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权力异化其应对策略论文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现象逐渐显现并且日益严重。
这种异化趋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权力关系的变异导致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
农村的社会关系通常以亲属关系、血缘关系为基础,在权力运行中往往出现以家族为单位的个人或少数人掌握大量权力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公共权力往往被个人私利所驱使,导致公共利益的被动、被忽视,公共权力的本质也因此发生了异化。
农村公共权力的变质问题也导致了其异化现象的发生。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法治环境,农村地方政府在行使公共权力时往往容易受到利益集团的干扰和操控。
这种情况下,公共权力往往被滥用、变质,导致政府公信力不断下降,公共权力的本质也因此发生了异化。
针对这种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现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加强农村公共权力的监督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确保公共权力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避免权力的滥用和私化。
加强农村公共权力的法治化建设。
通过不断完善法治环境和法律制度,提高农村地方政府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素养,确保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加强对农村公共权力的职能转变。
通过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依法行政和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服务水平,防止公共权力被个人私利所驱使。
加强对农村公共权力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公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他们服务农民和保障农民利益的意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公共权力。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现象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监督,构建法治环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培训和教育,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遏制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现象,实现农村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公共权力异化的根源及对策
锁起来,利用自身垄断优势地位进行“寻租”行为,为小团体或个人牟利,就会使企业和投资者蒙受额外损失,迫使企业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导致市场环境恶化,吓跑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
反之,建立规范化的可操作的信息公开制度,将为企业和投资者进行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活动最大限度地提供可预测的发展前景,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公共信息服务。
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政府在线信息公开将大大减少企业和投资者的往返奔波,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降低企业成本,获得更大利益。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国际性将在最大范围内宣传、展示本地区的优质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寻求发展。
(三)有利于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切实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要求政府部门必须从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工作流程等方面都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创新。
通过网络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政府部门从架构上到业务流程上都将变得更为扁平化、规范化、公开化,政府更多地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面对社会公众,实现“一站式、一网式”对外联动办公,这就要求各职能部门首先要在政府内部实现信息公开和信息资源的整合,使各部门都能自由地使用和参考其它部门的信息资源。
长期以来,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封锁,养成了某些部门和某些工作人员的思维惰性和惯性,将掌握的信息当成本部门的私有物品,当成部门之间协调开展工作时讨价还价的砝码,增加了大量不必要的办事环节,造成了严重的相互扯皮和重复建设,也不利于各级主管领导做出决策时进行综合考量和对比分析。
打破这种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率先实现部门间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是面向社会公众实行全面信息公开的前提,也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二、实施信息公开制度是政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务信息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在推进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化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各部门之间信息缺乏主动沟通,信息共享几乎无从谈起;个别单位对政务公开网上公示态度不积极,公示内容不完整,没有起到便利企业和市民的实际效果;由于个别部门拒绝信息共享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高投入建成的办公应用信息系统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各职能部门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在线政府”的过程中自行其是,进展参差不齐,导致政府门户网站难以充分发挥为企业合百姓提供全面信息服务的职能。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
农村公共权力是指农村地区行政、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中的权力,它应当以公正、公平、透明的方式行使,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与民生改善。
在现实中,农村公共权力经常被滥用、侵害民权、不符合法治原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异化现象,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权益的保障。
本文将探讨农村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以及如何治理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问题。
