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主症

合集下载

我的脉象总结

我的脉象总结

脉诊正常脉:从容和缓、平和有力、无间歇、沉取仍有脉(即有根,病危之人才会无根),一息四至,一分钟跳70到80次。

注意:有些常人是六阴脉:左右的寸关尺脉显得沉、细、力弱一点。

六阳脉:脉大一点、浮一点、数一点、有力一点。

一、浮脉类:浮脉:指目轻触有但不明显,轻中取之则明显,沉取不明显。

一般和肺有关,肺脉是浮,因为浮脉表征,肺主表。

另外,人瘦也有点浮、秋季也有点浮。

按以75克力时脉象明显、100克时很明显、150克时不明显。

散脉::浮散无根,轻取则有,中取很不明显,沉取消失,脉象间歇、时有时无,散漫无规律、时大时小,时快时慢。

表明人已经极度虚弱!!病已久,心气衰竭!心脏快要停时会出现。

芤脉:浮虚而软,按之如按葱,轻取则有,中取则无,沉取则有。

此脉在大失血与失液的时候才会出现、因为这么短的时间内血管来不及收缩。

如动脉正在出血时去把脉,血管里的血明显不足。

革脉:浮弦而硬、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类似芤脉,但是脉管很硬!!主症:亡血失精失液,半产、漏下。

因为没血的濡养,所以血管都硬了,这是病了十几天以上的危症!!是芤脉的延伸!!二、沉脉类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中取也不明显、如石投水、如棉裹砂。

就是深脉。

按之以100克时很微弱、直到200克力时才很明显。

冬季脉稍微沉、特别是女性有肾病时更沉。

沉脉主肾,肾主寒冷,肾在下焦,肾脉有点沉。

肾脉主里症。

沉而有力为里实症,有实邪!里热之证,痰、瘀、湿等等。

沉而无力,多是虚证,气血虚、阳虚;鼓动无力、阳气亏虚、脏腑虚弱。

伏脉:推筋着骨始得,注意:按之有力!!要深按到桡骨才行,比沉脉深。

主暴病,如邪闭(气机闭塞)、厥病(痰厥、气厥,生气的昏倒)、痛极、痛闭、寒闭、实邪。

出现此脉的时间不会太长,可能痰一清、气一通就会消失。

牢脉:(像牢房,很坚固)、深居于内、坚固牢实。

实际上是五个脉的复合脉:沉、实、大、弦、长。

就是:(位置)沉+(力量、有力)实+大(形体)+弦(脉管硬,类似革脉)+长(脉型,有时尺脉、鱼际都有脉跳动)。

脉象主病傲视宝典歌诀

脉象主病傲视宝典歌诀

脉象主病傲视宝典歌诀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

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中医七种危险脉象

中医七种危险脉象

中医七种危险脉象中医七种危险脉象即釜沸、虾游、屋漏、雀啄、解索、弹石脉等,称为真脏脉,又叫七绝脉,凡见七绝脉,必死无疑。

雀啄脉是一种脉来急速,节律不齐,止而复发,犹如雀喙啄食的脉象,表现为脉搏在连续快速跳动3—6 次之后,出现一次较长时限的歇止,并反复发作,短促而不规则。

是脾气已绝的表现。

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屋漏脉是一种脉来迟缓,许久方来,如屋漏滴水的脉象,这种脉搏约为每分钟20———40 次。

可见于冠心病、风湿热、八、、、白喉、室间隔缺损等病症,反映了体内营养胃气的绝乏。

弹石脉是一种来势沉实,指下如以指弹石的脉象,由于血管高度硬化,弹性极差而伴有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所致。

常见于各种心血管病症,如桡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塞病症等。

解索脉是一种脉来如绳索之解散,节律紊乱,忽疏忽密的脉象,其脉率多在每分钟80—150 次。

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人。

鱼翔脉是一种脉来时起时伏,似有似无,如鱼之翔在河水的脉象,表现为严重的心律紊乱,脉率为每分钟160 次以上,发作初期脉体尚清楚,持续时间长时脉搏即突然减弱,似有似无。

可见于心脏实质严重损害的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肌炎、克山病等。

虾游脉是一种来隐隐约约,去时一跃即逝,如虾游之状的脉象。

其表现为严重心律紊乱,脉率快至每分钟160 次以上,脉位表浅而脉搏无力,并反复隐没,血压甚至降为零。

持续隐没时间为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常见于低血钾症、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病症。

釜沸脉是一种脉来极快,有出无入,如锅中水沸,绝而无根,时出时灭的脉象。

其表现为心率超过每分钟180 次以上,脉律突发突止,常见于阳热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的低血钾等。

偃刀脉是一种来势弦细而紧急,如同以手摸刀刃之口的脉象。

原因是由于诸多因素导致中小动脉血管紧张度增高。

常可见于肾性高血压等动脉硬化症病人脉中。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

1、各种脉与主病:(1)浮脉浮脉脉图[脉象]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主病] 表证。

亦主虚证。

[说明] 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的部位。

邪袭肌腠,卫阳抵抗外邪,则脉气鼓动于外,应指而浮。

但久病体虚,也有见浮脉的,多浮大无力,不可误作外感论治。

(2)沉脉沉脉脉图[脉象]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说明] 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脉气鼓动无力,故脉沉而无力。

(3)迟脉迟脉脉图[脉象]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主病] 寒证。

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

[说明] 寒凝气滞,阳失健运,故脉象见迟,迟而有力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多属虚寒。

但邪热结聚,阻滞血脉流行,也见迟脉,但迟而有力,按之必实,如伤寒阳明病脉迟可下之类,故脉迟不可概认为寒证,当脉症合参。

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

(4)数脉数脉脉图[脉象] 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 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说明] 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必数而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脉也见数,必数而无力;若阳虚外浮而见数脉,必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上述三者鉴别,还当脉症合参。

(5)洪脉(附大脉)[脉象] 洪脉极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 气分热盛。

[说明] 内热充斥,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

大脉,脉体阔大,但无汹涌之势,这是与洪脉区别的要点。

脉大主邪盛病进,又主虚。

辨邪正的盛衰,区别在于大脉的有力无力。

(6)微脉微脉脉图[脉象] 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主病] 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

