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一代的电潜泵技术

合集下载

电潜泵采油的工作原理

电潜泵采油的工作原理

电潜泵采油的工作原理电潜泵采油是一种在油井井筒内的油层处安装电潜泵,利用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将压缩气体带动潜水泵机械部分转动,从而使机械部分带动井筒内的产液管从油层中产出石油的一种采油方式。

电潜泵采油具有简单、操作方便、采收率高的优点,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采油方式之一。

1. 井下部分(电潜泵)电潜泵主要由潜水电机、泵壳、叶轮、密封、电缆和井下连接部分等组成。

电潜泵的工作原理是:在电源的作用下,电潜泵的潜水电机运转起来,带动叶轮旋转,将井中的油水混合物加压,然后将加压后的油水混合物送到井口。

2. 井筒内部分(产液管)产液管是将电潜泵采取的油水混合物从井底输送至井口的管道,它是由一系列的管子组成。

当潜水电机驱动叶轮旋转,将油水混合物加压后,油水混合物就被送入产液管,并通过产液管上升到井口。

3. 地面部分(分离器和油罐)油水混合物到达地面后,必须进行分离处理,以分离出水和油,这样才能将油收集到油罐中。

分离器是用来分离油水混合物的设备,它将经过加压的油水混合物进行沉淀,然后将分离出的油通过管道送入油罐,而将水排出井外。

电潜泵采油工作的基本流程是:在一口油井中,先安置电潜泵,然后接通电源让电潜泵运转起来,接着电潜泵就开始将油水混合物加压送入产液管中,随着连续不断地加压,产液管中的油水混合物不断上升,最终到达地面上的分离器,油和水被分离出来,然后油存放在油罐中,水被排出井外,这样就完成了一次电潜泵采油工作的过程。

电潜泵采油是一种简单、高效的采油方式,它使用电力作为能源,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从而带动潜水泵机械部分运转,从油层中产出石油,为保障全社会的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电潜泵采油的应用:目前,电潜泵采油在油田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油井,包括陆上井和海上井,也可以被用于采集不同类型的油,如常规油、非常规油、重油、粘稠油以及稀油等。

1. 提高采油效率利用电潜泵采油可以在油井中创造更高的压力,最终增加产出。

潜油电泵产业领域发展趋势

潜油电泵产业领域发展趋势

潜油电泵产业领域发展趋势潜油电泵是一种将液体从潜水井中抽出到地面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地热能、水处理等行业。

随着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潜油电泵产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潜油电泵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市场需求1.1 国内外能源需求增长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全球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国内外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仍然十分巨大。

潜油电泵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关键设备,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潜油电泵市场也将进一步扩大。

1.2 智能化需求增加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化设备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潜油电泵作为一种关键设备,其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将使其更加高效、可靠和安全。

智能潜油电泵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井下环境和设备状态,通过远程监控和控制系统实现远程操作和故障诊断,大大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1.3 对节能环保设备的需求增加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开始加大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潜油电泵在开采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人们对节能环保设备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未来潜油电泵产业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研发更加高效的设备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技术创新2.1 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智能感知技术是指通过传感器、无线通信和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设备和环境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

在潜油电泵领域,智能感知技术可以应用于井下环境监测、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方面,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通过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2.2 多级动力转换技术的应用潜油电泵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实现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功能。

传统的潜油电泵通常采用单级动力转换,效率较低。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级动力转换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潜油电泵领域。

电潜泵排水采气技术研究及应用

电潜泵排水采气技术研究及应用

电潜泵排水采气技术研究及应用摘要:电潜泵排水采气技术在国内外仍处于试验推广阶段,本文通过对电潜泵排水采气中的关键技术:离心式气体分离技术和变频控制技术的研究和装置的配置,满足了电潜泵在排水采气过程中对抽吸介质、泵的工况、生产方式的特殊要求,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为电潜泵排水采气的进一步推广摸索出一条新路。

关键词:电潜泵;排水采气;电机对接;电缆跨接1 前言电潜泵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排水采气工艺现在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气田生产。

随着气田开发程度的逐步增大,有些气田逐步的进人了开发后期,地层压力下降,产水量增大,井口压力下降,产气量下降,有些井甚至出现被水淹而无法生产。

随着气田的进一步开采,地层能量继续衰竭,目前所采用的一些常规排水工艺如泡排、气举、螺杆泵、机抽等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而无法被使用,最终将使用电潜泵完成开采。

国外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80年代中期以来,相继将电潜泵应用于气藏的强排水,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与采油相比,将电潜泵应用于气藏的排水采气,会遇到一些特殊的问题,一是抽吸介质由油水混合物变为气水混合物,二是泵的工作状况从单向流逐渐变为两相流,三是生产方式由油管产液变为油管排水、套管产气。

这些特点增加了生产工艺的难度,对电潜泵机组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具有耐高温、高压和抗高矿化度、硫化氢、二氧化碳腐蚀;电缆耐气蚀性好;气水分离器效率高。