农村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公共权力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行的法律对于农村公共权力的监督和约束不够明确,导致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不为农民谋福利,以权谋私。
二是农村公共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
农村地区监督机构缺乏人力、物力和经费支持,监督力度不足,导致一些公职人员在权力面前无所顾忌,肆意妄为。
三是农村公共权力行使过程不透明。
农村公共事务往往缺乏透明度,农民难以了解政府决策、使用公共资源的过程,容易产生不满和焦虑情绪,同时也为腐败问题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是农村公共权力的权责不对等。
一些公职人员在权力面前过于强势,民众的权益保护不到位,权责不平衡导致农村公共服务缺乏效率和公平性。
五是一些公职人员素质和担当意识不高。
一些基层公务员懒政怠政,不主动为民众服务,导致农村公共事务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农村公共权力异化是一种制约农村发展和农民权益保护的重要问题。
治理农村公共权力异化需要从法制建设、监督机制、透明度和公职人员素质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的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公共治理,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农村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浅析我国公权力异化现象及其遏制措施
今世界各 国公 共管理 中普遍存 在的 问题 ,它损害 的都 是公众 的
共 同利 益 。尤 其是 在 目前 我 国 社 会 处 于 转 型 期 的 关 键 时 刻 , 公权
力更有可 能出现异化 。具体来 说主要有 以下三个方 面的异化形
态:
在一切 时代特别是在法 制社会里 ,为了发挥公权力 的应有 功能 , 实现其 终极 目标 , 它 的运行必然 受到法律 、 规章等 制度 的
异化 。为 了有效保证社会公共秩序持 续健康 的发展 , 促进公共利益的合理化 实现 , 在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 会的过程 中, 我们有必要加
大对公权力异化现 象的关 注与研 究力度 , 全方位遏制公权 力的异化 , 具体 可以从 以下几方 面入手 来控 制权 力异化 : 明确和 完善制度 的 正义性、 合理性 ; 合理分配 、 制衡公 权力 , 同时保证 良好 的监督制度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关键 词 : 公权 力 ; 异化 ; 遏 制
基 于公众共 同需 要而产生 , 凝聚 了公共 意志 以维护公 共秩序 、 增
进 公共利益 、实 现权利主体正 当利 益并最终 促进人 的 自由而全 面发展 的强制力 量和支配性力量 。公权力大 致具有 以下 几个基 本特点 。 第一 , 公共性 。 公权 力来 自于人们权利的让渡 , 是公共意
2 0 1 4年 1月
思 想政治教 育
瀚 隧
浅 析 我 国公 权 力 异 化 现 象及 其 遏 制 措 施
韩
首都 师范大学
摘
丹
北京市 1 0 0 0 4 8
要: 公权 力是一 个国家的主要 象征 , 也是 国家实行一切职 能活动 的根本 前提 。如果公权 力偏 离公共利益这个 目标 , 就是权 力
推荐:对于公共权力的异化及其应对策略
对于公共权力的异化及其应对策略摘要:政治权利是一种社会公共力量,又是一种以暴力为核心的物质力量,它具有普遍性、排他性、单向性和至上性的特点,对全社会成员普遍适用,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但是,当它凌驾于社会之上而不受任何监督和制约时,就会产生异化而产生腐败。
因此,只有对它进行有效地监督和制约,才能保证它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从而达到维护统治秩序、整合社会运行机制的目的。
关键词:政治权力;权力制约;权力腐败一、公共权力异化的涵义恩格斯曾对权力异化做过这样的论述:社会起初用简单分工的办法为自己建立了一些特殊的机关保护自己的共同利益。
但后来这些机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权力,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从社会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宰。
这种情况不但在世袭制的君主国内可以看到,而且在民主的共和国内也可以看到。
只要有国家、政府的存在,公共权力的双重倾向(即公共权力运作的公正性与公共权力运作的异化倾向)就不会消失。
同时,由于行使权力的官员是理性经济人,经济人的本性使他有满足个人欲望的内在倾向。
因此,公共权力的异化即是指权力的运行及结果与它的自身相背离。
公共权力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也是社会关系的体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公共权力。
如果公共权力发生异化,会使政府面临信任危机,失去人民信任,从而使国家面临整合和控制危机,国家的正常秩序就会遭到破坏,正常的权力体系就难以高效有序地运行。
因此,必须预防与遏制公共权力的异化,保障公共权力的良性运行。
二、公共权力异化产生的原因在政府领域,公共权力的异化最为明显的变现形式即腐败。
腐败便是政府及政府公职人员利用职务和权力,谋取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
事实上,无论是何种公共权力,从其产生起,就存在着否定这种权力公共性的异化力量。
这就是权力内部存在的四中矛盾:(一)支配与服从的单向控制权力是个人或群体将其意志强加于其他人的能力。
支配性是权力的重要属性,这与服从构成了权力运作的一对矛盾。
在共和国体制下,在具体的范围内,权力的支配与服从之间虽有单向的控制,但在更高的层面上,当权者本身也只能以人民权力的代理人和被委托人的身份接受人民的监督。
公共权力的腐败及其治理
公共权力的腐败及其治理第一篇:公共权力的腐败及其治理【摘要】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予公共机构行使的管理公共事务的政治权力。
但是,在政治权力运行中,因诸多原因产生公共权力异化,导致严重腐败。
因此,要预防和克服权力腐败,必须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衡,健全民主政治机制,完善监督体制。
从根本上预防腐败发生和蔓延。
【关键词】公共权力;腐败;治理公共权力是指人民赋予公共机构行使的管理公共事务的政治权力,但是,随着公共权力的使用,以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可能性就应用而生,公共权力腐败由此开始。
由于它支配着巨大的垄断性资源,公共权力主体可能会使公共权力表现出扩张的内在本能,容易背离“公共权力的行使应以公共福利为目的”的初衷而产生政治腐败。
通常表现为政府官员行使权力不是按照法律规范与政治公德谋求公共利益的实现,而是谋求私人和小团体利益。
一、公共权力腐败的现状(一)公共权力使用上的腐败。
公共权力的腐败通常是以权力来做交易、通过权力的作用来达到个人的目的。
从***的案件就可以看出,把权力归于个人,就可以谋取个人的利益,满足个人私欲。
(二)金钱上的腐败。
公共权力的腐败一般是以金钱获取利益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个人的私欲最终也是通过金钱来满足的。
他们往往被金钱所诱惑,不择手段地捞钱,成为金钱彻底的奴隶。
(三)用人上的腐败。
选人不凭才干,用人不凭实绩,荐人不凭公认,任职不依程序,把用人看作是自己家事一样,用所谓自己的人。
二、形成原因(一)主观方面:1.丧失信仰。
丧失信仰在那些落马领导干部中具有一定普遍性,对信仰的背叛是导致他们开始堕落或者不能自拔的根本原因。
2.角色偏离。
自我权力无限膨胀,领导干部对自己“一亩三分地”范围的权力行使已到了无法无天的程度。
3.自律瘫痪。
领导干部既是政治人,也是社会人。
政治人的角色要求他们必须降低、限制自我欲求,服从服务于职位权力的要求,但由于个体放松自我约束力,放任私欲膨胀,最后走向角色背离。
作为“政治人”个体意志力的衰退和自律机能的瘫痪,作为“社会人”自然欲望的膨胀最终让领导干部落马。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现象日益明显。