[说明] 阳衰气微,无力鼓动,故见微脉。

轻取之似无是阳气衰;重按之似无是阴气竭。

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

中医执业医师:脉诊题库一及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脉诊题库一及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脉诊题库一及答案1、配伍题肝郁化火者多见()食积内热者多见()A.洪数脉B.滑数脉C.浮数脉D.濡数脉E.弦数脉正确答案:E,B2、单选痰饮证的脉象是()A.弦脉B.濡脉C(江南博哥).动脉D.革脉E.缓脉正确答案:A3、单选患者大便黑如柏油状,已有三日,舌有紫斑,其脉象应是()A.细脉B.沉脉C.短脉D.弦脉E.结脉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细脉是指脉管在指下感觉细小,有的形容脉细如丝,但脉起落搏指明显,能分清次数。

其特点是脉窄,波动小。

脉细主虚证。

浮脉:浮脉的部位表浅、浮在皮肤上,手指轻按即可摸到搏动,重按稍减,但不空泛无力。

沉脉:沉脉与浮脉相反,脉象显现部位较深,轻按不明显或无搏动的感觉,重按才有明显搏动的感觉。

沉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主里实,说明内脏的邪气盛,正气也不很弱。

沉而无力,表示里虚证,里虚是指正气虚。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

主肝胆病、痛证、痰饮。

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

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患者大便黑如柏油状,已有三日,舌有紫斑。

可见该患者为血瘀致消化道出血证。

而结脉主血瘀。

当然,血瘀致消化道出血证,不一定出现结脉,可能出现别的脉。

但本题为单选,答案中最适宜的应该是结脉。

所以,答案是:E.结脉。

4、单选患者胃有振水声,呕吐清水痰涎,口淡不渴,眩晕,舌苔白滑,其脉象应是()A.沉迟B.沉细C.沉弦D.沉滑E.沉涩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疾病已经入里可谓沉,眩晕反映为肝可知弦脉,清阳不升。

考虑证型属水饮内停。

弦脉【主病】肝胆病,痰饮,痛证,疟疾。

【脉理】弦是脉气紧张的表现。

肝主流泄,调物气机,以柔和为贵,若邪气滞肝,疏泄失常,气郁不利则见弦脉。

诸痛、痰饮,气机阻滞,阴阳不和,脉气因而紧张,故脉弦。

疟邪为病,伏于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而见弦脉。

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病犯脾,亦觉见弦脉。

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胃气全无,病多难治。

脉象口诀

脉象口诀
发表于 2008-1-16 14:25 | 只看该作者 三部九侯脉象诊法
《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提出的“三部九候”脉诊法是指,诊脉部位分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所以称之为“三部九候法”。
“三部九候”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它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的动脉,在这些部位诊脉,称为“三部九候”。
加为好友
zhuzi12_20 当前离线
UID21402 帖子0 精华1 积分28 威望28 金钱-5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1970-1-1 最后登录1970-1-1
新手上路
UID21402 帖子0 精华1 积分28 威望28 金钱-5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1970-1-1 最后登录1970-1-1 21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紧脉: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
·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参。

脉象主病

脉象主病

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沉脉举之不足,重 按有余。沉脉深沉在里,必按至中部始应 指,重按乃有力。
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寒:身体痛、手足寒、骨节腰背痛、水气、留饮 、浮肿、臂不能举、下重、带下、瘀血、蓄血、症瘕、泄泻、精遗。
迟脉
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二至一至,又 迟也。二呼二吸一至,迟之极矣。
脉象主病
伏脉 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邪闭、厥证、痞塞、停痰、积滞、剧痛、水气、霍乱、疝瘕、厥逆。伏脉是气机郁 伏,肢厥剧痛等证。由于邪气闭寒而正气不能宣通,脉遂潜伏不显。
促脉
脉来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促脉来去 数,时一止复来。
阳盛热实、血气痰饮、宿食停滞,亦主痛肿。阳盛而阴不和,故脉急数而时一止, 凡气血、痰食、痛肿诸实热证,多见此脉。脉促无力而小,便是虚脱之象。 阴盛气结、气壅痰滞、积聚症瘕。阴盛而阳不和,故脉来缓慢而时一止。脉搏正常 跳动之时,忽然停止,可能有壅滞状态,多因心脏瓣膜障碍,血液逆流,故脉搏停 止,但顷刻间即能恢复,每于大惊恐惧之时多见之。久病衰弱者,亦有此现象。若 无故发现结脉,是心脏瓣膜闭锁不全所致。 脏气衰微、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仆损伤。代脉与结、促两脉的分别,在于止 有定数。妇人妊娠亦可见代脉。
虚脉
三部脉举皆无力,按之空虚。张景岳曰: 凡洪大无神者,阴虚也;细小无神者,阳 虚也。
实脉
三部脉举按皆有力。实脉大而长,微强按 之隐指愊愊然。
脉象主病
滑脉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与数相 似 痰、食、寒热、呕逆、咳嗽、伏痰、水饮、畜血、中满、宿食、泄痢。滑为阳脉, 气实血涌,往来流利,故脉来应指圆滑。痰食内滞,邪气盛实,多见滑脉。平人脉 滑而冲和,是营卫充实之象,妇人无病而见滑脉,应考虑是否有孕。 津液亏少、少气、痹疼、寒湿、下痢、拘挛、疝瘕、痰食胶固、男子伤精,女子失 血。呕吐便血 、四肢逆冷、汗出恶寒、苔白不渴、若见涩脉,则属于寒;身热自汗 、心烦口渴、舌赤少津、便闭腹胀,则属于热;津亏液枯、骨蒸潮热,盗汗失眠, 若见涩脉,则属津枯。 有余热、亢热、三焦烦热、阳毒内蕴、阳明热结。脉长而和缓,乃健康之脉;脉长 而弦,乃肝阳有余,阳热内盛之病脉。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

