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与经络的生理关系
中医眼科学如何运用针灸治疗眼疾的机理
中医眼科学如何运用针灸治疗眼疾的机理在中医眼科学领域,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它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众多眼疾患者带来了希望和康复。
那么,针灸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治疗眼疾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其中的机理。
要理解针灸治疗眼疾的机理,首先需要了解中医对眼睛和眼疾的认识。
中医认为,眼睛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
《黄帝内经》中就有“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的论述,这意味着眼睛的健康状况反映了体内脏腑的功能状态。
眼睛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其中肝经、肾经等经络与眼睛的关系尤为密切。
当脏腑功能失调或经络气血不畅时,就容易导致眼疾的发生。
针灸治疗眼疾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是调节经络气血。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针刺或艾灸,可以刺激经络中的气血流动,使其恢复通畅。
例如,对于因肝经气血瘀滞导致的眼疾,如目赤肿痛、视物模糊等,针刺肝经上的穴位如太冲、行间等,可以疏泄肝经的气血,从而缓解症状。
同样,对于肾经亏虚引起的眼疾,如视力减退、眼干涩等,艾灸肾经上的穴位如涌泉、太溪等,可以补充肾经的气血,滋养眼睛。
其次,针灸还能够调整脏腑功能。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相互化生,共同滋养眼睛。
当肝肾功能失调时,容易出现各种眼疾。
针灸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可以调节脏腑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改善眼睛的功能。
比如,针刺肝俞、肾俞等背俞穴,可以直接作用于肝、肾等脏腑,增强其生理功能,进而改善眼部的健康状况。
此外,针灸还具有抗炎、消肿、止痛的作用。
在一些眼部炎症性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等的治疗中,针灸可以促进炎症的消退,减轻眼部的红肿和疼痛。
这可能与针灸调节免疫系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关。
同时,针灸还能够缓解眼部肌肉的紧张和痉挛。
现代人由于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用眼过度等原因,容易导致眼部肌肉疲劳和紧张,进而引起视力下降、眼干、眼涩等问题。
通过针刺眼周的穴位,如睛明、攒竹、鱼腰等,可以放松眼部肌肉,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提高眼睛的调节能力。
眼与经络的关系
眼与经络的关系
以脏腑表里经络相通的关系来讲,十二经脉直接或间接的都同眼有着关连。
就在奇经八脉中,任脉、阳维、阴跷、阳跷四条经脉,也是以眼部作为集散处所的。
它分布的经络如下
集中于眼或眼附近的经脉
手阳明大肠经:挟鼻孔至迎香。
手少阴心经:系目系。
手少阳三焦:目下到外眦。
任脉:终于两目的中央。
阳跷脉:至目内眦。
阴跷脉:至目内眦。
阳维脉:终于眉上。
起于眼或眼附近的经脉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根过目内眦,行目眶下。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
经过眼或眼周围的经脉
手太阳小肠经:过目外眦却入耳中,另有分支至目内眦。
足厥阴肝经:连目系,上出于额。
分布于眼的经筋,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
中医护眼知识点
中医护眼知识点一、中医对眼睛的认识。
1. 五脏与眼睛的关系。
- 肝开窍于目:在中医理论中,肝脏的气血状况直接影响眼睛的功能。
肝血充足时,眼睛能够得到滋养,视物清晰。
例如,当人长期熬夜或者情绪抑郁导致肝郁气滞时,往往会出现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等症状。
- 心主血脉,目受血而能视:心脏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为眼睛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心血不足时,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眼睛无神等情况。
-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目得气血而能视:脾胃将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为眼睛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
如果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眼睛就容易疲劳、干涩,甚至出现眼睑下垂等症状。
- 肺主气司呼吸,气和则目明:肺气充足,呼吸顺畅,能够为眼睛提供充足的清气(氧气等),使眼睛明亮有神。
肺气不足时,眼睛可能会出现怕光、容易流泪等现象。
- 肾藏精,精生髓,髓通于目:肾精充足是眼睛正常功能的根本保障。
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可以滋养眼睛,肾精亏虚时,可能会出现老花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提前出现或者加重的情况。
2. 经络与眼睛的联系。
- 足厥阴肝经:其经脉上联目系,直接与眼睛相联系。
肝经气血的通畅与否对眼睛的影响很大。
例如,肝火上炎时,常常会引起眼睛红肿疼痛、目赤等症状。
-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膀胱经的气血循行与眼睛密切相关。
