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案例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以语文教学为例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以语文教学为例
的 预 习 习惯
习惯 在形成 的过程 中具有 反复性 ,因此 必 须 进 行 严 格 的 训 练 , 反 复 抓 , 抓 反 复 。 叶
圣 陶 先 生 在 《 读 是 写 作 的基 础 》 一 文 中 指 阅
惯 的形成 。无论 采用哪 种形式 检查 ,{ 都 要 对 该 次 预 习情 况 进 行 评 讲 , 达 到 j 求 的发小 红旗 以示鼓励 ,从而 激发学 次 预 习 的兴 趣 。
惯?
让 学生思考 寻找答 案 ,可 用提纲 式。这一 步 预 习 完 成 得 好 ,可 为 课 堂 上 “问题 的 探 讨 ” 这 一 双 边活 动 奠 定基 础 ,也 活跃 了课 堂气 氛 , 节 约 了 时 间 , 使 自主 合 作 学 习 的 效 果 更
好。
式千篇一 律 ,学生会 感到枯燥 无味 。 不 同 的学 生 采 取 不 同的 要 求 ,差 生 求,不同的课文采取不 同的预习方法。 3 、宣 布 预 习要 求 , 可 以 老 师 讲 ,
检 、小组 交流汇 报等 。检查 中,若发] 给 生 字 组 一 个 或 两 个 合 适 的 词 语 。标 是 给 课 没 有 完 成 预 习 , 要 督 促 其 及 时 补 上 。 文 标 出 自然 段 。 师 用课余 时间督 促 ,还 可逐渐 培养小{ 二 、 通 过 实 践 训 练 , 强 化 培 养 学 生 良好 同桌 同学 督促 ,以此来 督促学 生 自觉j
话在预习习惯培养中相当有用 。 三、操作 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探 究学 习、教师精讲 点拔” 效果 更显著 ,这 默读 思考 , 自己在预 习中提 出的一 目了 1 预 习一般 是在 课 外进 行 的,t 、 就需要学生课 前做 充分 的准备一一预 习。 然 就解决 的 问题 ,或者 自己对这 篇课文 的独 生开始 不会预 习 ,因此应 该把预 习拿: 关键词 :预 习方 法; 实践 训练 ;注意 问 特 见解 ,比如阅读 感受 ,品析 词句,思 想、 上 来 , 酌 情 上 几 次 预 习 的指 导 课 。 在

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龙山县内溪乡九年制学校肖尚萍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一直重视的是课堂上的教学,认为只要把40分钟课堂抓好,就抓住了重点。

从没在意学生的预习的重要性,认为预习让学生对课文缺乏新鲜感。

在看了很多的教学理论著作后,我才明白上预习是学习活动中极为关键的环节,精彩的教学活动应从预习时开始!一、要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学生的预习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应该教给学生预习一篇课文的一般步骤,为预习活动建模,使预习活动有章可循。

预习一篇课文,一般来说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让预习成为阅读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阅读课文前面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

首先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提出了预习的要求和做法。

在预习时,应要求学生认真的阅读、理解,做到明确预习的要求,并按要求认真预习。

教给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的方法。

小学生读书往往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初学预习,我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教给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把生字、重点词句、段落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促使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并具体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圈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注上拼音,写出解释,读颂课文;再读课文,完成预习题;而后默读课文,提出疑问。

2、教给学生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概括段意的方法。

要使学生懂得,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可先采用结合生活实际与联系旧知方法来理解,如找近义词、反义词等;对那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来选择恰当的解释。

对于一些复杂的长句子,教给学生使用简缩法来理解句意,即要求学生取掉枝叶保留主干,明确句子的主要内容,然后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对于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求学生先画出,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句子的意思,对于一些特殊的句子,则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或改变句式来加深对句意的理解。

在预习课文时,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先逐个归纳自然段合并起来,用归并法概括段意。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小课题研究方案一、指导思想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背景《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而学生的预习内容是否全面、预习方法是否得当,成为预习是否有效的关键。