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由胃气上逆所致。

脉诊3

脉诊3
一息不足四至 脉率均 一息四至,但脉来怠缓无力 小于五至 一息不足四至,脉律不规则
数 疾 滑 促
细 微 弱 濡
脉率 较快 指下 觉快
一息五至以上 脉率较快, 一息七八至 往来流利,应指圆滑似数 一息五至以上,脉律不齐 脉形细小,应指分明 极细极软,指下模糊 沉而细软 浮而细软
细 软 无 力
细:阴血虚损失于充盈
谢 谢!
(七)脉证的顺逆与从舍
㈠概念:是通过分析脉象与其它临床表现是否
相称、相应,以辨别病势顺逆,并在
不相应、不相称时找出辨证的主要依 据的脉学理论。
在一般情况下,脉与症是一致的,即脉症 相应,但也有脉症并不一致,甚至出现脉症相 反的 情况。
从判断疾病的顺逆来看,脉症相应为顺证, 易治;若脉症不相应,甚至相反为逆证,难治 。 临床上脉症相反时,若症真脉假,必须舍脉 从症;若症假脉真,必须舍症从脉。
正气大伤
邪气亢盛
辨证从舍——寒热、虚实真假
脉反映本质——从脉
伤寒,热闭于里,症见四肢厥冷,脉滑数有力
症反映本质——从症
症真脉假,腹痛便秘,舌苔黄燥,脉见沉迟而细
如: 实热证:见高热、腹满、便秘、舌红苔燥、脉洪实 顺 反见脉细、微、弱——逆 一般,暴病见浮、洪、数、实等脉象——正气充 盛,抗邪有力; 久病见脉沉、微、细、弱——邪衰正复;为顺证 若新病见沉、细、微、弱等脉象——正气已衰, 抗邪无力; 久病见浮、洪、实、数等脉象——正衰而邪不退 :为逆证,说明病变复杂,不易救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但以下情况属例外: ⑴对脉象有不同的理解。
如濡细:(濡:软弱而浮)
⑵为了强调脉象中某一特点。 如脉沉弱(强调脉力虚) ⑶语言的习惯表达。 如脉洪大(复词偏义),脉沉弱(弱不是脉象 是虚弱)

中医28种脉象

中医28种脉象

就是平常健康人的脉象.之答禄夫天创作一般而言, 脉来不年夜不小, 不浮不沈, 来去沉着, 一息四五至(正凡人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 就属于平脉.而凡人的脉又会随着时令、年龄、性别、体力、生活情况的分歧而有所分歧, 例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由于这些都是因为季节而有的脉象变动, 因此其实不属于病况, 所以称为「平脉」.年老人脉较快且硬, 成年人脉较慢而柔, 小儿脉更快;男子脉较慢, 女子脉较快, 这是因男女老幼分歧而有的脉象不同;至于经常劳动体力的人, 脉多年夜而有力, 经经常使用脑的人, 脉细且无力.在运动后、饮酒、洗浴、激动之后, 脉会较快.相反地, 宁静或睡眠时, 脉会较慢, 这是因生活起居分歧而有所变动的平脉.年夜体而言, 这些脉象的变动, 只是会稍微地变动, 与正常的脉象其实不会有太年夜收支.在切脉时, 必需掌控「不年夜不小、不浮不沈、来去沉着、一息四五至」(小儿一息可有六至)的原则.如果超越了这些范围,又呈现了其它的病象时, 就属于病脉.◎病脉与「平脉」相收支时, 就称为「病脉」.古人将它分为二十八脉:浮、沈、伏、迟、数、疾、代、促、结、洪、细、长、短、弦、虚、实、弱、微、散、缓、濡、紧革、牢、滑、动、涩」各自描写出分歧的脉象与主病.在临症上, 言二十八种脉象, 很少只见一种脉象, 通常都是兼见几种的脉象.为了便于记忆, 清代名医陈园将这二十八脉分为八年夜类, 而且以浮、沈、迟、数、细、年夜、短、长八脉为纲, 分别叙述各种脉象与主病.浮脉:(附洪脉、虚脉、散脉、芤脉、革脉、濡脉)浮脉的脉象, 是指用轻的指力, 就可以获得脉象, 虽然彰明易见, 可是重按反而不见.它的主病, 是表症、阳症与腑病.在浮脉相类的脉象中, 又包括洪、虚、散、芤、革、濡等六种脉象.凡是浮而有力的叫洪脉, 主要是邪盛火亢;浮而无力的是虚脉, 主要是气血虚弱;浮且中空如管的是芤脉, 主病为失血;脉象浮而散乱的是散脉, 主病是肾气衰败;浮而外强中空较芤为剧的是革脉, 主病是阴阳不交而极为细软的是濡脉, 主要为阳虚有湿.以上各病症与脉象, 是以浮脉为纲.沈脉:(附伏脉、牢脉、弱脉)沈脉的脉象, 是用重的指力才华取得的脉象.用轻的指力, 是无法取得的.主病为里症、阴症与脏病.在沈脉相类脉象中, 又包括伏脉、牢脉与弱脉.凡是沈而着骨, 隐伏不现的叫做伏脉, 主病是病邪深沈在里之症;脉来年夜而弦实, 沈取才华获得的叫牢脉, 主病是坚积寒实之症;脉来细小而沈, 重按才华获得的叫弱脉, 主病是阳气衰微之症.以上的各种脉象与病症, 都是以沈脉为纲.迟脉:(附缓脉、涩脉、结脉、代脉)迟脉的脉象是脉来次数减少, 一息只有三至, 甚至两至, 主病的内容是内脏阴寒之症.在迟脉相类脉象中, 包括缓脉、涩脉、结脉、代脉.凡是脉来宽缓和匀, 一息四至的, 就叫做缓脉, 这是正常的脉象, 不能算是病;不外在湿邪症候上, 也可以见到此脉象.脉细迟而短, 艰涩不顺畅的称为涩脉, 主病是血少精伤之症.脉来迟速, 见一止, 没有定命的叫做结脉, 主病是积滞内凝之症;脉来更代, 止有定命, 不能自还而且良久才复动的叫代脉, 这是脏气衰败, 病势危急之兆(孕妇及跌打重伤者除外).由于缓、涩、结、代四种脉象至数都不快, 接近于迟脉类型, 因此, 被归入迟脉一纲中.数脉:(附滑脉、紧脉、促脉、动脉、疾脉)数脉的脉象, 是指脉来次数增多, 一息六至以上, 主病为府病阳热之症.数脉的相类脉象中, 包括滑脉、紧脉、促脉与动脉凡是脉形往来流利圆滑的称为滑脉;这种脉象一般主痰主食;可是如果滑利冲和, 又无具体症状的, 就属于无病之脉;脉来紧张有力的叫紧脉, 主病为寒症与痛症.脉来急促, 数中时有一止的叫促脉, 主病是阳邪内陷的火症.滑数的脉, 见于关上, 其形如豆, 短而摆荡的叫动脉, 主病是崩中脱血, 或受惊而病.由于滑、紧、促、动这四种脉象, 至数比力快, 接近于数脉, 因此乃归于数脉一纲.另外, 脉来急疾, 一息七八至, 脉形十分躁急者, 称为「疾脉」.有此脉象, 暗示阳盛阴竭, 是生命弥留的征兆.细脉:(附微脉)细脉的像是脉来细小如线, 或如蛛丝, 主病是诸虚缺乏之症.在细脉相类的脉象中, 包括微脉、濡脉、弱脉.微脉更甚于细脉,它的脉象极细微、模糊且软, 似有若无, 多见于亡阳之症, 是气血年夜衰的凶兆.濡脉与弱脉分别为浮细与沈细, 已在浮脉与沈脉中谈过, 不外其共同点是细, 故在此处再提一次.年夜脉:(附实脉)年夜脉是年夜而有力的脉象, 主病是阳邪实症;年夜而浮的是洪脉, 已在浮脉中提及.年夜而坚实的是实脉, 主热结于内的实症.短脉:这是一种脉短而涩小, 不能满部的脉象, 年夜都见于身体衰弱的病人;在其它脉象中有此脉时, 是诸虚缺乏的病症.短而摆荡的称为动脉, 已在数脉中提过了.长脉:(附弦脉)长脉是脉来迢长, 过于本位的脉象.它的脉位, 上至鱼际, 下至尺泽.如果长中带缓, 暗示体力强盛, 健康无病.长而坚实, 恐怕是火热壅实的实脉.如果脉象如按琴弦, 端直而长则是弦脉, 多见于肝风或气郁之症, 以及痰饮、疼痛等疾病.其次, 对以上八纲的罗列, 除明白其脉象外, 尚须掌握各种脉象相兼的情况.例如浮主表、沈主里、迟主寒, 数主热.如果浮迟兼俱, 就是表寒, 浮数兼见, 就是表热;沈迟兼见, 就是里寒;沈数兼见, 就是里热.其它的各种脉象也可照此类推.如此一来,各种疑难杂症皆可识别清楚.◎怪脉怪脉是一种生机已绝, 病人即将死亡的脉象, 又称为「绝脉」.古人将此怪脉分类为七年夜种, 称之为「七怪脉」:雀啄:脉在筋肉间, 连连凑指, 顿有顿无, 如雀啄米的感觉.屋漏:脉在筋肉中, 如屋漏滴水, 良久一滴, 溅起无力的现象.弹石:脉在筋肉间, 急促而硬.解索:脉如解绳索之状, 散乱无序.鱼翔:脉在皮肤, 头定尾摇, 浮浮泛泛.虾游:脉在皮肤, 如虾游水面, 忽然一跃.釜沸:脉在皮肤, 如汤涌沸, 三部脉有出无入.只要有这七种怪脉呈现, 就暗示生命弥留, 是无法治愈的绝症.另外, 在问诊时, 如果难以判定症状时, 就必需以切诊来作最后的决定, 叫做「凭脉辨证」.例如一位病人发高烧, 面红气粗, 概况上看起来似乎是热症, 可是切脉却细沈而微, 或者虽浮年夜而豁然空虚, 就可得知在现象上虽然是热象, 实质上却是真寒,也就是「真寒假热」的病症.如果只凭问诊来判断, 就很可能会误诊了。