农村公共权力异化是指农村公共权力被个体或团体侵占、滥用、扭曲,不再为农民群众的利益服务,而成为少数人的私利权力。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与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密切相关。
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集体经营者,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土地的所有者。
由于农村公共权力的不完善,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权力被少数人操控,从而形成了土地非法转让、强制拆迁、土地资源浪费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
农村基层组织的发展滞后也是农村公共权力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村级组织面临着经费、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不够健全,权力运行不规范,容易滋生权力寻租和自我放纵的现象,使农村公共权力逐渐偏离了为群众服务的本质。
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不健全也是农村公共权力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包括农村自治、法治、德治等多种治理方式,但是由于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弱化、社会组织缺乏、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农村公共权力无法有效监督和约束,从而产生了权力滥用、贪污腐败等现象,加剧了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
针对农村公共权力异化的现象,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加强农村公共权力的监督和约束。
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推动农民参与决策和监督,增强农村公共权力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加强对农村公共权力的法治监督,对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经费投入和人才引进,提高其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代表性和公信力,有效减少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
优化农村社会治理体系。
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鼓励农民参与社会治理,增强群众自治能力。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农民群众对公共权力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加强农村公共权力的教育和培训。
公共权力的异化及其防治
on
certain
in order to realize
kind of benefit and principle
manifested in the actual politica[process.The orderly running of real pol itical
of
lives requests the public power not
can
government.It
conceals
are
that
the
prerequisites the government
promote
exercise public power publiC
that
it must
the
public
good
and maintain the
benefits.In actual
(二)公共权力的特点。
2
公共权力出现之后,它有自身的运行机制和规律,并以自身的独特属性对社 会发生作用,具体地说,它有以下的特点: l、公共权力具有不平等性。”3 当今社会,平等观念和民主意识已经深入到大多数人的灵魂深处,同时大多 数国家也已经实行了民主政治制度。但是,这种民主政治制度并不是绝对的或纯 粹的直接民主形式,因为直接民主形式并不容易在社会之中有效运行,所以,大 部分国家只能选择间接民主的形式,即人们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去行使公共权力 的模式,这样,被推上权力位置的公职人员由于职务的安排和履行职责的需要, 客观上就拥有了比一般公民更大的政治权力,以方便实现自己管理社会的职责任 务,由此,政治权力的不平等性就相应地产生了。即便这些管理者都是公职人员, 但是,由于他们的分工不同,因而拥有的公共权力也不会完全相等,这种现象的 存在是由政治科学和政治制度本身的规律性所决定的,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客观表 现。反过来说,如果不是这样的制度结构和职责分工,必将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政府管理效率低下,让广大人民无所适从的现象。由此可见,一方面,现实政治 生活的有序运行客观表现出公共权力具有了权力的不平等性;另一方面又产生出 悖论,政治权力的不平等性如果存在于对权力监督和制约不力的环境中,或公共 权力主体存在着道德自制力不足的情况,就会产生公共权力被异化的现象,从而 形成公共权力的腐败。 就公共权力的不平等具有客观合理性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论述中 得到进一步确认。 首先,政治权力的不平等性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西方学者认为,“不平 等可归因于‘天意’,而平等只能是人类行为的结果。不平等是‘自然’,平等 就非自然了”。“““”。他们的论说表明了平等是人类自身追求的目标,是人类社 会的理想,而不平等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些学者们还指出“在现实生活 中,每个人因能力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的原因,不可能享受绝对平等的权 力”[10](p,341)。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们对政治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占有状况不同,从 而就导致了对政治权力的分配不同。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奉行“公平竞争”和“优 胜劣汰”的社会规则,这必然更进一步加剧人们对政治资源和社会资源占有的差 异,并导致对政治权力分配的进一步分化。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摘要】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是当前农村治理中的重要议题。
文章首先探讨了农村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包括权力过度集中、权力滥用等问题。
接着分析了农村公共权力异化的表现,如行政决策不透明、农民权益受损等。
然后介绍了农村公共权力治理的现状以及需要采取的对策,包括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加强法治建设等。
最后强调了农村公共权力治理的重要性,指出只有通过规范权力行使,才能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文章呼吁加强对农村公共权力的治理,促进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公共权力、异化趋向、治理、原因、表现、现状、对策、重要性、必要性、建设、改善、社会稳定、保障。
1. 引言1.1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农村公共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异化趋向,这种异化主要表现在权力滥用、责任缺失、权责不一致等方面。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政府职能不清晰、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等。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表现在农村基层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决策不透明、权威性不足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农村公共权力的治理。
