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44《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
课题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的图文材料主要包括:1.崇明岛概述。
即包括位置、范围、面积、地形地势等地理环境特点。
2.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
即“搜集资料——根据资料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搜集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推测崇明岛的未来”。
3.三则材料。
资料1 河口冲积岛,资料2 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资料3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4.分析预测。
“有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崇明岛会和北侧的大陆连在一起,你也这样认为吗?试加以分析。
”【教学目的】
作为“问题研究”,一个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研究的一般方法;第二是在《地表形态的塑造》章节后,会运用地表形态的塑造的思维方法和学科知识;第三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打破定势思维,拒绝服从权威,形成开放的思维。
【教学重点】
1.运用地质作用分析地表形态形成和变化。
2.辩证分析人类活动在地表形态形成和变化中的作用。
3.分析资料,提出假说,并作出合理化解释。
【教学难点】分析资料,提出假说,并作出合理化解释。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资源准备】
搜集与崇明岛形成有关的文献资料,筛选适合中学生运用的。
在“中国知网”上下载十余篇论文,最好选择华东师范大学崇明生态研究院杨世伦教授等
2019年1月发表在《上海国土资源》上的《近40年崇明岛周围滩涂湿地的变化及未来趋势展望》。
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无
【板书设计】略
【教后反思】……。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说课稿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崇明岛作为我国第三大岛,其发展变化对于区域经济、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涵盖了崇明岛的地理区位、自然环境特点、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崇明岛的独特之处,以及在城市化进程和生态保护双重压力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崇明岛这样一个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地理区域,学生可能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数据理解困难,如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指标等。
同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于崇明岛未来发展的规划和策略可能难以产生直观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崇明岛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资源状况。
掌握崇明岛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
理解影响崇明岛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有关崇明岛的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崇明岛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关系在崇明岛未来规划中的体现。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预测崇明岛的未来发展。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
人教版地理必修I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单位:姓名:邮编:《问题探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问题探究部分内容。
旨在分析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之后,又以崇明岛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双重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发展演化。
新课标对本章的要求是:“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本条“标准”有两个要求:一是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是学生要能够结合实例,能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而对本探究的要求就是:让学生能够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同时树立人地协调观,科学的预测崇明岛未来的发展方向。
【设计理念】1.首先,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更加直观、实时、生动的数字化地理教学环境,为此,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全程使用了平板、白板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提高,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其次,由于本问题研究是在我们学习了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之后开展的,学生对地表形态的形成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这部分内容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研究,为了让学生对该区域未来发展提出更好的规划方案,所以首先必须让学生建立区域发展的协调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路,才能对崇明岛未来的规划更科学。
最后,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出发点,同时,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具典型性,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整节课我的设计以崇明岛演变的时间为线索分成三部分:分别是崇明岛的昨天、崇明岛的今天和崇明岛的明天,我的设计是首先是通过视频资料总结崇明岛今天的特点,由果推因,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即崇明岛的昨天,最后让学生结合对崇明岛的昨天和今天的研究预测崇明岛的未来的样子。
第二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崇明岛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崇明岛的独特魅力。
2.创设生活情境,如引用崇明岛的农产品、旅游景点等,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讨崇明岛的未来发展问题,提高学生的同理心。
4.培养学生地图阅读、数据处理、资料分析等地理学习技能,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崇明岛的未来发展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崇明岛发展案例的研究,掌握地理分析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品质。
2.学生完成作业,对崇明岛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案。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本章节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崇明岛的未来发展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不断成长,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4.组织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师评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本节情境设计选择的是长江镇江河段的变迁,通过码头位置的变化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在本节学习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本节重在说明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河流是外力塑造地表形态的最主要形式,在河流的侵蚀、搬运、沉积过程中陆地表现形态不断被改造。
力对地表形态的作用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力的作用下,同一地点和不同地点地表形态的演变。
教材的前两个标题“河谷的演变”“冲积平原的形成”就基于这一认知。