《脉论》之三:脉象论(2)

《脉论》之三:脉象论(2)

《脉论》之三:脉象论(2)三、脉象论(2)20、滞脉:滞脉是脉势和脉动的组合。

它主要表现在脉博动波的运行过程中,好象脉搏动波被某种潜在的力量拽着,使它向前运行之势显的困难迟滞,有阻力感,但脉搏动又不象迟脉那样缓慢。

滞脉是别的医书上从没有谈到的脉象,是我家传的脉诀中独有的脉象,是从涩脉和迟脉中分出来的新脉象,并又区别于这两种脉象。

它与脉形、脉体、脉位无关,是在脉搏动势过程中,因为气郁、气滞所造成的血行不利的一种病理反映。

过去大多数医书都认为涩脉主气滞,弦脉主气郁。

但通过我们的分析和研究,认为这两种脉象都不能表现气滞,气郁的主要病因,所以主气滞、气郁就应该有它的专一脉象—滞脉。

我们在研究涩脉和迟脉的时候发现了这种脉象,故将其列出,请大家体验鉴别。

21、涩脉:涩脉则是单纯的质体脉,它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在脉管壁上。

脉来之时,只要指下感觉到脉管壁并不光滑丰润,而是粗糙蹇涩,麻麻拉拉,就象生过锈的铁丝表面,既可断为涩脉。

涩脉一般常见于细弱或缓的脉象之中,但有时弦长脉中也较多见,更有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滑脉当中也能出现涩脉。

因为涩脉只表现在脉管壁上,而滑脉则是血流与脉管内壁之间产生的,所以二者产生部位不同,故能同时并见。

涩脉是因为阴血精津不能濡养筋脉,使筋脉本身失去滋养润泽而出现的病理现象。

所以任何能造成筋脉失去濡润的因素,都能使脉象出现涩滞的感觉,不独是阴精损耗一种原因,如热伤津的脉:涩数而大;寒涸滞的脉:涩迟而紧;枯槁不荣的脉:涩细而弱等。

22、散脉:散脉与涩脉一样,其形象感主要也是表现在脉体上。

涩脉的脉体是粗糙不平,脉管壁上好象有许多坑凹不平的小麻点,在血流动的质感过程中,脉管壁显得很毛糙,不平坦光滑。

而散脉的脉管壁则好象是由许多细长而涩滞的细纤维所组成,指下感觉到脉管壁并不是一个浑若一体富有弹性的软管,而是一条擦过松香,有许多根马尾组成拉琴的弓弦一样的束状物。

散脉是因体内阴精不足以温润,阳气不足以敛形,所造成的气散形亦散的一种病理现象。

脉象与主病分类表

脉象与主病分类表

脉象与主病分类表
附: 相兼脉及主病
相兼脉与主病
相兼脉是指数种脉象并见的脉象。

徐灵胎称之为合脉,有二合脉,三合脉、四合脉之分。

相兼脉象的主病,往往等于各个脉所主病的总和,如浮为表,数为热,浮数主表热,以此类推。

现将常见的相兼脉及主病列于下:
⒈相兼脉:浮紧。

主病:表寒,风痹。

⒉相兼脉:浮缓。

主病:伤寒表虚证。

⒊相兼脉:浮数。

主病:表热。

⒋相兼脉:浮滑。

主病:风痰,表证挟痰。

⒌相兼脉:沉迟。

主病:里寒。

⒍相兼脉:弦数。

主病:肝热,肝火。

⒎相兼脉:滑数。

主病:痰热,内热食积。

⒏相兼脉:洪数。

主病:气分热盛。

⒐相兼脉:沉弦。

主病:肝郁气滞,水饮内停。

⒑相兼脉:沉涩。

主病:血瘀。

⒒相兼脉:弦细。

主病:肝肾阴虚,肝郁脾虚。

⒓相兼脉:沉缓。

主病:脾虚,水湿停留。

⒔相兼脉:沉细。

主病:阴虚,血虚。

⒕相兼脉:弦滑数。

主病:肝火挟痰,痰火内蕴。

⒖相兼脉:沉细数。

主病:阴虚,血虚有热。

⒗相兼脉:弦紧。

主病:寒痛,寒滞肝脉。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中医诊断学问答题3_ZHEN DUAN