教师如何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方法的指导,越来越需要我们重视并加以研究。

但是我们发现许多小学生,对课前预习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三、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2、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通过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有关预习的研究情况,了解预习的意义,并对有关研究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问卷调查法,调查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认识及学生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态度、兴趣、预习的方法、效果等,以便及时全面发现问题,更好地进行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十分重要。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成为了每个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目的、方法、实践中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一、目的1.提高学生课堂听讲效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于课堂上的学习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样能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的内容,对生疏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减少了对陌生知识的恐惧感,从而可以更好地聆听老师的讲解。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需要自主思考,自主完成,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这种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对学生长远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3.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知识点,对知识有所储备,有利于将课堂上所学内容进行深化和扩展。

这样能够使学生能够逐步将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方法1.教师引导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之前,布置相关的预习作业。

这个作业的内容可以包括提前背诵课文内容、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内容并做好笔记、查找资料关于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等等。

也可以在课堂上布置相应的讨论题目,让学生提前思考,引导学生在课前对知识进行探索。

2.营造良好的预习氛围学校可以在班级和年级层面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预习活动,以营造浓厚的预习氛围。

比如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预习心得分享、预习小组评选等等。

3.家校合作学校可以与家长进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可以在家长会上与家长进行宣传和宣讲,让家长也能够有所了解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可以在家庭作业中加入相应的预习题目,让家长可以在家庭中进行辅导。

三、实践1.课前预习作业2.开展主题班会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预习宣传和引导。

班会内容可以包括预习心得分享、预习小组评选、预习经验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内容。

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策略初探
----红寺堡区第三小学语文主题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一、目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以学定教。

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定位与学,学生学先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是以学生的预习自学开始的,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施教,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

在近2年的时间里,发现我校学生在预习上存在很多问题,学生不会预习,让预习流于形式,不肯预习,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不管不问。

这一现象让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低效,更阻碍了“高效课堂”模式的实施,因此,语文教研组决定开展本次《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策略初探》主题校本教研活动,现将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李军庆
副组长:喜文玉
成员:田进万周学梅惠楠张德勋张芳
三、活动时间
2015年4月2日
四、具体安排
1. 全体语文科任教师4月2日下午2:40分准时到综合楼三楼电化教室参加主题研讨活动,每个年级组至少确定两位中心发
言人,其他人员可进行补充发言。

2. 全体语文科任教师务必对本次活动高度重视,不得迟到、早退,教务处负责考勤。

3. 全体语文科任教师于4月7日上交一篇心得体会,以备教务处考核。

红寺堡区第三小学
语文教研组
2015/4/25。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养良好的习惯》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培养良好的习惯》优秀教学案例
4. 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让他们在反思中认识到良好习惯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持续改进的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小兔子的好习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小兔子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良好习惯的兴趣。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小兔子的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你们自己有哪些好习惯?”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在本章节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良好习惯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你认为自己哪些习惯需要改进?”等,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认识到良好习惯的必要性,进而激发他们付诸实践。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等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共同探讨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习惯的内涵,认识到良好习惯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如预习、复习、做笔记等,并能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
3. 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身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不足,积极调整和改进。
5.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
(五)作业小结
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制定一份个人良好习惯养成计划,包括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习惯。
2.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和完善计划。

小学语文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案列

小学语文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案列

小学语文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学案列XX《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

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

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布置预习后,学生们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遍课文,在读第二遍就没毫无兴趣;或者在老师要求下,不带任何感情的读够老师要求的遍数。

因此我们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有目的的读书,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

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

课本上也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

基于上述情况,我摸索出一种简易有效的预习方法。

这种预习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本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完成预习要求,在自主活动中使良好的预习习惯得以养成。

这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必须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和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前对小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渐渐的摸索出一种简易、实用的预习方法。

我把这种方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出来。

口诀如下:一画段儿,二画圈儿(标出我会认的生字),三画找疑难(不认识的生字或者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四抄句儿(摘抄课文里你认为优美的好词好句),五签字(养成习惯之前)这个口诀被我们称为“五步读书预习法”。