本文研究的电潜泵排水采气技术科应用于气藏排水采气,用于边水、底水水体封闭的产水气田的气藏排水,通过强排水控制水侵,阻止边水干扰气井生产,达到减缓气藏的综合递减,提高采收率。

2 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原理2.1 工艺原理电潜泵有七个部分组成:电机、保护器、分离器、泵、动力电缆、控制柜和变压器。

与其配套使用的还有小扁电缆护罩、电缆保护器、传感器、单流阀、泄油阀等。

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是将电潜泵井下机组(见图1)随油管一起下入至井底,将井下积液通过油管排出,降低对井口回压,使气井重新获得正常生产所需要的压差,使其复产的一种排水采气工艺。

电潜泵采油技术

电潜泵采油技术
、滑套
滑套主要用来提供油管和环空之间的流动通道,有下列 用途:
① 完井后诱喷; ② 循环压井; ③ 气举; ④ 坐挂射流泵;
13
一、电潜泵系统概述
⑤多油层内,选择性对不同的油层进行生产、测试或增产措 施; ⑥多层混采; ⑦下入堵塞器关井或油管试压; ⑧循环化学剂防腐等。
滑套开关常用的工具,用钢丝把它下入井中滑套位置, 通过钢丝作业可对井下滑套进行开关作业。有的滑套通过向 下震击使内套筒下移而打开滑套,有的则需要向上震击向上 移动内套筒使滑套打开。
电缆头是电机和电缆连接的特殊部件,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 到电机的运行寿命,要求较高的电气和机械性能。从性能和结构 分为两种:缠绕式和插入式。
11
一、电潜泵系统概述
、单流阀
其作用主要是:保护足够高的回压,使得泵在启动后能 很快在额定点工作;防止停泵以上流体回落引起机组反转脱扣 ;便于生产管柱验封。一般安装在泵出口1-2跟油管处,采用 标准油管扣于上下油管连接。
32
二、井下多级离心泵工作特性
气体对泵特性的影响
① 气体进泵会占据一定的泵容,必然使液体进泵量减少 气体积占气液总体积的份额;
② 泵内流体密度与单相液体不同,对泵的功率会产生影 响;
③ 泵内流体密度与单相液体不同,对泵的功率会产生影 响;
④ 气体对泵内各种能量损失也要产生影响,使泵的特性 偏离单相液体的特性。
9
一、电潜泵系统概述
、测压装置
电潜泵井测压系统有两大类,一类是电子式的,一类 是机械式的。主要用于监测油井的供液和电机工作温度情 况。电子式的有PHD和PSI两种,可以进行连续监测;机械 式的也有两种,一种是测压阀,一种是毛细管,前者通过 钢丝作业实施但不能连续监测,后者通过毛细钢管传递压 力,可以连续工作和监测。

QJ型井用潜水电泵主要技术参数

QJ型井用潜水电泵主要技术参数

QJ型井用潜水电泵主要技术参数1.扬程:QJ型井用潜水电泵的扬程通常为20-600米。

这意味着泵能将井水从井底抽取到地面的高度范围在20-600米之间。

2.流量:QJ型井用潜水电泵的流量取决于泵的类型和尺寸,一般为1-600立方米/小时。

流量决定了泵每小时能够抽取的井水量,因此在选择井用电泵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合适的流量。

3.功率:QJ型井用潜水电泵的功率通常为0.37-400千瓦。

功率越大,泵的抽水能力越强,能够应对更大的扬程和流量要求。

4.电压和频率:QJ型井用潜水电泵的电压和频率与当地的电网供电标准相关。

常见的电压包括220V、380V、440V等,频率通常为50Hz或60Hz。

5.运行深度:QJ型井用潜水电泵的运行深度指的是泵能够达到的最大水深。

一般来说,它可以运行在100米以下的水深范围内。

6.泵体材质:QJ型井用潜水电泵的泵体通常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和耐用性。

7.启动方式:QJ型井用潜水电泵常用的启动方式包括直接启动和星三角启动。

直接启动是最常见的方式,适用于功率较低的泵;星三角启动适用于功率较高的泵,可以减小启动过程中的电流冲击。

8.温度范围:QJ型井用潜水电泵的工作环境温度通常在0-40摄氏度之间。

在低于0摄氏度或高于40摄氏度的环境中,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确保泵的正常运行。

9.防护等级:QJ型井用潜水电泵通常具有较高的防护等级,如IP68、这意味着泵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可以在水下长时间运行而不会受到水的侵蚀。

10.其他特性:QJ型井用潜水电泵还可以具有一些其他特性,如高效节能、低噪音、自动保护等功能,这些特性有助于提高泵的使用效率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QJ型井用潜水电泵具有不同的技术参数,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和规格,以实现有效的井水抽取。

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措施

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措施

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措施能源环保与安全应用下入井下的潜油多级离心泵装置,将气井的积液抽汲到地面上来,降低积液对气体产生的不利影响。

电潜泵排水采气生产中,控制最佳的积液的排量,大幅度降低井底的回压,促使气体顺利入井,因此提高了气井的生产能力。

一、排水采气技术措施概述气井生产过程中,由于井下积液的存在,严重影响到气井的生产能力,严重的情况甚至迫使气井停产。

为了恢复气井的正常生产状况,采取最佳的排水采气的技术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气井生产中的各种排水采气技术措施的应用,降低井下积液对气井带来的不利影响,恢复气井的正常生产状态,为获得最佳的产气量,提供保证措施。

