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罗清

合集下载

清朝绘画艺术

清朝绘画艺术

清朝初期的绘画
正统派
相对于遗民画派,清初的正统派画家们受董其昌的影响 很大,他们发展了晚明文人画的抽象特点,特别注重笔墨和 纯形象的表现。他们所作并非用来描绘真实的山水风景,而 是用笔墨和线条表现半抽象的意念。
清朝初期的绘画
清初绘画艺术简述 清代绘画,擅山水人物者亦多能兼画花卉,石涛、朱耷 承明代林良、徐渭写意之长,独开蹊径。石涛的花鸟画,孤 高奇逸,其奇肆处,有静默之气在;朱耷的花鸟画笔简而动, 无犷悍之气。二家卓然而立,为清代大写意派之泰斗。康熙 年间,恽寿平以写生著称,其法斟酌古今,却以北宋徐崇嗣 为归,为纯没骨派。其画全以颜色绘之,如现代的水彩画。

郎世宁《百骏图》,清
清朝中期的绘画

分 作 品 欣

丁观鹏 《摹宋人渔乐图》,清
罗聘《山水花卉册》,清
清朝中期的绘画

分 作 品 欣

金农《花果册》,清
黄慎《渔翁渔妇图》,清
清朝中期的绘画

分 作 品 欣
郑燮,善画兰、竹、石,尤 精墨竹,学徐渭、石涛和八 大的画法,擅长水墨写意。 郑板桥特别强调要表现真性 情、真意气。他笔下的竹。 往往就是自己思想和人品的 化身。他的墨竹,往往挺劲 弧直,具有一种弧傲,刚正, 倔强不驯之气。在艺朮手法 上,郑板桥主张意在笔先, 用墨干淡并兼,笔法疲劲挺 拔,布局疏密相间,以少胜 多,具有清澈雅脱的意趣。 郑燮《墨竹横幅》,清

清朝初期的绘画

分 作 品 欣
朱耷,号雪个、八大山人等,为明朝皇族 江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是第九世孙。十九 岁时国破家亡,心情悲愤,便装哑扮傻, 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二十三岁 在奉新山出家为僧,由于长期积忧,遂患 颠狂之疾。 朱耷画山水原学董其昌,明亡后变调,以 山水寄情,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沈郁含蓄, 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作品有 《秋林亭子图》、《松谷山村图》等。他 的拟人化的鱼鸟,空灵流动的构图、简约 含蓄而充满孤独忧愤感情的笔墨,在艺术 史上评价极高,例如《安晚帖》、《河上 花图》、《写生册》等。 朱耷《荷花小鸟》,清

各朝代主要画家

各朝代主要画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画家曹不兴------落墨为蝇,第一个出现的画家卫协-------精思巧密顾恺之——字长康,他是东晋著名画家,多才艺,工诗赋,尤精于绘画,擅长于佛道、人物、肖像、禽兽、山水,尤善传神。

曾在建康瓦棺寺作维摩诘壁画,为世所称。

代表作品《女史箴图卷》、《列女仁智图卷》、《洛神赋图卷》等。

陆探微-----南朝,秀骨清像曹仲达------曹衣出水,曹家样萧绎——(505——554年),南朝,《山水松石格》破墨山水隋唐画家展子虔(约531——604年前后),隋朝山水画家,渤海(今山东阳信)人,他的人物、山水、界画和车马无不精湛,尤长人物山水。

代表作品《游春图卷》是现存卷轴山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

阎立本(?——673年)唐代初年,人物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人。

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除当时流行的宗教画外,人物、车马、山水、台阁等无所不能。

但他最擅长、成就也最突出的还是肖像画和政治性题材的历史画。

代表作品《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等。

李思训青绿山水画家,北宗,青绿山水画派鼻祖。

李昭道——初唐时期,青绿山水画家,画风精巧细密。

代表作品《明皇幸蜀图》体现了他的典型风格,时代特征明显,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

张萱——唐代陕西长安人,最擅长画妇女和婴儿,他的人物画创作多半是描写宫廷妇女的闲散娱乐生活,人物形象不仅“形似”,而且传神,能确切刻画人物的心理状况。

代表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

周昉——唐代长安人,擅长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壁画,亦以仕女画为突出,以当时的关中贵妇为形象依据,具有以“丰厚为体”、“衣裳简劲,彩色柔丽”的特点,体现了中晚唐时期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

代表作品《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等。

韩滉——唐代长安人,他画了不少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倾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农民疾苦的同情之心,此外,他特别喜欢画牛。

代表作品《五牛图》等。

韩干——唐代陕西蓝田人,一生中的绘画活动,大多数以马为表现题材,他画马,不拘成法,注重观察和写生。

明清画人录|罗聘:丹青只为稻粱谋,但却因纯粹而走向极致的化境

明清画人录|罗聘:丹青只为稻粱谋,但却因纯粹而走向极致的化境

明清画人录|罗聘:丹青只为稻粱谋,但却因纯粹而走向极致的化境【之十】罗聘的一生,走进套路又走出套路,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继承了扬州画派的衣钵却又最后终结了扬州画派的传统,以自己如火如荼的丹青才华,游走红尘俗世,写意笔墨春秋,最终构筑了一座让人侧目的云蒸霞蔚的丹青妙笔城堡。