其含义如下:“一画段儿”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

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

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有的自然段是由一句话构成,有的自然段是由几句话构成。

这种认识对于今后的读写会有较好的影响,使学生知道自己今后作文也可以这样安排段落。

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思考与探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思考与探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思考与探究一、预习的重要性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要开始接触课外补充阅读、文言文阅读以及作文等更为复杂的内容,这就要求他们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预习的能力。

预习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获取知识,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前获得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预习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度,为学生进行课前思考提供时间和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预习习惯的方法1. 指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在培养预习习惯的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

老师可以通过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提前告知学生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获取相关信息。

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本节课的课文预习,查找生词并猜测词义,了解作者背景,并作一些简单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逐渐掌握预习的技巧,提高预习的效果。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培养预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查阅资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

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在预习中深入思考、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3. 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在学生培养预习习惯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时常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老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提前为学生解答一些疑难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及时给予解答,让学生在预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实际案例在我任教的班级,我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每周的语文课上,我会提前一周告知学生下周的学习内容,并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

要求学生预习《聊斋志异》中的一篇短篇小说,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我还会在每周的课前提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鼓励他们在课外多读书、多思考,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预习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教案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教案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教案[一: 《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了解逐层提出问题,逐层进行阐释的方法,掌握“倚、诌、决”等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抓重点到要点。

有计划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思想情感教育:体验学语文要养成好习惯的道理,并在这方面不断努力。

[重点、难点]1、重点:课文是怎样论述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的。

2、难点:阅读议论性文字能抓住重点和要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幻灯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倚、诌、诀”等字。

2、能正确归纳各段要点,理清全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学习除勤奋外,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呢?为什么要养成好习惯呢?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板书课题)(二)体裁、作者简介。

体裁:阐释性议论文。

作者: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倪焕之》。

(三)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

1、给下列字注音。

诌()倚()诀()惕()2、解释词语:胡诌,一目十行倚马万言(四)听课文录音,归各段的内容要点,学生回答,师明确:第一段:从接到的来信和请求谈起,指出学习语文不可能速成。

第二段:学习语文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并以学游泳为例,说明语文也要养成习惯。

第三段: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

第四段:真本领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第五段: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

第六段:以写错别字为例说明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五)理清全文阐释事理的思路。

明确:课文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学语文为什么要养成好习惯和怎样才能养成好习惯。

第一段提出学习语文不可能速成,第二段进行说明,三、四、五三段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怎样才能养成好习惯,最后说明习惯有好坏之分,不能养成坏习惯。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方案——六年级语文预习课文的方案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方案——六年级语文预习课文的方案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方案——六年级语文预习课文的方案
六年级语文预习课文的方案
一、宣讲意义
给学生宣讲意义:预习课文是在学生上课之前,完成一些重要知识预备,便于上课能够快速进入学习;学生通过预习课文认知知识,增加学习的乐趣。

二、播放预习课文的视频
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预习课文的视频来引导学生,以便他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课文,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参与课堂学习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多角度预习课文
在预习课文过程中,可以通过任务圈、学习检索、连线配对、记忆游戏、任务完成等形式,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预习文本。

四、搭建预习课文反思平台
在预习课文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学生心得反思、案例解析、影评评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反思课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把握课文的能力。

五、分组背诵
主要靠课堂时间少,学校之间活动较少,易于学生忘记课文,故而要建立课文记忆的系统,通过进行分组背诵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促进课文的学习。

六、建立练习环境
另外还可以采用游戏练习、益智测试、课文模拟等方式,创设练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
快的学习氛围中,把握课文要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六年级语文预习课文的方案,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完成学生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同时,得到更多的乐趣,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案例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案例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案例
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学好一门学科最主要的就是预习。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没有课前认真的预习就会牺牲的是时间和精力。

踏踏实实预习了才知道学习的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代课老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

达到一定的效果。

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汉字,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理解能力,也学会使用了工具书。

预习已经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了。

案例一:郑文博是我们班里的后进生,以前学习邋邋遢遢的,学习成绩却怎么也不长进。

追究其问题所在原因很多,但其中反映一点问题就是该生长期形成一个很差的习惯:不喜欢也没习惯课前预习,上课稀里糊涂的,没有重难点之分,囫囵吞枣。

对课文内容不熟悉,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没有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法,课文的很多问题都不去课前解决。