目前,农村公共权力治理的现状并不理想,存在权力集中、监督不到位、信息不畅通等问题。
为了有效治理农村公共权力,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建立健全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推动政府决策的透明化等。
农村公共权力的治理至关重要,不仅关乎政府效能和行政效率,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农村公共权力治理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加强对农村公共权力的建设与改善,才能有效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2. 正文2.1 农村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一、政府职能不清晰。
在一些农村地区,政府职能不清晰,导致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确,权责不一致,容易出现权力过度集中或权力失衡的情况,从而给权力异化提供了条件。
二、基层治理机制不健全。
在一些农村地区,基层治理机制不够完善,村委会和村干部的权力滥用现象较为突出,容易造成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力量失衡,加剧了公共权力的异化。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是指农村公共权力的功能与职责发生了变异,导致其与人民群众利益的对立和权力滥用现象的产生。
这一趋向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农村公共权力的不规范运行、缺乏监督机制以及权力过度集中等问题所引发的。
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
目前农村公共权力的监管存在一定的不足,监管部门和机制缺少有效的制约与监督力度。
应该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权力监督机制,包括加强权力的监察、审计和纪律检查等方面的监督力度,以确保权力的行使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共利益。
要强化农村公共权力的规范运行。
农村公共权力的规范是保证农村公共事务公正、高效运行的基石。
可以通过制定和完善农村公共权力的权责清单、行政程序规范等来规范农村公共权力的运行。
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权力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公务员和村干部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减少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要推进农村公共权力的分权与公民参与。
农村公共权力的过度集中是导致权力滥用和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应该探索实施农村公共权力下放的改革,将权力下放到乡镇和村级,实现权力在不同层级之间的分权与监督。
要倡导和加强农村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让公民参与到农村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形成公民监督和民主参与的机制。
要加强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
对于农村公共权力滥用和异化的违法违纪行为,应该依法加强惩处力度,严肃追责查处。
建立健全的权力监督和问责制度,对权力滥用和失职行为进行纠正和追究责任,维护农村公共权力的决策科学性和公正性。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治理来解决。
通过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规范权力的运行、分权与公民参与以及加强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可以有效地治理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问题,实现权力的公正与服务农村发展的目标。
浅论公共权力的异化及其改进的路径选择
浅论公共权力的异化及其改进的路径选择摘要】文章以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视角考察了政治学语境下公共权力异化的成因:民众将自己天然拥有的公共权力委托给国家、政府实施,而国家、政府有没有按照公共权力委托人的意愿办事,采取了不当代理甚至不法代理的行为,从而导致了公共权力委托代理运行失灵下异化行为的产生;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的路径选择,包括建设刚性的制度以及打造诚信的政府。
【关键词】公共权力;异化;委托;代理公共权力的异化是指公共权力的运行及结果与其本应有的性质相背离。
公共权力的产生反映着公众希望借助公共权力的公共性和服务性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良好愿望,但当公共权力运行脱离法定轨道,出现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时,公共权力就损害了公共利益,这种公共权力就变成了异质的公共权力。
主要表现为:公共权力的代理者获得公共权力的使用权却没有有效地使用公共权力,造成公共权力资源的流失以及权力腐败行为。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共权力的异化就是腐败。
当今学界为了克服腐败对社会政治经济运行产生的消极影响,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似乎尚未对腐败和成因形成一个可推广的和无可辩驳的结论。
笔者认为,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理论依据和分析视角,于是试图用以委托人——代理人模式为基础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对腐败的成因作探索性的剖析。
委托——代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基本的模型已经发展得很成熟,委托——代理分析框架已经应用到经济学的很多方面,如税收、就业、货币政策等,国内更是把这一理论用在现今的国企改革上。
但将委托——代理理论付诸政治学和行政学的现实解读,可供借鉴的资料还是很有限的。
笔者认为,对公共权力异化现象的分析,只有从民众、国家与政府这三位一体的关系中去把握,才能真正揭示出民众将自己天然拥有的公共权力委托给国家、政府实施,而国家、政府有没有按照公共权力委托人的意愿办事,采取了不当代理甚至不法代理的行为,从而导致了公共权力委托代理运行失灵下的腐败问题产生。
公共服务外包中公共权力异化及其治理方法
摘要:公共服务外包不仅可以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社会多元需求,而且还能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和间接实现民主。
在公共服务外包中,由于公共权力的二重性和对公共权力缺乏规范及监督,导致公共权力产生异化,违背了公民意志和外包目的。
因此,需要从道德约束、公共责任、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四个角度去解决公共权力异化的问题。
关键词:公共服务外包;公共权力异化;治理方法随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逐渐深入,传统全能型政府的行政方式和手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挑战,公共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突出。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公共服务外包的尝试,政府逐渐把公共服务外包出去。
