎分裂发育,胚胎期在受精后约2周到第8周进行,这个时期内,受精卵经历了细胞分裂、生长和器官形成等过程,最终形成胚胎。
在这个阶段,胚胎的细胞逐渐分化成各种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原基。
2. 胎儿期胚胎期结束后,进入胚胎转变为胎儿,胎儿期从第9周开始,一直持续到出生前。
这个阶段,胎儿的器官继续发育完善,身体各部位的比例逐渐调整,成为一个完整的胎儿。
此时,胎儿的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生长快速,各系统器官逐渐成熟。
二、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是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引起,体现为生长发育、性成熟和心理变化等。
青春期一般在10岁到19岁之间,是一个人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
1. 生理变化青春期是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男女青少年在这个时期会经历身高体重的快速增长,骨骺的愈合,次生性征的发育,生殖器官的成熟等过程。
男性青春期的性腺激素分泌增加,女性青春期的卵巢开始释放卵子,这标志着性成熟的开始。
2. 心理变化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也是十分显著的,青少年在这个阶段会出现情感波动、自我意识增强、个性特征明显等现象。
他们开始建立自我认同,追求独立,并且涉足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等方面,经历着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成年期成年期是指从青春期进入到老年期前这段时间,这个时期的人处于成年状态,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都达到了相对成熟状态。
成年期根据具体标准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1. 早成年期早成年期一般从青春期的结束到35岁左右,这个阶段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阶段,许多重要的事情会在这个时间发生。
人们一般在这个时期完成学业,开始工作,建立家庭,开始承担责任。
2. 中成年期中成年期一般从35岁到60岁,这个时期是最为稳定、能力最强的时期,人们在事业、家庭上都有了一定的建树。
人体发育学知识总结
![人体发育学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dde520d524de518964b7df6.png)
名词解释:●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 是一门新的学科, 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
●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包含各种欲望和冲动,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服从于“快乐原那么〞。
●自我:是从“本我〞中开展而来,代表人们在满足外部现实制约的同时,满足本我的根本冲动的努力,是有意识的、理性的,按“现实原那么〞行事。
●超我: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按“至善原那么〞行动,限制“自我〞对“本我〞的满足。
●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
胎儿8周时即可出现,妊娠28~30周是胎动最活泼的时期。
明显的胎动有3种类型:①缓慢的蠕动或扭动,在妊娠3~4个月时最易发觉;②剧烈的踢脚或冲撞,从6个月起增加,直至分娩;③剧烈的痉挛动作。
●胎教:即胎儿教育的简称,就是通过调节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根据胎儿各感觉机能发育的实际情况对胎儿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训练和教育,旨在使胎儿的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为其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物质根底。
●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根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
●平衡:在不同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
主要包括保持体位,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对外来干扰做出平安有效反响。
靠视觉、躯体感觉和前庭。
人体发育学重点
![人体发育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de29cc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7.png)
人体发育学重点人体发育学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研究人体从胚胎阶段到成人期间的发育过程及其规律。
本文将围绕人体发育学的几个重点进行论述。
一、胚胎发育胚胎发育是人体发育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通常分为受精、卵裂、胚胎分化和器官形成四个阶段。
在受精过程中,雌雄两性的生殖细胞相结合,形成受精卵。
接着是卵裂阶段,受精卵经过连续的细胞分裂,逐渐形成囊胚。
随后,囊胚中的细胞开始分化,逐步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最终,在器官形成阶段,经过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协同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胚胎。
二、生长发育生长发育是人体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通常从出生一直延续到青春期。
在这个阶段,人体会经历身高、体重、器官体积等方面的快速增长,同时伴随着各种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生活规律等方式,可以促进生长发育,使人体更加健康、强壮。
三、青春期发育青春期是人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通常在10到19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人体会经历身体素质的逐渐成熟、性征的逐渐显现、生理周期的建立等一系列变化。
此时,性腺激素的分泌增加,促使生殖系统的发育,同时身体也会经历次生性征的出现,如声音变粗、胸部发育等。
四、成人期发育成人期是人体发育的最后一个阶段,通常从20岁开始。
在这个阶段,身体各器官和系统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生理功能逐渐成熟。
同时,人体的各种能量代谢、生殖等功能也达到顶峰。
在这个阶段,人们需要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锻炼来维持身体的健康,延缓衰老进程。
总结而言,人体发育学的重点包括胚胎发育、生长发育、青春期发育和成人期发育四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重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的发育规律,指导人们科学地护理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发育知识点总结
![发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0e6dc5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e.png)
发育知识点总结一、发育的基本概念1. 生理发育生理发育是指生物体在体格、生理和功能上从出生开始到成熟的全过程。
它包括了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等阶段。
在生理发育过程中,生物体会经历体重增加、身高增长、器官发育、性成熟等一系列的变化。