当膀胱经气血不畅时,可能会影响眼睛的正常功能,如出现眼部疼痛、视物不清等。
-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等经络也与眼睛有着间接或直接的联系,它们通过气血的相互传导,共同维持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中医护眼方法。
1. 饮食调理。
- 多吃养肝明目食物:- 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
可以直接嚼食,也可以用来泡茶、煮粥等。
例如,用枸杞子10 - 15克与菊花5 - 10克一起泡茶,对于肝肾阴虚引起的眼睛干涩、视物模糊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 猪肝:富含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对眼睛有很好的滋养作用。
可以做成猪肝汤,每周食用1 - 2次。
眼睛八廓学说
眼睛八廓学说眼睛八廓学说,又称眼经八廓,是中医眼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描述了眼睛与人体其他脏腑经络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中医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眼睛八廓学说的基本概念眼睛八廓学说认为,眼睛周围分布着八条经络,分别是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胆经、胃经和膀胱经。
这些经络与眼睛相互连接,共同维持着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
同时,这些经络也与人体其他脏腑经络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经络网络。
二、眼睛八廓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肝经:与眼睛的关系最为密切,主管视觉功能。
肝经失调可能导致目赤肿痛、视物模糊等症状。
2.心经:与眼睛的视觉和神经传导有关。
心经失调可能导致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
3.脾经:与眼睛的营养供应和代谢有关。
脾经失调可能导致眼睑下垂、眼球突出等症状。
4.肺经:与眼睛的水分代谢和润滑有关。
肺经失调可能导致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症状。
5.肾经:与眼睛的发育和衰老有关。
肾经失调可能导致视力减退、夜盲等症状。
6.胆经:与眼睛的调节功能有关。
胆经失调可能导致近视、远视等症状。
7.胃经:与眼睛的营养吸收和消化有关。
胃经失调可能导致目黄、眼睑浮肿等症状。
8.膀胱经:与眼睛的排泄和排毒有关。
膀胱经失调可能导致眼睛炎症、感染等症状。
三、眼睛八廓学说在中医眼科中的应用眼睛八廓学说为中医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中医眼科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眼睛八廓学说,分析病因、病机和脏腑经络的关系,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目赤肿痛的患者,中医眼科医生可能会认为是肝经火旺所致,因此会采用清肝泻火的治疗方法,如针灸、中药等。
对于视物模糊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认为是心经失调所致,因此会采用养心安神的治疗方法。
总之,眼睛八廓学说是中医眼科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理解和治疗眼睛疾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这一学说,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医眼科在保障人民眼健康方面的作用。
中医眼科学如何调理眼部微循环
中医眼科学如何调理眼部微循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
眼部微循环的正常运行对于维持眼睛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眼科学在调理眼部微循环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中医认为,眼睛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相关。
眼部的健康状况反映了整体的气血、脏腑功能。
眼部微循环障碍可能导致多种眼部疾病,如视疲劳、干眼症、青光眼、黄斑病变等。
在中医理论中,调理眼部微循环首先要注重调理气血。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眼部营养供应的关键。
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都会影响眼部微循环。
中药调理是中医常用的方法之一。
比如,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组成的四物汤,具有补血调血的作用,可改善眼部的气血供应。
还有黄芪、党参等补气的中药,能增强人体的气的推动作用,促进血液循环。
针灸也是中医调理眼部微循环的有效手段。
通过针刺眼周的穴位,如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等,可以刺激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眼部的微循环。
针灸不仅能直接作用于眼部周围的组织,还能通过调节全身的气血平衡来间接影响眼部。
推拿按摩同样能发挥作用。
用适当的手法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和肌肉,如轻轻按压眼眶周围、揉按睛明穴等,可以缓解眼部肌肉的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这就像给眼部做了一场“放松操”,让眼部的气血更加通畅。
此外,中医还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
