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期末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美(背诵)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人世的事业。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在利害关系方面,人已最不容易调协,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都种根于此。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从有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里去。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如果这两层不讲究,社会上多一个讲政治经济的人,便是多一个借党忙官的人;这种人愈多,社会愈趋于腐浊。现在一般借党忙官的政治学者和经济学者以及冒牌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所给人的印象只要一句话就说尽了——“俗不可耐”。

人心之坏,由于“未能免俗”。什么叫做“俗勺这无非是像蛆钻粪似地求温饱,不能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作高尚纯洁的企求;总而言之,“俗”无非是缺乏美感的修养。

柏拉图所写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的一篇系统的论美的著作。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P16 (论述或简答)

柏拉图是在欧洲美学史上最早对美的问题做深入哲学思考的人,他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他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物的美都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他认为理式是客观世界的根源,客观世界并不是真实世界,而是理式世界才是真实世界。所以,美的理式是先于美的事物而存在的,是美的事物的创造者。

柏拉图的观点否认了美的客观现实的根源和基础,他割裂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把人对美的事物的认识绝对化。但是柏拉图在研究美的本质时,有两点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第一,他区分了“什么是美的”和“什么是美”这两个概念。第二,他讨论了美的各种定义,提出了美不是恰当,美不是有用,美不是善,美不是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等等。

康德的美学是建立在先验论的基础上。在美的问题上,他认为美“只能是主观的”。他认为人的美感既是个别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他称之为“先天共通感”。他提出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在趣味判断中,美具有没有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第一,趣味判断和利害、概念无关。第二,美虽然是合目的性的形式,但只有引起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谐自由的活动,才能普遍必然的引起快感,而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才是判断对象美不美的真正原因。第三,审美判断虽然是只关个人对个别对象的感觉,却仍可认为带有普遍性。

鲁迅为什么说贾府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

首先,是社会生活中人物形象的美。他分析了3中情况:1.人民(指农民)看来美好的生活史“丰衣足食而又辛勤劳动,因此农家少女体格强壮,长得很结实——这也是乡下美人的必要条件”,青年农民或农家少女都有非常鲜嫩红润的面色;2.上流社会中美人则是以纤手细足为美,甚至以病态为美。3.真正的有教养的人(指知识阶层)认为“真正的生活是思想和心灵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在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睛上捺下了烙印...往往一个人只因为有一双美丽的、富于表情的眼睛而在我们看来就是美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网上。鲁迅说这话只是根据焦大与林黛玉所属阶级的不同,文化与受教育程度的巨大差异而作出的判断,用以证明文学的阶级性。这句话反映出了不同阶级属性的人的不同的审美观、世界观和爱情观。实际上,《红楼梦》中也找不到焦大爱不爱林妹妹的具体例子的。焦大他是贾府第一代的奴仆,当年正是焦大冒着生命危险将贾府的祖宗从死人堆里背出来,保住了性命。后来焦大喝醉了酒,骂贾府的人忘恩负义。焦大是一个敢说敢做并且有几分草莽气的低等奴仆,代表了处在当时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以焦大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来说,择偶观念只能是青睐吃苦耐劳且健壮的女子。而不是像林黛玉这样纤弱的小姐。)

“何谓五美”

君子使民得到一些利益,而自己又不耗费什么,使民勤劳而不怨恨,追求仁德而不贪婪,庄重而不骄傲,威严但却不凶猛。/对民有益有利的事情,才叫他们去做,这样对统治者才不会有耗费。选择那些民可做的事情,然后才让他们去干,谁还会怨恨呢?追求仁德而得到仁德,怎么叫做贪婪呢?无论人有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那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衣冠整齐,眼光严肃,使人望而生畏,这不就是威严而不凶猛吗?这里所说的“五美”实际上都是善,即统治者从事治理百姓的五种“美德”。

孟子和荀子观点为什么不同p37

孟子全面集成了孔子的思想,并发展了孔子的“仁”,变孔子的“修身”为“养性”,突出了“人性”的作用。主“人性善”。他在没得观点上提出了“充实之谓美”的论点。即充实人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等。在孟子看来,美是有容和形式的,一方面要有充实的容,另一方面还要有“茂好于外”的形式,二者缺一不可。

孟子主“人性恶”,他认为美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学习和教育的结果。人的本性只不过是一种原始的质朴的材料,“伪”就是人为的意思。人为是就后天的学习礼仪,道德教育而说的。美是后天的学习和教育的结果,是和社会环境、伦理道德密切相关的,在这里,美和善也是有密切联系的。

兰亭序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

阴的兰亭(今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全文324个字。

七大艺术门类雕塑、绘画、戏剧、工艺、建筑、音乐、舞蹈、文学等。

新兴:电影摄影工业

填空:

*1、中国古代《乐记》对音乐的起源、特征、作用都有较系统的论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2、在绘画方面,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理论,南齐谢赫提出“气韵生动”为中心的“六法”,这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经验的系统总结。

3、古希腊美学思想: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亚里士多德《诗学》、《修辞学》,都建立在总结以往文艺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

4、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科学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这门科学叫做“伊斯特惕克”(Aesthetik),即“美学”,这个字按照希腊文原意来看是“感觉学”的意思。

5、在现实生活中美的存在形式: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这些美的存在形式都是根源于实践。

6、《诗经》中《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7、《荀子•非相》:“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8、《抱朴子•清鉴》:“夫貌望丰伟者不必贤;而形器尪瘁者不必愚。”

勰在《文心雕龙总术》篇中说:如果“义华而声悴”,有好的容儿无好的形式,或者是“理拙而文泽”,辞句虽很漂亮,但理义浅薄,那也不是美的作品,这都是强调了容的决定作用。所以,勰认为好的美的作品必须是“衔华佩实”(《征圣》),“舒文载实”(《明诗》),只有做到容和形式相统一才是美的,因此,他要求“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情采》)。那种“繁采寡情”的文艺作品是不美的,使人“味之必厌”。

名词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