政府角色也从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和生产者变成了购买者、委托人和监管人。
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转变使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不断上升,公众满意度逐渐提高,但由于公共权力的二重性和对公共权力缺乏规范和监督,导致公共服务在外包中出现公共权力异化的现象。
一公共服务外包中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服务外包指政府通过合同谈判的方式使某些具体的生产职能转移到私营企业或非政府组织,放手让其参与公共项目建设和特定公共物品的供给,以形成政府主导、不同主体参与的格局。
[1]公共服务外包的内容主要是给政府带来财政负担的事务性、技术性和服务性的公共事务。
本文所涉及的公共服务主要指由私营组织承包的服务性公共事务。
公共权力来自于人民权利的让渡,这种让渡意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维持公共生活秩序。
具体来讲,公共权力是基于某一特定的社会共同体成员共同同意或某种形式的认可并为管理其中的公共事务,以支配、影响和调控该共同体而形成的一种公共威慑力量。
[2]从这里可以看出,公共权力是在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前提下产生的,公共权力的本质是一种公共意志的凝聚和体现,意在维护公共利益。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曾提到"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
"[3]可见,权力具有被滥用的危险,也就是权力有异化倾向。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1. 引言1.1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是指在农村地区,公共权力逐渐脱离其本应具备的为民务实、公正、透明、廉洁的性质,而出现滥用、腐败、任性等负面现象。
这种异化现象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如何治理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干部拍脑门决策、任人唯贤、急功近利、搞点工程等问题。
这些行为使得决策不科学、执行不严谨、效果不明显,导致资源浪费、腐败问题严重,农民群众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由于农村基层治理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机制,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问题,需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包括权力寻租、利益驱动、管理腐败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找准问题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
要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权力的监督体系,确保权力行使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政策措施、加强执法力度等方面也需要下大力气。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问题亟待解决,提升农村治理水平刻不容缓。
2. 正文2.1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现象一、权力滥用现象明显。
一些地方官员违法用地、徇私舞弊、敛财攻城等现象屡见不鲜,权力被滥用为个人谋取私利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权力失序现象突出。
一些地方政府在规划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缺乏科学性和公平性,导致企业利益受损、民众权益被侵犯,权力失序问题日益突出。
三、权力监督不到位。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制衡机构,一些地方政府行使权力时存在监管漏洞,导致农村公共资源被非法侵吞、公共财务被挥霍浪费等问题。
四、权力决策不民主。
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农民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机制不健全,导致政策制定过程不透明,决策结果缺乏民意基础,权力决策不民主的现象比较普遍。
以上是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现象的一些主要表现。
要有效治理这些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现象,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力调控机制,实现权力与监督机制的相互制衡,确保权力行使的合法合理性和公正性。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农村公共权力是指国家或政府在农村的行政、立法等事务中所拥有的权利。
它对于保障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一些地区,农村公共权力存在着趋向异化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稳定发展。
本文将从异化的表现、成因以及治理措施三个方面,对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进行探讨。
一、异化的表现1.权力滥用在一些地区,农村公共权力的相关单位或个人往往会滥用职权,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来处理公共事务,长期以来,农村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甚至有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的局面。
2.违法失信某些农村干部对法律法规无视不认,对集体事务不负责任,形成了“一言堂”的局面,对乡村经济的发展、民生问题的解决等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3.权谋私利某些农村干部披着公务员的外衣,为自己谋福利,甚至借机敛财、贪污腐败等,这些行为不仅权利异化,而且还严重破坏了公共利益。
二、异化的成因1.缺乏规范在农村公共领域,往往没有完善的规范体系,有的地方法规松散、管理混乱,难以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和需求,而缺乏规范也为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提供了垫脚石、创造了空间。
2.制度缺陷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有时也跟行政体制、决策机制有关,比如一些决策权过于集中,而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却缺乏,农村干部的执政能力、职业道德也缺乏有效监测。
3.资金压力在经济压力大的情况下,一些农村干部经不起诱惑,铤而走险、出尔反尔,出现了金钱交易、拉关系等不正当行为,而这也破坏了公共利益。
三、治理措施作为农村公共领域,制定科学合理而又规范的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村民议事、公众监督和权力问责制度,以规范性的制度为农村公共权力的正常化提供遵从。
2.加强监督对于农村公共权力滥用,应强化对农村公共权力行使的监督,促进农村公共权利的正当化行使、制约权力滥用的发生,同时也可以通过监督机制,加强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压实责任要压实农村干部的思想、责任和任务,在推进农村公共事务发展中,强化干部的政治素质,倡导思想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农村公共事务管理理念,为农村公共权力的管理加压。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权力在农村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一些地方农村公共权力出现了一些异化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农村公共事务的正常运行和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进行。