中医诊断学问答题3_ZHEN DUAN

问答题1.舌苔颜色的变化有哪些?各主何证?→苔色的变化有白、黄、灰、黑、霉酱等变化。

→薄白之苔为正常现象,若有病也主表证,属邪轻病浅。

→白苔增厚主寒证、湿证。

→在某些情况下,白苔也主热证,如瘟疫、内痈可见积粉苔;→温病化热迅速,内热暴起可出现白燥苔。

→黄苔主里证、热证。

→淡黄为热轻,深黄为热重,但苔见黄而湿润,舌淡嫩者则属阳虚水湿不化。

→灰苔主里证,可见于里热证,也可见于里寒证。

→灰而干为里热,灰而润滑为寒湿。

→黑苔主里证,或为寒极,或为热极,病均较重。

→黑而燥裂为热极伤津,黑而滑润为寒盛阳衰。

→酶酱苔主内热久郁而夹有宿食之证。

2.舌色的变化有哪些?各主何证?→舌质的正常颜色为淡红,在病变中舌质可出现淡白、红、绛、紫、青等各种颜色改变。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或气血两虚。

→若见淡白湿润而胖嫩者,多为阳虚寒证;→若淡白瘦薄,则属气血两虚。

→红舌主热证,若舌红起刺,伴有黄苔,多属实热证;→若鲜红少苔或光红无苔,则属虚热证。

→绛舌主热盛,在外感病中舌绛起刺为热入营血;→在内伤病中舌绛少苔或无苔为阴虚火旺。

→若舌绛少苔湿润则多为瘀血所致。

→紫舌主病有寒热之分,綘紫干燥为热盛;→淡紫或青湿润为寒凝血瘀,青舌主寒凝阳郁和血瘀。

3.面色的变化有哪些,各主何证?→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证‧→面色淡青或青黑,为阴寒内盛,气血瘀阻。

心血瘀阻,可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

小儿惊风,多在眉间、鼻柱、口唇四周显现青色。

→赤色主热证,满面通红者属实热,两颧潮红者为阴虚火旺的虚热证,若久痛重病患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嫩红带白,游移不定,多为虚阳浮越之「戴阳证」,此属真寒假热之危重证候。