2. 心理发育心理发育是个体在认知、情感、社会行为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与成长。
心理发育的关键期是在婴幼儿期和青春期,这两个阶段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3. 社会发育社会发育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生长与发展,包括了个体在社会交往、社会情感、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二、发育的特点1. 多样性发育是一个多样性的过程,不同的个体在发育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生长速率、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
这种差异主要受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行为的综合影响。
2. 持续性发育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从出生到成熟,个体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
这种持续性的发育过程是在持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发展和演变的。
3. 敏感期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敏感期,这些时期对于个体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具有特别的重要性。
如果这些时期受到了不良的影响,就会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产生长期的影响。
三、发育的影响因素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指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受到的基因遗传的影响。
个体的体格特征、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都受到了遗传因素的影响。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受到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如营养状况、生活条件、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
3. 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指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如饮食、运动、学习和社交等。
四、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1. 婴儿期婴儿期是生物体从出生到一岁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身体发育迅速、生长速率快、对外界环境敏感。
2. 幼儿期幼儿期是生物体从一岁到三岁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身体发育逐渐稳定、能力发展迅速、社会性和情感发展较为显著。
孩子发育知识点总结
![孩子发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25322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6.png)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孩子的发育和成长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孩子发育的关键知识点,包括孩子的身体发育、智力发育、社交发育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孩子的成长,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孩子的身体发育1. 出生后的身体发育孩子出生后,体重和身高会迅速增长,通常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内体重会增加到原始重量的两倍。
此后,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会逐渐放缓,但体重和身高的增长依然是持续的,直到孩子进入青春期。
2. 脑部发育孩子的脑部在出生后也会迅速发育和成长,大脑皮质的发育要到2至3岁才能完成,但部分区域在青春期时才会完全成熟。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控制能力都会逐渐提升。
3. 骨骼和肌肉发育孩子的骨骼和肌肉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育。
在青春期之前,骨骼会不断增长并稳固,直到成年后才会完全发育成熟。
此外,孩子的肌肉也会不断增长并变得更加强壮。
二、孩子的智力发育1. 认知能力的发展孩子在出生后不断接触外界的刺激物质,通过感官对外界进行感知和认知,慢慢地认识到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在接下来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认知能力会逐渐提升,即使是很小的宝宝也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学到很多东西。
2. 语言发展孩子的语言发展是智力发展中非常关键的部分。
从出生后的泣声到逐渐发展成为能够表达复杂思想和情感的语言,孩子的语言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他们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语言刺激和语言环境。
3. 学习能力的提高随着认知能力和语言发展的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在学龄期,孩子开始接受正规的学习和教育,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技能。
1. 情感社交能力的培养孩子的情感社交能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家庭和学校中,孩子需要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他们也需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学会表达自己以及尊重他人。
《人体发育学》考试复习资料(知识参考)
![《人体发育学》考试复习资料(知识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9832aebb910ef12d2af9e7f3.png)
一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为胎儿期,共40周,胎儿的周龄即胎龄。
此期是个体出生前身体结构和机能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影响是长期的,对整个一生有着重要意义。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
3、婴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4、幼儿期——自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6、学龄期——自入小学前即6~7岁开始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7、儿童的生长发育一般遵循以下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五)青春期生长发育受性激素等因素影响,青春期体格生长出现第二高峰,有明显的性别差。
8、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包括:(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1.营养因素;2.疾病因素;3.母亲因素;4.社会因素。
9、胎儿宫内发育分期——.胚芽期(受精后0~2周)、胚胎期(受精后3~8周) 、胎儿期(受精后第9~40周)11、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12、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