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眼部微循环的调理非常重要。
睡眠时,身体处于休息和修复状态,有利于气血的生成和运行。
长时间熬夜或睡眠不足,容易导致气血耗损,影响眼部微循环。
饮食方面,要注意均衡营养。
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 A、C、E 以及矿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蓝莓、坚果等,有助于保护眼睛和改善微循环。
同时,要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这些不良习惯会损伤血管,影响血液循环。
情志因素也不可忽视。
中医认为,情志过激会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肝气郁结、气血不畅,进而影响眼部微循环。
因此,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调节情绪,对于眼部健康至关重要。
五官与经络的联系
舌与经络在经脉中,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足太阳之筋结于舌本,足少阳之筋入系舌本。
眼与经络眼发生关系的主要经络(包括经筋)有十八条之多。
起于眼或其附近的经脉有三条;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足少用胆经起于外服角的瞳子器;足阳明胃经开始于鼻子的根部,经过内眼角,行走于眼眶的下方。
止于眼或其附近的经脉有八条:手阳明大肠经自两手上行于面,交叉于人中穴,挟鼻孔而至迎香穴;手少阴心经,其支脉从心系挟食管上行,和眼的目系相联系;手少阳三焦经的支脉至于外眼角;阳跷脉起子足根部,上至内眼角;阴跷脉起子足部,上行连接于内眼角的睛明穴;阳维脉终止子眼眉的上方;任脉循行于面部而入眼;督脉上行头部,经两眼中央行至于鼻。
任脉起于中极之下,沿着腹里上行,上颐,循承浆,环口唇,分两支上行,系两目下之中央,至承泣而终。
经过眼或其附近的经脉有二条;手太阳小肠经,经过外眼角,退回到耳中,另有分枝到内眼角,斜行亍颧部;足厥阴肝经,自足上行接连于目系,又从日系下行到颊部。
耳与经络足少阳胆经,其分支,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走耳前至目外眦后方。
手少阳三焦经,其分支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走耳前至目外眦。
足阳明胃经,环绕口唇,下交承浆,分别沿下颌的后下方经大迎,循颊车,上耳前,沿发际到前额。
手太阳小肠经,其分支从缺盆沿颈上颊至锐眦入耳中。
足太阳膀胱经,其分支从巅分出,向二侧下行至耳上角。
喉咙与经络手太阴肺经,人肺脏,循经喉中。
手阳明大肠经,从缺盆上走颈部,挟口入下齿中。
足阳明胃经,从上齿中,出挟口环唇,循下颌角前,沿咽喉人缺盆。
足太阴脾经,上行挟食道二旁,循经咽喉连于舌根。
手少阴心经,挟食道上循咽喉,连于眼。
手太阳小肠经,其支从缺盆循颈经咽喉上颊。
足少阴肾经,从肺上循喉咙,挟舌根。
手少阳三焦经,从肩走颈经咽喉至颊。
足少阳胆经,从颊车,下走颈经咽喉至缺盆。
足厥阴肝经,循经喉咙,上人颃颡,环行于唇内。
中医视力矫正原理
中医视力矫正原理一、调整气血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和血是人体两大基本物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眼睛作为人体的一部分,同样需要气血的滋养。
因此,中医视力矫正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调整气血。
通过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调理气机,改善血液循环,以达到提高视力的目的。
二、疏通经络经络是人体内各种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是联系脏腑、肢节、身体的网络。
中医认为,眼睛与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经络直接或间接地与眼睛有关。
因此,中医视力矫正的另一个原理就是疏通经络。
通过按摩、拔罐、刮痧等手段,可以舒通经络,使气血流通更加畅通,从而提高视力。
三、滋补肝肾肝开窍于目,肾主瞳仁。
中医认为,眼睛的健康与肝肾的关系非常密切。
如果肝肾阴虚,就会导致目失所养,出现眼干、眼涩、视物模糊等症状。
因此,中医视力矫正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滋补肝肾。
通过服用中药、食疗等方法,补充肝肾之阴,可以改善眼部症状,提高视力。
四、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辨证施治。
同样地,中医视力矫正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证候类型,然后选用相应的方药进行治疗。
这种方法具有针对性强、治疗效果好的优点。
五、综合调理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与整体有关。
因此,中医视力矫正不仅仅局限于眼部治疗,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调理。
例如,改善睡眠质量、调整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从而更好地恢复视力。
总之,中医视力矫正的原理可以从调整气血、疏通经络、滋补肝肾、辨证施治和综合调理等方面入手。
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以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为原则,从而达到提高视力和保护眼睛健康的目的。
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ppt课件
49
第一节 眼于十二经脉的关系
一 起止、交接及循行于眼内眦的经脉 (一)足太阳膀胱经 (二)足阳明胃经 (三)手太阳小肠经 (四)手阳明大肠经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肾精充沛,则精气上注于目,从而目光敏锐 精不足则视歧 视觉衰退 《审视瑶函 ·目为至宝论》:“神光者,谓目 中自然能视之精华也。夫神光源于命门。”