他是这个城堡的王者,长袖善舞,不拘陈法,肆意妄为,指笔兼能,或画鬼,或画佛,或画梅,或人物,或山水,或花卉,无所不工,成为一个全能的巨匠,写下一段惊艳的传奇。

罗聘自画像《两峰道人蓑篱图》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

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衣云、花之寺僧、金牛山人、师莲老人等。

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

为金农入室弟子,布衣,好游历。

《草亭两峰图》夫唱妇和:满门风华传佳话罗聘是扬州八怪中一面年轻而鲜艳的旗帜。

他父亲罗愚溪当过小官,在绘画上造诣颇深,曾经与郑板桥合作过绘画,但在罗聘周岁时就去世,据罗聘零散的诗文记载其母也在他尚未成年便也故去。

而罗聘遗传了其父的艺术细胞,从小就表现出较高的绘画才艺,同时徽州的商业和文化的基因也影响了他的人生志向,也许更与他父母过早去世有关,在同时代人热衷功名的喧嚣浪潮中,罗聘反其道而行之,一开始就无意科举功名,而将职业画家作为终生的志业,这种从一而终的选择促使了他百折不回地走向了艺术之巅。

所谓“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

当时扬州因为盐商兴起而富甲天下,富庶的商人阶层为装点门面而附庸风雅成了一股潮流,这也是扬州画派风起云涌的直接推动力。

而罗聘赶上了这趟末班车,自小耳濡目染这样的经济文化合作共赢的局面,并受文人画中诗画相得益彰的潮流的影响,从小诗画兼修,很快便“通画学十三科,读奇书五千卷”,文采画艺渐露峥嵘,弱冠之年就成为扬州城内小有名气的青年才俊。

罗聘方婉仪《齐眉介寿图》在他二十一岁的那年,和当时知书达理、能诗会画的才女方婉仪喜结连理。

方出生名门,是广东布政使方愿瑛的孙女、国子监生员方宝俭的女儿,这场才子佳人的天作之合应该是算罗聘高攀,婚后二人尽管生活清苦,但却举案齐眉夫唱妇随恰似一对神仙眷侣,就像金农所盛赞的那样:谢家才女夸门第,嫁的罗郎好夫婿。

中国传统文化(重点)

中国传统文化(重点)

中国传统文化一、填空题(一)上古原始社会的婚姻礼俗一、血族婚(也称族内婚)是原始社会人类的第一种婚姻形式。

即在氏族内排斥父子辈之间的通婚,只允许同辈男女(兄弟姐妹)的婚配关系。

二、亚血族婚:本氏族的兄弟或姐妹必须在相互通婚的对方氏族中的女子或男子中寻找配偶。

三、对偶婚:异姓的同辈男女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对偶同居。

四、单偶制:即一夫一妻的个体婚。

五、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过渡的斗争。

1、从夫居与从妻居的斗争。

2、抢婚与逃婚的斗争。

3、子女血缘从夫系与从母系的斗争。

(二)三教的创始人佛教:释迦牟尼是众佛之首。

道教:创建者是张道陵。

伊斯兰教:七世纪初由阿拉伯半岛人穆罕默德创立(三)原始道教的分支1、五斗米道(天师道):创建者是张道陵。

2、太平道:创建者是于吉。

(四)文化的结构1、物质生产文化(人与自然)2、制度行为文化(人与社会)3、精神心理文化(人与自我)(五)文化的功能1、记录功能:起源于口头文化2、认知功能:与科技发展同步3、传播功能4、教化功能:教育5、凝聚功能:抗异6、调控功能:求同存异(六)孔子思想的核心:仁恭:谦逊有礼;宽:宽宏大度;性:性情;敏:敏捷;惠:仁爱。

四心(孟子):恻隐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

(七)广义狭义文化的含义文化及自然的人化。

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全体,与人类的“文明”同义。

二、名词解释(一)文人画:1.定义:文人画是相对于当时工匠画而言的参与者多为文人士大夫。

2.发展历史:1、五代两宋时期文人画兴起,代表画家有苏轼《枯山怪石图》、文同《墨竹图》、米芾《春山瑞松图》。

2、到了辽金元文人化的倡导者为钱选(花鸟画)和赵孟頫。

墨竹墨梅名家:王冕《墨梅图》诗画辉映。

3、到了明代,文人画全面占领画坛,成为主流,传统绘画的“成教化,促人伦”的社会作用观念逐渐被“怡情适性”、“寄兴自娱”所代替,因而使水墨写意的山水、花鸟画获得特别的发展,工笔画和人物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8)清代画家名录(转发)

(8)清代画家名录(转发)