气举排水采气技术措施、泡沫排水采气技术措施、抽油机排水采气技术措施、电潜泵排水采气技术措施的应用,解决气井井下积液的技术难点问题,促进气井高效生产,为气田生产提供帮助。

2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措施电潜泵排水采气技术措施的应用,选择电动潜油离心泵设备,依据电动机的驱动,提高多级离心泵的抽汲能力,将气井井下的积液开采到地面上来,降低井底的回压,为气流入井提供便利的条件。

1.电潜泵装置的优越性。

利用电潜泵装置进行排水采气,由于电动潜油离心泵的安装深度及排量的特点,使用于压力低,产水量高的气井的排水采气生产。

与气举排水采气方式对比,产生更小的井底回压,有利于提高排水采气的生产效率。

结合可调式的变频机组的应用,降低了电能的消耗,相应地降低了气井排水采气的生产成本。

在低速下频繁启动潜油电泵机组,符合气井排水采气的需要,具有灵活的特性,发挥电潜泵的优越性,提高排水采气的效果。

电潜泵井下的温度变送器和压力变送器的安装和维护比较容易,能够实现排水采气工艺的自动控制和管理,提高采气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而且电动潜油离心泵排水采气方式的应用,不受井斜角的限制,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

2.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的应用。

结合气井积液的实际,设计最佳的电潜泵井下管柱系统,结合高压电能的输入,带动井下的电动机高速旋转,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带动井下的多级离心泵运行,抽汲井下的液体,解决气井积液的问题。

电潜泵采油技术分析

电潜泵采油技术分析

电潜泵采油技术分析2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杨米涧作业区,陕西西安 710200摘要:目前广泛应用的采油技术主要有喷泉采油和手举采油两大类。

人工提油是在地层能量不能满足井喷的情况下进行的,用机械设备补充井筒能量,将井筒内的原料提至井底采油方式。

电泵采油技术是无杆泵采油的一种方法,本文分析了电潜泵采油工艺。

关键词:电潜泵;采油技术;工艺前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依赖与日俱增,这直接导致了石油的减少。

随着石油产量的上升,石油产量的条件越来越糟。

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开发它的困难。

在这一点上,更广泛的石油开采方法包括独立的喷泉和手工采油。

石油作为无支柱泵开采的一种技术有许多好处,并且广泛应用于没有喷泉的高产量油井、高产量油井等油井,这是以后开采石油的主要方式。

相应的统计数据表明,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平均流量可能是传统泵的两倍多。

因此,对水泵中石油的全面研究及其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一、国内外电潜泵发展状况电潜泵开始开发石油在世界各国不同的发展水平看,包括美国石油最为先进的电动浸入式泵,最多的是前苏联国家石油产量浸入式电动泵,占该国石油产量总额约占56%。

近年来,来自外部水泵的石油产量一直在朝着大量排放、高功率、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

随着油田的开采继续下去,油田的能源将会消失,导致油井无法运转,从而导致石油的人工生长。

人工提升意味着,当底部的能量不能直接喷射时,机械设备就会吸收桶的能量,将原油从坑中拉到地面。

手工采油技术可以分为三种:石油桅杆、无矿泵和石油天然气开采。

与此同时,信息和知识主义的趋势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使用电动泵石油的范围和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首次从美国借入了水泵和相关设备,并在许多油田推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为以后在大型油田开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例如,在我国达钦油田,电气泵占机械石油产量的10%左右,而石油占油田石油产量的30%左右,辅助泵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大庆油田的产量和质量。

浅谈电动潜油泵采油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电动潜油泵采油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电动潜油泵采油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发布时间:2021-06-10T11:22:33.45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7月作者:张斌、李静、孙建勇[导读] 随着电潜泵技术的不断发展,切实提升了电潜泵采油的技术水平。

采油工艺中,电潜泵采油凭借其简单的采油设备、较高的自动化水平以及较高的采油效率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电潜泵采油的工作原理、常见问题及其系统优化,然后分析了国内外电潜泵发展状况,最后进一步探讨了电潜泵采油的发展趋势。

山东滨州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采油管理八区张斌、李静、孙建勇 256600摘要:随着电潜泵技术的不断发展,切实提升了电潜泵采油的技术水平。

采油工艺中,电潜泵采油凭借其简单的采油设备、较高的自动化水平以及较高的采油效率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电潜泵采油的工作原理、常见问题及其系统优化,然后分析了国内外电潜泵发展状况,最后进一步探讨了电潜泵采油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潜泵;原理;发展趋势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石油开采行业建设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

石油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脱颖而出,最大程度满足社会对高质量石油的使用需求,就必须创新运用先进的采油技术,结合开采环境和成本合理采用对应的原油开采技术。