长此以往,越积越多造成知识不消化,产生厌学情绪。

案例二:魏冰冰是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学习年年名列前茅,平时观察得知,魏冰冰在学习中很重视课前的预习,常常做到有备无患,课前的问题课前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勾勒出来,课上认真听课。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案例
阴平中心小学薛芹。

语文预习案例

语文预习案例

语文预习案例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思维能力
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需要进行充分的预习,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语文预习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首先,语文预习的重点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在预习时,学生可以先通
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然后再逐段细读,理解每一段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分析和思考,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其次,语文预习还需要注重课文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

有些课文涉及到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在预习时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加对课文的感悟和体会。

此外,语文预习还需要注重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有些课文中包含了一
些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学生在预习时可以重点关注这些内容,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解,并且在写作和表达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语言技巧。

最后,语文预习还需要注重课文与生活的联系和拓展。

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思考
课文与自己的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可以尝试将课文中的思想和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行思考和拓展,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意义。

总之,语文预习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通过充分的预习,可以更好地
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希望以上的语文预习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预习习惯养成,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培...

预习习惯养成,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培...

预习习惯养成,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培...《预习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每位学生明白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重要性,掌握预习的方法。

2、通过活动,激发每位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积极性。

并通过自我坚持,逐步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预习的方法,激发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家长问卷调查表、学生:“学会预习”挑战计划书教学过程:一、导入班会1、由故事引出习惯(故事见附件)师:答案很是出人意料,但想想却又在意料之中。

听了答案,你们有什么感受?这则故事让我们震撼,习惯的力量原来如此巨大,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我们来说是一笔终身的财富。

2、问卷调查下面,我来做个小调查:请大家根据屏幕的提示,快速写出你的答案。

(ppt课件出示)A、写出放学回家做的与学习有关的三件事。

B、你有哪些值得你自豪的好习惯?写出三个。

C、对你学习帮助最大的是哪个习惯?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思考。

好了,我统计一下:你的好习惯中有预习习惯的请举手?与学习有关的三件事中,有每晚预习的请举手?对你学习帮助最大的是预习习惯的请举手?(教师边统计边在课件上输入相关数据,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样的,在昨天,老师通过对我们的家长发放调查表和电话调查,对参与调查的40位家长的看法也进行了统计,大家对照两个统计表,看看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分析)——看来,我的统计结果和之前对家长的调查问卷完全相符。

今天这节班会我们就一起走近好习惯系列之------预习,可以成就天才。

(板书)二、了解预习的重要性1、引用古语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你看,连古人都知道预习的好处,我们同学怎么能忽视呢?2、故事:良好习惯成就“天才”前一段时间很多新闻媒体在报道这样一个天才学生。

(见资料2)师小结:从故事中,我们知道,小天才孙浩天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养成了五大良好的习惯,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什么习惯?(学生:预习习惯)是啊,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听课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三年级语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案篇1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挂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课文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教学挂图,巩固已有的刺耳毛笔字的习惯,初步了解悬腕写字和书写行款的基本要求,激发学生写毛笔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教给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养成按行款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

教学准备: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复习已经学过的习惯。

二、看图,认识预习的意义,明确预习的要求1、想:我们为什么要预习呢?预习有什么好处呢?(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能力。

)2、对于我们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看书中的图:(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学生字新词三、学习方法,借助方法预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看书中的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是怎样做的?(动嘴读课文,动手画生字新词,动脑想课文内容,动口问疑难问题。

)2、尝试预习(1)出示预习的步骤(2)用以上步骤进行预习第一步:试读课文,用“——”画出生字新词,提问: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样处理?第二步:生再读课文,出示长句子,学生读,难读通顺。

小结第三步:学生再读课文,质疑。

总结四、提出开外自觉预习的要求看第三页最后一幅图,问: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五、总结全文自觉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学好每门功课都十分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1、复习毛笔的执笔方法。