16
2. 肾主骨,骨生髓,骨之精为瞳子
(1)骨生髓,脑为髓海,目系上属于脑 (2)骨之精为瞳子 肾精充沛,脑髓充足 视觉敏锐 瞳神疾病与肾密切相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李志英
47
人体经络运行气血,沟通表里,贯通上 下,
联络脏腑、器官,把人体有机的连接成一 个统一
的整体
眼与脏腑之间的有机联系,主要依靠经 络为
之连接贯通,使眼不断得到经络输送的气、 血、
津、液的濡养,才能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 因
48
【目的要求】 1.掌握眼与足厥阴肝经在生理方面的关系 2.熟悉眼与手少阴心经和手足三阳经脉在生理方面的关系 3.了解眼与督脉、任脉、阴阳跻脉、阳维脉、手少阴之正及
50
二 起止、交接及循行于眼外眦的经 脉 (一)足少阳胆经 (二)手少阳三焦经 (三)手太阳小肠经
三 与目系有联系的经脉 (一)足厥阴肝经 (二)手少阴心经
51
第二节 眼与奇经八脉的关系
一 眼与督脉的关系 二 眼与任脉的关系 三 眼与阳蹻脉的关系 四 眼与阴蹻脉的关系 五 眼与阳维脉的关系
眼睛患病与肝有关+眼与经络的关系+预防老花眼+保养眼睛五个妙招
眼睛患病与肝有关+眼与经络的关系+预防老花眼+保养眼睛五个妙招眼睛患病与肝有关+眼与经络的关系+预防老花眼+保养眼睛五个妙招眼睛患病与肝有关我们平常喜欢说心明眼亮。
其实,按中医理论来说,应该是肝明眼亮才对。
虽然眼睛是人体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器官,被称为"心灵的窗户"。
但眼睛其实是肝在外面的"窗口",它透露出来的是肝的好坏。
眼睛之所以能看见东西,主要依赖于肝血的濡养。
肝血充足,眼睛才能看得见外面世界缤纷的色彩。
肝开窍于目,肝好目自明。
肝出了问题,人的眼睛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果肝血不足,人有可能出现夜盲、视物不清等症状;如果肝阴不足,则会两眼干涩;如果肝经风热,则会目赤痒痛;肝阳上亢,则会感觉到头晕目眩等。
所以说,眼睛的问题都和肝有关系。
眼与经络的关系眼与经络联系最多最广,胜过其他五官九窍。
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又如《灵枢·口问》曰:"目者,宗脉之所聚也。
"皆说明眼目与经络直接关联,并以此和脏腑相勾通。
和眼目关系密切的经络有:集中于眼或眼附近的经络有大肠经、心经、三焦经以及任脉、阴阳跷脉及阳维脉。
起于眼部的经络有胃经、膀胱经和胆经。
途经眼部的经络有心经、肝经。
止于眼部的经络有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
其他还有许多经筋和络脉、经别都与眼有关。
总之,十二经脉中有八条经脉,奇经八脉中有四条经脉,其循行皆与眼目有关。
尤其心、肝二经与眼直接联系,可见眼与经络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脉者,皆属于目。
"此外,《内经》还曰:"目者,心使也。
"(大惑论篇)以及目为阴阳之会("目者,阴阳合传而精明也"《灵枢·大惑论》)皆足以说明。
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经络的病理与目密切相关。
中医眼科六经学说
中医眼科六经学说中医学的六经学说是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之一。
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上源于《周易》。
《周易》与中医学有特殊的关系,有一句格言说“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太医”“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为用”足以说明这种关系。
如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藏家学说、气化、运气学说、中医病机学说等,无不创始于《周易》。
《周易》是中医理论的渊薮。
六经学说是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的概据。
因此也源于《周易》。
《周易》中的阴爻、阳爻是阴阳关系的主要内容。
《周易》中卦家所寓的阴阳哲理是中医阴阳学说的起源,《周易》爻象。
卦象是中医藏象学说的导源;《周易》中六爻与中医六经、六经体系、六经辩证密切相关,是组成六经学说的基本内容之一。
六经学说形成于《伤寒论》,发展于《中医眼科六经法要》称为中医眼科的六经学说。
何谓六经学说?是根据六经所系脏腑的病理变化和六经经络循行途经所出现的病理变化来诊治疾病的一种理论。
包括了经络学说和脏象学说的内容。
以手足三阴三阳经为纲,体现经络学说的内容;以五脏六腑为纲,体现脏象学说的内容。
一、六经学说的源流 1、三阴三阳的由来(1)阴阳的由来《易传》已明确提出阴阳的概念,如《易·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说明阴阳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用阳爻(――),阳爻(-)符号来表示,体现阴阳的关系,对阴阳的对立、统一、消长、转化皆取决于这两个基本符号的变化。
作为完整的哲学体系。
即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决定着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转化。
《内经》在《周易》阴阳学说思想的影响下,吸取了《周易》的阴阳理论精华,与医学相结合,成为中医理论的基础理论,有力地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
在《内经》中设专篇讨论阴阳,是医理与哲理相结合的典范。
《内经》的“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金匮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阴阳离合论”“阴阳别论”等,对阴阳皆有论述。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听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阴阳的作用。
何谓“目系”?有哪些经络通过?