电潜泵采油技术属于无杆泵采油技术的一种,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电潜泵进入到采油井石油液面展开抽油举升,基于电机带动多级离心泵的叶轮转动,实现将电能有效转换为机械能,最终将采油井中的井液提升至地面。

1电潜泵采油技术分析1.1电潜泵采油技术工作原理电潜泵( Electrical submersible pump, ESP)是电动潜油离心泵的简称,其是借助电动机及多级离心泵进入至井筒的石油中开展抽油的举升设备。

电潜泵采油的工作原理是地面上的电源通过变压器、控制屏及专用电缆等设备将电能传输至井下的电机中,经由电机驱动离心泵的叶轮旋转,进一步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最终将井筒中的原油提升至地面。

电潜泵采油技术

电潜泵采油技术

电潜泵采油技术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电潜泵采油工艺目录第一节电潜泵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 (2)第二节电潜泵管柱及测试 (24)第三节电潜泵井工况分析及故障处理 (28)第四节电潜泵采油的发展趋势 (42)电潜泵采油是为适应经济有效地开采地下石油而逐渐发展起来日趋成熟的一种人工采油方式。

它具有排量扬程范围大、功率大、生产压差大、适应性强、地面工艺流程简单、机组工作寿命长、管理方便、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

自1928年第一台电潜泵投人使用以来,经过20世纪70年的发展,电潜泵采油在井下机组设计、制造及油井选择、机组选型成套、工况监测诊断及保护、分层开采和测试等配套工艺方面日臻完善,在制造适应高温、高粘度。

高含砂、高含气、含H2S和CO2等恶劣环境的电潜泵机组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不仅用于油井采油,还用于气井排液采气和水井采水注水。

本章着重介绍电潜泵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地面控制及管柱结构、油井选井、机组配套、工况监测、工况分析、故障诊断、油井分层开采和测试等配套工艺技术。

第一节电潜泵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一、电潜泵工作原理电潜泵是由多级叶导轮串接起来的一种电动离心泵,除了其直径小长度长外,工作原理与普通离心泵没有多大差别,原理图如图3一1所示。

其工作原理是:当潜油电机带动泵轴上的叶导轮高速旋转时,处于叶轮内的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轮中心沿叶片间的流道甩向叶轮的四周,由于液体受到叶片的作用,其压力和速度同时增加,在导轮的进一步作用下速度能又转变成压能,同时流向下一级叶轮人口。

如此逐次地通过多级叶导轮的作用,流体压能逐次增高而在获得足以克服泵出口以后管路阻力的能量时而流至地面,达到石油开采的目的。

图3-1 电潜泵工作原理图表述电潜泵性能的主要参数有:额定排量Q、额定扬程(压头)H。

额定轴功率P、额定效率 、额定转速n等参数。

高温潜油电泵机组改进技术

高温潜油电泵机组改进技术

制造”0”型密封胶 圈和保护器胶囊 。使其耐
温到达 210I;并具有优 良的抗 腐蚀功能 。在该
保护器 电机油 中注入一定比例的一种名为零磨
擦的抗磨剂 (美国进 口),其以一种新的抗磨
机理——”磁悬浮润 滑态” ,可使轴承得到更
害= 售蠹攀 嫠释釜裴 喜度薯磊嚣譬 星纛 望 它 器 米用 } 蕊;誓;; 2 簇2豢l块蓬使霪用墨高屡温幂端 部绝雷缘毳块袭。
的运行成本 。过去认为不适宜下 电泵 的油井 ,

如高温井 、腐 蚀井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正在得到有价值 的开
0 采 。
256
FORTUNE W ORLD 2010
目 程技术
高温使 电机油迅速膨胀 ,保护 器内储 存的电机
高温潜油电泵机组改进技术 油大量呼出,井液进入电机破坏绝缘,致使电 机烧毁 。现用的保护器有两种 ,一 种是沉 降式
保护器 ,
由上下 两腔 和连 通 管组成 ,其密封 装 置
是在轴上安装一 个Crane ̄ 械密封 ,这种密封
: 装 置通 常是 由带有碳 质流道 的陶瓷面构成的。
成本 蓄 n 较意 j 蒌 油电泵的冀采 油詈 成本的
一1· 机组的工}2作} 环境


.里
靠 ;高铬铸 铁材料应用于潜油 泵的叶、导 轮制
善 冕莫温 器玻 耄璃 丝 磊带 善进 羞行 笔缠 绕。 : 造之中,其大大提高了泵的防腐和耐磨性能, 奋霭 器 电泵中高速旋转的部件如:分离轮、转子等都
翼 曩 嚣鎏 囊 誉 銎积 蒿鍪著磐 嘉嚣套豢銎警 罄 蓄 凳裴墨喜坏 缆度 属鎏赛 譬 斋薹孽冀希 鑫 组 粪季 焊橡 橡剂刑胶 胶 i4集筵 军ll 霪j i;3 莆 墨器 丝子焊口接 连l;瑶使 l用 鄙霍 位高温 盈 使 便焊 用 用锡l D5 和 96硅 蛙助 的 平 提用于 开 。 高泵新 发 泵轴泵设 轴采型计 功用的速 率开 了和度M发和 抗o和有 n 腐改a效 蚀l造 -提 性K中高 5 能0,0泵,可 合的 使极 金设得大,计 泵地 可性工提有能作高效泵水地可