“河谷的演变”这一标题从河流最主要的外部特征-河谷的形态出发,从时间角度描述外力对河流地貌的塑造过程。
河谷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演变,表现出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也反映了连续发育阶段的重复性-循环性。
随着地壳的抬升和侵蚀基准面的下降,这种循环就体现出来了。
影响河谷发育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地形和气候。
教材仅从外力作用的角度介绍河谷演变的基本规律,是一种理想模式,实际情况中,地形因素的使河谷的演化阶段发生变化涉及到复杂的内外力交替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该部分内容不宜扩展。
“冲积平原的形成”这一标题从空间角度描述外力对河流地貌的塑造。
冲积平原是河流地貌中与人类活动最密切的类型,分布范围也较广,从河流的上中游到河口均可见,教材分不同空间部位介绍所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冲积平原,包括成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提供了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的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并联系“思考”中的问题,在真实情景中认识冲积平原的空间分布特点。
第三个标题“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旨在落实“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这一“课标要求”。
教材选择从影响聚落分布的角度阐释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是对河流地貌发育过程的拓展和延伸。
高中地理-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名师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2.通过案例研究,学生理解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形成与变化的影响。
3.通过冲积岛模拟实验,总结其形成因素,并学会用地理语言描述其发育的地理过程。
4.通过案例分析过程,树立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1.地理思维过程的形成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1.实验模拟2.小组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导入】在地球上的海洋中,有着大大小小数以万计的岛屿,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按照岛屿的成因,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四种类型,有珊瑚虫残骸构筑而成的珊瑚岛,如泰国著名的可兰岛;还有太平洋中的旅游胜地夏威夷群岛,则是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而由于地壳运动或海平面上升,大陆被海水分隔而形成的岛屿,则为大陆岛,如我国的台湾岛;除此之外,在一些河流的河口处,还会形成一种特殊的岛屿,那就是冲积岛,如我国的崇明岛。
崇明岛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世界第一大河口冲积岛。
它是怎样形成的人类活动对它有什么影响它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展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崇明岛的前世、今生,与未来!【过渡】一项研究工作要顺利开展,首先必须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
本节课,我们将按以下思路来开展对崇明岛的研究。
【展示研究思路】【过渡】课前承担资料搜集任务的小组已经提交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下面有请他们进行展示,让我们先来了解河口冲积岛的一些基本情况。
【学生展示】【过渡】通过这位同学的展示,我们知道冲积岛是泥沙沉积而成。
那么,泥沙又是如何沉积的呢实际上,早在10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天才般地提出了浪淘沙的沙洲沉积理论。
【朗诵诗歌】【过渡】白居易的这首诗提出了在永无休止的波浪冲刷、筛选沉积下,沙洲不断淤积成陆的理论。
这种理论是否正确,冲积岛的形成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进行验证和探究。
第二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
1.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等方式,培养观察、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3.学会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地理模型进行问题研究;
4.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不同规划方案的优缺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利用信息技术,如GIS工具,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e.定期组织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崇明岛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引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探究欲望。接着,提出问题:“崇明岛未来将如何发展?我们可以为崇明岛的未来规划做出哪些贡献?”通过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崇明岛的地理知识,为问题研究打下基础;
3.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资料搜集,开展小组合作研究;
4.成果展示: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提高表达能力;
5.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提高认知。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地理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崇明岛这一具体案例的研究充满好奇。然而,学生在问题研究、数据分析、规划建议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增强对家乡地理环境的了解和热爱,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
3.培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国家发展战略的责任感;
4.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第二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
3.结合崇明岛的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德育融入地理教学中。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的学习内容,学生在进入本章节之前,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环境、生态系统等方面有初步的了解。然而,对于崇明岛这一特定地域的深入研究和未来发展的探讨,学生可能存在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学生对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地理特点等基本信息掌握有限,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加强对崇明岛自然、人文等方面的认识。
2.能力层面:学生在分析、预测地理问题时,可能缺乏系统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地图阅读与分析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生态保护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具体的实践体验。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崇明岛的未来发展。
2.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崇明岛的发展现状,为学生预测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3.结合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结合实地考察、网络查询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研究能力。
四、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问题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5.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崇明岛未来发展的短文,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崇明岛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