(8)清代画家名录(转发)武丹(1662~1721),清代画家。

字衷白。

善画山水,工笔、写意均擅长,笔墨清丽健劲,一丝不苟。

作品有《高山湮云图轴》等。

陈卓(1634~?),清代画家。

字中立,号晚纯老人。

擅画山水,尤长于青绿山水,兼工花鸟、人物。

山水工细。

千岩万壑具有宋人之精密。

花鸟精致,设色艳丽。

作品有《水邨图轴》、《玉堂富贵图轴》等。

蓝深(生卒年未详),清代画家。

字谢青。

蓝梦之子。

工书画,善画花鸟,山水得其祖传,妙于错综变化,悉合古法。

作品有《垂钓图轴》等。

蓝孟(生卒年未详),清代画家。

字次公、亦与。

蓝瑛之子。

善画山水,师法宋、元诸家。

笔法疏秀,能传家法。

作品有《梅花书屋图轴》等。

章声(生卒年未详),清代画家。

字子鹤。

善画山水,笔法严谨,结构雄伟。

画风学五代荆浩和关仝。

作品有《青绿山水图轴》等。

陈宇(1634~?),清代画家。

初名儒祯,字无名、名儒,号小莲、酒道人,小名鹿头。

陈洪绶之子。

画承家学,亦善书。

善画人物、花卉。

作品有《桃花蛱蝶图轴》等。

高简(1634~1707),清代画家。

字澹游,号旅云,自号一云山人、娱晖老人。

善画山水,摹法元人,尤精小品。

画风秀洁妍丽,颇具风趣。

平生小品最多,爱作梅花书屋图。

亦工诗。

作品有《仿唐解元秋林书屋图轴》等。

牛石慧(生卒年未详),清代画家。

号行庵。

善画水墨花鸟。

画风受八大山人影响,笔墨粗犷简练。

当署名“牛石慧”三字草书时,可分作“生不拜君”四字。

作品有《富贵烟霞图轴》等。

文点(1633~1704),清代画家。

字与也,号南云山僬。

工诗文,善书画。

画山水法明代文徵明,用笔细秀,多点染。

兼画人物,尤擅松竹,笔墨文雅。

作品有《秋林过雨图轴》、《山水图(册页)》等。

方亨咸(生卒年未详),清代画家。

字吉偶,号邵村。

顺治四年进士,官至御史。

工诗文、书画,尤精小楷。

山水仿元代黄公望,博大沉雄,力追古雅。

所绘花鸟,意态如生。

作品有《五苗图轴》等。

徐枋(1623~1649),清代画家。

古代画家名录

古代画家名录

古代画家名录余省(1692~1773),清代画家。

字大宗,号堇浦。

雍正二年举人,乾隆五年举鸿博,授编修,官御史。

工书,善写梅竹、山水小品。

间作水墨花卉,颇为古朴。

作品有《桐蝉图》、《花鸟图轴》等。

董邦达(1699~1769),清代画家。

字孚存,号东山。

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二年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

善书画,篆隶得古法。

山水取法元人,善用枯笔,颇多逸致。

作品有《慈山图轴》、《烟磴寒林图轴》等。

陈枚(生卒年不详),清代画家。

字载东,号殿抡,晚号枝窝头陀。

康熙、雍正时供奉内廷,官至内务府员外郎。

工山水、人物,师法宋元人,具有传统功力,且能参用西法,所作山水、人物色色具备,用笔精妙。

作品有《月漫清游图册》等。

郎世宁(1688~1766),清代宫廷画家及建筑师。

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修士。

擅长画人物肖像、鸟兽、山水及历史画。

以欧洲技法为主,注重物象的解剖结构、光影效果及立体感,同时借鉴中国传统技法,采用正面光照,多以色彩渲染,无明确线条。

人物画多为皇帝后妃及文武大臣肖像。

作品有《弘历哨鹿图轴》、《弘历平安春信图轴》、《英骥子图轴》等。

邹一桂(1686~1774),清代画家。

字原褒,号小山、让卿、二知老人。

雍正五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画承家学,并融合恽寿平画法,善长画山水、花卉。

设色明丽净秀。

作品有《白海棠图轴》等。

张宗苍(1686~1756),清代画家。

字默存、墨岑,号篁村。

乾隆时内廷供奉,官至户部主事。

善画山水,用笔沉着。

山石多用干笔皴擦,林木亦用淡墨干擦,神气葱蔚可观。

作品有《山水图轴》等。

蒋廷锡(1669~1732),清代画家。

字扬孙、酉君,号西谷、南沙、青桐居士。

康熙四十二年进士,官至大学士。

工花卉、草虫,以逸笔写生,风神生动。

其没骨花鸟画,以继承恽寿平的风格而负盛名。

作品有《牡丹图轴》、《芙蓉鹭鸶图轴》等。

朱伦翰(1680~1760),清代画家。

字涵斋,号亦轩、一三。

康熙五十一年武进士,官至正黄旗副都统。

天津博物馆藏清中前期宫廷绘画赏析

天津博物馆藏清中前期宫廷绘画赏析

天津博物馆藏清中前期宫廷绘画赏析作者:靳挺来源:《收藏家》2019年第06期清代宫廷绘画,以康、乾两朝最为兴盛,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画家,其中有专在内廷所设画院机构供职的宫廷画家,也有兼任官职的大臣画家和院外卓有成就的画家。