第8章 电潜泵专业技术

第8章 电潜泵专业技术

第八章电潜泵专业技术电潜泵采油是为适应经济有效地开采地下石油而逐渐发展起来日趋成熟的一种人工采油方式。

它具有排量扬程范围大、功率大、生产压差大、适应性强、地面工艺流程简单、机组工作寿命长、管理方便、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

自1928年第一台电潜泵投入使用以来,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电潜泵采油在井下机组设计、制造及油井选择、机组选型成套、工况监测诊断及保护、分层开采和测试等配套工艺方面日臻完善,在制造适应高温、高粘度、高含砂、高含气、含H2S和C2O等恶劣环境的电潜泵机组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不仅用于油井采油,还用于气井排液采气和水井采水注水。

第一节电潜泵系统组成一、电潜泵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电潜泵是由多级叶导轮串接起来的一种电动离心泵,除了其直径小长度长外,工作原理与普通离心泵没有多大差别。

电潜泵是将电机、保护器、油气分离器、潜油泵和电缆下入井内,泵与油管连接,地面电源通过变压器、控制屏后经电缆给电机馈电使电机运转,驱动多级离心泵将原油举升到地面。

潜油电泵由三部分七大件组成:1.井下部分:包括潜油电机、保护器、分离器和多级离心泵2.中间部分:潜油电缆3.地面部分:包括控制屏和电泵变压器二、电潜泵种类电潜泵分为带变频控制与不带变频控制两种:1.带变频控制的电潜泵带变频控制的电潜泵的供电流程:主开关室---变压器---变频控制屏---接线盒---潜油电机。

变频控制可根据油井的生产情况改变电源频率,以实现改变潜油电泵转速而达到改变排量的目的,另外,使用变频控制屏,在机组启动时,可以低频开始起动,然后逐渐升高频率到额定值,这样可以减小机组的起动转矩,有利于延长机组寿命。

2.不带变频的电潜泵其供电流程如下:主开关室---变压器---控制屏---接线盒---潜油电机早期渤海石油使用电潜泵主要依靠进口,如美国雷达、哈里巴顿等;随着近10年国产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中海油已基本上实现了电潜泵国产化,制造厂家主要有大庆、天津、胜利等等。

电潜泵采油工艺在油田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探析

电潜泵采油工艺在油田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探析
选 择代替杆 式泵 的电潜泵 ,其不仅 能够有效 的提高进行 小范 围的操作 ,
且 成本较低 ,经济性 良好 ,与现在 的杆 式泵有 一定的竞 争力 。 三 、 电潜 泵 的 相 关 配 套 设 备
至地 面 。由于 电潜 泵具有 较 为显著 的优 势 ,如设 备结 构简 单 、操 作 方 便 、工 作效率较 高 ,使 用 电潜泵 的油井产 液量超过 传统杆 式泵 的 2 倍, 且为全 自动化 装置 ,在 非 自喷高产 井 、高含 水井 和海 上油 田均有 不 同 范 围的应 用 ,是 时候开 采 中后期 强采 的有效 途径 之一 ,能 够保 障油 井 产量 的稳定 、高效 ,并 提高经济效 益Ⅲ 。
1 . 耐 硫 化 氢 电潜 泵
电潜 泵在使 用 时 ,会 出现 硫化 氢气体 穿透 弹性 材料 及密 封而 深入 机 电内部 ,对 电机造 成先 期损 害的 问题 ,因此 在进行 耐 硫化 氢 电潜 泵 设 计时 ,其泵 及密封 腔室 及 电机部 分均使 用 了对 于硫化 氢耐 受性 较高 的材料 。专 门的密封 腔室 波纹 管能 够有效 的 阻止硫 化氢 的渗 透 ,内部 还 设置 有三个 腔室 ,其 中两个弹 性材 料 制作 的腔 室 ,另一个 腔室 则安 装 有净 化器 ,能够将 硫化 氢吸 收 。如 果 有硫 化氢 渗透至 密封 腔室 波纹 管 ,净化 器就 可 以将 其吸 收 ,减 少其渗 入量 ,使之 无法 对 电机产 生实
墨 墨 警
Ch i n a C h e mi c a l Tr a d e
中国化工贸易

吕 龙
电潜泵采油工艺在油 田新技术领域 中的应用探析
高 军 吴 娜 董 龙 郑 超
( 中石 油玉 门油 田分公 司 ,甘肃 玉门 7 3 5 2 0 0)