2.观察崇明岛的现状,探究崇明岛的发展瓶颈。
3.分析崇明岛的优势资源,思考未来发展方向。
4.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崇明岛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3.崇明岛的现状和发展瓶颈。
4.崇明岛的优势资源和未来发展方向。
5.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三、教学过程1. 活动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师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崇明岛的地图,介绍崇明岛的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崇明岛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并填写相关资料表格。
•教师点拨: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资料表格,对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进行讲解。
2. 活动2: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教师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崇明岛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查找崇明岛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的相关资料,并制作相关的PPT或海报。
•教师点拨: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制作好的PPT或海报,并进行点评。
3. 活动3:现状和发展瓶颈•教师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崇明岛的现状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崇明岛发展方向的思考。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分析崇明岛存在的发展瓶颈,并讨论解决方案。
•教师点拨:教师组织学生发表小组讨论结果,并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
4. 活动4:优势资源和未来发展方向•教师引入:通过展示崇明岛的优势资源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崇明岛的优势和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分析崇明岛的未来发展方向,并讨论可行性。
•教师点拨:教师组织学生发表小组讨论结果,并对学生提出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点评。
5. 活动5:生态环境保护•教师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探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措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4.4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
3.教学目的:通过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了解崇明岛的地理概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详细讲解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基础知识,以及崇明岛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
b.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GIS、遥感等,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c.组织实地考察,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崇明岛的地理特征,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教学策略:
a.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梯度性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崇明岛的地理特征和未来发展规划。
b.结合崇明岛的实际案例,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1.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请学生绘制一张崇明岛的地理特征简图,标注出崇明岛的主要地貌类型、自然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状况等关键信息。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实践操பைடு நூலகம்能力。
2.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崇明岛可持续发展的小论文,内容需包括崇明岛当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及预期效果。通过此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对崇明岛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崇明岛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GIS、遥感等,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居易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备课教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居易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备课教案+课件+练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教学目标:1. 了解崇明岛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
2. 掌握崇明岛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3. 了解崇明岛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4. 培养学生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崇明岛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发展现状。
2. 崇明岛未来的规划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 如何解决崇明岛的发展与环保之间的矛盾。
2. 如何控制崇明岛的人口增长,保护岛上的自然资源。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PPT、图片、地图、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多媒体讲解、讨论研究、案例分析、课堂互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Step 1:导入用图片和地图介绍崇明岛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引入崇明岛未来的发展方向。
Step 2:讲解介绍崇明岛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发展现状。
讲解崇明岛的发展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并结合地图和图片进行具体分析。
重点讲解崇明岛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Step 3: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崇明岛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实现方式。
带领学生探讨如何解决崇明岛的发展与环保之间的矛盾,如何控制崇明岛的人口增长,保护岛上的自然资源。
Step 4:案例分析教师布置案例分析作业,让学生查找崇明岛发展的相关案例,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式。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和讨论,并提出个人的观点。
Step 5: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重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实现方式,强调保护崇明岛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为崇明岛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Step 6:练习为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提高能力,设计选择题、填空题及案例分析题进行测试。