康熙年间有焦秉贞、冷枚、唐岱等人。

乾隆年間有丁观鹏、金廷标、徐扬、张宗苍等人。

还有一批外国传教士画家如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潘廷章等人。

他们以不同的技艺,受到皇帝的重用,图绘为皇室服务的题材。

也正是因为这些外国传教士供职于朝廷之后,使得这一时期在宫廷绘画发展上,呈现出中体西用的新风格。

具体内容大致分为描绘人物肖像画、宫廷生活画、历史纪实画、山水画、花乌画等这几类。

今就天津博物馆馆藏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件绘画作品进行简要介绍。

清冷枚春闺倦读图轴(图1)绢本设色,雍正二年甲辰(1724年)绘制,纵159、横105厘米。

冷枚,生卒年不详,字吉臣,号金门画史,山东胶州人,焦秉贞的学生,康熙后期进入宫廷供职,乾隆七年尚在宫中。

他擅长人物、仕女和山水楼阁,画风精整。

此图绘一女子倚靠于桌前,一腿搭于绣墩之上,左手托腮,右手持书卷,呈曲线型的姿态显得婀娜优雅。

或许书中的内容引发她的共鸣,不禁掩卷陷入沉思。

人物精美的服饰和华丽的佩饰、室内陈设的嵌理石面方桌、桌上一函《名媛诗归》、放置有瓶花的根雕花架、墙上悬挂的绘画和洞箫以及桌下一只名贵的小犬,种种铺陈和细节的描绘都在表征着女子的身份和情趣。

作者的构图颇具匠心,人物肖像的刻绘、衣纹的勾括、色彩的敷染都极为精致。

人物画写心惟难,此作将人物的神情精微地描绘出来,无疑是十分成功的,堪称冷枚传世的精品之作。

款识:“甲辰冬日画,冷枚。

”左上有白文印、朱文印各一方,印面模糊不清。

另有近代张叔诚:“通州张文孚珍藏”朱文长方印。

清冷枚花阴蹲犬图轴(图2)绢本设色,纵112、横38厘米。

此图绘一只名贵小犬蜷坐在花阴之下,小犬与《春闰眷读图》轴中所绘小犬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在毛发的颜色上略有差异,应是照本所绘。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二十六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二十六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二十六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

扬州八怪包括:高翔、黄慎、金农、李方膺、李鱓、罗聘、汪士慎、郑板桥(郑燮)八人绘画作品。

我们首先来分享罗聘白描绘画作品。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

字遯夫,号两峰,别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衣运道人、蓼州渔父,汉族,祖籍安徽歙县呈坎(现属徽州区),其先辈迁居江苏甘泉(今扬州)。

“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

罗聘24岁时,拜金农为师,学诗习画,30岁时在扬州画界崭露头角。

“天地一指”:罗清指头画说

“天地一指”:罗清指头画说

文:朱万章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天地一指”:罗清指头画说画史上,最早涉足指画者,至少可追溯到唐代的张璪。

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张璪“异其唯用秃毫,或以手摸绢素”,其中“或以手摸绢素”句历来被认为是指头画之嚆矢。

可惜文献中并无更详细的描述,张璪亦无画迹行世,关于其指画的详细情况,我们已无从得知。

在其后的宋、元、明三代,亦无相关的指画擅绘者记录。

直到清初高其佩(1660-1734)出,使得指画得以重现画坛。

高其佩的从孙高秉著有《指头画说》,详细阐发指画技法及高其佩绘画逸事,且高氏有不少指画作品传世,为后人认识指画提供了参证。

自此以后,洎乎近世,指画擅长者代不乏人。

高其佩后人高秉、李世倬等人皆能传其衣钵,其他如江苏的蒋璋(铁琳)、满洲的英宝(梦祥)、四川的刘锡玲(字梓谦)、广东的吴韦(山带)、罗清(雪谷)、苏六朋(枕琴)、梁枢(拱之)、居廉(古泉)等,或兼擅,或专长,也均有指画作品行世,于主流绘画之外,别开一生面。

在清代指画诸家中,兼擅指画者居多。

唯独以四川的刘锡玲和广东的罗清为指画的矢志不移者。

关于罗清的生平资料,史载阙如。

他有一枚朱文方印:“罗清号寄巢别字雪谷一字水云番禺梅花村人性耆梅又号梅花居士。

”再结合有限的零星记载和传世画迹,我们知道其字雪谷,一字水云,号壶冰、寄巢,别署罗浮山樵、罗浮山人、中外散人、五岳散人、烟霞散人、雪谷道人、雪谷子、梅花居士等,广东番禺人,主要生活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他曾游历京师,得到克勤郡王的赏识,被称为“奇士”,在同治年十年(1871年)至光绪二年(1876年)间还弃家游日本,因而在东瀛诸地,还能见到不少他的画迹。