电潜泵(ESP)采油技术新进展

电潜泵(ESP)采油技术新进展

泵 开展 了大 量研 究 , 得 了 系列 成 果 。本 文 简 述 了国 内 外 电潜 泵 发展 动 态 , 细 介 绍 了 国 内外 主 要 电 潜 泵 生产 厂 家 , 取 详 系统地 分 析 了 国外 电 潜 泵 的新技 术 、 工 艺 、 材 料 的 研 究进 展 。最 后 , 对 国 内 电潜 泵 采 油 大规 模 工 业 应 用 的 需 求 , 出 了电 潜 泵研 究方 向。 新 新 针 提
【 关键词】 电潜泵采油 ; 发展 动态; 新型 电潜泵; 究方向 研
乌德摩 尔 特 石 油 联 合 公 司 和鞑 靼 石 油 联 合 公 司 在 俄 罗 斯 的 70 0 口 00 5 免 3 d 、 潜 油 电 泵 ( lcr a sb ril pmp 全 称 电 动 潜 油 离 心 泵 , E etcl umes e u ) i b 简 低 于 1m 的 井 中使 用 , 修 期 不 少 于 3 5 。 、 34高 容 积 气 体 分 离器 电潜 泵 最 近 .美 国 C ri 新 推 出 的 高 . e if l l 称 电潜 泵 或 电 泵 . 是将 电 动机 和 多 级 离心 泵 一 起 下 入 油 井 液 面 以 下进
行抽 油 的 举 升 设备 。其 工 作 原 理 地 面 电源 通 过 变 压 器 、 制 屏 和 电 缆 容 积 井 下 气 体 分 离 器— — G s t . 控 aMs r 旨在 有 效 分离 气 体 以尽 可 能 地 提 e
1 电潜 泵 f . EPS) 采油 工 艺
新 将 电 能输 送 给 井下 电 机 , 机 带 动 多 级 离 心 泵 叶 轮 旋 转 , 电 能转 换 高 电潜 泵 的采 油 量 。 的分 离 器 设 计 提 高 了通 过 分 离 器进 入 泵 的整 体 电 将 流 动速度 ,相 对于标 准 的电潜 泵气 体分离 器 有更好 的分离 效 率 。 为机 械 能 , 井 液 举 升 到地 面 。 把 e if lt 而 电潜 泵 ( S ) 油 工艺 因其 设 备 结 构 简 单 , 率 高 、 量 大 、 E P采 效 排 自动 C mri 工 程 师 确 定 了 高 气 体 容 积 和 在 高流 速 下 节 流 的叶 轮 设 计 ,

抗稠油电潜泵工艺技术的改进以及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抗稠油电潜泵工艺技术的改进以及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抗稠油电潜泵工艺技术的改进以及在塔河油田的应用摘要:塔河油田稠油区块油藏深,原油的粘度高,稠油的开采难度非常大。

目前,塔河油田常用的抗稠油电潜泵工艺技术存在电潜泵轴强度低,离心泵扬程低,电机耐温差,地面控制能力差等问题,影响了油田的生产。

本文通过改进抗稠油电潜泵和配套设备、优化抗稠油电潜泵工艺参数,解决了之前抗稠油电潜泵工艺技术存在的问题。

改进后的工艺技术应用到塔河油田TH10334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抗稠油电潜泵塔河油田改进应用塔河油田大部分区块为稠油区块,油藏中深约5500~7000m,油层温度高达140℃,地面原油粘度高达10000~100000mPa·s,原油具有烃含量低,胶质、沥青质含量高,高含硫化氢,流动性非常差的特点。

如果仅依靠地层的能量,原油无法流到井口。

塔河油田试用了一些方法去采出稠油,但由于区块油藏深、地温梯度低、原油粘度高,导致稠油的采出效果较差。

目前,抗稠油电潜泵工艺技术在塔河油田应用的比较广泛,但其存在电潜泵轴强度低,离心泵扬程低,电机耐温差,地面控制能力差等问题,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

因此,改进抗稠油电潜泵工艺技术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抗稠油电潜泵工艺技术的改进1.1电潜泵和配套设备的改进1.1.1潜油离心泵工艺优化离心泵的工作状态是抗稠油电潜泵成败的关键,也是抗稠油电潜泵最主要的部件。