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到崇明岛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发展现状,掌握崇明岛的发展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了解崇明岛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如何解决崇明岛的发展与环保之间的矛盾,如何控制崇明岛的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44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学案
【研究思路】
【课堂探究】
1.河口冲积岛是在哪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2.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3.哪些人类活动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崇明岛的发育?如何影响?试进行分析。
4.围海造陆可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5.根据长江河口地貌的历史演变图,对崇明岛的未来以及下一期大型冲积岛的位置进行预测,并说明理由。
【课堂练习】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刚果河流域拥有仅次于南美亚马逊雨林的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中上游支流密集,从周围的斜坡上流入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下游峡谷中,金沙萨到博马350公里河段内连续出现的约30个瀑布或急流,总落差约280米。
河口成较深溺谷,河槽向大西洋底延伸150公里。
指出刚果河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6分)。
第二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崇明岛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2.提问:“你们对崇明岛了解多少?崇明岛的未来发展会面临哪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学生分享对崇明岛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崇明岛的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等。
3.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崇明岛未来发展的一个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研究成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小组合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4.实践操作:本案例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亲身参与崇明岛发展的实践操作。实践操作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人地协调观念,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本章节内容以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地理学科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反思与评价,让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讲授新知的内容,分析崇明岛的未来发展问题。
3.各小组积极搜集资料,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对未来发展策略的建议。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冲积岛的形成;2.知道崇明岛的变迁情况;3.知道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技巧和能力;2.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2.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
2学情分析1、为了探讨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本节课在分析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之后,又以崇明岛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在河流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发展演化。
研究时,先提出问题之后,再分别从冲积岛是怎样形成的、崇明岛的变迁和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三方面,描述了崇明岛的发展演化。
最后,让学生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
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将自然和人为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
2、鉴于本节课的历史时间跨度大,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有一定难度。
所以,课前布置好预习工作,并可以提供几个有效的获取资料的途径,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3、资料2的分析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所以,研究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历史年代和崇明岛的位置来加以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培养学生进行地理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
最后对地理事物的发展作出预测,应该说这是问题研究的较高层次。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崇明岛的成因分析。
2、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教学难点:分析预测崇明岛未来的样子。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关河口冲积岛的基本情况。
(2)把前面学习的有关河流地貌发育的原理应用到问题研究中以理论指导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
(2)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讨论,并对崇明岛的未来做出大胆的预测。
(3)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发展的、发展中既有内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外部条件的作用。
(2)培养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爱护自然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崇明岛的成因分析。
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2.难点: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核心素养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师:上课前,请大家观看一段有关崇明岛的宣传片视频。
(以视频为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本节内容)生:认真观看。
(2分钟)师:观看视频之后大家有什么感想?生:很美。
师:大家想不想去崇明岛游玩啊?生:想去!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程《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写板书)(二)新课探究与小组展示师:首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教材中关于崇明岛的概述。
生:(举手)学生朗读师:好,请坐,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究,我们将按以下步骤进行。
(展示教材中的探究步骤,让学生明白本节的环节和学习方法)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大声读出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生:大声朗读。
1.了解河口冲积岛的概念。
2.学会描述崇明岛的生消变化过程,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3.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4.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
师:好,上课前,我们大家都分别搜集了一些资料,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主要的课件资料分给了大家,咱们按照平时的分组安排,共四组进行讨论。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问题探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