笔者曾见其《指画兰竹石图》,款署:“时壬申春二月写于浅草寺内山亭东轩,大清罗雪谷指头作”,钤白文方印“罗清指画”和朱文方印“号雪谷道人明石”。

“壬申”为光绪十一年(1872年),“浅草寺”是位于日本东京台东区的一座寺庙,始建于公元628年。

此画即是罗清壮游日本时所作。

晚清民国瓷绘名家一览表

晚清民国瓷绘名家一览表

晚清民国瓷绘名家一览表三画广国华生卒年不祥,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泰光绪年间万兴光绪年间万云岩约1910-1950年万子铭光绪年间万辅廷光绪年间子云光绪年间子珍光绪年间子环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良民国年间义茂光绪年间义隆光绪年间义兴光绪年间义太和光绪年间马庆云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咸丰-同治年间。

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件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

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民国年间四画少山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画花鸟画见长。

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 1862-1908,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

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

多以浅降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

王歧山光绪年间王恩怀王声怀 1930-1992 王宗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 1932-1982 王宗次子,长青花。

王雪如民国末王琦江西新建人,号碧珍,又号陶迷道人,斋名“匋匋斋”。

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

1922年当选为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副社长。

珠山八友成员。

王大凡 888-1961年,以人物侍女画见长,师从改七芗、沙山春、费晓楼,后集诸家大成,画风工细逸丽.创“落地粉彩”工艺,即彩画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色料平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绿.人物形象生动,画面赏心悦目.1915年创作的"富贵寿考人物画瓷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奖。

王震字一亭,号白龙山人。

1867生,1938年卒王步字元仁,号竹溪道人,晚年号陶青老人。

1896生,1968年卒。

丰城县长湖竹溪人。

画路较宽,艺术创作涉猎釉上、釉下瓷画和堆雕、刻花,作品较多,尤精于青花分水技法。

王炳荣生卒年不祥,以瓷雕艺术著称,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年间,与晚清著名雕瓷家陈国治齐名。

清四王清初六家山水作品欣赏

清四王清初六家山水作品欣赏

清四王清初六家山水作品欣赏图.文/香儿的空间复制.编辑/齐鲁人【齐鲁人按】“清四王”是指明末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

他们接受董其昌的艺术思想,其共同特点是仿古,追摹古人,探究宋元的笔墨传统。

这种思想得到皇室的认可和提倡,被尊为“正统”。

“四王”和吴历、恽寿平又合称“清初六家”,影响后世三百多年。

“四王”各自的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虞山”(王翚)两派。

对“四王”的评价,见仁见智。

有说“四王”继承和发扬了古人的传统技法和理论,为中国画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画,必先临“四王”;亦有说“四王”导致程式化的倾向,以至其后的承袭者们,往往只得古人僵化的躯壳,而未能尽山川之本真。

对艺术的认知,向来如此。

王时敏山水作品《山水图》清王时敏纸本墨笔纵23厘米横3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时敏(公元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

太仓(今属江苏)人。

他的祖父王锡爵、父亲王衡都是高官。

他也以荫仕太常寺少卿,故人称“王奉常”。

王时敏家富收藏,每遇名迹,即不惜重金搜求,他曾遍摩家藏的宋、元真迹。

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经他传授画艺。

他与王鉴并称“二王”、加上王、王原祁被称为“四王”。

此为王时敏的山水图册之一,作品描绘的是山村景致,一派幽雅静穆的山野景象。

这幅作品在艺术手法上,其笔法取自黄公望,干笔皴擦,湿笔点染,得莽苍之气,功力深邃。

《山水图》清王时敏纸本墨笔纵23厘米横3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仙山楼阁图》清王时敏纸本墨笔纵133.2厘米横63.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描绘的是长松高岭,溪水村舍。

由画中题识可知此画是一幅贺寿之作。

画中以两株粗壮茂盛的参天巨松压轴,寓意常青不老。

画面的远景是连绵的山岭,水溪从山中流出,至低处汇成大河,在山水林木的环抱中隐约可见幽静的楼阁。

此画在笔墨表现上宗法黄公望,峰峦层叠,树丛浓郁,勾线空灵,苔点细密,皴笔干湿浓淡相映衬,皴擦点染兼用。

中国山水画鉴赏——清代

中国山水画鉴赏——清代

中国山水画鉴赏——清代清代山水画可谓众彩纷呈,四王、四僧、新安画派、金陵画派、虞山画派、娄东画派、扬州画派、京江画派、海上画派等如八仙过海,各显其长。

在朝画家与在野画家或摹古,或革新,以不同的风格丰富了清代山水画坛。

四王的派系势力在道光、咸丰年间渐呈衰微之势,有成就的画家不多,只有汤贻汾与戴熙的山水有所突破,为时人所重,钱杜、胡远、吴庆云等人的山水,也称誉一时。

朱耷、石涛、髡残、弘仁为代表的四僧都是明朝遗民,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他们借画抒写身世沧桑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挚爱之情。

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汗性灵。

今与众画友陆续敬赏之。

重林复嶂图重林复嶂图清王昱纸本设色纵91.3 X横51.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昱,生卒年不详,王原祁堂弟。