→黄色主虚证、湿证。

→面色淡黄,枯槁无光,称「萎黄」,是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所玫。

→面黄虚浮,称为「黄胖」。

→多是脾虚湿阻所致面目一身俱黄,称为「黄疸」。

→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属「阳黄」,为湿热熏蒸之故。

→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为寒湿郁阻之故。

中医诊断学48讲病理脉象:真脏脉妇人脉与小儿脉

中医诊断学48讲病理脉象:真脏脉妇人脉与小儿脉
第二个方面是诊小儿的脉。小儿的脉,一个是要了解,小孩子因为诊脉,他小、部位很窄,放三个指头放不下去,那诊小儿脉怎么诊?往往是一指按三关,我上次讲,书上描述是拇指,用拇指一个指头按在小儿的寸、关、尺三个部位上,这样的描述。也有的这样的描(述),一个拇指这样地往前、往两边滚动,这个拇指往两边滚动,按这个脉搏的地方,按寸、关、尺,我平常是喜欢用一个食指头,这样地搭在小孩这个地方,这样的按法,反正是一个指头来体会小儿的脉搏,不详细分寸、关、尺,你三个指头放不下去,只能放下一个指头,这个意思。再了解小儿的心脏跳得快一些,了解他的心脏的次数。还有一个呢?就是小儿的脉搏不仔细分那么多,只分他的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就只分那几个脉,浮、沉、迟、数、虚、实,当然还可以辨一下大小,是不是?只分他的浮、沉、迟、数、虚、实、大、小,就位、次、形、势,他偏于哪一方面?就区别他的寒热虚实表里,区分这个内容就行了,不详省二十八脉,这个小孩子是不是弦?这个小孩子的脉是不是紧?是不是涩?不那么仔细分析分这个问题,只分浮、沉、迟、数、虚、实、大、小,这是诊小儿脉的时候,注意这几个就行了,特殊一点的,小儿可能有现滑脉、现濡脉、现有结代脉,这是可能的,先天性的小孩子的心脏病,或者是象现在我们讲的那个急性的心肌炎,这种病毒性的心肌炎,他可能就现结、代、促脉,这种情况可能,就说一般只分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大小,个别的见到了这种脉象的时候,可以考虑他是什么问题,小儿的脉就是分这么一些问题。
脉象,我们整个脉象就讲得差不多,现在复习一下,实际上是复习一下脉诊的临床运用和意义。脉诊的临床意义。要看到脉诊确实它是有意义的,有意义,主要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独异脉。独异脉就是表现了单独的不同,就是病中出现某种特殊的脉象,独,独异了,特殊的脉象,这在张景岳的《景岳全书》里面专门强调独异脉,和《类经》里面强调这个问题,《景岳全书·脉神章》“脉之独之为义”,讲这个脉搏有一些特殊、单独。“有部位之独,有脏气之独,有脉体之独也。”部位上显得不同,或者提示的脏气有不同,或者是脉的形态上有特殊的改变。部位之异,就是我们讲的心、肝、肾、肺、脾、命,某一个脉,某一个部位的脉特殊的不一样,这个特殊不一样主要是反映什么?大小、有力、无力的问题,浮沉、大小、有力、无力,特别是有力、无力这个问题上,哪一个地方出现了不同,你要提示可能是哪一个脏气的病变,比如说尺脉,明显的两个尺脉弱,你要考虑是不是有肾虚;明显的左关脉特别弦,是不是有肝郁、肝气郁结的表现;右关脉特别弱,是不是脾气虚弱,这就是部位之异,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哪一个部位上出现了特别的不同。第二个脏气之异,就是见到了某一个脏气常见到的脉象,我们讲过,肺脉一般它显什么脉?肺脉浮,肾脉沉、脾脉缓、肝脉弦,心脉结代促——肯定是心的问题,是不是?或者还有一个洪脉、钩脉,过去讲是心的脉,就是从这些方面;如果说这个脉缓、迟缓、代缓,这是哪一个脏气的问题?你考虑到是不是脾的问题;脉搏现浮,是不是表证,因为肺主表,是不是?肺主表,是这个意思,这是脏气之异。第三个脉体之异,脉体上特别的细、迟、无力、甚至有一点不匀,你知道细涩无力如轻刀刮竹,那可能是涩脉;滑数,脉体非常之充实圆滑,那是滑脉等等;这是什么脉,这个脉一摸上去、一按,这个脉管怎么这么硬?脉弦了,是不是?脉体之异是讲这个,根据它的这种脉象来判断它是什么病情。这就是张景岳讲独异脉,你要注意这是一个问题,诊脉的过程里面,注意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辨脉主病不可拘泥,什么意思呢?确实是能够根据脉象考虑病理、疾病,不能说诊脉没有意义,但是也不能够拘泥,不能够仅仅凭脉。还有什么问题呢?有真假疑似,这个脉象诊的时候,脉象反映出来和它病情是相一致的,有的时候反映出来和病情不相一致,就出现真假疑似。第三个脉症顺逆与从舍。到底是哪一个症?古代是用的这一个症,张景岳是用的这个,言字旁,详细的这个言字,和一个登字,这个证,由于这个证字,是演化来的,后来才出现这个病字旁的症,到底是指的哪一个?我觉得主要是指的这一个(症),特别是脉症从舍,如果说你把诊脉、把辨证都舍掉了,那肯定不行,我们就是辨证论治,如果用这个理解来说是这一个症。脉症顺逆,脉搏和症状表现,可能有的是其实相一致,有的不相一致,相应和不相应,相应的那就是顺,脉搏是脉浮紧,现在病人是恶寒甚,头痛、身痛是相应的,这是顺的。如果是病人在大失血,面色苍白而脉搏细、濡,或者是芤,这也是脉症相应的,它还是相应的。如果说大失血、面色苍白,脉管仍然在滑数、有力,那就不对了,那就是逆了,脉症顺逆是指这个意思。顺就是暴病、实证,应该是浮、洪、滑、数之类的,久病、虚病应该是沉细、虚弱、微这一类的脉,这才是比较相应的。如果相反的,新病就沉细、微弱、无力,那当然不对,长期生病了、病的时间很久,还脉很滑、数、有力,当然说明邪气很严重,这是讲的逆,和这个相反。脉症从舍,舍症从脉、舍脉从症的问题,应该说脉和症不相应的时候,到底根据哪一个作为根据,脉表现为是一个实证、热证,而症状表现为一个虚证、寒证,象这样的情况下,到底是根据脉还是根据症呢?从脉,有的时候是需要从脉,为什么有时要从脉呢?因为脉已经出现了变化,而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他有气滞、血瘀了,有痰饮内停、痰湿内停,脉搏上显得滑,但是病人没有什么“我闷、重,疲倦、想睡觉”,没有这个脾虚湿困的表现,那我们也要(从脉),就是脉搏有改变,症状还没有明显的改变的时候,那我们从脉。这个烦热,一个发烧的病人,感到心里烦,不一定是发烧,自己觉得发热、烦热,但是摸他的脉搏很虚弱,那你知道这个热肯定不是个实热证,是一个虚火、虚热证。肚子胀,如果摸上去脉搏弱、虚弱,久病,肚子胀,脉搏弱,我说这个肚子胀,不一定是里面有实邪,可能是脾气亏虚,运化无力。从这些来说,是不是把症全部舍掉了?也不是完全舍掉了,因为这个地方主要是编书时,严格说不是舍了脉,问题是这个地方到底是虚还是实呢?根据这个脉搏来区别,他提示的表述就不完全一回事。腹胀他只讲都是胀,没有讲到胀得能不能够消减、喜按还是拒按,没有讲这个问题,他本身就没有讲到是虚还是实,我现在根据它的脉搏上是无力,所以属于虚胀,就这样来区分。有的时候要从症,脉搏没有反映病情的本质,或者它反映本质不如症状反映得好,我们说也不完全是一个舍,不是舍了,你比如说有病而无邪脉,刚才讲有病而无邪脉是什么?怀孕,病情好象(明显),那么说无邪脉,你这个滑脉是假象,也不是假象,所以我讲不是舍,是注意从症来进行辨证,胸腹不灼而脉大,脉搏显得大,没有讲它有力、无力,只讲到胸腹灼热,应该是实热证,不应该根据它的脉大是什么问题。这样举了很多例子了,特别是阳气亏虚的人,应该现什么脉?应该是现迟、无力的脉,这才是和它对应的,寒应该是现迟,热应该现数,阳气亏虚、虚寒的病人,应该是现脉迟无力,但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很多阳气亏虚,特别是心、肺阳气亏虚的人,脉往往是数而无力,那么你到底是根据脉还是根据症呢?现在的脉跳得快,一定是热热!那这个不�

脉诊特点辨析

脉诊特点辨析

脉诊特点辨析作者:王彦平王玉芬阎英杰《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共398条,112方,提出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成为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张仲景对脉诊极为重视。

现就《伤寒论》中脉诊特点作一辨析。

1 以脉统证。

分述六经病证特点在《伤寒论》一书中仲景分三阴三阳阐述外感病发展的规律及各个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

仲景将脉诊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六经辨证在一定程度上即为平脉辨证的方法,据原序记载,本书是仲景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等书的基础上平脉辨证而成。

每篇篇名仲景均冠以“某某病脉证并治”,以脉来统证,分述六经病证的特点。

如太阳病仲景指出主脉为浮脉,主症为头项强痛而恶寒,反映出风寒之邪侵袭太阳之表,病邪浅。

风寒表实证的脉象特点为浮紧,主症为“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风寒表虚证的脉象特点为浮弱,主症为“发热汗出恶风”。

反映出虽然病皆在太阳之表,但由于正气的虚实不同,与邪气相争时表现出不同的脉症特点。

阳明病其脉洪大或数,主症为“壮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面赤、口渴。

”此时病邪由太阳之表传入阳明之里,从燥化热,邪正相争,其势剧烈,表现出阳热亢盛的证候。

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脉弦细,主症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

太阴病其脉缓,主症如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少阴病主脉、主症如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据其病性不同,可分为寒化证和热化证两大类。