问题探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问题研究中初步学会探究性学习2、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3、把前面学习的有关河流地貌发育的原理应用到问题研究中以理论知道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2、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并对崇明岛的未来做出大胆的预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发展的,发展中既有内部因素的影响,也要有外部条件的作用。
2、培养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爱护自然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崇明岛的成因分析。
2、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教学难点1、崇明岛的形成过程演示2、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到的与崇明岛发展演化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河流这一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特别是河流堆积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借这个机会,进一步更具体的探讨河流堆积地貌中的一种——河口冲积岛的发育过程,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师精讲)师:上节课已经布置了同学们回去预习和搜集相关的资料,也去了做了些准备工作,相信同学们大家都有认真去完成。
现在请同学们分小组展示一下你们搜集到的资料,让我们看哪一小组做得最为出色。
(学生展示资料约用16分钟)(师打开多媒体,并总结)从大家展示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地理特点,冲积岛是大陆岛的一个特殊类型,只因成因不同而单独作为一类。
冲积岛由于组成物质主要为泥沙,故也称沙岛。
冲积岛主要分布于河口地区。
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
冲积岛的地质构造与河口两岸的冲积平原相同,属第四纪以来的冲积地层;其地势低平,在岛屿四周围绕着广阔的滩涂。
冲积岛的成因不尽相同。
长江口的沙岛是由于涨落潮流不一致,形成缓流区,使泥沙不断沉积而形成的。
珠江口沙岛成因不一,有的是由河心滩发育而成;有的是由于河流中有岩岛阴挡产生河汊,在河汊流速较慢的一侧泥沙沉积而成沙垣,再发育成沙岛;有的由河口沙嘴发育而成,最典型的是台湾岛浊水溪三角洲外的一系列沙岛;还有一种是由波浪侵蚀沙泥海岸,从海岸分离出小块陆地,也成了沙岛,这种沙岛较为少见。
高一地理 4.4《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教学设计区县学校: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解读:课标对本部分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对于本节课主要强调研究的是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同时内力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之后,外力中增加了人为作用的影响,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影响日趋明显。
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发展变化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从应用层面理解和分析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营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已有了深入地了解,为研究本问题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教材采用问题研究的方式锻炼学生对于实例的分析能力。
为了探讨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本章在分析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之后,又以崇明岛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在河流和人为双重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发展演化。
教材结合三个知识拓展资料来帮助学生完成对崇明岛未来情况的预测。
但学生对资料2的分析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要读懂崇明岛的变迁图,根据不同时期崇明岛的位置和形状进行描述。
引起崇明岛变迁的原因可以从河流的流量、河流的含沙量、岛屿本身的泥沙堆积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资料3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地貌的改造利用规模和深度逐步增加,人类活动已成为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作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将自然和人为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通过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过案例研究,学生理解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形成与变化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过程,树立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的世界观。
重点难点:地理思维过程的形成,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分组:临近的6位同学分为一组,全班共8组2.布置任务:阅读教材的131-132页,收集崇明岛的相关资料(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形成原因等)、分发教师所准备的资料。
问题探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
从80年代中期起,县乡村三级所属的40多万亩垦区,每年生产的优质稻米、生猪、禽蛋、牛奶、柑桔等农副产品均占到全县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水产品占到90%以上。
冲积岛由泥沙组成,结构松散,因而在外形轮廓上很不稳定。河口地区的冲积岛,每逢遇到强潮倒灌或洪水倾泻,强烈的冲蚀会使冲积岛四周形态发生改变。一般情况下,在冲积岛与河流和潮流平行的两边,总是一边经受侵蚀,一边逐渐淤积,久而久之,便形成平行两岸的长条形岛屿;而垂直于河流的两端,上游不断缩减,下游又逐渐增加。但是,有时整个岛屿被冲蚀消失;有时岛屿与大陆接近,最后连成一体。
பைடு நூலகம்(活动探究)
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但是它需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不合理的围海造陆带来的生态负效应主要有:
1、围海造陆地带来赤潮。
2、引发洪灾。
3、毁掉大批红树林。
4、改变了海岸带的自然景观,破坏生态平衡。
(展示资料)
不合理的围海造陆造成的恶果在我国某些地区已初现端倪。舟山市地处长江、甬江和钱塘江的三江入海交汇处,海水终年浑黄不堪,航道淤积日渐严重。而舟山市近年来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一些见诸报端的重大围海造陆工程如普陀东港开发区工程、六横小郭巨围海造田工程、钓浪围垦工程等都大量采用移山填海、围海造田的办法,这种做法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岛屿之间潮流的流速、流向和有关水文条件,人为地加剧了海区航道淤积情况。另外,众所周知,舟山群岛属于我国的四大渔场之一,但是近年来渔业资源急剧衰退,其原因之一就是海洋环境的不断恶化。舟山群岛海域的每一座礁石、每一处滩涂,都是鱼类重要的洄游栖息地,海平面以下的地形、地貌一旦发生变化或被破坏,将直接影响到鱼群的栖息环境,破坏鱼类的洄游规律。大面积的围海造田,对海洋洄游鱼类来说,就像飞翔的信鸽遭遇磁场变化,无法返回栖息的场所一样。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崇明岛形成过程的视频1.崇明岛是如何形成的?2.人类活动对崇明岛有什么影响?3.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讲授新课】一、河口冲积岛1.岛屿类型按岛屿的成因可分成大陆岛、珊瑚岛、火山岛和冲积岛四大类。
①大陆岛:是由大陆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岛屿。
世界上较大的岛基本上都是大陆岛。
它是因地壳上升、陆地下沉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使部分陆地与大陆分离而形成的。
②珊瑚岛:珊瑚岛是由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的珊瑚虫残骸及其他壳体动物残骸堆积而成的,主要集中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
珊瑚礁有三种类型:岸礁、堡礁和环礁。
世界上最大的堡礁是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大堡礁。
③火山岛:火山岛是因海底火山持久喷发,岩浆逐渐堆积,最后露出水面而形成的岛屿。
④冲积岛:由于它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泥沙,故也称沙岛。
冲积岛是陆地河流挟带泥沙搬运到河口,沉积下来形成的。
2.冲积岛的形成过程:形成冲积岛的原因各不相同。