擅画山水,师法王原祁和宋、元诸家。

所画山水疏而有致,淡而不薄。

此图山石以干笔皴擦,苔点密集。

云气以淡墨渲染,设色绚烂古雅,画面显得十分浑厚深沉。

南山积翠图南山积翠图清王昱纸本设色纵119 X横55.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绘两岸山势逶迤,一溪曲折中流,远山云雾弥漫,溪边坡石树丛间,隐见村落山居,境界深远。

用干笔皴擦,淡墨渲染,多用密点,笔法松秀,设色浅绛。

竹林听泉图竹林听泉图清沈宗骞纸本设色纵90.6 X横35.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沈宗骞,生卒年不详,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擅画山水人物。

此图为沈宗骞精湛之作。

绘溪畔的竹林中,有一茅舍,屋内有人临窗侧首,似在听泉,静中有动,意境幽远。

画风受“四王” 影响,山石用披麻皴,密集苔点,笔墨秀润。

洞庭秋月图洞庭秋月图清王愫纸本设色纵65.4 X横3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愫,生卒年不详,江苏太仓人,侨居苏州,王原祁之侄。

工诗词,擅山水。

笔法简淡、秀润,与王昱、王玖、王宸合称“小四王”。

此图是作者典型作品之一,描绘洞庭湖东山秋色,笔法秀润,与王原祁山水画风一脉相承。

自题“仿方黄鹤山樵笔法”,实为借古人笔法为江南山水写真,只是画法过于纤巧,虽秀润却无高古之趣。

神殿剧场罗清绘画中的“存在者”之思

神殿剧场罗清绘画中的“存在者”之思

神殿剧场罗清绘画中的“存在者”之思作者:暂无来源:《文苑·艺术汇》 2013年第6期撰文:武洪滨图片提供:北京千年时间画廊罗清的作品纯粹是自传式的,作品是他经历中的一个尝试,比较罗清不同时期的油画作品,都可以看到不变的艺术核心,那就是坚持表现内在真实。

他在画面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光,那是通往精神实在的媒介。

他运用光来涤荡表层的虚像,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生存感受和精神感悟。

在艺术和生活中,他坚持本真的态度。

绘画就是绘画,这也保证了他内心深处那道灵光的纯度,保证了他能穿透物象的肌肤,感觉到精神的温度。

黑格尔在论述艺术的发展时,将其划分了三个时期:“物质因素超过了精神因素”、“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的统一”、“精神因素超过了物质因素”。

他认为艺术发展是精神与物质斗争的结果,其逻辑终点指向“艺术让位于哲学”。

罗清的绘画似乎佐证了这一判断,对哲学的思考成为其画面呼之欲出的灵魂。

关于“人的存在”,是罗清通过艺术思考的核心领域。

作为西方现当代主要哲学流派的存在主义之所以被视觉形态艺术家所推崇,主要源于其对个体的非理性意识活动与真实存在之间关系的探寻。

从某种意义上讲,存在主义是对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思想和行为的反思。

在罗清的绘画中,人、他者、环境构成了一个叙事场域,而连接这几者的却非现实逻辑。

深邃的体验、神秘的无意识以及哲学式的追问共同支撑出一个形而上的逻辑架构,使罗清的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叙事类型。

或许我们在他的画面中看不到华丽的色彩与悦目的情节,甚至健康态的人物形象,但一种强烈到令人窒息的人性独白却从孤独冷寂的画面中弥散出来。

罗清直言“我对歪曲事物的外在,特别是在曲解下却呈现事物真实面貌感兴趣,我不认为绘画是该让人愉悦的,因为我认为的绘画是内在的、真实的,因此这样的绘画很难让人感到舒服。