培养初中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研究 方案

培养初中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研究  方案

《培养初中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研究》的活动方案中学语文组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在现实语文教学中,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正逐渐走向反思。

我们所一直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往往在课堂上比较重视,但课堂之外,却关注的比较少。

特别是中学生课前预习态度不端正、预习能力差、预习方法简单缺乏教师的指导。

新世纪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成为了语文课程的目标。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充分接触语文材料,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中,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而注重课前预习,是一个好的方法。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形成终生学习能力。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学生仅仅依靠课堂学习形成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课堂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才能适应社会对语文人才的需求。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积极措施,预习对教与学两方面都有帮助,通过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预习中自我指导实践,逐步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调动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往往出现教师的教不能真正把握学生的困难之处,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而进行课前预习,并对预习的情况及时加以了解,可以有效地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虽然有很多语文教师强调了学生的预习,但往往不加以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课前预习经常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起到作用。

因此,针对以上情况,进行学生语文课课前预习的案例研究,可以有效地关注学生的预习,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一、倡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意义语文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必备的能力,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

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从实践来看,语文课前预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1、从形式上看,预习是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形式。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预习时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生是预习活动的独立主体。

2、从功能上看,预习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生动形象、语言丰富、情感性强的特点。

预习时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感悟作品的思想的情感,能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都强,学习也更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这就是证明。

3、从程序上来看,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

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

课堂上,这类学生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地参与到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当中来,认真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同时又可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使预习者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杨再隋教授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

《小学中段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小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中段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小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中段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小课题实施方案篇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

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

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

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

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

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要么是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要么是有预习但效果不够好,学生仅仅是把字词一写,课文一读就算预习了。

反馈中发现:低年级学生生字的书写顺序是错的,间架结构不对;有的仍存在字词不会写,词语查了工具书,不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有的是借助教辅等参考资料抄写了对文本的理解,放下参考资料又不会了;也有的只是摘抄了一些优美的句段,至于好在哪里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等等,这些预习只是为预习而预习,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

小学生课前准备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案例

小学生课前准备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案例

小学生课前准备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案例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准备是课堂学习的基础,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的,是成功的前提。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准备工作就更难做好。

经常是上课了,看见老师进来了,才知道拿出什么书来;写字了,还要卷起铅笔来。

这一拿一卷,不知道又浪费了多少时间,所以常使教学内容难在预设的时间内完成。

所以,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养成课前作好准备的好习惯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四班一名x男生,聪明,思维敏捷,就是好动,自制力极差。

一听到下课铃声,就径直冲出教室,去操场上进行各种剧烈的游戏活动,往往等到打上课铃才想起去上厕所。

课前准备很少有能主动完成的时候。

行为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

二、纠正过程及具体措施:(一)从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

1、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辨别是非能力差。

我的做法是坚持从正面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做,并进行课前准备的示范,规范行为,从而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这学期开学第一天我就跟学生讲清楚了:课间应做好课前准备,如课前“摆好书本、削好铅笔、拿好本子……”这样可以帮我们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而且可以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结合事例说理诱导,规范学生的课前准备习惯在平时的点滴工作中,时时不忘规范学生的课前准备,用事例来说理。

记得一节语文课铃刚响,大家都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准备上课。

而此时,x男生却慢吞吞地走进教室,桌上也没摆放好本节课需用的学习用品。

我没生气,但也不打算放过这一细节,因为我知道习惯是从小处养成,而且得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

于是,待大家坐定后,我便说:“聪明的孩子都知道在课前把下节课用到的东西准备好,因为他们希望在课堂上节约点时间多学点知识,真是太懂事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案例
王艳梅从教语文将近二十年,我深切感受到: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顾名思义,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学生没有课前认真的预习就会牺牲的是时间和精力。

踏踏实实预习了才知道学习的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达到一定的效果。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汉字,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理解能力,也学会使用了工具书,预习已经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了。

案例一:李泽琪是我们班的后进生,以前学习马马虎虎的,作业更是一拖再拖,非要老师或家长在一旁看着写,否则一下课就看不到人影了,成绩怎么也不长进,特别是语文阅读能力很差。