13、紧张性迷路反射——也称前庭脊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
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
14、坐位姿势运动发育主要特点是:①发育顺序是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
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
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
包括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坐位自由玩15、立直反射又称矫正反射,是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和间脑。
人类发育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类发育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1cea69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d.png)
人类发育知识点总结归纳1. 受精卵的形成受精卵的形成是人类发育的第一步。
它发生在女性的卵巢和男性的睾丸中。
当卵子和精子结合时,受精卵就形成了。
它包含了一个完整的遗传信息,包括父母的DNA。
在接合后,受精卵会开始分裂,最终形成一个胚胎。
2. 胚胎的发育随着受精卵的分裂,它会逐渐发展成胚胎。
在这个阶段,胚胎会经历许多关键的发育阶段,包括神经系统的形成、器官的发育等。
在胚胎期间,很多基本的身体结构会被建立起来。
3. 胎儿的发育在第8周开始,胚胎被称为胎儿。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胎儿会继续发育,并且逐渐形成出生时的特征。
在这个阶段,胎儿的外部器官和内部器官会逐渐成熟。
此外,母体的营养和健康也会对胎儿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4. 婴儿期出生后的第一年被称为婴儿期。
在这个阶段,身体的各方面都会有显著的发展。
婴儿会逐渐习得各种基本的动作和技能,比如抬头、翻身、坐立、爬行等。
此外,婴儿的智力和感知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5. 幼儿期幼儿期是从出生后一年到三岁之间的时间。
在这个阶段,身体的各方面继续发展。
幼儿会逐渐学会说话、走路、用餐、穿衣等基本的技能。
此外,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智力也会得到增强。
6. 儿童期儿童期是从三岁到青春期的时间段。
在这个阶段,身体和智力都会有大的进展。
儿童会逐渐学会阅读、写作、计算等基本的学业。
此外,他们的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和情感能力也会有所增强。
7. 青春期青春期是人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会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许多变化。
身体方面会发生青春期的体征,比如生长速度快、乳房发育、月经初潮等。
此外,青少年的心理也会发生许多变化,比如性格的稳定、适应社会的能力等。
8. 成年期成年期是人生发育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的身体已经基本成熟。
但是,成年人也需要继续学习、工作、成长。
此外,他们也需要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逐渐承担起社会责任。
在这个阶段,人的智力、社交能力和情感能力都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和改进。
人体发育学知识点总结
![人体发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633a00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3.png)
人体发育学知识点总结人体的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成年,身体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
人体发育包括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两个方面。
生理发育主要涉及到身体的各个系统器官的发育和生长发育,而心理发育主要是指人的智力、性格、道德等心理方面的发展和形成。
人体的发育对健康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人体发育的认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生理发育知识点1. 受精卵的发育:受精卵是由卵子和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后,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和分化,逐渐形成胚胎。
在子宫内,胚胎逐渐发育成为胚胎囊,然后在子宫内著床,形成胎盘和胚胎的各个器官。
最终,宝宝在母体内发育成形,出生。
2. 身体各系统器官的发育:身体的发育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个系统器官的发育。
在人体的发育过程中,这些器官逐渐成熟和完善,从而保证了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3. 生长发育的规律:身体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和体重都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比较快速的,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而成年之后,生长发育逐渐停止。
4. 生殖器官的发育:男性的生殖器官包括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子宫、阴道等。
在青春期,生殖器官逐渐成熟,从而开始有生育能力。
5. 营养和发育:营养对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可以促进生长发育,而营养不良则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等问题。
6. 年龄的生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生理功能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脑功能的衰退、免疫系统的衰退、内分泌系统的变化等,从而导致身体的老化。
二、心理发育知识点1. 智力发育:智力是人的认知、记忆、思维、推理、分析等能力的统称。
儿童的智力发育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成年之后,智力水平基本稳定。
2. 性格发育:性格是人的心理特征和个性表现,包括情感、性格倾向、行为方式等。
人体发育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
![人体发育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94746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c.png)
第1篇一、引言人体发育学是一门研究人体从胚胎发育到成年的生物学学科。
通过对人体发育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人体的生长规律、发育特点以及各种疾病的发生原因。
在学习人体发育学的过程中,我深感这门学科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学习人体发育学的感悟心得体会。
二、感悟一:生命的奇迹人体发育学让我认识到,生命是一个奇迹。
从受精卵到胚胎,再到胎儿,最后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过程充满了神奇。
在短短的几个月里,一个小小的受精卵经历了细胞分裂、分化、器官形成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最终成为一个具有各种功能的人体。
在学习人体发育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如胚泡植入、胚层形成、器官发育等。