”对于内在真实的强调远远超过对外在真实的关注,使罗清的绘画始终执着于精神界面的分析与探索。

从塞尚到巴尔蒂斯、再到奥尔巴赫、贾科梅蒂,这条西方现当代视觉语言的精神之路在罗清的艺术创作中被个性化地延续下来。

晚清时期指画高手——“罗清”指下的梅兰竹菊

晚清时期指画高手——“罗清”指下的梅兰竹菊

晚清时期指画高手——“罗清”指下的梅兰竹菊
罗清(1821年出生,卒年不详),字雪谷,广东番禺人。

聪慧博学,品格清高,性情恬淡,以诗画自娱,足迹行遍大江南北,同治(一八六二至一八七四)年间弃家学游日本。

工指头画,作画时谥指甲中藏棉花少许,挥指运墨,变幻神奇,潇洒超然。

所作兰竹,雨染烟烘,颇得秀润之致;所作梅石,亦有古香古艳之妙;所作山水,胸襟宽阔,空灵静逸,韵厚独绝,别有意趣;尤擅胜场,运笔用墨,得奚冈灵静逸之趣。

同治年间游京师,都下名士争与往还,使一时纸贵,为晚清时期指画高手。

传世指画作品有《兰、竹、石图》轴、《崇山纳凉图》轴等。

清罗清《兰竹石图》鉴赏

清罗清《兰竹石图》鉴赏

清罗清《兰竹石图》鉴赏
清罗清兰竹石图立轴绢本水墨纵132厘米横66.5厘米广州美术馆藏
罗清(1821—1899),字雪谷,广东番禺人。

擅指画,晚年时双眼失明,仍能指头画兰竹。

作指画常于指甲内藏棉絮少许以蓄水墨,无异于毛笔作画。

其作品笔墨变化,浓淡交融,别有意趣。

此图以指画作奇石屹立,气概轩昂,竹依石生,劲直挺拔。

唯克勤郡王补画的兰花,东西开放,不相协调,略感不足。

指头画一般多以简见胜,而此画却密叶如云,浓淡相宜;向背欹斜,各显其姿,发挥尽致。

运墨挥动自如,无板滞流滑之弊,右边有其友钟岱题识。

1.清代画家名录

1.清代画家名录

1.清代画家名录余省(1692~1773),清代画家。

字大宗,号堇浦。

雍正二年举人,乾隆五年举鸿博,授编修,官御史。

工书,善写梅竹、山水小品。

间作水墨花卉,颇为古朴。

作品有《桐蝉图》、《花鸟图轴》等。

董邦达(1699~1769),清代画家。

字孚存,号东山。

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二年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

善书画,篆隶得古法。

山水取法元人,善用枯笔,颇多逸致。

作品有《慈山图轴》、《烟磴寒林图轴》等。

陈枚(生卒年不详),清代画家。

字载东,号殿抡,晚号枝窝头陀。

康熙、雍正时供奉内廷,官至内务府员外郎。

工山水、人物,师法宋元人,具有传统功力,且能参用西法,所作山水、人物色色具备,用笔精妙。

作品有《月漫清游图册》等。

郎世宁(1688~1766),清代宫廷画家及建筑师。

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修士。

擅长画人物肖像、鸟兽、山水及历史画。

以欧洲技法为主,注重物象的解剖结构、光影效果及立体感,同时借鉴中国传统技法,采用正面光照,多以色彩渲染,无明确线条。

人物画多为皇帝后妃及文武大臣肖像。

作品有《弘历哨鹿图轴》、《弘历平安春信图轴》、《英骥子图轴》等。

邹一桂(1686~1774),清代画家。

字原褒,号小山、让卿、二知老人。

雍正五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画承家学,并融合恽寿平画法,善长画山水、花卉。

设色明丽净秀。

作品有《白海棠图轴》等。

张宗苍(1686~1756),清代画家。

字默存、墨岑,号篁村。

乾隆时内廷供奉,官至户部主事。

善画山水,用笔沉着。

山石多用干笔皴擦,林木亦用淡墨干擦,神气葱蔚可观。

作品有《山水图轴》等。

补充:张宗苍,生于1686年,卒于1756 年。

字默存,今江苏苏州人。

师承清代娄东画派的传人黄鼎。

擅画山水。

公元l751年,乾隆皇帝南巡,张宗苍进献了画册《吴中十六景》,深得乾隆皇帝的欣赏,后来进入清宫廷画院供奉,为宫廷作画,是乾隆时期一位重要的宫廷画家。

清代宫廷绘画在清代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乾隆时期,设立了如意馆广收人才,创作了很多纪实、历史故事、宗教及装饰题材的作品,具有特殊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在乾隆一朝的宫廷画家中,张宗苍是很重要的一位。

清罗聘传世名画赏析(1)

清罗聘传世名画赏析(1)

清罗聘传世名画赏析(1)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

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金牛山人、师莲老人。

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

“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

为金农入室弟子,未作官,好游历。

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

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

为“扬州八怪”之一。

罗聘博闻好学,擅长山水、人物、花卉,画法受金农、石涛、华嵒等人影响,笔墨娴熟,笔力厚重,技法全面,功力深湛。

稍晚于罗聘的画家秦祖永在他的《桐荫论画》中,把罗聘的绘画推为“神品”,并说“罗两峰聘笔情古逸,思致渊雅,深得冬心翁神髓,墨梅兰竹,均极超妙,古趣盎然,人物佛像,尤奇而不诡于正,真高流逸墨,非寻常画史所能窥其涯涘者也。

”他又善画《鬼趣图》,描写形形色色的丑恶鬼态,无不极尽其妙,借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态。

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

金农死后,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后世。

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

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

其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

著有《香叶草堂集》。

清罗聘观音大士图水墨纸本瀚海2012秋拍成交价747.5万元吴锡麒在为罗聘《香叶草堂诗存》的作序中,对他的绘画艺术作了全面而又形象的评述:“活梅花于腕下,生竹树于胸中,春山淡而秋山明,新鬼大而故鬼小,极云烟之变幻,姿粉墨之临摹。

”稍晚于罗聘的画家秦祖永在他的《桐荫论画》中,把罗聘的绘画推为“神品”,并说“罗两峰聘笔情古逸,思致渊雅,深得冬心翁神髓,墨梅兰竹,均极超妙,古趣盎然,人物佛像,尤奇而不诡于正,真高流逸墨,非寻常画史所能窥其涯涘者也。