何谓“目系”?有哪些经络通过?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与眼睛有关的经络,希望在以后的诊疗中不要只把眼睛病全都归“肝”出问题了。
“目系”又称“眼系”,指眼后与脑相连接的部分。
《灵枢·寒热病》说:“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
”意指足太阳经从项后(会风府)入脑,连属于眼的根部,这叫“目系”。
系,是系带的意思。
《灵枢·大惑论》对“目系”作过解释,说: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其中的“筋、骨、血、气之精”与该篇上文“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相呼应。
说明目之所以能视,是由于五脏之精的灌注:“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表明目系即由筋、骨、血、气之精与“脉”共同组成。
由于目系连接脑与目,使两者的关系异常密切。
所以“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灵枢·大惑论》)。
说明脑与目在症候上互相联系,目系则起了纽带作用。
这里似应包括眼球后的神经、血管组织及其旁的肌肉组织,而不是单的组织结构。
通过目系的经络有哪些呢?除了前述足太阳经通于目系外,足阳明经别和足少阳经别也联系于目系。
即足三阳经均与之有关。
在阴经中则有手少阴经的无穴通路“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手少阴络脉“属目系”;足厥阴经的无穴通路在“上入颃颡”后,“连目系”(见《灵枢·经脉》)。
这是由于“心”、“肝”同为阳脏,其经脉上行入头,故均通于目系。
其余阴经则通过阳经经别上头,督脉和阳蹻与足太阳相通而会于目。
现代中医深入了解目系后,对于颈椎病引起的眼部不适,糖尿病导致的眼病,颅内高压诱发的眼疾等是不是会有新的思路?所以我一直强调:西医理论有时候确实帮了我很大忙,把一些抽象的东西明亮化了,所以还是要中西医齐头并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阳明胃经
眼与十二经脉的生理关系
足少阳胆经
瞳子髎、支脉 支脉
手太阳小肠经
目外眦 支脉、瞳子髎
手少阳三焦经
眼与十二经脉的生理关系
足厥阴肝经
手少阴心经
主脉,直接
支脉
的生理关系
与眼直接有关的主要有督脉、任脉、阳蹻脉、阴蹻 脉及阳维脉 督脉 目内眦 、目下中央 任脉 目眶下,承泣穴 阳蹻脉、阴蹻脉 交会于目内眦 阳维脉 阳白穴
眼与经络的生理关系
经络
运行气血,沟通表里,贯穿上下,联络脏腑、器 官的作用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十二经脉,三百 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 上走于目而为睛。”
《灵枢·口问》:“目者,宗脉之所聚也。”
眼与十二经脉的生理关系
手太阳小肠经
支脉——睛明
睛明
目内眦
支脉——迎香
手足三阳之筋,网维结聚于眼及其周围,共同 作用支配着胞睑的开合、目珠的转动。一旦发 病,则可致眼睑开阖失常,目珠转动失灵。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交流学习!
眼与经别及经筋的生理关系
十二经别 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 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眼内眦 别
手少阴经脉和手太阳经脉经
眼外眦
足厥阴与足少阳经别
目系
足阳明 、足少阳
经筋
主要是约束眼骨睑骼开合,活动关节,
维络周身主司人体正常活动功能
目上网
足太阳支筋
眼与经别及经筋的生理关系
足三阳之筋 到达眼周围 手三阳之筋 经过头面部到达额角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