这些现象让我感叹生命的神奇,也让我对母亲孕育生命的伟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正是这些神奇的生命现象,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
三、感悟二:生长发育的规律人体发育学让我明白了生长发育的规律。
从出生到成年,人体在形态、生理、心理等方面都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
这些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如生长发育的阶段性、连续性、差异性等。
在学习人体发育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如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等。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心理特征,这些特征对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为其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
四、感悟三:遗传与变异人体发育学使我认识到,遗传与变异是生命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遗传决定了个体在形态、生理等方面的基本特征,而变异则为生命的发展提供了多样性。
在学习人体发育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基因突变等遗传现象。
同时,我也了解到环境因素对变异的影响。
这些知识使我认识到,生命的发展既受遗传因素的限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五、感悟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人体发育学让我了解到,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人体发育过程密切相关。
许多疾病都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有关,如先天性畸形、发育迟缓等。
人体发育学知识总结
![人体发育学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ef8503048d7c1c708a145f6.png)
名词解释:●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得分支领域, 就是一门新得学科,就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得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得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得研究。
●生长:就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与身体形态上得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就是量得增加.●发育:就是指细胞、组织与器官得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与社会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得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与学习能力得发育等,就是质得改变.●成熟:就是指生命体得结构与功能成为稳定得、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得成熟就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得完成与完善状态。
●本我:就是与生俱来得,包含各种欲望与冲动,就是无意识得、非道德得,服从于“快乐原则”.●自我:就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代表人们在满足外部现实制约得同时,满足本我得基本冲动得努力,就是有意识得、理性得,按“现实原则”行事。
●超我:代表着社会得伦理道德,按“至善原则”行动,限制“自我"对“本我”得满足。
●胎动:就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得身体活动或蠕动。
胎儿8周时即可出现,妊娠28~30周就是胎动最活跃得时期。
明显得胎动有3种类型:①缓慢得蠕动或扭动,在妊娠3~4个月时最易察觉;②剧烈得踢脚或冲撞,从6个月起增加,直至分娩;③剧烈得痉挛动作。
●胎教:即胎儿教育得简称,就就是通过调节孕妇身体得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得影响,根据胎儿各感觉机能发育得实际情况对胎儿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得训练与教育,旨在使胎儿得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为其出生后得继续教育奠定良好得物质基础。
●粗大运动发育:就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就是人类最基本得姿势与移动能力得发育。
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平衡:在不同环境与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得能力。
主要包括保持体位,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对外来干扰做出安全有效反应。
小升初科学知识点总结人体的生长发育与健康
![小升初科学知识点总结人体的生长发育与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8f95517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8.png)
小升初科学知识点总结人体的生长发育与健康人体的生长发育与健康是小升初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一、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人体的主要器官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等。
不同器官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头部包括脑、眼、鼻、耳等,脑负责指挥和控制人体的各项活动,眼负责看、耳负责听等。
二、人体的生长发育1. 身体的生长发育从出生到成年,人体会经历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
婴儿期是人体生长最迅速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和体重也会不断增加。
人体的骨骼、肌肉和器官也会逐渐发育成熟。
2. 性别与特征的发育男生和女生在生长发育中存在着一些差异。
男生会出现阴茎、睾丸等性征的发育,声音变低沉,体毛增多;女生则会出现乳房的发育,月经来潮等。
三、人体的健康与保健1. 饮食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应合理搭配膳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少吃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
同时,定期饮食,按时进餐,规律作息也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2. 锻炼身体适当的身体锻炼有利于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身体素质。
小学生可以选择跑步、游泳、篮球等运动方式,每天进行适量的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 个人卫生与防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经常洗手、勤换洗衣物,注意房间通风,避免与患病的人密切接触,有助于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四、常见的健康问题与预防1. 近视与预防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近视问题在小学生中日益普遍。