针对电潜泵轴强度差,叶导轮摩擦阻力大,离心泵扬程低、电机耐温差等问题,我们对常规离心泵工艺方面做了以下优化改进工作。

(1)加大泵轴直径目前塔河油田由于原油粘度高,掺稀后的原油粘度仍高达3500mPa.s以上,必须采用大功率电机才能将液体举升至地面。

在保证泵轴强度的情况下,提高安全可靠性。

当泵轴由17.2mm增加到22mm时,抗扭强度由173.8MPa提高到363.7MPa,提高了2.09倍,能够满足塔河油田稠油区块超深稠油举升的强度和功率。

(2)叶导轮出口宽度b2设计电潜泵是由多级叶导轮串接起来的电动离心泵。

塔河油田电潜泵变频控制技术方案探讨

塔河油田电潜泵变频控制技术方案探讨
中压 变频 控 制 方 式 的 优 点是 系 统 简单 ,占地 或 平 台 面 积较 小 ,缺 点 是 目 前 国内生产的低档 中压 ( 6 0 3 0 V以下 ,6 0 9V 以 上 ) 变频 器技 术 上 尚 不 成熟 , 与 国外 同 种 产 品 的性 能 指 标 差 距 较 大 , 变频 输 出端 的 高 次 谐 波 含 量 高 ,长 期 应 用 时 对 电 缆 、 电机 的 绝缘 性 能 损 害 严 重 ,机 组 寿命 大 打 折 扣 。 同 时 ,严 格 的 讲 ,变 频 器 的输 出端 所 拖带 的电缆 的长度 最长不 能超过 40 0米 , 如 果 是 铠 装 或屏 蔽 电缆 ,其 长 度 一 般不 允 许 超过 200米 ,如果 系 统要 求必 须使 用长 电缆 ,就 不 得 不 在变 频 器 的 输 出端 采取 滤 波 措 施 ,常 规 的输 入 、输 出 电抗 器 无法 解 决 这 一 难 题 ,而 必须 采 用 正 弦 波 滤 波 器等 措 施 改 善 变 频 器 的输 出波 形 ,然 而 到 目前 为止 , 国 内低 压 变频 器 尚未 解 决 这 一技 术 难 题 , 中高 压 变 频 器 更难 解 决 。 因此 , 目 前 国 内 出于 节 能 的 目的 , 以牺 牲 机 组 使 用 寿 命 ,特 别是 电缆 的 使 用寿 命 为 代 价 ,推 广 中压变频 ,就 国际近 2 的潜 油 电泵 应 0年 用 变 频 器 的 经 验 ,这 注 定 是 一 条 弯 路 。 采 用 低 压 变 频 器加 升 压 变 压 器 控制 潜 油 电 泵 的 方 式 ,优 点是 技 术 成 熟 ,成 本 低 ( 国外 的 中压 变频 器 相 比 ) 与 ,变频 器的 输 出 波 形 经正 弦波 滤 波 器 滤 波后 ,基 本 是 正 弦波 ,杂波 含量 低 ,可 以达 到 电网供 电的 良 好 效 果 ,对拖 带 电缆 的 长 度 没有 严 格 的 限 制 ,对延长 机组 寿命 ,减少 维护费 用具有 重 要意 义 ,缺 点是 系统 配套复 杂 ,占地面 积较 大 ,正 弦波 滤 波 器 自身 消耗 部 分 电 能 。 国 际上 ,潜 油 电泵 变频 控 制 技 术 主 要 应 用 于 湖 上 、海 上 、陆 地 产 液 量不 足 或 产 液 量 变 化 幅 度较 大 的 场 合 。 湖 上 、 海上 应 用 变 频 控 制 的 比例 非 常 高 ,较 发达 国家 陆

电动潜油泵工作原理

电动潜油泵工作原理

电动潜油泵工作原理
电动潜油泵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抽取井下石油或其他液体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动机、泵头和传动装置三部分。

首先,电动潜油泵的核心是电动机。

电动机通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来驱动泵体的工作。

电动机一般为直流电动机,通过外部电源供给直流电能。

当电动机接收到电能后,电能被转化为机械能,通过旋转轴将机械能传递给泵头。

接下来是泵头部分,泵头是电动潜油泵中负责抽取液体的核心部件。

泵头内部包括转子和定子两个部分。

转子为旋转部分,通常由轴和叶片组成。

定子为固定部分,通常由压盖和泵壳组成。

当电动机启动后,电能传递到转子上,转子开始旋转。

转子的旋转引起液体的运动,使液体被吸入泵头。

泵头内的定子通过泵壳和压盖将转子与定子之间形成一系列密闭的密封空间,使液体从吸入端被推向排出端。

最后是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将电动机产生的旋转动力传递给泵头。

传动装置一般由联轴器和轴承等组成。

联轴器通过连接电动机和泵头的轴,将电动机的旋转动力传递给泵头。

轴承则支撑泵头的旋转轴,减少旋转过程中的摩擦力,并保证泵头的稳定工作。

总结起来,电动潜油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通过泵头将机械能转化为流体动能,最终实现液体的抽取。

整个过程中,传动装置起着传递能量和支撑工作的作用。

电潜泵采油技术解析

电潜泵采油技术解析

电潜泵采油技术解析摘要:石油行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电潜泵采油技术是挖掘技术的关键。

本文介绍了电潜泵采油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电潜泵的组成,进一步分析了电潜泵在石油行业的发展情况,笔者认为中国电潜泵采油技术发展大有可为。

关键词:电潜泵;采油技术;石油行业;泵叶轮一、电潜泵采油技术概述电潜泵(Electrical Submersible Pump)系统是自1927年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诞生以来,应用第二广泛的人工举升方法。

该过程包括通过与之耦合的多级离心泵马达向油井流体提供额外的能量,并由一根电缆从油井表面提供能量(Liang, He,& Du, 2015)。

施加在发动机上的泵载荷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流体的组成、特性和物理状态;压强,温度和流量。

通常,通过泵叶轮的流体组成包括液态和气态的烃、水和沉积物。

在油井的整个生产周期中,水产量的增加以及组成流体的液体和气相组成部分的变化都是自然的。

这就导致了电潜泵在储层特性、流体组成和操作条件都是决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会产生特殊的负载行为。

多相流与井的动态特性共同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载荷状态,其特征是具有较强的势振荡,且具有规律性变化。

