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文始祖女娲之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文始祖女娲之探讨

广西师范学院过伟

女娲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什么是‚人文始祖‛?人文始祖即民族的始祖和文化的创造之神。人们熟知的女娲有三大神绩:育人、补天、制笙黄,这说明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和文化创造神,因此称为人文始祖‛。

研究人文科学人们通常运用三个资料库:第一资料库是典籍;第二资料库是考古文物;第三资料库是田野调查的口传神话、传说故事和民俗事象。

(一)第一资料库:典籍里的女娲,最早的文献当推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的诗篇《天问》:‚女娲有体,孰能匠之?‛提出了千古疑问。这个疑问直到晋代,葛洪才在《抱朴子〃释滞》中回答了大诗人的提问:‚女娲地出‛,即女娲从大地出生。汉王逸注屈原诗篇:‚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汉淮南王刘安与门客所撰《淮南子〃说林训》解释七十化:‚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之所以七十化也。‛东汉高诱注《淮南子》:‚黄帝古天神也,始创人之时,化生阴阳……上骈、桑林皆神名。‛这说明,许多神帮助女娲育人,古天神黄帝帮他生阴阳生殖器,上骈和桑林帮她生耳目、臂手,所以女娲才有‚一日七十化。‛这些神话反映了远古母系氏族社会以女性为中心的非血缘群婚的景象,女娲是中华女性的人文始祖。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社会,成长起男性人文始祖伏羲、黄帝、炎帝、蚩尤等等。

古籍也记载了女娲单独造人。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汉应劭《风俗通》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搏黄土作人,剧务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这里记载了女娲以手工业方式捏黄土造人和‚机械化生产‛用粗绳子在泥浆中搅、摔而造人的两种造人方式。也许是长藤吧,鲁迅故事新编《补天》写她挥长藤,甩泥浆化为人。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女娲造人造动植物的工作日程:‚俗以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古籍独立记载了她单独创造了人,又记载她补了天。《淮南子〃览冥训》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火监焱而不灭,水浩

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螯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蛟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东汉王充在《论衡〃谈天篇》又云:‚共工与颛顼争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螯足以立四极。‛《论衡》另一篇《顺鼓篇》记载:‚久雨不霁,则攻社,祭女娲。‛古籍记载女娲补了天,又记载久雨不晴,祈求她止雨为晴。

楚汉之际学者所作《世本〃作篇》云:‚女娲作笙簧。‛笙簧即乐礼,于是女娲便成了文化创造之神。

宋罗泌《路史后记二》以女娲为神媒。神媒,即为男女搭婚之人。《余论二》又曰:‚高媒古祀女娲。‛女娲关心子孙的婚姻大事,因此被尊为媒神,被奉为创世的母亲神。

有的学者根据《淮南子》赞美女娲品德‚不彰其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这种论述是受道家‚清净无为‛思想的浸染。笔者在《中国女神》(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二章《伟大的母亲神女娲》赞论,她不是受道家思想浸染,而是‚这体现了伟大母亲神的美德。世上妈妈们辛辛苦苦抚育儿女们,劳劳碌碌一辈子,俯首甘为孺子牛,始终保持着一颗尽其本分的平常心。女娲之育人和补天这样高尚神格、伟大神绩的中华女神,岂是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阿芙洛狄忒为争得纷争女神厄里斯所悬‘赠给最美丽的女神之金苹果’而导致特洛伊战争的希腊女神们所相比的呢!‛赞扬她具有伟大的慈母品性。

(二)第二资料库:考古文物里的女娲,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山西省西南部吉县清水河畔柿子滩中石器文化遗址处的岩棚下,那两幅原始时代的岩画,其中一幅为女性造像。此人像之特征如下:‚头圆形,顶扎双鬓,两耳突出,双臂平举曲肘向上,右手似举一物。躯干丰满,袋状乳房向两侧下垂,下腹部与两腿连接处留一圆孔未涂色,象征女性生殖器。各处皆用赤铁矿粉涂抹,惟两腿肥胖作分立状用红色线条绘出。头部上方有七个呈弧形分布的红色圆点,两腿周围分布有六个圆点,意义不详,或为某种记事符号。‛刘毓庆实地考察,并与《考古学报》所载的考察报告、靳之林所著《抓鬓娃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对比研究,认为:画像胸部‚乳房硕大是生殖力的说明,也正是画像要突出的问题‛。腹部圆孔‚是肚脐‛,‚肚脐对

先民来说是有神秘意义的‛,在上古时代:‚其所受的崇拜与阴户同‛,‚蕴有生命力‛。画像下部腿所在的部位,是两片花瓣状物,‚此应是被夸大的女阴‛,‚反映的是先民的生殖崇拜观念‛,女阴的下面及两旁的六个小圆点,象征着人类的繁衍‛。刘毓庆考释此画像:‚这显然是一生育女神的形象‛,‚是一幅中华之母——女娲的画像‛。‚在神话中女娲有两大功绩,一是造人,一是补天。而此像下为‘造人’形,上为‘补天’形,右手所举当为石‛。吉县岩画发现于中石器文化遗址处,‚据碳十四测定,此遗址据今约万年左右,当时图腾崇拜尚未兴起,因而不可能出现以图腾为标本的人首蛇躯形象‛,以及蛙形象。泥土造人神话当产生于陶器大量出现以后,‚吉县柿子滩先民尚未发明陶器,自然也不会有泥土造人的观念,只有夸大祖先的生殖器以表现其造人的功能了‛。

吉县流传一句名言:‚人根之祖,出之吉州(吉县古为州府)。‛吉县还有女娲伏羲庙和单独的女娲庙以及有关传说。

河南省西华县县城北十公里的思岗岩,有女娲坟。春秋时代这里还有女娲城,古城呈方形,外城南北、东西各一千米,内城各360米,城墙分层夯筑,夯窝可辨,有单棍和集合棍两种。此处出土了大量龙山文化前的文化遗物,还从地下挖掘出地下城的管道、陶片、器皿、砖刻、炉灰等。女娲城的‚娲‛字砖刻保存在县文物保管所。思岗岩女娲城农历正月十二至二十日有庙会。

陕西临潼骊山称女娲为‚骊山之母‛,有老母殿;河北省涉县中皇山有娲皇宫;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有娲皇陵;山东省任城县(今济宁)也有女娲陵;湖北省郧阳竹山县西有女娲炼石补天处。总之,西起陕西,东至鲁西南,北起晋南、冀南,南到鄂北,中则河南,这一大片中原腹心地带的女娲古迹文化遗存与口传女娲神话,形成‚黄河中下游女娲文化带‛。其中,涉县中皇山娲皇宫,女娲神像独坐殿堂,民俗遗存有五:(1)造人,补天;(2)农历正月廿四日为女娲补天日;(3)用芦苇补天,称芦苇为‚娲苇‛;(4)农历三月十五日庙会,妇女们在女娲像前‚坐夜‛;(5)妇女来这里求子。这些遗存都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与民俗价值。

(三)第三资料库:田野考察中发现的口传神话和民俗事象里的女娲形象更加鲜活。民间流传的‚天穿节‛,又称补天穿、补天漏、补天地、天讥日,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有的在农历正月初七,或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