为了预防近视,应注意用眼卫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定期进行目力保健操等。
2. 龋齿与预防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容易导致龋齿的发生。
小学生要注意刷牙,控制糖分摄入,定期到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等,以预防龋齿的发生。
3. 运动损伤与预防运动损伤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
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注意热身运动,穿着合适的运动装备,并避免剧烈运动造成的伤害。
孩子发育知识点总结图
![孩子发育知识点总结图](https://img.taocdn.com/s3/m/1bcc4dc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b.png)
孩子发育知识点总结图孩子的发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从出生到成年,孩子经历了身体、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于孩子发育的知识点总结:生理发育1. 身体发育:新生儿出生后,身高一般在45-55厘米,体重一般在2.5-4.5千克。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身高和体重都会不断增加,一般来说,女孩和男孩的生理发育速度和时间都有所不同。
2. 大脑发育: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枢,对孩子的认知和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婴儿期到青春期是大脑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早期发育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3. 社交能力发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社交能力的发展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理发育内容。
通过与家人、朋友和同龄人的互动,孩子可以建立自信和自尊心,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
认知发展1. 记忆力:孩子的记忆力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增强,从最初的简单事物到复杂的知识,孩子的记忆力潜力都是巨大的。
2. 语言能力:语言是孩子认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外界的信息。
3. 认知能力:孩子的认知能力是指孩子在接受和处理外界信息时的能力,包括感知、思维、判断等方面。
情感发展1. 情绪管理:孩子的情感管理能力逐渐发展,从最初的呼吸声、哭声到逐渐形成喜怒哀乐的情绪表达能力,孩子的情感体验也在不断增强。
2. 社会情感:孩子在与家人、同伴、老师等其他人的交往中,逐渐形成对社会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包括合作、友谊、责任等。
教育及培养1. 早期教育:从出生一开始,孩子就在不断接受来自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
早期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深远,适当的早期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2. 家庭培养:孩子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占据了他们成长的大部分时间,家庭中的教育和培养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和相处,帮助孩子培养出与人合作的精神、正确认识世界、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
人体发育学 复习资料
![人体发育学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95da76802d276a201292e5d.png)
人体发育学复习资料《人体发育学》目录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二、研究范围三、发展简史四、基本理论五、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第二节正常发育规律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二、生长发育的规律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四、体格发育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六、神经与心理发育第三节异常发育一、运动功能障碍二、行为障碍或异常三、言语和语言障碍四、学习障碍五、精神发育迟滞六、孤独症七、重症身心发育障碍第四节发育评定一、概述二、体格发育评定三、神经心理发育评定四、运动发育评定第二章胎儿期发育第一节胎儿期发育规律一、胎儿宫内发育分期二、胎儿发育进程三、胎儿期生理功能发育四、胎儿期运动功能发育五、胎儿期认知发育第二节胎儿发育的影响因素一、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二、胎教第三节胎儿发育的监测一、胎儿发育监测的途径二、胎儿监测方法及内容第三章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第一节粗大运动发育规律一、反射发育二、姿势运动发育第二节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影响因素二、异常发育第三节粗大运动发育评定一、评定内容及方法二、常用的评定量表第四章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第一节精细运动发育规律一、手功能发育二、视觉功能发育三、手眼协调能力发育第二节影响精细运动发育的冈素及异常发育一、精细运动发育的影响因素二、精细运动的异常发育第三节精细运动发育评定一、精细运动发育评定内容和方法二、常用康复评定量表第五章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第一节言语语言发育规律一、语言概述二、言语功能发育的生理基础三、前言语行为四、言语的发生发育五、语言发育的特点第二节影响言语语言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一、语言发育的影响因素二、言语语言功能的异常发育第三节言语语言功能发育评定一、言语功能发育评定二、构音障碍运动功能评定三、其他评定第六章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第一节认知功能发育规律一、认知功能概述二、认知功能的发育三、上肢功能与认知发育的关系四、游戏与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第二节影响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一、影响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二、异常发育第三节认知功能发育评定一、认知功能发育的评定方法二、认知功能发育评定量表第七章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发育规律一、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二、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三、情绪情感发育的阶段四、基本情绪的发育五、情感引发的社会功能发育第二节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二、情绪情感的异常发育第三节情绪情感及其社会功能发育评定一、评定方法二、评定内容第八章学龄前期与学龄期第一节学龄前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二节学龄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九章青春期发育第一节生理及心理发育一、生理发育特点二、心理发育特点第二节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二、生长发育的异常第三节生理及