本文将从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展开深入探讨。
一、农村公共权力异化的表现1. 权力寻租化在一些地方,一些村干部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牟取私利,甚至以权谋私,实行权力寻租。
他们通过变相乱收费、乱罚款等手段,牟取私利,严重侵害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农村的社会秩序。
2. 官商勾结化一些村干部和地方势力相勾结,与一些商人合谋,掌控农村的资源和市场,垄断农村的经济发展,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农村群众难以公平竞争。
二、异化趋向的原因分析1. 利益诱惑农村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之一是利益的诱惑。
在一些农村,资源相对匮乏,一些村干部不能抵御金钱、地位等诱惑,因此产生了权力异化的现象,丧失了自己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
2. 制度不健全农村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之二是制度不健全。
一些地方农村基层治理制度不健全,村干部容易产生脱离人民群众的现象,无法很好地执行民主决策,导致一些村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了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
3. 监管不到位农村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之三是监管不到位。
一些上级部门对于基层农村公共权力的监管不严,使得一些村干部产生了漠视监督、逍遥法外的现象,导致权力异化的现象严重化。
三、治理策略探讨1. 完善制度建设要解决农村公共权力异化的问题,首先要完善农村公共权力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
要加强对村干部的选拔、考核和监督,建立健全的村级民主决策机制,推动农村自治机构的建设,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2. 加强监督机制要解决农村公共权力异化的问题,其次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权力的监督机制。
要建立健全的农村公共权力监督制度,推动农村社会监督力量的发展,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严格执行权力公开、信息公开、财务公开,促进农村公共权力的透明化,扩大农村群众的参与。
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有权 和行使权 。 当前 社会 中 ,少 数公共 行 政主体 就受 到 了这 种人 与 手段 不 强 。 目前 ,我 国 的监 督 机 构 为数 不 少 ,比如 党 内纪律 治思 想的影 响 ,把社 会公众 赋予 的公共 权 力在很 大程 度上 看成 了 监督 、监 察机关 监督 、司法机 关 监督 等 ,但 是 ,监督机 构重叠设 为 自己所有 的权 力 ,在行使 公共 权力 时 ,只关 心 自己的意 志和利 立 。交叉严 重 。加之 ,各 监督 机 构之 间缺乏 有效 的沟通 和协调机 益 。对权力行使 所 产生 的对 社会 公众 的影 响很 少顾及 ,甚 至不顾 制 ,致使 监督工 作经 常 出现互 相 推诿 ,人浮 于事 ,有时 甚至 出现
1 . 功利主义的渗透 .2 2
22 4
教 学研 究
或者基础性问题 ,但是在 不断的项 目实践 中 ,学生真正体会本专业 不 断发展 过程 ,让所有 学生都可 以在各 自的基础 上有所 提高 。这种 特点 。为今后进入社会做好准 备。 33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 考核方 法 ,符合新教学 大纲 中的 “ 以人为本 ”思想 ,切 实提 高学生
教学初探【 . J 大众文艺. 1 1 ). 】 2 0( 8 0 【】 5 张阿霞. 内设计专 业人 才培养 方法研 究 与实践【 . 室 J 河南农 】
【】 6郭文赋. 内设计 技术 专业毕业设 计综合 训练实践【】 室 J. 包头职
的实践 能力 ,总结 理论知识 ,在这个过程 中 ,突 出学生从实践 到理 业.0 9( 6). 20 1
展 , 高教学 质量 。 提 3 . 4加强实践性教学 的考核 对于实践性教学的考核 ,应该 以实践操作为主 。通过考 核学 生
20 8 需求作 为首要 考虑 问题 ,不断加快室 内设计 实践性教学 的更新 与发 院学报.0 7( ).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公共权力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异化的趋向,主要表现在权力滥用、权力缺位和权力腐化等方面。
这些问题给农村社会治理和农村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和问题。
加强对农村公共权力的治理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展开阐述,希望能够对当前农村公共权力治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 权力滥用在农村,一些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甚至违法乱纪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农村地区的基层治理机制不够健全,一些执法人员常常以个人利益为重,滥用职权,妄图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
2. 权力缺位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公共权力缺位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人才素质较低、工作条件差、基层治理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一些地方的公共权力无法得到有效行使,导致了农村基层治理的瘫痪和失效。
3. 权力腐化一些地方的公共权力腐化现象也相当严重。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以权谋私,漠视农村民生,搞变相乱收费、强拆等行为,导致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和谐。
1. 完善制度农村公共权力的治理首先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机制,规范权力行使程序,确保公共权力的正当合法行使。
2. 严格监督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农村公共权力的行使进行全程监督。
要建立相应的监督部门,加强对公共权力行使的监督,增强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3. 加强培训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需要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只有提高基层公共服务人员的水平,才能够更好地行使公共权力,更好地服务农村社会。
4. 推进依法治理农村公共权力的治理要坚持依法治理原则,严格依法行使公共权力,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要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依法维权。
5. 加强民主参与要加强农村居民的民主参与,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的民主化。
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加强村民的民主管理和监督,让农民更多地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决策当中来。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