少阴寒化证的主脉为微细,主症为无热恶寒,身倦欲寐,呕吐,下利清谷等;少阴热化证其脉细数,主症为心烦,不得卧,口燥咽痛等。

厥阴病的主脉可以从327条:“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推知“微”为厥阴病主脉。

《医宗金鉴》注云:“厥阴中风,赅伤寒而言也。

脉证二十一条最新实用版

脉证二十一条最新实用版
方剂:苓桂术甘汤
肾气丸
方义:饮邪的形成,有因中阳不振,不能运
化水湿,水停为饮者,其本在脾,必兼见胸 胁支满,头晕目眩,心下悸动等症,治宜健 脾渗湿,通阳利水,方用苓桂术甘汤;亦有 下焦阳虚,不能化气行水,以致水气上泛心 下者,其本在肾,兼见畏寒足冷腰酸,少腹 拘急不仁等症,治宜温肾蠲饮,化气利水, 方用肾气丸。
4.饮逆致呕
【原文】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
小半夏茯苓汤主之。方见上。(41) 【提要】
本条论述水饮上逆致呕的证治。
【分析】 先渴—脾失运化,津不上承。 后呕—引水过多而上逆 属饮家—饮停日久 当见心下痞满胃有振水音,小便不利,恶 心呕吐清水痰涎,背寒如掌大,头眩食少,身体 渐瘦,苔白滑,脉沉弦。
大青龙汤证与小青龙汤证鉴别表
方 证 病机特点 脉 症
治法
大青龙汤证
外寒内热, 表证偏重
无汗而喘,烦躁 而渴,脉象浮紧,
舌苔薄黄
散寒化饮, 清热除烦
小青龙汤证
外寒内饮, 表证较轻
咳喘痰多,胸痞 干呕,脉象弦紧,
舌苔白滑
温里化饮, 止咳平喘
(四)支 饮
1. 膈间支饮
【原文】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
肠间停水,饮邪逆动, 脐下动悸,头眩吐涎,
小便不利
(二)悬 饮
【原文】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21) 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22)
十枣汤方: 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上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 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 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下 后,糜粥自养。
(一)痰 饮

1. 饮停心下

中医诊断学中的脉象变化如何诊断疾病

中医诊断学中的脉象变化如何诊断疾病

中医诊断学中的脉象变化如何诊断疾病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脉象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脉象如同身体内部状况的“密码”,通过医生的手指感知和解读,能够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脉象。

脉象指的是脉搏跳动的形象和动态,包括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度、形态等方面。

正常的脉象通常被描述为“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从容和缓,节律均匀”。

然而,当人体出现疾病时,脉象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比如说,浮脉。

浮脉的特点是脉搏位置表浅,手指轻轻一按就能感觉到明显的搏动。

这种脉象常常出现在外感病的初期,如风邪侵袭体表,人体正气奋起抵抗,气血趋向于体表,就会出现浮脉。

如果同时伴有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那么很可能是感冒之类的疾病。

再来看沉脉。

与浮脉相反,沉脉的位置较深,需要用力按压才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沉脉多见于里证,比如体内有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积聚,或者是身体虚弱,阳气不足,无力推动气血运行至体表。

如果患者有胃脘胀满、食欲不振、肢体沉重等症状,再结合沉脉,可能提示脾胃虚弱,运化失常。

数脉则表现为脉搏跳动的频率加快,每分钟超过 90 次。

数脉通常与热证相关,比如体内有热毒炽盛,或者阴虚火旺,都会导致心跳加快,脉象为数。

比如患者出现高热、口渴、烦躁、大便干结等症状,同时脉象为数,那么就有可能是实热证;如果伴有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等,则可能是阴虚内热。