心理发育指导一、合理营养二、注重体育锻炼三、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四、促进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第十章成人期第一节青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二节成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中年期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三、中年期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四、中年期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三节老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社会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一、重点难点(复习要点)格塞尔设计的《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是最著名的行为发育测量方法出生时的平均头围32-34cm1岁左右头胸围交叉,一般营养状况好的小儿头胸围交叉出现早婴儿最先出下中切牙,一般6岁左右先出第一磨牙(又称6龄齿),12岁后出第二磨牙,17岁后出第三磨牙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是人的整个发育过程的初始环节和重要阶段胚胎期(受精后3-8周)是胎儿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理系统分化,生成的最重要时期,即关键期,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期外胚层发展成皮肤,头发,指甲和部分牙齿,感知器官和神经系统;中胚层发展成肌肉,骨骼,泌尿,血液和循环系统;内胚层发展成消化系统和其他内部器官和腺体正常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最快是妊娠中期到出生后18个月之间。
人类发育知识点总结
![人类发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3caed0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0.png)
人类发育知识点总结一、胚胎期1. 受精卵形成:受精卵由一精子与一卵子相结合而形成。
卵子受精后,其细胞核与精子细胞核融合,形成受精卵。
2. 受精卵发育: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经历数次细胞分裂,形成囊胚,然后进入子宫腔内着床。
3. 器官形成:在这一阶段,主要器官和系统的原基开始形成,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
4. 胚胎期结束:胚胎期通常到了第8周左右结束,此时大部分器官和系统已经初步形成。
二、婴儿期1. 出生:婴儿期是从出生到一岁的阶段。
婴儿在出生后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并进行一系列的生理和行为适应。
2. 生理发育:在婴儿期,婴儿的身体各系统继续成熟发育,体重、身高等生理指标也在不断增长。
3. 社交情感发育:在婴儿期,婴儿会逐渐能够识别父母并建立情感联系,能够通过哭声、微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4. 运动和认知发育:婴儿期是婴儿学会掌握头颈部控制、坐立、爬行、并且开始学会说话、认识周围环境的阶段。
5. 睡眠和饮食:婴儿期的婴儿需要大量的睡眠和母乳或人工喂养。
6. 社会情感发育:在与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密切关系中,婴儿学会依恋、情感表达、交流等社会技能。
三、幼儿期1. 行为和社会发展:在幼儿期,幼儿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开始参与游戏和社会活动。
2. 身体发育:幼儿期是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综合协调能力和运动技巧都得到了提高。
3. 语言发展:在幼儿期,幼儿开始学会说话,并逐渐掌握语言交流的技巧。
4. 认知发展:在幼儿期,幼儿的认知能力、思维发展迅速,开始逐渐掌握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5. 社交情感发展:在和同龄儿童的互动中,幼儿开始学会合作、分享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四、青少年期1. 生理发育:在青少年期,男女生殖器官高速成长,毛发开始生长,身高、体重,声音变低等性征发生。
2. 心理与社交发展:青少年面临身份认同、自我意识、自我探索等心理发展的挑战。
3. 思维发展:在青少年期,思维逐渐趋于成熟,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人类变态发育知识点总结
![人类变态发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0652a5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c.png)
人类变态发育知识点总结人类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受精卵到成年,经历了胚胎期、幼年期、青春期和成熟期。
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经历了许多变化,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
了解人类的变态发育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人类变态发育的各个阶段,包括胚胎期、幼年期、青春期和成熟期,以及相关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一、胚胎期胚胎期是指受精卵被着床后到第8周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受精卵经历了一系列的分化和发育,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形成了胚胎的各个器官。
在胚胎期,胚胎经历了器官形成、器官发育和器官定型等过程。
这些过程需要受精卵内在的遗传信息和外在的环境条件共同作用,才能顺利完成。
在胚胎期,胚胎的生理上发生了许多变化。
例如,心脏开始跳动,肢体开始形成,神经系统开始发育等。
此外,胚胎的体重和身高也开始增长。
这些生理上的变化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自然反应,但也需要受到适当的营养和保护。
在心理上,胚胎也有一定程度的意识和感知。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胚胎期的环境对后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科学家们强调了在胚胎期对环境的重视和保护。
二、幼年期幼年期是指从出生到7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迅速,他们开始学习行走、说话、认知等基本技能。
在幼年期,儿童的生理上发生了许多变化。
比如,他们的身高和体重开始增长,牙齿开始长出,认知能力开始发展等。
这些变化是幼年期成长的正常表现,需要受到良好的营养和充分的锻炼。
在心理上,幼年期的儿童开始建立自己的个性和性格,形成一定的社会情感和认知能力。
他们开始学习语言、规则、情感表达等,逐步建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青春期青春期是指10岁到18岁之间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男孩开始经历阳痿、射精,女孩开始经历月经等生殖器官的发育,性成熟标志着个体已经进入了青春期。
在青春期,身体上发育了许多变化,包括身高的增长、体重的增加、性器官的发育等。
大一人体发育学重要知识点
![大一人体发育学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4276e0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8.png)