追究其问题所在,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点问题就是该生长期形成一个很差的习惯:不喜欢也没习惯课前预习,上课稀里糊涂的,没有重难点之分,囫囵吞枣。

对课文内容不熟悉,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没有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法,课文的很多问题都不在课前解决。

长此以往,越积越多造成知识不消化,产生厌学情绪。

鉴于此,每学一篇课文之前,我给他设置预习单,这样有计划、有层次、有目的的预习,课堂上再进行检查,让他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案例二:申子欣是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成绩年年名列前茅,从
平时观察得知,该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很重视课前的预习,常常做到有备无患,课前的问题课前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勾勒出来,课上认真听课,及时与教师学生讨论沟通,绝不会把问题带到下一节课。

因为她的这种好习惯,才使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尤其看到孩子精心制作的预习单,更是对孩子的成绩的检验。

她的父母都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照顾,她的自学能力绝非一般。

俗话说:付出才会有收获。

她在预习时善于圈、批、画、质疑,然后和同学讨论,养成了爱动脑、勤动笔的好习惯,相信好习惯会让孩子一生受益的。

案例三:李玉茜是一个非常乖巧、听话的孩子,学习非常主动,有较浓的学习兴趣。

通过上一个学期的课前预习指导,她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能够自主预习,按时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

在还没有开始进行课前预习指导的时候,孩子的预习是盲目的,浅层的,不知道如何下手,更不知道如何深入地预习。

往往只简单地停留在圈出生字,读生字,把课文读一两遍,便算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目标不明确,努力也就没有方向,预习效果就不佳。

在后来对孩子们进行了课前预习的指导和督促以后,孩子不仅能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并且还能够找到自己觉得好记的识字方法,在课堂上勇于与其他同学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由原先的胆小、腼腆的中等生变成了活泼、开朗、大方的尖子生。

案例分析: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
在书上。

学生自己预习的内容可以让他们用蓝笔。

老师讲课时的重点可以用红笔圈注。

这样下来每个学生的书就是一本集参考、笔记和各种知识在内的全面资料书了。

其实这样也可以避免学生对接受新的知识心中没数,避免他们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

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积极思维,求疑思疑。

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

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所以给学生布置预习时首先要明确目的,因为学生刚开始一般都不会预习,这时我们应给学生划定预习的范围,如一篇课文可以让他们从字词(也就是找生字生词入手),然后是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句子等。

这些基础预习完,可以先给他们布置预习题,帮他们慢慢入门,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

预习时教师还可提醒学生充分利用每篇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从中找出课文的主题,写法及语言特色,为解读课文寻求指导性意见。

形成习惯后就可以不用布置预习题了,上课时可以用我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模式,学生也可以补充一些自己预习的内容,这样课堂容量就大多了。

时间长了自然就形成一定的模式了,预习上了轨道之后学生学习也轻松了。

当然在其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查阅多种资料。

有的老师可能认为学生按参考资料预习,答案自然有了,其实不然,我觉得学生有资料可查就像老师备课,并不是限制学生思维,而是博采众长,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尤其是上课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督促学生养成好的预习习惯,我都将课前预习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来完成,以促进学生重视预习。

同时我经常向学生讲述预习的重要性。

并把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纳入语文学科的评价机制,学生一定会像重视考试一样重视课前预习。

第一天下午布置学生明天要掌握的知识点,具体做法是让课代表每天早自习检查,我们班规定是每早自习集中预习交流,检查时也按布置预习时的要求检查,好中差按三个等级记入班级量化。

刚开始时课代表不怎么会检查,我就检查几次,并做认真批改,孩子们只要看到预习单上有一颗鲜艳的五角星,就会乐开花。

然后让课代表按我的标准打分,学生也很快适应了这种形式。

这样不仅减少了我们的负担也督促了学生学习。

现在我们班级的学生每天课前预习基本不用布置他们也能自觉完成。

对没有做课前预习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完成,同样给予一定的评价分,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听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样可达到学好语文目的。

更重要的是:久而久之,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想如果能做到持之以恒的话,每个学生的语文成绩都会有所提高的。

201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