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及其治理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问题日益凸显,对于保障农村公共利益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趋向、异化原因和治理措施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权力失控。
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缺乏有效监管,导致权力失控现象日益普遍,权力被滥用、变相扩大等问题屡见不鲜。
2. 职能错位。
一些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能不清晰,导致权责不统一,职能错位,农村公共事务的处理效率低下,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
3. 权力寻租。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利用职权进行权力寻租,甚至以农村公共资源为投资对象,谋取私利,侵害农民利益。
4. 权力滥用。
一些官员为了达到政绩考核目标,滥用职权进行政绩工程,导致农村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5. 权力扩张。
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农村公共事务中,为了借机扩张事权范围,抢夺其他政府部门的权力,使得农村公共权力出现异化。
1. 制度设计不够完善。
我国农村公共事务管理体制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农村公共权力的异化问题难以避免。
2. 利益诱惑过大。
一些官员对农村公共资源利益的诱惑过大,失去了公共服务的宗旨,而追求私利,导致农村公共权力异化。
3. 官员素质不高。
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往往受到官员素质的制约,官员缺乏职业操守和思想道德,容易陷入权力异化的困境。
4. 监督机制不完善。
对于农村公共事务的监督机制薄弱,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无所顾忌地滥用职权,权力异化现象严重。
5. 体制机制难以完全适应变革。
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无法完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变革,导致农村公共权力异化问题凸显。
1. 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公共事务的监督,增加官员的问责,有效遏制权力异化现象。
2. 强化官员教育培训。
加强对农村地方政府官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和思想品德,减少权力异化的发生。
3. 分权下放。
适时将一些权力下放到农村社区和村级组织,促进基层自治,增加农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降低权力异化的可能性。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异化及其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异化及其对策[摘要]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利益博弈的继续和深化,因此,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在制定阶段利益博弈中失败的群体,会继续在公共政策执行阶段施加压力,影响政策的执行。
同时,政策执行者作为特定的利益群体,会对不利于自己的政策在执行中予以异化,严重影响政策目的的实现。
这严重影响了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宏观管理,并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必要对这种异化加以分析,并寻找其解决之道。
[关键词]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制定;异化;博弈公共政策作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的工具,其是否能真正达到政策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环节。
1 公共政策执行异化的表现公共政策执行异化是指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由于政策执行者自身主观的原因,使得政策目标不能够实现的现象。
在这里,主要是指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不利于自己利益的政策采取种种手段不予执行的现象,而不包括政策执行中由于执行者自身能力有限、政策资源不充分、政策环境急剧变化等带来的政策目标不能得到实现的情况。
1.1 政策替换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是指政策执行者遇到与自身利益冲突的政策时,采取一些手段对原政策进行改变,创造出看似与原政策相近但实际却背离的“新政策”并执行,从而导致政策执行的失败。
例如,我国的矿难之所以时有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财政收入,对中央政策的“阳奉阴违”。
在核定矿井的生产能力方面,中央的政策是“年生产能力低于3万吨的小煤矿一律关闭”,而这个生产能力的核定是由地方政府执行的,由于利益的驱使,这个核定过程就成了走过场,很多3万吨以下的煤矿就被核定成了3万吨以上,继续生产,从而造成事故频发。
中央意图加快煤矿资源整合、减少矿难发生的政策目的彻底落空。
政策替换是公共政策执行中最常见的异化现象,也是危害最大的公共政策异化现象之一。
1.2 政策选择即从政策中选择有利于执行者利益的进行执行,而对有损于自身利益的政策故意加以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权力的异化及其应对策略
摘要:政治权利是一种社会公共力量,又是一种以暴力为核心
的物质力量,它具有普遍性、排他性、单向性和至上性的特点,对
全社会成员普遍适用,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但是,当它凌驾于社会
之上而不受任何监督和制约时,就会产生异化而产生腐败。
因此,
只有对它进行有效地监督和制约,才能保证它在正常的轨道上运
行,从而达到维护统治秩序、整合社会运行机制的目的。
关键词:政治权力;权力制约;权力腐败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0118(2012)-02-0-02
一、公共权力异化的涵义
恩格斯曾对权力异化做过这样的论述:“社会起初用简单分工的
办法为自己建立了一些特殊的机关保护自己的共同利益。
但后来这
些机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权力,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从社
会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宰。
这种情况不但在世袭制的君主国内可以
看到,而且在民主的共和国内也可以看到。
”只要有国家、政府的
存在,公共权力的双重倾向(即公共权力运作的公正性与公共权力
运作的异化倾向)就不会消失。
同时,由于行使权力的官员是“理
性经济人”,“经济人”的本性使他有满足个人欲望的内在倾向。
因
此,公共权力的异化即是指权力的运行及结果与它的自身相背离。
公共权力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也是社会关系的体现,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离不开公共权力。
如果公共权力发生异化,会使政府面临信任危机,失去人民信任,从而使国家面临整合和控制危机,国家的正常秩序就会遭到破坏,正常的权力体系就难以高效有序地运行。
因此,必须预防与遏制公共权力的异化,保障公共权力的良性运行。
二、公共权力异化产生的原因
在政府领域,公共权力的异化最为明显的变现形式即腐败。
腐败便是政府及政府公职人员利用职务和权力,谋取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