”曾参与编辑《扬州图经》的赵怀玉这样评价罗聘:“吟坛首北翁,画法数南罗。

”直接把罗聘在画坛的地位与翁方纲在诗坛的地位相提并论。

所以,《清史稿列传艺术》对罗聘绘画艺术的定位是“画无不工”。

小度写范文[自我意识的越位]自我意识模板

小度写范文[自我意识的越位]自我意识模板

[自我意识的越位]自我意识众所周知,中国的绘画正处于裂变与新生之中,近十多年来浮现出大量从事绘画媒介扩展的艺术家,将绘画语言、绘画观念、绘画方法、绘画体系推向一个新的时代景观之中。

因为,中国的绘画艺术成为国际艺术体系中特殊现象,包孕了丰富而复杂的文化内涵和意识观念。

罗清即是这近十年来新潮流绘画中涌现出的一位优秀艺术家,他既在艺术界的视野之内,如参加了众多的艺术展览和艺术活动,又远距离地处在社会媒体的焦点之外,安静地沉浸在自己的创作思考与探险中。

这种情况也是中国的当代艺术普遍状态:一方面,很多艺术家默默地创作着,另一方面又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注意,这既是传播的原因,也有社会资源的缘故,甚至在相当程度上是艺术批评的视角关注不够。

艺术经常如同社会时尚一样,不断地被流行的样式牵引着,又不断地被社会俗见所遮蔽。

而真正的艺术,就其当代特征而言,就是不断地超越自身,既超越于艺术自身的陈规,也超越于艺术家自我的自控。

罗清的个性使得他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这样的状况,所以他并不急躁,匆匆忙忙地追逐流行;也不一味地专攻技术的高级精湛,这方面常常使画家屈从于社会的小趣味小情调,稍一不慎即落入行画的类型中。

罗清时时警惕自己,在独言孤语中体味着绘画与自我的关联,面对画面画架,他仿佛回到学院,那里是他的梦想曾经被激活的地方,但他不是返回学院主义,而是要在寂静中在内心世界里一遍又一遍地演绎那些曾经的艺术史历程、那些曾经的艺术经验、那些曾经的艺术范式??因为他知道经过多年的实践磨练,那些潜藏在意识深处的教育痕迹是最需要面对的,是最需要超越的,这就像离开了习武练功的精武门之后,要全凭自己打天下了,艺术在历史上成为自觉的艺术概念之后,就一再地要求着那些艺术的习武者要脱离规范、要穿越一招一式的起承转合地带,向着艺术自由的天地间进军。

这就是罗清的内心深处时时激辩的问题,所以他逐渐从自我的检讨中来重新发现绘画的意义,而不是从绘画的技术上去回应绘画面对的压力。

清-罗聘绘画作品欣赏

清-罗聘绘画作品欣赏
的大乘居士,以“智慧辩才”著称,为敦煌壁画经变图之重要画题,历代大师如张僧繇、吴道子、李公麟皆擅写此。此图居士,广颐阔腮、双目微启、笼袖伏案,作沉思状。其造型与早期维摩诘造像之秀骨清像不类,而具儒士风度。衣纹以铁线描出之,根雕几案则用焦墨精心勾皴,紧劲奇峭得之于陈老莲,雍容则更胜一筹。
钤印:江东后生;花诗僧;西峰画印;聘等.
款识:锦石秘华.宋人逸趣;宋人小折技法.两峰;柯敬仲竹趣图清杨补之题梅有柳梢看十首,余曾见长卷,自题云;平生兴梅尺牍既画之又赋之,自乐如此,昔人风骚犹可想见。
生活贫困潦倒
当时,罗聘正身居古庙,身无分文,欲回不能。百般无奈时,他亲手抄录了妻子写的一首诗,然后送给一名当朝显贵,希望能博得他的一点施舍,但事与愿违,他无法弄到回家的路费。 又挨了几个月,罗聘终于凄凉地回到扬州。
她的这一句“我与荷花同日生”,最为人玩味。方婉仪和罗聘育有3个子女,都学书画,而且尤以画梅花见长,因此后人有称其为“罗家梅派”。像这样的家庭,古代不多,现在也很少见。
方婉仪在扬州拒绝卖画,彰显出其独特的人品,罗聘夫妇也由此受到扬州人推崇。
【名称】清 罗聘 竹园清饮图
【年代】清代
【简介】纸本设色,80×54.6cm。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名称】清 罗聘 花卉图
【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纸本设色,纵94.8厘米,横44.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是仿沈周的笔法所作的一幅小写意花鸟画。画中一株山茶花叶繁茂,后有嶙峋奇石耸立,奇石以焦墨勾出形状,淡墨晕染,山茶设色清丽、兼工带写。梅花则飞笔点出,天然之趣盎然。
罗聘(1 733~1799),字遁夫,号两峰,又号花之寺僧,原籍安徽歙县人。金农弟子。擅画山水、人物、花卉、佛像。喜作鬼趣图,笔情古逸,无不臻妙,深得金农神味。亦工篆刻,为“扬州八怪”之一。传世作品有《丁敬像》、《鬼趣图》、《山鬼图》、《易安像》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