大一人体发育学重要知识点人体发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从胚胎到成年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学科,对于了解人类的成长和生理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一的学习中,了解人体发育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发育过程,下面就来介绍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人体从胎儿时期到成年期都会经历生长发育的过程。
在胚胎阶段,胎儿主要通过细胞分裂和器官形成进行发育;婴幼儿期的发育主要表现为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在青春期,青少年经历了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次生性征的出现;成年期则是稳定期,身高也达到成年身高。
2. 骨骼的发育在人体发育过程中,骨骼的发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儿童时期,骨骼迅速增长,骨骺逐渐闭合,形成完全的骨骼;在青春期,骨骼开始快速发育,骨骼之间的软骨逐渐转化为骨质;成年期骨骼基本停止生长,只是通过骨重构维持骨骼力量。
3. 性征的发育性征的发育是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标志。
在男性青春期,睾丸开始增大并开始产生精子;声音变低沉;出现胡须、阴毛和腋毛的生长等;女性青春期则是乳房发育、月经的开始和阴毛的生长等。
4. 大脑的发育大脑是人体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在胚胎时期,大脑开始形成,并在婴幼儿期逐渐发育壮大;在儿童时期,大脑皮层开始发育,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进入青春期,大脑发展迅猛,对情绪和决策的控制逐渐成熟。
5. 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心血管系统在人体发育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血管、心脏和心瓣膜开始形成;在婴幼儿期,心脏逐渐成熟;青春期则是心脏、血管和心瓣膜发育完全,心血管系统功能日趋健全。
6. 性别和性别认同的发育性别和性别认同的发育是人体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胚胎阶段,性别在基因和生理特征上决定;儿童时期是性别认同形成的重要时期,孩子开始认同自己的性别和性别角色;青春期则是性别认同进一步巩固的时期。
7. 肤色的发育人体发育过程中,肤色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 是一门新的学科, 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
●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包含各种欲望和冲动,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服从于“快乐原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代表人们在满足外部现实制约的同时,满足本我的基本冲动的努力,是有意识的、理性的,按“现实原则”行事。
●超我: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按“至善原则”行动,限制“自我”对“本我”的满足。
●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
胎儿8周时即可出现,妊娠28~30周是胎动最活跃的时期。
明显的胎动有3种类型:①缓慢的蠕动或扭动,在妊娠3~4个月时最易察觉;②剧烈的踢脚或冲撞,从6个月起增加,直至分娩;③剧烈的痉挛动作。
●胎教:即胎儿教育的简称,就是通过调节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根据胎儿各感觉机能发育的实际情况对胎儿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训练和教育,旨在使胎儿的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为其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
●平衡:在不同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
主要包括保持体位,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对外来干扰做出安全有效反应。
靠视觉、躯体感觉和前庭。
●运动的协调性:在准确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多组肌群共同参与并互相配合,和谐地完成动作。
●痉挛:被动屈伸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阻力突然减弱,称为折刀现象,为锥体束损害现象。
●精细运动能力: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双手协调:是指同时使用双手操作物体的能力将物体从一只手中传递到另一只手中,同时使用双手进行游戏●手眼协调:是指在视觉配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
●触觉识别:是人类单凭用手触及物体无需用眼看就能识别物体的能力是手指的精细感觉●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和产物,即人们说出的话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
●言语链:是借用“链”的结构形式,形象地说明说话人的意思到达听话人、从而完成言语交际任务的紧紧相扣的转换过程。
包括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译码5个环节,包括三个不同的平面语言学平面、生理学平面、物理学(声学)平面●感觉:是一定的物质运动作用于感觉器官并经过外界或身体内部的神经通路传入脑的相应部位引起的意识现象,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
●知觉:是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动觉等协同活动的结果,是人对客观物体的多种感觉的综合。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4个基本过程。
●同化:将自身行为或思考方法构成图式,并能够理解和适应图式的过程。
●顺应:原有的图式无法实现时,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对图式进行修正以适应目前变化了的情况。
●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情感:是与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是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如友谊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这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绪状态。
●初级情绪:由生物因素所决定的,在出生或第一年早期出现的一些情绪,有愤怒、悲伤、快乐、惊讶、恐惧。
●次级情绪:在2岁时出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情绪,有尴尬、害羞、内疚、嫉妒、骄傲●恐惧:是一种消极情绪,是因为受到威胁而产生并伴随逃避愿望的情绪。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感情性唤醒状态,是一种先天性情绪,是婴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内在来源。
●愤怒:是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为受挫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依恋:婴儿与抚养者之间所建立的亲密的、持久的情绪联结。
●亲子交往:广义指家庭中父母与自己孩子之间的交往活动,狭义指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以抚养,教养,赡养为基本内容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总和。