我国长江口的沙岛是由于潮流涨落不一所致,是泥沙不断堆积而形成的。
珠江口沙岛成因不一,有的是因河心滩发育而成;有的由河口沙嘴发育而成;还有一种是由波浪侵蚀泥质海岸,从海岸分离出小块陆地,从而形成冲积岛。
冲积岛主要由泥沙形成,因此它的结构比较松散,性质不稳定。
如果周围的水流条件发生改变,岛的面积就会随之变大或缩小,形态也会变化。
河口地区的冲积岛,每逢遇到海水倒灌或洪水倾泄,强烈的冲蚀会使岛四周形态发生改变。
大多数情况下,在冲积岛屿河流和潮流平行的两边,总是一边经受侵蚀,一边逐渐淤积,日积月累,便形成长条形岛屿;有的冲积岛会冲蚀消失;有的岛屿则会不断成长,最终与陆地形成一体。
知识拓展:资料1 河口冲积岛河口冲积岛是含沙量较多的河流将泥沙搬运到河口,沉积下来形成的。
河流在中上游河段流速较快,进入河口后流速减缓。
挟带的泥沙就在河口附近沉积,成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河口冲积岛。
我国共有400多个河口冲积岛。
崇明岛是一个很大的河口冲积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教学设计
区县学校:顺义二中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解读:
课标对本部分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对于本节课主要强调研究的是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同时内力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之后,外力中增加了人为作用的影响,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影响日趋明显。
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发展变化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从应用层面理解和分析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营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已有了深入地了解,为研究本问题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问题研究的方式锻炼学生对于实例的分析能力。
为了探讨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本章在分析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之后,又以崇明岛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在河流和人为双重作用下,地表形
态的发展演化。
教材结合三个知识拓展资料来帮助学生完成对崇明岛未来情况的预测。
但学生对资料2的分析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要读懂崇明岛的变迁图,根据不同时期崇明岛的位置和形状进行描述。
引起崇明岛变迁的原因可以从河流的流量、河流的含沙量、岛屿本身的泥沙堆积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资料3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地貌的改造利用规模和深度逐步增加,人类活动已成为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作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将自然和人为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
通过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过案例研究,学生理解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形成与变化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过程,树立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的世界观。
重点难点:
地理思维过程的形成,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分组:临近的6位同学分为一组,全班共8组
2.布置任务:阅读教材的131-132页,收集崇明岛的相关资料(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形成原因等)、分发教师所准备的资料。
【情境创设】
教师展示1000年前崇明岛位置示意图、现在崇明岛位置图。
【教师设疑】
崇明岛是怎样形成的,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学生活动】结合资料1、2、3分组讨论
【发表观点】
崇明岛的形成:河口冲积岛是含沙量较多的河流将泥沙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的岛屿。
(可以利用模拟试验来说明冲积岛的形成:在一个狭长的水槽中,用沙土堆出山脉、河谷、平原、大海等地表形态,让一定量的水从山上流下来,观察泥沙在下游和河口的堆积情况,然后重复上述实验,直到有冲积岛形成。
)冲积岛发育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它的形成不仅仅与流水有关,而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重点强调)。
怎样的变化:崇明岛变大、总体趋势是不断向海洋迁移
变化原因:河流流量、含沙量、岛屿本身的泥沙堆积结构等因素是造成崇明岛变迁的原因。
【引导探究】
河口冲积岛是在那几种外力因素下形成的?内力是否也起作用。
【小结】
外力因素:河流侵蚀作用、河流搬运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河口冲积岛的形成过程中,内力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外力占主导地位。
【教师设疑】
了解了崇明岛的形成和发展,请同学推测崇明岛的未来会怎么样,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学生展示】
1、崇明岛会和北侧的大陆连在一起。
(注: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地转偏向力)
2、崇明岛只是变大,但并没有连在一起.(注:人类活动影响使河流含沙量降低)
3、崇明岛消失(注:这种观点只要学生能够合理解释也可以成立)教学评价: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教学设计
区县学校:顺义二中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解读:
课标对本部分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对于本节课主要强调研究的是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同时内力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之后,外力中增加了人为作用的影响,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影响日趋明显。
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发展变化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从应用层面理解和分析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营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已有了深入地了解,为研究本问题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问题研究的方式锻炼学生对于实例的分析能力。
为了探讨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本章在分析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之后,又以崇明岛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在河流和人为双重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发展演化。
教材结合三个知识拓展资料来帮助学生完成对崇明岛未来情况的预测。
但学生对资料2的分析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要读懂崇明岛的变迁图,根据不同时期崇明岛的位置和形状进行描述。
引起崇明岛变迁的原因可以从河流的流量、河流的含沙量、岛屿本身的泥沙堆积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资料3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地貌的改造利用规模和深度逐步增加,人类活动已成为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作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将自然和人为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
通过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过案例研究,学生理解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形成与变化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过程,树立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的世界观。
重点难点:
地理思维过程的形成,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变
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