事实上,无论是何种公共权力,从其产生起,就存在着否定这种权力公共性的异化力量。
这就是权力内部存在的四中矛盾:
(一)支配与服从的单向控制
权力是个人或群体将其意志强加于其他人的能力。
支配性是权力的重要属性,这与服从构成了权力运作的一对矛盾。
在共和国体制下,在具体的范围内,权力的支配与服从之间虽有单向的控制,但在更高的层面上,当权者本身也只能以人民权力的代理人和被委托人的身份接受人民的监督。
然而,双向的权力制约机制不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从宪法原则到实践践履,涉及大量细节的、技术性的操作问题。
事实上,因无视民主程序而架空宪法原则的教训可谓殷鉴不远。
在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的情况下,民意和表达民意的喉舌都是由支配者单方面选定的,民间议政的机制也成了支配者意志的直接拷贝机制。
同时,为了强化体制的合法性,权力支配者被先验地赋予道德上的优越性和政治上的正确性。
于是,掌权者是处
于主导、主宰地位的强者,权力所辖对象是处于次要、被主宰地位的弱者,不仅服从者难以找到主权委托者的权力制约途径。
鉴此,支配与服从之间表现出实质上的单向制约关系,甚至是人身依附关系。
(二)权力所有与权力使用的背离
由于社会分工的限制,公共权力不可能由全体公民直接掌握,现代世界各国民主制的基本形式是代议制。
在这种间接民主制下,由于几年一度的权力委托确认和每时每刻的权力使用之间的差异,由于各种利益集团的角逐和当权者私利的掣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权力使用方向与权力所有者的意愿相分离的状态。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共权力也存在着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差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条件的限制,公共权力仍然保留甚至强化了以往国家权力的某些特征,宪法规定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通过选举委托给政府,由政府代表人民治理国家。
政府施政是通过政府官员来实现的,多数人的公共权力由少数人来行使他们在直接形式上变成了权利主体。
(三)职位与职责的游离
职位是权力的社会外壳,职位的核心是权力,职位上的权力怎样运行,怎样被约束,都与职位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政治制度以及权力运行的体制、机制相关。
居于权职的领导干部必须对自己运用权力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向人民负责,在为民谋利、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承担相应的责任。
权力所有与权力使用的分离,使权力
的来源由人民委托变成了上级授权,甚至成为可以买卖的商品。
买官卖官蔓延,裙带关系盘根错节,显示出权力的势力法则:权力只限于向事实上的权力来源负责,而不屑于向抽象的人民主权的神坛献祭;职位一旦成为商品或资本投资的目标,权力的来源事实上就是资本,权力运作根本服从的便是权位投资带来的剩余价值。
如果没有建立起来保障责权统一的约束机制,这种权力就存在着异化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力量的现实可能性,并且在利益角逐中前“腐”后继;更有“集体负责”为失职者埋单,使官僚主义、腐败现象成为危及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隐患。
(四)公益与私利的对立
权力本质上是公众意志的反应,是维护公益的工具,但公共权力最终要由具体个人和集团来行使,这就使权力本身具有内在的矛盾性:一方面,权力与公众利益相关联,权力的公共性要求其行使者必须运用手中掌握的权力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权力又同具体行使者的个人利益和其所属的集团利益相联系,私欲会诱使权力的具体行驶者借公权行私利。
但是,当现实中的公共决策不可能同时实现公众利益和具体决策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时,当权力的具体行使者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动力不足、道德自律压力不足的情况下,在对公共权力缺乏严密而有效地制约和监督的社会环境中,具体决策人就有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来选择公共决策。
由此公共权力产生异化,产生了腐败现象。
三、遏制公共权力异化的策略
著名思想家卡尔波普曾说:“人们需要的与其说是好的人,还不如说是好的制度。
”邓小平同志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
(一)以制度规范权力
主要包括:1、制度建设应以促使和实现权力公开为目标。
现代理性的国家是民主的。
民主制度有利于各党派进行理性的对话,这种理性的对话是对公共权力的关注,是这种生活公共性的一种表现。
民主制度还赋予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和选择过程的民主权利,使政治体制和政治权力的运行过程始终受到人民的监督。
如公共工程和政府采购招标等公共权力领域的公共制度;2、建立责任制度。
在相互协调和配合的制度当中,责任制度至关重要。
美国研究发展中国家腐败问题的专家罗伯特克利特加德用一个等式说明腐败产生的条件:腐败条件=垄断权+自由裁量权—责任制。
从这个公式可推导出这样一些结论:垄断是产生腐败的条件之一,哪里有垄断哪里就容易出现权力不负责任的现象。
(二)加强法制建设,制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并加强惩处力度
建立职权限制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关于官员财产申报法律制度及重大实事件报告法律制度等,对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加以约束,把公共权力置于法律的有效监督下。
同时,还要加大惩处腐败
分子的力度。
规定要明确,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对腐败分子,要真追实究,同罪同罚,破除逃脱制裁的侥幸心理和“法不责众”心理。
(三)以监督约束权力
接受监督是公共权力的内在要求。
上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洛德艾克顿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
”这可以说是政治学上的一条定律。
同时,由于公共权力本身具有内在的“垄断性”,影响着无数的社会公众,如果失去监督,产生的危害将很大很深。
因此建立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是防止和消除权力腐败的经验选择。
建立权力监督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监督程序,规范监督工作;扩大监督范围,消除监督盲区;2、监督必须以权力、权力配置为基础。
进一步树立监督结构的权威性和相对独立性,便于集中统一领导,使整个监督机制充满活力,有利于消除监督过程中的推诿扯皮;3、监督必须民主,使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力,依法行使监督权力。
公民政治权利的拓展对国家公共权力的异化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公民不仅可以纯粹以其个人行为参与政治生活,也可以与具有共同意愿的其他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因此,赋予人民充分的政治权利,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其主体意识,走出政治冷漠误区;另一方面也会极大地激发他们参政的热情,起到监督的作用,使公共权力不会游离于人民监督之外,促使公共权力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吴振均.权力监督与制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王宗文.权力制衡与监督研究[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3]郭道久.以社会制约权力[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