简答:●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为三个方面:①“本我”②“自我”③“超我”2、提出人格的发展经历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2~20岁)●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育理论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育有八个阶段的理论,即人格的发育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固有的社会心理危机,如果解决了冲突,完成了每个阶段的任务,就能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
否则将形成消极的品质,以致产生心理障碍。
具体的八个阶段为:1.信任对不信任阶段(0~1岁) 2.自主性对羞怯疑虑阶段(1~3岁) 3.主导性对内疚阶段(3~6岁) 4.勤奋对自卑阶段(6~12岁) 5.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 6.亲密对孤立阶段(20~40岁)7.创造对停滞阶段(40~60岁)8.完善对沮丧阶段(老年期)●皮亚杰的认知发育理论(1)智慧是基本的生命过程(2)发育的主要机制是适应(3)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④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1.促进正常发育;2.形成人体发育学的新理念;3.提高康复治疗技术水平;4.促进发育监测和评定技术的发展。
●生长发育的分期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可将人生全过程划分为八个年龄阶段即: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和成人期。
●生长发育的规律儿童的生长发育一般遵循以下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1.营养因素;2.疾病因素;3.母亲因素4.社会因素。
●胎儿宫内发育分期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是人的整个生理发育过程的初始环节和重要阶段。
正常孕期分为3个时期:胚芽期(0~2周);胚胎期(3~8周)是胎儿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理系统分化、生成的最重要时期,即关键期,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期。
胎儿期(9~40周)●胎儿发育进程最大长度,顶跟长,顶臀长●胎儿生长发育特征(1)生长速度:胎儿体重每日增加的量,到38周为止,呈加速度的趋势。
(2)体重递增:若将某周中1天体重增加数化为上周体重的百分数称之递增率。
胎儿期递增率是逐渐减低。
(3)器官发育:在胎儿生长过程中,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其中肌肉较慢,神经系统最快。
●对胎儿行为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感知觉、记忆、言语等方面。
●胎儿宫内评分:1)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Manning评分):包括:无激惹试验(NST);收缩激惹试验(CST)、胎儿呼吸运动、躯体运动、胎儿张力、羊水量以及胎盘状态,2)宫内Apgar评分:●胎儿发育的影响因素(一)孕妇对胎儿的影响1.孕妇体重2.孕妇身高3.孕史4.孕妇营养5.孕妇年龄一般来说,20~30岁是女性分娩的最佳年龄。
6.孕妇疾病孕妇患病,尤其是怀孕前3个月患病对胎儿影响最大。
7.孕妇情绪8.血型不合如母亲是O型血或Rh阴性血,胎儿很可能会发生ABO溶血或是Rh溶血。
(二)其他因素对胎儿的影响1.药物 2.饮酒3.吸烟 4.吸毒 5.不良环境●胎教形式音乐胎教(首选)运动胎教言语胎教光照胎教●姿势运动发育特点1.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是: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
②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
③手、口、眼的协调发育。
2.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是: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
②抗重力伸展发育。
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3.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是:①发育顺序是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
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
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4.立位姿势运动发育分为如下十个阶段: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扶站→抓站→独站→牵手走→独走。
5.步行姿势运动发育特点:(1)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发展(2)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3)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
(4)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
(5)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
(6)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7)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8)站立位的膝过伸展●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与特点①动作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行走的方向发育;②离躯干近的姿势运动先发育,然后是离躯干远的姿势运动的发育;③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发育;④先学会抓握东西,然后才会放下手中的东西;⑤先能从坐位拉着栏杆站起,然后才会从立位时坐下;⑥先学会向前走,然后才会向后倒退着走。
●异常发育1.运动发育的未成熟性2.运动发育的异常性3.运动发育的不均衡性4.姿势运动的非对称性 5.运动障碍的多样性6.异常发育的顺应性●关节活动度评定(1)头部侧向转动试验(2)臂弹回试验(3)围巾征:将小儿手通过前胸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围绕颈部,尽可能向后拉,观察肘关节是否过中线,新生儿不过中线,4~6个月小儿过中线。
肌张力低下时,手臂会像围巾一样紧紧围在脖子上,无间隙;肌张力增高时肘不过中线(4)腘窝角(5)足背屈角(6)跟耳试验(7)股角(又称内收肌角)(8)牵拉试验●抓握动作发育的意义1.通过抓握物体的动作来掌握使用物体的方法,这就初步地体验了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
2.在抓握和使用各种物体的同时,认识了这一类物体的共性,因而使知觉更加具有概括性,并为概括表象和概念的产生准备条件。
●视觉发育过程1.视觉信息反馈处理阶段(0-2个月)2.物体辨认阶段(3-6个月)3.精细辨认物体阶段(7个月以后)●手眼协调能力发育过程手张开及双手抱握阶段(0-3个月)手功能开始发育阶段(4-6个月)手功能多样化发育阶段(7-9个月)手功能熟练阶段(10-12个月)●手眼协调能力发育特征1.整体运动向分离运动发育2.抓握的稳定点由近端逐渐向远端发育3.眼和手发育的共同形式4.从防御向功能发育5.从手到眼的发育6.利手的发育●言语活动的不同形式1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2,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口头言语又分为独白言语和对话言语●婴儿语音发育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婴幼儿言语的发声发育1单词句的发育(12-18个月)特点:①没有语法,只有环境与语音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