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溶解气体发生泄漏,泵吸处游离气体的存在使泵速和电机电流发生波动,这种现象称为气锁。

这种意外的行为可能会导致设备的损坏,操作中断的风险和经济损失。

这些电潜泵举升系统的故障导致了较高的干预成本和较高的采油损失。

因此,人工举升方法的可靠性是影响工程可行性的关键因素。

尤其是水下电潜泵组件,因为它们被插入到1200米以上的油井中,不允许使用一些传统的监测技术,此外,预防措施的成本也高得令人望而却步。

据估计,在全球范围内,电潜泵性能仅提高1%,每天就能多产出50万桶石油(Patri, Panangadan, Chelmis, McKee,& Prasanna, 20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VP多项流泵
多相流泵
Copyright © 2007, Baker Hugh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Confidential. No portion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copied, reproduced, transferred or stored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Baker Hughes, Inc.
GM气体分离器
新一代气体分离技术
Copyright © 2007, Baker Hugh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Confidential. No portion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copied, reproduced, transferred or stored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Baker Hughes, Inc.
Centurion
20%
Copyright © 2007, Baker Hugh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Confidential. No portion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copied, reproduced, transferred or stored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Baker Hughes, Inc.
深锤潜油电泵生产系统
深锤公司是世界上唯一一家自主研发 电潜泵生产系统的各个组件的公司。
Variable Speed Drive
Power Cable Pump
Copyright © 2007, Baker Hugh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Confidential. No portion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copied, reproduced, transferred or stored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Baker Hughes, Inc.
内容
• 深锤公司介绍 • 深锤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能力 • 新技术介绍
– 新一代的电泵生产线 – 气体处理技术 – 变频及监控 – 小排量小功率机组 – 无井架作业系统 – 水平泵系统
• 产品优化,生产优化 • 投资与经济效益
Copyright © 2007, Baker Hugh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Confidential. No portion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copied, reproduced, transferred or stored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Baker Hughes, Inc.
BEFORE
AFTER
应用实例
• 国内一油田 • 一口井投产前预估的产量与实际的产量相差悬殊 • 200M3 VS 30M3 • 运转三年
Copyright © 2007, Baker Hugh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Confidential. No portion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copied, reproduced, transferred or stored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Baker Hughes, Inc.
电潜泵在高气液比井中的应用
对油井中游离气体的处理:
•避免其出现 •分离 •汇入液体一同开采
Copyright © 2007, Baker Hugh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Confidential. No portion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copied, reproduced, transferred or stored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Baker Hughes, Inc.
增大处理量,提高分离效率
50% improvement in liquid rate vs. previous technology
Copyright © 2007, Baker Hugh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Confidential. No portion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copied, reproduced, transferred or stored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Baker Hughes, Inc.
31个维修中心 56个服务中心
深锤在中国的发展
• 深锤目前在中国的项目:
– 惠州油田,西江30-2,西江24-3,涠洲12-1,涠洲11-4,曹妃 甸油田,赵东油田,大港油田,蓬莱19-3油田,胜利油田埕岛 西,四川排水采气等。
– 300多口电泵井。
Copyright © 2007, Baker Hugh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Confidential. No portion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copied, reproduced, transferred or stored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Baker Hughes, Inc.
NOT COATED
Centurion 泵生产线
Centurion泵的优点
降低卡泵的 可能性更高的单级 扬程优秀 Nhomakorabea耐磨 性能
下入深度深
更高的稳 定性
Copyright © 2007, Baker Hugh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Confidential. No portion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copied, reproduced, transferred or stored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Baker Hughes, Inc.
10%
耐磨技术
• AR耐磨组块
– 1:X
• 操作范围的扩大
– 耐磨组块和变频器的应用
SSD – Flanged Sleeve
SXD – Flanged Sleeve (Mixed Flow)
SXD – Module (Radial Flow)
Copyright © 2007, Baker Hugh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Confidential. No portion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copied, reproduced, transferred or stored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Baker Hughes, Inc.
耐磨技术
• 结合强度大于 10,000 psi • 硬度类似碳化钨 • 保护泵级不受结蜡、结垢、出沙的损害 • 100% 覆盖
• 浸没涂布VS喷涂 • 降低摩擦系数(能量损失、磨损)
• 保护泵级不受结蜡、结垢的损害
Copyright © 2007, Baker Hugh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Confidential. No portion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copied, reproduced, transferred or stored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Baker Hughes, Inc.
100% COVERAGE
耐磨技术
泥浆测试回路
60 hours of run time
COATED
Copyright © 2007, Baker Hugh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Confidential. No portion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copied, reproduced, transferred or stored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Baker Hughes, Inc.
涡流抑制
减少50%的冲蚀
With Ribs
BEFORE
Without Ribs
AFTER
Holes
Copyright © 2007, Baker Hugh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Confidential. No portion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copied, reproduced, transferred or stored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Baker Hughes, Inc.
MVP多相流泵
MVP Stage Design
Copyright © 2007, Baker Hugh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Confidential. No portion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copied, reproduced, transferred or stored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Baker Hughes, In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