迟脉与数脉相反,脉搏跳动缓慢,每分钟少于 60 次。

迟脉多主寒证,比如寒邪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或者是阳气虚衰,无力鼓动血脉。

如果患者感到畏寒肢冷、腹痛喜温、大便稀溏,再加上迟脉,往往提示体内有寒。

此外,还有虚脉和实脉。

虚脉的特点是脉搏无力,按之空虚;实脉则表现为脉搏充实有力,来去皆盛。

虚脉常见于气血两虚、脏腑功能虚弱的患者;实脉则多见于实证,如外感邪气亢盛,或者体内有瘀血、痰饮等实邪阻滞。

除了上述常见的脉象,还有很多复杂的脉象组合。

脉象

脉象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17 授课类型理论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18 授课类型理论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19 授课类型理论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 20 授课类型实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脉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与数相似。
痰、食、寒热、呕逆、咳嗽、伏痰、水饮、畜血、中满、宿食、泄痢。滑为阳脉,气实血涌,往来流利,故脉来应指圆滑。痰食内滞,邪气盛实,多见滑脉。平人脉滑而冲和,是营卫充实之象,妇人无病而见滑脉,应考虑是否有孕。
涩脉
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与滑脉相反。
津液亏少、少气、痹疼、寒湿、下痢、拘挛、疝瘕、痰食胶固、男子伤精,女子失血。呕吐便血、四肢逆冷、汗出恶寒、苔白不渴、若见涩脉,则属于寒;身热自汗、心烦口渴、舌赤少津、便闭腹胀,则属于热;津亏液枯、骨蒸潮热,盗汗失眠,若见涩脉,则属津枯。
动脉
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有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脉。
痛、惊、气郁、拘挛、遗泄、虚损。动脉与短脉相似,但短脉为阴,不数不滑不硬;动脉为阳,数硬而滑,盛大有力,是有余的脉象。痛则阴阳不和,气为血阻滞;惊则气窜迸,所以都见动脉。
洪脉
钩脉
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洪脉,如而时一止,止无定数。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
阴盛气结、气壅痰滞、积聚症瘕。阴盛而阳不和,故脉来缓慢而时一止。脉搏正常跳动之时,忽然停止,可能有壅滞状态,多因心脏瓣膜障碍,血液逆流,故脉搏停止,但顷刻间即能恢复,每于大惊恐惧之时多见之。久病衰弱者,亦有此现象。若无故发现结脉,是心脏瓣膜闭锁不全所致。
热盛、壮热、烦躁、口渴、吐血、胀满。
大脉
脉形大于平脉,但无汹涌之象。
主虚、病进、邪盛。有力为邪实,无力为正虚。
微脉
极轻极软,似有似无,欲绝非绝。
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轻取之似无,是阳气衰;重按之似无,是阴气竭。久病得此脉是正气将绝;新病得此脉,是邪不太深重,或尚可救。微脉和虚脉的分别:微是至数不清,起落模糊;虚则三部至数分明。
散脉
大而散,有表无里,涣散不收,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
元气离散。孕妇未足月者胎欲堕,已足月者将临盆。散脉,按之满指而不聚,漫无根蒂,是气血耗散,脏腑之气将绝的征象。
细脉
脉细如线,应指显然。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
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湿气下注。
伏脉
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邪闭、厥证、痞塞、停痰、积滞、剧痛、水气、霍乱、疝瘕、厥逆。伏脉是气机郁伏,肢厥剧痛等证。由于邪气闭寒而正气不能宣通,脉遂潜伏不显。
促脉
脉来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
阳盛热实、血气痰饮、宿食停滞,亦主痛肿。阳盛而阴不和,故脉急数而时一止,凡气血、痰食、痛肿诸实热证,多见此脉。脉促无力而小,便是虚脱之象。
代脉
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止有定数。
脏气衰微、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仆损伤。代脉与结、促两脉的分别,在于止有定数。妇人妊娠亦可见代脉。
疾脉
脉来急疾,一息七至八至。
阳极阴竭,元气将脱。小孩平脉较成人为数,一息七八至亦不作疾脉论。
芤脉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失血、吐血、衄血、下血、血崩、瘀血。大失血后,血液骤少,血管扩大,压力降低,按之豁然而空,因血液不能满注,而暂时与血管失却连络。按寻上下血管壁,尚能觉其跳动,中候无脉者,因血液减少,新血未至,与血管壁失却连络之故。
革脉
浮而抟指,中空外硬,如按鼓皮。
亡血、失精、半产、崩漏。
牢脉
缓脉
一息四至,来去怠缓。缓,不急也,往来舒缓。
湿病、伤风、麻痹、眩晕、虚弱。凡不大不小,不快不慢,不过于有力,不过于无力,即所谓有胃气,乃平人之脉,古人名为缓脉。疾患之脉,脉管弛缓宽大,收缩力量不够,与紧脉收缩太过者,恰成对待。
弦脉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弦脉按之不移,举之应手,端直如弓弦。
肝病、诸痛、痰饮、疟疾、拘急、痉病、血虚、胁痛、腹痛。弦脉为风木之应,故主肝病、风痰、诸痛等症。弦为风邪之征,为疟病的主要脉象。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全无胃气,病多不治。
虚脉
三部脉举皆无力,按之空虚。张景岳曰:凡洪大无神者,阴虚也;细小无神者,阳虚也。
虚证。气血俱虚、肺痿、伤暑、多汗、脚弱、食不化。虚与实是相对待的,有因于生理者;有因于时令者,夏季多虚,冬季多实;有因疾患而异者,邪甚多实,正衰多虚。
实脉
三部脉举按皆有力。实脉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愊愊然。
实证。气塞、瘀积、肺痈、食滞、热盛、便难。邪气与正气相搏,故脉道坚满,应指有力,浮中沉三候俱有。有胃有神,为元气充实之象;无力无神,为邪气壅滞之象。若发汗后、泄泻后、失血后、新产后及一切虚弱证,倘见实脉,为血管变硬,多属难治。
弱脉
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于指下。弱,不盛也,极沉细而软,怏怏不前,接之欲绝未绝,举之即无。
气血不足、元气虚耗、阳气衰微、遗精盗汗、血虚筋萎。弱脉与濡脉相类,濡软而浮,弱细软而沉。病后,老人见之顺,平人、少年见之逆。前贤论脉,以浮而无力为虚,沉而无力为弱,浮而柔细为濡,浮散欲绝、似有若无为微,浮而散大不任寻按为散。沉细为细,沉小为小。
紧脉
脉来绷急,状如牵绳转索。紧不散也。谓其广,有界限,而脉与肉划然分明也。寒主收引,脉道为之束紧,而不敢开散涣漫,故伤寒见此脉也。
风寒抟急,伏于营卫,为疼痛、呕逆、伤寒、下痢、惊风、宿食。热为寒束,寒热交作。紧脉阴多阳少,是阴邪抟结之象,非表寒外束,便是里寒独盛。内有宿食之紧脉,亦是寒气宿食积于中而不泄,阻碍阳和之气达,引起正邪相争的现象。
沉按实大弦长。
阴寒内实、疝气、症瘕。牢脉多是病气牢固,证属阴寒积着,虚证无此脉象。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症积有形痞块,是实在血分;瘕聚无形痞结,实在气分。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症,便属危重的征象。
濡脉
极软而浮细,按之似无,举之有余,如帛衣在水中,轻手与肌肉相得而软,是浮小而软。
诸虚、又主湿。濡脉细软,是气血不足,故主诸虚。但湿气压抑脉道,脉亦软而浮小,又不可做为虚论,应与证合参。
迟脉
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二至一至,又迟也。二呼二吸一至,迟之极矣。
寒证(虚寒或积冷)。迟寒属脏,阴冷相干,有力寒痛,无力寒虚。例外:热证脉迟,多与神昏谵语、闷乱烦躁等脑病并发,需细诊。
数脉
一息脉来超过五次。诊象枢要曰:一息六至,过平脉二至也。
热证。有力为实,无力为虚。阳盛、外邪寒热、烦躁、烦渴、痰热、便血、痈疡。数为阳盛,邪热鼓动,脉行加速,故令脉数,必数而有力,阴虚久病,阳偏盛的脉也数,但必数而无力。虚阳外浮而见数脉,必按之豁然而空。
脉名
脉 象
主 病
浮脉
浮者,脉在肉上行也。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流利,像捻葱叶。
表证。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浮而有力有神,为阳有余,属热证。浮而无力而空滑,为阴不足,属寒证。
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沉脉举之不足,重按有余。沉脉深沉在里,必按至中部始应指,重按乃有力。
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寒:身体痛、手足寒、骨节腰背痛、水气、留饮、浮肿、臂不能举、下重、带下、瘀血、蓄血、症瘕、泄泻、精遗。
长脉
长者,阳也。指下寻之,三关如持竿之状。举之有余曰长,过于本位亦曰长。
有余热、亢热、三焦烦热、阳毒内蕴、阳明热结。脉长而和缓,乃健康之脉;脉长而弦,乃肝阳有余,阳热内盛之病脉。
短脉
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短气、血虚、肺虚、宿食不消、汗多亡阳。有力主气郁,无力主气损。内经:寸口短脉者头痛。指血管收缩,可能发现脑贫血之头痛;短促而数,指心脏有麻痹之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